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颠覆晚唐最新章节!
中和二年四月,王铎屯兵周至,各路藩镇纷纷响应,各路官军齐聚关中,身在长安的黄巢处境堪忧。唐廷又任命崔安潜为京城四面招讨副使,让他和招讨使王铎,天下兵马都监杨复光共同督促各藩镇进攻长安。
一时间关中征战四起,百姓不堪其扰,纷纷躲避入山林,农耕废弛,大齐政权坐守长安空城,根本没有赋税收入,等于是坐吃山空。一时间长安城中一斗米可以卖到三千钱,粮食价格贵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黄巢派众将多次出城想打破僵局,却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现在王铎的计划已经相当明显了,他根本不想打长安,因为长安城中大齐的军队众多,他并没有打下长安的能力,可包围长安的能力还是有的。
王铎命令大军整日在长安周围挖沟壑,以防大齐的人马出城,他是想把黄巢的数十万军队困死在长安。可他又怕黄巢真的急了的话跟他来一个鱼死网破,是以王铎也给黄巢留了一条后路,就是长安的东方并没有安排人马堵截,也就是说黄巢如果想逃的话,完全可以从东门出城。
王铎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把黄巢惹急了会是什么后果,其实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把黄巢干出长安。也就是说,你黄巢哪里呆着都行,可这长安你不能待。
可黄巢也不是吃素的,他就愣是不出城,官军想打长安,却打不下来。黄巢想打粉碎对方的包围,更是不可能。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下来,官军都是各路藩镇的人马,每一路藩镇都有自己的后勤供应部队,根本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可黄巢就不行了,现在长安城中的粮食已经日渐窘迫,根本坚持不了多少时候了。
在这个时候,黄巢必须要做出选择,是撤出长安,还是出城决战?决战的话根本没有把握,因为这些各路藩镇如今抱成一团,互为犄角,互相声援,很难一举将他们击破。实在不行的话他们可以跑,可现在黄巢的人马连追都不敢追,因为现在关中到处都是唐军藩镇的人马,一旦孤军出了长安城的话很容易被唐军包围,之后围歼。
可如果让黄巢一下子从城中调出数万人马的话,他又怕城中空虚,被敌军乘虚而入。
黄巢的人马对外一直是说有六十万,可黄巢自己比谁都清楚,他现在只有二十万人马,除去朱温的两万多人,胡真的两万多人,还有华州李详那里的一万多人,洛阳张言、葛从周那里的两万多人。现在城中的军队只有十二万人左右,本来不止这么多的。
一年前尚让和林言攻打凤翔的时候龙尾坡一败损失了三万多人马,其实那一仗让大齐的军队不但损失了三万多的军队,最主要的是失去了信心,这才让大齐的人马在后来的作战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很少敢主动出击,在跟官军的作战中一直是败多胜少,甚至潼关守将竟然在听到一点儿风声之后就逃到了江淮,最后竟然率领一万多人马投靠了高骈。
龙尾坡大败以后,也只有朱温在邓州的时候打了几场胜仗,但最后由于其他原因,黄巢不得不让朱温放弃邓州,现在朱温占据同州,虽然阻止了河中和河东等路的人马西进关中,却无法阻止其他地方的人马。
现在商州已经落入官军的手中,长安周边投降大齐的藩镇又倒戈投唐,弄的长安城成了一座孤城,幸亏朱温打下了同州,又重创了王重荣,胡真又出奇兵攻陷了潼关,如果不然的话华州也不可守了。那样的话,长安才真正成了空城才对。
黄颖虽然身在大明宫,可她对当前的形势也十分清楚,其实他们都知道这样一直在长安死守下去的话,只有死路一条。可若是让他们推出长安城,不光是黄巢不甘心,就是孟楷、尚让也不会甘心。
黄颖想到了朱温,她很想知道如果朱温在长安的话,他能不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她想朱温一定会有办法的,朱温这个人这几年来已经不止一次的创造了奇迹了。
当初他仅用了一千新兵拿下长垣,后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濮州,特别是在广州的那一仗,孟楷、尚让攻城攻了好几天没有拿下来,却被朱温一夜之间拿下,虽然那一次因为朱存的阵亡让朱温心智大乱,竟然下令屠城,但任何人都不能磨灭朱温在那一战中的功劳。更不用说朱温定下计策,和胡真、葛从周等人共破高骈手下第一大将张璘,这才使得大军过淮南的时候让高骈不敢轻易出兵,让义军可以得过千里长淮。还有他一人说降东都洛阳……
可以说义军一路走来,能够打下长安,朱温功不可没。她一直在想,如果朱温在长安的话,他能不能再一次创造奇迹。
其实她把朱温的能力看的有些高了,朱温能够做到那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了解这个大历史的趋势,另外也有很大的侥幸成分在里边。可现在长安如此困顿的局面也是历史趋势使然,并不是某个人可以改变的。
即便是朱温也不能。
历史的车轮在遵循着他固有的轨迹在前进,朱温也无力改变,他只能尽量的在大趋势的前提下趋吉避凶,尽力而为而已。现在的朱温在同州看似没有什么动静,可他一直在部署着怎么应付河中王重荣的反击,因为他知道,王重荣不可能善罢甘休。一旦王重荣卷土重来,定然势不可挡,即便是他朱温和胡真两路人马联手,也未必能够抵挡的住。
因为同州面临的不是河中王重荣一路人马,还有身为天下兵马都监的杨复光,更有河东节度使郑从谠,最最让朱温担心的是现在还在雁门关的李克用。虽然现在李克用还没有南下的动静,郑从谠也没有西进的打算,那只不过是因为郑从谠一直在防范着李克用,是以无暇他顾。一旦双方和解的话,几路大军齐下,同州定然无力抵挡。
这也正是朱温一直在担心的问题,因为他很清楚,李唐王朝最善于玩的手段就是怀柔政策,既然无力制衡李克用,他们就一定会招抚李克用,郑从谠虽然明知道李克用这个沙陀人狼子野心,可如果朝廷让李克用出兵南下的话,他也不好阻拦。
朱温更是知道,李克用南下将会带来什么后果,历史已经证明,是李克用的沙陀部队的南下,直接导致了五代之中出现了三个朝代都由沙陀人统治,更是让北方的契丹有了可乘之机。
虽然朱温考虑的有些远,但他不得不考虑,因为他比谁都清楚,一旦这些胡人统治了中原,将会给中原造成什么样的打击,将会给大汉民族带来什么样的打击。虽然在后来这些胡人无疑幸免的被汉人同化,但这需要付出血一般的代价,让历史倒退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这时的朱温比任何时候都要感到无力,因为他明明知道即将发生的一切,他却只能干瞪眼,因为仅凭他根本无法改变这一切。
历史真的不能改变吗?这个朱温考虑了无数次的问题又一次涌向了他的脑海。虽然明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他依然一次又一次的在心里问自己。
其实有时候朱温也在想,自己既然能来到这里,自己明明知道历史的大趋势,可自己为什么却不能改变这一切?如果没有五代十国这数十年的动乱,以后的中国还会不会在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作战中一直处于劣势?
历史永远都存在着遗憾,可既然老天让朱日光带着以往的记忆成为朱温,是不是正是为了弥补这历史的遗憾?这一点朱温不敢肯定,因为他几次努力想改变历史,都没有成功,这一次呢?是不是还是那样?朱温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其实他心里很清楚,现在如果想真正找到立足之地,最好的办法是投靠官军,这样能让他名正言顺的割据一方,而不用担心别人群起而攻,最多也就是旁边的藩镇有一些摩擦,不可能出现现在这种几十路藩镇同时出动的局面。可朱温现在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师父黄巢,让他背叛黄巢,他真的有些做不到,更何况中间还夹着一个黄颖?
关于这一点,谢瞳也不止一次的向他间接暗示过,可朱温都没有答应,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一旦答应了的话,他与黄颖之间的缘分也就走到了尽头。
他一直在做着应付王重荣的准备,王重荣兵强马壮,最主要的是河中有两座盐池,这无疑是河中源源不断的财源,在那个时代,盐铁之利无疑是很大的经济来源,就连户部里边最大的财政官员就是叫做盐铁使,那个时候食盐的利润实在是暴利中的暴利。
王重荣有可靠的经济来源,就有钱,有了钱就不愁没有兵,这一点在乱世很是重要。(未完待续)
中和二年四月,王铎屯兵周至,各路藩镇纷纷响应,各路官军齐聚关中,身在长安的黄巢处境堪忧。唐廷又任命崔安潜为京城四面招讨副使,让他和招讨使王铎,天下兵马都监杨复光共同督促各藩镇进攻长安。
一时间关中征战四起,百姓不堪其扰,纷纷躲避入山林,农耕废弛,大齐政权坐守长安空城,根本没有赋税收入,等于是坐吃山空。一时间长安城中一斗米可以卖到三千钱,粮食价格贵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黄巢派众将多次出城想打破僵局,却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现在王铎的计划已经相当明显了,他根本不想打长安,因为长安城中大齐的军队众多,他并没有打下长安的能力,可包围长安的能力还是有的。
王铎命令大军整日在长安周围挖沟壑,以防大齐的人马出城,他是想把黄巢的数十万军队困死在长安。可他又怕黄巢真的急了的话跟他来一个鱼死网破,是以王铎也给黄巢留了一条后路,就是长安的东方并没有安排人马堵截,也就是说黄巢如果想逃的话,完全可以从东门出城。
王铎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把黄巢惹急了会是什么后果,其实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把黄巢干出长安。也就是说,你黄巢哪里呆着都行,可这长安你不能待。
可黄巢也不是吃素的,他就愣是不出城,官军想打长安,却打不下来。黄巢想打粉碎对方的包围,更是不可能。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下来,官军都是各路藩镇的人马,每一路藩镇都有自己的后勤供应部队,根本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可黄巢就不行了,现在长安城中的粮食已经日渐窘迫,根本坚持不了多少时候了。
在这个时候,黄巢必须要做出选择,是撤出长安,还是出城决战?决战的话根本没有把握,因为这些各路藩镇如今抱成一团,互为犄角,互相声援,很难一举将他们击破。实在不行的话他们可以跑,可现在黄巢的人马连追都不敢追,因为现在关中到处都是唐军藩镇的人马,一旦孤军出了长安城的话很容易被唐军包围,之后围歼。
可如果让黄巢一下子从城中调出数万人马的话,他又怕城中空虚,被敌军乘虚而入。
黄巢的人马对外一直是说有六十万,可黄巢自己比谁都清楚,他现在只有二十万人马,除去朱温的两万多人,胡真的两万多人,还有华州李详那里的一万多人,洛阳张言、葛从周那里的两万多人。现在城中的军队只有十二万人左右,本来不止这么多的。
一年前尚让和林言攻打凤翔的时候龙尾坡一败损失了三万多人马,其实那一仗让大齐的军队不但损失了三万多的军队,最主要的是失去了信心,这才让大齐的人马在后来的作战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很少敢主动出击,在跟官军的作战中一直是败多胜少,甚至潼关守将竟然在听到一点儿风声之后就逃到了江淮,最后竟然率领一万多人马投靠了高骈。
龙尾坡大败以后,也只有朱温在邓州的时候打了几场胜仗,但最后由于其他原因,黄巢不得不让朱温放弃邓州,现在朱温占据同州,虽然阻止了河中和河东等路的人马西进关中,却无法阻止其他地方的人马。
现在商州已经落入官军的手中,长安周边投降大齐的藩镇又倒戈投唐,弄的长安城成了一座孤城,幸亏朱温打下了同州,又重创了王重荣,胡真又出奇兵攻陷了潼关,如果不然的话华州也不可守了。那样的话,长安才真正成了空城才对。
黄颖虽然身在大明宫,可她对当前的形势也十分清楚,其实他们都知道这样一直在长安死守下去的话,只有死路一条。可若是让他们推出长安城,不光是黄巢不甘心,就是孟楷、尚让也不会甘心。
黄颖想到了朱温,她很想知道如果朱温在长安的话,他能不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她想朱温一定会有办法的,朱温这个人这几年来已经不止一次的创造了奇迹了。
当初他仅用了一千新兵拿下长垣,后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濮州,特别是在广州的那一仗,孟楷、尚让攻城攻了好几天没有拿下来,却被朱温一夜之间拿下,虽然那一次因为朱存的阵亡让朱温心智大乱,竟然下令屠城,但任何人都不能磨灭朱温在那一战中的功劳。更不用说朱温定下计策,和胡真、葛从周等人共破高骈手下第一大将张璘,这才使得大军过淮南的时候让高骈不敢轻易出兵,让义军可以得过千里长淮。还有他一人说降东都洛阳……
可以说义军一路走来,能够打下长安,朱温功不可没。她一直在想,如果朱温在长安的话,他能不能再一次创造奇迹。
其实她把朱温的能力看的有些高了,朱温能够做到那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了解这个大历史的趋势,另外也有很大的侥幸成分在里边。可现在长安如此困顿的局面也是历史趋势使然,并不是某个人可以改变的。
即便是朱温也不能。
历史的车轮在遵循着他固有的轨迹在前进,朱温也无力改变,他只能尽量的在大趋势的前提下趋吉避凶,尽力而为而已。现在的朱温在同州看似没有什么动静,可他一直在部署着怎么应付河中王重荣的反击,因为他知道,王重荣不可能善罢甘休。一旦王重荣卷土重来,定然势不可挡,即便是他朱温和胡真两路人马联手,也未必能够抵挡的住。
因为同州面临的不是河中王重荣一路人马,还有身为天下兵马都监的杨复光,更有河东节度使郑从谠,最最让朱温担心的是现在还在雁门关的李克用。虽然现在李克用还没有南下的动静,郑从谠也没有西进的打算,那只不过是因为郑从谠一直在防范着李克用,是以无暇他顾。一旦双方和解的话,几路大军齐下,同州定然无力抵挡。
这也正是朱温一直在担心的问题,因为他很清楚,李唐王朝最善于玩的手段就是怀柔政策,既然无力制衡李克用,他们就一定会招抚李克用,郑从谠虽然明知道李克用这个沙陀人狼子野心,可如果朝廷让李克用出兵南下的话,他也不好阻拦。
朱温更是知道,李克用南下将会带来什么后果,历史已经证明,是李克用的沙陀部队的南下,直接导致了五代之中出现了三个朝代都由沙陀人统治,更是让北方的契丹有了可乘之机。
虽然朱温考虑的有些远,但他不得不考虑,因为他比谁都清楚,一旦这些胡人统治了中原,将会给中原造成什么样的打击,将会给大汉民族带来什么样的打击。虽然在后来这些胡人无疑幸免的被汉人同化,但这需要付出血一般的代价,让历史倒退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这时的朱温比任何时候都要感到无力,因为他明明知道即将发生的一切,他却只能干瞪眼,因为仅凭他根本无法改变这一切。
历史真的不能改变吗?这个朱温考虑了无数次的问题又一次涌向了他的脑海。虽然明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他依然一次又一次的在心里问自己。
其实有时候朱温也在想,自己既然能来到这里,自己明明知道历史的大趋势,可自己为什么却不能改变这一切?如果没有五代十国这数十年的动乱,以后的中国还会不会在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作战中一直处于劣势?
历史永远都存在着遗憾,可既然老天让朱日光带着以往的记忆成为朱温,是不是正是为了弥补这历史的遗憾?这一点朱温不敢肯定,因为他几次努力想改变历史,都没有成功,这一次呢?是不是还是那样?朱温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其实他心里很清楚,现在如果想真正找到立足之地,最好的办法是投靠官军,这样能让他名正言顺的割据一方,而不用担心别人群起而攻,最多也就是旁边的藩镇有一些摩擦,不可能出现现在这种几十路藩镇同时出动的局面。可朱温现在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师父黄巢,让他背叛黄巢,他真的有些做不到,更何况中间还夹着一个黄颖?
关于这一点,谢瞳也不止一次的向他间接暗示过,可朱温都没有答应,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一旦答应了的话,他与黄颖之间的缘分也就走到了尽头。
他一直在做着应付王重荣的准备,王重荣兵强马壮,最主要的是河中有两座盐池,这无疑是河中源源不断的财源,在那个时代,盐铁之利无疑是很大的经济来源,就连户部里边最大的财政官员就是叫做盐铁使,那个时候食盐的利润实在是暴利中的暴利。
王重荣有可靠的经济来源,就有钱,有了钱就不愁没有兵,这一点在乱世很是重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