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二章 约法三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三国第一强兵最新章节!
奉高王府,盛大的宴会方兴未艾。
除了鲍家之外,泰山当地的豪强世家几乎都来了,泰山易主已经势在必行,他们自然要来表达恭顺之意。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来看看风色,如果能得到王羽的亲口承诺,那就再好不过了。
因为同乡的缘故,也是因为见过了王羽的军容,知道难以抗衡,所以,泰山众豪强对于王羽的抵触心理不是太强。但王匡在河内的作为,实在很令人担忧,不来探探口风,他们委实放心不下。
见过这些人,王羽才彻底明白张邈在路上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个时代,无论谁掌控了一块地盘,都要向豪强世家搜刮一通,百姓不是当黄巾造反去了,就是依附于这些豪强生存,剩余那些独立生存的,也仅仅是勉强维持,搜刮他们没什么效率,说不定还会逼出更多的黄巾来。
从豪强身上着手就容易多了,搞掉几个大户,比逼死几万平民收获还大,钱粮、人口应有尽有,最关键是不用大费周章。
搜刮的重点是,怎么选择目标,用什么方式搜刮。
许官职拉人投靠是最通常的办法,据王羽所知,刘表在荆州就是这么干的,荆州的四大世家中,他重点拉拢了其中两个,跟其他两个也保持了良好关系。
靠着这几大世家出钱出人出力,刘表推动了荆州的平定,掌控了大权,或是说是与这几大世家分享了权力。
刘表只是最典型的一个,其他诸侯或多或少也都是这么干的,韩馥之所以向袁绍靠拢示好,其实也不是他太傻,看不破对方的用心,可是冀州的世家都不肯支持他,他能怎么办?
不过,这个办法虽好,但却有不少弊端。最大的麻烦就是,这些世家会不断侵蚀诸侯手中的权力,到得最后,会变成主弱从强的态势,历史上的刘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今天来给王羽接风的豪强,就有不少人存着这种心思。成不成,他们都不会很失望,反正投靠不成,能花些代价买个相安无事也不错。
他们最怕的,是王羽采取跟他老爹一样的办法,不分青红皂白的一网打尽,那才最要命。
除了这两种极端的方式外,还有一些对自己的政治手腕有自信的诸侯,会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
据张邈的推测,曹操若是成功入主东郡,很可能会采取这种做法。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诸侯的权力不会被分薄,被拉拢的那一派的忠诚度也比较高,打击另一派的战利品,又可以大大充实经济实力,同时不会遭受太大的诟病。拉一派打一派属于政治斗争,和阶级无关,并不会引起士族的反感。
但缺点也不小,士族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堪称盘根错记,被打压那一派也不会甘心失败,而是会呼朋唤友的反抗。如果外部再有张邈这样的对手觊觎,趁机推波助澜,那局势就很可能会失去控制了。
在众豪强中周旋了一圈,再结合张邈的说辞,王羽对豪强和诸侯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时代,处理与士族豪强之间的关系,是再重要不过的,千万疏忽不得。
所以说,攻略青州是最明智的选择,遍数中原,只有那里的豪强最少。在青州施政,完全不必象在其他地方那样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至于如何应付泰山的士族,王羽也有了完整的思路,并仿照旧例,提出了一个口号。
“约法三章?”
“不错,诸君担心的是什么,本侯都知道,接手泰山后,变动若太大,只会加深各位的疑虑。所以,羽今天在此定下规矩,泰山郡一切如故,只要照着朝廷的制度纳税,不违反大汉律,不勾结外敌,羽就不对各位加以任何干涉,就是这么个约法三章。”
“果真如此?”众豪强皆是惊异不定。
至少在表面上,汉朝的税赋,从来就没高过,通常都是十税一,十五税一也很常见,最低的时候,甚至有三十税一这种低到极点的税率出现。
朝廷的税率低,百姓的负担却很大,因为中间隔着豪强和官宦们。
皇帝身居深宫,未必知道这中间的猫腻,就算知道,他也管不过来。朝廷的官员都是士族,皇帝一个人,怎么可能摆弄得了这么多人?不是士族的,也只有宦官了,汉末宦官和士人的激烈冲突,未尝不是始于此节。
黄巾之乱后,汉廷的威仪不再,各地诸侯开始各行其是,这些诸侯可比皇帝精明多了。他们肯定不会满足于表面上那点税率,有点大志的都要跟豪强斗斗法。
王羽的志向如何,路边小儿都能说上几句,他摆出了这么大方的姿态,实在让人有些难以置信。
王羽微微一笑:“自无戏言。”
“难怪海内皆传,说王君侯有大仁大勇,今日一见,果不寻常!”
“今日此令一出,泰山人心皆安定矣,大有当年高祖入关中,片言定三辅的气派呢。”
“那是自然,否则当今天子怎么会赐君侯讨伐海内不臣之荣耀?这等开国四百年未有之殊荣,也只有君侯这等一心为国,毫无私心的忠义之人才配拥有啊。”
一时间,众豪强谀辞如潮,把王羽赞道了天上去,连汉高祖刘邦都拿出来做比拟了,可见他们的心情有多激动,又是多么着急的想把此事敲定,免得王羽反悔。
豪强们满意而归,王府内恢复了平静。
说是平静,其实还是很热闹的,王羽的老娘看儿子有些陌生,不知道该如何亲近,但对两个待过门的儿媳妇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自从看到两个女孩开始,王母眼中的嘴就闲不下来了,一时问身世经历,她长吁短叹,感慨两女的身世;一时说起王羽这段时间的经历,她又惊呼连连,总之,一直就没消停过。
见婆媳相处融洽,王羽也放下了心,带着手下的几名文武,与王匡、蔡邕一起到了书房。
“鹏举,你今天的许诺,莫非有什么深意吗?”一坐下,王匡便急匆匆的问道。
“没有深意,就是安定人心而已。”王羽摇摇头。
王匡忧心忡忡的说道:“你带回来的钱财不少,家中也有积蓄余裕,再加上你姑丈家中的资助,维持你这八千兵马不难,但若要进一步扩军,恐怕就力有未逮了。泰山不算很富庶,若是维持旧制,十税一,恐怕……”
王羽不以为意的笑笑:“兵贵在精而不在多,这八千兵马都是百里挑一的壮士,文则令君法度森严,公明、汉升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待休整过后,这八千人足可以一当十,何须扩军?”
“你领军的本领,为夫并不怀疑,只是你既然要为国分忧,平定青州,眼下这些兵马恐怕远远不够,青州……”王匡长叹一声:“实在太乱了。”
王羽摆摆手道:“父亲,青州的事且押后再议,今日孩儿有事,想和蔡伯父商议。”
“哦?”蔡邕此刻还有些心神不属,稀里糊涂就被王羽给拉来了,他的心思都在书简上,哪有什么精神商议军务。
“鹏举,你有事要与老夫商议?”
“正是。”王羽点点头,正容道:“羽知伯父一心只想修成后汉书,不想旁骛,不过,小侄还是有个不情之请,想请伯父答允。”
“你且说来。”蔡邕有些摸不到头脑,鹏举会求自己的事情,莫非是急着办喜事?可这种场合,好像不太适合说婚事吧?
其他人脸上也有疑惑之色,只有贾诩若有所思。
“小侄想请伯父暂且搁置修史之事,着手建立书院。”
“书院?”蔡邕一愣,“你是说学堂吗?”
“不仅仅是学堂那么简单,小侄设想的书院,性质跟学堂差不多,规模要更大,教学的范围也比学堂更广,只要有上门求学的,就接纳进来……”
这个设想,是王羽跟贾诩长谈过后,就模模糊糊有了的。
从春秋时代开始,士族的制度就已经开始盛行,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强行扭转的,只能想办法适应,要不然就会变成天下的公敌。
对此,王羽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不会全盘接受这个时代的制度,也不会把那些跨越时代太多的东西照搬过来,他想的办法是潜移默化的改良。
所以,他跟泰山的豪强约法三章,相安无事,同时,他还要建个书院,将知识从士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
“教人以礼仪,这是好事,”听懂了王羽的意思,蔡邕微微颔首,意表赞同,“不过,依照鹏举你的说法,这个书院无论士庶,有教无类,恐怕规模会很大,老夫一人,恐怕……”
“当然不会只让蔡伯父一人辛劳,小侄的设想是,以蔡伯父的名气,和泰山相对安稳和谐的环境,吸引各地逃避战乱的名士、学者来此,把泰山打造成一个学术圣地……”
王羽滔滔不绝的说着自己的构想,没有人才不要紧,自己可以培养。从头培养的当然很慢,但以蔡邕的名气,加上天禄阁的藏书,书院一开始,就站在了相当高的位置上,还怕吸引不到人才吗?
“其他地方的名士,可能不好邀请,但孔北海身边却有不少,小子在酸枣与孔北海相谈,甚是融洽,想邀请他们前来,应该不难。有蔡伯父居中主持,再加上孔北海的襄助,趁着小侄刚回乡,正被天下关注的好时机,书院一经成立,名声就能响遍半个中原……”
蔡邕听得连连点头,贾诩更是心花怒放,王匡却突然插话道:“鹏举,你这构想是不错的,但想邀请孔北海,恐怕有点难。”
“哦?”王羽一愣,看向老爹。
王匡叹口气道:“孔北海应该是愿意来的,只是他现在恐怕无暇分身,想来也来不了啊。”
奉高王府,盛大的宴会方兴未艾。
除了鲍家之外,泰山当地的豪强世家几乎都来了,泰山易主已经势在必行,他们自然要来表达恭顺之意。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来看看风色,如果能得到王羽的亲口承诺,那就再好不过了。
因为同乡的缘故,也是因为见过了王羽的军容,知道难以抗衡,所以,泰山众豪强对于王羽的抵触心理不是太强。但王匡在河内的作为,实在很令人担忧,不来探探口风,他们委实放心不下。
见过这些人,王羽才彻底明白张邈在路上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个时代,无论谁掌控了一块地盘,都要向豪强世家搜刮一通,百姓不是当黄巾造反去了,就是依附于这些豪强生存,剩余那些独立生存的,也仅仅是勉强维持,搜刮他们没什么效率,说不定还会逼出更多的黄巾来。
从豪强身上着手就容易多了,搞掉几个大户,比逼死几万平民收获还大,钱粮、人口应有尽有,最关键是不用大费周章。
搜刮的重点是,怎么选择目标,用什么方式搜刮。
许官职拉人投靠是最通常的办法,据王羽所知,刘表在荆州就是这么干的,荆州的四大世家中,他重点拉拢了其中两个,跟其他两个也保持了良好关系。
靠着这几大世家出钱出人出力,刘表推动了荆州的平定,掌控了大权,或是说是与这几大世家分享了权力。
刘表只是最典型的一个,其他诸侯或多或少也都是这么干的,韩馥之所以向袁绍靠拢示好,其实也不是他太傻,看不破对方的用心,可是冀州的世家都不肯支持他,他能怎么办?
不过,这个办法虽好,但却有不少弊端。最大的麻烦就是,这些世家会不断侵蚀诸侯手中的权力,到得最后,会变成主弱从强的态势,历史上的刘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今天来给王羽接风的豪强,就有不少人存着这种心思。成不成,他们都不会很失望,反正投靠不成,能花些代价买个相安无事也不错。
他们最怕的,是王羽采取跟他老爹一样的办法,不分青红皂白的一网打尽,那才最要命。
除了这两种极端的方式外,还有一些对自己的政治手腕有自信的诸侯,会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
据张邈的推测,曹操若是成功入主东郡,很可能会采取这种做法。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诸侯的权力不会被分薄,被拉拢的那一派的忠诚度也比较高,打击另一派的战利品,又可以大大充实经济实力,同时不会遭受太大的诟病。拉一派打一派属于政治斗争,和阶级无关,并不会引起士族的反感。
但缺点也不小,士族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堪称盘根错记,被打压那一派也不会甘心失败,而是会呼朋唤友的反抗。如果外部再有张邈这样的对手觊觎,趁机推波助澜,那局势就很可能会失去控制了。
在众豪强中周旋了一圈,再结合张邈的说辞,王羽对豪强和诸侯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时代,处理与士族豪强之间的关系,是再重要不过的,千万疏忽不得。
所以说,攻略青州是最明智的选择,遍数中原,只有那里的豪强最少。在青州施政,完全不必象在其他地方那样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至于如何应付泰山的士族,王羽也有了完整的思路,并仿照旧例,提出了一个口号。
“约法三章?”
“不错,诸君担心的是什么,本侯都知道,接手泰山后,变动若太大,只会加深各位的疑虑。所以,羽今天在此定下规矩,泰山郡一切如故,只要照着朝廷的制度纳税,不违反大汉律,不勾结外敌,羽就不对各位加以任何干涉,就是这么个约法三章。”
“果真如此?”众豪强皆是惊异不定。
至少在表面上,汉朝的税赋,从来就没高过,通常都是十税一,十五税一也很常见,最低的时候,甚至有三十税一这种低到极点的税率出现。
朝廷的税率低,百姓的负担却很大,因为中间隔着豪强和官宦们。
皇帝身居深宫,未必知道这中间的猫腻,就算知道,他也管不过来。朝廷的官员都是士族,皇帝一个人,怎么可能摆弄得了这么多人?不是士族的,也只有宦官了,汉末宦官和士人的激烈冲突,未尝不是始于此节。
黄巾之乱后,汉廷的威仪不再,各地诸侯开始各行其是,这些诸侯可比皇帝精明多了。他们肯定不会满足于表面上那点税率,有点大志的都要跟豪强斗斗法。
王羽的志向如何,路边小儿都能说上几句,他摆出了这么大方的姿态,实在让人有些难以置信。
王羽微微一笑:“自无戏言。”
“难怪海内皆传,说王君侯有大仁大勇,今日一见,果不寻常!”
“今日此令一出,泰山人心皆安定矣,大有当年高祖入关中,片言定三辅的气派呢。”
“那是自然,否则当今天子怎么会赐君侯讨伐海内不臣之荣耀?这等开国四百年未有之殊荣,也只有君侯这等一心为国,毫无私心的忠义之人才配拥有啊。”
一时间,众豪强谀辞如潮,把王羽赞道了天上去,连汉高祖刘邦都拿出来做比拟了,可见他们的心情有多激动,又是多么着急的想把此事敲定,免得王羽反悔。
豪强们满意而归,王府内恢复了平静。
说是平静,其实还是很热闹的,王羽的老娘看儿子有些陌生,不知道该如何亲近,但对两个待过门的儿媳妇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自从看到两个女孩开始,王母眼中的嘴就闲不下来了,一时问身世经历,她长吁短叹,感慨两女的身世;一时说起王羽这段时间的经历,她又惊呼连连,总之,一直就没消停过。
见婆媳相处融洽,王羽也放下了心,带着手下的几名文武,与王匡、蔡邕一起到了书房。
“鹏举,你今天的许诺,莫非有什么深意吗?”一坐下,王匡便急匆匆的问道。
“没有深意,就是安定人心而已。”王羽摇摇头。
王匡忧心忡忡的说道:“你带回来的钱财不少,家中也有积蓄余裕,再加上你姑丈家中的资助,维持你这八千兵马不难,但若要进一步扩军,恐怕就力有未逮了。泰山不算很富庶,若是维持旧制,十税一,恐怕……”
王羽不以为意的笑笑:“兵贵在精而不在多,这八千兵马都是百里挑一的壮士,文则令君法度森严,公明、汉升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待休整过后,这八千人足可以一当十,何须扩军?”
“你领军的本领,为夫并不怀疑,只是你既然要为国分忧,平定青州,眼下这些兵马恐怕远远不够,青州……”王匡长叹一声:“实在太乱了。”
王羽摆摆手道:“父亲,青州的事且押后再议,今日孩儿有事,想和蔡伯父商议。”
“哦?”蔡邕此刻还有些心神不属,稀里糊涂就被王羽给拉来了,他的心思都在书简上,哪有什么精神商议军务。
“鹏举,你有事要与老夫商议?”
“正是。”王羽点点头,正容道:“羽知伯父一心只想修成后汉书,不想旁骛,不过,小侄还是有个不情之请,想请伯父答允。”
“你且说来。”蔡邕有些摸不到头脑,鹏举会求自己的事情,莫非是急着办喜事?可这种场合,好像不太适合说婚事吧?
其他人脸上也有疑惑之色,只有贾诩若有所思。
“小侄想请伯父暂且搁置修史之事,着手建立书院。”
“书院?”蔡邕一愣,“你是说学堂吗?”
“不仅仅是学堂那么简单,小侄设想的书院,性质跟学堂差不多,规模要更大,教学的范围也比学堂更广,只要有上门求学的,就接纳进来……”
这个设想,是王羽跟贾诩长谈过后,就模模糊糊有了的。
从春秋时代开始,士族的制度就已经开始盛行,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强行扭转的,只能想办法适应,要不然就会变成天下的公敌。
对此,王羽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不会全盘接受这个时代的制度,也不会把那些跨越时代太多的东西照搬过来,他想的办法是潜移默化的改良。
所以,他跟泰山的豪强约法三章,相安无事,同时,他还要建个书院,将知识从士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
“教人以礼仪,这是好事,”听懂了王羽的意思,蔡邕微微颔首,意表赞同,“不过,依照鹏举你的说法,这个书院无论士庶,有教无类,恐怕规模会很大,老夫一人,恐怕……”
“当然不会只让蔡伯父一人辛劳,小侄的设想是,以蔡伯父的名气,和泰山相对安稳和谐的环境,吸引各地逃避战乱的名士、学者来此,把泰山打造成一个学术圣地……”
王羽滔滔不绝的说着自己的构想,没有人才不要紧,自己可以培养。从头培养的当然很慢,但以蔡邕的名气,加上天禄阁的藏书,书院一开始,就站在了相当高的位置上,还怕吸引不到人才吗?
“其他地方的名士,可能不好邀请,但孔北海身边却有不少,小子在酸枣与孔北海相谈,甚是融洽,想邀请他们前来,应该不难。有蔡伯父居中主持,再加上孔北海的襄助,趁着小侄刚回乡,正被天下关注的好时机,书院一经成立,名声就能响遍半个中原……”
蔡邕听得连连点头,贾诩更是心花怒放,王匡却突然插话道:“鹏举,你这构想是不错的,但想邀请孔北海,恐怕有点难。”
“哦?”王羽一愣,看向老爹。
王匡叹口气道:“孔北海应该是愿意来的,只是他现在恐怕无暇分身,想来也来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