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西方古/新·佛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限之巅最新章节!
()地藏王菩萨
地藏菩萨,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 大孝和大愿的德业
因此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
地藏菩萨令众生衣食丰足、身心安宁;救度众生离一切苦恼。
地藏菩萨德如大地,幽冥教主。
地藏菩萨受佛嘱咐救度众生,佛以愿力成就十佛轮与三乘十依止轮,破末世十轮,转十恶业轮等。
三阶教
佛说地藏菩萨经:
以四种因缘,地藏菩萨从南方来,在地狱主持正义,解救众生。
阎罗王和地藏菩萨别床同坐一室的四种因缘。
阎罗王不再是地狱唯一的审判长。
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
地狱仅一阎罗王推演出十王,劝祈祭阎王、自修行善,提及三长月十长斋功德。
冢本善隆以为十王信仰传自唐朝道明和尚,本经出自藏川,与净土宗有关,冢本认为它撰成于唐肃宗以后。
所提及十斋日、冥府设施、冥用纸钱,对民间影响甚广。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本生故事及其救度本愿,信奉地藏菩萨的功德利益。
地狱状况,明清时期因地藏菩萨和民间信仰密切结合,确立了“幽冥教”名号功德
地是大地, 也是“地大”“四大”之一。
能担当一切,一切崇山峻岭,万事万物都在地上。比喻菩萨的功德,能为众生而荷担一切难行苦行;地也有依止义,一切生命皆依地而成,依地而生。喻世间一切自利利他的功德善法,依此菩萨而存在和引生。藏是含藏、伏藏义。地藏菩萨像大地一样,能含藏种种功德,能引生一切功德,难行苦行,救度众生,故名地藏。世俗也有称为地藏王,但经中只名地藏,印顺法师认为,可能是因为被认为是地藏菩萨化身的九华山地藏比丘出身新罗王族,所以加“王”字以尊称。“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
地藏菩萨另有功德,也从地藏名义而来。地藏菩萨能满众生所求,增长一切草木和农作物等,一切从地上生长的都得到丰硕收成。这是农民所希望的。
又《须弥藏经》说,地藏菩萨具有令众生增长精气,增进健康,祛除疾病的功德,是“大妙药”。
如果能见到和亲近菩萨,一切身心病苦、生死烦恼都能去除而具足一切功德。古代药物主要是生在地上的草木和矿物。地藏菩萨这种功德类似药师佛。但不是大医王(指佛),而是大妙药。
本愿功德
1.地狱未空不成佛:《占察善恶业报经》说,地藏菩萨在无量无边劫以来修行,早已达到佛的智慧海,功德已圆满具足,早就应该成就佛的果位了。但地藏菩萨发愿要度尽一切众生,所以隐其真实功德,以本愿力和自在神通,到处现身说法救度众生。
故《楞伽经》说,有大悲菩萨,永不成佛。并非因为程度不够或者懈怠修行,而是以大悲愿力度化众生。所以功德虽然与佛齐等,却不现佛身,始终以菩萨身度脱罪苦众生。“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2.求诸所愿皆满足:地藏菩萨功德与佛平等,敬信菩萨的功德也不可思议。如果在一百劫中至诚皈依文殊、弥勒等诸大菩萨,称其名号礼拜供养,所求如求康寿财富或断烦恼等。还不如有人在一顿饭这么短的时间至心皈依地藏菩萨,称念菩萨名号,虔诚敬礼地藏菩萨的大功德,若有所求皆能圆满达成。
这是弘扬地藏菩萨法门,所以特地赞叹地藏菩萨功德的超胜。地藏菩萨如观世音菩萨一样,在十方世界现身,令众生离困苦,所求皆得满足。
1.来居秽土:地藏菩萨普度众生,虽然遍到一 切世界,但特别在这秽恶世界,度罪苦众生。地藏菩萨无量劫以来便发心,要在秽恶世界度众生。越秽恶的世界越要去,越苦恼的众生越要度。并且还要到没有佛法存在的世界去,因为那里的众生苦难最多。
菩萨的愿力各有不同,而地藏菩萨的慈悲大愿,是著重在秽恶世间。释迦牟尼佛便是在秽恶世界出现并成佛,地藏菩萨学习释迦佛,发愿要在此秽土度众生。
地藏菩萨在忉利天宫受释迦佛咐嘱,在释迦佛入灭后到弥勒佛下生人间之前,六道众生都由他来教化。地藏菩萨立誓,要度尽六道一切众生自己才成就佛果:“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2.示现声闻:大乘经中一切大菩萨,如观世音菩萨在此世界度众生,所示现的都是在家相,比如现白衣大士,或者现天人等相;文殊师利菩萨现童子相;普贤菩萨也是在家相;只有地藏菩萨现出家相。“以神通力,现声闻(出家众)像” 。
地藏菩萨的功德究竟圆满与佛相齐,他在娑婆世界释迦佛法会中现出家相,这是地藏菩萨的特色。
大乘经说,净土中没有小乘法也没有出家众。
佛教认为秽恶世界的佛法有出家众,具有积极和特殊的意义:秽恶世界充满罪恶黑暗,众生贪嗔痴和无明都很深重,为争名夺利而活,不像净土众生的清净。
认为出家相是秽恶世界的清净幢相。在不理想的社会建立清净僧团,能够熏染众生而身心清净。
所以佛法认为,秽土的佛法重心在出家众,而净土则无所谓出家。释迦佛和地藏菩萨在秽土现出家相,具有佛法上的特殊意义。
玄奘新译的文字句意更加流畅,加上玄奘受崇的地位,促进流传与名气。
占察善恶业报经
上卷讲以三种轮相占察宿业善恶,在轮相不相应时对地藏菩萨等众做忏悔的行法。下卷解说大乘实义,二种观道,归一实境界。
该经讲了地藏占察法门。对末世众生大有饶益。
①地藏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前,曾是一婆罗门女,她的母亲不信三宝而行邪道,死后堕入地狱。 婆罗门女知道母亲的必然果报,故变卖家产为母布施修福。她挂心母亲的处境,如果佛还住世便可向佛询问,而当时的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早已入灭。在极悲痛时,婆罗门女受到一个声音指点,让她一心称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名号。婆罗门女至诚恭敬一心念佛,不久便以念佛力,在定境中来到地狱,向鬼王询问母亲状况。鬼王告知,因为她布施供养和念佛的功德,亡母和其他地狱罪人,已脱离地狱苦而投生天道。婆罗门女便在佛像前立下誓愿,要度脱罪苦的众生。
②又在过去无量劫前,地藏菩萨曾是名叫光目的孝女。光目女的母亲生前喜欢吃鱼子,造了极多的杀生业。光目女知道母亲死后会堕落到恶道中,于是请阿罗汉入定观看,见母亲果然在地狱中受苦。光目女一心念佛,以佛像诚敬供养。后来其母投生光目女家,为奴婢之子,出生未满三天便告知:自己蒙光目救度投生为下贱人,而在十三岁将短命而终并再受苦报,原因是杀害和毁骂二业。于是光目立誓救拔未来一切罪苦众生,而光目之母也终得舍离苦报。
③又在过去久远劫前,地藏菩萨曾是大长者子。当时有佛名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长者子见佛相好庄严,心生恭敬,便请问佛因作了怎样的行愿,而得这样的庄严相。佛回答说,得这样的庄严相,应当久远济度一切苦恼众生。于是长者子立下大愿,要在今日到未来劫,度脱一切苦恼众生出离苦海,然后自己才成就佛果。
④又在过去无量劫前,有佛名一切智成就如来,住世六万劫。这位佛出家前是一个小国国王,他和一个邻国国王为友,同行十善利益众生。为救度邻国的造恶众生,他们共同发愿。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后度化所有罪苦众生。一王发愿如果不先度完罪苦众生,让他们得安乐成就菩提,自己绝不成佛。发愿先成佛道的是一切智成就如来,发愿最后成佛的是地藏王菩萨。
化身九华
唐代的佛教,正如日丽中天,吸引了日韩等国不少僧人来华求法。当时的朝鲜半岛分为三个国家,即新罗、高句丽、百济。
新罗王子金乔觉,生而相貌奇特,顶骨耸出特高。力大可敌十人。心地慈善,颖悟异常。金乔觉出家名地藏比丘,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地藏比丘在各地游化数年后,於开元末年来到安徽省九华山。九华山,位于安徽青阳县,本名九子山,唐李白到九子山,见九峰如华,所以后来又名九华山。地藏比丘在此深山的盆地里结庐苦修,过着渴饮涧水,饥食白土的生活,且常被毒虫伤螫。
深山苦修的地藏比
丘,若干年后被当地士绅诸葛节游山时发现 。见此和尚住石洞茅蓬,破锅残粒中渗有白土,生活异常清苦。得知是新罗王族远来中国求法,诸葛长者发心倡议为他修建道场。九华山主姓闵;家财甚富。建寺必请闵公布施山地,闵公也非常敬仰地藏比丘,问他要多少地,地藏答道:“一袈裟所覆盖地足矣”。
据载,地藏显神通力,袈裟一披,盖尽九华,於是闵公将整个九华山全部布施供养。闵公为地藏护法,其子也随地藏比丘出家,法名道明,为地藏的侍者。现在所见的地藏菩萨像,两旁有一老者及少年比丘,即闵公父子。
寺院建成后,各方来参学者甚众,新罗国也有不少人来亲近供养。九华山高且深,寺众增多,生活 即发生问题,煮饭还要渗拌白土,一些人饿得皮骨相连,故当时称之为“枯槁众”。寺中大众只是一心为求佛法,而完全放弃了物质享受的要求。地藏比丘在九华山的影响甚大,后来新罗国王得悉,即派人送粮食供养。
地藏比丘一直领导此精进苦行的道场,至唐开元廿六年七月三十日入灭,世寿九十九岁。大家都直觉到:地藏比丘实为地藏菩萨的化身。七月三十日,九华山香火尤其鼎盛 。
据《十轮经》和《占察经》载,地藏菩萨由大悲誓愿力,示现大梵王身、帝释身、声闻身、阎罗王身、狮象虎狼牛马身,乃至罗刹身、地狱身等无量无数异类之身,以教化众生,并特别愍念五浊恶世受苦众生,应众生所求而消灾增福,以成熟众生善根。地藏菩萨常变现无数化身济度众生,所以又称千体地藏。
地藏菩萨以悲愿力救度一切众生尤其是地狱中的罪苦众生,所以示现阎罗王身、地狱身等广为罪苦众生说法。故一般又以阎罗王为地藏菩萨的化身。视地藏菩萨为地狱的最高主宰,称之为“幽冥教主”,其下管辖十殿阎王。
在密教中,地藏菩萨为胎藏界曼荼罗地藏院的主尊,呈菩萨形,左手持莲花,花上有如意宝幢,右手持宝珠,坐于莲花上。密号为悲愿金刚、与愿金刚。
三昧耶形为宝珠或莲花上之幢。又金刚界曼荼罗中,南方宝生如来四亲近中的金刚幢菩萨,与地藏菩萨同体异名。此外有说地藏菩萨与观音、势至、龙树等菩萨皆是阿弥陀佛的胁侍,称为阿弥陀五佛。也有说阿弥陀佛于因位时的法藏菩萨,与地藏菩萨为同体。
另密教有关于地藏菩萨在六道中普为度化,且分别示现不同身相之说。而且六道的地藏名号也是依娑婆世界的六道众生而说,他方世界有或七道或四道等不等,地藏菩萨也依他方因缘而一一示现应化。六道地藏的名称,各经轨所载不一。
不堕地狱的教示
佛教业力因果律认为:作恶得恶果,为善得善果,造极重恶业则堕地狱。
但造堕狱恶业,来生不一定会堕地狱,因为善恶的此消彼长和通三世的时间跨度,会影响相应阶段的结果,但业因仍客观存在。地狱最下层是无间地狱(梵语阿鼻地狱)。造极重恶业的,死后无时间间隔而立刻堕落地狱,而且受苦的时间没有间断,所以名无间地狱。若造极重恶业,除非不犯,一旦触犯,作任何功德忏悔都不得不堕,犹如身患绝症而非死不可。
地藏菩萨示现出家相,以建立清净僧团为佛法中心。依此基本精神,地藏菩萨发愿,在恶世中以方便将众生从堕落的边缘救出来。这并非一定要显神通,把要堕落地狱的众生拉出来,而是开示正理,令其了解,令其不作堕落地狱的重罪,不作破坏三宝的重罪。为主的法门开示,能使五浊恶世众生不入地狱。
堕落无间地狱的极重恶业,中说到二类:十一重罪及十恶轮。两类都是地狱种子。佛教认为,其他恶业在下生不一定会堕地狱,若犯十一重罪或十恶轮中任何一条,则一定要堕落无间地狱。
堕无间地狱的二类重罪
十一重罪
无间罪
五种
杀父
杀母
杀阿罗汉:已修行至阿罗汉者, 是四果圣人,若杀之,罪极重。
出佛身血:佛世时,提婆达多从山上推下大石,想害佛。被护法神打碎,碎石碰伤佛脚趾流血,成为重罪。
破和合僧:在出家清净僧团中,恶意破坏,令和谐的僧团分裂,即构成无间重罪。
近无间罪
四种
杀中最重:佛不会被杀,以杀独觉为杀罪的最重。
盗中最重:盗三宝物最重,属於佛法僧的东西,是大众所发心供养, 如果盗取是最重罪。
淫中最重:淫阿罗汉比丘尼为最重;对已证阿罗汉的比丘尼,如果强迫 淫奸,必堕无间地狱。
妄中最重:以不实语,挑拨僧团是非,使僧团分裂为最重 。
另外两种
谤正法:若外道谤正法,因为不懂佛法而乱说,如蛇吞青蛙,猫吃耗子,虽有罪但不犯重。
若修学佛法的出家弟子,在佛法中自毁正法,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则为谤法重罪。
若学声闻乘赞叹声闻乘,说大乘非佛说;学大乘而呵斥小乘,认为不应该学,同属谤法罪。
若只重持戒而废定慧,或重定而废戒慧,或重慧而废戒定,有所偏废,劝人不要学,都是谤法。
若只修学一种法门而轻慢其他,认为学了无作用而不应该学,或劝人不要学,同属谤法罪。
疑三宝:佛法僧三宝,是佛弟子的皈依处。皈依三宝,受持净戒,不论出家在家,
若於三宝外还信其他外道鬼神,疑与佛同等或胜於佛;见外道典籍,赞为胜於三藏十二部。
皈依外道邪众,对佛教出家僧众无信心。与佛法不相应者,都是以疑三宝而表现出不信的行为。
例如皈依三宝而又主张结合他教,认为一切宗教都是教人行善,皆可信仰,是疑三宝的无间重罪。
十恶轮
1.谤阿兰若:梵语阿兰若,意思是无事处,寂静无嚣闹处。比丘在寂静处修清净行,近於中国的闭关住茅蓬。
住阿兰若比丘精进於禅思,佛制应受上等供养。佛世时在僧团需随众,若真正修习定慧,紧要关头则允许暂时自由不用随众。
若有人毁谤阿兰若比丘,是十恶轮之一。如加以诽毁,障碍修行,等於破坏行人的最大目的。
2.谤於别乘
声闻乘谤独觉、菩萨乘
独觉乘谤声闻、菩萨乘
菩萨乘谤独觉、声闻乘
这三种都属于诽谤正法
3.瞋害比丘
瞋害有学有德有修行的比丘:如辱骂殴打,或带有目的加以种种迫害,或拉拢利用恶势力破坏有德比丘。
瞋害破戒比丘:对於破戒比丘,轻视怀恨或逼害,认为根本不像出家人,不值得尊重。属于十恶轮之一。
4.侵夺清净僧物回与破戒比丘:有些坏比丘能拉拢恶势力。帮助坏比丘争夺寺庙财物等,护助破戒比丘,则为十恶轮重罪。
5.毁害法师:对讲经弘法的法师加以毁害或蓄谋驱逐迫害等。
6.侵夺僧物
7.毁寺逐僧
临堕已堕的救度
特重於如何使人不作重恶业,不堕落地狱。对已经作重恶业而必堕地狱的众生的救度。认为人在一生中免不了会犯下过错,所以都有堕落恶道的可能。而救济方法在死前比较容易,死后则更为困难。。依业力因果而论,作什么业便得什么果,是自作自受。另一方面人们又不忍祖宗亲属在地狱受苦。认为,不应只图自己的利乐,不应忘弃祖先及六亲眷属恩德,所以对未堕和已堕恶道者都要以方便救拔。
【临终时的救度】
施舍作福:佛教认为,当病人最危险和最痛苦时,则很可能堕落。救度的方法是把属于他的东西,最好是他最心爱的东西,用以布施。最为心爱之物能施,其他则无不可施之物。以最爱物布施,功德也最大。众生为钱财而造罪的最多,若能以金钱或最心爱之物布施,并对病重者说明可以获大功德果报。一方面使其舍弃贪执,另一方面增其福德,这样便可以减少堕落恶道的可能,这是佛教对病人临终的根本救度法。
於三宝前修功德,诵经及称佛名号:凭仗三宝力的加被,使临命终时得大利益。《地藏菩萨本愿经》说明,人在临终时境界不好,罪业又重,最容易堕落。如果本人的父母兄弟姊妹等亲属,为之设福修功德,燃灯造旛,诵经或念佛菩萨名号,都能令死者离开危险的道路,走向平安的前途。
更简要的方法是,在人临命终时,若能听闻地藏菩萨名号,一声圣号直达耳根,知有地藏菩萨,此人即永不历三恶道苦;若更能为其
布施念经,放生作福,则更不会堕落。
【命终后的拔济】
救济方法:对于作恶业的,可以在临终时仗三宝威力来救拔。如果已经死了,《地藏菩萨本愿经》说明,应该在七七日内,为他修福、布施、念佛、回向,令他远离三恶道苦,生於人间或天道。
七七日,指七个七日共四十九天,在七七日中作佛事,并不限于头七或二七的日期,而是四十九天内都可以作。在四十九日内,请出家人诵经礼忏,设斋供养,以此功德回向先亡。在亡者下一生的业报还未现前的过渡阶段,使亡者从恶道中转回来改变受生的目的地。
佛教的“七七日”受报原理:人死后,有的即刻受果报,有的经过一段时间才受。作无间重罪的,此一念死,后一念立刻下地狱,中间一念距离都没有,即成无间狱。生天道亦是这样,若作重善业,此一念死下一念即生天。若生人间、畜生 、饿鬼等,大多经过一段时间才受果报。
从死后到再受生这一阶段名“中阴身”,中阴身七天死一次,死后在第二念立即再受另一中阴身。
可能在第一天或第二天受后生果报,最久经过四十九日的七生七死,即决定受生。中阴身是过渡阶段的过渡形态。
七七日内,亡者在念念间,都希望眷属为之祈求三宝加庇且广修福德,而能在堕落的边缘得到改善机会。
死者在中阴身无力做主,只有希望眷属为他拔度超荐。若过了七七日无人济拔, 只好随业受三恶道苦。
超度佛事的功德分配:家属为死人诵经念佛,功德并不完全归於亡人。
若人命终后,为他布施作福诵经念佛等,所得的一切功德,活人多而死人少。作功德者得六分,死者得一分。
所以《地藏经》说:“存亡两利”。同时《地藏经》强调,在七七日内为亡者做功德,需要家属和诵经者的共同虔诚,才能发生效用。如果斋主杀生食肉,或僧众作佛事不精进,死者不能获益 。所以眷属以清净心诚恳心,并参加素食,在三宝中生信心,才有效果。
(另)十斋日诵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果在“十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三十日)持斋并读诵一遍《地藏菩萨本愿经》,就能远离疾病,衣食富足。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唵 钵啰末邻陀宁 娑婆诃”
一实境界:《占察善恶业报经》中地藏菩萨说,求向大乘者应当依止“一实境界”,才能修信解并进入菩萨种性。对此地藏菩萨宣说了四点:
①生佛无别,同一真如:众生心体本是不生不灭而清净无碍,没有分别而平等无二。一切的众生心圣贤心和诸佛菩萨心,都是这样的真如。
②妄心无体,妄境不实:众生因虚妄心而起种种分别,五蕴觉知等心识都因无明而生妄境,本质也虚幻不可得。 虚妄心生灭而不可实见,所以没有本体。如果不堕虚妄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但因为众生妄心分别而有一切差别相。
③心境互依,似有实无:一切法都依妄心为本而生,但是妄心并无自体,它也是依妄境而有。妄心和境界是相依而生而没有先后。就像梦境因妄念而生,而梦境又再影响心念而增妄想,这是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
④妄心和妄境相互产生,但若妄心消逝则梦醒,一切境界完全消失,所以妄心还是根源。所以一切法都以心为本从心而生,一切法的本质是“心”。
一心二相:地藏菩萨以一实相境界为体,认为心有“心内相”和“心外相”二种相。
①心内相:又有真和妄二种。“真”心就是所谓的真心实相本体,佛性真如没有差别,清净圆满没有障碍,由于太细微隐密所以众生难以发现,无论众生生死轮回到哪一处,真心都恒常不坏。反观“妄”心就是心念的分别觉知,攀缘思虑,忆念思想等心识作用。虽然念念相续不断而能生一切种种境界,但都虚妄不真实。
②心外相:指的是依靠妄心“心内相”所显见的种种虚妄境界相。所以“心外相”是妄境的异名,是“心内相”所生。境界现前便知道是内心和内心的差别在起作用。 如梦所见种种境界,为果为因。皆依无明妄识。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依妄境界熏习力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名众生。
③二相关系:内相和外相是因果关系,也是体用关系。心内相是因是体,心外相是果是用。所以一切法(物质和精神)本质都是“心”。境是妄心的造作,像梦一样是虚妄而不是真实。
唯心识观:
①在一切时一切处,观照身口意的所有活动,知道是心在造作。
②乃至任何外境,当心念执着在上面时,必须很快觉察不要忘记。如果忘记便走出了唯心实观,反而去攀缘外境。(分别性观门)
③念念间都应观察,时时刻刻照顾自己的心,使自己的心紧紧追随心中所起的任何念头,这样使心对所起的任何念头都能清楚知道。(分别性止门)
④知道一切念头是自己内心分别生出,不是外境本身有念有分别。长短好恶,是非得失,衰利有无等无量念头,都是自己内心所生,而外面一切境界并没有生起分别来。(依他性观门)
⑤眼前一切境界,自身没有分别念想,那他本身也不会有长短有无。观察成熟时,得知一切外境由心而生,如果离开心就无任何一法任何一相,也不能自见自身有什么差别。(依他性止门)进修:地藏菩萨说修唯心识观通过观色唯心悟本寂而达到“色寂三昧”。得到色寂三昧也仅是名字位中的入手观法,而定慧不深,所以需要进一步修“奢摩他”和“毗婆舍那”这二种观心方法。得到成就能很快超登佛慧,达到“唯心识观”的“最上智慧门”。
真如实观:
①观门:真如实观是对真如实性的观察,这是由唯心识观中依他性止门,观察一切唯心想生,唯心生灭无暂时住,而进入真如实性的观门,观察心性原本不生不灭。观察清楚则是真如实性的观门成就。
②止门:因为心性本没有生灭,并不是色声香味触法,所以不能见闻觉知。也不能另外就不可见闻觉知的境界,拿来当作心性,因为这些都是分别,所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心性虽不可见闻觉知,但见闻觉知的本体就是心性,不可认为凡不见闻觉知的就是心性。这是真如实性的止门。
()须菩提
须菩提是古印度拘萨罗舍卫国舍卫城长者鸠留之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种族:属于新·人族。
称号:苏补底、须扶提、须浮帝、薮浮帝修、浮帝、须枫。号称“解空第一”。
所处时代:佛陀时代。
以“恒乐安定、善解空义、志在空寂”著称。
在须菩提刚刚出生的时候,就有看相之人称他将来不会被人世间的名闻利养所束缚。
须菩提智慧过人,然而性恶劣,嗔恨炽盛,为亲友厌患,遂舍家入山林。山神导之诣佛所,佛陀为说嗔恚之过患,师自悔责忏罪。后得须陀洹果,复证阿罗汉果。系佛陀弟子中最善解空理者,被誉为‘解空第一’。于佛陀之说法会中,常任佛陀之当机众,屡见于般若经典中。
每次化缘,都会去有钱人家里化缘。
大圣佛陀对宇宙人生所发表的言说,其数之多,真是浩如烟海,无有边际。
佛陀所有的教法中,皆是以大乘法为中心,在大乘法中又以般若为中心。就是觉知「空」的智能。
空,太玄妙,太难懂,说有不是,说无也不是。空,不是用言说,也不是用心思可以懂的道理。
在佛陀座下,一千二百五十个大阿罗汉的弟子中,真正能懂得空的道理,真正能体证到空的妙义的,就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
须菩提,我们从他初生的吉兆来看,就知道他是一位不平凡又很奇特的人物。
原来,尊者诞生的那一天,家中所有的财宝、用具都忽然不见了,全家人都非常的忧心,所以很快的请相师回来卜卦。
相师卜卦后,说道:“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你们家所生的是贵子,室中金银宝物在贵子初生时会一切皆空,这象征着他是解空第一人呢!就为他取名空生吧!”
相师的话,安定了全家人的心,从此,尊者的大名,有人称他空生,也有人称他善吉,直到三天以后,尊者家中的财宝和用具,才又恢复原状。
解空第一的尊者,初生的征兆,真是稀奇万分,古今难得的事。
()地藏王菩萨
地藏菩萨,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 大孝和大愿的德业
因此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
地藏菩萨令众生衣食丰足、身心安宁;救度众生离一切苦恼。
地藏菩萨德如大地,幽冥教主。
地藏菩萨受佛嘱咐救度众生,佛以愿力成就十佛轮与三乘十依止轮,破末世十轮,转十恶业轮等。
三阶教
佛说地藏菩萨经:
以四种因缘,地藏菩萨从南方来,在地狱主持正义,解救众生。
阎罗王和地藏菩萨别床同坐一室的四种因缘。
阎罗王不再是地狱唯一的审判长。
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
地狱仅一阎罗王推演出十王,劝祈祭阎王、自修行善,提及三长月十长斋功德。
冢本善隆以为十王信仰传自唐朝道明和尚,本经出自藏川,与净土宗有关,冢本认为它撰成于唐肃宗以后。
所提及十斋日、冥府设施、冥用纸钱,对民间影响甚广。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本生故事及其救度本愿,信奉地藏菩萨的功德利益。
地狱状况,明清时期因地藏菩萨和民间信仰密切结合,确立了“幽冥教”名号功德
地是大地, 也是“地大”“四大”之一。
能担当一切,一切崇山峻岭,万事万物都在地上。比喻菩萨的功德,能为众生而荷担一切难行苦行;地也有依止义,一切生命皆依地而成,依地而生。喻世间一切自利利他的功德善法,依此菩萨而存在和引生。藏是含藏、伏藏义。地藏菩萨像大地一样,能含藏种种功德,能引生一切功德,难行苦行,救度众生,故名地藏。世俗也有称为地藏王,但经中只名地藏,印顺法师认为,可能是因为被认为是地藏菩萨化身的九华山地藏比丘出身新罗王族,所以加“王”字以尊称。“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
地藏菩萨另有功德,也从地藏名义而来。地藏菩萨能满众生所求,增长一切草木和农作物等,一切从地上生长的都得到丰硕收成。这是农民所希望的。
又《须弥藏经》说,地藏菩萨具有令众生增长精气,增进健康,祛除疾病的功德,是“大妙药”。
如果能见到和亲近菩萨,一切身心病苦、生死烦恼都能去除而具足一切功德。古代药物主要是生在地上的草木和矿物。地藏菩萨这种功德类似药师佛。但不是大医王(指佛),而是大妙药。
本愿功德
1.地狱未空不成佛:《占察善恶业报经》说,地藏菩萨在无量无边劫以来修行,早已达到佛的智慧海,功德已圆满具足,早就应该成就佛的果位了。但地藏菩萨发愿要度尽一切众生,所以隐其真实功德,以本愿力和自在神通,到处现身说法救度众生。
故《楞伽经》说,有大悲菩萨,永不成佛。并非因为程度不够或者懈怠修行,而是以大悲愿力度化众生。所以功德虽然与佛齐等,却不现佛身,始终以菩萨身度脱罪苦众生。“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2.求诸所愿皆满足:地藏菩萨功德与佛平等,敬信菩萨的功德也不可思议。如果在一百劫中至诚皈依文殊、弥勒等诸大菩萨,称其名号礼拜供养,所求如求康寿财富或断烦恼等。还不如有人在一顿饭这么短的时间至心皈依地藏菩萨,称念菩萨名号,虔诚敬礼地藏菩萨的大功德,若有所求皆能圆满达成。
这是弘扬地藏菩萨法门,所以特地赞叹地藏菩萨功德的超胜。地藏菩萨如观世音菩萨一样,在十方世界现身,令众生离困苦,所求皆得满足。
1.来居秽土:地藏菩萨普度众生,虽然遍到一 切世界,但特别在这秽恶世界,度罪苦众生。地藏菩萨无量劫以来便发心,要在秽恶世界度众生。越秽恶的世界越要去,越苦恼的众生越要度。并且还要到没有佛法存在的世界去,因为那里的众生苦难最多。
菩萨的愿力各有不同,而地藏菩萨的慈悲大愿,是著重在秽恶世间。释迦牟尼佛便是在秽恶世界出现并成佛,地藏菩萨学习释迦佛,发愿要在此秽土度众生。
地藏菩萨在忉利天宫受释迦佛咐嘱,在释迦佛入灭后到弥勒佛下生人间之前,六道众生都由他来教化。地藏菩萨立誓,要度尽六道一切众生自己才成就佛果:“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2.示现声闻:大乘经中一切大菩萨,如观世音菩萨在此世界度众生,所示现的都是在家相,比如现白衣大士,或者现天人等相;文殊师利菩萨现童子相;普贤菩萨也是在家相;只有地藏菩萨现出家相。“以神通力,现声闻(出家众)像” 。
地藏菩萨的功德究竟圆满与佛相齐,他在娑婆世界释迦佛法会中现出家相,这是地藏菩萨的特色。
大乘经说,净土中没有小乘法也没有出家众。
佛教认为秽恶世界的佛法有出家众,具有积极和特殊的意义:秽恶世界充满罪恶黑暗,众生贪嗔痴和无明都很深重,为争名夺利而活,不像净土众生的清净。
认为出家相是秽恶世界的清净幢相。在不理想的社会建立清净僧团,能够熏染众生而身心清净。
所以佛法认为,秽土的佛法重心在出家众,而净土则无所谓出家。释迦佛和地藏菩萨在秽土现出家相,具有佛法上的特殊意义。
玄奘新译的文字句意更加流畅,加上玄奘受崇的地位,促进流传与名气。
占察善恶业报经
上卷讲以三种轮相占察宿业善恶,在轮相不相应时对地藏菩萨等众做忏悔的行法。下卷解说大乘实义,二种观道,归一实境界。
该经讲了地藏占察法门。对末世众生大有饶益。
①地藏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前,曾是一婆罗门女,她的母亲不信三宝而行邪道,死后堕入地狱。 婆罗门女知道母亲的必然果报,故变卖家产为母布施修福。她挂心母亲的处境,如果佛还住世便可向佛询问,而当时的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早已入灭。在极悲痛时,婆罗门女受到一个声音指点,让她一心称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名号。婆罗门女至诚恭敬一心念佛,不久便以念佛力,在定境中来到地狱,向鬼王询问母亲状况。鬼王告知,因为她布施供养和念佛的功德,亡母和其他地狱罪人,已脱离地狱苦而投生天道。婆罗门女便在佛像前立下誓愿,要度脱罪苦的众生。
②又在过去无量劫前,地藏菩萨曾是名叫光目的孝女。光目女的母亲生前喜欢吃鱼子,造了极多的杀生业。光目女知道母亲死后会堕落到恶道中,于是请阿罗汉入定观看,见母亲果然在地狱中受苦。光目女一心念佛,以佛像诚敬供养。后来其母投生光目女家,为奴婢之子,出生未满三天便告知:自己蒙光目救度投生为下贱人,而在十三岁将短命而终并再受苦报,原因是杀害和毁骂二业。于是光目立誓救拔未来一切罪苦众生,而光目之母也终得舍离苦报。
③又在过去久远劫前,地藏菩萨曾是大长者子。当时有佛名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长者子见佛相好庄严,心生恭敬,便请问佛因作了怎样的行愿,而得这样的庄严相。佛回答说,得这样的庄严相,应当久远济度一切苦恼众生。于是长者子立下大愿,要在今日到未来劫,度脱一切苦恼众生出离苦海,然后自己才成就佛果。
④又在过去无量劫前,有佛名一切智成就如来,住世六万劫。这位佛出家前是一个小国国王,他和一个邻国国王为友,同行十善利益众生。为救度邻国的造恶众生,他们共同发愿。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后度化所有罪苦众生。一王发愿如果不先度完罪苦众生,让他们得安乐成就菩提,自己绝不成佛。发愿先成佛道的是一切智成就如来,发愿最后成佛的是地藏王菩萨。
化身九华
唐代的佛教,正如日丽中天,吸引了日韩等国不少僧人来华求法。当时的朝鲜半岛分为三个国家,即新罗、高句丽、百济。
新罗王子金乔觉,生而相貌奇特,顶骨耸出特高。力大可敌十人。心地慈善,颖悟异常。金乔觉出家名地藏比丘,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地藏比丘在各地游化数年后,於开元末年来到安徽省九华山。九华山,位于安徽青阳县,本名九子山,唐李白到九子山,见九峰如华,所以后来又名九华山。地藏比丘在此深山的盆地里结庐苦修,过着渴饮涧水,饥食白土的生活,且常被毒虫伤螫。
深山苦修的地藏比
丘,若干年后被当地士绅诸葛节游山时发现 。见此和尚住石洞茅蓬,破锅残粒中渗有白土,生活异常清苦。得知是新罗王族远来中国求法,诸葛长者发心倡议为他修建道场。九华山主姓闵;家财甚富。建寺必请闵公布施山地,闵公也非常敬仰地藏比丘,问他要多少地,地藏答道:“一袈裟所覆盖地足矣”。
据载,地藏显神通力,袈裟一披,盖尽九华,於是闵公将整个九华山全部布施供养。闵公为地藏护法,其子也随地藏比丘出家,法名道明,为地藏的侍者。现在所见的地藏菩萨像,两旁有一老者及少年比丘,即闵公父子。
寺院建成后,各方来参学者甚众,新罗国也有不少人来亲近供养。九华山高且深,寺众增多,生活 即发生问题,煮饭还要渗拌白土,一些人饿得皮骨相连,故当时称之为“枯槁众”。寺中大众只是一心为求佛法,而完全放弃了物质享受的要求。地藏比丘在九华山的影响甚大,后来新罗国王得悉,即派人送粮食供养。
地藏比丘一直领导此精进苦行的道场,至唐开元廿六年七月三十日入灭,世寿九十九岁。大家都直觉到:地藏比丘实为地藏菩萨的化身。七月三十日,九华山香火尤其鼎盛 。
据《十轮经》和《占察经》载,地藏菩萨由大悲誓愿力,示现大梵王身、帝释身、声闻身、阎罗王身、狮象虎狼牛马身,乃至罗刹身、地狱身等无量无数异类之身,以教化众生,并特别愍念五浊恶世受苦众生,应众生所求而消灾增福,以成熟众生善根。地藏菩萨常变现无数化身济度众生,所以又称千体地藏。
地藏菩萨以悲愿力救度一切众生尤其是地狱中的罪苦众生,所以示现阎罗王身、地狱身等广为罪苦众生说法。故一般又以阎罗王为地藏菩萨的化身。视地藏菩萨为地狱的最高主宰,称之为“幽冥教主”,其下管辖十殿阎王。
在密教中,地藏菩萨为胎藏界曼荼罗地藏院的主尊,呈菩萨形,左手持莲花,花上有如意宝幢,右手持宝珠,坐于莲花上。密号为悲愿金刚、与愿金刚。
三昧耶形为宝珠或莲花上之幢。又金刚界曼荼罗中,南方宝生如来四亲近中的金刚幢菩萨,与地藏菩萨同体异名。此外有说地藏菩萨与观音、势至、龙树等菩萨皆是阿弥陀佛的胁侍,称为阿弥陀五佛。也有说阿弥陀佛于因位时的法藏菩萨,与地藏菩萨为同体。
另密教有关于地藏菩萨在六道中普为度化,且分别示现不同身相之说。而且六道的地藏名号也是依娑婆世界的六道众生而说,他方世界有或七道或四道等不等,地藏菩萨也依他方因缘而一一示现应化。六道地藏的名称,各经轨所载不一。
不堕地狱的教示
佛教业力因果律认为:作恶得恶果,为善得善果,造极重恶业则堕地狱。
但造堕狱恶业,来生不一定会堕地狱,因为善恶的此消彼长和通三世的时间跨度,会影响相应阶段的结果,但业因仍客观存在。地狱最下层是无间地狱(梵语阿鼻地狱)。造极重恶业的,死后无时间间隔而立刻堕落地狱,而且受苦的时间没有间断,所以名无间地狱。若造极重恶业,除非不犯,一旦触犯,作任何功德忏悔都不得不堕,犹如身患绝症而非死不可。
地藏菩萨示现出家相,以建立清净僧团为佛法中心。依此基本精神,地藏菩萨发愿,在恶世中以方便将众生从堕落的边缘救出来。这并非一定要显神通,把要堕落地狱的众生拉出来,而是开示正理,令其了解,令其不作堕落地狱的重罪,不作破坏三宝的重罪。为主的法门开示,能使五浊恶世众生不入地狱。
堕落无间地狱的极重恶业,中说到二类:十一重罪及十恶轮。两类都是地狱种子。佛教认为,其他恶业在下生不一定会堕地狱,若犯十一重罪或十恶轮中任何一条,则一定要堕落无间地狱。
堕无间地狱的二类重罪
十一重罪
无间罪
五种
杀父
杀母
杀阿罗汉:已修行至阿罗汉者, 是四果圣人,若杀之,罪极重。
出佛身血:佛世时,提婆达多从山上推下大石,想害佛。被护法神打碎,碎石碰伤佛脚趾流血,成为重罪。
破和合僧:在出家清净僧团中,恶意破坏,令和谐的僧团分裂,即构成无间重罪。
近无间罪
四种
杀中最重:佛不会被杀,以杀独觉为杀罪的最重。
盗中最重:盗三宝物最重,属於佛法僧的东西,是大众所发心供养, 如果盗取是最重罪。
淫中最重:淫阿罗汉比丘尼为最重;对已证阿罗汉的比丘尼,如果强迫 淫奸,必堕无间地狱。
妄中最重:以不实语,挑拨僧团是非,使僧团分裂为最重 。
另外两种
谤正法:若外道谤正法,因为不懂佛法而乱说,如蛇吞青蛙,猫吃耗子,虽有罪但不犯重。
若修学佛法的出家弟子,在佛法中自毁正法,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则为谤法重罪。
若学声闻乘赞叹声闻乘,说大乘非佛说;学大乘而呵斥小乘,认为不应该学,同属谤法罪。
若只重持戒而废定慧,或重定而废戒慧,或重慧而废戒定,有所偏废,劝人不要学,都是谤法。
若只修学一种法门而轻慢其他,认为学了无作用而不应该学,或劝人不要学,同属谤法罪。
疑三宝:佛法僧三宝,是佛弟子的皈依处。皈依三宝,受持净戒,不论出家在家,
若於三宝外还信其他外道鬼神,疑与佛同等或胜於佛;见外道典籍,赞为胜於三藏十二部。
皈依外道邪众,对佛教出家僧众无信心。与佛法不相应者,都是以疑三宝而表现出不信的行为。
例如皈依三宝而又主张结合他教,认为一切宗教都是教人行善,皆可信仰,是疑三宝的无间重罪。
十恶轮
1.谤阿兰若:梵语阿兰若,意思是无事处,寂静无嚣闹处。比丘在寂静处修清净行,近於中国的闭关住茅蓬。
住阿兰若比丘精进於禅思,佛制应受上等供养。佛世时在僧团需随众,若真正修习定慧,紧要关头则允许暂时自由不用随众。
若有人毁谤阿兰若比丘,是十恶轮之一。如加以诽毁,障碍修行,等於破坏行人的最大目的。
2.谤於别乘
声闻乘谤独觉、菩萨乘
独觉乘谤声闻、菩萨乘
菩萨乘谤独觉、声闻乘
这三种都属于诽谤正法
3.瞋害比丘
瞋害有学有德有修行的比丘:如辱骂殴打,或带有目的加以种种迫害,或拉拢利用恶势力破坏有德比丘。
瞋害破戒比丘:对於破戒比丘,轻视怀恨或逼害,认为根本不像出家人,不值得尊重。属于十恶轮之一。
4.侵夺清净僧物回与破戒比丘:有些坏比丘能拉拢恶势力。帮助坏比丘争夺寺庙财物等,护助破戒比丘,则为十恶轮重罪。
5.毁害法师:对讲经弘法的法师加以毁害或蓄谋驱逐迫害等。
6.侵夺僧物
7.毁寺逐僧
临堕已堕的救度
特重於如何使人不作重恶业,不堕落地狱。对已经作重恶业而必堕地狱的众生的救度。认为人在一生中免不了会犯下过错,所以都有堕落恶道的可能。而救济方法在死前比较容易,死后则更为困难。。依业力因果而论,作什么业便得什么果,是自作自受。另一方面人们又不忍祖宗亲属在地狱受苦。认为,不应只图自己的利乐,不应忘弃祖先及六亲眷属恩德,所以对未堕和已堕恶道者都要以方便救拔。
【临终时的救度】
施舍作福:佛教认为,当病人最危险和最痛苦时,则很可能堕落。救度的方法是把属于他的东西,最好是他最心爱的东西,用以布施。最为心爱之物能施,其他则无不可施之物。以最爱物布施,功德也最大。众生为钱财而造罪的最多,若能以金钱或最心爱之物布施,并对病重者说明可以获大功德果报。一方面使其舍弃贪执,另一方面增其福德,这样便可以减少堕落恶道的可能,这是佛教对病人临终的根本救度法。
於三宝前修功德,诵经及称佛名号:凭仗三宝力的加被,使临命终时得大利益。《地藏菩萨本愿经》说明,人在临终时境界不好,罪业又重,最容易堕落。如果本人的父母兄弟姊妹等亲属,为之设福修功德,燃灯造旛,诵经或念佛菩萨名号,都能令死者离开危险的道路,走向平安的前途。
更简要的方法是,在人临命终时,若能听闻地藏菩萨名号,一声圣号直达耳根,知有地藏菩萨,此人即永不历三恶道苦;若更能为其
布施念经,放生作福,则更不会堕落。
【命终后的拔济】
救济方法:对于作恶业的,可以在临终时仗三宝威力来救拔。如果已经死了,《地藏菩萨本愿经》说明,应该在七七日内,为他修福、布施、念佛、回向,令他远离三恶道苦,生於人间或天道。
七七日,指七个七日共四十九天,在七七日中作佛事,并不限于头七或二七的日期,而是四十九天内都可以作。在四十九日内,请出家人诵经礼忏,设斋供养,以此功德回向先亡。在亡者下一生的业报还未现前的过渡阶段,使亡者从恶道中转回来改变受生的目的地。
佛教的“七七日”受报原理:人死后,有的即刻受果报,有的经过一段时间才受。作无间重罪的,此一念死,后一念立刻下地狱,中间一念距离都没有,即成无间狱。生天道亦是这样,若作重善业,此一念死下一念即生天。若生人间、畜生 、饿鬼等,大多经过一段时间才受果报。
从死后到再受生这一阶段名“中阴身”,中阴身七天死一次,死后在第二念立即再受另一中阴身。
可能在第一天或第二天受后生果报,最久经过四十九日的七生七死,即决定受生。中阴身是过渡阶段的过渡形态。
七七日内,亡者在念念间,都希望眷属为之祈求三宝加庇且广修福德,而能在堕落的边缘得到改善机会。
死者在中阴身无力做主,只有希望眷属为他拔度超荐。若过了七七日无人济拔, 只好随业受三恶道苦。
超度佛事的功德分配:家属为死人诵经念佛,功德并不完全归於亡人。
若人命终后,为他布施作福诵经念佛等,所得的一切功德,活人多而死人少。作功德者得六分,死者得一分。
所以《地藏经》说:“存亡两利”。同时《地藏经》强调,在七七日内为亡者做功德,需要家属和诵经者的共同虔诚,才能发生效用。如果斋主杀生食肉,或僧众作佛事不精进,死者不能获益 。所以眷属以清净心诚恳心,并参加素食,在三宝中生信心,才有效果。
(另)十斋日诵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果在“十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三十日)持斋并读诵一遍《地藏菩萨本愿经》,就能远离疾病,衣食富足。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唵 钵啰末邻陀宁 娑婆诃”
一实境界:《占察善恶业报经》中地藏菩萨说,求向大乘者应当依止“一实境界”,才能修信解并进入菩萨种性。对此地藏菩萨宣说了四点:
①生佛无别,同一真如:众生心体本是不生不灭而清净无碍,没有分别而平等无二。一切的众生心圣贤心和诸佛菩萨心,都是这样的真如。
②妄心无体,妄境不实:众生因虚妄心而起种种分别,五蕴觉知等心识都因无明而生妄境,本质也虚幻不可得。 虚妄心生灭而不可实见,所以没有本体。如果不堕虚妄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但因为众生妄心分别而有一切差别相。
③心境互依,似有实无:一切法都依妄心为本而生,但是妄心并无自体,它也是依妄境而有。妄心和境界是相依而生而没有先后。就像梦境因妄念而生,而梦境又再影响心念而增妄想,这是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
④妄心和妄境相互产生,但若妄心消逝则梦醒,一切境界完全消失,所以妄心还是根源。所以一切法都以心为本从心而生,一切法的本质是“心”。
一心二相:地藏菩萨以一实相境界为体,认为心有“心内相”和“心外相”二种相。
①心内相:又有真和妄二种。“真”心就是所谓的真心实相本体,佛性真如没有差别,清净圆满没有障碍,由于太细微隐密所以众生难以发现,无论众生生死轮回到哪一处,真心都恒常不坏。反观“妄”心就是心念的分别觉知,攀缘思虑,忆念思想等心识作用。虽然念念相续不断而能生一切种种境界,但都虚妄不真实。
②心外相:指的是依靠妄心“心内相”所显见的种种虚妄境界相。所以“心外相”是妄境的异名,是“心内相”所生。境界现前便知道是内心和内心的差别在起作用。 如梦所见种种境界,为果为因。皆依无明妄识。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依妄境界熏习力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名众生。
③二相关系:内相和外相是因果关系,也是体用关系。心内相是因是体,心外相是果是用。所以一切法(物质和精神)本质都是“心”。境是妄心的造作,像梦一样是虚妄而不是真实。
唯心识观:
①在一切时一切处,观照身口意的所有活动,知道是心在造作。
②乃至任何外境,当心念执着在上面时,必须很快觉察不要忘记。如果忘记便走出了唯心实观,反而去攀缘外境。(分别性观门)
③念念间都应观察,时时刻刻照顾自己的心,使自己的心紧紧追随心中所起的任何念头,这样使心对所起的任何念头都能清楚知道。(分别性止门)
④知道一切念头是自己内心分别生出,不是外境本身有念有分别。长短好恶,是非得失,衰利有无等无量念头,都是自己内心所生,而外面一切境界并没有生起分别来。(依他性观门)
⑤眼前一切境界,自身没有分别念想,那他本身也不会有长短有无。观察成熟时,得知一切外境由心而生,如果离开心就无任何一法任何一相,也不能自见自身有什么差别。(依他性止门)进修:地藏菩萨说修唯心识观通过观色唯心悟本寂而达到“色寂三昧”。得到色寂三昧也仅是名字位中的入手观法,而定慧不深,所以需要进一步修“奢摩他”和“毗婆舍那”这二种观心方法。得到成就能很快超登佛慧,达到“唯心识观”的“最上智慧门”。
真如实观:
①观门:真如实观是对真如实性的观察,这是由唯心识观中依他性止门,观察一切唯心想生,唯心生灭无暂时住,而进入真如实性的观门,观察心性原本不生不灭。观察清楚则是真如实性的观门成就。
②止门:因为心性本没有生灭,并不是色声香味触法,所以不能见闻觉知。也不能另外就不可见闻觉知的境界,拿来当作心性,因为这些都是分别,所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心性虽不可见闻觉知,但见闻觉知的本体就是心性,不可认为凡不见闻觉知的就是心性。这是真如实性的止门。
()须菩提
须菩提是古印度拘萨罗舍卫国舍卫城长者鸠留之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种族:属于新·人族。
称号:苏补底、须扶提、须浮帝、薮浮帝修、浮帝、须枫。号称“解空第一”。
所处时代:佛陀时代。
以“恒乐安定、善解空义、志在空寂”著称。
在须菩提刚刚出生的时候,就有看相之人称他将来不会被人世间的名闻利养所束缚。
须菩提智慧过人,然而性恶劣,嗔恨炽盛,为亲友厌患,遂舍家入山林。山神导之诣佛所,佛陀为说嗔恚之过患,师自悔责忏罪。后得须陀洹果,复证阿罗汉果。系佛陀弟子中最善解空理者,被誉为‘解空第一’。于佛陀之说法会中,常任佛陀之当机众,屡见于般若经典中。
每次化缘,都会去有钱人家里化缘。
大圣佛陀对宇宙人生所发表的言说,其数之多,真是浩如烟海,无有边际。
佛陀所有的教法中,皆是以大乘法为中心,在大乘法中又以般若为中心。就是觉知「空」的智能。
空,太玄妙,太难懂,说有不是,说无也不是。空,不是用言说,也不是用心思可以懂的道理。
在佛陀座下,一千二百五十个大阿罗汉的弟子中,真正能懂得空的道理,真正能体证到空的妙义的,就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
须菩提,我们从他初生的吉兆来看,就知道他是一位不平凡又很奇特的人物。
原来,尊者诞生的那一天,家中所有的财宝、用具都忽然不见了,全家人都非常的忧心,所以很快的请相师回来卜卦。
相师卜卦后,说道:“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你们家所生的是贵子,室中金银宝物在贵子初生时会一切皆空,这象征着他是解空第一人呢!就为他取名空生吧!”
相师的话,安定了全家人的心,从此,尊者的大名,有人称他空生,也有人称他善吉,直到三天以后,尊者家中的财宝和用具,才又恢复原状。
解空第一的尊者,初生的征兆,真是稀奇万分,古今难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