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唐朝吴老二最新章节!
半个月前,就在刘辟要走出山沟的时候,李诵的案上摆放着两堆奏章,一堆是好的,一堆是坏的。
好的大多和今年的收成有关,风调雨顺,关中各地的粮食产量都高于往年,而且由于免税,粮价也有所下降,府库依然充盈——按照计划,官府用现钱和实物换购了大量粮食。陆续送来的河南、河东、河西等地的消息也不错。李诵很感谢老天爷,虽然把他一脚踹到这里,却没有赶尽杀绝。
而坏的是他的计划出了纰漏。而出纰漏的原因不在于他和他的信臣们考虑不周,而在于他刚感谢过的老天爷。
玩了他一把把他送到唐朝来的老天爷又玩了他一把。
病根还在刘辟身上。
李诵的计划里,是放刘辟出京,让俱文珍杨志廉和舒王麻痹,然后让李愬部署追杀,拖延刘辟返川的时间,同时派出大臣入川去见韦皋。整个计划可以说天衣无缝,俱文珍、杨志廉、和舒王费了好大心思终于把刘辟安全的送了出去,几个人在长安就安分了许多,专心等藩镇上表,同时训练军队,安插腹心。李愬对刘辟的追杀也很顺利,一进秦岭就把刘辟追到了深山里。李诵的使臣礼部侍郎、刘禹锡和柳宗元的老师权德舆也依期从长安出发前往成都。本来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可是这个时候,老天爷觉得不好玩了。
于是老天爷就下了一场大雨。下雨本来没有什么,可是这雨下得实在太大了。大得使一路追到巴山的李愬手下失去了刘辟的踪迹,也使得秦岭山洪爆发,阻挡了权德舆的行程。
于是李诵在焦急的等待里,收到了权德舆的奏章;于是在权德舆等待山洪退去的时间里,刘辟找到了回川的路。
看着眼前的奏章,李诵暗暗想道:难道这一场刀兵真的无法阻止吗?
李诵长吁一口气,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他知道历史上韦皋死后刘辟就占据两川,唐宪宗派遣大将高崇文历时九个月才平定这次叛乱。李诵知道,如果权德舆不能赶在刘辟之前到西川之前劝说韦皋,那么回到了西川的刘辟就足以影响韦皋的判断,按照历史原来的轨迹发展下去,这一场战事就无可避免。李诵不想自己旨在固本培元的新政被这一场叛乱所耽误。
如果这一场战事无可避免,就让它的破坏减少到最小吧!深吸了一口气的李诵作出了决定,沉声道:
“李忠言!”
“在。”
“宣当值的中书舍人来见!”
“遵旨。”
第二天上午,几匹快马冲出明德门,只往秦岭方向而去,这是去宣权德舆回京的使者。
不久之后,又有几匹快马冲出明德门,不过这次去的方向却是忠州。出去的原因是两个时辰之前杜黄裳的进谏。
杜黄裳对李诵说:“老臣以为陛下多虑了,即使刘辟有异心,但是韦太尉对朝廷却是忠心耿耿。韦太尉治蜀将近二十年,若要谋反何必等今日?陛下只消命令权德舆待官道修通,再前往蜀中宣旨,韦太尉必定会把刘辟这逆贼绑缚长安。”
杜黄裳这话一半是宽慰李诵,一半也是事情确实如此。虽然其他几个宰相也这么认为,只是李诵心情却依然高兴不起来。他知道韦皋不会谋反,可是刘辟会,而且很快就会,但是难度就在于怎么让这些宰相们明白,同意他的调兵计划。宰相们虽然支持皇帝,但是也有自己的思想。连李淳、李愬都以为皇帝之所以要杀刘辟而后快,只是因为刘辟大逆不道,何况这些宰相呢?
难道要我告诉你们我是从21世纪穿越来的,因此我知道韦皋活不过八月,然后刘辟一定会谋反?
头疼不已的李诵看着等待他回话的几位宰相,清一清喉咙道:
“各位相公,朕自然知道韦太尉不会谋反,可是韦太尉今年已经六十岁了,常年征战,身体必定有隐疾,朕害怕韦太尉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剑南西川就会为小人所趁。”
李诵这么一说,几位宰相脸上可就挂不住了。这四个宰相里,最年轻的杜黄裳都已经六十五了,杜佑都过七十了。皇帝这么说,是在嫌我们老么?
好在李诵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言,补口道:
“韦太尉从军数十年,大小数百战,虽幼于诸位相公,但身体必定有隐疾。朕这些日子读太宗实录,想起当年胡国公秦叔宝,虽然九十高龄,但是早早就不能上马征战,万年气血不旺,自述说是年轻时征战失血过多所致。朕由此想到韦太尉,不知韦太尉会否和胡国公一样。”
李诵这些日子倒是在读历朝皇帝实录,但秦叔宝的事却不是太宗实录上记载的,乃是李诵在大学里读唐朝笔记小说,在张文成的朝野载上读到的。这几位宰相都是饱学之士,如何能不知道,但这时候却不是指责皇帝读野史的时候。还好杜佑老成,知道只是皇帝无心之言,解围道:
“陛下思虑果然周全,韦城武(韦皋字)倒是真未必如老臣康健。老臣听说韦城武每年都要去峨眉山静养一段时间呢。”
口头上的承认只是给大家台阶下,并不代表宰相们同意皇帝的判断。尴尬场面过去后,杜黄裳依然说道:
“年上韦太尉遣使入朝,老臣还打听了一番,说道韦太尉如今身体极好,骑得烈马,开得硬弓。”
虽然没有明说,但言下之意再明白不过。听得李诵极为郁闷,太无知了,太愚昧了,身强力壮突然心肌梗塞、中风的多了,你怎么就没看见呢?可惜李诵不是真的李诵,如果是真的李诵,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难道朕中风前骑不得烈马,开不得硬弓吗?”李诵的时代唐代的史料已经缺失很多了,他不知道李诵究竟如何。(绕晕了吧?嘿嘿)于是,李诵就只好另辟蹊径,说道:
“万一韦太尉被刘辟蒙蔽,不肯缚刘辟进京怎么办?”
这倒是个问题。杜黄裳沉思一阵,道:“有了,韦太尉素与陆相公(陆贽)友善,今陛下虽召还陆相公,但陆相公还在忠州,使臣前往忠州不久,不如现在再遣使往忠州去,或可路上截住,命陆相公修书一封劝说韦太尉,此事必谐。”
陆贽文章的威力天下闻名,其他几个宰相也连连称善,李诵也觉得这是一条可行之计,于是立即命令李吉甫拟诏,不多时,诏书一挥而就,用印之后,就命人宣诏去了。但是李诵还是坚持召回了权德舆,他可不想让这样一位三次知贡举,门生遍天下的一代文宗失陷在蜀中。
半个月前,就在刘辟要走出山沟的时候,李诵的案上摆放着两堆奏章,一堆是好的,一堆是坏的。
好的大多和今年的收成有关,风调雨顺,关中各地的粮食产量都高于往年,而且由于免税,粮价也有所下降,府库依然充盈——按照计划,官府用现钱和实物换购了大量粮食。陆续送来的河南、河东、河西等地的消息也不错。李诵很感谢老天爷,虽然把他一脚踹到这里,却没有赶尽杀绝。
而坏的是他的计划出了纰漏。而出纰漏的原因不在于他和他的信臣们考虑不周,而在于他刚感谢过的老天爷。
玩了他一把把他送到唐朝来的老天爷又玩了他一把。
病根还在刘辟身上。
李诵的计划里,是放刘辟出京,让俱文珍杨志廉和舒王麻痹,然后让李愬部署追杀,拖延刘辟返川的时间,同时派出大臣入川去见韦皋。整个计划可以说天衣无缝,俱文珍、杨志廉、和舒王费了好大心思终于把刘辟安全的送了出去,几个人在长安就安分了许多,专心等藩镇上表,同时训练军队,安插腹心。李愬对刘辟的追杀也很顺利,一进秦岭就把刘辟追到了深山里。李诵的使臣礼部侍郎、刘禹锡和柳宗元的老师权德舆也依期从长安出发前往成都。本来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可是这个时候,老天爷觉得不好玩了。
于是老天爷就下了一场大雨。下雨本来没有什么,可是这雨下得实在太大了。大得使一路追到巴山的李愬手下失去了刘辟的踪迹,也使得秦岭山洪爆发,阻挡了权德舆的行程。
于是李诵在焦急的等待里,收到了权德舆的奏章;于是在权德舆等待山洪退去的时间里,刘辟找到了回川的路。
看着眼前的奏章,李诵暗暗想道:难道这一场刀兵真的无法阻止吗?
李诵长吁一口气,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他知道历史上韦皋死后刘辟就占据两川,唐宪宗派遣大将高崇文历时九个月才平定这次叛乱。李诵知道,如果权德舆不能赶在刘辟之前到西川之前劝说韦皋,那么回到了西川的刘辟就足以影响韦皋的判断,按照历史原来的轨迹发展下去,这一场战事就无可避免。李诵不想自己旨在固本培元的新政被这一场叛乱所耽误。
如果这一场战事无可避免,就让它的破坏减少到最小吧!深吸了一口气的李诵作出了决定,沉声道:
“李忠言!”
“在。”
“宣当值的中书舍人来见!”
“遵旨。”
第二天上午,几匹快马冲出明德门,只往秦岭方向而去,这是去宣权德舆回京的使者。
不久之后,又有几匹快马冲出明德门,不过这次去的方向却是忠州。出去的原因是两个时辰之前杜黄裳的进谏。
杜黄裳对李诵说:“老臣以为陛下多虑了,即使刘辟有异心,但是韦太尉对朝廷却是忠心耿耿。韦太尉治蜀将近二十年,若要谋反何必等今日?陛下只消命令权德舆待官道修通,再前往蜀中宣旨,韦太尉必定会把刘辟这逆贼绑缚长安。”
杜黄裳这话一半是宽慰李诵,一半也是事情确实如此。虽然其他几个宰相也这么认为,只是李诵心情却依然高兴不起来。他知道韦皋不会谋反,可是刘辟会,而且很快就会,但是难度就在于怎么让这些宰相们明白,同意他的调兵计划。宰相们虽然支持皇帝,但是也有自己的思想。连李淳、李愬都以为皇帝之所以要杀刘辟而后快,只是因为刘辟大逆不道,何况这些宰相呢?
难道要我告诉你们我是从21世纪穿越来的,因此我知道韦皋活不过八月,然后刘辟一定会谋反?
头疼不已的李诵看着等待他回话的几位宰相,清一清喉咙道:
“各位相公,朕自然知道韦太尉不会谋反,可是韦太尉今年已经六十岁了,常年征战,身体必定有隐疾,朕害怕韦太尉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剑南西川就会为小人所趁。”
李诵这么一说,几位宰相脸上可就挂不住了。这四个宰相里,最年轻的杜黄裳都已经六十五了,杜佑都过七十了。皇帝这么说,是在嫌我们老么?
好在李诵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言,补口道:
“韦太尉从军数十年,大小数百战,虽幼于诸位相公,但身体必定有隐疾。朕这些日子读太宗实录,想起当年胡国公秦叔宝,虽然九十高龄,但是早早就不能上马征战,万年气血不旺,自述说是年轻时征战失血过多所致。朕由此想到韦太尉,不知韦太尉会否和胡国公一样。”
李诵这些日子倒是在读历朝皇帝实录,但秦叔宝的事却不是太宗实录上记载的,乃是李诵在大学里读唐朝笔记小说,在张文成的朝野载上读到的。这几位宰相都是饱学之士,如何能不知道,但这时候却不是指责皇帝读野史的时候。还好杜佑老成,知道只是皇帝无心之言,解围道:
“陛下思虑果然周全,韦城武(韦皋字)倒是真未必如老臣康健。老臣听说韦城武每年都要去峨眉山静养一段时间呢。”
口头上的承认只是给大家台阶下,并不代表宰相们同意皇帝的判断。尴尬场面过去后,杜黄裳依然说道:
“年上韦太尉遣使入朝,老臣还打听了一番,说道韦太尉如今身体极好,骑得烈马,开得硬弓。”
虽然没有明说,但言下之意再明白不过。听得李诵极为郁闷,太无知了,太愚昧了,身强力壮突然心肌梗塞、中风的多了,你怎么就没看见呢?可惜李诵不是真的李诵,如果是真的李诵,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难道朕中风前骑不得烈马,开不得硬弓吗?”李诵的时代唐代的史料已经缺失很多了,他不知道李诵究竟如何。(绕晕了吧?嘿嘿)于是,李诵就只好另辟蹊径,说道:
“万一韦太尉被刘辟蒙蔽,不肯缚刘辟进京怎么办?”
这倒是个问题。杜黄裳沉思一阵,道:“有了,韦太尉素与陆相公(陆贽)友善,今陛下虽召还陆相公,但陆相公还在忠州,使臣前往忠州不久,不如现在再遣使往忠州去,或可路上截住,命陆相公修书一封劝说韦太尉,此事必谐。”
陆贽文章的威力天下闻名,其他几个宰相也连连称善,李诵也觉得这是一条可行之计,于是立即命令李吉甫拟诏,不多时,诏书一挥而就,用印之后,就命人宣诏去了。但是李诵还是坚持召回了权德舆,他可不想让这样一位三次知贡举,门生遍天下的一代文宗失陷在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