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遗履门(看过引子的朋友就不用看本章了)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财富王国最新章节!
如果你是或者曾经是金大侠的铁杆粉丝儿,你肯定想过这个问题:人世间真有那些力拔山气盖世的英雄吗?如果真的有,那么当历史的车轮浩浩荡荡滚到二十二十一世纪时,那些叱诧风云的武林高手和他们的徒子徒孙们都钻那儿去了?
本人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有!虽然他们的身手可能不如小说中描写的那般夸张,但确实有。
张良你知道吧?就那位在古博浪沙用大椎袭击当时天下第一号牛人秦始皇的那位。
当时张良刺杀秦王未遂,被悬尝通缉,不得不埋名隐姓,逃匿于下邳山野之地。一天,他闲来无事,信步走到沂水圯桥头,看到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坐在桥栏之上,这个老头见张良走到身边时,故意把鞋脱下来,扔到桥下,然后傲慢地说道:“小子,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张良愕然,他可生于韩国贵族之家,从小便高人一等,现时虽然落泊了,但心高气傲的性子未改,心中自然不满,但他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下桥替老头取了又臭又破的鞋子。
谁知老头得寸进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张良心中不由得怒气勃发,真想挥拳揍这老家伙一顿,但看到他满头的白发便强压怒火,膝跪于老头面前,小心翼翼地帮老头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大笑而去。
张良对着老头背影呆视良久,不明所以。只见那老头走出一里多路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也。”并约张良五日后的凌晨到桥头相会。到此时张良自然已看出老头并非凡人,虽不明白他的用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五天后的鸡鸣时分,张良赶到桥头。谁知老人早已来到桥上,见张良到来,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忿然离去。
五日后张良不等鸡叫就急勿勿赶到桥头,但还是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赶到桥上等候,其至诚和毅力终于感动了老者,于是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进可为王者师,封候拜相,退可独行天下,除奸去恶,劝君精习之。”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黄石公,张良所得之书便是有名的《素书》了。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谈不上家喻户晓,但稍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都知道。但人们,就连号称太史公的司迁同志也不知道,那本有名的《素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名曰:国谋,以兵法为主,自然是教人如何攻城略地,扶佐明主匡定天下的。下卷名曰:士术,以剑术为主,却是教人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潜能,成就绝世武功的。
那张良只精习了《素书》上卷,便满腹经纶,终于成为王者之师,扶佐刘邦成就大汉帝国。
刘邦死后,吕氏专权,张良便托病隐居于东昏县西南的白云山中,闭门不出,精习《素书》下卷,十年之后剑术大成,便上表诈死,离开白云山,一人一剑,逍遥于天地之间。是以史料对张良晚年活动之记述总是语焉不详,连张良这等名人死后究竟葬于何处,也成为千古之谜。
那张良在游历期间收下两名徒弟,创下了一个剑术门派叫做“遗履门”,自然是为了纪念那位纳履桥下的老者,同时也表明了门派的宗旨:以德为先。
当历史的车轮浩浩荡荡滚到二十世纪时,“遗履门”已传至568代传人,名叫周文。
这“遗履门”的各代传人,谨遵创始人张良“遗履”收徒,宁缺勿滥,低调处世,绝不参与政事的遗训,两千多年倒是屹立未倒,只是世间之事,有一利则有一弊,这“遗履”收徒,收得的徒儿人品倒是不错,但往往悟性就有限得很了。所以这一代一代传下来,别说将《素书》所载士术发扬光大,竟是一代不如一代。待传到周文时,《素书》中所载绝技,十成已失传了九成,他只习得一种绝技,还是登不得台面的,名曰:快手流风,是梁上君子的独门绝技。
周文日日捧着那黄黄的竹片,望着那刻于竹片之上屈屈如蚯蚓般的文字,有心从头研习《素书》所载绝技,光大“遗履门”,奈何他虽名叫周文,却是大字识不了几个的粗人,这宝书上的字竟是一个不识。
光阴如箭,眼见二十一世纪的第一轮太阳徐徐升起,周文终于下了决心,决定收一个聪明过人的徒儿,传他《素书》,在有生之年助他完成心愿。有了这个打算,他便从隐居的云架山上下来,进了珠阳县城。
这周文比之前辈确是资质平平,但比常人自是要聪明多了,稍用了些手段,巧用机缘,便进珠阳中学做了校工。
这珠阳中学是远近有名的省级重点中学,自然是当地聪明人云集之地。他每天一边打扫卫生,一边观察每一个学生,期望找到一个聪明绝顶之人继承他的衣钵。
一日,上级领导要来检查指导工作,总务处的小李安排他清理教学楼二楼墙上的污渍。他一边用破布沾了水擦墙上的鞋印一边透过玻璃窗看孩子们上课。他知道这个班是高二年级唯一的实验班,能坐进这个班,全都是各地层层选拔来的佼佼者,所以观察得格外仔细。
他发现后排有一个瘦高的男生,老师进教室后,只是象征性的抬了抬屁股,便爬在桌上呼呼大睡。老师竟也不以为忤,仍是神采飞扬地在讲台上转悠着讲课。
这是一节数学课,老师讲了一通后,笔走龙蛇,在黑板上写出一道数学题。写完,拍拍手,扬起一片白雾,镜片后光过一丝狡黠说:“这是一道1999年湖南省高考数学卷的压轴题,你们若是能顺利的解下来,后年高考,数学得满分亦不是没有可能。”
先后有三名同学跃跃欲试地上来,垂头丧气地下去了。最后老师叹了口气,目光投到仍然呼呼大睡的男生身上:“孙达,孙达!”
同学们全转身,目光盯在那男生身上,窃窃私语说:“这道题只怕只有这家伙能解下来吧。”
老师见那男生仍是大睡不醒,从粉笔盒中拈出半截粉笔,抛了过去,粉笔在空中划了个均称的抛物线,准确地落在那熟睡的男生头上。男生浑身一震坐直了身子,四顾问:“放学了吗?”学生们轰然大笑。
“来,看看这道题!”老师抬手压下学生们的笑声,和蔼甚至有些宠爱地对那男生说。
男生抬袖揩去嘴角流出的口水。晃晃当当走上讲台,顺手从粉笔盒内抽出一根粉笔,只扫了一眼题目,便刷刷在下面解起来。数字和各种奇奇怪怪的符号连成一条长龙,不断地在他的毛下呈现。他一气写了大半个黑板。最后划了个漂亮的句号。将剩下的粉笔扔进粉笔盒内低头走回座位。
老师将他的解题步骤又看了一遍,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完全正确,可以说是完美。”
更加激动的还有窗外的周文。找到了,终于找到了。人说学而知之,这家伙上课睡大觉,难道是不学就知之?那也太聪明了吧。
之后,周文对这个叫孙达的高二学生自然是倍加关注,通过了解,知道这家伙前年以珠阳县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珠阳中学,从高一到高二,每次考试都是稳居第一,把第二名甩出三十多分。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家伙是珠阳中学这二十多年来最出类拔萃的学生了,只是太过懒散,否则成就不可限量。
当晚,周文请出祖师爷张良的画像,拜祝后,喜极而泣道:“不成器的徒孙终于找到能光大我遗履门的人才了,请祖师爷保佑我将其顺利收录门下。”
天才学生孙达好不容易等到一个不用补课的星期天,一觉睡到十点多醒来,父母早已上班去了,他吃了锅里给他留下的包子稀饭,无事可做,便晃晃当当朝城外的马家桥走去。
一连十天,他每次买东西打开钱夹子,都会莫名其妙地发现一张寸巴宽的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道:去马家桥头,必有奇遇。
第一次看到这纸条,他以为是那个同学和他开玩笑,看完就扔了。第二次看到纸条,他虽然觉得奇怪,仍然以为是那个哥们在恶作剧,也是随手扔了。到第三次看到纸条后,他就犯了叽咕,因为这一天来,他注意力全在钱夹上,并未发现有人动过自己的钱夹啊,难道那马家桥真有什么古怪?是神仙给自己的提示?只是这神仙写的字也太丑了吧?
正好过两天就是星期天,他决定去马家桥看看。
马家桥离县城不足一公里,以村外小河上的一座两孔石桥而得名,小时候他们常桥上桥下的疯玩,对它当然是熟悉不过。
他来到马家桥村,虽然多年没来了,发现村子还是那个小村子,只多了几座白色小洋楼而已,并没有出奇之处嘛,就朝那座石桥晃当过去,小石桥在高楼大屋的映衬下,越显破败,桥头和石缝中长满了杂草,他正要跨过桥去,却见桥栏上坐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可不是学校的校工周大爷嘛。他正要跟他打招呼,却见周大爷目光奇异地看了看他,从脚上脱下一双黑皮鞋,扬手扔到桥下说:“小子,下去帮我把鞋子捡上来。”
孙达绕着老头看了一圈,又伸手在他额上试了试说:“周大爷,您没发烧吧?”
周大爷打开他的手说:“我清醒得很。”
“那您干嘛好端端的把鞋子扔到桥下?”孙达不由得想到那些纸条,“来马家桥必有奇遇”,果真够奇的。
“听说你是珠阳中学有名的高材生,难道没听说过张良的故事?”周大爷斜眼看着他,一脸的讥诮。
“感情你老人家是没事扮那黄石公玩儿,我却不想扮张良,您自个玩吧。走了。”说着就要过桥去。
周大爷急了,一把扯住他说,“嗨,你小子先别走嘛,再商量商量,你帮我把鞋子捡上来少不了你的好处的。”
“有什么好处,先说说看,本人可从来不做无用功的。”孙达要走其实只是做个样子而已,他本就没事,加上这老头的怪异行联系了那些纸条早已勾起了他的好奇。
“你先捡,捡上来了自然给你。”
“先说说有什么好处。本人可忙得很,你不说我就走了,没听说过时间就是金钱吗。”孙达又作出要走的样子。
老头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在孙达眼前一晃说,“看见了没,如果你帮我把鞋子从桥下捡上来,再给我穿上,这一百元便是你的了。”
“不会是假钞吧?”孙达一把夺过来,摸了摸,弹了弹,竟然是真的,我靠,这老头玩什么?
“捡了鞋子再给你。”老头手一晃,也不知怎么的,钞票就又到了他的手上。
“早说嘛,有钱赚一切都好说。”
孙达单手在桥栏上一撑,便越到了桥下,捡起皮鞋跃上桥面,麻利地给老人穿上然后伸出手。
老人将钞票拍在他手上,他拈起弹了弹,装进兜里说:“啊哈,这一百元赚得容易。”
“一百元算什么,你如今拜到我遗履门周文门下,如果学得了《素书》上的奇术,就算一千万,一个亿,十个亿……又算得了什么?”周文傲然说道。
“等等,你说什么遗履门,还有什么《素书》?真有这东东?还有还有我什么时候拜到你门下了?”孙达被他的话雷得找不着北了,这个周大爷莫不是得了臆想症?
“怎么?你刚行了拜师大礼就要反悔?”周大爷勃然大怒。
“我什么时候行了拜师大礼?小礼我都没行一个。”看着周大爷圆睁双目,神情凛然的样子,他突然有点害怕,小声叽咕了一句。
周大爷见他怕了,就换做一张和蔼的面目说:“你既入我遗履门,便要了解我遗履门的历史,我们的祖师爷叫张良……”
便从黄石公纳履授书讲起,一直讲到五十年前他的师傅。听得孙达张大了嘴巴再也合不拢。最后说:“从张良祖师爷起,我遗履门的拜师礼自是与世俗不同,便是那做徒弟的自愿从桥下将师傅的鞋子拾起,上桥给师傅穿上。你说说,你刚才是不是行了拜师礼?”
“这个,这个,我虽然确是拾了鞋也给您穿了,可是我事先不知道呀,这不能算吧。”孙达虽然对那什么《素书》非常好奇,却不想糊里糊涂成了人家的徒弟受人约束。
“嘿嘿,这么说你还是想反悔。”周大爷冷笑着说,“入门后想反悔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要承受十下清风斩,就行了,你看着。”
周大爷说完,右手向桥侧一挥,也不见多么用力,只听哗拉一声响,一丈开外一棵胳膊粗的柳树登时断做两截,断口如刀削一般。
“怎么样,你这身子虽弱,但应该比柳树结实多了,也许斩十下八下也并无大碍也不一定。”周大爷目光在他的脖子上瞄来瞄去,扬起手。
“别别别,我不后悔了,永远不后悔了。”孙达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没想到这土里巴几的老头,身手这么厉害,那柳木的硬度他是知道的,就自己这身子骨,别说十下,只一下他可能就身首异处了。这么说武侠小说中所描写的武功都是真的?太好了!这才真是奇遇啊,虽然受人约束有点不爽,但只要能学得绝世武功,那又算得了什么。他跪倒双膝,朝老头连连叩头说,“徒弟愿跟随师傅,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周大爷赶忙扶起孙达说:“起来吧,我们遗履门不行这些俗礼,《素书》上所载绝技,比为师这清风斩要强十倍,以你的聪明,只要用心研习,要不了几年,成就一定在师傅之上。”孙达忙点头答应,表示一定听师傅的话,用心研习。
周大爷随后大略讲了遗履门的规矩,不外乎是不得以技欺压良善,不得以技谋取私利,做事要低调等等,孙达倒也不排斥,都能接受。
“这是入门篇,你在一月内学完。”周大爷咛嘱完毕,便从怀里掏出一本用油布细细包裹着的线装书递给孙达说,“你这就回家去吧,为师要在此打坐一下。”
孙达将书珍重地放进怀里,应了一声,转身往回走去。
看看孙达消失在小路尽头。周文叫了声:惭愧,翻身下桥,从桥下收起一根细如蚕丝的透明绳子。
原来周文那里会什么清风斩啊,为了震住孙达这小家伙,周文老早就来到桥上,将桥边那棵柳树用刀子削得只余下一小部分,然后将那条细而坚韧的透明丝绳系在树冠上,绕过它后边那棵树,系在桥栏下,当时他右手做势一挥,左手却伸到桥栏下轻轻一拉,那棵柳树自然是轰然倒下了。
他知道他这徒弟比鬼还精,心里一定会有怀疑,一会肯定会返回来查看,便忙消除了痕迹。
周文刚在草丛中藏好,果然看见孙达从原路回来,过桥站在断树下,细细看了看柳树的断口,口里说:“太奇了,难道师傅真的身怀绝世武功?看来这本书倒是该认真研究一下了。”
孙达又在四周查看了一下,没看出任何破绽,便又晃晃当当的回去了。
孙达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翻了翻,发现纸上一排排黑印,细看全是竹简的拓片,上面全是小篆,还是古篆,果真是年代久远。
他在初中时曾跟一个美术老师学写过小篆,但看了几行,十个中仍有七八个不认识。这孙达有一个特点,对一目了然十分容易的事全无兴趣,但若遇到的事难度越大,挑战性越强兴趣就越大。这十分古奥的书一下子就引起了他强烈的兴趣。
他先从朋友处借来一架高精度的数码像机,将拓片拍成一张张照片,想发到网上找专家认一下,又怕泄露了书中秘密引来麻烦,就用PS将图片分割成一个个单字。找到一个古文字专业论坛,把这些字打乱了发上去,很快就有专家将这些字翻译成现代汉字。孙达将《素书》下卷整理出现代版本,只看了前面一部分,就被书中博大的内容和精僻的见解完全迷住了。原来人体这个小宇宙这么奇妙啊!
一个月未满,他就将这本书看完了,又从周文处换了一本回来如法研读。三个月之间便将整本《素书》下卷译出了现代版。
周文见到孙达搞出的译本,更是欣喜若狂,知道这家伙聪明,但没想到竟然这么聪明。在周文的窜掇下,孙达干脆借口外出打击赚取学费,跟周文回到云架山,开始了对《素书》所载士术的修习。
有孙达掌握的理论,有周文的经验,有前辈的研习心得,加上遗履门独有的附助器械和药物。孙达对士术的修习日新月异,一年后孙达不知不觉间已《素书》所载士术之中关于力道和速道的记载研究得料熟,对力量和速度的把握已然初窃门径。
算算离高考已不足一年,为了不耽误他的前程,周文便放他下山,在下山前,殷殷叮咛他勤于练功,不到万不得已,万万不可显露身手,以防引来杀身之祸。
孙达这会儿想到下山前师傅的谆谆教诲,不由得百感交集。自己之所以会引得昊天集团的招揽,搞出那么多事,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听师傅的话啊。
第三天,孙达上云架山拜见师傅,老人家不知又到哪儿玩去了,他搬开屋角那块巨石,石下是一个山洞,他走进山洞,来到很熟悉的石室,在石桌上放着一口铁箱。他打开铁箱,在几本书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道:“为师能找到你这个徒弟,也算对得起祖师了,素书为师看了多年,也看不懂这些东西,还是留给你费脑子吧。你如果来到这儿,说明你已经学成归来了,你现在有大把的时间了,素书记载的士术博大精深,你学的那点东西还差得远哩,记得好好修练呀。
你既然入了我遗履门,我遗履门又以剑法见长,你没有一把合用的剑怎么行?为师我花了四年时间,终于找到一把最适合你用的宝剑,为师把剑放在一个隐秘的地方,这就要让你小子费头神找上一找了,我老人家云游去啦。”
孙达将纸条放在一边,随手翻了翻下面那本书,都是当年自己用电脑翻译后打印出来的,当年因为只有一年时间,所以只修习了素书中关于力道和速度两部分,还有很多尚未来得及学。毕业后,为俗事所扰,对功夫的修练也几乎没有,想起来真有点汗颜。看来今后无论多么忙,每天都要抽一部分时间来练功了,自己未来势必会遇到许多凶险之事,只有不断提高实力才是硬道理。
在那几本书下面是好几本线装书,都是上几代人修习的心得和方法,他将这几本书和素书收在一起。
他将石室里边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师傅所说的剑,就坐下来想师傅会将那把剑藏在那儿。突然想起四五前前,自己跟师傅学士术时,师傅有贪嘴的毛病,特别喜欢吃鸡腿,他每次从山下买了鸡回来做好了,师傅就会偷偷将鸡腿撕下来用油纸包了藏起来,骗他说鸡腿让山上的狐狸偷走了,直到他无意中发现了他藏鸡腿的那个树洞,才羞得师傅面红耳赤。
他找到那个树洞,没有找到传世宝剑,却找到一条皮带,长约四尺,宽只一寸,却足有一分厚,看得出是手工制作的,有点粗糙。
他握着皮带扣一挥,竟然发出一阵阵金属的轻鸣。他觉得奇怪,仔细研究之下,发现皮带扣和一般的皮带扣不同,竟然有两个小拔柄,他轻轻拔动一个小柄,皮带扣铮地一声和皮带分开,竟然从皮带中弹出一截闪亮的金属条,他握住皮带扣一扯,一把剑便从皮带中完全抽了出来,那条皮带竟然是设计得非常巧妙的剑鞘。
这就是传说中的软剑?
太好了!在现代社会,你不可能像过去的剑客一样,没事腰上悬着一把宝剑招摇过市。所以孙达虽然学了剑术,也和没学差不多,因为根本就没有可用之剑。
有了这把可以藏于皮带中的软剑就方便多了,关键时刻,突然亮出武器震慑力也是很大的。
孙达仔细观察这把软剑,也不知他是用什么制作的,剑柄就是皮带扣,剑身通乌黑,长约三尺,宽仅两指,厚度不超过一毫米,但弹性和韧性都特别好。
孙达试着挺起软剑刺向一棵幼树,几乎未用什么力就穿树而过,竟然是十分锋利。
孙达将软剑收进剑鞘,系在腰上,把给师傅带来的礼物放在石桌上,将那些书放进包内,下了云架山。(未完待续)
如果你是或者曾经是金大侠的铁杆粉丝儿,你肯定想过这个问题:人世间真有那些力拔山气盖世的英雄吗?如果真的有,那么当历史的车轮浩浩荡荡滚到二十二十一世纪时,那些叱诧风云的武林高手和他们的徒子徒孙们都钻那儿去了?
本人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有!虽然他们的身手可能不如小说中描写的那般夸张,但确实有。
张良你知道吧?就那位在古博浪沙用大椎袭击当时天下第一号牛人秦始皇的那位。
当时张良刺杀秦王未遂,被悬尝通缉,不得不埋名隐姓,逃匿于下邳山野之地。一天,他闲来无事,信步走到沂水圯桥头,看到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坐在桥栏之上,这个老头见张良走到身边时,故意把鞋脱下来,扔到桥下,然后傲慢地说道:“小子,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张良愕然,他可生于韩国贵族之家,从小便高人一等,现时虽然落泊了,但心高气傲的性子未改,心中自然不满,但他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下桥替老头取了又臭又破的鞋子。
谁知老头得寸进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张良心中不由得怒气勃发,真想挥拳揍这老家伙一顿,但看到他满头的白发便强压怒火,膝跪于老头面前,小心翼翼地帮老头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大笑而去。
张良对着老头背影呆视良久,不明所以。只见那老头走出一里多路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也。”并约张良五日后的凌晨到桥头相会。到此时张良自然已看出老头并非凡人,虽不明白他的用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五天后的鸡鸣时分,张良赶到桥头。谁知老人早已来到桥上,见张良到来,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忿然离去。
五日后张良不等鸡叫就急勿勿赶到桥头,但还是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赶到桥上等候,其至诚和毅力终于感动了老者,于是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进可为王者师,封候拜相,退可独行天下,除奸去恶,劝君精习之。”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黄石公,张良所得之书便是有名的《素书》了。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谈不上家喻户晓,但稍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都知道。但人们,就连号称太史公的司迁同志也不知道,那本有名的《素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名曰:国谋,以兵法为主,自然是教人如何攻城略地,扶佐明主匡定天下的。下卷名曰:士术,以剑术为主,却是教人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潜能,成就绝世武功的。
那张良只精习了《素书》上卷,便满腹经纶,终于成为王者之师,扶佐刘邦成就大汉帝国。
刘邦死后,吕氏专权,张良便托病隐居于东昏县西南的白云山中,闭门不出,精习《素书》下卷,十年之后剑术大成,便上表诈死,离开白云山,一人一剑,逍遥于天地之间。是以史料对张良晚年活动之记述总是语焉不详,连张良这等名人死后究竟葬于何处,也成为千古之谜。
那张良在游历期间收下两名徒弟,创下了一个剑术门派叫做“遗履门”,自然是为了纪念那位纳履桥下的老者,同时也表明了门派的宗旨:以德为先。
当历史的车轮浩浩荡荡滚到二十世纪时,“遗履门”已传至568代传人,名叫周文。
这“遗履门”的各代传人,谨遵创始人张良“遗履”收徒,宁缺勿滥,低调处世,绝不参与政事的遗训,两千多年倒是屹立未倒,只是世间之事,有一利则有一弊,这“遗履”收徒,收得的徒儿人品倒是不错,但往往悟性就有限得很了。所以这一代一代传下来,别说将《素书》所载士术发扬光大,竟是一代不如一代。待传到周文时,《素书》中所载绝技,十成已失传了九成,他只习得一种绝技,还是登不得台面的,名曰:快手流风,是梁上君子的独门绝技。
周文日日捧着那黄黄的竹片,望着那刻于竹片之上屈屈如蚯蚓般的文字,有心从头研习《素书》所载绝技,光大“遗履门”,奈何他虽名叫周文,却是大字识不了几个的粗人,这宝书上的字竟是一个不识。
光阴如箭,眼见二十一世纪的第一轮太阳徐徐升起,周文终于下了决心,决定收一个聪明过人的徒儿,传他《素书》,在有生之年助他完成心愿。有了这个打算,他便从隐居的云架山上下来,进了珠阳县城。
这周文比之前辈确是资质平平,但比常人自是要聪明多了,稍用了些手段,巧用机缘,便进珠阳中学做了校工。
这珠阳中学是远近有名的省级重点中学,自然是当地聪明人云集之地。他每天一边打扫卫生,一边观察每一个学生,期望找到一个聪明绝顶之人继承他的衣钵。
一日,上级领导要来检查指导工作,总务处的小李安排他清理教学楼二楼墙上的污渍。他一边用破布沾了水擦墙上的鞋印一边透过玻璃窗看孩子们上课。他知道这个班是高二年级唯一的实验班,能坐进这个班,全都是各地层层选拔来的佼佼者,所以观察得格外仔细。
他发现后排有一个瘦高的男生,老师进教室后,只是象征性的抬了抬屁股,便爬在桌上呼呼大睡。老师竟也不以为忤,仍是神采飞扬地在讲台上转悠着讲课。
这是一节数学课,老师讲了一通后,笔走龙蛇,在黑板上写出一道数学题。写完,拍拍手,扬起一片白雾,镜片后光过一丝狡黠说:“这是一道1999年湖南省高考数学卷的压轴题,你们若是能顺利的解下来,后年高考,数学得满分亦不是没有可能。”
先后有三名同学跃跃欲试地上来,垂头丧气地下去了。最后老师叹了口气,目光投到仍然呼呼大睡的男生身上:“孙达,孙达!”
同学们全转身,目光盯在那男生身上,窃窃私语说:“这道题只怕只有这家伙能解下来吧。”
老师见那男生仍是大睡不醒,从粉笔盒中拈出半截粉笔,抛了过去,粉笔在空中划了个均称的抛物线,准确地落在那熟睡的男生头上。男生浑身一震坐直了身子,四顾问:“放学了吗?”学生们轰然大笑。
“来,看看这道题!”老师抬手压下学生们的笑声,和蔼甚至有些宠爱地对那男生说。
男生抬袖揩去嘴角流出的口水。晃晃当当走上讲台,顺手从粉笔盒内抽出一根粉笔,只扫了一眼题目,便刷刷在下面解起来。数字和各种奇奇怪怪的符号连成一条长龙,不断地在他的毛下呈现。他一气写了大半个黑板。最后划了个漂亮的句号。将剩下的粉笔扔进粉笔盒内低头走回座位。
老师将他的解题步骤又看了一遍,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完全正确,可以说是完美。”
更加激动的还有窗外的周文。找到了,终于找到了。人说学而知之,这家伙上课睡大觉,难道是不学就知之?那也太聪明了吧。
之后,周文对这个叫孙达的高二学生自然是倍加关注,通过了解,知道这家伙前年以珠阳县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珠阳中学,从高一到高二,每次考试都是稳居第一,把第二名甩出三十多分。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家伙是珠阳中学这二十多年来最出类拔萃的学生了,只是太过懒散,否则成就不可限量。
当晚,周文请出祖师爷张良的画像,拜祝后,喜极而泣道:“不成器的徒孙终于找到能光大我遗履门的人才了,请祖师爷保佑我将其顺利收录门下。”
天才学生孙达好不容易等到一个不用补课的星期天,一觉睡到十点多醒来,父母早已上班去了,他吃了锅里给他留下的包子稀饭,无事可做,便晃晃当当朝城外的马家桥走去。
一连十天,他每次买东西打开钱夹子,都会莫名其妙地发现一张寸巴宽的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道:去马家桥头,必有奇遇。
第一次看到这纸条,他以为是那个同学和他开玩笑,看完就扔了。第二次看到纸条,他虽然觉得奇怪,仍然以为是那个哥们在恶作剧,也是随手扔了。到第三次看到纸条后,他就犯了叽咕,因为这一天来,他注意力全在钱夹上,并未发现有人动过自己的钱夹啊,难道那马家桥真有什么古怪?是神仙给自己的提示?只是这神仙写的字也太丑了吧?
正好过两天就是星期天,他决定去马家桥看看。
马家桥离县城不足一公里,以村外小河上的一座两孔石桥而得名,小时候他们常桥上桥下的疯玩,对它当然是熟悉不过。
他来到马家桥村,虽然多年没来了,发现村子还是那个小村子,只多了几座白色小洋楼而已,并没有出奇之处嘛,就朝那座石桥晃当过去,小石桥在高楼大屋的映衬下,越显破败,桥头和石缝中长满了杂草,他正要跨过桥去,却见桥栏上坐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可不是学校的校工周大爷嘛。他正要跟他打招呼,却见周大爷目光奇异地看了看他,从脚上脱下一双黑皮鞋,扬手扔到桥下说:“小子,下去帮我把鞋子捡上来。”
孙达绕着老头看了一圈,又伸手在他额上试了试说:“周大爷,您没发烧吧?”
周大爷打开他的手说:“我清醒得很。”
“那您干嘛好端端的把鞋子扔到桥下?”孙达不由得想到那些纸条,“来马家桥必有奇遇”,果真够奇的。
“听说你是珠阳中学有名的高材生,难道没听说过张良的故事?”周大爷斜眼看着他,一脸的讥诮。
“感情你老人家是没事扮那黄石公玩儿,我却不想扮张良,您自个玩吧。走了。”说着就要过桥去。
周大爷急了,一把扯住他说,“嗨,你小子先别走嘛,再商量商量,你帮我把鞋子捡上来少不了你的好处的。”
“有什么好处,先说说看,本人可从来不做无用功的。”孙达要走其实只是做个样子而已,他本就没事,加上这老头的怪异行联系了那些纸条早已勾起了他的好奇。
“你先捡,捡上来了自然给你。”
“先说说有什么好处。本人可忙得很,你不说我就走了,没听说过时间就是金钱吗。”孙达又作出要走的样子。
老头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在孙达眼前一晃说,“看见了没,如果你帮我把鞋子从桥下捡上来,再给我穿上,这一百元便是你的了。”
“不会是假钞吧?”孙达一把夺过来,摸了摸,弹了弹,竟然是真的,我靠,这老头玩什么?
“捡了鞋子再给你。”老头手一晃,也不知怎么的,钞票就又到了他的手上。
“早说嘛,有钱赚一切都好说。”
孙达单手在桥栏上一撑,便越到了桥下,捡起皮鞋跃上桥面,麻利地给老人穿上然后伸出手。
老人将钞票拍在他手上,他拈起弹了弹,装进兜里说:“啊哈,这一百元赚得容易。”
“一百元算什么,你如今拜到我遗履门周文门下,如果学得了《素书》上的奇术,就算一千万,一个亿,十个亿……又算得了什么?”周文傲然说道。
“等等,你说什么遗履门,还有什么《素书》?真有这东东?还有还有我什么时候拜到你门下了?”孙达被他的话雷得找不着北了,这个周大爷莫不是得了臆想症?
“怎么?你刚行了拜师大礼就要反悔?”周大爷勃然大怒。
“我什么时候行了拜师大礼?小礼我都没行一个。”看着周大爷圆睁双目,神情凛然的样子,他突然有点害怕,小声叽咕了一句。
周大爷见他怕了,就换做一张和蔼的面目说:“你既入我遗履门,便要了解我遗履门的历史,我们的祖师爷叫张良……”
便从黄石公纳履授书讲起,一直讲到五十年前他的师傅。听得孙达张大了嘴巴再也合不拢。最后说:“从张良祖师爷起,我遗履门的拜师礼自是与世俗不同,便是那做徒弟的自愿从桥下将师傅的鞋子拾起,上桥给师傅穿上。你说说,你刚才是不是行了拜师礼?”
“这个,这个,我虽然确是拾了鞋也给您穿了,可是我事先不知道呀,这不能算吧。”孙达虽然对那什么《素书》非常好奇,却不想糊里糊涂成了人家的徒弟受人约束。
“嘿嘿,这么说你还是想反悔。”周大爷冷笑着说,“入门后想反悔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要承受十下清风斩,就行了,你看着。”
周大爷说完,右手向桥侧一挥,也不见多么用力,只听哗拉一声响,一丈开外一棵胳膊粗的柳树登时断做两截,断口如刀削一般。
“怎么样,你这身子虽弱,但应该比柳树结实多了,也许斩十下八下也并无大碍也不一定。”周大爷目光在他的脖子上瞄来瞄去,扬起手。
“别别别,我不后悔了,永远不后悔了。”孙达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没想到这土里巴几的老头,身手这么厉害,那柳木的硬度他是知道的,就自己这身子骨,别说十下,只一下他可能就身首异处了。这么说武侠小说中所描写的武功都是真的?太好了!这才真是奇遇啊,虽然受人约束有点不爽,但只要能学得绝世武功,那又算得了什么。他跪倒双膝,朝老头连连叩头说,“徒弟愿跟随师傅,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周大爷赶忙扶起孙达说:“起来吧,我们遗履门不行这些俗礼,《素书》上所载绝技,比为师这清风斩要强十倍,以你的聪明,只要用心研习,要不了几年,成就一定在师傅之上。”孙达忙点头答应,表示一定听师傅的话,用心研习。
周大爷随后大略讲了遗履门的规矩,不外乎是不得以技欺压良善,不得以技谋取私利,做事要低调等等,孙达倒也不排斥,都能接受。
“这是入门篇,你在一月内学完。”周大爷咛嘱完毕,便从怀里掏出一本用油布细细包裹着的线装书递给孙达说,“你这就回家去吧,为师要在此打坐一下。”
孙达将书珍重地放进怀里,应了一声,转身往回走去。
看看孙达消失在小路尽头。周文叫了声:惭愧,翻身下桥,从桥下收起一根细如蚕丝的透明绳子。
原来周文那里会什么清风斩啊,为了震住孙达这小家伙,周文老早就来到桥上,将桥边那棵柳树用刀子削得只余下一小部分,然后将那条细而坚韧的透明丝绳系在树冠上,绕过它后边那棵树,系在桥栏下,当时他右手做势一挥,左手却伸到桥栏下轻轻一拉,那棵柳树自然是轰然倒下了。
他知道他这徒弟比鬼还精,心里一定会有怀疑,一会肯定会返回来查看,便忙消除了痕迹。
周文刚在草丛中藏好,果然看见孙达从原路回来,过桥站在断树下,细细看了看柳树的断口,口里说:“太奇了,难道师傅真的身怀绝世武功?看来这本书倒是该认真研究一下了。”
孙达又在四周查看了一下,没看出任何破绽,便又晃晃当当的回去了。
孙达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翻了翻,发现纸上一排排黑印,细看全是竹简的拓片,上面全是小篆,还是古篆,果真是年代久远。
他在初中时曾跟一个美术老师学写过小篆,但看了几行,十个中仍有七八个不认识。这孙达有一个特点,对一目了然十分容易的事全无兴趣,但若遇到的事难度越大,挑战性越强兴趣就越大。这十分古奥的书一下子就引起了他强烈的兴趣。
他先从朋友处借来一架高精度的数码像机,将拓片拍成一张张照片,想发到网上找专家认一下,又怕泄露了书中秘密引来麻烦,就用PS将图片分割成一个个单字。找到一个古文字专业论坛,把这些字打乱了发上去,很快就有专家将这些字翻译成现代汉字。孙达将《素书》下卷整理出现代版本,只看了前面一部分,就被书中博大的内容和精僻的见解完全迷住了。原来人体这个小宇宙这么奇妙啊!
一个月未满,他就将这本书看完了,又从周文处换了一本回来如法研读。三个月之间便将整本《素书》下卷译出了现代版。
周文见到孙达搞出的译本,更是欣喜若狂,知道这家伙聪明,但没想到竟然这么聪明。在周文的窜掇下,孙达干脆借口外出打击赚取学费,跟周文回到云架山,开始了对《素书》所载士术的修习。
有孙达掌握的理论,有周文的经验,有前辈的研习心得,加上遗履门独有的附助器械和药物。孙达对士术的修习日新月异,一年后孙达不知不觉间已《素书》所载士术之中关于力道和速道的记载研究得料熟,对力量和速度的把握已然初窃门径。
算算离高考已不足一年,为了不耽误他的前程,周文便放他下山,在下山前,殷殷叮咛他勤于练功,不到万不得已,万万不可显露身手,以防引来杀身之祸。
孙达这会儿想到下山前师傅的谆谆教诲,不由得百感交集。自己之所以会引得昊天集团的招揽,搞出那么多事,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听师傅的话啊。
第三天,孙达上云架山拜见师傅,老人家不知又到哪儿玩去了,他搬开屋角那块巨石,石下是一个山洞,他走进山洞,来到很熟悉的石室,在石桌上放着一口铁箱。他打开铁箱,在几本书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道:“为师能找到你这个徒弟,也算对得起祖师了,素书为师看了多年,也看不懂这些东西,还是留给你费脑子吧。你如果来到这儿,说明你已经学成归来了,你现在有大把的时间了,素书记载的士术博大精深,你学的那点东西还差得远哩,记得好好修练呀。
你既然入了我遗履门,我遗履门又以剑法见长,你没有一把合用的剑怎么行?为师我花了四年时间,终于找到一把最适合你用的宝剑,为师把剑放在一个隐秘的地方,这就要让你小子费头神找上一找了,我老人家云游去啦。”
孙达将纸条放在一边,随手翻了翻下面那本书,都是当年自己用电脑翻译后打印出来的,当年因为只有一年时间,所以只修习了素书中关于力道和速度两部分,还有很多尚未来得及学。毕业后,为俗事所扰,对功夫的修练也几乎没有,想起来真有点汗颜。看来今后无论多么忙,每天都要抽一部分时间来练功了,自己未来势必会遇到许多凶险之事,只有不断提高实力才是硬道理。
在那几本书下面是好几本线装书,都是上几代人修习的心得和方法,他将这几本书和素书收在一起。
他将石室里边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师傅所说的剑,就坐下来想师傅会将那把剑藏在那儿。突然想起四五前前,自己跟师傅学士术时,师傅有贪嘴的毛病,特别喜欢吃鸡腿,他每次从山下买了鸡回来做好了,师傅就会偷偷将鸡腿撕下来用油纸包了藏起来,骗他说鸡腿让山上的狐狸偷走了,直到他无意中发现了他藏鸡腿的那个树洞,才羞得师傅面红耳赤。
他找到那个树洞,没有找到传世宝剑,却找到一条皮带,长约四尺,宽只一寸,却足有一分厚,看得出是手工制作的,有点粗糙。
他握着皮带扣一挥,竟然发出一阵阵金属的轻鸣。他觉得奇怪,仔细研究之下,发现皮带扣和一般的皮带扣不同,竟然有两个小拔柄,他轻轻拔动一个小柄,皮带扣铮地一声和皮带分开,竟然从皮带中弹出一截闪亮的金属条,他握住皮带扣一扯,一把剑便从皮带中完全抽了出来,那条皮带竟然是设计得非常巧妙的剑鞘。
这就是传说中的软剑?
太好了!在现代社会,你不可能像过去的剑客一样,没事腰上悬着一把宝剑招摇过市。所以孙达虽然学了剑术,也和没学差不多,因为根本就没有可用之剑。
有了这把可以藏于皮带中的软剑就方便多了,关键时刻,突然亮出武器震慑力也是很大的。
孙达仔细观察这把软剑,也不知他是用什么制作的,剑柄就是皮带扣,剑身通乌黑,长约三尺,宽仅两指,厚度不超过一毫米,但弹性和韧性都特别好。
孙达试着挺起软剑刺向一棵幼树,几乎未用什么力就穿树而过,竟然是十分锋利。
孙达将软剑收进剑鞘,系在腰上,把给师傅带来的礼物放在石桌上,将那些书放进包内,下了云架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