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西西弗神话一样写作写作讨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刀口漫步文集最新章节!
中国古代文人是最推崇写作的。有个最牛b的说法,称文章之事,乃经国之伟业,千秋之盛事。这纯粹是一派胡言。
竖看中国历代政要,成就千古帝王美名者,要么文治武功俱佳,要么武功超群,单单中文系毕业的酸腐文人是罕见的。最具代表性的反面教材,就属南唐后主李煜了。究其原因,盖文艺青年风流浪漫,爱流连于舞榭歌台,吟诗作对,纵情声色,刚强不足,擅长亡国,执掌治国大权是折腾不了几年的。因此,我坚信:第一,文人不宜执政。其次,文人也应该不屑于执政。你在你的诗词歌赋思想空间里尽管凌空蹈虚终极追问,做时代的精神领袖和灵魂工程师,细碎而繁琐的国家事务,让那些俗不可耐的人去打理就是。当然这其中包含着一条辩证法:在我眼中,那些成天汲汲于名利,往政治的黑路上拼命钻营的舞文弄墨之徒,不是真正的文人。第三,文学只能是副业,不能一门心思地去鼓捣。采纳伊沙的说法,作家协会是作家们的养老院,应该解散中国的全部作家协会。
但文学,在我眼中,依然神圣。因为我是个虚头八脑的家伙。好听的说法,是充满浪漫气质的人。我深知自己不太现实,不大注重物质生活。擅长用精神去蒙骗肚子。比如,我会和女孩们在一起大谈诗歌,让她们沉浸于诗意之中尽情幻想,而让自己省下一顿饭钱。王朔又说了:现在管流氓不叫流氓了,叫作家。刚好我又流氓成性,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最适合搞搞文学事业。于是,写作,成了我的一技之长。没有写作,我一无所有。而一条红线贯穿始终,成为我的信仰:在世俗的生活中,继续将文学神圣化的人才是真正能成为大师的人。
但要奢谈如何写作,好像我这微末道行是站不住脚的,在众人的如炬目光逼视下,使千斤坠也会风雨飘摇,危如累卵。
好像谈论文学写作技巧之类,也只有那些成名已久的明星作家们,面对摄影机的镜头,正襟危坐于圆桌一侧,清茶一杯在握,香烟一根在指间烟雾缭绕着,一脸的严肃深沉,做为全人类的前途深刻忧患状才更象模象样。因为他们是现时现地的成功者,已经写红了大江南北两岸三地,他们可以踌躇满志泰然展示成功的积淀,并让人相信自己已经扼住了写作命运的喉咙。
但我要说,最应该谈论写作的是那些永远都不知道满足一直都充满了绝望的写作者。比如在下。
我就是一个在一次又一次的绝望的折磨中苦苦写作的人。
因为我深知,自己始终不会写出一本名著,一本经典来,没有一部作品可以让我的名字变成恒星。――这文化人,不大看重利益纷争,还不就为了点名气吗?――我写作的初衷就是要整出点百年之后仍有人提及的东西来。一派喧嚣的文字,热闹两三年,纯粹就是瞎胡闹。
我在学习文学概论时,看到文学史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两把刀子把历代文人的作品全部肢解了一遍,几乎人人有病,根本没有完美的文学尊神可以杵那儿让人顶礼膜拜。我就想达到那种无懈可击的完美境界,窃取一顶文学史上的金光闪闪的皇冠。那只是一种追求,至死也不会如愿,我还是明白的。否则,我早已放弃了写作。
但远大目标铺开远大前程,我的写作已经悄然开始了“雕琢”真正的雕琢不是局限于词句的推敲上,是从内容到形式的细细打磨。是烧制细瓷的过程。是铸剑的劳累体验。
于是一次又一次的绝望淹没了我。
我要养成自己的风格,一种前无古人,后面可能有无数追随者的风格,上帝的风格。我要有最独特的语言表达,我要有最新鲜却直抵本质的思想内核支撑我文本的皇宫巍然屹立。
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终究还是会有最简练的标准,不会太虚无缥缈。
形式中的结构要新鲜多变,语言既不“小农”(乡土),也不“小资”(过分地沉溺于物质时尚描摹),要用与时俱进的语言,阐发超越任何时代的思想。
对于文体,我认为,诗歌与小说才是主流文学,散文只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漫不经心的语调,一种表达的语气。而报告文学更应该划入新闻写作。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剧本也只是舞台剧与影视剧的表演提示,也非正儿八经的文学作品式样。戏剧是用来表演的。剧作家首先也会明确这一点。要不他就直接写成小说了。戏剧中的语言何等精彩,也是浪费。连珠炮般的经典名句经过人的耳朵能留下多少痕迹呢?
最优美最深刻的文字,我一时间写不出来,但我知道什么东西,我不会去写。就像下棋,哪些馊招,没用的路子我不会去走。
吟风弄月的雕琢文字是恋爱青年的纸张与墨水的调情,我不会去写;家庭细碎生活的立此存照,我不会去写,那些东西只配和肥皂剧捆绑一块让家庭妇女看看,逗她们一乐,或者继续添堵;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不具代表性的勾心斗角,已经够恶心了,我也不写;空灵到空洞的实在没有什么像样的思想可以陈述的玩意,我也不写。歌功颂德与应景之作通常就是我的工作,不属于文学,无法不写
其实我实在想由着性子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科幻也罢,灵异也罢,只要能提供新的可能,扩展新的空间。文学不就是带你去翱翔更广阔的空间的一对翅膀吗?它不是印刷机,排版之后便可以不过脑子一味复制。它要求你,至少要塑造出一个鲜活的史无前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来,表现一种人性的事实。
有了这些观点,总是让我绝望。我只好一次次安慰自己:相比之下,有这般见识,写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让那些先锋前插的意识逐渐渗透吧,我有的是时间。我才会鼓起勇气,下笔千言,才可以自欺欺人地排列出一些文字来,跻身文学作品的行列。
但我必须承认,我写的任何东西,我对它的满意,和新鲜得不至于产生乏味的感觉不会保持到一周之后。我太喜新厌旧了。我知道这也将多少影响到我的爱情观。像贝利踢球一样,最精彩的,只能是下一个。
写作,是另一种吸毒。有品位的瘾君子都是吸食高纯度的毒品。
我不满意,我甚至恶心死自己了。因此还能让我耐住性子赞美的人也实在少之又少。但我代表了一种高标准严要求。一种永远追求完美的写作态度和意识形态。
而现阶段我只有向大师看齐的份儿。山中无老虎,退而求其次,结构我学马原,语言我学王朔、伊沙。但却时刻谋求超越。贾平凹的语言虽然是最精致的,但它就像古董一样只能用来观赏把玩,不适合一步到位的表达,在我看来。我一直在自我打气,我所要付出的艰苦卓越的努力,是一个大师在诞生之前所必须做的准备。说出这话来,我一点都不害臊。谁一直有这般见识和目标,谁就抓住了前进的方向,我坚信。这才是文学发展的真正出路。
在我眼中,在绝望中满怀激情的写作,和理性得像在冰天雪地中思考的写作,是两种写作的最佳状态。其它的都是小儿科的扯淡。中间阶段或中庸状态只是不温不火地复制残羹剩饭。你可以说你是在玩文字游戏,在做语文课上的作文练习,但你别说你在搞文学创作。当然这其中必须考虑到年龄问题。智识和见识是要受年龄的制约的。而解决这限制最好的方案,就像电影分级一样,哪个年龄段写哪个年龄段的事儿,所谓写你熟悉的,但别以为少年小成,便成了大师,可以千古了,像春树和韩寒一样,充其量都只是新鲜的魔术上演,经不起穷抖露。网络上的心情文字,搞笑段子可以发一时一地的牢骚,可以取乐,但不可把它太当回事儿。它之所以够热闹,只是因为现代的传统作家们实在没弄出多少大家满意的玩意来,他们陈旧得都该埋了。
奔腾着的思想+活泼的口语,超越任何时代的思想+与时代同步的语言,一项自作自受的苦差,一个不断被完善和细化的码字工程,把自己撕裂又拼凑一块的针线活儿
现在,我的写作观,还只是一个理想,一个目标,一个我一直都在尝试着的登月计划,一直期待的梦幻之旅,一个西西弗神话的倾情演绎
中国古代文人是最推崇写作的。有个最牛b的说法,称文章之事,乃经国之伟业,千秋之盛事。这纯粹是一派胡言。
竖看中国历代政要,成就千古帝王美名者,要么文治武功俱佳,要么武功超群,单单中文系毕业的酸腐文人是罕见的。最具代表性的反面教材,就属南唐后主李煜了。究其原因,盖文艺青年风流浪漫,爱流连于舞榭歌台,吟诗作对,纵情声色,刚强不足,擅长亡国,执掌治国大权是折腾不了几年的。因此,我坚信:第一,文人不宜执政。其次,文人也应该不屑于执政。你在你的诗词歌赋思想空间里尽管凌空蹈虚终极追问,做时代的精神领袖和灵魂工程师,细碎而繁琐的国家事务,让那些俗不可耐的人去打理就是。当然这其中包含着一条辩证法:在我眼中,那些成天汲汲于名利,往政治的黑路上拼命钻营的舞文弄墨之徒,不是真正的文人。第三,文学只能是副业,不能一门心思地去鼓捣。采纳伊沙的说法,作家协会是作家们的养老院,应该解散中国的全部作家协会。
但文学,在我眼中,依然神圣。因为我是个虚头八脑的家伙。好听的说法,是充满浪漫气质的人。我深知自己不太现实,不大注重物质生活。擅长用精神去蒙骗肚子。比如,我会和女孩们在一起大谈诗歌,让她们沉浸于诗意之中尽情幻想,而让自己省下一顿饭钱。王朔又说了:现在管流氓不叫流氓了,叫作家。刚好我又流氓成性,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最适合搞搞文学事业。于是,写作,成了我的一技之长。没有写作,我一无所有。而一条红线贯穿始终,成为我的信仰:在世俗的生活中,继续将文学神圣化的人才是真正能成为大师的人。
但要奢谈如何写作,好像我这微末道行是站不住脚的,在众人的如炬目光逼视下,使千斤坠也会风雨飘摇,危如累卵。
好像谈论文学写作技巧之类,也只有那些成名已久的明星作家们,面对摄影机的镜头,正襟危坐于圆桌一侧,清茶一杯在握,香烟一根在指间烟雾缭绕着,一脸的严肃深沉,做为全人类的前途深刻忧患状才更象模象样。因为他们是现时现地的成功者,已经写红了大江南北两岸三地,他们可以踌躇满志泰然展示成功的积淀,并让人相信自己已经扼住了写作命运的喉咙。
但我要说,最应该谈论写作的是那些永远都不知道满足一直都充满了绝望的写作者。比如在下。
我就是一个在一次又一次的绝望的折磨中苦苦写作的人。
因为我深知,自己始终不会写出一本名著,一本经典来,没有一部作品可以让我的名字变成恒星。――这文化人,不大看重利益纷争,还不就为了点名气吗?――我写作的初衷就是要整出点百年之后仍有人提及的东西来。一派喧嚣的文字,热闹两三年,纯粹就是瞎胡闹。
我在学习文学概论时,看到文学史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两把刀子把历代文人的作品全部肢解了一遍,几乎人人有病,根本没有完美的文学尊神可以杵那儿让人顶礼膜拜。我就想达到那种无懈可击的完美境界,窃取一顶文学史上的金光闪闪的皇冠。那只是一种追求,至死也不会如愿,我还是明白的。否则,我早已放弃了写作。
但远大目标铺开远大前程,我的写作已经悄然开始了“雕琢”真正的雕琢不是局限于词句的推敲上,是从内容到形式的细细打磨。是烧制细瓷的过程。是铸剑的劳累体验。
于是一次又一次的绝望淹没了我。
我要养成自己的风格,一种前无古人,后面可能有无数追随者的风格,上帝的风格。我要有最独特的语言表达,我要有最新鲜却直抵本质的思想内核支撑我文本的皇宫巍然屹立。
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终究还是会有最简练的标准,不会太虚无缥缈。
形式中的结构要新鲜多变,语言既不“小农”(乡土),也不“小资”(过分地沉溺于物质时尚描摹),要用与时俱进的语言,阐发超越任何时代的思想。
对于文体,我认为,诗歌与小说才是主流文学,散文只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漫不经心的语调,一种表达的语气。而报告文学更应该划入新闻写作。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剧本也只是舞台剧与影视剧的表演提示,也非正儿八经的文学作品式样。戏剧是用来表演的。剧作家首先也会明确这一点。要不他就直接写成小说了。戏剧中的语言何等精彩,也是浪费。连珠炮般的经典名句经过人的耳朵能留下多少痕迹呢?
最优美最深刻的文字,我一时间写不出来,但我知道什么东西,我不会去写。就像下棋,哪些馊招,没用的路子我不会去走。
吟风弄月的雕琢文字是恋爱青年的纸张与墨水的调情,我不会去写;家庭细碎生活的立此存照,我不会去写,那些东西只配和肥皂剧捆绑一块让家庭妇女看看,逗她们一乐,或者继续添堵;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不具代表性的勾心斗角,已经够恶心了,我也不写;空灵到空洞的实在没有什么像样的思想可以陈述的玩意,我也不写。歌功颂德与应景之作通常就是我的工作,不属于文学,无法不写
其实我实在想由着性子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科幻也罢,灵异也罢,只要能提供新的可能,扩展新的空间。文学不就是带你去翱翔更广阔的空间的一对翅膀吗?它不是印刷机,排版之后便可以不过脑子一味复制。它要求你,至少要塑造出一个鲜活的史无前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来,表现一种人性的事实。
有了这些观点,总是让我绝望。我只好一次次安慰自己:相比之下,有这般见识,写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让那些先锋前插的意识逐渐渗透吧,我有的是时间。我才会鼓起勇气,下笔千言,才可以自欺欺人地排列出一些文字来,跻身文学作品的行列。
但我必须承认,我写的任何东西,我对它的满意,和新鲜得不至于产生乏味的感觉不会保持到一周之后。我太喜新厌旧了。我知道这也将多少影响到我的爱情观。像贝利踢球一样,最精彩的,只能是下一个。
写作,是另一种吸毒。有品位的瘾君子都是吸食高纯度的毒品。
我不满意,我甚至恶心死自己了。因此还能让我耐住性子赞美的人也实在少之又少。但我代表了一种高标准严要求。一种永远追求完美的写作态度和意识形态。
而现阶段我只有向大师看齐的份儿。山中无老虎,退而求其次,结构我学马原,语言我学王朔、伊沙。但却时刻谋求超越。贾平凹的语言虽然是最精致的,但它就像古董一样只能用来观赏把玩,不适合一步到位的表达,在我看来。我一直在自我打气,我所要付出的艰苦卓越的努力,是一个大师在诞生之前所必须做的准备。说出这话来,我一点都不害臊。谁一直有这般见识和目标,谁就抓住了前进的方向,我坚信。这才是文学发展的真正出路。
在我眼中,在绝望中满怀激情的写作,和理性得像在冰天雪地中思考的写作,是两种写作的最佳状态。其它的都是小儿科的扯淡。中间阶段或中庸状态只是不温不火地复制残羹剩饭。你可以说你是在玩文字游戏,在做语文课上的作文练习,但你别说你在搞文学创作。当然这其中必须考虑到年龄问题。智识和见识是要受年龄的制约的。而解决这限制最好的方案,就像电影分级一样,哪个年龄段写哪个年龄段的事儿,所谓写你熟悉的,但别以为少年小成,便成了大师,可以千古了,像春树和韩寒一样,充其量都只是新鲜的魔术上演,经不起穷抖露。网络上的心情文字,搞笑段子可以发一时一地的牢骚,可以取乐,但不可把它太当回事儿。它之所以够热闹,只是因为现代的传统作家们实在没弄出多少大家满意的玩意来,他们陈旧得都该埋了。
奔腾着的思想+活泼的口语,超越任何时代的思想+与时代同步的语言,一项自作自受的苦差,一个不断被完善和细化的码字工程,把自己撕裂又拼凑一块的针线活儿
现在,我的写作观,还只是一个理想,一个目标,一个我一直都在尝试着的登月计划,一直期待的梦幻之旅,一个西西弗神话的倾情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