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回不去的路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笔下文学【 www.BIXIABOOK.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林子轩早上六点半开车送慕姗姗上学。?.
在不堵车的情况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来到纽约曼哈顿区,看着慕姗姗进入学校,他会和道具师去唐人街,或者和冯晓刚在纽约四处转悠。
他们要寻找适合拍摄电视剧的场地。
包括一间地下室,一家中餐厅,一家制衣厂和一座豪华别墅。
地下室是王起明刚来纽约时的住处,中餐厅是他打工的场所,他依靠制衣厂发家,住进了豪华别墅,这些基本上就是剧中主角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其他还有机场、医院、学校和办公楼等等外景,都需要一一联系。
对于刚到纽约的他们来说,想要单独完成这些工作根本不可能,还需要当地华人的帮忙。
华国大使馆给他们介绍了一位纽约通,帮着剧组处理相关事务。
这人叫做陈青,四十岁左右,来到美国有十年的光景。
他在国内学的是绘画,毕业于华国美院,举办过个人画展,颇有名气,后来到美国留学。
“我当时觉得自己不错了,过不惯国内那种教条沉闷的日子,就想着到国外凭着咱这手绘画功底怎么着也能混个艺术家吧,来了之后才发现纽约最不缺的就是所谓的艺术家。?`”陈青自嘲道,“你看看这条街上的人,说出去自己都是艺术家,有人还有自己的工作室呢,其实就是地下室。”
陈青正领着林子轩和冯晓刚来看地下室,这里位于曼哈顿区第一大道和第二大道之间,聚集了一批不得志的艺术家,旁边还有艺术博物馆。
在街上能看到不少艺术家在售卖自己的作品,林子轩是看不懂,也没有兴趣。
“趁着现在便宜捞几件,他们中间兴许能出毕加索呢,那就赚大了。”冯晓刚说笑道。
“那也要等他们死后才值钱。”陈青不客气的说道,“我以前和他们一样,心比天高,总觉得自己画的都是艺术,价值连城,就是没人懂得欣赏,后来等我没钱吃饭,饿了几天后终于想明白了,艺术什么都不是,还是富兰克林最实在。”
陈青帮林子轩办事是收费的,并不是义务帮忙。
他早就不画画了,帮着刚来纽约的华人找住处,介绍工作,就这样成了纽约通。
“那怎么不回国呢?回美院继续画画呗。?`”林子轩不解道。
“见识了国外的繁华谁还愿意回去啊,回去被人笑话啊?”陈青不以为然道。
在八十年代,一批受不了国内刻板生活的艺术家们兴冲冲的来到美国,想要呼吸美国自由的空气,不过现实是残酷的。
他们生活在纽约社会的底层,过着贫困的日子,抱怨着没人欣赏,认为是社会不公。
有些人做出了改变,变得现实,有些人变得暴躁和神经质,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在陈青的叙述中,一个艺术家群体的缩影显现了出来。
“这才是真实的素材。”冯晓刚感叹道。
这只是一部分华国人在纽约的生活,还有人从底层做起,一步步的奋斗,改善自己的生活,不过在以白人为主的社会里,很难得到晋升和发展。
“你们要拍的故事我大概了解,这种事在纽约太普遍了,每天都有人发财,也有人破产。”陈青无所谓的说道,“不过就算是破产,也不会回国,在国外生活久了,没办法适应国内的生活,你们来这几天应该有感触吧,在纽约下顿馆子就是国内一个月的工资。”
陈青的说法应该代表这些生活在美国的华国人的心声,不管过得多惨,就是不愿意回国。
一个是怕被人笑话,还有就是回国也过不上好日子,还不如在美国混着。
就算过不上富豪的生活,但能和富豪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心里也觉得光荣。
“要是以后国内发展起来,不比美国差呢?”林子轩好奇道。
“那就回去呗,好歹在美国呆了这么些年,知道几个新名词,回去总能混个艺术家,到大学里讲讲课足够了。”陈青随意的说道。
林子轩虽然不认可陈青的观点,不过并不影响和陈青合作。
陈青做人实际,办事利索,交际面广,熟悉纽约的各种规则,是剧组需要的人选。
有了陈青的加入,剧组的进度快了很多,林子轩和冯晓刚看了几家华人创办的制衣厂,安排姜闻到制衣厂观摩。
这种制衣厂规模不大,工人都是华裔女工,工作时间长,环境也不好。
制衣厂的经理刚开始对于拍摄非常拒绝,担心是电视台的暗访,一旦曝光,纽约警察就会找上门来,其中不少工人是偷渡来的美国,没有工作签证。
经过他们的再三保证,说明这是国内拍摄电视剧才勉强答应,还要收取不菲的误工费。
这些天可以说是花钱如流水,他和冯晓刚已经到华国银行取过一次贷款了。
“大家都是华人,他们也不知道便宜点,坑咱们呢。”慕姗姗晚上记账的时候抱怨道。
“已经算是便宜了,就像那栋豪华别墅,人家能让咱们进去布景拍摄就是看在都是华人的份上,价格也很合理。”林子轩解释道。
“两万美金还算合理?在美国还真不把钱当钱啊。”慕姗姗感慨道。
“你现在越来越有管家婆的样子,有当制片人的潜力,我很看好你。”林子轩取笑道。
“对了,我这两天上了纪录片的课,就想着能不能拍摄一部纪录片,记录下咱们在美国拍摄这部电视剧的过程。”慕姗姗突然说道,“这毕竟是国内第一部在国外拍摄的电视剧,挺有纪念意义。”
林子轩想了想,觉得很有意思。
把这个过程拍下来,多年之后还能回味一下,看看当年他们在美国过的多么艰苦。
“那你就当拍摄幕后花絮了,明天和他们说一下,尤其是姜哥。”林子轩提醒道。
说拍摄纪录片会让人觉得过于正式,还可能牵扯到以后的录像带发行问题,如果是幕后花絮的话就会容易被人接受。
反正只是让慕姗姗试试手,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xiabook.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笔下文学【 www.BIXIABOOK.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林子轩早上六点半开车送慕姗姗上学。?.
在不堵车的情况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来到纽约曼哈顿区,看着慕姗姗进入学校,他会和道具师去唐人街,或者和冯晓刚在纽约四处转悠。
他们要寻找适合拍摄电视剧的场地。
包括一间地下室,一家中餐厅,一家制衣厂和一座豪华别墅。
地下室是王起明刚来纽约时的住处,中餐厅是他打工的场所,他依靠制衣厂发家,住进了豪华别墅,这些基本上就是剧中主角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其他还有机场、医院、学校和办公楼等等外景,都需要一一联系。
对于刚到纽约的他们来说,想要单独完成这些工作根本不可能,还需要当地华人的帮忙。
华国大使馆给他们介绍了一位纽约通,帮着剧组处理相关事务。
这人叫做陈青,四十岁左右,来到美国有十年的光景。
他在国内学的是绘画,毕业于华国美院,举办过个人画展,颇有名气,后来到美国留学。
“我当时觉得自己不错了,过不惯国内那种教条沉闷的日子,就想着到国外凭着咱这手绘画功底怎么着也能混个艺术家吧,来了之后才发现纽约最不缺的就是所谓的艺术家。?`”陈青自嘲道,“你看看这条街上的人,说出去自己都是艺术家,有人还有自己的工作室呢,其实就是地下室。”
陈青正领着林子轩和冯晓刚来看地下室,这里位于曼哈顿区第一大道和第二大道之间,聚集了一批不得志的艺术家,旁边还有艺术博物馆。
在街上能看到不少艺术家在售卖自己的作品,林子轩是看不懂,也没有兴趣。
“趁着现在便宜捞几件,他们中间兴许能出毕加索呢,那就赚大了。”冯晓刚说笑道。
“那也要等他们死后才值钱。”陈青不客气的说道,“我以前和他们一样,心比天高,总觉得自己画的都是艺术,价值连城,就是没人懂得欣赏,后来等我没钱吃饭,饿了几天后终于想明白了,艺术什么都不是,还是富兰克林最实在。”
陈青帮林子轩办事是收费的,并不是义务帮忙。
他早就不画画了,帮着刚来纽约的华人找住处,介绍工作,就这样成了纽约通。
“那怎么不回国呢?回美院继续画画呗。?`”林子轩不解道。
“见识了国外的繁华谁还愿意回去啊,回去被人笑话啊?”陈青不以为然道。
在八十年代,一批受不了国内刻板生活的艺术家们兴冲冲的来到美国,想要呼吸美国自由的空气,不过现实是残酷的。
他们生活在纽约社会的底层,过着贫困的日子,抱怨着没人欣赏,认为是社会不公。
有些人做出了改变,变得现实,有些人变得暴躁和神经质,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在陈青的叙述中,一个艺术家群体的缩影显现了出来。
“这才是真实的素材。”冯晓刚感叹道。
这只是一部分华国人在纽约的生活,还有人从底层做起,一步步的奋斗,改善自己的生活,不过在以白人为主的社会里,很难得到晋升和发展。
“你们要拍的故事我大概了解,这种事在纽约太普遍了,每天都有人发财,也有人破产。”陈青无所谓的说道,“不过就算是破产,也不会回国,在国外生活久了,没办法适应国内的生活,你们来这几天应该有感触吧,在纽约下顿馆子就是国内一个月的工资。”
陈青的说法应该代表这些生活在美国的华国人的心声,不管过得多惨,就是不愿意回国。
一个是怕被人笑话,还有就是回国也过不上好日子,还不如在美国混着。
就算过不上富豪的生活,但能和富豪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心里也觉得光荣。
“要是以后国内发展起来,不比美国差呢?”林子轩好奇道。
“那就回去呗,好歹在美国呆了这么些年,知道几个新名词,回去总能混个艺术家,到大学里讲讲课足够了。”陈青随意的说道。
林子轩虽然不认可陈青的观点,不过并不影响和陈青合作。
陈青做人实际,办事利索,交际面广,熟悉纽约的各种规则,是剧组需要的人选。
有了陈青的加入,剧组的进度快了很多,林子轩和冯晓刚看了几家华人创办的制衣厂,安排姜闻到制衣厂观摩。
这种制衣厂规模不大,工人都是华裔女工,工作时间长,环境也不好。
制衣厂的经理刚开始对于拍摄非常拒绝,担心是电视台的暗访,一旦曝光,纽约警察就会找上门来,其中不少工人是偷渡来的美国,没有工作签证。
经过他们的再三保证,说明这是国内拍摄电视剧才勉强答应,还要收取不菲的误工费。
这些天可以说是花钱如流水,他和冯晓刚已经到华国银行取过一次贷款了。
“大家都是华人,他们也不知道便宜点,坑咱们呢。”慕姗姗晚上记账的时候抱怨道。
“已经算是便宜了,就像那栋豪华别墅,人家能让咱们进去布景拍摄就是看在都是华人的份上,价格也很合理。”林子轩解释道。
“两万美金还算合理?在美国还真不把钱当钱啊。”慕姗姗感慨道。
“你现在越来越有管家婆的样子,有当制片人的潜力,我很看好你。”林子轩取笑道。
“对了,我这两天上了纪录片的课,就想着能不能拍摄一部纪录片,记录下咱们在美国拍摄这部电视剧的过程。”慕姗姗突然说道,“这毕竟是国内第一部在国外拍摄的电视剧,挺有纪念意义。”
林子轩想了想,觉得很有意思。
把这个过程拍下来,多年之后还能回味一下,看看当年他们在美国过的多么艰苦。
“那你就当拍摄幕后花絮了,明天和他们说一下,尤其是姜哥。”林子轩提醒道。
说拍摄纪录片会让人觉得过于正式,还可能牵扯到以后的录像带发行问题,如果是幕后花絮的话就会容易被人接受。
反正只是让慕姗姗试试手,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xiabook.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