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谷粒 > 大明由我而校 > 第0117章 训诫英才

第0117章 训诫英才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大明由我而校最新章节!

    天启二年,四月十五日,会试结束。四月二十日,殿试结束。本届科举考试,文震孟高中状元,有四百零九人中了进士。

    有人欢喜有人忧,在放榜时,宋应星、宋应升兄弟俩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他们又落第了。

    本来,宋应星很有自信的,为了这次会试,他做了很多准备。在考试中,由于《四书》、《五经》这几部古书的篇幅不多,字数有限,一般地抽取其中的句子来做题目,时间一长,就难免重复。

    所以如今的试官都是想方设法地变花样,或在每章每节内择取数句,或者把一章分成几节,或者从一节中截取一句,或者把几章几节连在一起,这样来出题目,使人无从预测。

    不过,举子也有相应的对付办法,那就是把习作的数量成倍地加大,把那几部经典割裂又割裂、拼凑又拼凑,预先作它几十题、乃至上百题文章,记牢、背熟。

    这样,往往总有那么一两题,甚或三四题给碰中。为了应付这次考试,宋应星事先也准备了一批文章。现在,他希望能在这二十三道试题里,发现有他做过的题目……

    然而,没有。甚至连最易碰巧的《五经》题目,也全是宋应星未曾做过的。看来,他想的题太偏、太巧,而这一次,主考官却仿佛有意同举子们捉迷藏,出的题目偏偏全是比较普通的。

    在号舍里,宋应星看见试题就呆住了。固然,他不至于因此就作不出文章来,但事先经过一精一心准备、反复推敲的那一批得意之作,如今竟连一篇都用不上。也就是说,七篇文章全都得重新构思、写作、修改、誊正。

    等到发榜时,宋应星知道自己没考上进士,他的兄长宋应升也没考上。

    正当宋氏兄弟垂头丧气准备回乡时,被锦衣卫千户王阳武拦住了。在问清姓名以后,王阳武笑着说:

    “二位举人,皇上想见见你们俩!”

    皇帝在文华殿召见了未考中进士的宋应升、宋应星兄弟俩。

    在天启朝的第一次科举开始以后,朱由校反反复复查看了来考试的举子名单,他生怕错过人才。皇天不负有心人,宋应星这个科场失利,但因为其著作《天工开物》被后世学者誉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让朱由校发现了。

    初次进紫禁城见皇上的兄弟俩很紧张,表面上故作镇静,在文华殿的前殿恭恭敬敬地向皇帝行礼,实际上身体一直在抖。

    也难怪,从进了午门开始,两行禁兵,钉子一样排列着,佩在腰间的宽边大刀拖着长长的鎏苏。锦衣卫们像一尊尊铁铸的神像,按绣春刀挺立,眼都不眨一下。殿前铜鹤,金鳌的日里喷吐着袅袅清烟,呈现出一派肃穆庄严的气氛。初次见这样的阵势,试问有几人能不害怕呢?

    大殿里还有两位帝师在场,一个是当今内阁首辅孙承宗,另一个是数理院院长徐光启。天子觉得气氛有些像后世的面试,那么他作为面试的主考官先向宋应星发问了:

    “宋应星,你们兄弟二人此次科举没中进士确实遗憾,但是朕听闻宋应星通晓

    经世致用之学,八股文虽不是你的专长,但你精通农学及工艺制造之学。来,宋应星,你抬头说说你懂不懂这些学问啊?”

    宋应星缓缓地抬起头回话:“陛下真是圣明烛照,学生确实精通农学和工艺制造之学。我幼年就开始干农活,对水稻浸种、育种、擂秧、耘草等了然于胸。学生喜欢游历四方,常常到作坊里去观察,因此我对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手艺也颇有心得。”

    接着,皇上就鼓励宋应星多讲讲他的所长。宋应星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他对种植水稻的改良方法,工坊榨油量的计算等等知识。

    朱由校听得云里雾里、模棱两可,毕竟无论是前世还是今世,他都没有种过地。徐光启倒是听得兴高采烈,这位后生所讲的话与他正在撰写的《农政全书》在许多内容上可谓不谋而合。徐光启立刻请求皇帝允许他问这位后生几个问题,得到了皇帝的许可,徐院长问了不少数学、化学、物理学相关的问题。宋应星一一作出准确的回答。

    徐光启大喜过望,然后就大声说道:“人才难得”,并请求陛下让他将宋应星收入数理院,皇帝欣然同意。宋应星有着落了,他的哥哥宋应升还等着呢。朱由校紧接着就问了问宋应升是否像他弟弟一样懂科学。

    可宋应升的回答却是略懂一二,并不像他那位弟弟一样精通。宋应升很老实地回答,他还想继续考进士。

    皇帝觉得有些为难了,本来以为宋应升也是个科技人才,没成想不是。

    “宋应升,你今年多大岁数?”朱由校询问道。

    “回皇上,学生今年四十有四。”

    “不小了啊,这样吧,朕叫首辅在朝里面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

    “回皇上,学生斗胆还是想继续考进士。”

    “做官不一定非要进士吗!当初海瑞海刚峰不也是举人吗,他当上了应天巡抚。你现在四十四岁,血气已经有所衰减,现在不进入仕途为国家出把力,你还在等五六十岁考中进士再做官吗?”

    听了皇帝的教诲,宋应升赶快说道:“学生糊涂,谢皇上栽培。”就这样,宋氏兄弟正式进入大明朝廷。宋应星进入数理院成为一名院士,宋应升则是被分配到北直隶做县令。

    几天后,在皇极门和皇极殿之间的大广场上,朝廷为新晋进士们举行宴会。在宴会开始之前,皇帝训话。朱由校站在皇极殿的丹墀上,用一双犀利的眼睛环场巡视一周,广场上顿时鸦雀无声,所有新进士都几乎屏住呼吸,天子先是淡淡地一笑,然后才开口言道:

    “朕想对你们这些进士说说心里话。当官有多种当法,有的人冲虚淡泊,谦谦有礼,遇事三省其身。虽不肯与邪恶沆瀣一气,却也不敢革故鼎新,勇创新局。此种人是清流,眼中的第一要务是个人名声,其次才是朝廷社稷;有的人大醇小疵.这样那样的毛病,让人一揪一个准,但他心存朝廷,做事不畏权贵,不避祸咎,不阿谀奉上,不饰伪欺君,这样的官员,是循吏……”

    说到此处,皇帝略顿了顿,又环扫一眼,见大家一个个神色紧张,支愣着耳朵倾听,他很满意就继续说道:

    “朕现在明确告诉你们,朕喜欢循吏讨厌清流。还有你们这些进士中的大多数人都要外放出去做官,你们不要以为离了京城就不受朕的约束。”

    “州牧县令都负有守土安民的责任。治天下者以人为本,欲令百姓安居乐业,惟在知府、县令。如今全国有一千三百多个县令,要想个个都贤明端正,的确很难。你们大概不知道,在文华殿丹陛之侧,有六扇屏风,上面绘的不是山水胜景,而是刻的天下府县职官表。哪一个县由谁担任县令,朕一目了然。每日的邸报,各地的奏折,朕必看。因此,朕虽然深居九重,对天下的官政民情,却是了然于胸。一个县令开缺,职官表上就有一个空额,若三日还未补上,朕就要询问原因。所以,你们不要以为山高皇帝远。其实,你们的言行举止,都在朕的深切关注之中。”

    “一个州有一个好州牧,则合州安稳,一个县得了一个好知县,则全县生灵有福。自古州守、县令,皆妙选贤德,若天下州牧县令都悉称圣意,则皇上可端拱庙堂之上重廊之下,百姓也就不虑不怨。所以说没有当过县令的人,便不知施政的艰难,亦不懂如何亲民爱民。依朕之见,天下最难当的官,怕就是县令了。我想当一个好皇帝,但试问一句,倘若天下的知县都玩忽职守鱼肉百姓,我绝没有成为好皇帝的可能!”

    说到此时,太监刘若愚给皇上递了一杯御酒。朱由校接过酒杯,继续说道:“朕今天敬你们一杯酒,希望你们为大明天下子民做好官。”说完,天子一扬脖子喝干了杯中酒。

    皇帝的话恩威并重,字字句句打动人心,听者无不动容。此刻见皇帝举杯敬酒,大家先是怔忡,一忽儿又都明白过来,顷刻间都齐刷刷地跪倒,山呼万岁。

    然后宴会开始,广场上早已摆了上百张八仙桌子,太监们为进士们上御膳御酒。教坊司的乐工演奏起歌舞,氛围开始逐渐热闹起来。进士们一个个兴奋不已,饮酒吃菜,好不热闹。

    大明朝的北京城,在这里居住着至高无上的皇帝,拥有着令人生畏的生杀予夺的大权,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最优秀的人物,可以最快地了解到关于时局的重要消息,准确地把握朝廷决策的脉搏;自然,也存在着实现年轻进士的主张和理想的最大机会……

    在与科举及第的进士们大宴一番之后,皇帝又挨个与他们谈话聊天。在中极殿,朱由校第一个见得是本年的状元郎——文震孟。

    文震孟是天启二年的状元,他今年已经四十九岁了。朱由校查过文震孟的材料,他是大才子文征明的曾孙,在书法上颇有造诣,除此之外他还精研过《春秋》、《楚辞》等典籍。这也是位考坛老将了,文震孟进过十次礼部贡院考场,历时二十七年,终于一举夺魁,成为大明朝的第八十二位状元。

    看完文震孟的档案,朱由校一点都没有重用他的想法。在谈话中,文震孟只讲一些之乎者也的东西,这些在天子来看就算是废话了。谈过以后,文震孟被授予翰林院修纂,干一些文字工作。

本站推荐:万相之王总裁的替身前妻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凌天战尊飘渺之旅风流岁月之活色生香半城风月花颜策神武战王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大明由我而校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新谷粒只为原作者乐港船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乐港船长并收藏大明由我而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