第三十一章 秋风(2)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沙泪最新章节!
首相海因茨仍然穿着不大合身的上衣,他正在拿着一个放大镜,在仔细地察看米德加尔德大陆的座标地图。经过旅途的劳顿,他看上去脸有点浮肿,不过精神却很好。一旁是副首相与空军元帅,他们正在毕恭毕敬地与之商谈着这次视察的情况。
众位将官向首相行礼,其中有好几个人都是手持元帅的金杖。包括国防部部长、总参谋部部长、三军指挥司令部部长,一见到他们,海因茨就放下放大镜,对他们说道:
“来得正好,先生们。之前你们对作战计划商议得怎么样啦?”
他所说的“作战计划”,是指奥登尼亚军下一步的军事行动蓝图。在攻打乌拉瓦尼亚联合王国之前,首相就有意要对曼尼亚或是昂尼亚作出军事行动,好让这个既是邻居又是宿敌的国家可以完全屈服。为此,总参谋部与三军指挥司令部都作出了详细的计划,务求先通过讨论和制定出一个完美的对敌作战行动。总参谋部部长递交了己方部门的计划书,这与其说是一份新计划,倒不如说是一次旧计划的重演。在第一次神谕战争期间,原奥登尼亚陆军元帅就制定了一份专门针对曼尼亚的战略计划书,提议用我方最强的部队,在奥曼边境上,轰开对方的门户,同时通过左右两翼的协助,把曼尼亚军一步步蚕食掉,然后三方形成包围合拢之势,进攻曼尼亚的首都。
对于这份计划书,不少人都明白这是在沿袭旧路。而且即使通过现任总参谋部等军官的修改,也没有什么新意,况且它在计划书中把在两乌战争中屡立大功的装甲部队扔在一旁,只提出要每个步兵部队都配备坦克,以此加强步兵的进攻能力。这让坦克派的军官们十分不满。不过这个提案在军方上层,尤其是在那些老一派的将军们中,却有着十分大的影响力。虽然坦克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他们仍然把希望寄托在步兵身上,而不是像新生派所提倡的那样,把坦克与摩托集中使用。这些将军们在第一次神谕战争中都身经百战,所以他们的话,首相也不得不多掂量掂量。
而三军指挥司令部所交出的计划案,却是由陆军中将施泰因所设的。他主张针对现实,必须先拿下曼尼亚边境的巨大水泥墙防线,然后才能进军内陆。而在此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正是装甲部队。这份计划书提出一个获胜的前提:突袭。在对方认为不可能的地方,使用装甲部队,突破曼尼亚防线,绕到守军后头,使他们没来得及抵抗就得束手就擒。计划中还指出,在曼尼亚防线,有一段空隙,座落于中立国兰尼亚(Rannia)与曼尼亚的丛林地带。由于曼尼亚认定此段地区为天然屏障,军队无法大规模通过此处,因此没有在此修建防线。施泰因还指出,装甲部队是可以突破此处,进行出其不意的突袭。当曼尼亚防线被奥方的军队从背后捅了一刀,失去了战斗力后,那么它的边境就等于是宣告全面失守。那样的话,要长驱直入到曼尼亚的内陆腹地,就不再是难事了。
看着这两份计划书,海因茨沉吟不已。从大多数人的态度和如今的情况来看,想要对曼尼亚进行突袭,绝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所以第一份计划书显然更能得到众人的认同。不过对于施泰因的计划提议,海因茨却觉得也不是不可行的。而且他里面所提出的用装甲部队为主的新型战术,更受到新派军官们的欢迎。该如何行事,都取决于他本人的决定。
“在那样的灌木丛地带,坦克有可能行驶得了吗?而且万一被敌人发现了,那样就会提前暴露全军的所在,更加危险了!”
陆军元帅之一,原第一次神谕战争中的英雄,如今已经年过六旬的阿格斯(Argus)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在他的身旁,也是对步兵的好感远大于装甲部队的将军们,阿格斯元帅的问题,施泰因如此回答道:
“事实证明,轻型坦克和中型坦克完全有能力在山地间进行长途行驶,该地区的灌木丛虽然茂密,不过我军官兵在先前的战役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磨练,这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
他的话得到了装甲兵总监加勒特中将的同意。这位装甲部队之父比较看好施泰因的计划。
“是的,关于这一点,我可以向各位保证,装甲部队的士兵们,都能熟练地操纵坦克驶过山路与丛林,而且摩托化部队也同样可以穿梭其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前进。”
虽然三军指挥司令部是支持这一方案的,不过对于更多的将官们来说,这个计划显得不是那么保险妥当。他们宁愿选择总参谋部的方案,因为即使失败了,也可以与对方僵持下去,不至于有太多损失。首相看了看两方,又看了看手头上的两份计划书。在这个大本营的机密会议室内,虽然没有人命令他做出决定,不过仍然能感觉到有股强大的压力沉甸甸地砸在他的肩膀上。他放下了施泰因的计划书,这表明他有决定了。
“既然如此,那就以总参谋部的作战方案为第一计划吧,三军指挥部的为第二计划。现在已经进入秋天,很快这片大陆上的天气将会转为寒冬,这期间我们必须加快准备的步伐,力争在明年春天时,一举拿下曼尼亚!”
首相的话就是铁纪,他都如此下了决定,即使有谁不服也不行——其实更多的人是松了一口气,因为首相选择了他们所信任的方案。众人都挺起胸膛齐声应是。在那幅大陆地图上,放大镜的镜片下,把那片标有各种路线的土地放大了好几倍。图上“曼尼亚”这个词,硕大地显现在所有人的面前。(未完待续)
首相海因茨仍然穿着不大合身的上衣,他正在拿着一个放大镜,在仔细地察看米德加尔德大陆的座标地图。经过旅途的劳顿,他看上去脸有点浮肿,不过精神却很好。一旁是副首相与空军元帅,他们正在毕恭毕敬地与之商谈着这次视察的情况。
众位将官向首相行礼,其中有好几个人都是手持元帅的金杖。包括国防部部长、总参谋部部长、三军指挥司令部部长,一见到他们,海因茨就放下放大镜,对他们说道:
“来得正好,先生们。之前你们对作战计划商议得怎么样啦?”
他所说的“作战计划”,是指奥登尼亚军下一步的军事行动蓝图。在攻打乌拉瓦尼亚联合王国之前,首相就有意要对曼尼亚或是昂尼亚作出军事行动,好让这个既是邻居又是宿敌的国家可以完全屈服。为此,总参谋部与三军指挥司令部都作出了详细的计划,务求先通过讨论和制定出一个完美的对敌作战行动。总参谋部部长递交了己方部门的计划书,这与其说是一份新计划,倒不如说是一次旧计划的重演。在第一次神谕战争期间,原奥登尼亚陆军元帅就制定了一份专门针对曼尼亚的战略计划书,提议用我方最强的部队,在奥曼边境上,轰开对方的门户,同时通过左右两翼的协助,把曼尼亚军一步步蚕食掉,然后三方形成包围合拢之势,进攻曼尼亚的首都。
对于这份计划书,不少人都明白这是在沿袭旧路。而且即使通过现任总参谋部等军官的修改,也没有什么新意,况且它在计划书中把在两乌战争中屡立大功的装甲部队扔在一旁,只提出要每个步兵部队都配备坦克,以此加强步兵的进攻能力。这让坦克派的军官们十分不满。不过这个提案在军方上层,尤其是在那些老一派的将军们中,却有着十分大的影响力。虽然坦克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他们仍然把希望寄托在步兵身上,而不是像新生派所提倡的那样,把坦克与摩托集中使用。这些将军们在第一次神谕战争中都身经百战,所以他们的话,首相也不得不多掂量掂量。
而三军指挥司令部所交出的计划案,却是由陆军中将施泰因所设的。他主张针对现实,必须先拿下曼尼亚边境的巨大水泥墙防线,然后才能进军内陆。而在此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正是装甲部队。这份计划书提出一个获胜的前提:突袭。在对方认为不可能的地方,使用装甲部队,突破曼尼亚防线,绕到守军后头,使他们没来得及抵抗就得束手就擒。计划中还指出,在曼尼亚防线,有一段空隙,座落于中立国兰尼亚(Rannia)与曼尼亚的丛林地带。由于曼尼亚认定此段地区为天然屏障,军队无法大规模通过此处,因此没有在此修建防线。施泰因还指出,装甲部队是可以突破此处,进行出其不意的突袭。当曼尼亚防线被奥方的军队从背后捅了一刀,失去了战斗力后,那么它的边境就等于是宣告全面失守。那样的话,要长驱直入到曼尼亚的内陆腹地,就不再是难事了。
看着这两份计划书,海因茨沉吟不已。从大多数人的态度和如今的情况来看,想要对曼尼亚进行突袭,绝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所以第一份计划书显然更能得到众人的认同。不过对于施泰因的计划提议,海因茨却觉得也不是不可行的。而且他里面所提出的用装甲部队为主的新型战术,更受到新派军官们的欢迎。该如何行事,都取决于他本人的决定。
“在那样的灌木丛地带,坦克有可能行驶得了吗?而且万一被敌人发现了,那样就会提前暴露全军的所在,更加危险了!”
陆军元帅之一,原第一次神谕战争中的英雄,如今已经年过六旬的阿格斯(Argus)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在他的身旁,也是对步兵的好感远大于装甲部队的将军们,阿格斯元帅的问题,施泰因如此回答道:
“事实证明,轻型坦克和中型坦克完全有能力在山地间进行长途行驶,该地区的灌木丛虽然茂密,不过我军官兵在先前的战役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磨练,这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
他的话得到了装甲兵总监加勒特中将的同意。这位装甲部队之父比较看好施泰因的计划。
“是的,关于这一点,我可以向各位保证,装甲部队的士兵们,都能熟练地操纵坦克驶过山路与丛林,而且摩托化部队也同样可以穿梭其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前进。”
虽然三军指挥司令部是支持这一方案的,不过对于更多的将官们来说,这个计划显得不是那么保险妥当。他们宁愿选择总参谋部的方案,因为即使失败了,也可以与对方僵持下去,不至于有太多损失。首相看了看两方,又看了看手头上的两份计划书。在这个大本营的机密会议室内,虽然没有人命令他做出决定,不过仍然能感觉到有股强大的压力沉甸甸地砸在他的肩膀上。他放下了施泰因的计划书,这表明他有决定了。
“既然如此,那就以总参谋部的作战方案为第一计划吧,三军指挥部的为第二计划。现在已经进入秋天,很快这片大陆上的天气将会转为寒冬,这期间我们必须加快准备的步伐,力争在明年春天时,一举拿下曼尼亚!”
首相的话就是铁纪,他都如此下了决定,即使有谁不服也不行——其实更多的人是松了一口气,因为首相选择了他们所信任的方案。众人都挺起胸膛齐声应是。在那幅大陆地图上,放大镜的镜片下,把那片标有各种路线的土地放大了好几倍。图上“曼尼亚”这个词,硕大地显现在所有人的面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