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谷粒 >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 第二十章桂摘来金粟枝枝上乌云朵朵
第二十章桂摘来金粟枝枝上乌云朵朵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最新章节!
我要再来说一种以单字命名的花:桂。
记得我在某篇写成都花事的文章里说过,差不多所有以单字为名的植物,一望而知,都是古老中国的原生种。那时书写介质得之不易,用字都省。但检阅古籍,知道桂花树,在中国最早的神话和地理书中就出现了。这部书当然是山海经。这部书中就有“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这样的记载。
这个招摇之山位于何处,山海经的叙述渺远迷离,我这个对古地理知识近于白痴的人,不敢臆测那个可以用作参照的“西海”是今天的哪一片水面。但由此知道,那个时候的人们就已经识得桂树了,欣赏并珍视桂花了。不然,那时候山上草木远比今天繁多茂盛,何以独独提出桂这一种来和地下的宝藏金玉并列呢?坡上坡下,有了这么些宝贝,这座山是值得“招摇”一下的。古往今来,金是有点俗气的。但这种香气四溢的花与温润生烟的玉并列一起,也是一种雅致。所以,这座山海经中的山也算是颇有品味,不像我们今天的人,今天这个时代,仅仅因为多金就招摇得厉害。
今年中秋的第二天,也是在一座临海的山上,就看到了桂花已然开放。那海是今天中国地图上的东海。这座山叫莫干山。漫山竹林之间,凡有大路小径,都立着树形浑圆的桂花。只是当时只顾看竹林,没怎么在意桂花。都晚上了,坐在宽大的临着峡谷的阳台上看浑圆硕大的月亮。突然有香气袭来。月色如水,俯瞰山下平原,都笼罩在朦胧的月光中间。正是古人诗中的意境:“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脑子里闪出一个词:桂花!抬头再望月亮时,心里就有了吴刚。有了吴刚被罚在月宫中砍伐那一株永远不倒的桂树的神话。
又想起杨万里写桂树的诗: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杨诗人干脆直接声称这树本不在人间,是从“月中来”的。现在,原先广寒宫中凝结的一点冷香,来到温暖的人间,被热汽薰蒸,被风吹送散,就这样弥漫开来,充满世界。这个世界不单是指外部,是包括了我们内心情境的那个世界。
过几天,从浙江回到成都。桂花真的是盛开了。
坐在十楼上开窗看书。楼下两株桂花散发的香气不时扑鼻而来。忍不住下楼去看桂花。看了这两株不够,又开车去城北的熊猫基地,那里有起伏的山丘,迂回的小径,葱郁的林木。从那里望出去,还可以看到这座城市残留的几角乡野,总之是成都一处可以尽情欣赏花树的好地方。仿佛是为了应和人的心情,一路上,阳光越来越明亮,远望见那株成都不多见的高大的蓝花楹,看见蓝花楹漂亮的羽状叶在阳光下闪烁不定时,就知道到地方了。
喜欢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原因。园子大,还有一两个角落在不通往熊猫馆舍的路上,人少,有些荒芜,因此有些山野的自然意趣,不像所有公园,太多人,太多人工意趣的刻意痕迹。进了园子,先看到四季桂在道边出现。桂花细小,又隐在繁密的叶下,如果不是香气盈溢,很难引人注意。特别是四季桂,植株本就矮下,还时常被修剪成树篱状,顾名思义,虽然四季都在开放,却不像有些种桂花那样香气浓郁,被人注目的时候,自然不多。
但今天,我却是专程来寻看桂花开放的。只不过,不是这种四时都开,却不起眼的四季桂。而是秋天开放的,丹桂与金桂。
不等看到花树出现,已经有香气袅袅飘来,循香而去,便见几株桂花树和一些女贞,一些栾树相间着站在了面前。
桂花在植物分类上属于木犀科。
至少我认识的木犀科的植物都花朵细密,同时香气浓烈。比如这组物候记中写过的丁香和女贞。在细花浓香这点上,桂花也与同科的丁香与女贞相仿。也有不同,就是桂花远不如丁香与女贞花那么繁密,以至可以形成一个个引人注目的圆锥花序。
桂花,用植物志上的话说是“花序簇生于叶腋”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个“叶腋”的意思。植物学上的定义还是很专业:“叶片向轴一面的基部称叶腋”没有植物学基础的人还是不太明白。但大家都看见过叶子长在树上的样子。桂花是一种阔叶树,所以我说的不是松树那样的针叶树长叶的样子,而是阔叶树长叶的样子,比如茶花树长叶的样子。因为桂树也是相同的样子。这一类的阔叶树,叶子从树干或树枝上长出来的时候,每枚叶子,用四川话就,都有个“把”然后,叶子才展开在这把上。也就是在“叶柄”上展开。而叶柄与树干间,就有了一个夹角,就像人的胳肢窝——“腋”叶腋。腋,这个比方,就是从人身上取譬来的。是的,桂花就是从桂树叶子的腋间长出来,紧贴着枝干,相当低调到隐身在闪烁着皮革光亮的对生叶下。所以,平视或俯视的时候,往往只见一树纷披的绿叶。好在桂花树总能长得比较高大。所以,一旦站在高出我们身量的树前,那些叶子就失去了掩蔽的功能,稍稍仰视,淡黄或橙黄的簇簇桂花就显现在眼前了。
色分两种。
橙黄的叫丹桂。
淡黄的叫金桂。
金桂颜色淡雅,香气却十分浓烈。丹桂颜色较为艳丽,香气却若有若无。
这也是植物界的普遍现象。花色艳丽者并不若我们想像有那么浓烈的香气。而香气浓烈的花,未必花色绚烂。这是因为,颜色和香气,其实都是花朵吸引昆虫前来传粉的招数。对头脑简单的虫子们来说,不必两招并用,色彩和香气,用上一招,就足够诱惑了。无须两招并用,耗费那么的能量。因为对植物来说,最耗费养份与能量的,就是开花这件事情了。
看见过一本外国人的观花指南上,有一个建议,带一支十倍的放大镜。桂花就是这种该用一只放大镜细细观赏的细花植物。每一朵花都是四只花瓣,护卫着中间两只顶着褐色花药的雄蕊,雄蕊下面,是暗藏的娇嫩的子房。
前面说过,喜欢到熊猫基地观赏植物,是因为与其它公园相比,还保留有较多的野趣。如果不是只有园艺种的植物,还是在这样的地方观赏可以得到更多自然意趣。桂也是先野生而后被栽植的。朱熹写过桂花: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都说宋诗说理多而意趣少,朱熹是这个时代产生的理学大家,但这首诗却只是观察与呈现。我看这是一株野生的桂花。成都这个地方,西面靠着横断山,北面靠着秦岭,这两个山区,是很多原产的中国植物的故乡。桂花也是中国的原生种,其老家,也就在靠近成都的大山里面。
据说,桂花驯化引种是在汉代。汉初引桂树于帝王宫苑,获得成功。唐、宋以后,桂花栽培开始盛行。特别是在唐代,文化人植桂十分普遍,因为对于需要能过科举考试的走向成功的人来说,考试高中叫做蟾宫折桂,就是从月亮上吴刚砍伐不休的那株桂花树折得一枝馨香的花枝了。故有人称桂花为“天香”但无论如何,馨香的桂花是来到人类身边了,进到人家的庭院了。“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这样的诗句描摹的,已经是桂花站在人家窗前的情景了。
陆游诗:“重露湿香幽径晓,斜阳烘蕊小窗妍”写得也是桂花进入庭院中的情形。
当然,成都看桂花最好的地方应该是桂湖公园。
那里有这位俊才年少得意时种植桂花的传说,但是,真实性却难以确定。但他留下的一首咏桂花的诗却是真的:“宝树林中碧玉凉,秋风又送木樨黄。摘来金粟枝枝艳,插上乌云朵朵香。”
呵,由此知道,那个时候,女子们是喜欢把馨香的桂花插在美丽的头发上的。那时“插上乌云朵朵香”的,就不仅只是桂花本身了。
我要再来说一种以单字命名的花:桂。
记得我在某篇写成都花事的文章里说过,差不多所有以单字为名的植物,一望而知,都是古老中国的原生种。那时书写介质得之不易,用字都省。但检阅古籍,知道桂花树,在中国最早的神话和地理书中就出现了。这部书当然是山海经。这部书中就有“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这样的记载。
这个招摇之山位于何处,山海经的叙述渺远迷离,我这个对古地理知识近于白痴的人,不敢臆测那个可以用作参照的“西海”是今天的哪一片水面。但由此知道,那个时候的人们就已经识得桂树了,欣赏并珍视桂花了。不然,那时候山上草木远比今天繁多茂盛,何以独独提出桂这一种来和地下的宝藏金玉并列呢?坡上坡下,有了这么些宝贝,这座山是值得“招摇”一下的。古往今来,金是有点俗气的。但这种香气四溢的花与温润生烟的玉并列一起,也是一种雅致。所以,这座山海经中的山也算是颇有品味,不像我们今天的人,今天这个时代,仅仅因为多金就招摇得厉害。
今年中秋的第二天,也是在一座临海的山上,就看到了桂花已然开放。那海是今天中国地图上的东海。这座山叫莫干山。漫山竹林之间,凡有大路小径,都立着树形浑圆的桂花。只是当时只顾看竹林,没怎么在意桂花。都晚上了,坐在宽大的临着峡谷的阳台上看浑圆硕大的月亮。突然有香气袭来。月色如水,俯瞰山下平原,都笼罩在朦胧的月光中间。正是古人诗中的意境:“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脑子里闪出一个词:桂花!抬头再望月亮时,心里就有了吴刚。有了吴刚被罚在月宫中砍伐那一株永远不倒的桂树的神话。
又想起杨万里写桂树的诗: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杨诗人干脆直接声称这树本不在人间,是从“月中来”的。现在,原先广寒宫中凝结的一点冷香,来到温暖的人间,被热汽薰蒸,被风吹送散,就这样弥漫开来,充满世界。这个世界不单是指外部,是包括了我们内心情境的那个世界。
过几天,从浙江回到成都。桂花真的是盛开了。
坐在十楼上开窗看书。楼下两株桂花散发的香气不时扑鼻而来。忍不住下楼去看桂花。看了这两株不够,又开车去城北的熊猫基地,那里有起伏的山丘,迂回的小径,葱郁的林木。从那里望出去,还可以看到这座城市残留的几角乡野,总之是成都一处可以尽情欣赏花树的好地方。仿佛是为了应和人的心情,一路上,阳光越来越明亮,远望见那株成都不多见的高大的蓝花楹,看见蓝花楹漂亮的羽状叶在阳光下闪烁不定时,就知道到地方了。
喜欢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原因。园子大,还有一两个角落在不通往熊猫馆舍的路上,人少,有些荒芜,因此有些山野的自然意趣,不像所有公园,太多人,太多人工意趣的刻意痕迹。进了园子,先看到四季桂在道边出现。桂花细小,又隐在繁密的叶下,如果不是香气盈溢,很难引人注意。特别是四季桂,植株本就矮下,还时常被修剪成树篱状,顾名思义,虽然四季都在开放,却不像有些种桂花那样香气浓郁,被人注目的时候,自然不多。
但今天,我却是专程来寻看桂花开放的。只不过,不是这种四时都开,却不起眼的四季桂。而是秋天开放的,丹桂与金桂。
不等看到花树出现,已经有香气袅袅飘来,循香而去,便见几株桂花树和一些女贞,一些栾树相间着站在了面前。
桂花在植物分类上属于木犀科。
至少我认识的木犀科的植物都花朵细密,同时香气浓烈。比如这组物候记中写过的丁香和女贞。在细花浓香这点上,桂花也与同科的丁香与女贞相仿。也有不同,就是桂花远不如丁香与女贞花那么繁密,以至可以形成一个个引人注目的圆锥花序。
桂花,用植物志上的话说是“花序簇生于叶腋”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个“叶腋”的意思。植物学上的定义还是很专业:“叶片向轴一面的基部称叶腋”没有植物学基础的人还是不太明白。但大家都看见过叶子长在树上的样子。桂花是一种阔叶树,所以我说的不是松树那样的针叶树长叶的样子,而是阔叶树长叶的样子,比如茶花树长叶的样子。因为桂树也是相同的样子。这一类的阔叶树,叶子从树干或树枝上长出来的时候,每枚叶子,用四川话就,都有个“把”然后,叶子才展开在这把上。也就是在“叶柄”上展开。而叶柄与树干间,就有了一个夹角,就像人的胳肢窝——“腋”叶腋。腋,这个比方,就是从人身上取譬来的。是的,桂花就是从桂树叶子的腋间长出来,紧贴着枝干,相当低调到隐身在闪烁着皮革光亮的对生叶下。所以,平视或俯视的时候,往往只见一树纷披的绿叶。好在桂花树总能长得比较高大。所以,一旦站在高出我们身量的树前,那些叶子就失去了掩蔽的功能,稍稍仰视,淡黄或橙黄的簇簇桂花就显现在眼前了。
色分两种。
橙黄的叫丹桂。
淡黄的叫金桂。
金桂颜色淡雅,香气却十分浓烈。丹桂颜色较为艳丽,香气却若有若无。
这也是植物界的普遍现象。花色艳丽者并不若我们想像有那么浓烈的香气。而香气浓烈的花,未必花色绚烂。这是因为,颜色和香气,其实都是花朵吸引昆虫前来传粉的招数。对头脑简单的虫子们来说,不必两招并用,色彩和香气,用上一招,就足够诱惑了。无须两招并用,耗费那么的能量。因为对植物来说,最耗费养份与能量的,就是开花这件事情了。
看见过一本外国人的观花指南上,有一个建议,带一支十倍的放大镜。桂花就是这种该用一只放大镜细细观赏的细花植物。每一朵花都是四只花瓣,护卫着中间两只顶着褐色花药的雄蕊,雄蕊下面,是暗藏的娇嫩的子房。
前面说过,喜欢到熊猫基地观赏植物,是因为与其它公园相比,还保留有较多的野趣。如果不是只有园艺种的植物,还是在这样的地方观赏可以得到更多自然意趣。桂也是先野生而后被栽植的。朱熹写过桂花: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都说宋诗说理多而意趣少,朱熹是这个时代产生的理学大家,但这首诗却只是观察与呈现。我看这是一株野生的桂花。成都这个地方,西面靠着横断山,北面靠着秦岭,这两个山区,是很多原产的中国植物的故乡。桂花也是中国的原生种,其老家,也就在靠近成都的大山里面。
据说,桂花驯化引种是在汉代。汉初引桂树于帝王宫苑,获得成功。唐、宋以后,桂花栽培开始盛行。特别是在唐代,文化人植桂十分普遍,因为对于需要能过科举考试的走向成功的人来说,考试高中叫做蟾宫折桂,就是从月亮上吴刚砍伐不休的那株桂花树折得一枝馨香的花枝了。故有人称桂花为“天香”但无论如何,馨香的桂花是来到人类身边了,进到人家的庭院了。“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这样的诗句描摹的,已经是桂花站在人家窗前的情景了。
陆游诗:“重露湿香幽径晓,斜阳烘蕊小窗妍”写得也是桂花进入庭院中的情形。
当然,成都看桂花最好的地方应该是桂湖公园。
那里有这位俊才年少得意时种植桂花的传说,但是,真实性却难以确定。但他留下的一首咏桂花的诗却是真的:“宝树林中碧玉凉,秋风又送木樨黄。摘来金粟枝枝艳,插上乌云朵朵香。”
呵,由此知道,那个时候,女子们是喜欢把馨香的桂花插在美丽的头发上的。那时“插上乌云朵朵香”的,就不仅只是桂花本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