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2 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红楼]胜者为王最新章节!
不出三日,原本那不知怎么传出来的“王家祖上有德,竟是连这般大灾都能护得子孙无恙”的留言,就被先帝的仁慈压了下去,顺带着,先帝对当今的磨砺期许,也跟着那先帝对老臣仁慈优容、连带得对老臣遗孤都另眼相看特意护着的传言一道儿风传着。
当然这先帝对当今如何如何磨砺期许,说来本也是不需民间风传的,只是事有凑巧,当今在先帝诸子中,非嫡又非长,得以继承帝位,说来很有一番故事――
先帝自少年时就随其父征战天下,虽少年青年乃至中年时的大多数时候都在各处颠簸征战中度过,但也并没有妨碍他纳美人生孩子,直至其驾崩,共与后妃生育二十九子三十八女,活到先帝创立大庆朝的有十一子十七女,当今皇帝在其中排行第三,又不是元后所出,不过因他稚龄之中生母就亡故了,他幼年时养在元后跟前七年多,身份比起一般庶出兄弟,倒也有些儿不同。
这大庆朝的第一任太子,自然是元后所出的嫡长子,那位据说很是风光霁月温文和气,待兄弟们也极好,兄弟们,包括当今这位被先帝笑嗔过“是头狼崽子”的,因元后慈爱、长兄友娣,对他也算服气。可是世事难得十全十美,当今那位嫡长兄做了不足一年的太子,就因幼年时于战乱中颠簸流离失于调养导致的弱症没了,好在尚且留下嫡子一个、庶子庶女各三,后来又有个良娣诊出怀了个遗腹子。
其时当今已经奉命驻守北疆,闻言虽也悲痛,更为元后可惜,但他奉旨戍边,无旨就是长兄过世也不能回京奔丧,又因为元后虽然失去了仅存的嫡子,好在三个嫡女里头还有一个在世,虽那位公主因各种缘故,与当今并不亲厚,待元后却极孝顺,其儿女亦得元后欢心,且又有嫡长兄留下的儿女就正养于元后宫中,当今也就不很忧虑,不过是每年必命嫡妻回京住上三五月,以孝顺养母膝下罢了。
可谁知,先帝元后怜爱幼孙,都特特将他们留在中宫养活了,却还是养不活。一个个的,先是被立为皇太孙不过半年的嫡长孙、然后是三个庶孙,竟是接二连三地没了,只剩下一个庶女,还算幸运地躲过那场夺去她两个庶出兄弟性命的疫症。
元后为此大病一场,只是还有一个孙女儿,又有一个怀着遗腹子的先太子良娣在,到底是挣了过来。幸而那良娣也没辜负她和先帝的期望,果然生下了一子,虽说是庶子,就是先帝对元后再敬重也不好立刻再立皇太孙,却总还欣慰着,不管最终如何,那孩子总逃不了起码一个王爵,也能为嫡长子承继一份香火。
可谁知,大庆未立时,先帝诸子那是一个同心协力,成年了但没能熬到大庆朝成立的那九位皇子,可都是为了先帝的大业、其他兄弟的安危血战到底的,偏偏这天下大定,正该齐心协力建造太平盛世的时候,这些皇子反而各有算盘起来。
虽说没拿到太子逝世是否是哪家故意推波助澜甚至落井下石的,但那让先帝和元后欣慰不已的遗腹子,三岁上头就被验出不是太子所遗,而是那良娣和先帝贵妃所出、现存诸子中排行第二的义王私通而育的!而那皇太孙和其他三个庶孙两个庶孙女,亡故的缘由也很耐人琢磨,虽义王不承认他有对兄长遗孤下手,但那良娣手上却并不干净,就是失了嫡长子的太子妃,手段也很是让先帝和元后失望。
如此接二连三的打击,先帝也罢了,失子之痛他尝过许多次,又到底是打小儿在血雨刀光里头历练出来的,虽太子身份与其他诸子不同,到底痛一回也熬过了,只元后形销骨立,恰好当时的四皇子燕王爷,现在的皇帝陛下,在成婚近十载之后终于有了孩子,且还是嫡长子,先帝想着这孙子乃是出自赵氏大姓的燕王妃嫡出,四子燕王又很是在元后跟前养了几年,且北疆虽说历练人,到底不利于幼儿生长,便下旨将那孩子立为世子,又接回宫中,由元后抚养。
如此,倒也为元后延了三年有余的寿命。
只可惜,元后半生随先帝征战天下,过得本就艰难,后来又是接二连三的丧子丧孙,到底将心血熬干,燕王世子虽乖巧可爱,也还是留不住她。
此后,先帝为元后守孝一年,又将后位再虚悬两年,到底立了戚贵妃为继后,连带着当时最小的皇子平王也成了嫡子。那几年,戚氏如何为自家嫡子谋划,原本与戚氏同为贵妃、甚至还凭借着因其所出义王乃是太子之后先帝存活诸子中最年长者很是占了上风的齐贵妃,如何不甘,宫中其他诸妃嫔并其他诸王公主们如何谋算等事,且皆不提。
却说又两年,平王成年后,并没有如继后所期待那般,像先太子那样留在京中,反而是随其各位庶出兄长例,为先帝领兵戍边。倒是燕王世子,因其聪慧可爱,在元后逝世后,并没有随来为元后奔丧的燕王回北疆,也没有随燕王妃住到京中燕王府上,却被先帝从中宫接到身边亲自抚养。这位世子虽不比皇太孙,但如此待遇,却也是皇孙之中第一人,要说没人谋算于他,也实在不可能。只是先帝经过了皇太孙并其他太子庶子等事,看待诸子公主甚至妃妾们的眼光已然不同,那燕王世子又是在虽说识字不多、却是连先帝身边最得看重的谋士张先生都赞过有大智慧的元后身边长成的,心中自有丘壑,因此在宫中七年,倒也是有惊无险,甚至因为聪慧果决,还让先帝最终下定决心,以燕王为储。
至先帝病时,因各处疆域大多稳定,十一子中倒召了八子回京侍疾的,燕王自然也在其中。只是巧得很,继后嫡子戍守的西南边境却略有不稳,也就没得诏令归京。从先帝卧病到亡故那一年里头,后宫前朝何等风起云涌,实不少不足为外人提的隐秘之事。偏偏先帝虽属意燕王,却不曾正经立储,直到弥留之际才亲口许他皇位,但因那时是病情忽然加重,连御医都没预料到的,先帝不说没能及时诏回其他三子,就连在京的八子,也没有个个在跟前的。是以燕王继位虽自觉无甚不妥,可有些事情涉及先帝尊严故,当今也不好与人明言,就连那几个知情人,也都要竭力封口了,也就耐不住心有不甘的先帝嫔妃并诸王公主们的存心诋毁,就是宗室大臣里头也没少那心里犯嘀咕嘴里暗念叨的。
而今又巧,偏他登基不久就有这样百年难逢的大地动,原先被他那登基不足三月就从十一个削减成六个、且这六个还有三个圈在京城王府中、两个虽在封地却被被去了领兵之职、只余一个依然领兵戍边的雷霆手段所稳住的局面,又有些暗流汹涌,甚至连那穆家不得人心、人心却在王家的传言都有,当今虽说对皇位的来历心知肚明,又哪里能对王家毫无芥蒂?
好在王子腾识相,不过三天,就弄出那样逆转乾坤的传言,饶是当今血战沙场将近二十年,于神鬼天命之说并不在意,也不得不承认有那明晃晃两座间断地动大半个月、却依然毫发无伤据说连叶子都没比平时多掉落半片的王家府邸在,那样的留言,确实很能安抚人心。
没看连义王都不敢叫嚣,只乖乖留在府中为先帝抄经了吗?
王子腾,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不出三日,原本那不知怎么传出来的“王家祖上有德,竟是连这般大灾都能护得子孙无恙”的留言,就被先帝的仁慈压了下去,顺带着,先帝对当今的磨砺期许,也跟着那先帝对老臣仁慈优容、连带得对老臣遗孤都另眼相看特意护着的传言一道儿风传着。
当然这先帝对当今如何如何磨砺期许,说来本也是不需民间风传的,只是事有凑巧,当今在先帝诸子中,非嫡又非长,得以继承帝位,说来很有一番故事――
先帝自少年时就随其父征战天下,虽少年青年乃至中年时的大多数时候都在各处颠簸征战中度过,但也并没有妨碍他纳美人生孩子,直至其驾崩,共与后妃生育二十九子三十八女,活到先帝创立大庆朝的有十一子十七女,当今皇帝在其中排行第三,又不是元后所出,不过因他稚龄之中生母就亡故了,他幼年时养在元后跟前七年多,身份比起一般庶出兄弟,倒也有些儿不同。
这大庆朝的第一任太子,自然是元后所出的嫡长子,那位据说很是风光霁月温文和气,待兄弟们也极好,兄弟们,包括当今这位被先帝笑嗔过“是头狼崽子”的,因元后慈爱、长兄友娣,对他也算服气。可是世事难得十全十美,当今那位嫡长兄做了不足一年的太子,就因幼年时于战乱中颠簸流离失于调养导致的弱症没了,好在尚且留下嫡子一个、庶子庶女各三,后来又有个良娣诊出怀了个遗腹子。
其时当今已经奉命驻守北疆,闻言虽也悲痛,更为元后可惜,但他奉旨戍边,无旨就是长兄过世也不能回京奔丧,又因为元后虽然失去了仅存的嫡子,好在三个嫡女里头还有一个在世,虽那位公主因各种缘故,与当今并不亲厚,待元后却极孝顺,其儿女亦得元后欢心,且又有嫡长兄留下的儿女就正养于元后宫中,当今也就不很忧虑,不过是每年必命嫡妻回京住上三五月,以孝顺养母膝下罢了。
可谁知,先帝元后怜爱幼孙,都特特将他们留在中宫养活了,却还是养不活。一个个的,先是被立为皇太孙不过半年的嫡长孙、然后是三个庶孙,竟是接二连三地没了,只剩下一个庶女,还算幸运地躲过那场夺去她两个庶出兄弟性命的疫症。
元后为此大病一场,只是还有一个孙女儿,又有一个怀着遗腹子的先太子良娣在,到底是挣了过来。幸而那良娣也没辜负她和先帝的期望,果然生下了一子,虽说是庶子,就是先帝对元后再敬重也不好立刻再立皇太孙,却总还欣慰着,不管最终如何,那孩子总逃不了起码一个王爵,也能为嫡长子承继一份香火。
可谁知,大庆未立时,先帝诸子那是一个同心协力,成年了但没能熬到大庆朝成立的那九位皇子,可都是为了先帝的大业、其他兄弟的安危血战到底的,偏偏这天下大定,正该齐心协力建造太平盛世的时候,这些皇子反而各有算盘起来。
虽说没拿到太子逝世是否是哪家故意推波助澜甚至落井下石的,但那让先帝和元后欣慰不已的遗腹子,三岁上头就被验出不是太子所遗,而是那良娣和先帝贵妃所出、现存诸子中排行第二的义王私通而育的!而那皇太孙和其他三个庶孙两个庶孙女,亡故的缘由也很耐人琢磨,虽义王不承认他有对兄长遗孤下手,但那良娣手上却并不干净,就是失了嫡长子的太子妃,手段也很是让先帝和元后失望。
如此接二连三的打击,先帝也罢了,失子之痛他尝过许多次,又到底是打小儿在血雨刀光里头历练出来的,虽太子身份与其他诸子不同,到底痛一回也熬过了,只元后形销骨立,恰好当时的四皇子燕王爷,现在的皇帝陛下,在成婚近十载之后终于有了孩子,且还是嫡长子,先帝想着这孙子乃是出自赵氏大姓的燕王妃嫡出,四子燕王又很是在元后跟前养了几年,且北疆虽说历练人,到底不利于幼儿生长,便下旨将那孩子立为世子,又接回宫中,由元后抚养。
如此,倒也为元后延了三年有余的寿命。
只可惜,元后半生随先帝征战天下,过得本就艰难,后来又是接二连三的丧子丧孙,到底将心血熬干,燕王世子虽乖巧可爱,也还是留不住她。
此后,先帝为元后守孝一年,又将后位再虚悬两年,到底立了戚贵妃为继后,连带着当时最小的皇子平王也成了嫡子。那几年,戚氏如何为自家嫡子谋划,原本与戚氏同为贵妃、甚至还凭借着因其所出义王乃是太子之后先帝存活诸子中最年长者很是占了上风的齐贵妃,如何不甘,宫中其他诸妃嫔并其他诸王公主们如何谋算等事,且皆不提。
却说又两年,平王成年后,并没有如继后所期待那般,像先太子那样留在京中,反而是随其各位庶出兄长例,为先帝领兵戍边。倒是燕王世子,因其聪慧可爱,在元后逝世后,并没有随来为元后奔丧的燕王回北疆,也没有随燕王妃住到京中燕王府上,却被先帝从中宫接到身边亲自抚养。这位世子虽不比皇太孙,但如此待遇,却也是皇孙之中第一人,要说没人谋算于他,也实在不可能。只是先帝经过了皇太孙并其他太子庶子等事,看待诸子公主甚至妃妾们的眼光已然不同,那燕王世子又是在虽说识字不多、却是连先帝身边最得看重的谋士张先生都赞过有大智慧的元后身边长成的,心中自有丘壑,因此在宫中七年,倒也是有惊无险,甚至因为聪慧果决,还让先帝最终下定决心,以燕王为储。
至先帝病时,因各处疆域大多稳定,十一子中倒召了八子回京侍疾的,燕王自然也在其中。只是巧得很,继后嫡子戍守的西南边境却略有不稳,也就没得诏令归京。从先帝卧病到亡故那一年里头,后宫前朝何等风起云涌,实不少不足为外人提的隐秘之事。偏偏先帝虽属意燕王,却不曾正经立储,直到弥留之际才亲口许他皇位,但因那时是病情忽然加重,连御医都没预料到的,先帝不说没能及时诏回其他三子,就连在京的八子,也没有个个在跟前的。是以燕王继位虽自觉无甚不妥,可有些事情涉及先帝尊严故,当今也不好与人明言,就连那几个知情人,也都要竭力封口了,也就耐不住心有不甘的先帝嫔妃并诸王公主们的存心诋毁,就是宗室大臣里头也没少那心里犯嘀咕嘴里暗念叨的。
而今又巧,偏他登基不久就有这样百年难逢的大地动,原先被他那登基不足三月就从十一个削减成六个、且这六个还有三个圈在京城王府中、两个虽在封地却被被去了领兵之职、只余一个依然领兵戍边的雷霆手段所稳住的局面,又有些暗流汹涌,甚至连那穆家不得人心、人心却在王家的传言都有,当今虽说对皇位的来历心知肚明,又哪里能对王家毫无芥蒂?
好在王子腾识相,不过三天,就弄出那样逆转乾坤的传言,饶是当今血战沙场将近二十年,于神鬼天命之说并不在意,也不得不承认有那明晃晃两座间断地动大半个月、却依然毫发无伤据说连叶子都没比平时多掉落半片的王家府邸在,那样的留言,确实很能安抚人心。
没看连义王都不敢叫嚣,只乖乖留在府中为先帝抄经了吗?
王子腾,还真有那么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