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道不在书,佛不在经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美梦设计师最新章节!
笔趣阁 【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div class="kongwei"></div><div class="ad250left"><script>ads_yuedu_txt();</script></div> 佛家说的五蕴,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
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
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道家还认为世间一切都是由气生成的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气万物。”
道生一,一就是气,一气生阴阳,二就是阴阳了,然后阴阳生三才,三才组合生万物……
叶超认为,如果要深入研究的话,那么,很可能穷其一生,都不可能研究得完这些理论。
所以,他得像陶渊明说的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不是不求理解,而是不强求,顺其自然,能了解多少奥义就是多少啦。
其实,书是给人读的,真正的道不在书。
同样的,很多时候,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所以就算是天天念经也没多大用处。
禅宗甚至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妙法。
还有,据叶超所知,大名鼎鼎的禅宗六祖慧能和尚,根本就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人。
但他却成为了禅宗六祖!
他,弘扬的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
惠能不会写字,不会读经,是《坛经》与《别传》共传的古说。
但惠能听到《金刚经》就有所领悟;一到弘忍那就会说“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而从《坛经》看来,惠能对《金刚经》,《维摩经》,《楞伽经》,《观无量寿经》,《法华经》,《涅槃经》,《梵网经》都相当明了。
所以对于惠能不识字,一般都认为难以相信。
《别传》说:在到黄梅以前,曾到过曹溪,和无尽藏尼论究涅槃佛性的问题。又去乐昌从智远禅师坐禅。
所以据此而又产生的解说是:因为曾经修学佛法,所以早就有修持的功夫了。
慧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贬官到了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生下了慧能。
慧能年轻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靠打柴卖柴来养活母亲。有一天他听到买柴的客人念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若有所悟,忙问客人这是什么经文,客人告诉他这是《金刚经》,弘忍大师正在黄梅东山寺给大家讲这部经。
慧能听了,安顿好母亲,就前往黄梅拜见弘忍。
当弘忍知道他是从偏远的新州来的时候,就故意考他:“你从蛮荒之地而来,是个南蛮,难道也想成佛?”
慧能毫不胆怯地说:“人的出生地虽然有南北的不同,但每个人的佛性都一样。人虽分南北,成佛不分南北!”
弘忍听了,心中暗喜,却不露声色,让他到碓房去干活。
碓房就是舂米的作坊。慧能的身子轻,就在腰里绑了块石头,来增加身体的重量,这样在舂米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地把杠杆压起来舂下去。就这样,慧能在碓房老老实实地做了八个月的活。
这一天,五祖为了考验弟子们禅学水平的深浅,好物色一个接班人,就让每个人写一首偈子呈上来。
当时神秀担任上座,上座在寺院里是仅次于住持的位置。
神秀才华杰出,大家都很服他,想着这个继承人是非他莫属了。神秀果然不负众望,写了一首偈子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偈子被书写在墙上,虽然没有署名,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很快,这首偈子就传遍了全寺。
弘忍看了后,对大家说:“后世如果能依照这首偈子修行,也能得到殊胜的果实,你们要好好念诵它!”
在这首偈子中,神秀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
人的身心本来清净。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意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外在的烦恼所污染。
要想保持心灵的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也就是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渐地觉悟。
当时慧能正在碓房干活,听了大家纷纷念诵这首偈子,认为它还不够彻底,就让人把自己的偈子写在壁上。偈子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大家见了这首偈子,惊奇不已。这首偈子说,身心都不是真实的,从缘起性空的立场上来看,没有菩提树,没有明镜台,身心如幻影,干扰我们身心的烦恼更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首偈子把禅学漫长的修行过程,转化为当下的一念顿悟,说人的本心本性,原本清净无染。只要觉悟到这一点,就可以立地成佛。
弘忍大师见了这首偈子,就在慧能的头上轻轻地拍了三下,慧能知道师父的意思,在这天半夜三更的时候来到方丈室,弘忍把袈裟脱下来遮住蜡烛的光,秘密地给慧能传授了禅法,并把衣钵传给了慧能。
弘忍考虑到其他弟子对这个位置看得很重,怕引起争执,担心慧能的安全,就送他到九江渡口,让他连夜往南方走。
弘忍说:“我来渡你过去。”
慧能说:“迷时师渡我,悟时我自度。”
弘忍知道他的修行已经成熟,心里很踏实。
慧能遵从师父的教导,回到广东,隐遁于四会、怀集。
十余年后,来到广州法性寺,看见寺院前挂着旗幡,有两个僧人在辩论。一个说:“是风在动。”另一个说:“是幡在动。”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两人听了,大吃一惊,觉得这个人的水平实在了得,连忙报告给印宗法师。
印宗法师把慧能请到寺内,问:“我早听说弘忍大师的禅法传到南方来了,莫非您就是他的传人?”
慧能说:“正是。”然后就把袈裟和钵拿了出来,大家见了,纷纷礼拜,请求慧能说禅。就这样,慧能正式出山说禅。
刺史韦璩请慧能入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又加入后来的法语,即世所行《法宝坛经》。
此后,慧能在曹溪宝林寺说法三十余年。中宗遣使往曹溪召他入京,坚辞不去。
朝廷遂下令,以慧能新州故宅为国恩寺。
惠能后来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岁。弟子迎其遗体归于曹溪。慧能圆寂后,肉身不坏,弟子方辩裹纻涂漆于其上,形像生动逼真,现存于南华寺(即古代宝林寺)。
神秀大师也继承了五祖的教法,化行于北方,世称北宗禅。
南宗主顿悟,北宗主渐修,因此禅宗史上有“南顿北渐”之称。
神秀是河南开封府尉氏人,生于隋炀帝大业初年,初习儒学,博学多闻,唐高祖武德八年,受具足戒于天宫寺。后遇五祖弘忍,在其会下为首座。
五祖弘忍命弟子各以己意作偈时,见神秀“身似菩提树”偈,也予以赞叹。五祖入寂时,曾对众说:“东山之法,尽在秀矣!”
神秀后来住持荆州度门寺,道誉遍天下。
但他的弟子与慧能大师的弟子,互相不服气,神秀总是告诫弟子说:“慧能禅师得到了无师自通的智慧,对大乘佛法有深刻的领悟,这一点我不如他。并且他亲自传承了五祖的衣法。你们不要一直停留在我这里,应当到曹溪去进一步学习。”
唐则天皇帝久视元年(700),武则天召神秀入京,给予了极为崇高的礼敬。
京城中的士庶,每天来参拜的不胜其多。中书令张说也是他的弟子,张说对人说:“禅师身长八尺,庞眉秀目,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
神秀入京后,与慧安国师同住内道场,受皇室供养。中宗神龙元年(705)召请慧能入京的御书中说:“朕延安(慧安)秀(神秀)二师宫**养,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曰:‘南方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应就彼问。’”
由此可见神秀禅师谦虚的美德。
神秀的禅风,是继承达摩的一系的二入四行之说,以“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为修持方法,而其渐修方法,又以四卷《楞伽经》为法要。
神秀开示大众偈曰:“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此说与慧能的“佛向自性作,莫向身外求”相同。
慧能门下有四十余名弟子,其中以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支特别繁盛。在行思一支,到后世分为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在怀让一支,到后世分为临济宗和沩仰宗,应验了达摩传法偈中所说的“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的预言。
至此,禅宗在中国蓬蓬勃勃地兴盛了起来。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笔趣阁 【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div class="kongwei"></div><div class="ad250left"><script>ads_yuedu_txt();</script></div> 佛家说的五蕴,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
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
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道家还认为世间一切都是由气生成的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气万物。”
道生一,一就是气,一气生阴阳,二就是阴阳了,然后阴阳生三才,三才组合生万物……
叶超认为,如果要深入研究的话,那么,很可能穷其一生,都不可能研究得完这些理论。
所以,他得像陶渊明说的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不是不求理解,而是不强求,顺其自然,能了解多少奥义就是多少啦。
其实,书是给人读的,真正的道不在书。
同样的,很多时候,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所以就算是天天念经也没多大用处。
禅宗甚至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妙法。
还有,据叶超所知,大名鼎鼎的禅宗六祖慧能和尚,根本就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人。
但他却成为了禅宗六祖!
他,弘扬的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
惠能不会写字,不会读经,是《坛经》与《别传》共传的古说。
但惠能听到《金刚经》就有所领悟;一到弘忍那就会说“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而从《坛经》看来,惠能对《金刚经》,《维摩经》,《楞伽经》,《观无量寿经》,《法华经》,《涅槃经》,《梵网经》都相当明了。
所以对于惠能不识字,一般都认为难以相信。
《别传》说:在到黄梅以前,曾到过曹溪,和无尽藏尼论究涅槃佛性的问题。又去乐昌从智远禅师坐禅。
所以据此而又产生的解说是:因为曾经修学佛法,所以早就有修持的功夫了。
慧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贬官到了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生下了慧能。
慧能年轻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靠打柴卖柴来养活母亲。有一天他听到买柴的客人念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若有所悟,忙问客人这是什么经文,客人告诉他这是《金刚经》,弘忍大师正在黄梅东山寺给大家讲这部经。
慧能听了,安顿好母亲,就前往黄梅拜见弘忍。
当弘忍知道他是从偏远的新州来的时候,就故意考他:“你从蛮荒之地而来,是个南蛮,难道也想成佛?”
慧能毫不胆怯地说:“人的出生地虽然有南北的不同,但每个人的佛性都一样。人虽分南北,成佛不分南北!”
弘忍听了,心中暗喜,却不露声色,让他到碓房去干活。
碓房就是舂米的作坊。慧能的身子轻,就在腰里绑了块石头,来增加身体的重量,这样在舂米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地把杠杆压起来舂下去。就这样,慧能在碓房老老实实地做了八个月的活。
这一天,五祖为了考验弟子们禅学水平的深浅,好物色一个接班人,就让每个人写一首偈子呈上来。
当时神秀担任上座,上座在寺院里是仅次于住持的位置。
神秀才华杰出,大家都很服他,想着这个继承人是非他莫属了。神秀果然不负众望,写了一首偈子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偈子被书写在墙上,虽然没有署名,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很快,这首偈子就传遍了全寺。
弘忍看了后,对大家说:“后世如果能依照这首偈子修行,也能得到殊胜的果实,你们要好好念诵它!”
在这首偈子中,神秀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
人的身心本来清净。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意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外在的烦恼所污染。
要想保持心灵的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也就是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渐地觉悟。
当时慧能正在碓房干活,听了大家纷纷念诵这首偈子,认为它还不够彻底,就让人把自己的偈子写在壁上。偈子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大家见了这首偈子,惊奇不已。这首偈子说,身心都不是真实的,从缘起性空的立场上来看,没有菩提树,没有明镜台,身心如幻影,干扰我们身心的烦恼更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首偈子把禅学漫长的修行过程,转化为当下的一念顿悟,说人的本心本性,原本清净无染。只要觉悟到这一点,就可以立地成佛。
弘忍大师见了这首偈子,就在慧能的头上轻轻地拍了三下,慧能知道师父的意思,在这天半夜三更的时候来到方丈室,弘忍把袈裟脱下来遮住蜡烛的光,秘密地给慧能传授了禅法,并把衣钵传给了慧能。
弘忍考虑到其他弟子对这个位置看得很重,怕引起争执,担心慧能的安全,就送他到九江渡口,让他连夜往南方走。
弘忍说:“我来渡你过去。”
慧能说:“迷时师渡我,悟时我自度。”
弘忍知道他的修行已经成熟,心里很踏实。
慧能遵从师父的教导,回到广东,隐遁于四会、怀集。
十余年后,来到广州法性寺,看见寺院前挂着旗幡,有两个僧人在辩论。一个说:“是风在动。”另一个说:“是幡在动。”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两人听了,大吃一惊,觉得这个人的水平实在了得,连忙报告给印宗法师。
印宗法师把慧能请到寺内,问:“我早听说弘忍大师的禅法传到南方来了,莫非您就是他的传人?”
慧能说:“正是。”然后就把袈裟和钵拿了出来,大家见了,纷纷礼拜,请求慧能说禅。就这样,慧能正式出山说禅。
刺史韦璩请慧能入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又加入后来的法语,即世所行《法宝坛经》。
此后,慧能在曹溪宝林寺说法三十余年。中宗遣使往曹溪召他入京,坚辞不去。
朝廷遂下令,以慧能新州故宅为国恩寺。
惠能后来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岁。弟子迎其遗体归于曹溪。慧能圆寂后,肉身不坏,弟子方辩裹纻涂漆于其上,形像生动逼真,现存于南华寺(即古代宝林寺)。
神秀大师也继承了五祖的教法,化行于北方,世称北宗禅。
南宗主顿悟,北宗主渐修,因此禅宗史上有“南顿北渐”之称。
神秀是河南开封府尉氏人,生于隋炀帝大业初年,初习儒学,博学多闻,唐高祖武德八年,受具足戒于天宫寺。后遇五祖弘忍,在其会下为首座。
五祖弘忍命弟子各以己意作偈时,见神秀“身似菩提树”偈,也予以赞叹。五祖入寂时,曾对众说:“东山之法,尽在秀矣!”
神秀后来住持荆州度门寺,道誉遍天下。
但他的弟子与慧能大师的弟子,互相不服气,神秀总是告诫弟子说:“慧能禅师得到了无师自通的智慧,对大乘佛法有深刻的领悟,这一点我不如他。并且他亲自传承了五祖的衣法。你们不要一直停留在我这里,应当到曹溪去进一步学习。”
唐则天皇帝久视元年(700),武则天召神秀入京,给予了极为崇高的礼敬。
京城中的士庶,每天来参拜的不胜其多。中书令张说也是他的弟子,张说对人说:“禅师身长八尺,庞眉秀目,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
神秀入京后,与慧安国师同住内道场,受皇室供养。中宗神龙元年(705)召请慧能入京的御书中说:“朕延安(慧安)秀(神秀)二师宫**养,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曰:‘南方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应就彼问。’”
由此可见神秀禅师谦虚的美德。
神秀的禅风,是继承达摩的一系的二入四行之说,以“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为修持方法,而其渐修方法,又以四卷《楞伽经》为法要。
神秀开示大众偈曰:“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此说与慧能的“佛向自性作,莫向身外求”相同。
慧能门下有四十余名弟子,其中以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支特别繁盛。在行思一支,到后世分为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在怀让一支,到后世分为临济宗和沩仰宗,应验了达摩传法偈中所说的“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的预言。
至此,禅宗在中国蓬蓬勃勃地兴盛了起来。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