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槐花香》花开花落谁家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沉冰文集最新章节!
若不是这部五月槐花香,真不敢恭维邹静之那“天下第一神编”的名头。偶然间得知他是位诗人,并不仅仅是只写逗闷子戏的剧作家。也许他一直想表明他诗人的身份,所以在这部戏里,他开始为自己的剧目注入诗意和悲情。表情达意总需凭借,于是槐花意象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戏里。
读过他为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插曲写的歌词“婆婆丁在墙外面静静地黄”“像家里的日子一年又一年”由此猜想他是爱写花的。浪漫从花开时的绚烂和花败时的落寞中油然而生。而花开花败不由人,对花儿的吟咏又多了一份宿命的悲情。
而这次为什么是槐花?槐花不是名贵之花,户家院里多有种植。槐花的平民性还在于它可以食用,与其它品种的花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大相径庭。故而槐花是平民自娱自乐的道具,是平民苦中作乐的生活的一部分,而“欲悲不能”是一种不可言说的莫大悲凉。正如朱伟所说,槐花“寒气极重”“夏夜因这槐香浸洇而变得悲伤”
纵观全剧,槐花是意象,古玩是由头,民国是背景;情是核心,苦是滋味。
整个故事由古玩而起并围绕古玩展开(用古玩讲故事顺便普及古董知识,充盈了全剧的文化意味)。若没有古玩,佟奉全不会结识范五爷,范五爷也不可能答应把莫荷许配给佟奉全;若没有古玩,佟奉全也不会认识茹二奶奶,陷入“债债相抱债债相欠”的漩涡。古玩牵出一个个人物,人物出故事,故事再出人物,多条线索并行交汇,编织成一环扣一环的情节之网。剧中几乎没有多余的情节和人物,笔笔生波澜,,每个人物都有其存在的深意,每一个情节都是后面故事的铺垫。
编剧过于强大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在作品可看性极强,雅俗共赏;坏在娴熟的编剧技巧变质为卖弄“故事自以为是,细节往往就被忽略”剧中有颇多牵强附会、不合逻辑之处。情节也冲淡了历史背景,战争在编剧需要的时候打响,不清楚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
精彩的剧本造成强编剧而弱导演之势,只见邹静之在台前尽情表演,张国立只能在一旁轻声附和。作为导演张国立合格却不出色,尽管张国立、苗圃的表演可圈可点,拍摄技法和构图用光颇具匠心。比如槐花意象的展示全赖导演,而导演在此一方面表现得较为无力,只于结尾处照应题目;再如剧本矛盾冲突太过密集,台词量太大,导演应做缓冲措施,使全剧有留白,有观众回味和想像的余地。显然导演没有做到。由此再说到邹静之,他用海量的台词,用蓝一贵、索巴这样的小丑让本剧雅俗交合、通俗易懂,使本剧更像一部戏剧而不像一首诗,而我更希望这部戏能再淡雅一些,再完美一些。
故事发生在民国。新旧交替的年代,社会纷繁复杂,各色人等轮番登场。有索巴这样的恶人,也有佟奉全这样的善人;有茹二奶奶这样在历史的阴影下追求新生活而不得的人,也有范五爷这样固守腐朽王朝无谓尊严的人。
主角是佟奉全。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佟奉全。佟奉全的悲剧既是时代悲剧,也是性格悲剧。他的悲剧就在于在万恶的社会偏要做一个善人,身为草民偏要讲原则。奉全奉全,凡事都想求个周全,总觉得对不起别人,其实最对不起的是他自己。这便是善人的悲哀:往往归咎于自身,自怜自叹,却不能把眼光放开,看到这红尘中人人都在命运的捉弄下身不由己。他岂不知乱世之中求生都难,想在情义上求得圆满怎会容易。莫荷说他拘泥于小情小理,分不清大是大非。所以他折腾了一辈子,情债依旧没有还清,还总丢了魂似的找人。
命运铸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佟奉全春风得意时也曾神采飞扬,后来坎坷的经历使其越发窝囊。而最能体现命运与性格交互影响的是茹二奶奶。
多年的压抑注定了她挣脱束缚后的放纵,王府里形成的不健全的人格注定了她面对冷落时的消极。她的沉沦虽说是咎由自取,但本质上还是在王府里种下的祸根。
就像佟奉全年老之际的顿悟,人生正如面前的一盘菜,酸甜苦辣,百味陈杂,而布菜的那双筷子又不知掌握在何人手中。想到了这一层,我想他对于年轻时不想造假又不停造假的经历便释然了。
如果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的话,那么人至少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感情由心底生发,爱或恨,上天也无从干涉。本剧表面上是写古玩,实质上是写人情,各种各样的人情,亲情、爱情、邻里情。也正是情感把各色人物串联起来,绘出一幅民国风情画。佟奉全欠了那么多债,说到底都是情债。奉全和莫荷的感情最为缱绻也最令人感叹。奉全和秋兰的感情全因机缘巧合,最终日久生情倒也成了生命中的一份温暖。
命运是苦的,感情开始也许有一点点甜,其后往往是尝不尽的悲苦。这是一部从头苦到尾的戏,短暂的甜蜜不过是插曲。而本剧最值得称道的,是用考究的光影含蓄地表达了人间的大悲大喜。
槐花开了,小院空了。槐树下相聚的奉全和莫荷只能相看泪眼。人生是荒谬而可悲的,等不到花开,止不住花败,被风吹散的花瓣又不知落到哪里去。一年又一年的花开花落中,日子无情流逝,所幸还可以从感情中取暖。无论是天作之合还是阴差阳错“有情就好”命运无人知晓,而情感永不泯灭,就像邹静之在片尾曲中写的:
花开花落谁家去,一片一片情意长。
若不是这部五月槐花香,真不敢恭维邹静之那“天下第一神编”的名头。偶然间得知他是位诗人,并不仅仅是只写逗闷子戏的剧作家。也许他一直想表明他诗人的身份,所以在这部戏里,他开始为自己的剧目注入诗意和悲情。表情达意总需凭借,于是槐花意象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戏里。
读过他为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插曲写的歌词“婆婆丁在墙外面静静地黄”“像家里的日子一年又一年”由此猜想他是爱写花的。浪漫从花开时的绚烂和花败时的落寞中油然而生。而花开花败不由人,对花儿的吟咏又多了一份宿命的悲情。
而这次为什么是槐花?槐花不是名贵之花,户家院里多有种植。槐花的平民性还在于它可以食用,与其它品种的花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大相径庭。故而槐花是平民自娱自乐的道具,是平民苦中作乐的生活的一部分,而“欲悲不能”是一种不可言说的莫大悲凉。正如朱伟所说,槐花“寒气极重”“夏夜因这槐香浸洇而变得悲伤”
纵观全剧,槐花是意象,古玩是由头,民国是背景;情是核心,苦是滋味。
整个故事由古玩而起并围绕古玩展开(用古玩讲故事顺便普及古董知识,充盈了全剧的文化意味)。若没有古玩,佟奉全不会结识范五爷,范五爷也不可能答应把莫荷许配给佟奉全;若没有古玩,佟奉全也不会认识茹二奶奶,陷入“债债相抱债债相欠”的漩涡。古玩牵出一个个人物,人物出故事,故事再出人物,多条线索并行交汇,编织成一环扣一环的情节之网。剧中几乎没有多余的情节和人物,笔笔生波澜,,每个人物都有其存在的深意,每一个情节都是后面故事的铺垫。
编剧过于强大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在作品可看性极强,雅俗共赏;坏在娴熟的编剧技巧变质为卖弄“故事自以为是,细节往往就被忽略”剧中有颇多牵强附会、不合逻辑之处。情节也冲淡了历史背景,战争在编剧需要的时候打响,不清楚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
精彩的剧本造成强编剧而弱导演之势,只见邹静之在台前尽情表演,张国立只能在一旁轻声附和。作为导演张国立合格却不出色,尽管张国立、苗圃的表演可圈可点,拍摄技法和构图用光颇具匠心。比如槐花意象的展示全赖导演,而导演在此一方面表现得较为无力,只于结尾处照应题目;再如剧本矛盾冲突太过密集,台词量太大,导演应做缓冲措施,使全剧有留白,有观众回味和想像的余地。显然导演没有做到。由此再说到邹静之,他用海量的台词,用蓝一贵、索巴这样的小丑让本剧雅俗交合、通俗易懂,使本剧更像一部戏剧而不像一首诗,而我更希望这部戏能再淡雅一些,再完美一些。
故事发生在民国。新旧交替的年代,社会纷繁复杂,各色人等轮番登场。有索巴这样的恶人,也有佟奉全这样的善人;有茹二奶奶这样在历史的阴影下追求新生活而不得的人,也有范五爷这样固守腐朽王朝无谓尊严的人。
主角是佟奉全。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佟奉全。佟奉全的悲剧既是时代悲剧,也是性格悲剧。他的悲剧就在于在万恶的社会偏要做一个善人,身为草民偏要讲原则。奉全奉全,凡事都想求个周全,总觉得对不起别人,其实最对不起的是他自己。这便是善人的悲哀:往往归咎于自身,自怜自叹,却不能把眼光放开,看到这红尘中人人都在命运的捉弄下身不由己。他岂不知乱世之中求生都难,想在情义上求得圆满怎会容易。莫荷说他拘泥于小情小理,分不清大是大非。所以他折腾了一辈子,情债依旧没有还清,还总丢了魂似的找人。
命运铸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佟奉全春风得意时也曾神采飞扬,后来坎坷的经历使其越发窝囊。而最能体现命运与性格交互影响的是茹二奶奶。
多年的压抑注定了她挣脱束缚后的放纵,王府里形成的不健全的人格注定了她面对冷落时的消极。她的沉沦虽说是咎由自取,但本质上还是在王府里种下的祸根。
就像佟奉全年老之际的顿悟,人生正如面前的一盘菜,酸甜苦辣,百味陈杂,而布菜的那双筷子又不知掌握在何人手中。想到了这一层,我想他对于年轻时不想造假又不停造假的经历便释然了。
如果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的话,那么人至少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感情由心底生发,爱或恨,上天也无从干涉。本剧表面上是写古玩,实质上是写人情,各种各样的人情,亲情、爱情、邻里情。也正是情感把各色人物串联起来,绘出一幅民国风情画。佟奉全欠了那么多债,说到底都是情债。奉全和莫荷的感情最为缱绻也最令人感叹。奉全和秋兰的感情全因机缘巧合,最终日久生情倒也成了生命中的一份温暖。
命运是苦的,感情开始也许有一点点甜,其后往往是尝不尽的悲苦。这是一部从头苦到尾的戏,短暂的甜蜜不过是插曲。而本剧最值得称道的,是用考究的光影含蓄地表达了人间的大悲大喜。
槐花开了,小院空了。槐树下相聚的奉全和莫荷只能相看泪眼。人生是荒谬而可悲的,等不到花开,止不住花败,被风吹散的花瓣又不知落到哪里去。一年又一年的花开花落中,日子无情流逝,所幸还可以从感情中取暖。无论是天作之合还是阴差阳错“有情就好”命运无人知晓,而情感永不泯灭,就像邹静之在片尾曲中写的:
花开花落谁家去,一片一片情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