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鏖战1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北方之王最新章节!
低空飞行的运输机的舱门突然打开,机舱内的警报突然响起,得到指示的士兵抱起挂在身上的降落伞快速的跳出了机舱。夜空中飞机的速度并不是很快,风速很低,跳伞的人并未分开很远,很快就集结起来。这些降落地点都是经过了他们反复的侦查后加以确定的,虽有些偏僻,却保证了安全和行动的隐蔽。从降落伞中解脱出来的士兵,迅速将降落伞收拢一起埋藏了起来。埋藏好了后,他们互相整理了一下衣着、武器装备,最后确定没有任何问题后才钻入到茫茫的夜色中。
身着灰褐色军服、头戴三五式标准头盔,手中拿着一支冲锋枪,任是谁也无法分辨出他们和真正的中**人的区别,甚至他们连士兵牌和部队番号都伪造得一模一样。这些东西只能在前线部队和后方部队中制造混乱,如果可能,尽量的避免和别的部队的接触。对于这段时间的训练很有把握,他们也清楚中**队的警惕性是很高的,活动多了很容易露出马脚来,中**队中情报部门和反谍系统活动力极强。
中泽三夫不知道的是,他们的渗透也打响了惨烈的四平战役的第一枪,双方都早已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就如同两个庞大火药库,虽然这段时间平静得有些可怕,双方却都很清楚,只要任何的细小摩擦就足以点燃。中泽三夫很清楚的是,四平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失去了四平,也就失去了向北抵抗的门户,辽宁的大门彻底的向李成坤打开,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谁都无法预料。中国人切断后勤线,却未能全力破坏,做为一个出色的担负特殊任务的情报部队指挥官,他一直在怀疑中国在破坏这些交通、补给线的时候时候并未用尽全力,仅仅是细微的破坏,对全局根本没有太大的影响。
中泽三夫如果当时看看那些被炸掉的物资,或许会立刻发现出其中的异样,无奈,那些物资数量巨大,被破坏的也仅仅是少量部分,所以那些接收人员也没有太过仔细。他们都没有发现各种物资准备很充足,然而那些重武器补充却十分的缓慢,武器弹药补充很多,却很少有配件运送过来……而那些被炸的物资,却恰恰都是这些没有能够运到的物资,这比整列整列的炸毁运送物资的火车和破坏铁路和公路交通要难得多,所需要的情报也更加精确,如果敌人已经做到这步,那么他们发起这场大战的目的就很值得怀疑了。很可惜的是,直到战争打响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才想到了这些……
车水马龙的大武汉,夜晚的霓虹灯下根本感受不到这是个战乱的国家,如果不是路边随处可见的逃荒来的百姓,真的还以为这个国家是一片升平的景象。在初期的动荡之后,已经很常的时间没有日本的轰炸机光临这里,老百姓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那些达官贵人们很快就忘记了他们如丧家犬一样落荒而逃的经历,一头扎进了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中。老百姓却在恢复了平静生活后,脸上还带着一丝的忧虑。
这个时候,各地落荒而逃的人士汇集到了这里,也反常的带来了这个华中重镇的繁荣。商人们、学生们、逃荒的老百姓和农民、溃逃的士兵和伤兵……人口的增加,也给日常生活带来了相当的困扰,粮食的价格已经上涨了三倍,而且还在持续的增长。唯一的好消息是,李成坤已经同意了从他们的军粮中运送一部分来缓解粮食紧张带来的压力,正是这个消息,也让疯狂上涨的粮价也缓了口气。
各式人物汇集武汉,也让各种的报纸刊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了江城,对时局国家的评论对于陷入困境中的中国老百姓来说是很有市场的,各种争论也从报纸刊物蔓延到知识分子、学生和老百姓中去。其中影响很大的是报纸都是南迁的,如《申报》、《大公报》、《中央日报》和《中华时报》。前两个刊物《申报》和《大公报》都是私人办理的,言语中多流露出爱国热诚,很多文人为这两个报纸执笔,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中央日报》是国民党的党报,发行量相当大。
而最后的异军突起的《中华时报》却是最近才公开发行的,一系列翔实的战争报道让它迅速在占领了这个庞大的市场,报纸中的语言是真实而富有激情和战斗性的,让人无法自拔。他们对时局的把握十分的恰当,分析起国内国际关系头头是道,旁人很难对他们严谨的语言做出反驳。很多人都猜测这个报纸的幕后指使人是李成坤,如此详尽的报道,不仅仅是个人的力量可以达到的。唯一有能力做到这点的仅仅有中央政府和北方的李成坤,中央政府自己有《中央日报》,不可能再重新办一份报纸,那么只有一个可能了。有知情人甚至煞有介事的说,国民党高层甚至是委员长都有《中华时报》的习惯,从中获得有用的情报。然而这些仅仅是流传于民间的流言,并没有人加以证实……
然而事实上,蒋介石的桌子上的确摆放着这样一张报纸,报纸刚刚确定了版面,印刷的第一版就会被国民党政府机关拿走,这时距离报纸公开送到各个发行点还有好几个小时。蒋介石感兴趣的是,这里面的详尽的事实,所有的论证都有比较翔实的论据做为补充,无论国内外形势都判断十分的准确。蒋介石无意间看了这份报纸后,就下令给每个科室除了《中央日报》都订购了一份。蒋介石并非是因为大量才如此,而是这份报纸十分谨慎,国内外形势介绍评论外,对国内的报道也比较真实。
他们最主要宣扬的是全民抗战,激起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契、抵御外敌的勇气和决心,这在国家已经对日正式宣战的情况下是很有必须要的。最让他满意的是,它宣传的那些主张,都是围绕“三民主义”来进行的。针对实际出现的很多问题,他们都委婉的提出批评,认为国家制定政策有利益人民,但是执行人却阳奉阴违,残害一方。建议削弱这些官员的权力,加强民众对他们监督,彻底执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相比中国**《新华日报》,这种轻微的职责根本算不上什么。蒋介石对此毫不在意,他丝毫没有发现,这些小的问题都是实际中全国都容易出现的问题,都很具有代表性,而报纸上提出的建议实际上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办法。这是一种在“三民主义”大框架下对中国现行政策改良的最好办法,报纸只是借助这些事情来说明这些道理而已,为此他们可谓煞费苦心,可惜蒋介石丝毫没有意思到这是李成坤借助报纸对他的诤言……
蒋介石没有意识到,然而另一个人却敏锐的注意到了这里暗藏的意味。当**拿到这些报纸的时候,陷入了沉思,当询问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负责人事情的原委后,爽朗的笑了起来,“这个李成坤可是又白费力气罗!要是蒋某人这么容易就被人说服了,我们也不会和他打这么多年!不过他们想到这种办法来劝说,也是很下了番苦心,也付出了不少代价的。既要人容易接受,又不伤人感情说清楚道理,这个李成坤纳……”
蒋介石在翻阅报纸的时候,陈诚来了,陈诚向他汇报了最近日军的一系列动态,“据报,日军精锐的部队已经从上海附近撤军,代替他们的是日本新组建的部队,在各个出海口的日军军舰数量大为减少,不少航线都出现了兵力空虚导致无法封锁。日军只好在这些出海口布置了大量的水雷来代替海军和飞机的封锁。英国再次也开放了滇缅公路,我们进口的物资已经开始从云南开始转运过来。”
这些日子蒋介石总是在不断的预料中国的战场的僵局如何来打破,如何才能更有效的争取到民心的同时削弱各地的独立的军事力量。被迫的对日宣战后不久就听闻日本进攻东南亚的消息,简直让他兴奋不已。英国虽然在欧洲苦苦支撑,他的后面却有强大的美国在撑腰,更何况英国在马来亚遭受到攻击后,首先打电话给罗斯福总统,接着就给自己发来电报,称赞了中国人民在抵御日本侵略方面努力……在蒋介石眼中,没有什么比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更为重要的事情了,这让他感觉到对日本宣战无疑是个英明的决策,接下来思考的应该是如何从中获得更的利益。
他的眼睛中仿佛看到了源源不断的美援通过滇缅公路运送过来,只要有足够的物资,他相信自己就能够发起一场反击战,收复上海。通过抗日整合起来的国内武装也将掌握在自己手中,战争结束后,自己将不会再是名不副实的国家领袖了。唯一的遗憾是美国没有能卷入进战争。在淞沪被打散的**,半年的艰苦战斗中消耗了库存的大量弹药,好在国民政府在德国顾问的建议下,已经实现了轻武器的自给自足,能够自己生产枪支弹药。但是由于物资的缺乏,不仅原料没有保证,还因为制造环境的恶劣、原料缺乏,导致除了几个稍大的兵工厂外,各地生产的枪支质量均十分差。
蒋介石没有衡量一下手中的力量,发现自己的海军和航空兵都几乎已经损失了,炮兵损失了一部分,剩下了也极为缺乏弹药。和李成坤的派遣的代表磋商中,国民政府同意动用政府黄金和美元来从李成坤的武器弹药。做为补偿,李成坤将免费赠送大量的粮食来平定粮价,解决战乱带来的饥荒问题。孙立人的部队在淞沪会战表现出来的战斗力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下定决心重组两个军六个师的精锐**,这次他丝毫不惧耗费军费,海军空军的军费都拨了过来,为了组建这支精锐的部队,甚至动用了美国初期给予国民政府的二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
“辞修,你来看看,他们到底是在干什么?”蒋介石走到挂在墙上的大型地图上,上面红蓝交错,初一看十分混乱,仔细观看才能品位出真正的意义。陈城这段时间也在收集双方的资料,却发现他们除了疯狂的备战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动静。最奇怪的是李成坤,明明是掌握了局势,却一再的错失良机,让敌人加强守备、集结兵力、囤积物资来死守。现在要进攻难度就要大得多了。
“李成坤这次布置有些失误……”善于察言观色的陈城发现蒋介石脸上略微有些不以为然的表情,立刻意识到自己说错了。他看着地图上犬牙交错的对阵形势,为什么李成坤要等这么久不进攻呢,这样除了增加他的伤亡还有什么好处,顶多也就多消灭一点日军而已……等等,陈城在这种压力下,脑袋中突然灵光一闪,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子里形成,他看这蒋介石的脸色,越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他们这段时间的布置,很可能是为了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听陈诚说得如此的坚决,蒋介石也不予否置,“你接着说。”陈诚知道自己很可能猜对了,“从地图上来,李成坤他们这种布置,看上去十分的混乱,却控制了关键的地区,这些地区在战斗打响后很快就能够连成一片。只要战斗打响,日军必然不会坐视四平被攻克,必然大规模的支援。李成坤布置在四平周围的那些棋子就发挥了作用,他们的目标很可能就是那些援军而不是四平之敌,这整个布置就是一个大陷阱,任凭日本人把四平守得滴水不漏,都于事无补,这也最能解释他们这段时间的奇怪举动的原意。”
蒋介石听了点点头,陈诚这才松了口气,但是蒋介石接下来的一段话又让他脸红了半天,“辞修,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这么多,很是难得,可惜你还是算错了。”这才知道,蒋介石很清楚刚才都是灵机一动想出来的。仔细一想,发觉自己刚才的判断里面有太多的主观臆断,和平日自己的作风根本大相径庭。蒋介石接着说,“你的思路并没有错,只是你还是局限于此,想法还不够大胆!”
陈诚这次知道自己错在那里,想法还不大胆,难道他们不仅是要打援?他跳过了地图上四平周围城市,仔细观察地图,他们到底是想干什么?“你把李成坤在他和日本交界地区的兵力部署连成一片,你再仔细观察。”陈诚听蒋介石话的时候目光注意到这上面来的时候,心中猛然一惊,“难道是?”蒋介石很满意的看到陈诚的这种震惊,自己对着地图思考良久,在无意间发现这个秘密的时候心中的惊讶远胜于他。
“你也看到了,只要附近的援军只能从叶赫、昌图、铁岭、法库这些地方出来,如果李成坤强攻四平的话,那么在这些地区的十多万日军就会如同疯狗一样扑过来。而李成坤对他们早有防备,这些据点看到了么?现在没有多少兵力,但是战斗打响了,这里必然部署重兵用于阻击打援或者更大胆放过日军的援军,却在这些地方切断他们的后路,将日本的援军也包围起来。”
陈诚点点头,要是真的如此,制定这种作战方案肯定是一个疯子,让攻城部队把守城部队围起来,让后放过援军进来,把他们也包围起来。“他们煞费苦心,决不仅仅是为了歼灭这些部队,你再仔细的看如果局势果真如此演变,你看见了什么?”陈诚倒吸了口凉气,整个地区日本的兵力几乎都被抽调一空,形成了巨大的兵力真空带,他很明白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这远比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进攻要来得快捷得多……
蒋介石问了直冒冷汗的陈诚,“你现在的感觉如何?”“厉害!”陈诚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蒋介石哦了声,“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有这种感觉?”“首先这个制定计划的人十分的厉害,一环套一环,相信他们还有别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让日军集结实力,然后一网打尽,彻底拔掉日军在这附近的势力,我甚至有理由相信,李成坤他们在这段看似平静的时间内做的事情绝对不少。可笑日本人还以为自己运气好,殊不知这一切都被人算计了。其次是李成坤的厉害,他敢相信自己的进攻部队能够抵挡城内的日军和援军的两面夹击……”
蒋介石没有说话,要不是自己不相信李成坤会如此大意,犯下如此的大错,也不会对局势这么注意,说到底不是自己发现了他们的作战方案,而是从人的个性来分析得出的结论。他不清楚的是,在遥远的延安,**扔下铅笔,点燃一支烟,“日本人这次是要吃大亏了哟!”
低空飞行的运输机的舱门突然打开,机舱内的警报突然响起,得到指示的士兵抱起挂在身上的降落伞快速的跳出了机舱。夜空中飞机的速度并不是很快,风速很低,跳伞的人并未分开很远,很快就集结起来。这些降落地点都是经过了他们反复的侦查后加以确定的,虽有些偏僻,却保证了安全和行动的隐蔽。从降落伞中解脱出来的士兵,迅速将降落伞收拢一起埋藏了起来。埋藏好了后,他们互相整理了一下衣着、武器装备,最后确定没有任何问题后才钻入到茫茫的夜色中。
身着灰褐色军服、头戴三五式标准头盔,手中拿着一支冲锋枪,任是谁也无法分辨出他们和真正的中**人的区别,甚至他们连士兵牌和部队番号都伪造得一模一样。这些东西只能在前线部队和后方部队中制造混乱,如果可能,尽量的避免和别的部队的接触。对于这段时间的训练很有把握,他们也清楚中**队的警惕性是很高的,活动多了很容易露出马脚来,中**队中情报部门和反谍系统活动力极强。
中泽三夫不知道的是,他们的渗透也打响了惨烈的四平战役的第一枪,双方都早已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就如同两个庞大火药库,虽然这段时间平静得有些可怕,双方却都很清楚,只要任何的细小摩擦就足以点燃。中泽三夫很清楚的是,四平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失去了四平,也就失去了向北抵抗的门户,辽宁的大门彻底的向李成坤打开,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谁都无法预料。中国人切断后勤线,却未能全力破坏,做为一个出色的担负特殊任务的情报部队指挥官,他一直在怀疑中国在破坏这些交通、补给线的时候时候并未用尽全力,仅仅是细微的破坏,对全局根本没有太大的影响。
中泽三夫如果当时看看那些被炸掉的物资,或许会立刻发现出其中的异样,无奈,那些物资数量巨大,被破坏的也仅仅是少量部分,所以那些接收人员也没有太过仔细。他们都没有发现各种物资准备很充足,然而那些重武器补充却十分的缓慢,武器弹药补充很多,却很少有配件运送过来……而那些被炸的物资,却恰恰都是这些没有能够运到的物资,这比整列整列的炸毁运送物资的火车和破坏铁路和公路交通要难得多,所需要的情报也更加精确,如果敌人已经做到这步,那么他们发起这场大战的目的就很值得怀疑了。很可惜的是,直到战争打响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才想到了这些……
车水马龙的大武汉,夜晚的霓虹灯下根本感受不到这是个战乱的国家,如果不是路边随处可见的逃荒来的百姓,真的还以为这个国家是一片升平的景象。在初期的动荡之后,已经很常的时间没有日本的轰炸机光临这里,老百姓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那些达官贵人们很快就忘记了他们如丧家犬一样落荒而逃的经历,一头扎进了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中。老百姓却在恢复了平静生活后,脸上还带着一丝的忧虑。
这个时候,各地落荒而逃的人士汇集到了这里,也反常的带来了这个华中重镇的繁荣。商人们、学生们、逃荒的老百姓和农民、溃逃的士兵和伤兵……人口的增加,也给日常生活带来了相当的困扰,粮食的价格已经上涨了三倍,而且还在持续的增长。唯一的好消息是,李成坤已经同意了从他们的军粮中运送一部分来缓解粮食紧张带来的压力,正是这个消息,也让疯狂上涨的粮价也缓了口气。
各式人物汇集武汉,也让各种的报纸刊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了江城,对时局国家的评论对于陷入困境中的中国老百姓来说是很有市场的,各种争论也从报纸刊物蔓延到知识分子、学生和老百姓中去。其中影响很大的是报纸都是南迁的,如《申报》、《大公报》、《中央日报》和《中华时报》。前两个刊物《申报》和《大公报》都是私人办理的,言语中多流露出爱国热诚,很多文人为这两个报纸执笔,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中央日报》是国民党的党报,发行量相当大。
而最后的异军突起的《中华时报》却是最近才公开发行的,一系列翔实的战争报道让它迅速在占领了这个庞大的市场,报纸中的语言是真实而富有激情和战斗性的,让人无法自拔。他们对时局的把握十分的恰当,分析起国内国际关系头头是道,旁人很难对他们严谨的语言做出反驳。很多人都猜测这个报纸的幕后指使人是李成坤,如此详尽的报道,不仅仅是个人的力量可以达到的。唯一有能力做到这点的仅仅有中央政府和北方的李成坤,中央政府自己有《中央日报》,不可能再重新办一份报纸,那么只有一个可能了。有知情人甚至煞有介事的说,国民党高层甚至是委员长都有《中华时报》的习惯,从中获得有用的情报。然而这些仅仅是流传于民间的流言,并没有人加以证实……
然而事实上,蒋介石的桌子上的确摆放着这样一张报纸,报纸刚刚确定了版面,印刷的第一版就会被国民党政府机关拿走,这时距离报纸公开送到各个发行点还有好几个小时。蒋介石感兴趣的是,这里面的详尽的事实,所有的论证都有比较翔实的论据做为补充,无论国内外形势都判断十分的准确。蒋介石无意间看了这份报纸后,就下令给每个科室除了《中央日报》都订购了一份。蒋介石并非是因为大量才如此,而是这份报纸十分谨慎,国内外形势介绍评论外,对国内的报道也比较真实。
他们最主要宣扬的是全民抗战,激起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契、抵御外敌的勇气和决心,这在国家已经对日正式宣战的情况下是很有必须要的。最让他满意的是,它宣传的那些主张,都是围绕“三民主义”来进行的。针对实际出现的很多问题,他们都委婉的提出批评,认为国家制定政策有利益人民,但是执行人却阳奉阴违,残害一方。建议削弱这些官员的权力,加强民众对他们监督,彻底执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相比中国**《新华日报》,这种轻微的职责根本算不上什么。蒋介石对此毫不在意,他丝毫没有发现,这些小的问题都是实际中全国都容易出现的问题,都很具有代表性,而报纸上提出的建议实际上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办法。这是一种在“三民主义”大框架下对中国现行政策改良的最好办法,报纸只是借助这些事情来说明这些道理而已,为此他们可谓煞费苦心,可惜蒋介石丝毫没有意思到这是李成坤借助报纸对他的诤言……
蒋介石没有意识到,然而另一个人却敏锐的注意到了这里暗藏的意味。当**拿到这些报纸的时候,陷入了沉思,当询问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负责人事情的原委后,爽朗的笑了起来,“这个李成坤可是又白费力气罗!要是蒋某人这么容易就被人说服了,我们也不会和他打这么多年!不过他们想到这种办法来劝说,也是很下了番苦心,也付出了不少代价的。既要人容易接受,又不伤人感情说清楚道理,这个李成坤纳……”
蒋介石在翻阅报纸的时候,陈诚来了,陈诚向他汇报了最近日军的一系列动态,“据报,日军精锐的部队已经从上海附近撤军,代替他们的是日本新组建的部队,在各个出海口的日军军舰数量大为减少,不少航线都出现了兵力空虚导致无法封锁。日军只好在这些出海口布置了大量的水雷来代替海军和飞机的封锁。英国再次也开放了滇缅公路,我们进口的物资已经开始从云南开始转运过来。”
这些日子蒋介石总是在不断的预料中国的战场的僵局如何来打破,如何才能更有效的争取到民心的同时削弱各地的独立的军事力量。被迫的对日宣战后不久就听闻日本进攻东南亚的消息,简直让他兴奋不已。英国虽然在欧洲苦苦支撑,他的后面却有强大的美国在撑腰,更何况英国在马来亚遭受到攻击后,首先打电话给罗斯福总统,接着就给自己发来电报,称赞了中国人民在抵御日本侵略方面努力……在蒋介石眼中,没有什么比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更为重要的事情了,这让他感觉到对日本宣战无疑是个英明的决策,接下来思考的应该是如何从中获得更的利益。
他的眼睛中仿佛看到了源源不断的美援通过滇缅公路运送过来,只要有足够的物资,他相信自己就能够发起一场反击战,收复上海。通过抗日整合起来的国内武装也将掌握在自己手中,战争结束后,自己将不会再是名不副实的国家领袖了。唯一的遗憾是美国没有能卷入进战争。在淞沪被打散的**,半年的艰苦战斗中消耗了库存的大量弹药,好在国民政府在德国顾问的建议下,已经实现了轻武器的自给自足,能够自己生产枪支弹药。但是由于物资的缺乏,不仅原料没有保证,还因为制造环境的恶劣、原料缺乏,导致除了几个稍大的兵工厂外,各地生产的枪支质量均十分差。
蒋介石没有衡量一下手中的力量,发现自己的海军和航空兵都几乎已经损失了,炮兵损失了一部分,剩下了也极为缺乏弹药。和李成坤的派遣的代表磋商中,国民政府同意动用政府黄金和美元来从李成坤的武器弹药。做为补偿,李成坤将免费赠送大量的粮食来平定粮价,解决战乱带来的饥荒问题。孙立人的部队在淞沪会战表现出来的战斗力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下定决心重组两个军六个师的精锐**,这次他丝毫不惧耗费军费,海军空军的军费都拨了过来,为了组建这支精锐的部队,甚至动用了美国初期给予国民政府的二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
“辞修,你来看看,他们到底是在干什么?”蒋介石走到挂在墙上的大型地图上,上面红蓝交错,初一看十分混乱,仔细观看才能品位出真正的意义。陈城这段时间也在收集双方的资料,却发现他们除了疯狂的备战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动静。最奇怪的是李成坤,明明是掌握了局势,却一再的错失良机,让敌人加强守备、集结兵力、囤积物资来死守。现在要进攻难度就要大得多了。
“李成坤这次布置有些失误……”善于察言观色的陈城发现蒋介石脸上略微有些不以为然的表情,立刻意识到自己说错了。他看着地图上犬牙交错的对阵形势,为什么李成坤要等这么久不进攻呢,这样除了增加他的伤亡还有什么好处,顶多也就多消灭一点日军而已……等等,陈城在这种压力下,脑袋中突然灵光一闪,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子里形成,他看这蒋介石的脸色,越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他们这段时间的布置,很可能是为了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听陈诚说得如此的坚决,蒋介石也不予否置,“你接着说。”陈诚知道自己很可能猜对了,“从地图上来,李成坤他们这种布置,看上去十分的混乱,却控制了关键的地区,这些地区在战斗打响后很快就能够连成一片。只要战斗打响,日军必然不会坐视四平被攻克,必然大规模的支援。李成坤布置在四平周围的那些棋子就发挥了作用,他们的目标很可能就是那些援军而不是四平之敌,这整个布置就是一个大陷阱,任凭日本人把四平守得滴水不漏,都于事无补,这也最能解释他们这段时间的奇怪举动的原意。”
蒋介石听了点点头,陈诚这才松了口气,但是蒋介石接下来的一段话又让他脸红了半天,“辞修,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这么多,很是难得,可惜你还是算错了。”这才知道,蒋介石很清楚刚才都是灵机一动想出来的。仔细一想,发觉自己刚才的判断里面有太多的主观臆断,和平日自己的作风根本大相径庭。蒋介石接着说,“你的思路并没有错,只是你还是局限于此,想法还不够大胆!”
陈诚这次知道自己错在那里,想法还不大胆,难道他们不仅是要打援?他跳过了地图上四平周围城市,仔细观察地图,他们到底是想干什么?“你把李成坤在他和日本交界地区的兵力部署连成一片,你再仔细观察。”陈诚听蒋介石话的时候目光注意到这上面来的时候,心中猛然一惊,“难道是?”蒋介石很满意的看到陈诚的这种震惊,自己对着地图思考良久,在无意间发现这个秘密的时候心中的惊讶远胜于他。
“你也看到了,只要附近的援军只能从叶赫、昌图、铁岭、法库这些地方出来,如果李成坤强攻四平的话,那么在这些地区的十多万日军就会如同疯狗一样扑过来。而李成坤对他们早有防备,这些据点看到了么?现在没有多少兵力,但是战斗打响了,这里必然部署重兵用于阻击打援或者更大胆放过日军的援军,却在这些地方切断他们的后路,将日本的援军也包围起来。”
陈诚点点头,要是真的如此,制定这种作战方案肯定是一个疯子,让攻城部队把守城部队围起来,让后放过援军进来,把他们也包围起来。“他们煞费苦心,决不仅仅是为了歼灭这些部队,你再仔细的看如果局势果真如此演变,你看见了什么?”陈诚倒吸了口凉气,整个地区日本的兵力几乎都被抽调一空,形成了巨大的兵力真空带,他很明白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这远比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进攻要来得快捷得多……
蒋介石问了直冒冷汗的陈诚,“你现在的感觉如何?”“厉害!”陈诚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蒋介石哦了声,“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有这种感觉?”“首先这个制定计划的人十分的厉害,一环套一环,相信他们还有别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让日军集结实力,然后一网打尽,彻底拔掉日军在这附近的势力,我甚至有理由相信,李成坤他们在这段看似平静的时间内做的事情绝对不少。可笑日本人还以为自己运气好,殊不知这一切都被人算计了。其次是李成坤的厉害,他敢相信自己的进攻部队能够抵挡城内的日军和援军的两面夹击……”
蒋介石没有说话,要不是自己不相信李成坤会如此大意,犯下如此的大错,也不会对局势这么注意,说到底不是自己发现了他们的作战方案,而是从人的个性来分析得出的结论。他不清楚的是,在遥远的延安,**扔下铅笔,点燃一支烟,“日本人这次是要吃大亏了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