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谷粒 > 丁冬文集 > 易中天会成为余秋雨第二吗

易中天会成为余秋雨第二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丁冬文集最新章节!

      听过易先生的讲座,他将深奥的文史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而且讲座中妙语连珠,还将现代一些生活用语,甚至一些插科打诨的俚语俗话巧妙地穿插其间,在向人们传道的时候,又让人得到了知识,可以说他的讲座雅俗共赏。

    易先生也因主讲“百家讲坛”而成中国近两年来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近日来又因南昌某高校田聿教授在博客上的指出他主讲汉代风云人物而犯下了许多常识性的错误而再度成为媒体焦点人物。

    打开网页,上面满是对易先生的讲座有误的评说,也有田聿先生的博文的转载和呼应。

    田先生到底说了什么?

    找到田先生的博客,将博文“硬伤”遍体的易中天先生,该“下课”了——揭示讲座中的知识性错误认真通读了一遍。始读的时候,为易先生汗颜,认为他真的不应该出那么多错;往下读,又觉得田先生措词太不友好。他连一句易老师也不肯叫,却以易氏称呼,读过中文的人都知道,这种称呼是非常不友好的,字里行间还充满了责问。读到后来,更感觉田先生态度有点猖狂了,说得不好听一点,有点咄咄逼人了。

    说真的,我很佩服田教授的良苦用心,能够将易教授的讲稿进行研究,并将错误一天记载,拼成篇章发表,让人共享。

    我相信田教授的出发点是好的,他在提醒易教授要带给观众更准确的知识。毕竟百家讲坛是中央台啊,听众和观众是几亿的中国人或者听得懂中文的人。一个喜欢中国历史的人有责任为易先生纠错。田先生在学问上能够精益求精,能够做学问的有心人,让人佩服。

    但我对田先生的做法有微词。因为他的言词锋芒太露了。

    他说易中天教授是“治学不严、讲学态度不端正。错误地将文学作品、野史等同正史加以考证,对正史史料非常不熟悉,是经常犯的‘低级错误。’”

    田教授认为,易先生出错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学问修养不足,二是态度不够严谨认真。

    他还说易先生所讲的内容属于“文学艺术的虚构,而易氏竞当作信史,何不考之甚。”“在堂堂国家级讲坛上,竟将野史传闻当作信史来讲而误导听众,颇不足取。”尤其是那句他的“解“国士无双”语为:国士,一国当中最优秀的人才;再加上“无双”就是独一无二的最优秀的人才。按:易氏这里犯了语言学上讲的“重复”的语病”我想易教授不会连这个语法都不懂吧,在讲坛里最要让引起听众的兴趣,就是将语言生活化,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常这样说,那是为了强调的吧,田先生为什么就不明白?

    田教授最后是这样落笔的:

    笔者多年前曾读到过一则文人逸事(细节已记不太准确):近人朱起凤任湖南某师范学校教师,一次批改一个学生的作文,该生在文中用了“首施两端”的成语,而此语通常写作“首鼠两端”于是这位朱老师认为他写错了,在旁批中对其作了批评。该生不服气,找来后汉书。邓训传及李贤的注,证明“首鼠”与“首施”可通用。朱老师傻了眼。后经该生一宣扬,一时学校对朱老师的讥嘲声如蜂而起。这位朱老师羞愧难当,几不欲生。后来他摒绝人事,潜心书斋,发愤研究,用了近20年时间写成了中国第一部联绵词典——辞通,一洗前耻。

    我讲这个故事不仅想说明人们对知识性错误的严苛态度;还想指出前人在犯此类错误后是如何自处。

    易中天先生,你将如何自处呢?是继续留在讲坛大放厥词,忽悠听众;还是回去好好“疗伤”反省态度与提高学养?何去何从,我想你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好一句“易中天先生,你将如何自处呢?是继续留在讲坛大放厥词,忽悠听众;还是回去好好“疗伤”反省态度与提高学养?”其目的很明显,颇有要易中天退出讲坛的强烈愿望,那么谁再登上讲坛?是田教授吗?我不知道。古有毛遂自荐,含有田教授通过这种方式再登上百家讲坛,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但是我在想,不管是谁登上那个讲坛,不出错误是不可能的,就是一篇中学教材,经过了无数编者的修改审查,有时也会有错误出现,何况还只是易中天一个人去做浩如烟海的学问?如果是田聿先生去做同样的学问,我想那些错误也会避免不了的,区别只会是错多少,错在哪里而已。

    田先生还说易中天先生的讲座是“向大众传播错误的知识,如同医生给患者吃毒药,其结果将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下降。”真的有那样严重吗?

    我看不是这样的吧,虽然易先生的讲座真的应该好好反思,应该精益求精,应该讲出真的水平来,而且讲得更加通俗易懂,能够讲得让大众由衷的喜欢。

    所以同样作为学者,但是我不希望他像金文明老先生。

    我想如果田先生言词委婉一点,善意一点,用一种好的方式提醒易先生,或者书信,或者电话,或者伊妹儿,渠道太多太多了。而且大学里经常有学术交流,高校之间也有互动,为什么田先生不先采取另一种方式先和易先生商榷?为什么独独采取了这种攻击性的方式来评说,他的“大放厥词”他的“忽悠听众”他的“心态不正”等等言论,我认为已经超出了学术评价的范围,觉得他有点居心不良。说得严重一点就是带有严重的私利了,是对易先生进行人身攻击了。

    易中天能够登上讲坛,也许是一种幸运,田先生没有这种机会,也许是个遗憾,但是我想,同为教授,应该是互相提携的,而不是互相拆台的,如果真的有对中国历史或者说知识的准确度负这份责任,对广大的观众负责,为什么不采取另类的方式?或许言词放委婉些?我不知田先生是哪个年龄段的人,但至少易先生的大致年龄能够猜出来的,他是一个长者了,不说别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就应该尊重别人,何况你还是中文教授,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多少年了啊。您说易先生学问修养不够,但我认为先做人,再做学问。如果您采取的方式好一点,也许大众会更支持您啊。

    我不由得想起了余秋雨先生。余秋雨的散文也是与中国的历史有关的,也因为他的文章中有一些错误,被一些读者发现闹不和,后来发展到群起而攻之,尤其是金文明先生为此还写了一本梧桐落叶逗秋雨等好几本书,腰包赚足了,也使余先生懊恼万分,心也凉透,以致金盆洗手。

    余秋雨的散文与历史有关,写得文采飞扬,写得酣畅淋漓,也写得深入浅出,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也读了不少的历史,我记得有关海南的传说与归属,历代名人与海南的关系,我就是从他的文章中看到的,如果要我去高深莫测的历史,看那些难懂的文言文我想我肯定是看不懂的,毕竟文字的表达是用文言文的形式出现的,可是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很难看懂啊。

    由此我很喜欢余秋雨先生,感谢他将文学和历史很好的揉合起来,达到了教育人的作用。

    说实话如果说他是写一般的小说散文或者评论,也许会我觉得不算什么,可是他是从故纸堆里寻找话题,那么他就比一般写手不同,尤其是他要在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懂汉语的人讲与中国历史有关的东西就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了。

    但是由于金文明等人的发难,余先生再也不写了,现在那道亮丽的风景线再也不见了。

    当易中天先生出现在百家讲坛上后,心里又为之一喜,虽然他的文笔与余秋雨先生比相差甚远,但毕竟他的书让我们轻而易举地了解了一些难懂的历史。

    如果说他的讲座不应该将正史和野史合二为一,可是年代过去那么远了,谁又能说得清楚?

    我看过刘心武的揭秘中,其实那都不是符合真相啊,但是人们还是喜欢看,喜欢听。

    那么易中天先生为什么在讲座里为什么就不能插进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为什么一定要和历史挂起钩来?

    他只是中文教授,他不是一个严谨的历史学家,虽然文史不分家,但文学和历史在某些方面还是不能划等号的。

    历史是实的,文学是虚的,是可以想像的。所以田教授自己就没有好好理解文学的含义。

    中国的各个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作为公众,不要要求别人太高,媒体也对以宽容待之。

    更希望易中天教授不要成为余秋雨第二。

本站推荐: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医妃惊世采红回到宋朝当暴君回到明朝当王爷嫡长孙四季锦史上最强帝后清穿之四爷宠妃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丁冬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新谷粒只为原作者丁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丁冬并收藏丁冬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