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修建灯塔码头(中秋节快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德意志雇佣兵之王最新章节!
站在渔村特霍伦彻海边的高岗上,看着南边繁忙的马尔斯水道,马林突然觉得,在特霍伦彻修建贸易港是个不错的选择。
“男爵大人,南边的马尔斯水道,是阿姆斯特丹的商船主要的进出水道……”边上,陪同视察的特塞尔岛辅理主教达利安介绍道。
“阿姆斯特丹商船主要走这里出海?我看过地图,好像西弗里西亚群岛其他岛屿之间的空隙,比特塞尔岛到登海尔德之间的距离大啊。宽一点的水道,不是更适合出海吗?”马林不解地问道。
“男爵大人,您有所不知。虽然,其他岛屿间的距离,比马尔斯水道更宽。可是,经过那些水道,必须通过很浅的海域——瓦登海。瓦登海很浅,海上有很多浅滩。如果不走特定的路线,吃水深的大船,容易在瓦登海搁浅。而走马尔斯水道,则不容易搁浅,这边水深比瓦登海大部分地区都要深……”
“原来如此,那么说来,马尔斯水道,还是阿姆斯特丹的商船出海的主要通道了?”
“应该说,是阿姆斯特丹的大商船出海的必经之路。那些小商船,吃水浅,和那些小渔船一样,还是可以轻易进出瓦登海的。”
“船只大小如何评定?”
“比西班牙那边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的旗舰‘圣玛利亚号’大的,基本属于大船吧……”达利安助理主教不确定地说道。
中世纪没有吨位这个说法,只能找参考了。达利安曾经去过西班牙拜访宗教界的老友,恰好见过哥伦布出发时的那条旗舰。而哥伦布“发现印度”这个事情名气很大,所以,达利安用来做比较。
“‘圣玛利亚号’?那就是一百几十吨的排水量了……”马林这一世其实没听说过哥伦布的具体事迹。但是,他上辈子知道啊。
“反正,比‘圣玛利亚号’更大的船,很容易在瓦登海搁浅。比它小的船,则在瓦登海没啥事。”达利安说道。他在特塞尔岛呆了很多年,已经快50岁了,自然见多识广。
马林点点头,表示懂了。“圣玛利亚号”吃水深度才1.98米,和后来那些动辄吃水几米深的帆船没法比。也就是说,瓦登海上,安全的吃水深度,在2米多的样子。当然,那是在没有勘测航线的情况下。如果勘测出具体的浅滩,设置好航标和灯塔,选择合适的航线,大船其实也照样走。
“达利安主教,为何这边不设立灯塔?”马林奇怪地问道。
“男爵大人,一般只有大的港口,才会设立灯塔……”
“为何?”
“只有大港口才有大量进出的船只啊,才有灯塔的需求。像特霍伦彻和对面的登海尔德,都是小渔村,有必要设立灯塔吗?”
“我们是不需要,可阿姆斯特丹人不是需要吗?”
“大人,这边的土地,阿姆斯特丹人可没有掌控的权力。只有当地的领主,才能决定是否设立灯塔。而且,灯塔建设成本高,维护成本也高。每个夜晚,都必须维持熊熊大火,会耗费很多木柴……”灯塔需要燃气很大的火苗,制造出足够的亮光。木柴火苗高,亮度大,正好合适。而煤炭,火苗低,很多还是不亮眼的蓝火,不太适合在灯塔上燃烧。
“那收益呢?”
“如果特霍伦彻建了灯塔,肯定有很多船会选择在这里停靠。不过,男爵大人,特霍伦彻就一个渔船码头。想要成为商港,必须多修建几条深入海里的长桥码头。”在海边呆久了,达利安也经验丰富了。
“有道理,修建灯塔花费多少?码头呢?”马林对于这些,可没啥经验。
“修建一个10层楼高的普通石质灯塔,耗费大约要800金币。以后,每晚的燃料消耗,估计得要10金币……而修建码头的话,三条石质的长桥码头,一千金币也差不多了。主要的成本,是要从外面进口石料,以及聘请石匠和泥瓦匠的工钱……”
“才两千金币不到?很便宜嘛……”马林撇撇嘴,表示毫无压力。
“呃……”达利安辅理主教也不说话了,面对一个土豪,他能说啥……
马林考察了一下,发现特霍伦彻的确是一个优良的避风港湾,深度足够,而且面朝东南向,不易受到北海上西风的威胁。
所以,马林当场就确定了修建灯塔和码头的方案。灯塔兴建在特霍伦彻湾南边深入大海里的那个丘陵半岛的末端。在灯塔的指引下,船只在夜晚也能顺利进入特霍伦彻港。同时,灯塔也可以对马尔斯水道上航行的船只,提供一定的方向指引。
不过,他的财务管理员科勒,正在忙着寻找400大头兵的家属,目前没有时间来操办这事。而施瓦茨,则是个标准的军官,对于民政是不懂的。
至于马林自己,也没那闲工夫亲自督促灯塔和码头的建设……
马林突然觉得,是不是该去多招募几个人才了……
岛上原本的官员,其实在马林入主后,都撤离了大半。因为,那些人,尤其是有文化的人,都是其他贵族的手下,不可能为马林效力。而留下的几个本地的官员,当个村长什么的还行,具体办事,还得找文化人。首先,本地的几个所谓“官员”,竟然都不识字。而实际上,当初他们也都是从大陆派来的官员的随从而已,是专业负责跑腿的。
在中世纪,只有贵族、教士和富人家庭的孩子,才会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贵族的侍从,出于工作需要,也有一些受教育的机会。那些个平民,大部分家庭经济情况糟糕,吃饭都成问题,哪里有条件让孩子读书?
所以,即使是选拔人才,你也必须在贵族子弟和富家子弟里挑选。至于教士,那是教皇的手下,而且不能还俗,不可能为世俗领主效力的。
这使得,马林开始考虑——是不是在岛上推广义务教育?不过,自己手下,只有施瓦茨算是读过书,科勒也认得几个字。但要找出一个适合当老师的人,还真没有。自己倒是可以当老师,但也太大材小用了。而且,以后自己还要打仗和建设领地,事情很多,没多少时间去教书……
站在渔村特霍伦彻海边的高岗上,看着南边繁忙的马尔斯水道,马林突然觉得,在特霍伦彻修建贸易港是个不错的选择。
“男爵大人,南边的马尔斯水道,是阿姆斯特丹的商船主要的进出水道……”边上,陪同视察的特塞尔岛辅理主教达利安介绍道。
“阿姆斯特丹商船主要走这里出海?我看过地图,好像西弗里西亚群岛其他岛屿之间的空隙,比特塞尔岛到登海尔德之间的距离大啊。宽一点的水道,不是更适合出海吗?”马林不解地问道。
“男爵大人,您有所不知。虽然,其他岛屿间的距离,比马尔斯水道更宽。可是,经过那些水道,必须通过很浅的海域——瓦登海。瓦登海很浅,海上有很多浅滩。如果不走特定的路线,吃水深的大船,容易在瓦登海搁浅。而走马尔斯水道,则不容易搁浅,这边水深比瓦登海大部分地区都要深……”
“原来如此,那么说来,马尔斯水道,还是阿姆斯特丹的商船出海的主要通道了?”
“应该说,是阿姆斯特丹的大商船出海的必经之路。那些小商船,吃水浅,和那些小渔船一样,还是可以轻易进出瓦登海的。”
“船只大小如何评定?”
“比西班牙那边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的旗舰‘圣玛利亚号’大的,基本属于大船吧……”达利安助理主教不确定地说道。
中世纪没有吨位这个说法,只能找参考了。达利安曾经去过西班牙拜访宗教界的老友,恰好见过哥伦布出发时的那条旗舰。而哥伦布“发现印度”这个事情名气很大,所以,达利安用来做比较。
“‘圣玛利亚号’?那就是一百几十吨的排水量了……”马林这一世其实没听说过哥伦布的具体事迹。但是,他上辈子知道啊。
“反正,比‘圣玛利亚号’更大的船,很容易在瓦登海搁浅。比它小的船,则在瓦登海没啥事。”达利安说道。他在特塞尔岛呆了很多年,已经快50岁了,自然见多识广。
马林点点头,表示懂了。“圣玛利亚号”吃水深度才1.98米,和后来那些动辄吃水几米深的帆船没法比。也就是说,瓦登海上,安全的吃水深度,在2米多的样子。当然,那是在没有勘测航线的情况下。如果勘测出具体的浅滩,设置好航标和灯塔,选择合适的航线,大船其实也照样走。
“达利安主教,为何这边不设立灯塔?”马林奇怪地问道。
“男爵大人,一般只有大的港口,才会设立灯塔……”
“为何?”
“只有大港口才有大量进出的船只啊,才有灯塔的需求。像特霍伦彻和对面的登海尔德,都是小渔村,有必要设立灯塔吗?”
“我们是不需要,可阿姆斯特丹人不是需要吗?”
“大人,这边的土地,阿姆斯特丹人可没有掌控的权力。只有当地的领主,才能决定是否设立灯塔。而且,灯塔建设成本高,维护成本也高。每个夜晚,都必须维持熊熊大火,会耗费很多木柴……”灯塔需要燃气很大的火苗,制造出足够的亮光。木柴火苗高,亮度大,正好合适。而煤炭,火苗低,很多还是不亮眼的蓝火,不太适合在灯塔上燃烧。
“那收益呢?”
“如果特霍伦彻建了灯塔,肯定有很多船会选择在这里停靠。不过,男爵大人,特霍伦彻就一个渔船码头。想要成为商港,必须多修建几条深入海里的长桥码头。”在海边呆久了,达利安也经验丰富了。
“有道理,修建灯塔花费多少?码头呢?”马林对于这些,可没啥经验。
“修建一个10层楼高的普通石质灯塔,耗费大约要800金币。以后,每晚的燃料消耗,估计得要10金币……而修建码头的话,三条石质的长桥码头,一千金币也差不多了。主要的成本,是要从外面进口石料,以及聘请石匠和泥瓦匠的工钱……”
“才两千金币不到?很便宜嘛……”马林撇撇嘴,表示毫无压力。
“呃……”达利安辅理主教也不说话了,面对一个土豪,他能说啥……
马林考察了一下,发现特霍伦彻的确是一个优良的避风港湾,深度足够,而且面朝东南向,不易受到北海上西风的威胁。
所以,马林当场就确定了修建灯塔和码头的方案。灯塔兴建在特霍伦彻湾南边深入大海里的那个丘陵半岛的末端。在灯塔的指引下,船只在夜晚也能顺利进入特霍伦彻港。同时,灯塔也可以对马尔斯水道上航行的船只,提供一定的方向指引。
不过,他的财务管理员科勒,正在忙着寻找400大头兵的家属,目前没有时间来操办这事。而施瓦茨,则是个标准的军官,对于民政是不懂的。
至于马林自己,也没那闲工夫亲自督促灯塔和码头的建设……
马林突然觉得,是不是该去多招募几个人才了……
岛上原本的官员,其实在马林入主后,都撤离了大半。因为,那些人,尤其是有文化的人,都是其他贵族的手下,不可能为马林效力。而留下的几个本地的官员,当个村长什么的还行,具体办事,还得找文化人。首先,本地的几个所谓“官员”,竟然都不识字。而实际上,当初他们也都是从大陆派来的官员的随从而已,是专业负责跑腿的。
在中世纪,只有贵族、教士和富人家庭的孩子,才会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贵族的侍从,出于工作需要,也有一些受教育的机会。那些个平民,大部分家庭经济情况糟糕,吃饭都成问题,哪里有条件让孩子读书?
所以,即使是选拔人才,你也必须在贵族子弟和富家子弟里挑选。至于教士,那是教皇的手下,而且不能还俗,不可能为世俗领主效力的。
这使得,马林开始考虑——是不是在岛上推广义务教育?不过,自己手下,只有施瓦茨算是读过书,科勒也认得几个字。但要找出一个适合当老师的人,还真没有。自己倒是可以当老师,但也太大材小用了。而且,以后自己还要打仗和建设领地,事情很多,没多少时间去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