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回到大秦做皇帝最新章节!
从洛阳进入荥阳,必不可少的一道关隘自然是成皋,成皋就是洛阳的门户,拿下了成皋,意味着就打开了通往洛阳的大门。
成皋还有一个别名:虎牢。是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成皋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李世民就在此地一战奠定了大唐的江山,而在楚汉争霸的过程中,刘邦正是依托荥阳和成皋,和项羽进行对峙,然后赢得了喘息之机,为大汉的江山奠定的基础。
荥阳和成皋相距只有四十里,如果是骑兵,须臾之间,便能赶到,二者之间可以互为犄角,相互支援。
这里的地势扶苏自然一一铭记在心,即便记不住,也会将观察得到的地形完整的记录下来。
在这个时代,地图素来是最为珍贵的军事资料,然而,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地图上的坐标往往和实地相比较,偏差很大,有时候即便是南辕北辙,也是极为正常之事。
而如果能拥有一份比较可靠的地图,那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扶苏从这一刻就已经为未来的战争做准备了。
离开洛阳之后,扶苏心中已然明白,民间隐藏了太多太多处心积虑要亡秦复国的人,仅是洛阳一地,就已经有了几千人之多,扶苏可不会认为全天下的反秦人士都集中到了洛阳。
现在,嬴政在位还好说,没有几个敢跳出来,只敢隐藏在地下秘密活动,就比如陈余、韩成之辈,可一旦嬴政离世,那现如今的大秦帝国可真的就如同太阳永不升起,陷入无限的黑暗一般。
其结果必然是各地的起义风起云涌,隐藏在地下的六国余孽纷纷跳到了台前。
如果没有这一趟游历,扶苏可能还真的相信秦是亡于暴政,是因为他的父皇嬴政滥用民力,招致民怨沸腾导致的结果。
虽然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最为关键却是,秦廷对于山东六国基层的控制已经到了非常孱弱的地步。
秦廷的政令根本无法有效的在山东六国展开,甚至于那些原本山东六国的官吏改头换面成为大秦的官吏之后,对于百姓的盘剥更甚。
而百姓在这些官吏的引导下,无一例外将怒火对准了大秦,好处是被这些官吏和六国余孽拿了,可是,这个锅就要让秦背着了。
这一点,在洛阳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老百姓可不会管事谁铸造了劣币,是谁将粮价炒上了天,百姓只知道现在官府是大秦的,老百姓没有饭吃,所有的怒火自然就对准了秦廷。
看上去很不讲理,但事实的确如此,因为这是一个老天爷不下雨,官府和皇帝都需要负责的时代,这一点,即便在两千年的现代社会,依旧如此。
所以,扶苏相信,这一战是不可避免了,天下太大,扶苏根本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将六国的势力一一挖出,然后对地方的吏治进行重新的整肃。
所以,只能早做准备,为未来战争尽量争取获胜的筹码。
若仅仅如此,还是不够,因为这同样会沦落到他父皇嬴政一样的结局,凭借秦军再一次扫灭六国,扶苏相信,只要不是和前世胡亥和赵高那般胡搞作死,这一点并不难做到。
可关键的是如何收服六国百姓的人心,是如何培养出足够的官吏,替代旧有的官僚,要做到这一点,难度比打赢这场战争困难十倍都不止。
而这,恰恰是扶苏需要思考的问题,并且最后还需要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没有足够拥有极强执行力,同时又效忠自己的官吏,再好的政策,到了地方上,也会变成恶政,成为地方官僚攫取权益的手段。
就比如说扶苏来到这个大秦这个时代之后,在朝堂上提出的除诽谤令,本质上来说,对于那些躬耕的农民是一件好事,可是,一路走访过来,所得到的的结果彻底让扶苏惊呆了。
很多百姓压根就不知道有除诽谤令的存在,而知道的那些极少数百姓,也是恶语相评。
除诽谤令,在地方所发挥的作用,和扶苏脑海中预料的结果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管是什么样的政策,最后都会扭曲成有利于官僚攫取利益的政策,这一点,扶苏也算是清晰的感受到了。
与此同时,扶苏不得不想到北宋那一场王安石变法,也是如此,政策上对于百姓都是极好,可是,却触动了官僚的利益,本来利国利民的政策,最后变成了残民害民的政策。
百姓因此怨声载道,对此痛恨异常。最后,王安石变法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
而商鞅变法为何能够成功?其根源也是在于官吏,上层制定的政策能够畅通无阻的到达地方,能够让每一户百姓清晰的明白,法令讲述的是什么,那么,变法的根基就会根植民间,不可撼动。
而变法所孕育出的新生力量,一旦成长起来,将会是守卫新法最为坚硬的力量,任何妄图复辟的势力,在这股新生力量面前,都将是不堪一击。
相比较于这个时代的人,扶苏总算明白自己的优势并非是自己所掌握的那一些技术,而是他对未来的方向有着明确的认识和把控。
他可以从中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寻找出类似的事件,进行比较总结,汲取养分,然后重新作用在这个时代上。
他可以规避前进道路上的错误和障碍,对于其他人来说,前路是未知的,是需要摸索的,可对于扶苏来说,前方的道路已经指明,更为关键的是,他如何把控这样的机会,让这条路走的更为顺畅,走的更好。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历史上所发生的的很多事情,大都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找到了根源,意味着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洛阳进入荥阳,必不可少的一道关隘自然是成皋,成皋就是洛阳的门户,拿下了成皋,意味着就打开了通往洛阳的大门。
成皋还有一个别名:虎牢。是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成皋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李世民就在此地一战奠定了大唐的江山,而在楚汉争霸的过程中,刘邦正是依托荥阳和成皋,和项羽进行对峙,然后赢得了喘息之机,为大汉的江山奠定的基础。
荥阳和成皋相距只有四十里,如果是骑兵,须臾之间,便能赶到,二者之间可以互为犄角,相互支援。
这里的地势扶苏自然一一铭记在心,即便记不住,也会将观察得到的地形完整的记录下来。
在这个时代,地图素来是最为珍贵的军事资料,然而,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地图上的坐标往往和实地相比较,偏差很大,有时候即便是南辕北辙,也是极为正常之事。
而如果能拥有一份比较可靠的地图,那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扶苏从这一刻就已经为未来的战争做准备了。
离开洛阳之后,扶苏心中已然明白,民间隐藏了太多太多处心积虑要亡秦复国的人,仅是洛阳一地,就已经有了几千人之多,扶苏可不会认为全天下的反秦人士都集中到了洛阳。
现在,嬴政在位还好说,没有几个敢跳出来,只敢隐藏在地下秘密活动,就比如陈余、韩成之辈,可一旦嬴政离世,那现如今的大秦帝国可真的就如同太阳永不升起,陷入无限的黑暗一般。
其结果必然是各地的起义风起云涌,隐藏在地下的六国余孽纷纷跳到了台前。
如果没有这一趟游历,扶苏可能还真的相信秦是亡于暴政,是因为他的父皇嬴政滥用民力,招致民怨沸腾导致的结果。
虽然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最为关键却是,秦廷对于山东六国基层的控制已经到了非常孱弱的地步。
秦廷的政令根本无法有效的在山东六国展开,甚至于那些原本山东六国的官吏改头换面成为大秦的官吏之后,对于百姓的盘剥更甚。
而百姓在这些官吏的引导下,无一例外将怒火对准了大秦,好处是被这些官吏和六国余孽拿了,可是,这个锅就要让秦背着了。
这一点,在洛阳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老百姓可不会管事谁铸造了劣币,是谁将粮价炒上了天,百姓只知道现在官府是大秦的,老百姓没有饭吃,所有的怒火自然就对准了秦廷。
看上去很不讲理,但事实的确如此,因为这是一个老天爷不下雨,官府和皇帝都需要负责的时代,这一点,即便在两千年的现代社会,依旧如此。
所以,扶苏相信,这一战是不可避免了,天下太大,扶苏根本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将六国的势力一一挖出,然后对地方的吏治进行重新的整肃。
所以,只能早做准备,为未来战争尽量争取获胜的筹码。
若仅仅如此,还是不够,因为这同样会沦落到他父皇嬴政一样的结局,凭借秦军再一次扫灭六国,扶苏相信,只要不是和前世胡亥和赵高那般胡搞作死,这一点并不难做到。
可关键的是如何收服六国百姓的人心,是如何培养出足够的官吏,替代旧有的官僚,要做到这一点,难度比打赢这场战争困难十倍都不止。
而这,恰恰是扶苏需要思考的问题,并且最后还需要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没有足够拥有极强执行力,同时又效忠自己的官吏,再好的政策,到了地方上,也会变成恶政,成为地方官僚攫取权益的手段。
就比如说扶苏来到这个大秦这个时代之后,在朝堂上提出的除诽谤令,本质上来说,对于那些躬耕的农民是一件好事,可是,一路走访过来,所得到的的结果彻底让扶苏惊呆了。
很多百姓压根就不知道有除诽谤令的存在,而知道的那些极少数百姓,也是恶语相评。
除诽谤令,在地方所发挥的作用,和扶苏脑海中预料的结果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管是什么样的政策,最后都会扭曲成有利于官僚攫取利益的政策,这一点,扶苏也算是清晰的感受到了。
与此同时,扶苏不得不想到北宋那一场王安石变法,也是如此,政策上对于百姓都是极好,可是,却触动了官僚的利益,本来利国利民的政策,最后变成了残民害民的政策。
百姓因此怨声载道,对此痛恨异常。最后,王安石变法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
而商鞅变法为何能够成功?其根源也是在于官吏,上层制定的政策能够畅通无阻的到达地方,能够让每一户百姓清晰的明白,法令讲述的是什么,那么,变法的根基就会根植民间,不可撼动。
而变法所孕育出的新生力量,一旦成长起来,将会是守卫新法最为坚硬的力量,任何妄图复辟的势力,在这股新生力量面前,都将是不堪一击。
相比较于这个时代的人,扶苏总算明白自己的优势并非是自己所掌握的那一些技术,而是他对未来的方向有着明确的认识和把控。
他可以从中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寻找出类似的事件,进行比较总结,汲取养分,然后重新作用在这个时代上。
他可以规避前进道路上的错误和障碍,对于其他人来说,前路是未知的,是需要摸索的,可对于扶苏来说,前方的道路已经指明,更为关键的是,他如何把控这样的机会,让这条路走的更为顺畅,走的更好。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历史上所发生的的很多事情,大都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找到了根源,意味着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