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的趣话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带雨的云文集最新章节!
寓言家伊索是希腊奴隶。主人喜欢他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善讲寓言故事;可是又妒忌他的才能在自己之上,于是常常找他的茬。
一天主人又刁难他,要他说出一样东西,既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坏的东西。
伊索不假思索的回答说:“舌头!”奴隶主非常得意,总算抓住了伊索的“小辫子”
伊索一点也不慌张,口若悬河的说:“世界上最好的话是通过舌头说出来的,所以舌头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世界上最坏的主意也是舌头说出来的,所以舌头又是世界上最坏的东西!”
我国的政治史上也有这“最好的”和“最坏的”
古代的毛遂“以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之师”为“保家卫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该算是“最好的”春秋战国时,许多说客谋士走往几国之间连纵联横而名标青史,也属“最好的”“唇枪舌剑”、“舌战群儒”、“三寸不烂之舌”等故事名垂千古、流芳万世。
但也有以巧舌如簧的口才,能说顽石点头的本事,谋取权力和骗取财物;以摇唇鼓舌祸国殃民;以油嘴滑舌骗得百姓的信任;以尖嘴薄舌挑拨离间、制造混乱、煽动百姓之间相互嫉恨和残杀历史上也不乏这种“最坏的”、遗臭万年之舌。
百姓害害怕这“最坏的”古人云:“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百姓害怕“无罪无辜”而被“谗口嚣嚣”之“舌”加害,常常不得已以‘舌’之道还治其‘舌’之身,骂他们嚼舌、学舌、饶舌、咬舌,辱骂他们尖嘴薄舌、烂舌根、口舌生疮
百姓甚至也不喜欢油嘴滑舌;不喜欢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之舌;不喜欢今天说你如何好,明天又说你如何不好的两面三刀之舌;或者今天说他好,明天说你好,从中制造不和谐,挑动邻里间、同事间、朋友间,上下级之间争争斗斗之舌。
“喉舌”这个词十分令人生腻,令人恶心。堂堂正正的人,成为人家嘴巴里那根红红的、薄薄的、粘糊糊的东西,多么腻呵。
嚼舌、学舌、饶舌、长舌、咬舌,或者瞠目结舌、尖嘴薄舌、油嘴滑舌、摇唇鼓舌、贫嘴薄舌、甜嘴蜜舌、弄口鸣舌、赤舌烧城凡带“舌”的词,大多给人不太好的感觉。所以“喉舌”这个词越来越不吃香甚至叫人生厌了。
俄罗斯人的列宁爱把崇高的宣传事业称做“喉舌”现在多是称做媒介。
“媒”字也不很好听,味儿不太正。“媒”字会让人想起戏台上那个鹰勾鼻子男人反串,还扭动腰肢的媒婆。想起那些坑蒙拐骗的广告,和那些勾引人吃亏上当的“媒体人”想起街上光着膀子左右开弓,捶胸拍肚砸脑袋的那些假把式和药贩子们,我常常会联想到“媒”
比较起来“媒”给人的感觉还算清爽,没污秽之感。况且人们还会想起“媒”里面有聪明仗义的红娘,有她漂亮美丽的面孔、窈窕袅娜的身材,和她的正义感。
统治者也害怕舌头,怕百姓论黄数黑、众口铄金。当然,他们疏忽了“真金不怕火炼”“众口”哪能铄真“金”因为害怕,所以常常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经典告诫后代。
经典的本意是“防民之口比防洪水更困难,一定要认认真真疏导”后来却被心怀鬼胎的人歪曲了,反其意而借鉴之,把提醒人家注重疏导改变成提醒人家小心谨防,提醒人家多花银两多派人堵住百姓的嘴。不再是强调疏导的重要性,而是强调设防的重要性了。
官府对江河滚滚的洪水常常并不十分在乎,眼看浪头一个个滚来也漠不关心,更舍不得拨银两,舍不得花人力物力,甚至还把朝廷拨下的银两挪作它用,敷衍“豆腐渣工程”以致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无处安身。
防嘴巴的“洪水”他们是认真负责的,唯恐稍有懈怠,拨银两大手大脚,一点都不小家子气,派人也多多的,紧紧的跟,严严的防,不惜血本。
洪水中遭殃的是百姓。他们高高在上,无关痛痒,不怕江河的洪水只怕嘴巴的“洪水”;江河的洪水到不了高楼别馆,嘴巴的“洪水”却无孔而不入,怕损了名声,冲了乌纱帽,断了权力和财源。
啊,堵嘴巴比堵洪水难呀,且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越堵越猛,越堵越肆虐。
百姓有个怪癖,爱听奇闻异事,爱知道公开看不着的,越不让看还越想看,越不让听还偏偏越想听,越不准说还偏偏喜欢说。比如本来不怎么想看的影片,一听说要“禁”要“封”便立马成了热门。堵嘴巴难呀,比堵洪水更难更危险。
老百姓的嘴巴比洪水更要靠疏导,靠诚信,靠实事求是,靠把问题解决。古人有警言说:“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人勿闻莫若勿言”
老祖宗深得其中三昧,知道堵嘴巴比堵洪水还要危险,所以留给子孙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可惜有“孺子不可教”者不理会,把这历史教训解释成“最要抓紧的,最不能懈怠的,最应当花钱的”变成了“防嘴巴比防洪水还重要”
有地方买卖猪的舌头颇有讲究。因为“舌”和“折”同音,一开门便叫:“老板,买个舌头”多不吉利。所以便把舌头称“招财”
学这一招,通过疏导把舌头的“折”转化为把财招进来,把舌头的消极性转化成积极性,帮助大家赚钱发财,那有多好!
寓言家伊索是希腊奴隶。主人喜欢他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善讲寓言故事;可是又妒忌他的才能在自己之上,于是常常找他的茬。
一天主人又刁难他,要他说出一样东西,既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坏的东西。
伊索不假思索的回答说:“舌头!”奴隶主非常得意,总算抓住了伊索的“小辫子”
伊索一点也不慌张,口若悬河的说:“世界上最好的话是通过舌头说出来的,所以舌头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世界上最坏的主意也是舌头说出来的,所以舌头又是世界上最坏的东西!”
我国的政治史上也有这“最好的”和“最坏的”
古代的毛遂“以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之师”为“保家卫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该算是“最好的”春秋战国时,许多说客谋士走往几国之间连纵联横而名标青史,也属“最好的”“唇枪舌剑”、“舌战群儒”、“三寸不烂之舌”等故事名垂千古、流芳万世。
但也有以巧舌如簧的口才,能说顽石点头的本事,谋取权力和骗取财物;以摇唇鼓舌祸国殃民;以油嘴滑舌骗得百姓的信任;以尖嘴薄舌挑拨离间、制造混乱、煽动百姓之间相互嫉恨和残杀历史上也不乏这种“最坏的”、遗臭万年之舌。
百姓害害怕这“最坏的”古人云:“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百姓害怕“无罪无辜”而被“谗口嚣嚣”之“舌”加害,常常不得已以‘舌’之道还治其‘舌’之身,骂他们嚼舌、学舌、饶舌、咬舌,辱骂他们尖嘴薄舌、烂舌根、口舌生疮
百姓甚至也不喜欢油嘴滑舌;不喜欢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之舌;不喜欢今天说你如何好,明天又说你如何不好的两面三刀之舌;或者今天说他好,明天说你好,从中制造不和谐,挑动邻里间、同事间、朋友间,上下级之间争争斗斗之舌。
“喉舌”这个词十分令人生腻,令人恶心。堂堂正正的人,成为人家嘴巴里那根红红的、薄薄的、粘糊糊的东西,多么腻呵。
嚼舌、学舌、饶舌、长舌、咬舌,或者瞠目结舌、尖嘴薄舌、油嘴滑舌、摇唇鼓舌、贫嘴薄舌、甜嘴蜜舌、弄口鸣舌、赤舌烧城凡带“舌”的词,大多给人不太好的感觉。所以“喉舌”这个词越来越不吃香甚至叫人生厌了。
俄罗斯人的列宁爱把崇高的宣传事业称做“喉舌”现在多是称做媒介。
“媒”字也不很好听,味儿不太正。“媒”字会让人想起戏台上那个鹰勾鼻子男人反串,还扭动腰肢的媒婆。想起那些坑蒙拐骗的广告,和那些勾引人吃亏上当的“媒体人”想起街上光着膀子左右开弓,捶胸拍肚砸脑袋的那些假把式和药贩子们,我常常会联想到“媒”
比较起来“媒”给人的感觉还算清爽,没污秽之感。况且人们还会想起“媒”里面有聪明仗义的红娘,有她漂亮美丽的面孔、窈窕袅娜的身材,和她的正义感。
统治者也害怕舌头,怕百姓论黄数黑、众口铄金。当然,他们疏忽了“真金不怕火炼”“众口”哪能铄真“金”因为害怕,所以常常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经典告诫后代。
经典的本意是“防民之口比防洪水更困难,一定要认认真真疏导”后来却被心怀鬼胎的人歪曲了,反其意而借鉴之,把提醒人家注重疏导改变成提醒人家小心谨防,提醒人家多花银两多派人堵住百姓的嘴。不再是强调疏导的重要性,而是强调设防的重要性了。
官府对江河滚滚的洪水常常并不十分在乎,眼看浪头一个个滚来也漠不关心,更舍不得拨银两,舍不得花人力物力,甚至还把朝廷拨下的银两挪作它用,敷衍“豆腐渣工程”以致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无处安身。
防嘴巴的“洪水”他们是认真负责的,唯恐稍有懈怠,拨银两大手大脚,一点都不小家子气,派人也多多的,紧紧的跟,严严的防,不惜血本。
洪水中遭殃的是百姓。他们高高在上,无关痛痒,不怕江河的洪水只怕嘴巴的“洪水”;江河的洪水到不了高楼别馆,嘴巴的“洪水”却无孔而不入,怕损了名声,冲了乌纱帽,断了权力和财源。
啊,堵嘴巴比堵洪水难呀,且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越堵越猛,越堵越肆虐。
百姓有个怪癖,爱听奇闻异事,爱知道公开看不着的,越不让看还越想看,越不让听还偏偏越想听,越不准说还偏偏喜欢说。比如本来不怎么想看的影片,一听说要“禁”要“封”便立马成了热门。堵嘴巴难呀,比堵洪水更难更危险。
老百姓的嘴巴比洪水更要靠疏导,靠诚信,靠实事求是,靠把问题解决。古人有警言说:“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人勿闻莫若勿言”
老祖宗深得其中三昧,知道堵嘴巴比堵洪水还要危险,所以留给子孙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可惜有“孺子不可教”者不理会,把这历史教训解释成“最要抓紧的,最不能懈怠的,最应当花钱的”变成了“防嘴巴比防洪水还重要”
有地方买卖猪的舌头颇有讲究。因为“舌”和“折”同音,一开门便叫:“老板,买个舌头”多不吉利。所以便把舌头称“招财”
学这一招,通过疏导把舌头的“折”转化为把财招进来,把舌头的消极性转化成积极性,帮助大家赚钱发财,那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