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谷粒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31章 ,追兵
第31章 ,追兵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节!
第31章 ,追兵
秦朝这种皇权下村组织力,能形成天下最强大的战争机器,但消耗的人才却也是极其庞大的,当初秦国光统治关中就需要六国士子加入,才能勉强维持大秦这架战争机器。
而现在统治整个天下,大秦人才更加缺乏,即便统一天下已经有十年时间了,但在关东的一个县只能安排十几个老秦人来管理,一个郡也最多只有几十个官员和上千老秦人士兵,关东六国的稳定本就极其勉强。
始皇帝还要双线作战,在自己帝国最偏远的南北方分别驻扎了50万大军和30万大军,如此的极限操纵,500万老秦人都不够始皇帝使用的。
秦国只能被迫和关东六国的地头蛇合作,不得不启用更多的六国士子,但这种合作却是极其不稳定的,上层的资源都被老秦人占据,六国士子开始不满老秦人占据天下大部分的资源,他们开始怀念自己的祖国了,关东的反抗一直没有停止。
而这种变动,处于帝国云端的始皇帝是看不到的,反而是孟绍这种地方上的官员看的更加清楚,他们明白自己的国家已经难以再开辟一个战场了,任何不利于国家的苗条都要快速剿灭。
只可惜他们没有办法把这份见识带到始皇帝眼前,始皇帝依旧认为自己的帝国强盛无比,他还再次开辟出一条战线,就是征发70万刑徒修筑阿房宫。
(看到这段历史,本人也是极其佩服始皇帝的,封建时代的帝国动不动号称百万大军,但只有始皇帝是真正做到了调动百万以上的人员,征发50万大军南征百越,同时征发30万大军北征匈奴,内部还要征发70万刑徒修宫殿,三线作战,脱离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据帝国的百分之七八,这种组织力在封建时代前所未有,这种动员能力甚至可比工业时代的一战动员状态,说秦朝是封建军事帝国的巅峰一点不为过,但他也是真一点也不爱惜自己的帝国。)
郡守三人商议到最后决定,郡监御史孟绍带领1000精锐平定阳县叛乱,陈郡郡守甘棣和郡尉白勐看守陈郡防止出现新的动乱。
始皇帝35年10月10日,清晨,孟绍就带领1000秦军浩浩荡荡的杀向阳县。
而与此同时,经过了这几天的没日没夜的苦干,大铁锤这些工匠帮助徐凡弄了300架独轮车,这已经把整个阳县的轮子都用光了,而徐凡也的确没有怪罪他们,只是把整个工师里的工匠全部编入起义军的工匠营当中,由大铁锤当这个统领。
同时徐凡的队伍当中多了231头牛,120匹马,和各种战车,运输车,牛车200辆,还有大大小小的船舶200多艘,整个阳县各类运输工具都被义军购买了,为了购买这些运输工具徐凡付出了6万石的粮食,每个和义军交易的农民,现在正兴奋的想如何把这些粮食藏起来。
徐凡的这支义军虽然成立还不到5天,但公平买卖(冤大头)的名声却已经传出去了,许多阳县的富农全家流着泪把自己家的耕牛,牛车和船以2倍价格卖给徐凡的起义军,他们明白,过来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有这些粮食,他们完全可以再购买两头牛,两艘船。
但徐凡也不算吃亏,这些粮食他们本就运输不走,现在用这些没有用的粮食交易了牛,马,各种车辆能让他们带走更多的粮食,徐凡认为他们赚大了。
这些车辆,船和300辆独轮车上千车夫,船夫被徐凡编入了辎重营,由陈岗作为统领,他负责掌管起义军的手中的2万石粮食和上千匹布等财物。
而4000多起义军的家属,徐凡则按照什,百,千户的军事化管理编练成队,周章作为首领管理这4000起义军的家属。 而起义军士兵扩张到1100人,由徐凡来统领,同时他也直属管理500,陈林被徐凡任命为曲长,管理另外500人,邓宗则为监军,监管全军军纪,还有一个叫吴盛的投降军官,因为他骑术了得,加上徐凡的队伍当中懂骑兵作战的太少了,他于是就成为了斥候屯屯长,这1100人全副武装,是起义军最核心的力量。
当义军的核心领导层,和统率各部首领组建完成之后,起义军也开始了南下的逃命了,按照他们原本的计划去大别山区建立一个抗秦根据地。
当然逃命这样影响士气的话不能说,所以在几天前,徐凡告诉起义军士兵们,他们下一步的战略是要拿下占据南顿县,扩大义军的地盘,同时也为了扩大义军的影响力,徐凡也喊出:“诛暴秦,伐无道,均田地,免徭役”的起义口号。
以此吸引更多人加入起义军的行列当中,要是陈郡再冒出几股起义军势力吸引到秦军注意力,对于徐凡他们来说受到的压力就小很多了。
可能是徐凡的口号吸引人,也有可能是秦吏太不当人了,徐凡这个口号刚刚喊了2天时间,阳县四周的好汉,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投靠义军,数量快速突破上千人,而且每天还在增加。
尤其是在了解徐凡这里一日三餐不说,每顿还可以吃饱,也来投靠徐凡的人就更多,这年头可以保证吃饱饭,很多人是愿意付出性命的。面对蜂拥而来的好汉,徐凡不得不在县衙门口的广场上摆上几十口釜,日以继夜的煮粥,以救济投靠自己的好汉。
于是离开阳县的起义军变得无比庞大,光800刑徒的亲人就有近3000人,这些人是要跟着徐凡离开。加上上千来投的好汉,义军数量膨胀到超过了5000人,半个阳县的百姓都投靠了徐凡了。
就这样5000多人的庞大队伍,携家带口陆路,水路共同向南顿县城进发。
为了保证队伍的安全,徐凡把让斥候散布的非常开,队伍前后左右都有斥候探路。
但他们刚刚走半天,就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了,义军的斥候就探查到秦军派遣大股军队来到阳县,显然是要围剿他们的,以他们现在每日20里的速度,根本不可能逃的掉秦军的追杀。
求收藏,月票,举荐票
(本章完)
第31章 ,追兵
秦朝这种皇权下村组织力,能形成天下最强大的战争机器,但消耗的人才却也是极其庞大的,当初秦国光统治关中就需要六国士子加入,才能勉强维持大秦这架战争机器。
而现在统治整个天下,大秦人才更加缺乏,即便统一天下已经有十年时间了,但在关东的一个县只能安排十几个老秦人来管理,一个郡也最多只有几十个官员和上千老秦人士兵,关东六国的稳定本就极其勉强。
始皇帝还要双线作战,在自己帝国最偏远的南北方分别驻扎了50万大军和30万大军,如此的极限操纵,500万老秦人都不够始皇帝使用的。
秦国只能被迫和关东六国的地头蛇合作,不得不启用更多的六国士子,但这种合作却是极其不稳定的,上层的资源都被老秦人占据,六国士子开始不满老秦人占据天下大部分的资源,他们开始怀念自己的祖国了,关东的反抗一直没有停止。
而这种变动,处于帝国云端的始皇帝是看不到的,反而是孟绍这种地方上的官员看的更加清楚,他们明白自己的国家已经难以再开辟一个战场了,任何不利于国家的苗条都要快速剿灭。
只可惜他们没有办法把这份见识带到始皇帝眼前,始皇帝依旧认为自己的帝国强盛无比,他还再次开辟出一条战线,就是征发70万刑徒修筑阿房宫。
(看到这段历史,本人也是极其佩服始皇帝的,封建时代的帝国动不动号称百万大军,但只有始皇帝是真正做到了调动百万以上的人员,征发50万大军南征百越,同时征发30万大军北征匈奴,内部还要征发70万刑徒修宫殿,三线作战,脱离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据帝国的百分之七八,这种组织力在封建时代前所未有,这种动员能力甚至可比工业时代的一战动员状态,说秦朝是封建军事帝国的巅峰一点不为过,但他也是真一点也不爱惜自己的帝国。)
郡守三人商议到最后决定,郡监御史孟绍带领1000精锐平定阳县叛乱,陈郡郡守甘棣和郡尉白勐看守陈郡防止出现新的动乱。
始皇帝35年10月10日,清晨,孟绍就带领1000秦军浩浩荡荡的杀向阳县。
而与此同时,经过了这几天的没日没夜的苦干,大铁锤这些工匠帮助徐凡弄了300架独轮车,这已经把整个阳县的轮子都用光了,而徐凡也的确没有怪罪他们,只是把整个工师里的工匠全部编入起义军的工匠营当中,由大铁锤当这个统领。
同时徐凡的队伍当中多了231头牛,120匹马,和各种战车,运输车,牛车200辆,还有大大小小的船舶200多艘,整个阳县各类运输工具都被义军购买了,为了购买这些运输工具徐凡付出了6万石的粮食,每个和义军交易的农民,现在正兴奋的想如何把这些粮食藏起来。
徐凡的这支义军虽然成立还不到5天,但公平买卖(冤大头)的名声却已经传出去了,许多阳县的富农全家流着泪把自己家的耕牛,牛车和船以2倍价格卖给徐凡的起义军,他们明白,过来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有这些粮食,他们完全可以再购买两头牛,两艘船。
但徐凡也不算吃亏,这些粮食他们本就运输不走,现在用这些没有用的粮食交易了牛,马,各种车辆能让他们带走更多的粮食,徐凡认为他们赚大了。
这些车辆,船和300辆独轮车上千车夫,船夫被徐凡编入了辎重营,由陈岗作为统领,他负责掌管起义军的手中的2万石粮食和上千匹布等财物。
而4000多起义军的家属,徐凡则按照什,百,千户的军事化管理编练成队,周章作为首领管理这4000起义军的家属。 而起义军士兵扩张到1100人,由徐凡来统领,同时他也直属管理500,陈林被徐凡任命为曲长,管理另外500人,邓宗则为监军,监管全军军纪,还有一个叫吴盛的投降军官,因为他骑术了得,加上徐凡的队伍当中懂骑兵作战的太少了,他于是就成为了斥候屯屯长,这1100人全副武装,是起义军最核心的力量。
当义军的核心领导层,和统率各部首领组建完成之后,起义军也开始了南下的逃命了,按照他们原本的计划去大别山区建立一个抗秦根据地。
当然逃命这样影响士气的话不能说,所以在几天前,徐凡告诉起义军士兵们,他们下一步的战略是要拿下占据南顿县,扩大义军的地盘,同时也为了扩大义军的影响力,徐凡也喊出:“诛暴秦,伐无道,均田地,免徭役”的起义口号。
以此吸引更多人加入起义军的行列当中,要是陈郡再冒出几股起义军势力吸引到秦军注意力,对于徐凡他们来说受到的压力就小很多了。
可能是徐凡的口号吸引人,也有可能是秦吏太不当人了,徐凡这个口号刚刚喊了2天时间,阳县四周的好汉,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投靠义军,数量快速突破上千人,而且每天还在增加。
尤其是在了解徐凡这里一日三餐不说,每顿还可以吃饱,也来投靠徐凡的人就更多,这年头可以保证吃饱饭,很多人是愿意付出性命的。面对蜂拥而来的好汉,徐凡不得不在县衙门口的广场上摆上几十口釜,日以继夜的煮粥,以救济投靠自己的好汉。
于是离开阳县的起义军变得无比庞大,光800刑徒的亲人就有近3000人,这些人是要跟着徐凡离开。加上上千来投的好汉,义军数量膨胀到超过了5000人,半个阳县的百姓都投靠了徐凡了。
就这样5000多人的庞大队伍,携家带口陆路,水路共同向南顿县城进发。
为了保证队伍的安全,徐凡把让斥候散布的非常开,队伍前后左右都有斥候探路。
但他们刚刚走半天,就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了,义军的斥候就探查到秦军派遣大股军队来到阳县,显然是要围剿他们的,以他们现在每日20里的速度,根本不可能逃的掉秦军的追杀。
求收藏,月票,举荐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