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官与匪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碧空最新章节!
离开燕州地界的最初三四百里,因为沿途有些保护粮道的驻军,晋王和李雪鳞等人走在官道上一路上倒也太平。
这一大群人可以细分成三队。一是李雪鳞和他的护卫骑兵。王九郎擅自前来时和李雪鳞的亲卫队长打了声招呼,立刻多出几十人。一百八十名黑气骑兵行走在黄土路上能挤得密密匝匝,倒也颇有气势。
另一队是吐谷浑的使团,有一百五十余人。仆固德润虽然贵为王子,但吐谷浑尚武,王家也不例外。因此真正用来照顾起居的也就两个亲随,其余按照他的话来说,都是些“跟着来见见世面”的。不过王九郎曾在无人处告诉李雪鳞,这一百五十人可以随意差遣,领头的是个上尉。
看得出来那些回鹘人是绷紧了神经才不至于看到传说中的上将司令官就做出敬礼的动作。仆固德润不说破,李雪鳞也乐得藏一支暗兵,只是这样一来欠吐谷浑的人情债又得加上一笔了。
还有一队是晋王的排场。他一个军政一把抓的摄政王,出门在外总少不了那么些打点生活的、举牌子抬东西的、知会各地官府的,还有没事也喜欢往前凑的幕僚。光这些人就有百余。至于护卫,人数倒是真不少,足有七百。但是除了一百骑兵其余都是步卒。晋王爱兵,李雪鳞有意拖点时间,同时也不想为难这些穷苦人家的子弟,一路都以散步的速度走着。这浩浩荡荡千余人不紧不慢地在官道上行进,看起来真称得上威武。凭声势就能吓退一些自以为有几千乃至几万乌合之众就可以打劫肥羊的小土匪。
十月初六晚上,一行人到了定州。当地刺史带着府衙中的官员自打过午就守在城外候着。当然,仅仅口头上说欢迎是不够的。没有点实际行动,怎么能显得诚心?于是就有了让李雪鳞感慨万分的景象——
冰天雪地,收完麦子的旱地里凭空出现了两座木屋。用作屋顶的松枝还连着针叶,很新鲜。木屋显然是刚盖好没多久。作为外墙的那些合抱粗枝都留着树皮和小枝桠,颇有天然的野趣。看得出设计这两间临时房的人挺有些品味。
仅仅如此倒也罢了。这个时代木材不算值钱。两间屋子完成历史使命后无论是留着也好,烧炭也好,李雪鳞都觉得于情于理说得过去。
如果木屋没有披满了绫罗的话。
说实话,这个点子确实不错。披上了绫罗的两间木屋,天然中有了灿烂飘逸,被雪地一衬竟有些像神仙居了。设计者确实很有想法。
李雪鳞知道古代布帛也相当于硬通货。而且因为人工价值高,考虑到实际购买力,这儿的绫罗算单位面积的话和五十元人民币一个价。换言之,为了营造毫无意义的富贵景象,这些官员在拿钱往临时房上贴。
如果这真是个“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的清平世界,作为见识过牛奶浴、黄金餐的现代人,李雪鳞也就付之一笑。不过在老百姓饭都吃不饱的当口还玩这套,简直像是把民怨这座火山口当抽水马桶,坐在上头拉屎撒尿感觉还挺好。
李雪鳞看看齐楚,这位大夏出身的准将向他摇头苦笑。再看看仆固德润,回鹘少年早已将轻蔑挂在了嘴角。
穿着绛红色官府,在雪地里分外显眼的刺史屁颠屁颠跑到晋王马前,毕恭毕敬地行了礼:
“下官定州刺史苏……”
晋王打断他,用鞭梢指着绫罗屋:“这些是你弄的?”
或许是晋王问得和颜悦色,姓苏的刺史并未觉得异样,反而以为是自己的一番心思得到了上头的认可。忙不迭地点头道:“正是,正是。下官一闻听王爷要过这穷乡僻壤,便想尽办法要有所准备。这两间屋子里已备下接风水酒,请王爷移步,在那边歇一歇,去去寒。待会儿进了城另有安排。”
“水酒?都有些什么菜啊?我看屋后冒出炊烟,想是你连厨子都准备了罢?”李雪鳞是知道晋王脾气的,一听这问法就知道苏刺史这回是完蛋了。
可当事人还乐在其中。见王爷向自己打听菜单,以为这次真是马屁拍对了地方,忍不住一张皱皮脸笑成了皱皮橘子:
“下官将定州附近出名的厨子都请来了。一半在城里预备酒宴,还有一半就在这儿给王爷接风。菜色丰富着呢。鹿胎、熊掌、瑶柱、紫参、鸳鸯、白鹭……炖煮溜炒都有,肯定不能在众人跟前拂了王爷面子。”
李雪鳞正想再看看晋王的反应,却见老王爷也正望向自己这边。神色竟然有七分恼怒,三分羞惭。
晋王张嘴想说什么,最后却是一声叹息:“酒宴你就收了吧。还有这绫罗。日后切不可如此铺张。听说定州附近也出现了千人左右的匪寇。你有这点逢迎的心思还不如多想想怎么让百姓有口饭吃,别让匪寇一句话就卷走了。”
“可是……王爷,要不这就进城……”
“不,不去了。孤王可不想背上个不顾百姓死活的恶名。”晋王摇摇头,抽了坐骑一鞭,将苏刺史扔在了那儿。
“这……这……”
李雪鳞忽然有了个念头。他笑眯眯地下马走到苏刺史身边,穿红袍的五品官见是来的是个窄衣束袖的胡人,立刻换上了另一副嘴脸。若不是看在他跟着晋王同行的份上,只怕连下面这些话都不会说出口:
“尊驾有何指教?……你大概听不懂中华上国的言语吧。”
“哦,这倒不至于。我只是有点好奇——这位大人,你那么多绫罗是用私房钱买的呢?还是从公帑里报账?看这量足有两匹吧?能折合二十两多银子,够让十户人家温饱一年了。你这么做就不怕老百姓怨恨?”
苏刺史袖子一拂,很高难度地从鼻腔里余音袅袅一声冷哼:“这与尊驾有何相干?我大夏便是这种规矩。百姓只需按时缴税,至于交上来怎么用,难道还要向他们请示不成?笑话!别说在这上头只是铺了两匹绫罗,就算铺了二十匹又能怎的!”
李雪鳞很耐心地说明道:“如果真是官府有钱没处花,何不退一点给百姓?他们缴税是为了官府能有开支。既然用不了就不该多收。你看,这么做老百姓还能记着你的好,也不用自己破费。”
苏刺史再次显示了高超的鼻音技巧:“你这胡人好不啰嗦。百姓记着我的好有什么用,能让我升官么?能变成我的政绩么?不用尽办法讨好上头,任你才高八斗也别想有机会挪窝。明明是个宰辅的料,就等着在一州一府里窝死吧。嗯,你打算在这儿赖多久?本官还有公务要处理。若无甚要紧事,我们就此别过。慢走。”
年轻的上将似乎很喜欢这种单方面试探的游戏。不顾刺史瞪眼,拉住他袍袖道:“好,好,我这就走。不过还没请教大人名讳。苏大人如何称呼?”
“你这胡人还算懂点礼节。本官单名一个‘秉’,表字‘惟庸’,号镜月斋主人。若尊驾精通诗赋音律,本官倒可折节一交,引荐些名士与你。嘿,不过看这样子嘛……”
苏刺史话还没说完,李雪鳞已经转身上马,笑道:“酥饼?嗯,不错,挺好记的。苏秉,你的名字我记下了。后会有期。”
黑色西域马“踏风”被主人轻轻在后臀拍了一鞭,撒开四蹄奔了起来。刨起的积雪洒了刺史一身。
“你……!唉!蛮胡!真是蛮胡!”定州的父母官气得浑身发抖,却也不敢将他拦下理论。见齐楚像是个跟班的,便不客气地指着他道:
“咄,那个胡人,本官问你话。刚才那人和你一般装束,是何处夷酋,来大夏作甚?”
一出活剧就在面前上演,齐楚早乐坏了。憋着笑道:“夷酋?这么一说倒也没错。听好了,刚才和你说话的是漠北诸族的天可汗,帝国国防军上将司令官,大夏蓟县伯,骁骑将军李雪鳞。哎,你怎么了?”
“蓟……蓟县伯……”刺史牙齿打着架,“你,不,阁下,不不,这位大人,您说的可是……可是将要去京城受封渤海郡王的那位蓟县伯?”
“你的消息真灵通。”齐楚不再多说,扬鞭策马,紧随李雪鳞而去。
定州刺史苏秉早就吓得跌坐在雪地里。渤海郡王可不比大夏那些要么待在京城,要么有封邑但不能擅离一步的王爷们。这定州好巧不巧,正是他封国的南端。或许蓟县伯的名头还不是那么响亮,但提起恶鬼将军,整个北方谁不知道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将苏合人在辽东杀绝种!。自己刚才说了什么来着?蛮胡!要死啊,怎么就这么不小心!
本书首发http://www..com,请来首发站订阅正版,支持作者更新!
李雪鳞和晋王并辔而行。回头看看那两间在雪地里尤为显眼的绫罗屋,道:“王爷,这定州刺史的马屁功倒也罢了,官场中难以免俗。但此去东南两百里的沧州刚被大批贼匪围攻。他不抓紧安抚百姓反倒将民脂民膏如此挥霍,你怎么不追究?”
“阳朔啊,追究,现在是追究的时候吗?有人能守在定州就不错了。撤了他,来的人未必更好。这个苏秉确实好大喜功,但也算能干。你刚才看出什么来没有?”
“他被我纠缠时那些官员都没有幸灾乐祸,显然苏秉颇得下属人心,和城中武将关系也不错。”
“这就是了!”晋王叹道,“定州是冀中重镇,最近已经有好几拨贼匪来探过路,似是想在定州附近劫我大军粮草。苏刺史察觉得快,赶紧向我报信。这也算是件功劳。”
“可我们一路走来,沿途农户没几家的烟囱在冒热气。不得民心,他那些政绩也不过是水面上的浮萍。看起来鲜嫩碧绿,挺养眼的。一阵风浪过来全都没了。那个怎么说来着?执政基础。对,他在当地行政不打基础。”
“这话倒在理。可官场就是如此。孤王并非不知其中弊端,实在是知道了也无能为力。毕竟左迁还是高升不过上头一句话,他们花在百姓身上的心思自然少了。”
没错,你说到点子上了。李雪鳞心道。可是认识到问题并不意味着能够找出解决方法。按照逻辑推论是不难——官员不体恤民生源于自上而下的评价体系。那么要改变这一现状,只需要将民意引入就行了。
在李雪鳞看来这是最普通不过的答案。但这个时代不能说毫无民意的体现,可是让老百姓参政,决定官员的升迁,这个观点绝对是在常识的范畴之外。就像没人会脚疼砍脚,头疼砍头一样。
那么结果就必然是帝国的信用被持续透支。然后到某个时候崩盘,账户清零后换个人继续挥霍。李雪鳞自然不希望接手一个泥足巨人的帝国。不过改造起来谈何容易。
李雪鳞对晋王提过不少建议,唯独在政改领域没说过一个字。虽然这是所有问题共同的瓶颈口,可是一个了解大方向却不了解现状的人,和一群不是很了解现状更不了解大方向的人,贸然进行政改只会让帝国垮得更快。
不过李雪鳞觉得在深入考虑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得提醒一下晋王现在的状况。
“你说我们被包围了?”晋王在白色大帐里听到帐篷主人的这个消息,吃惊的样子不像是假装。
绕过定州后这千余人又走了几十里,总算在二更时分找到了一处比较理想的宿营地。空旷的旱田风雪很大,相对的也不用担心有敌人借着树木或者河流从近处发起突袭。在晋王的士兵们手忙脚乱整理帐篷和铺盖的时候,李雪鳞与仆固德润这两队不但扎了营、布设下简单的防御工事、分配了哨戒和巡逻任务,烤肉的香味也已经传遍了营地。
本着游骑兵的老习惯,不用李雪鳞吩咐,王九郎早已派出游骑扩大搜索范围。结果十六骑做正圆面搜索,回来的有一半说发现敌人在尾随。
“王爷不必担心,一些贼寇而已。乌合之众。”李雪鳞随口报了些游骑侦查的结果“数目看起来不小。正南有两千人,东南和西南各有八百人、六百人,我们背后靠东北处还有一千六百人。这儿没有拥兵上万的巨匪,应当是几处不同的山头同时盯上我们了。不过敌人装备极其低劣。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持有金属武器,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拿着军用装备。简直在拿打仗当儿戏。我的亲卫就能把他们赶跑。”
“他们白天就算偷袭也赢不了骑兵,这点谁都知道。若是准备向我们下手,应当在从今天起的三个晚上。”
和懂行的人谈话就是省力。不过李雪鳞有一点没说。他们的西南方除了有六百贼寇,游骑还发现了一支驻扎在村庄里的夏军。人数足有三千。若不是因为一路跟着个土匪装束的顺藤摸瓜,这样一个藏在山背后的村子还真难找。
有些事,还是得等它真实发生后才有利用价值,但又不能让过程如同设局者预料的那样。得知有这么一支“友军”,李雪鳞可以肯定敌人会在晚上进攻。
只有这样才能为“误伤”找到借口。
如果这些打算黑吃黑的人只是找上晋王那些夏军作对手,简直是十拿九稳。问题是李雪鳞的部队还没在大夏百姓面前打过仗,谁都没能估计到区区一百八十骑兵能搅出多大动静。而且还是在这冰雪封冻的晚上。
李雪鳞不是个喜欢死守的人。到别人家里去推销战争才是他的做派。想浑水摸鱼?好,那就来看看谁吃掉谁。主动去进攻幕后黑手自然不现实。敲山震虎还是能办到的。
“王九郎,你带上所有人去驱散南方的三处敌人。他们才三千四,打个击溃战不难吧?准备一下,立刻出发。”
“可他们有不少人躲在树林里。我们骑兵没法冲进去。”
“那你们就试着扮一回步兵吧。”李雪鳞的笑容很冷。做盗匪的大多是些没活路的贫苦百姓,但他们不该挡在自己面前。敌人该得到的只有屈辱和死亡,没有怜悯。
本书首发http://www..com,请来首发站订阅正版,支持作者更新!
广告:阿菩新书《东海屠》,**新书《逆天吴应熊》,一正一邪很有看头。具体见频道推荐。
离开燕州地界的最初三四百里,因为沿途有些保护粮道的驻军,晋王和李雪鳞等人走在官道上一路上倒也太平。
这一大群人可以细分成三队。一是李雪鳞和他的护卫骑兵。王九郎擅自前来时和李雪鳞的亲卫队长打了声招呼,立刻多出几十人。一百八十名黑气骑兵行走在黄土路上能挤得密密匝匝,倒也颇有气势。
另一队是吐谷浑的使团,有一百五十余人。仆固德润虽然贵为王子,但吐谷浑尚武,王家也不例外。因此真正用来照顾起居的也就两个亲随,其余按照他的话来说,都是些“跟着来见见世面”的。不过王九郎曾在无人处告诉李雪鳞,这一百五十人可以随意差遣,领头的是个上尉。
看得出来那些回鹘人是绷紧了神经才不至于看到传说中的上将司令官就做出敬礼的动作。仆固德润不说破,李雪鳞也乐得藏一支暗兵,只是这样一来欠吐谷浑的人情债又得加上一笔了。
还有一队是晋王的排场。他一个军政一把抓的摄政王,出门在外总少不了那么些打点生活的、举牌子抬东西的、知会各地官府的,还有没事也喜欢往前凑的幕僚。光这些人就有百余。至于护卫,人数倒是真不少,足有七百。但是除了一百骑兵其余都是步卒。晋王爱兵,李雪鳞有意拖点时间,同时也不想为难这些穷苦人家的子弟,一路都以散步的速度走着。这浩浩荡荡千余人不紧不慢地在官道上行进,看起来真称得上威武。凭声势就能吓退一些自以为有几千乃至几万乌合之众就可以打劫肥羊的小土匪。
十月初六晚上,一行人到了定州。当地刺史带着府衙中的官员自打过午就守在城外候着。当然,仅仅口头上说欢迎是不够的。没有点实际行动,怎么能显得诚心?于是就有了让李雪鳞感慨万分的景象——
冰天雪地,收完麦子的旱地里凭空出现了两座木屋。用作屋顶的松枝还连着针叶,很新鲜。木屋显然是刚盖好没多久。作为外墙的那些合抱粗枝都留着树皮和小枝桠,颇有天然的野趣。看得出设计这两间临时房的人挺有些品味。
仅仅如此倒也罢了。这个时代木材不算值钱。两间屋子完成历史使命后无论是留着也好,烧炭也好,李雪鳞都觉得于情于理说得过去。
如果木屋没有披满了绫罗的话。
说实话,这个点子确实不错。披上了绫罗的两间木屋,天然中有了灿烂飘逸,被雪地一衬竟有些像神仙居了。设计者确实很有想法。
李雪鳞知道古代布帛也相当于硬通货。而且因为人工价值高,考虑到实际购买力,这儿的绫罗算单位面积的话和五十元人民币一个价。换言之,为了营造毫无意义的富贵景象,这些官员在拿钱往临时房上贴。
如果这真是个“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的清平世界,作为见识过牛奶浴、黄金餐的现代人,李雪鳞也就付之一笑。不过在老百姓饭都吃不饱的当口还玩这套,简直像是把民怨这座火山口当抽水马桶,坐在上头拉屎撒尿感觉还挺好。
李雪鳞看看齐楚,这位大夏出身的准将向他摇头苦笑。再看看仆固德润,回鹘少年早已将轻蔑挂在了嘴角。
穿着绛红色官府,在雪地里分外显眼的刺史屁颠屁颠跑到晋王马前,毕恭毕敬地行了礼:
“下官定州刺史苏……”
晋王打断他,用鞭梢指着绫罗屋:“这些是你弄的?”
或许是晋王问得和颜悦色,姓苏的刺史并未觉得异样,反而以为是自己的一番心思得到了上头的认可。忙不迭地点头道:“正是,正是。下官一闻听王爷要过这穷乡僻壤,便想尽办法要有所准备。这两间屋子里已备下接风水酒,请王爷移步,在那边歇一歇,去去寒。待会儿进了城另有安排。”
“水酒?都有些什么菜啊?我看屋后冒出炊烟,想是你连厨子都准备了罢?”李雪鳞是知道晋王脾气的,一听这问法就知道苏刺史这回是完蛋了。
可当事人还乐在其中。见王爷向自己打听菜单,以为这次真是马屁拍对了地方,忍不住一张皱皮脸笑成了皱皮橘子:
“下官将定州附近出名的厨子都请来了。一半在城里预备酒宴,还有一半就在这儿给王爷接风。菜色丰富着呢。鹿胎、熊掌、瑶柱、紫参、鸳鸯、白鹭……炖煮溜炒都有,肯定不能在众人跟前拂了王爷面子。”
李雪鳞正想再看看晋王的反应,却见老王爷也正望向自己这边。神色竟然有七分恼怒,三分羞惭。
晋王张嘴想说什么,最后却是一声叹息:“酒宴你就收了吧。还有这绫罗。日后切不可如此铺张。听说定州附近也出现了千人左右的匪寇。你有这点逢迎的心思还不如多想想怎么让百姓有口饭吃,别让匪寇一句话就卷走了。”
“可是……王爷,要不这就进城……”
“不,不去了。孤王可不想背上个不顾百姓死活的恶名。”晋王摇摇头,抽了坐骑一鞭,将苏刺史扔在了那儿。
“这……这……”
李雪鳞忽然有了个念头。他笑眯眯地下马走到苏刺史身边,穿红袍的五品官见是来的是个窄衣束袖的胡人,立刻换上了另一副嘴脸。若不是看在他跟着晋王同行的份上,只怕连下面这些话都不会说出口:
“尊驾有何指教?……你大概听不懂中华上国的言语吧。”
“哦,这倒不至于。我只是有点好奇——这位大人,你那么多绫罗是用私房钱买的呢?还是从公帑里报账?看这量足有两匹吧?能折合二十两多银子,够让十户人家温饱一年了。你这么做就不怕老百姓怨恨?”
苏刺史袖子一拂,很高难度地从鼻腔里余音袅袅一声冷哼:“这与尊驾有何相干?我大夏便是这种规矩。百姓只需按时缴税,至于交上来怎么用,难道还要向他们请示不成?笑话!别说在这上头只是铺了两匹绫罗,就算铺了二十匹又能怎的!”
李雪鳞很耐心地说明道:“如果真是官府有钱没处花,何不退一点给百姓?他们缴税是为了官府能有开支。既然用不了就不该多收。你看,这么做老百姓还能记着你的好,也不用自己破费。”
苏刺史再次显示了高超的鼻音技巧:“你这胡人好不啰嗦。百姓记着我的好有什么用,能让我升官么?能变成我的政绩么?不用尽办法讨好上头,任你才高八斗也别想有机会挪窝。明明是个宰辅的料,就等着在一州一府里窝死吧。嗯,你打算在这儿赖多久?本官还有公务要处理。若无甚要紧事,我们就此别过。慢走。”
年轻的上将似乎很喜欢这种单方面试探的游戏。不顾刺史瞪眼,拉住他袍袖道:“好,好,我这就走。不过还没请教大人名讳。苏大人如何称呼?”
“你这胡人还算懂点礼节。本官单名一个‘秉’,表字‘惟庸’,号镜月斋主人。若尊驾精通诗赋音律,本官倒可折节一交,引荐些名士与你。嘿,不过看这样子嘛……”
苏刺史话还没说完,李雪鳞已经转身上马,笑道:“酥饼?嗯,不错,挺好记的。苏秉,你的名字我记下了。后会有期。”
黑色西域马“踏风”被主人轻轻在后臀拍了一鞭,撒开四蹄奔了起来。刨起的积雪洒了刺史一身。
“你……!唉!蛮胡!真是蛮胡!”定州的父母官气得浑身发抖,却也不敢将他拦下理论。见齐楚像是个跟班的,便不客气地指着他道:
“咄,那个胡人,本官问你话。刚才那人和你一般装束,是何处夷酋,来大夏作甚?”
一出活剧就在面前上演,齐楚早乐坏了。憋着笑道:“夷酋?这么一说倒也没错。听好了,刚才和你说话的是漠北诸族的天可汗,帝国国防军上将司令官,大夏蓟县伯,骁骑将军李雪鳞。哎,你怎么了?”
“蓟……蓟县伯……”刺史牙齿打着架,“你,不,阁下,不不,这位大人,您说的可是……可是将要去京城受封渤海郡王的那位蓟县伯?”
“你的消息真灵通。”齐楚不再多说,扬鞭策马,紧随李雪鳞而去。
定州刺史苏秉早就吓得跌坐在雪地里。渤海郡王可不比大夏那些要么待在京城,要么有封邑但不能擅离一步的王爷们。这定州好巧不巧,正是他封国的南端。或许蓟县伯的名头还不是那么响亮,但提起恶鬼将军,整个北方谁不知道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将苏合人在辽东杀绝种!。自己刚才说了什么来着?蛮胡!要死啊,怎么就这么不小心!
本书首发http://www..com,请来首发站订阅正版,支持作者更新!
李雪鳞和晋王并辔而行。回头看看那两间在雪地里尤为显眼的绫罗屋,道:“王爷,这定州刺史的马屁功倒也罢了,官场中难以免俗。但此去东南两百里的沧州刚被大批贼匪围攻。他不抓紧安抚百姓反倒将民脂民膏如此挥霍,你怎么不追究?”
“阳朔啊,追究,现在是追究的时候吗?有人能守在定州就不错了。撤了他,来的人未必更好。这个苏秉确实好大喜功,但也算能干。你刚才看出什么来没有?”
“他被我纠缠时那些官员都没有幸灾乐祸,显然苏秉颇得下属人心,和城中武将关系也不错。”
“这就是了!”晋王叹道,“定州是冀中重镇,最近已经有好几拨贼匪来探过路,似是想在定州附近劫我大军粮草。苏刺史察觉得快,赶紧向我报信。这也算是件功劳。”
“可我们一路走来,沿途农户没几家的烟囱在冒热气。不得民心,他那些政绩也不过是水面上的浮萍。看起来鲜嫩碧绿,挺养眼的。一阵风浪过来全都没了。那个怎么说来着?执政基础。对,他在当地行政不打基础。”
“这话倒在理。可官场就是如此。孤王并非不知其中弊端,实在是知道了也无能为力。毕竟左迁还是高升不过上头一句话,他们花在百姓身上的心思自然少了。”
没错,你说到点子上了。李雪鳞心道。可是认识到问题并不意味着能够找出解决方法。按照逻辑推论是不难——官员不体恤民生源于自上而下的评价体系。那么要改变这一现状,只需要将民意引入就行了。
在李雪鳞看来这是最普通不过的答案。但这个时代不能说毫无民意的体现,可是让老百姓参政,决定官员的升迁,这个观点绝对是在常识的范畴之外。就像没人会脚疼砍脚,头疼砍头一样。
那么结果就必然是帝国的信用被持续透支。然后到某个时候崩盘,账户清零后换个人继续挥霍。李雪鳞自然不希望接手一个泥足巨人的帝国。不过改造起来谈何容易。
李雪鳞对晋王提过不少建议,唯独在政改领域没说过一个字。虽然这是所有问题共同的瓶颈口,可是一个了解大方向却不了解现状的人,和一群不是很了解现状更不了解大方向的人,贸然进行政改只会让帝国垮得更快。
不过李雪鳞觉得在深入考虑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得提醒一下晋王现在的状况。
“你说我们被包围了?”晋王在白色大帐里听到帐篷主人的这个消息,吃惊的样子不像是假装。
绕过定州后这千余人又走了几十里,总算在二更时分找到了一处比较理想的宿营地。空旷的旱田风雪很大,相对的也不用担心有敌人借着树木或者河流从近处发起突袭。在晋王的士兵们手忙脚乱整理帐篷和铺盖的时候,李雪鳞与仆固德润这两队不但扎了营、布设下简单的防御工事、分配了哨戒和巡逻任务,烤肉的香味也已经传遍了营地。
本着游骑兵的老习惯,不用李雪鳞吩咐,王九郎早已派出游骑扩大搜索范围。结果十六骑做正圆面搜索,回来的有一半说发现敌人在尾随。
“王爷不必担心,一些贼寇而已。乌合之众。”李雪鳞随口报了些游骑侦查的结果“数目看起来不小。正南有两千人,东南和西南各有八百人、六百人,我们背后靠东北处还有一千六百人。这儿没有拥兵上万的巨匪,应当是几处不同的山头同时盯上我们了。不过敌人装备极其低劣。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持有金属武器,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拿着军用装备。简直在拿打仗当儿戏。我的亲卫就能把他们赶跑。”
“他们白天就算偷袭也赢不了骑兵,这点谁都知道。若是准备向我们下手,应当在从今天起的三个晚上。”
和懂行的人谈话就是省力。不过李雪鳞有一点没说。他们的西南方除了有六百贼寇,游骑还发现了一支驻扎在村庄里的夏军。人数足有三千。若不是因为一路跟着个土匪装束的顺藤摸瓜,这样一个藏在山背后的村子还真难找。
有些事,还是得等它真实发生后才有利用价值,但又不能让过程如同设局者预料的那样。得知有这么一支“友军”,李雪鳞可以肯定敌人会在晚上进攻。
只有这样才能为“误伤”找到借口。
如果这些打算黑吃黑的人只是找上晋王那些夏军作对手,简直是十拿九稳。问题是李雪鳞的部队还没在大夏百姓面前打过仗,谁都没能估计到区区一百八十骑兵能搅出多大动静。而且还是在这冰雪封冻的晚上。
李雪鳞不是个喜欢死守的人。到别人家里去推销战争才是他的做派。想浑水摸鱼?好,那就来看看谁吃掉谁。主动去进攻幕后黑手自然不现实。敲山震虎还是能办到的。
“王九郎,你带上所有人去驱散南方的三处敌人。他们才三千四,打个击溃战不难吧?准备一下,立刻出发。”
“可他们有不少人躲在树林里。我们骑兵没法冲进去。”
“那你们就试着扮一回步兵吧。”李雪鳞的笑容很冷。做盗匪的大多是些没活路的贫苦百姓,但他们不该挡在自己面前。敌人该得到的只有屈辱和死亡,没有怜悯。
本书首发http://www..com,请来首发站订阅正版,支持作者更新!
广告:阿菩新书《东海屠》,**新书《逆天吴应熊》,一正一邪很有看头。具体见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