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见岸不一定能上岸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美梦设计师最新章节!
笔趣阁 【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div class="kongwei"></div><div class="ad250left"><script>ads_yuedu_txt();</script></div> 现在叶超决定学习人家慧能大师了,打算要学就学那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法。
呃,长期积累,一朝顿悟。
不然,学完了佛和道的理论,叶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消耗。毕竟人生没有多少年,长生不老,在地球上那只是一个传说。
龙虎山无所获,青城山无所得。
叶超停留了两日,决定从青城转到峨嵋,那里是佛教圣地,据说当初佛教就是由此传入中国并大兴的。
到了峨嵋之后,叶超暗中寻访,但也是终无所获。
峨嵋有和尚,但叶超找不到能指点他的高僧,于是只好失望而去。高人难遇啊……
叶超摇着头,他不认为天天敲着木鱼就能产生什么智慧,并能顿悟,但心情郁闷的他,顺势又去看了乐山大佛。
佛嘛,这么多信它,存在,肯定有他的道理。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
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九十年啊,大约一个世纪。
还真的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大工程。
不过,据说呢,开凿大佛,是在做好事哦。原因,据说是这样的: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
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
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叶超去看了一下乐山大佛的地势,果真是三江相汇。
历史上那位法师,不知是看出了什么玄妙,要在此开凿一个大佛来镇压此地。
是妖气重,还是鬼气阴深?
这些,凡人都是看不出来的,不过,经常有舟毁人亡这倒是真的,水势急嘛。
不过呢,叶超在此就能感应到这里有着丰富的暗能量。
再看那乐山大佛,坐在江边,神情庄严,确实是有镇压邪气的效果。
“古代的那位高僧,果然是有道行的人,可惜到了现在,为什么就不能让我遇上一个呢?”叶超那是相当的郁闷,他天生好道,寻道人,高道不遇。
如今,他觉得寻一下高僧也不错,可峨嵋之行,让他失望了。他没有遇上什么高僧,至少,有能力指点他的人,没有。
如今来观乐山大佛,感应到此地的不同寻常,叶超是益发佩服当初那位海通禅师了。
不错,此同阴气过重,修大佛坐镇是合理的。
虽然,此举历时过久,看起来也劳民伤财,但有大佛镇压,此处不再是船家的噩梦了。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的话,也许那位海通禅师有资格来为叶超指点迷津,可惜,末法时代,高人难遇。
假高人倒是有不少,但这种人骗骗普通人还行,要骗精通心魔术的叶超那是不可能的。
乐山大佛呢,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6米,眉长6米,嘴巴和眼长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这个大佛呢,是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
但是,它镇压此处,靠的可不仅仅是佛像的威严哦,这个大佛本身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还可以缓解此处的水势。
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
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
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15米、宽26米、高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5米、宽95米、高35米,左洞深1米、宽95米、高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
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
唐代崇拜弥勒佛。
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书》,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
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
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
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
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这个大佛的确是让人震撼。
可惜,佛像仍在,但当然主持修像佛的那位海通禅师已经不在了。
临走之前,叶超看到了石壁上有“回头是岸”四个字,“回头是岸,的确是不错,可是,回头是岸,看到的只是彼岸。彼岸,那是想当之遥远啊,见岸不一定能上岸啊。”
叶超说的彼岸,也就是佛说的来世福报,今生苦难,勤加修持的话,来世一定有好的果报。
来世,不就是彼岸吗?
纵横能看得到彼岸,但今天你能达到吗?所以说,即使能看得见彼岸,见岸也不一定能上岸。
佛说,回头是岸,但是,他没说见了岸,就一定可以上岸呀。
所以,叶超才会说,回头是岸,但见岸不一定能上岸。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笔趣阁 【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div class="kongwei"></div><div class="ad250left"><script>ads_yuedu_txt();</script></div> 现在叶超决定学习人家慧能大师了,打算要学就学那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法。
呃,长期积累,一朝顿悟。
不然,学完了佛和道的理论,叶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消耗。毕竟人生没有多少年,长生不老,在地球上那只是一个传说。
龙虎山无所获,青城山无所得。
叶超停留了两日,决定从青城转到峨嵋,那里是佛教圣地,据说当初佛教就是由此传入中国并大兴的。
到了峨嵋之后,叶超暗中寻访,但也是终无所获。
峨嵋有和尚,但叶超找不到能指点他的高僧,于是只好失望而去。高人难遇啊……
叶超摇着头,他不认为天天敲着木鱼就能产生什么智慧,并能顿悟,但心情郁闷的他,顺势又去看了乐山大佛。
佛嘛,这么多信它,存在,肯定有他的道理。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
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九十年啊,大约一个世纪。
还真的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大工程。
不过,据说呢,开凿大佛,是在做好事哦。原因,据说是这样的: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
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
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叶超去看了一下乐山大佛的地势,果真是三江相汇。
历史上那位法师,不知是看出了什么玄妙,要在此开凿一个大佛来镇压此地。
是妖气重,还是鬼气阴深?
这些,凡人都是看不出来的,不过,经常有舟毁人亡这倒是真的,水势急嘛。
不过呢,叶超在此就能感应到这里有着丰富的暗能量。
再看那乐山大佛,坐在江边,神情庄严,确实是有镇压邪气的效果。
“古代的那位高僧,果然是有道行的人,可惜到了现在,为什么就不能让我遇上一个呢?”叶超那是相当的郁闷,他天生好道,寻道人,高道不遇。
如今,他觉得寻一下高僧也不错,可峨嵋之行,让他失望了。他没有遇上什么高僧,至少,有能力指点他的人,没有。
如今来观乐山大佛,感应到此地的不同寻常,叶超是益发佩服当初那位海通禅师了。
不错,此同阴气过重,修大佛坐镇是合理的。
虽然,此举历时过久,看起来也劳民伤财,但有大佛镇压,此处不再是船家的噩梦了。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的话,也许那位海通禅师有资格来为叶超指点迷津,可惜,末法时代,高人难遇。
假高人倒是有不少,但这种人骗骗普通人还行,要骗精通心魔术的叶超那是不可能的。
乐山大佛呢,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6米,眉长6米,嘴巴和眼长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这个大佛呢,是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
但是,它镇压此处,靠的可不仅仅是佛像的威严哦,这个大佛本身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还可以缓解此处的水势。
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
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
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15米、宽26米、高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5米、宽95米、高35米,左洞深1米、宽95米、高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
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
唐代崇拜弥勒佛。
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书》,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
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
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
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
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这个大佛的确是让人震撼。
可惜,佛像仍在,但当然主持修像佛的那位海通禅师已经不在了。
临走之前,叶超看到了石壁上有“回头是岸”四个字,“回头是岸,的确是不错,可是,回头是岸,看到的只是彼岸。彼岸,那是想当之遥远啊,见岸不一定能上岸啊。”
叶超说的彼岸,也就是佛说的来世福报,今生苦难,勤加修持的话,来世一定有好的果报。
来世,不就是彼岸吗?
纵横能看得到彼岸,但今天你能达到吗?所以说,即使能看得见彼岸,见岸也不一定能上岸。
佛说,回头是岸,但是,他没说见了岸,就一定可以上岸呀。
所以,叶超才会说,回头是岸,但见岸不一定能上岸。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