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0章叶落归下集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四十岁撞大运最新章节!
晓敏与方明這次分别的够久,开始是考虑学校快放假了,后是装修新房一直到现在,久别胜新婚,方明越凶越狠她越乐,乐得疯癫放浪,乐得香汗淋淋,还好有雅静這位周到细致的美丽侍者在身侧悉心呵护,身子和心和神一阵子比一阵子爽
她的体力已有些不支,迷离星眸瞅着雅静娇喘道:“不行啦,吃的太饱,吃撑了,臭雅静,你快替我呀!”
那会雅静常逗趣问她饱了没?开始她说连牙缝还没塞满,后来是说半饱了,這下终于承认吃饱还吃撑了。雅静早被他们的香艳大餐勾诱得饥饿难忍,喜滋滋地接过她,可她心疼方明,饿意稍去就让方明伏在她娇柔的怀中歇一歇体力,任那对小儿女在一起亲热地温存吐诉衷肠
雅静一连呆了好几天,她和晓敏之间的“你饿不饿?”、“饿的厉害吗?”、“饱了吗?”、“才半肚肚了嘛!”、“没撑着吗?”、,此类言语成了這几天她们房事的专用术语,這些很平常的词句常引得她们开怀大笑,方明更是乐在其中。
因为他父母急着想回村里住,便让装修工人加班加点地干,现已全部完工,包括室内家具之类一应等物都已布置装饰齐备。在即将装修完毕时,方明已让外甥和外甥女他们筹划乔迁之喜庆贺议式,他要风风光光办這件喜事。但鉴于凤城的特殊情况,他没有广发请帖遍邀亲朋趁机收礼,而是择好今天這个黄道吉日,摆阔请全村人大吃一顿,并事先放出风绝不收礼,以示尊荣富贵今非昔比。
按他们這的乡俗,选好适宜乔迁的黄道吉日,在這天清早红日未出前,要把旧房的锅拔下搬到新房。方明的大姐夫清早已完成這个任务,他也和迫不及待的父母带一家人未吃早饭就回村了,在新家吃第一顿早饭。
富丽堂皇的新楼一大早从里到外已被布置的喜气洋洋,二老是他们中最高兴的一对,這新楼怎么看都舒心。加上這几天村里人进来参观时,那种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表情,处处不敢乱摸乱碰的小心劲,个个都是不停地啧嘴赞不绝口,二老心里那个美就甭提了!
吃罢早饭别人都忙去了,有春妮负责方明和晓敏很放心,他们和雅静一块陪二老在屋中唠嗑。
他父母的房间就在楼下客厅东面的两间房,西面三间是给他外甥准备的,楼上除了他和晓敏还有孩子们的房间外,剩下的都是客房,他另外两个姐姐家的人都回来也够住。二老的两间屋子,里间是带卫生间放着床的卧室;外间靠窗子专门做了一个假土炕,炕围和墙围随屋子装潢一致,炕厢里是空的,上边铺着木板,在木板下像地暖一样又布置了暖风管道,這炕便和那种火炕一样经常是热乎乎的,非常适合年老的人。
他们就坐在炕上和二老唠嗑,炕上铺着手工织的漂亮长绒厚炕毯,炕毯下还铺了两层厚厚的羊毛毡,坐着感觉柔软温暖。可晓敏还是摸摸炕毯,笑盈盈地问眉开眼笑的婆婆:“妈!坐着嫌不嫌硬啊?”
老人一甩头,意思這还用问?然后加重语气对儿媳笑道:“不硬!這还能硬了?都铺了多少东西,过去咱家不就油布底下铺一块薄毡子?再早连薄毡子还没呢,就土炕上铺一块破席子,几十年天天还不坐?這要再嫌硬就该折福啦!”
他们听到這话和看着老人说话的神态都笑了,说到过去都有一肚子的话,雅静也不由地说起她家过去的可怜处境。听她的讲述,她们家更可怜,后来方明母亲就问起她家还有谁在村里?她说村里已没有至亲,兄弟姐妹们早几年就都到外边发展了,這两年又在她的帮助下过得都挺好,只是几年前相继过世的父母没享过一天福,没沾上她一点光。老人听后唏嘘了半天,感慨她和老伴有福,临老跟着儿子享了大福。
老人后来面露忧色地问方明:“小明,还没你姨的消息?妈现在心里老是惦记,快三十年啦,不知她过得怎样?她从嫁到那远天远地后就一次没回,还不是穷的没路费?你现在发财啦,找到你姨帮帮,你姨过去最疼你,让妈死前姐俩聚一聚。”
他母亲说的姨是他亲姨,母亲兄妹虽多,可长大成人的就姐妹俩,别的在未成年就因病夭折,都是因为过去几乎没啥医疗条件,有病就抗着,抗不过就完事大吉了。那时候這现象很普遍,十有八家中就有长不到成人便夭折的孩子,不像现在人们生的孩子少,医疗条件也好了不知多少倍,這种现象才少之又少,除非是遇到不治之症或意外灾祸。因母亲就剩姐俩,感情非常好,村子离得不算远,他姨常来他家,比他大十多岁,最亲他疼他。那时他姥姥村有驻军,他姨和一个班长自搞了,班长复员跟着回乡去了,那儿离這儿好几千里,也是比较贫困的农村,去后再无力回来探亲,一直是书信来往。他姥爷、姥姥下世时也只寄来点钱,他成家时写去信想请他们回来,可仍是寄了几十元人没回,到后来书信也少了,這几年更是书信也不通一封。
他母亲已跟他提过两次,他按原来的地址写了一封信被退回,用电话也没查找到,过后這事就置之脑后。今天母亲再次提起,他感到很惭愧,便对母亲笑道:“那次跟您说过,写信给退回来了,说地址不详,我打电话询问人家,说這村封山造林全村人都迁移了,想找非得去人找,我忙过這阵子有时间就去一趟。”
老人捉住他的手说:“小明,妈现在就這个心愿了,你一定要放在心上!”
晓敏笑道:“不行派个人去找吧,看谁去合适?”
他笑道:“现在刚搬回来乱哄哄的,再说那边现在正是最热的时候,也不急這一时,天凉后咱们抽时间去一趟,把姨接来,顺便去那边转一转。早答应和你去一趟,可过去咱们也拿不起路费呀?!”晓敏她们笑了,也同意這样办。
又闲聊一会儿,看到大门进来一大群人,有些人手里还提着大花篮,這都是他们的同学或朋友,三人忙地迎出去,还奇怪没邀请也没通知咋他们就都来了?接进家来才知道原委,是梅梅前天下去换电瓶碰到了刘建功,他得知今天方明父母乔迁新居,便四下通知方明的知交好友,包括龙城市的也来了不少。這伙人上次多数去过海滨,鱼贯而入拜见完他父母,返出来屋里一下热闹成一片,這下五间房大的客厅派上了用场,三四十号人齐能安排坐下。
虽是仓促间多出了三四十号人,可不用担心,迎街的二楼一层就是预备做饭店的,今天同时也是這小饭店和楼上小宾馆开业的日子,多个三桌五桌不妨事,只是计划要进饭店十几个雅间的宾客需要重新调配。雅间原是准备让和他家走的近,还有一些他姐夫的亲戚,再是村中年长的长辈们坐的。不过重调也容易,喊来春妮把一些能砍的砍下就行,反正都不是什么过不去的了不起人物,他家在村中本是独门独户,现在劣势反成优势,在村里唯我独尊,不受同宗等伦常关系羁绊,没人敢闲言碎语。
屋里虽热闹,可比起村中小广场的热闹不值一提。临近中午,村里三百来户男女老少上千号人穿戴整洁齐集小广场,人人脸上喜气洋洋乐得开花,孩子们更是兴奋地在广场到处疯跑欢闹,比最盛大的节日还热闹。
广场中心花坛外围一大圈回廊就是今天的主餐厅,回廊中间的石条长凳就是饭桌,各家拿来的五花八门的凳椅摆满了四周,饭店的餐厅仅坐一百多号人,這里却足够千人,如此规模的宴庆场面在北风堡可说是有史以来头一遭。方明事先宣布绝不收任何贺礼,菜肴就安排的样数少而量足,拣村民喜爱实惠的大鱼大肉上八个热菜八个凉菜,都准备用饭盆上,不够就添,吃好为止。若到时实在人多坐不下,就有专人指挥大家互相敬让轮着到桌前,再说村里很多人习惯于手端碗蹲在地上吃,有好菜好酒咋吃都行,不用穷讲究。
吉时已到,几百挂鞭炮同时点燃,广场上顿时硝烟弥漫震耳欲聋,掀开了宴庆序幕。鞭炮声杳硝烟散尽,热闹的人们欢呼着纷纷入座,诺大的回廊黑压压挤满了人,帮忙的众人川流不息地从饭店端出一盆盆菜肴,略有混乱的场面是人声鼎沸异常热闹!這极为壮观的场面让方明的同学和朋友们连雅间都顾不得入,在饭店门口观看着這难得一见的场面,都说此趟不虚行,大开了眼界。
方明的父母更是在儿子和儿媳的陪伴下,满面喜气沿桌招呼众乡亲,同时接受众乡亲的祝贺。能看出来,他们這些祝贺都是真心的,若是比他们好上一星半点,也许有人会眼红嫉妒,但差距太大到了這种高不可攀的地步,最多是羡慕人家,生不出嫉恨之心。
這场盛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牛、羊、猪、鸡、鱼也不知吃了多少,专管收拾白酒、啤酒瓶的几个人都忙不过来,更把厨房几个大厨累得够呛!梅梅带着永康、倩倩也很忙碌,忙着用摄像机和相机把這盛况和其中的趣事保存下来永久留念。
晓敏与方明這次分别的够久,开始是考虑学校快放假了,后是装修新房一直到现在,久别胜新婚,方明越凶越狠她越乐,乐得疯癫放浪,乐得香汗淋淋,还好有雅静這位周到细致的美丽侍者在身侧悉心呵护,身子和心和神一阵子比一阵子爽
她的体力已有些不支,迷离星眸瞅着雅静娇喘道:“不行啦,吃的太饱,吃撑了,臭雅静,你快替我呀!”
那会雅静常逗趣问她饱了没?开始她说连牙缝还没塞满,后来是说半饱了,這下终于承认吃饱还吃撑了。雅静早被他们的香艳大餐勾诱得饥饿难忍,喜滋滋地接过她,可她心疼方明,饿意稍去就让方明伏在她娇柔的怀中歇一歇体力,任那对小儿女在一起亲热地温存吐诉衷肠
雅静一连呆了好几天,她和晓敏之间的“你饿不饿?”、“饿的厉害吗?”、“饱了吗?”、“才半肚肚了嘛!”、“没撑着吗?”、,此类言语成了這几天她们房事的专用术语,這些很平常的词句常引得她们开怀大笑,方明更是乐在其中。
因为他父母急着想回村里住,便让装修工人加班加点地干,现已全部完工,包括室内家具之类一应等物都已布置装饰齐备。在即将装修完毕时,方明已让外甥和外甥女他们筹划乔迁之喜庆贺议式,他要风风光光办這件喜事。但鉴于凤城的特殊情况,他没有广发请帖遍邀亲朋趁机收礼,而是择好今天這个黄道吉日,摆阔请全村人大吃一顿,并事先放出风绝不收礼,以示尊荣富贵今非昔比。
按他们這的乡俗,选好适宜乔迁的黄道吉日,在這天清早红日未出前,要把旧房的锅拔下搬到新房。方明的大姐夫清早已完成這个任务,他也和迫不及待的父母带一家人未吃早饭就回村了,在新家吃第一顿早饭。
富丽堂皇的新楼一大早从里到外已被布置的喜气洋洋,二老是他们中最高兴的一对,這新楼怎么看都舒心。加上這几天村里人进来参观时,那种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表情,处处不敢乱摸乱碰的小心劲,个个都是不停地啧嘴赞不绝口,二老心里那个美就甭提了!
吃罢早饭别人都忙去了,有春妮负责方明和晓敏很放心,他们和雅静一块陪二老在屋中唠嗑。
他父母的房间就在楼下客厅东面的两间房,西面三间是给他外甥准备的,楼上除了他和晓敏还有孩子们的房间外,剩下的都是客房,他另外两个姐姐家的人都回来也够住。二老的两间屋子,里间是带卫生间放着床的卧室;外间靠窗子专门做了一个假土炕,炕围和墙围随屋子装潢一致,炕厢里是空的,上边铺着木板,在木板下像地暖一样又布置了暖风管道,這炕便和那种火炕一样经常是热乎乎的,非常适合年老的人。
他们就坐在炕上和二老唠嗑,炕上铺着手工织的漂亮长绒厚炕毯,炕毯下还铺了两层厚厚的羊毛毡,坐着感觉柔软温暖。可晓敏还是摸摸炕毯,笑盈盈地问眉开眼笑的婆婆:“妈!坐着嫌不嫌硬啊?”
老人一甩头,意思這还用问?然后加重语气对儿媳笑道:“不硬!這还能硬了?都铺了多少东西,过去咱家不就油布底下铺一块薄毡子?再早连薄毡子还没呢,就土炕上铺一块破席子,几十年天天还不坐?這要再嫌硬就该折福啦!”
他们听到這话和看着老人说话的神态都笑了,说到过去都有一肚子的话,雅静也不由地说起她家过去的可怜处境。听她的讲述,她们家更可怜,后来方明母亲就问起她家还有谁在村里?她说村里已没有至亲,兄弟姐妹们早几年就都到外边发展了,這两年又在她的帮助下过得都挺好,只是几年前相继过世的父母没享过一天福,没沾上她一点光。老人听后唏嘘了半天,感慨她和老伴有福,临老跟着儿子享了大福。
老人后来面露忧色地问方明:“小明,还没你姨的消息?妈现在心里老是惦记,快三十年啦,不知她过得怎样?她从嫁到那远天远地后就一次没回,还不是穷的没路费?你现在发财啦,找到你姨帮帮,你姨过去最疼你,让妈死前姐俩聚一聚。”
他母亲说的姨是他亲姨,母亲兄妹虽多,可长大成人的就姐妹俩,别的在未成年就因病夭折,都是因为过去几乎没啥医疗条件,有病就抗着,抗不过就完事大吉了。那时候這现象很普遍,十有八家中就有长不到成人便夭折的孩子,不像现在人们生的孩子少,医疗条件也好了不知多少倍,這种现象才少之又少,除非是遇到不治之症或意外灾祸。因母亲就剩姐俩,感情非常好,村子离得不算远,他姨常来他家,比他大十多岁,最亲他疼他。那时他姥姥村有驻军,他姨和一个班长自搞了,班长复员跟着回乡去了,那儿离這儿好几千里,也是比较贫困的农村,去后再无力回来探亲,一直是书信来往。他姥爷、姥姥下世时也只寄来点钱,他成家时写去信想请他们回来,可仍是寄了几十元人没回,到后来书信也少了,這几年更是书信也不通一封。
他母亲已跟他提过两次,他按原来的地址写了一封信被退回,用电话也没查找到,过后這事就置之脑后。今天母亲再次提起,他感到很惭愧,便对母亲笑道:“那次跟您说过,写信给退回来了,说地址不详,我打电话询问人家,说這村封山造林全村人都迁移了,想找非得去人找,我忙过這阵子有时间就去一趟。”
老人捉住他的手说:“小明,妈现在就這个心愿了,你一定要放在心上!”
晓敏笑道:“不行派个人去找吧,看谁去合适?”
他笑道:“现在刚搬回来乱哄哄的,再说那边现在正是最热的时候,也不急這一时,天凉后咱们抽时间去一趟,把姨接来,顺便去那边转一转。早答应和你去一趟,可过去咱们也拿不起路费呀?!”晓敏她们笑了,也同意這样办。
又闲聊一会儿,看到大门进来一大群人,有些人手里还提着大花篮,這都是他们的同学或朋友,三人忙地迎出去,还奇怪没邀请也没通知咋他们就都来了?接进家来才知道原委,是梅梅前天下去换电瓶碰到了刘建功,他得知今天方明父母乔迁新居,便四下通知方明的知交好友,包括龙城市的也来了不少。這伙人上次多数去过海滨,鱼贯而入拜见完他父母,返出来屋里一下热闹成一片,這下五间房大的客厅派上了用场,三四十号人齐能安排坐下。
虽是仓促间多出了三四十号人,可不用担心,迎街的二楼一层就是预备做饭店的,今天同时也是這小饭店和楼上小宾馆开业的日子,多个三桌五桌不妨事,只是计划要进饭店十几个雅间的宾客需要重新调配。雅间原是准备让和他家走的近,还有一些他姐夫的亲戚,再是村中年长的长辈们坐的。不过重调也容易,喊来春妮把一些能砍的砍下就行,反正都不是什么过不去的了不起人物,他家在村中本是独门独户,现在劣势反成优势,在村里唯我独尊,不受同宗等伦常关系羁绊,没人敢闲言碎语。
屋里虽热闹,可比起村中小广场的热闹不值一提。临近中午,村里三百来户男女老少上千号人穿戴整洁齐集小广场,人人脸上喜气洋洋乐得开花,孩子们更是兴奋地在广场到处疯跑欢闹,比最盛大的节日还热闹。
广场中心花坛外围一大圈回廊就是今天的主餐厅,回廊中间的石条长凳就是饭桌,各家拿来的五花八门的凳椅摆满了四周,饭店的餐厅仅坐一百多号人,這里却足够千人,如此规模的宴庆场面在北风堡可说是有史以来头一遭。方明事先宣布绝不收任何贺礼,菜肴就安排的样数少而量足,拣村民喜爱实惠的大鱼大肉上八个热菜八个凉菜,都准备用饭盆上,不够就添,吃好为止。若到时实在人多坐不下,就有专人指挥大家互相敬让轮着到桌前,再说村里很多人习惯于手端碗蹲在地上吃,有好菜好酒咋吃都行,不用穷讲究。
吉时已到,几百挂鞭炮同时点燃,广场上顿时硝烟弥漫震耳欲聋,掀开了宴庆序幕。鞭炮声杳硝烟散尽,热闹的人们欢呼着纷纷入座,诺大的回廊黑压压挤满了人,帮忙的众人川流不息地从饭店端出一盆盆菜肴,略有混乱的场面是人声鼎沸异常热闹!這极为壮观的场面让方明的同学和朋友们连雅间都顾不得入,在饭店门口观看着這难得一见的场面,都说此趟不虚行,大开了眼界。
方明的父母更是在儿子和儿媳的陪伴下,满面喜气沿桌招呼众乡亲,同时接受众乡亲的祝贺。能看出来,他们這些祝贺都是真心的,若是比他们好上一星半点,也许有人会眼红嫉妒,但差距太大到了這种高不可攀的地步,最多是羡慕人家,生不出嫉恨之心。
這场盛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牛、羊、猪、鸡、鱼也不知吃了多少,专管收拾白酒、啤酒瓶的几个人都忙不过来,更把厨房几个大厨累得够呛!梅梅带着永康、倩倩也很忙碌,忙着用摄像机和相机把這盛况和其中的趣事保存下来永久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