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优柔寡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权唐最新章节!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有李泌支持举荐,杜鸿渐就明白,无论自己怎么反对都无济于事了。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当这个恶人?
想到这里,杜鸿渐拱手肃然道:“陛下,既然先生都认可此子为不可多得之人才,又有郭汾阳和司马承祯的举荐,臣就不再多言了。如今国难当头,叛军当道,阻塞通道,朝廷也无法当面考校此子的才学,只能暂时搁置朝廷礼制,通权达变了。”
见杜鸿渐如是说,李泌便扫了他一眼。李泌心里比谁都清楚,杜鸿渐本质上是刚正清高之人,他既然带头拥立李亨,就对李亨没有贰心,只是杜鸿渐是心机深沉的文臣领袖,忧患意识很强。当前平叛高于一切,武将的地位空前暴涨,已经有牢牢压住文臣一头的迹象。
以郭子仪为首的武将派系势头正旺,将来若是平叛功成,武将群体就会真正起势,将文臣死死踩在脚底下。在杜鸿渐看来,治理天下文臣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朝廷之中,武将派系过于坐大,天下终将还是会埋下大乱的祸端。
因此,在杜鸿渐的深层次考量当中,压制武将、削弱武将势力是不可或缺的。当然,现在这个平叛的节骨眼上,他只能暂时隐忍。但如果能有机会对武将一系构成无形的打压,他还是会下意识地为之——郭子仪已经举荐了不少人进入朝堂,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将来怎么来制衡郭系力量?倘若郭子仪成为第二个安禄山,大唐朝廷又经得起再一次的折腾吗?
这是杜鸿渐刻意“针对”一个他从未见过的江南士子孔晟的真正因素。
李泌心里暗叹一声,他之所以不肯出仕做官,原因就在于此。朝堂之上,动辄暗流汹涌,时时尔虞我诈,一个不小心就会落入陷阱,万劫不复。这天下间的事,无论大小,只要沾染上朝廷和权力,就会变得波诡云谲和刀光剑影。
李亨笑了笑:“之巽,朕有意就在那江南一带择一下县交由孔晟治理,若是他当真有才有能,不负重望,荐拔进朝廷任职也未尝不可。”
杜鸿渐闻言目光闪烁了一下。
大唐的县和县一级政权的主官县令,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县分为上县、中县、中下县、下县四个等级。像万年、长安等大县,谓之“京县”,县令为正五品,京兆、河南、太原三府所管诸县谓之“镇县”,县令为正六品。诸州上县县令为从六品,中县县令为正七品,中下县县令为从七品,下县县令为正八品,所以,县令并非个个都是“七品芝麻官”。
按说皇帝的这个提议倒也符合规制实际。下县的县令正八品,算是整个大唐官场的最底层,不是什么显赫职位。但杜鸿渐却想到了另外一层:江南富庶安定民口众多,已成李唐朝廷最后的粮仓和希望所系,将江南鱼米之乡的县交给一个卖弄了几篇诗文的少年郎,太过草率了。
想到了这一层,杜鸿渐微微一笑道:“陛下,须知朝廷此次不拘一格册封一个白衣士子为官,还有号召天下士子赶赴国难的用意,为大局考虑,以臣愚见,不如册封孔晟为睢阳宋城县令。若是此子当真有能为,定能为朝廷平叛出一份力。”
李泌暗暗皱了皱眉,却没有吭声。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既然答应了司马承祯,他就兑现承诺,当面向新皇举荐孔晟,可至于朝廷要如何用孔晟,那就不是他能干涉的了。
李辅国嘴角一撇,心里暗暗冷笑:杜鸿渐这厮当真是阴险之极,睢阳一线正处在叛军与朝廷大军交战对垒的中间地带,日后必成主战场,让一个江南士子去此处任宋城县令,这跟送死也没有什么差别了。
但李辅国却也懒得捅破这层窗户纸。本来嘛,孔晟如何如何,也与他无关,他只是看杜鸿渐不顺眼,才故意跟杜鸿渐唱反调。一个无关紧要的年轻士子,是死是活又与他何干?
李亨沉默了片刻。良久,他才断然挥了挥手道:“罢了,传召:江宁郡士子孔晟文武双全、有胆有识,心怀家国天下,朕心甚慰,赐美酒、红花、金银丝帛赏赐一宗。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际,朕亲特擢孔晟为天子门生,册封为河南道睢阳郡宋城县令,即刻赴任,为天下少年士子楷模……”
“将那孔晟所作诗文,加朕御批,通传天下……”
李亨缓缓起身,目光中光彩叠生。此时此刻,他不仅对平叛光复大唐山河充满了无尽的希望,还想起了灰溜溜躲避去了蜀中的父皇李隆基,心里豪情和冷酷并生。
李泌沉吟了一下,突然轻轻道:“陛下,山人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亨扭头望向了李泌,微微颔首:“朕视先生为师,参谋军国政事,先生但请直言不讳,朕当洗耳恭听。”
不管李亨这话是真心还是演戏,尽管李泌明知李亨不是太宗皇帝李世民一般的雄才大略之人,但还是被李亨的尊重感动。
他起身向李亨深拜了下去:“陛下隆恩,山人受宠若惊。”
“陛下,自汉至隋诸朝历代以来,江南便为繁盛富庶之地。据山人所知,那江南东道十九州辖近百余县,商业繁荣粮草充足,拥五万精兵。今朝廷平叛正处在破局关键,不如敕命江南道处置使杨奇全权整肃江南东道兵马粮草,率军五万渡江直入关洛作战,与郭汾阳大军形成呼应之势……则大事可成矣。”李泌侃侃而谈,神采飞扬。
李亨登基灵武,诏令天下勤王,战火暂时燃烧不到的各道节度使在口头上热切响应,真正出兵的其实不是太多。李泌此言,正中李亨的下怀。李亨早就有这种想法,只是各种顾虑,担心在平叛的节骨眼上,动用强力威权会不会逼反地方诸侯?
“先生所言甚是。只是,朕一直……不愿意节外生枝……”李亨有些吞吞吐吐,神色也变得变幻起来。
李泌心里暗叹,这位新皇格局还是偏小、生性更是阴柔,缺乏当机立断的气魄和果决雷霆的手段。若不是内有杜鸿渐这帮文臣勉力撑着,外有郭子仪这些武将浴血奋战,这所谓的小朝廷注定要沦为一场笑话。
李泌向杜鸿渐投过一抹暗示。
杜鸿渐长吸一口气,躬身下去朗声道:“陛下,先生之策,臣以为甚妥。那江南处置使杨奇素有忠诚之名,朝廷前不久还下诏对他予以褒奖,在臣看来,杨奇早就在江南牧马练兵等待朝廷谕旨了。”
李亨听了杜鸿渐的话微微有些心动,但他却还是下意识地扭头望向了身边的太监李辅国。
见他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处事优柔寡断,关键时刻还要征求一个太监的意见,李泌心里有些失望,忍不住垂下头去。
而杜鸿渐则暗自皱眉,拜伏在地,大声道:“事关紧急,还请陛下早作决断。”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有李泌支持举荐,杜鸿渐就明白,无论自己怎么反对都无济于事了。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当这个恶人?
想到这里,杜鸿渐拱手肃然道:“陛下,既然先生都认可此子为不可多得之人才,又有郭汾阳和司马承祯的举荐,臣就不再多言了。如今国难当头,叛军当道,阻塞通道,朝廷也无法当面考校此子的才学,只能暂时搁置朝廷礼制,通权达变了。”
见杜鸿渐如是说,李泌便扫了他一眼。李泌心里比谁都清楚,杜鸿渐本质上是刚正清高之人,他既然带头拥立李亨,就对李亨没有贰心,只是杜鸿渐是心机深沉的文臣领袖,忧患意识很强。当前平叛高于一切,武将的地位空前暴涨,已经有牢牢压住文臣一头的迹象。
以郭子仪为首的武将派系势头正旺,将来若是平叛功成,武将群体就会真正起势,将文臣死死踩在脚底下。在杜鸿渐看来,治理天下文臣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朝廷之中,武将派系过于坐大,天下终将还是会埋下大乱的祸端。
因此,在杜鸿渐的深层次考量当中,压制武将、削弱武将势力是不可或缺的。当然,现在这个平叛的节骨眼上,他只能暂时隐忍。但如果能有机会对武将一系构成无形的打压,他还是会下意识地为之——郭子仪已经举荐了不少人进入朝堂,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将来怎么来制衡郭系力量?倘若郭子仪成为第二个安禄山,大唐朝廷又经得起再一次的折腾吗?
这是杜鸿渐刻意“针对”一个他从未见过的江南士子孔晟的真正因素。
李泌心里暗叹一声,他之所以不肯出仕做官,原因就在于此。朝堂之上,动辄暗流汹涌,时时尔虞我诈,一个不小心就会落入陷阱,万劫不复。这天下间的事,无论大小,只要沾染上朝廷和权力,就会变得波诡云谲和刀光剑影。
李亨笑了笑:“之巽,朕有意就在那江南一带择一下县交由孔晟治理,若是他当真有才有能,不负重望,荐拔进朝廷任职也未尝不可。”
杜鸿渐闻言目光闪烁了一下。
大唐的县和县一级政权的主官县令,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县分为上县、中县、中下县、下县四个等级。像万年、长安等大县,谓之“京县”,县令为正五品,京兆、河南、太原三府所管诸县谓之“镇县”,县令为正六品。诸州上县县令为从六品,中县县令为正七品,中下县县令为从七品,下县县令为正八品,所以,县令并非个个都是“七品芝麻官”。
按说皇帝的这个提议倒也符合规制实际。下县的县令正八品,算是整个大唐官场的最底层,不是什么显赫职位。但杜鸿渐却想到了另外一层:江南富庶安定民口众多,已成李唐朝廷最后的粮仓和希望所系,将江南鱼米之乡的县交给一个卖弄了几篇诗文的少年郎,太过草率了。
想到了这一层,杜鸿渐微微一笑道:“陛下,须知朝廷此次不拘一格册封一个白衣士子为官,还有号召天下士子赶赴国难的用意,为大局考虑,以臣愚见,不如册封孔晟为睢阳宋城县令。若是此子当真有能为,定能为朝廷平叛出一份力。”
李泌暗暗皱了皱眉,却没有吭声。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既然答应了司马承祯,他就兑现承诺,当面向新皇举荐孔晟,可至于朝廷要如何用孔晟,那就不是他能干涉的了。
李辅国嘴角一撇,心里暗暗冷笑:杜鸿渐这厮当真是阴险之极,睢阳一线正处在叛军与朝廷大军交战对垒的中间地带,日后必成主战场,让一个江南士子去此处任宋城县令,这跟送死也没有什么差别了。
但李辅国却也懒得捅破这层窗户纸。本来嘛,孔晟如何如何,也与他无关,他只是看杜鸿渐不顺眼,才故意跟杜鸿渐唱反调。一个无关紧要的年轻士子,是死是活又与他何干?
李亨沉默了片刻。良久,他才断然挥了挥手道:“罢了,传召:江宁郡士子孔晟文武双全、有胆有识,心怀家国天下,朕心甚慰,赐美酒、红花、金银丝帛赏赐一宗。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际,朕亲特擢孔晟为天子门生,册封为河南道睢阳郡宋城县令,即刻赴任,为天下少年士子楷模……”
“将那孔晟所作诗文,加朕御批,通传天下……”
李亨缓缓起身,目光中光彩叠生。此时此刻,他不仅对平叛光复大唐山河充满了无尽的希望,还想起了灰溜溜躲避去了蜀中的父皇李隆基,心里豪情和冷酷并生。
李泌沉吟了一下,突然轻轻道:“陛下,山人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亨扭头望向了李泌,微微颔首:“朕视先生为师,参谋军国政事,先生但请直言不讳,朕当洗耳恭听。”
不管李亨这话是真心还是演戏,尽管李泌明知李亨不是太宗皇帝李世民一般的雄才大略之人,但还是被李亨的尊重感动。
他起身向李亨深拜了下去:“陛下隆恩,山人受宠若惊。”
“陛下,自汉至隋诸朝历代以来,江南便为繁盛富庶之地。据山人所知,那江南东道十九州辖近百余县,商业繁荣粮草充足,拥五万精兵。今朝廷平叛正处在破局关键,不如敕命江南道处置使杨奇全权整肃江南东道兵马粮草,率军五万渡江直入关洛作战,与郭汾阳大军形成呼应之势……则大事可成矣。”李泌侃侃而谈,神采飞扬。
李亨登基灵武,诏令天下勤王,战火暂时燃烧不到的各道节度使在口头上热切响应,真正出兵的其实不是太多。李泌此言,正中李亨的下怀。李亨早就有这种想法,只是各种顾虑,担心在平叛的节骨眼上,动用强力威权会不会逼反地方诸侯?
“先生所言甚是。只是,朕一直……不愿意节外生枝……”李亨有些吞吞吐吐,神色也变得变幻起来。
李泌心里暗叹,这位新皇格局还是偏小、生性更是阴柔,缺乏当机立断的气魄和果决雷霆的手段。若不是内有杜鸿渐这帮文臣勉力撑着,外有郭子仪这些武将浴血奋战,这所谓的小朝廷注定要沦为一场笑话。
李泌向杜鸿渐投过一抹暗示。
杜鸿渐长吸一口气,躬身下去朗声道:“陛下,先生之策,臣以为甚妥。那江南处置使杨奇素有忠诚之名,朝廷前不久还下诏对他予以褒奖,在臣看来,杨奇早就在江南牧马练兵等待朝廷谕旨了。”
李亨听了杜鸿渐的话微微有些心动,但他却还是下意识地扭头望向了身边的太监李辅国。
见他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处事优柔寡断,关键时刻还要征求一个太监的意见,李泌心里有些失望,忍不住垂下头去。
而杜鸿渐则暗自皱眉,拜伏在地,大声道:“事关紧急,还请陛下早作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