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谷粒 > 皇后,你也不想皇上丢了江山吧 > 第357章 白巾困局
第357章 白巾困局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皇后,你也不想皇上丢了江山吧最新章节!
随着一船船的粮食和兵器运到辽东郡,大大提振了辽东军守军的军心和士气,在他们英勇顽强的抵抗下,多次打退了白巾军的进攻,使白巾军始终无法夺取辽东全郡。
随着辽东天气的逐渐转冷,白巾军中因为缺少御寒衣物,出现了大面积的冻死和冻伤,无奈之下只得仓皇从辽东郡撤军,退守相对温暖一些的右北平等郡,与辽东三郡遥相对峙。
消息传到邺城,魏帝高藩雷霆大怒,同时也感到了一股深深的危机。
因为他已经得到消息,萧恪通过海路将大批粮食和兵器运到了辽东郡,解决了辽东将士粮草和军备不足的问题,从而让周续有足够的底气和能力坚守住幽州的最后三个郡,在白巾军的一次次进攻中始终没有彻底沦陷。
既然如今周续已经投靠了下邳朝廷,现在高藩忧心的不仅仅是要如何攻下辽东三郡,更担心萧恪会与周续联合出兵,一南一北夹击白巾军,则白巾军危矣。
此时此刻,高藩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懊恼,后悔自己当初不该不听迟牧的劝告。
当初龙璟死后,龙暄、龙昭和龙瑀先后在各大势力的支持下登基称帝,天下一时三帝并立,大宁江山也由此变得四分五裂。
彼时的迟牧认为,下邳、洛阳和建业三家朝廷为了争夺正统地位和土地人口,必然会爆发一轮又一轮的大战,暂时都顾不了对付北边的白巾军,使他们白巾军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因此,当时的迟牧劝高藩要趁此良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员体系,可以效仿朝廷的三省六部在魏王府下设三司六衙,地方各郡县则委派有能力的人去充任太守和县令,进行有效的统治和治理。
除此之外,还要将全部兵权收归魏王府,将义军全部打散重新编制,以军功提拔将领,任命司马和参军佐之,同时约束军纪,使白巾军从一支军纪涣散的起义军脱胎换骨,彻底蜕变为一支军纪严明的精锐之师。
可这些提议无一例外全都遭到下面将领的反对,一些脾气暴躁的甚至扬言哪怕高藩问罪,他也要杀了迟牧为白巾军除害。
他们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一旦魏王真的听了迟牧的话,设立三司六衙,派太守和县令去治理地方郡县,这些官位最后还不都落到那些读书人手里,他们辛辛苦苦跟官兵浴血奋战,九死一生,最后都白白便宜了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读书人,谁能乐意?
其次,迟牧要魏王将兵权统一收归魏王府更是要了他们的命,毕竟他们下面的兵都是自己拉来的,是自己的命根子,将来还要传给自己的儿子,凭什么迟牧轻飘飘一句话就想抢走?想抢老子的兵,先问自己手中的刀答不答应。
至于说什么约束军纪更是彻底,他们提着脑袋跟魏王造反图的是什么?图的不就是可以从那些一直欺压他们的世家和豪强手里抢钱抢粮抢女人吗?既能狠狠出一口恶气,又能弥补自己上半辈子的辛苦,如果要约束军纪,不给抢钱抢女人,这个反造着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回家种地算求。
眼见没有一个将领支持迟牧的主张,高藩无奈之下只得放弃了建立官员体系和收归兵权的想法,让迟牧深感失望。
可这些将领还不满足,不知道是谁带的头,突然都一窝蜂去劝高藩登基称帝。
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如今宁帝龙璟已死,天下四分五裂,说明大宁气数已尽,魏王理应顺应天命,登基为帝。
高藩自己也有些意动,毕竟大丈夫在世,谁不想龙登九五,君临天下。
但他的想法却遭到了迟牧的极力反对,他认为如今大宁三帝并立,必然会为了争夺正统地位纷战不休,他们白巾军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让他们三家朝廷自相残杀,将来再看准机会得渔翁之利。
可一旦高藩也跟着称帝,便再无法置身事外,甚至有可能会引来下邳朝廷或是洛阳朝廷的征讨,到头来引火烧身。
因为迟牧的反对,高藩想要称帝的想法便又淡了下来,可这么一来,下面那些将领又不肯答应了,毕竟如果高藩不更进一步登基称帝,他们下面这些人哪有机会封侯拜相,裂土封王。
反正最后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出的主意,这些将领一起去见高藩,异口同声表示若是魏王没有君临天下的想法,他们便率部脱离白巾军,各奔东西,另寻明主。
最终,迫于这些白巾军将领的压力,高藩只得无奈在邺城正式称帝,国号大魏,改元天成,大封百官。
因为封出去的官位太多,导致刻官印用的铜都不够了,只能改用木头或石头来刻,最后甚至要用萝卜来充数,一时沦为天下人的笑谈。
除此之外,高藩还将白巾军的地盘分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封国,按照战功大小分封给那些将领。
一时间,这些贫苦出身的白巾军将领都摇身一变,做了大魏朝的将军尚书侍郎寺卿,每个人都拥有了自己的爵位和封地,人人皆大欢喜。
除了原来的白巾军军师迟牧。
作为再造白巾军的大功臣,高藩并没有亏待他,不仅重用他为大魏朝的丞相,还将仅次于魏郡的赵郡分给了他,不顾大部分将领的反对封他做了赵王。
可迟牧对此的态度却是坚辞不受,之后索性告病在家,每天闭门不出,也不再过问外面的任何事。
高藩对此也很是无奈,好在他称帝后不久,就有一个叫卢献的人来主动投奔他,此人颇有见识和才干,很快便被高藩引为心腹,委以重用。
因为如今有了卢献的辅佐,高藩也就渐渐习惯了没有迟牧为自己出谋划策的日子,只是念及他往日之功,依旧保留他的丞相之位。
可这一次白巾军折戟辽东,面临被萧恪和周续南北夹击的危险,使高藩在担忧之余,也不由有些后悔当初不该不听迟牧之言,他们白巾军应该坐山观虎斗,置身事外,草率称帝只会引火烧身。
事已至此,高藩知道再懊悔也是于事无补,便决定去一趟迟牧的府邸,当面向迟牧问计。
以他对迟牧的了解,知道迟牧即使心怀怨怼,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随着一船船的粮食和兵器运到辽东郡,大大提振了辽东军守军的军心和士气,在他们英勇顽强的抵抗下,多次打退了白巾军的进攻,使白巾军始终无法夺取辽东全郡。
随着辽东天气的逐渐转冷,白巾军中因为缺少御寒衣物,出现了大面积的冻死和冻伤,无奈之下只得仓皇从辽东郡撤军,退守相对温暖一些的右北平等郡,与辽东三郡遥相对峙。
消息传到邺城,魏帝高藩雷霆大怒,同时也感到了一股深深的危机。
因为他已经得到消息,萧恪通过海路将大批粮食和兵器运到了辽东郡,解决了辽东将士粮草和军备不足的问题,从而让周续有足够的底气和能力坚守住幽州的最后三个郡,在白巾军的一次次进攻中始终没有彻底沦陷。
既然如今周续已经投靠了下邳朝廷,现在高藩忧心的不仅仅是要如何攻下辽东三郡,更担心萧恪会与周续联合出兵,一南一北夹击白巾军,则白巾军危矣。
此时此刻,高藩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懊恼,后悔自己当初不该不听迟牧的劝告。
当初龙璟死后,龙暄、龙昭和龙瑀先后在各大势力的支持下登基称帝,天下一时三帝并立,大宁江山也由此变得四分五裂。
彼时的迟牧认为,下邳、洛阳和建业三家朝廷为了争夺正统地位和土地人口,必然会爆发一轮又一轮的大战,暂时都顾不了对付北边的白巾军,使他们白巾军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因此,当时的迟牧劝高藩要趁此良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员体系,可以效仿朝廷的三省六部在魏王府下设三司六衙,地方各郡县则委派有能力的人去充任太守和县令,进行有效的统治和治理。
除此之外,还要将全部兵权收归魏王府,将义军全部打散重新编制,以军功提拔将领,任命司马和参军佐之,同时约束军纪,使白巾军从一支军纪涣散的起义军脱胎换骨,彻底蜕变为一支军纪严明的精锐之师。
可这些提议无一例外全都遭到下面将领的反对,一些脾气暴躁的甚至扬言哪怕高藩问罪,他也要杀了迟牧为白巾军除害。
他们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一旦魏王真的听了迟牧的话,设立三司六衙,派太守和县令去治理地方郡县,这些官位最后还不都落到那些读书人手里,他们辛辛苦苦跟官兵浴血奋战,九死一生,最后都白白便宜了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读书人,谁能乐意?
其次,迟牧要魏王将兵权统一收归魏王府更是要了他们的命,毕竟他们下面的兵都是自己拉来的,是自己的命根子,将来还要传给自己的儿子,凭什么迟牧轻飘飘一句话就想抢走?想抢老子的兵,先问自己手中的刀答不答应。
至于说什么约束军纪更是彻底,他们提着脑袋跟魏王造反图的是什么?图的不就是可以从那些一直欺压他们的世家和豪强手里抢钱抢粮抢女人吗?既能狠狠出一口恶气,又能弥补自己上半辈子的辛苦,如果要约束军纪,不给抢钱抢女人,这个反造着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回家种地算求。
眼见没有一个将领支持迟牧的主张,高藩无奈之下只得放弃了建立官员体系和收归兵权的想法,让迟牧深感失望。
可这些将领还不满足,不知道是谁带的头,突然都一窝蜂去劝高藩登基称帝。
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如今宁帝龙璟已死,天下四分五裂,说明大宁气数已尽,魏王理应顺应天命,登基为帝。
高藩自己也有些意动,毕竟大丈夫在世,谁不想龙登九五,君临天下。
但他的想法却遭到了迟牧的极力反对,他认为如今大宁三帝并立,必然会为了争夺正统地位纷战不休,他们白巾军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让他们三家朝廷自相残杀,将来再看准机会得渔翁之利。
可一旦高藩也跟着称帝,便再无法置身事外,甚至有可能会引来下邳朝廷或是洛阳朝廷的征讨,到头来引火烧身。
因为迟牧的反对,高藩想要称帝的想法便又淡了下来,可这么一来,下面那些将领又不肯答应了,毕竟如果高藩不更进一步登基称帝,他们下面这些人哪有机会封侯拜相,裂土封王。
反正最后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出的主意,这些将领一起去见高藩,异口同声表示若是魏王没有君临天下的想法,他们便率部脱离白巾军,各奔东西,另寻明主。
最终,迫于这些白巾军将领的压力,高藩只得无奈在邺城正式称帝,国号大魏,改元天成,大封百官。
因为封出去的官位太多,导致刻官印用的铜都不够了,只能改用木头或石头来刻,最后甚至要用萝卜来充数,一时沦为天下人的笑谈。
除此之外,高藩还将白巾军的地盘分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封国,按照战功大小分封给那些将领。
一时间,这些贫苦出身的白巾军将领都摇身一变,做了大魏朝的将军尚书侍郎寺卿,每个人都拥有了自己的爵位和封地,人人皆大欢喜。
除了原来的白巾军军师迟牧。
作为再造白巾军的大功臣,高藩并没有亏待他,不仅重用他为大魏朝的丞相,还将仅次于魏郡的赵郡分给了他,不顾大部分将领的反对封他做了赵王。
可迟牧对此的态度却是坚辞不受,之后索性告病在家,每天闭门不出,也不再过问外面的任何事。
高藩对此也很是无奈,好在他称帝后不久,就有一个叫卢献的人来主动投奔他,此人颇有见识和才干,很快便被高藩引为心腹,委以重用。
因为如今有了卢献的辅佐,高藩也就渐渐习惯了没有迟牧为自己出谋划策的日子,只是念及他往日之功,依旧保留他的丞相之位。
可这一次白巾军折戟辽东,面临被萧恪和周续南北夹击的危险,使高藩在担忧之余,也不由有些后悔当初不该不听迟牧之言,他们白巾军应该坐山观虎斗,置身事外,草率称帝只会引火烧身。
事已至此,高藩知道再懊悔也是于事无补,便决定去一趟迟牧的府邸,当面向迟牧问计。
以他对迟牧的了解,知道迟牧即使心怀怨怼,也不会坐视不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