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人的信仰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美梦设计师最新章节!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宗教,作为一种信仰的寄托,曾经对世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而教堂,作为宗教日常祷告和进行宗教事务的地方,被打造得如此宏伟,实在是情理之中。
如今,这里依然能看出它昔日的辉煌。
当然,直到如今,它也还有不少人信仰之所在……
叶超觉得,人呢,有信仰,其实相对来说,是一件好事。
很多人总是把信仰和宗教挂钩起来,觉得要必须加入一个什么样的宗教组织,我们才算有了信仰。
其实叶超觉得完全是混淆概念。
事实上是,大部分人本身就有信仰,只是比较小众,没有系统命名法给它取名字罢了。
那么,有信仰好不好?
当然是好的啊!
比如小孩子没有具体的三观,他们由于经历少,见识少,就显得有些幼稚。只不过,这其实也不是幼稚,只是还没有成长……
所以,缺乏信仰,可以理解为缺乏对自我的认知、对世界的认识、对他人的理解,通俗来说就是不成熟。
这方面,和小孩子的“幼稚”有些类似哦。
缺乏信仰的表现很明显,就是容易意气用事、不考虑后果,渴望外界的认同感,缺乏归属感等等等问题。
吧,通俗地说,就像小孩子一样。
很多女孩子……她们指着她们的男朋友生气,说男人怎么可以这么不成熟的时候,不知道她们有没有想过,她的男朋友为什么表现如此?
到底要怎么定义成熟呢?
这是什么导致的呢?她们还有他们真的了解自己吗?
孔子云,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换个角度来理解,也就是说:三观估计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经验积累才会成型,在此之前都可能随着事情的发生而改变。
以前,叶超曾经见过一个老先生,以前是基督教家庭出身,后来因为痴迷科学到了20岁左右放弃基督教变为无神论,最后家庭遭遇重大变故。
然后呢,他在50岁时信了佛教。
他说,这才是对世界理解的方式,以前太年轻啊。
然而,这不是个例,不是,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从佛,改无神论者,再从无神者改基督,再转摩门教,这种人都有过的。
所以说稳定信仰是有前提的:就是这个信仰必须经得起时间的磨砺、经得起世俗的考验。
其实,20多岁的年轻人很少能有什么固定的信仰。
你说你信基督?你真的信吗?为什么?你不会好奇吗?
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的教派?圣经里没写恐龙的,你不好奇吗?圣经里没说进化论,没说量子理论、没说飞机制造技术、没说互联网、就连电力都没讲?你不好奇吗?
只要你是好奇的,那么你的信仰就仍在发展中。
如果有东西说服不了你,那么你就需要寻找能说服自己的解释。
仰这东西,本来就是一个人不停寻找答案的过程。
叶超认为,目前世界上的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优势,当然也有缺陷。
如果对宗教信仰有兴趣,不推荐看原著,推荐去各地方的教会,去理解他们的三观和做事风格,时间久了,你就能了解这个教派的信仰可能是什么样的。
信仰从本质上可分成两类,一类是有神论信仰,另一类是无神论信仰。
信仰是人生存的根基。
信仰使人明了生命的真相和宇宙的奥秘。
信仰使人脱离空虚、世俗、卑贱、持守生命中的神圣,信仰使我们有面对苦难和死亡的力量。
信仰也是人生欲望产生的源泉。
那些坚持活下去的人是有信仰的,只是信仰不同而已。那些支配精神的信仰不仅是唯物的,更是唯心的。
如果一个人只有唯物的信仰,当一切物质欲望都已满足之后,人就会走向穷途末路,一个只有唯物信仰的人是可怕的。
如果他唯财是求,那么这个人最终就会变成葛郎台一样的守财奴;如果他唯性是求,那么这个最终不是死于艾滋病就会死于性病。人一定是先有唯物的信仰,然后才有唯心的信仰,如此才可以使人有永远生存下去的动力和体力。
叶超有时候很认同鲁迅的观点——他觉得,历朝历代中国国民性格的最大缺点就是没有诚信,不讲信用,不仅普通百姓是这样,古往今来上层官僚更是这样。
国民没有诚信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人缺乏对于诚信的信仰。
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堕落伪善的,是油腔滑舌的,是口是心非的。
为什么诚信必然而且唯一是来自信仰?
原因是:信仰为人生解决了生存的意义即价值问题。
什么是价值?价值就是我所需要的。一个有信仰的就是有明确价值观的人,就会知道什么是他所需要的,什么是他不需要的。有信仰的人就是懂得取舍的人,而懂得取舍即懂得价值实现的原则,因此也就树立了为人处事的标准。
为人处世的标准简单地说就是能够明辨是非、懂得对错,绝不含糊。所以我们只要与一个人进行简单地交流,就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有信仰的人,就是从他说话的清晰程度去判断。
没有信仰的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但是常常前言不搭后语、甚至自相矛盾,自我否定。因为这种人没有是非观,与这种人打交道必须十分谨慎。
一个人的人品好坏也完全可以从有无信仰来进行判断,没有信仰的人无法与之打交道,原因是这种人一天一个想法让人琢磨不透。中国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从我生活经验来判断,中国东部的人比西部的人更一是一、二是二,即东部人比西部人性格更硬。
这一点反映的恰好是中国东部和西部的文化差异,中国东部人的文化比西部人更高一些,至少近代历史上东部比西部更发达一些,人民更富裕一些、受教育的程度更高一些。
因为中国目前的主流信仰处于空虚的状态,所以佛教开始兴盛,道教开始光大,儒教开始复兴,基督教卷土重来,据说有了7000万的信众。
这些宗教诚然是不同的:佛教的基本教义是教人无欲,因为无欲才不会有人生的一切烦恼,这个宗教适合于那些受到空前创伤以至于难以康复的人,在古代基本上是最下层的民众信仰的。
道教的宗旨实际上是追求逍遥快乐、长生不老,这个宗教适合于那些追求身体健康的人,在古代基本上是有钱有势、但无政治前途的人信仰的。
儒教的目的是教人追求道德,做一个合群并且在群体中追求统治地位的人,在古代基本上是读书人所信仰的。
而基督教是来自西方的,其基本的教义在《创世纪》篇中已经说明:那就是只要你信仰上帝,那么上帝就给予你一种支配地球上的任何生物的权力,因此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信仰,因为这个宗教把人看得高于一切、是万物的主宰。
人必须要先解决有无的问题,然后才能解决好坏的问题。
一个人只要有信仰、不管是那一种信仰,都比没有信仰的人活在世上更能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找准自己生活的定位和准则,只有在解决了有无问题之后,即人必须要从无信仰状态转变为有信仰状态之后,才能进一步来解决信仰的好坏问题。
信仰有好坏之分吗?
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宗教,作为一种信仰的寄托,曾经对世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而教堂,作为宗教日常祷告和进行宗教事务的地方,被打造得如此宏伟,实在是情理之中。
如今,这里依然能看出它昔日的辉煌。
当然,直到如今,它也还有不少人信仰之所在……
叶超觉得,人呢,有信仰,其实相对来说,是一件好事。
很多人总是把信仰和宗教挂钩起来,觉得要必须加入一个什么样的宗教组织,我们才算有了信仰。
其实叶超觉得完全是混淆概念。
事实上是,大部分人本身就有信仰,只是比较小众,没有系统命名法给它取名字罢了。
那么,有信仰好不好?
当然是好的啊!
比如小孩子没有具体的三观,他们由于经历少,见识少,就显得有些幼稚。只不过,这其实也不是幼稚,只是还没有成长……
所以,缺乏信仰,可以理解为缺乏对自我的认知、对世界的认识、对他人的理解,通俗来说就是不成熟。
这方面,和小孩子的“幼稚”有些类似哦。
缺乏信仰的表现很明显,就是容易意气用事、不考虑后果,渴望外界的认同感,缺乏归属感等等等问题。
吧,通俗地说,就像小孩子一样。
很多女孩子……她们指着她们的男朋友生气,说男人怎么可以这么不成熟的时候,不知道她们有没有想过,她的男朋友为什么表现如此?
到底要怎么定义成熟呢?
这是什么导致的呢?她们还有他们真的了解自己吗?
孔子云,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换个角度来理解,也就是说:三观估计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经验积累才会成型,在此之前都可能随着事情的发生而改变。
以前,叶超曾经见过一个老先生,以前是基督教家庭出身,后来因为痴迷科学到了20岁左右放弃基督教变为无神论,最后家庭遭遇重大变故。
然后呢,他在50岁时信了佛教。
他说,这才是对世界理解的方式,以前太年轻啊。
然而,这不是个例,不是,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从佛,改无神论者,再从无神者改基督,再转摩门教,这种人都有过的。
所以说稳定信仰是有前提的:就是这个信仰必须经得起时间的磨砺、经得起世俗的考验。
其实,20多岁的年轻人很少能有什么固定的信仰。
你说你信基督?你真的信吗?为什么?你不会好奇吗?
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的教派?圣经里没写恐龙的,你不好奇吗?圣经里没说进化论,没说量子理论、没说飞机制造技术、没说互联网、就连电力都没讲?你不好奇吗?
只要你是好奇的,那么你的信仰就仍在发展中。
如果有东西说服不了你,那么你就需要寻找能说服自己的解释。
仰这东西,本来就是一个人不停寻找答案的过程。
叶超认为,目前世界上的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优势,当然也有缺陷。
如果对宗教信仰有兴趣,不推荐看原著,推荐去各地方的教会,去理解他们的三观和做事风格,时间久了,你就能了解这个教派的信仰可能是什么样的。
信仰从本质上可分成两类,一类是有神论信仰,另一类是无神论信仰。
信仰是人生存的根基。
信仰使人明了生命的真相和宇宙的奥秘。
信仰使人脱离空虚、世俗、卑贱、持守生命中的神圣,信仰使我们有面对苦难和死亡的力量。
信仰也是人生欲望产生的源泉。
那些坚持活下去的人是有信仰的,只是信仰不同而已。那些支配精神的信仰不仅是唯物的,更是唯心的。
如果一个人只有唯物的信仰,当一切物质欲望都已满足之后,人就会走向穷途末路,一个只有唯物信仰的人是可怕的。
如果他唯财是求,那么这个人最终就会变成葛郎台一样的守财奴;如果他唯性是求,那么这个最终不是死于艾滋病就会死于性病。人一定是先有唯物的信仰,然后才有唯心的信仰,如此才可以使人有永远生存下去的动力和体力。
叶超有时候很认同鲁迅的观点——他觉得,历朝历代中国国民性格的最大缺点就是没有诚信,不讲信用,不仅普通百姓是这样,古往今来上层官僚更是这样。
国民没有诚信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人缺乏对于诚信的信仰。
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堕落伪善的,是油腔滑舌的,是口是心非的。
为什么诚信必然而且唯一是来自信仰?
原因是:信仰为人生解决了生存的意义即价值问题。
什么是价值?价值就是我所需要的。一个有信仰的就是有明确价值观的人,就会知道什么是他所需要的,什么是他不需要的。有信仰的人就是懂得取舍的人,而懂得取舍即懂得价值实现的原则,因此也就树立了为人处事的标准。
为人处世的标准简单地说就是能够明辨是非、懂得对错,绝不含糊。所以我们只要与一个人进行简单地交流,就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有信仰的人,就是从他说话的清晰程度去判断。
没有信仰的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但是常常前言不搭后语、甚至自相矛盾,自我否定。因为这种人没有是非观,与这种人打交道必须十分谨慎。
一个人的人品好坏也完全可以从有无信仰来进行判断,没有信仰的人无法与之打交道,原因是这种人一天一个想法让人琢磨不透。中国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从我生活经验来判断,中国东部的人比西部的人更一是一、二是二,即东部人比西部人性格更硬。
这一点反映的恰好是中国东部和西部的文化差异,中国东部人的文化比西部人更高一些,至少近代历史上东部比西部更发达一些,人民更富裕一些、受教育的程度更高一些。
因为中国目前的主流信仰处于空虚的状态,所以佛教开始兴盛,道教开始光大,儒教开始复兴,基督教卷土重来,据说有了7000万的信众。
这些宗教诚然是不同的:佛教的基本教义是教人无欲,因为无欲才不会有人生的一切烦恼,这个宗教适合于那些受到空前创伤以至于难以康复的人,在古代基本上是最下层的民众信仰的。
道教的宗旨实际上是追求逍遥快乐、长生不老,这个宗教适合于那些追求身体健康的人,在古代基本上是有钱有势、但无政治前途的人信仰的。
儒教的目的是教人追求道德,做一个合群并且在群体中追求统治地位的人,在古代基本上是读书人所信仰的。
而基督教是来自西方的,其基本的教义在《创世纪》篇中已经说明:那就是只要你信仰上帝,那么上帝就给予你一种支配地球上的任何生物的权力,因此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信仰,因为这个宗教把人看得高于一切、是万物的主宰。
人必须要先解决有无的问题,然后才能解决好坏的问题。
一个人只要有信仰、不管是那一种信仰,都比没有信仰的人活在世上更能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找准自己生活的定位和准则,只有在解决了有无问题之后,即人必须要从无信仰状态转变为有信仰状态之后,才能进一步来解决信仰的好坏问题。
信仰有好坏之分吗?
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