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了不起的瑞典人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美梦设计师最新章节!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有心魔术的叶超,可以轻易地得知人的内心世界。
到过了瑞典的人,大多数人觉得瑞典人很高冷的样子,有的人甚至认为,或许是天气冷的原因造成的高冷性样呢……
其实,第一次接触瑞典人,你感觉人人都缄默少言,很难接近。
用中国人惯于的拉家常、侃大山的态度和瑞典人交谈,你会发现自己经常会陷于被动尴尬的局面。
对于瑞典人的说话方式,美国学者安德森在《瑞典人特性》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通常,瑞典人与别人交谈,总是低调而缓慢,中间有较长停顿,显得很平静。他们说话的时候非常善于控制语速,几乎不用肢体语言。他们的回答通常也是简短的,如果他们觉得没有什么更重要的话要说,就会保持沉默。”
瑞典人的沉默并不表示不友好,只是一种民族式的群体认同方式,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文化或一种习惯。
语言是对人性的表达,瑞典人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四个字:沉默是金。少言寡语的瑞典人,是在告诉世界: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是认真、严谨的。
有这样一件轶闻,前些年,瑞典警察总监突然辞职,公众舆论有言:“此人上班时间太爱说话,而且大多都是闲话,引起众多同事的不满。”
瑞典政府的清正廉洁是世界知名的,这样的闲话连篇被认为是不务实业,有悖政府形象,所以辞职在所难免。
对待生活,瑞典人习惯把全部精力都努力在生活、工作、思考中。如果聊天被理解为浪费时间,那么长此以往就是不珍惜生命。
之所以缓缓而谈,也是因为瑞典人对周围发生的事觉得:“这没什么!没有什么值得大吵大闹的。”
这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是分不开的。
2008年金融危机斥霸全球的时候,在美国人人岌岌可危,在瑞典,却只看到政府投入到了紧张的救市行动中。
在工厂中,街道上,没有发生任何骚乱、恐慌,相反却能让人感觉到平静中的一抹悠闲。
人们神情平静,没有丝毫的担心。
瑞典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依赖,足以让他们从容淡定的应对任何危机。
如果说态度决定一切,瑞典人的生活哲学颇值得借鉴。
总之,叶超是觉得,他们很从容,很淡定,甚至很洒脱……当然,也这是相对于普通人来说的,真正的洒脱,离高人们还差上不少。
相对来说,瑞典人这种国民态度算是很好的啦。
说到瑞典,特别是说到了不起的瑞典人,你不得不想起一个人……反正,叶超一听说起瑞典,就会想到这位可敬的人——诺贝尔!
他真的是了位了不起的人,现在,全世界的人每年都还在念叼着他的名字,他的全名,是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金(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为了纪念诺贝尔做出的贡献,人造元素锘(nobelium)以诺贝尔命名。
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位发明家,他发明了家用取暖的锅炉系统、设计了一种制造木轮的机器、设计制造了大锻锤、改造了工厂设备。
1853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为了表彰伊曼纽尔?诺贝尔的功绩,破例授予他勋章。
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个对发明兴趣极浓的人;同时,诺贝尔的母亲罗琳娜?安德丽塔?阿尔塞尔有着意志坚强、吃苦耐劳的性格,夫妇俩对诺贝尔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诺贝尔对文学有长期的爱好,在青年时代曾用英文写过一些诗。后人还在他的遗稿中发现他写的一部小说的开端。
鲜为人知的是诺贝尔同时也是一位剧作家,但是一直到他垂危的时候,他唯一的一部剧作才得以复印。
可惜的是,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诽谤滋事、亵渎神明”,一迨诺贝尔过世就几乎全都被销毁了,只有区区三份得以幸存。一直到2003年,首部幸存版才在瑞典出版。
除了世界语外,这部戏剧还没有被翻译成其它语言,包括英语。
晚年他开始创作小说,1861年写的《在最明亮的非洲》、1862年写的
诺贝尔《姊妹们》,这两部作品抒发他对社会改革的观点,1895年写的喜剧《杆菌发明专利权》,则对现实持批评态度,作品充满了挖苦和讥讽。
他唯一的一部正式出版的戏剧作品,是写于1895年的《复仇的女神》。
诺贝尔在少年时代深受英国诗人雪莱的影响,并因此做过想当诗人的“雪莱梦”。
成年之后,尽管由于技术发明与商务发展两方面的事务极为繁忙,业余时间很少,但诺贝尔对文学的爱好与他对科学的爱好一样始终如一。
可以说,文学与科学是诺贝尔的两大精神支柱。
诺贝尔不仅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而且也曾尝试过进行文学创作。他写过诗,《一则谜语》就是他的一首自传体式的长诗。
诺贝尔也喜欢与文学密切相关的哲学,对于当时著名的欧美哲学家,他比较喜欢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哲学。在哲学方面,他曾列出过一些准备写的论文目录和提纲。
诺贝尔一生没有妻室儿女,他的爱情是悲剧性的。
青年时代的欧美之旅中,诺贝尔曾在巴黎与一位法国姑娘有过短暂的恋情,但那位姑娘不久就病逝了。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有心魔术的叶超,可以轻易地得知人的内心世界。
到过了瑞典的人,大多数人觉得瑞典人很高冷的样子,有的人甚至认为,或许是天气冷的原因造成的高冷性样呢……
其实,第一次接触瑞典人,你感觉人人都缄默少言,很难接近。
用中国人惯于的拉家常、侃大山的态度和瑞典人交谈,你会发现自己经常会陷于被动尴尬的局面。
对于瑞典人的说话方式,美国学者安德森在《瑞典人特性》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通常,瑞典人与别人交谈,总是低调而缓慢,中间有较长停顿,显得很平静。他们说话的时候非常善于控制语速,几乎不用肢体语言。他们的回答通常也是简短的,如果他们觉得没有什么更重要的话要说,就会保持沉默。”
瑞典人的沉默并不表示不友好,只是一种民族式的群体认同方式,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文化或一种习惯。
语言是对人性的表达,瑞典人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四个字:沉默是金。少言寡语的瑞典人,是在告诉世界: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是认真、严谨的。
有这样一件轶闻,前些年,瑞典警察总监突然辞职,公众舆论有言:“此人上班时间太爱说话,而且大多都是闲话,引起众多同事的不满。”
瑞典政府的清正廉洁是世界知名的,这样的闲话连篇被认为是不务实业,有悖政府形象,所以辞职在所难免。
对待生活,瑞典人习惯把全部精力都努力在生活、工作、思考中。如果聊天被理解为浪费时间,那么长此以往就是不珍惜生命。
之所以缓缓而谈,也是因为瑞典人对周围发生的事觉得:“这没什么!没有什么值得大吵大闹的。”
这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是分不开的。
2008年金融危机斥霸全球的时候,在美国人人岌岌可危,在瑞典,却只看到政府投入到了紧张的救市行动中。
在工厂中,街道上,没有发生任何骚乱、恐慌,相反却能让人感觉到平静中的一抹悠闲。
人们神情平静,没有丝毫的担心。
瑞典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依赖,足以让他们从容淡定的应对任何危机。
如果说态度决定一切,瑞典人的生活哲学颇值得借鉴。
总之,叶超是觉得,他们很从容,很淡定,甚至很洒脱……当然,也这是相对于普通人来说的,真正的洒脱,离高人们还差上不少。
相对来说,瑞典人这种国民态度算是很好的啦。
说到瑞典,特别是说到了不起的瑞典人,你不得不想起一个人……反正,叶超一听说起瑞典,就会想到这位可敬的人——诺贝尔!
他真的是了位了不起的人,现在,全世界的人每年都还在念叼着他的名字,他的全名,是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金(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为了纪念诺贝尔做出的贡献,人造元素锘(nobelium)以诺贝尔命名。
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位发明家,他发明了家用取暖的锅炉系统、设计了一种制造木轮的机器、设计制造了大锻锤、改造了工厂设备。
1853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为了表彰伊曼纽尔?诺贝尔的功绩,破例授予他勋章。
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个对发明兴趣极浓的人;同时,诺贝尔的母亲罗琳娜?安德丽塔?阿尔塞尔有着意志坚强、吃苦耐劳的性格,夫妇俩对诺贝尔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诺贝尔对文学有长期的爱好,在青年时代曾用英文写过一些诗。后人还在他的遗稿中发现他写的一部小说的开端。
鲜为人知的是诺贝尔同时也是一位剧作家,但是一直到他垂危的时候,他唯一的一部剧作才得以复印。
可惜的是,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诽谤滋事、亵渎神明”,一迨诺贝尔过世就几乎全都被销毁了,只有区区三份得以幸存。一直到2003年,首部幸存版才在瑞典出版。
除了世界语外,这部戏剧还没有被翻译成其它语言,包括英语。
晚年他开始创作小说,1861年写的《在最明亮的非洲》、1862年写的
诺贝尔《姊妹们》,这两部作品抒发他对社会改革的观点,1895年写的喜剧《杆菌发明专利权》,则对现实持批评态度,作品充满了挖苦和讥讽。
他唯一的一部正式出版的戏剧作品,是写于1895年的《复仇的女神》。
诺贝尔在少年时代深受英国诗人雪莱的影响,并因此做过想当诗人的“雪莱梦”。
成年之后,尽管由于技术发明与商务发展两方面的事务极为繁忙,业余时间很少,但诺贝尔对文学的爱好与他对科学的爱好一样始终如一。
可以说,文学与科学是诺贝尔的两大精神支柱。
诺贝尔不仅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而且也曾尝试过进行文学创作。他写过诗,《一则谜语》就是他的一首自传体式的长诗。
诺贝尔也喜欢与文学密切相关的哲学,对于当时著名的欧美哲学家,他比较喜欢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哲学。在哲学方面,他曾列出过一些准备写的论文目录和提纲。
诺贝尔一生没有妻室儿女,他的爱情是悲剧性的。
青年时代的欧美之旅中,诺贝尔曾在巴黎与一位法国姑娘有过短暂的恋情,但那位姑娘不久就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