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王权与教派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隋唐烈,有酒无侠最新章节!
天波杨府最为北宋的精锐部队,从接到命令到全军开拔总共用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
杨家将的队伍中,金刀杨老令公面色严肃的骑着马走在最前面。
杨再兴骑着战马跟在杨老令公的左后方,表情愤愤不平,不时地用眼睛瞪着寇准。
寇准身为文官并没有随军出行,虽然他的职责就是监督杨家将执行命令,不过寇准到底还是那个清明果敢的寇老西儿。
从本心而言,寇准也并不是完全赞同赵祯对于南宋的做法,所以他并没有过分的逼迫杨继业等人。
不过无奈的是寇准出身儒家,儒家需要在这场宋洲的乱局中占据好处,就需要辅助一家王朝一统天下。
龙脉的争夺,涉及到儒家千百年来的大计划,更是孔圣人关注的重点,寇准的出身决定他不能违抗孔圣人的指令。
儒家在宋洲的势力,表面上看一家独大,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南北两宋,对于文人一直未尝尊重,重文轻武,文臣的地位一直非常高。
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尊崇,道家在两宋的地位才是最高的。
赵家的人历来尊崇道家,道家是两宋的国教。
当然了,道教历来风行的是出世主义,对于朝堂和权势并不是很看重,对于儒家的威胁也不是最大的。
儒家最危险的敌人来自内部,那就是法家,法家历来对朝堂的渗透能力都是非常强大的,从某种程度而言比儒家更加适合朝堂。
而且法家表面上还是儒家的体系之中的,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李斯和韩非子,韩非子和李斯的老师是荀子。
荀子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荀子的老师是宋子,宋子是墨家的人。
不过荀子在研习了墨家学派之后,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转而投入了儒家的道统。
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
在人性问题,荀子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
在天道观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荀子对礼很重视,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认为“水能载舟亦能复舟”。
从本质上而言,荀子与孟子的性善论完全不同,
也并不认同孔子的以春秋之礼治国,
甚至还主张限制王权,
因此荀子和孔圣人,半生孟子,以及董仲舒的关系都不好。
对于荀子的定位,在儒家也争论很大。
如果把儒家看作是孔孟之道的专利,那么荀学肯定不能属于儒家。
而如果把儒学本身看作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那么荀学就可以划归于儒家。
这是因为儒学至始至终有个一以贯之的思想,即仁义之道或礼义之道,
而这个思想又有内在与外在之分,分别对应着内圣之道与外王之道。
孔圣和孟子多发挥其内圣的层面,而荀学多发挥其外王的层面。
也正因为有了荀子的渊源,很多法家喜欢披着一层儒家的皮,
借助儒家复兴自己的理想,这就是所谓的外儒内法。
而宋洲的儒家,大多都是这种外儒内法的假儒,
比如北宋的代表人物开封府包拯包龙图,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宋洲的儒家,表面上看一家独大,但其实千疮百孔,
不光有着外儒内法的法家,甚至于还有不少墨家人,
也披上一层儒家的皮堂而皇之的在宋洲兴风作浪。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境地,寇准作为宋洲儒家的弟子,
即便心中不愿意,也只能为了儒家的利息,放弃心中的不甘。
“哎~”
寇准看着远去的杨继业,心知之前的举动一定让这位可敬老将军有些寒心了,
只是世间的无奈有许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寇准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
“平仲何故叹气?”
公孙弘走到寇准身边,看着寇准笑着问道
“师兄,我感觉陛下的这个决定是错误的,他这样做有些过于急功近利了,这会让杨老将军心寒的。”
公孙弘听了寇准的话,哈哈大笑起来
“平仲,你的气量还是过于狭隘了,只能拘泥于一国之地,根本没有从大势上看问题。
我问你,宋洲哪个国家中,咱们儒家的势力最强盛?”
寇准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自然是南朝,南朝宰相秦桧是董师的弟子,南朝朝堂文官大多是秦桧的门徒,
如果不是军方的中兴四将制衡,南朝绝对是儒家的天下。”
公孙弘听了寇准的话,赞同的点了点头,继续启发道
“既然南朝儒家根深蒂固,咱们为什么舍弃南朝而选择了北朝?
要知道,北朝是被无数人盯上的优质股,刚才若不是咱们棋高一着,绝对就让鲁妙子那个家伙得逞了。”
公孙弘得意洋洋的说道,鲁妙子连董仲舒都坑过,公孙弘能够赢他一招,自然得意非常。
寇准并没有在意公孙弘语气中的得意,而是低下头仔细思考了一阵,回答道
“我觉得之所以选择咱们大宋,而未选择南朝,大概是因为南朝国力虚弱,外强中干,若不是中兴四将竭力支撑,早就分崩离析了。
南朝统一天下的机会,不如北朝。”
公孙弘对于寇准的分析非常满意,继续引导着问
“那么南朝为何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的呢?”
“自然是赵构听信谗言,宠信奸臣秦桧…”
说到这,寇准感觉不对,停了下来。
公孙弘对于寇准的敏锐十分的赞赏,笑着开口道
“没错,南朝的衰弱是秦桧师弟的‘功劳’。
秦桧师弟是董师的弟子,安邦定国之能虽算不上惊世绝伦,但也绝非昏庸之辈。
作为一名儒家弟子,心中也未尝没有重塑寰宇,再造乾坤的雄心壮志。
此次计划若能顺利实施,未来宋州的庙堂之上,必有秦师弟的一席之地。
他难道就不担心,未来的朝堂上会被军方势力刁难吗?”
公孙弘的话引起了寇准的思考,秦桧的状况比赵桢的行为更恶劣。
如果说,杨继业对赵桢只是心寒的话,那么此次计划如果能够顺利实行,
那么无论是南宋军方,还是北宋军方对于秦桧,都是杀之而后快的决心了。
军人可以被打败,军人可以被杀死,但是军人无法忍受的是背叛。
秦桧可以为了儒家的复兴,出卖乃至于陷害岳飞,韩世忠等人。
那么将来,就可以为了别的目的将北宋天波杨府送上不归路。
军人只是忠诚,又不是傻子。
秦桧这种行为,在寇准看来无疑是自绝于天下,那么就像公孙弘所说的,为什么秦桧毫不担心呢?
公孙弘对于眼前的寇准非常的欣赏,寇准与秦桧一样都有着卓绝的天资,和优秀的才华。
只不过秦桧的天资与才华,更多的是体现在政治斗争之上。
政治斗争只是儒家为了保障权力和地位的手段,说到底有失于君子之道,只是小伎俩罢了。
而寇准的才华,更多的体现于他的施政治学之上,这才是儒家,最看重的地方。
而且最重要的是,寇准是根正苗红的春秋儒,而不是像包青天那样的法儒。
因此,面对儒家内忧外患的情况,公孙弘非常希望眼前的寇准早日成长起来。
眼见得寇准百思不得其解,公孙弘笑着解释道。
“平仲,你还是没有超脱于我之前跟你说的局限。
你要明白,当计划顺利施行之后,宋朝合二为一,成为整个宋洲唯一的发声者,那时候就不需要武将了。
连外地都没有的时候,需要那些武将干什么?
更何况自古以来,文武不两立。
你的格局依旧沉浸在北宋的范围内。
当一个统一的帝国出现的时候,需要的不是如何使他更加强盛。
而是应该考虑如何使它更加长久,更加平衡。
军权是破坏平衡的最关键因素,自古以来无数强盛的国家,大都衰亡于诸侯割据,很少有摔亡于外敌入侵的。
当王权不再需要军权保护的时候,军权就成了王权最大的危险。
所以到那时候,杨家将也好,岳家军也罢,都是王权的敌人。
因此,赵桢毫不在意,得罪杨家将,而秦桧更不会在意,与岳家军成为死仇。
杨继业之所以心寒,也不是因为赵桢之前对他的强制命令。
而是因为他已经从这次,强迫命令中预见了武将没落的未来。
这就叫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公孙弘一脸平静的说着残酷的话语,言语之间毫不掩饰对于武将的轻蔑。
寇准还是年纪尚浅,刚刚因为狸猫换太子案踏入庙堂的他,心中还怀有着将相和,共创美谈的美好想法。
但是工作服的话,却无情的揭露了,文武相轻的现实。
“可是,虽然好战必亡,但忘战必危呀!”
寇准不服气的反驳道。
公孙弘好笑的看着眼前,这个天真的家伙,继续打击道。
“王权没有永恒的,但儒家却可以亘古长存,你知道为什么吗?”
寇准沉默不语,心中冒出一个可怕的想法。
公孙弘不等后者回答,自顾自的说。
“你想的没错,很多时候国家所面临的危难,朝中的聪明人并不是没有发现。
但是发现了,为什么就一定要,解决它呢?
亘古长存的强大王朝,与诸子百家的利益都不相合。
乱世出英雄,若无乱是如何造就英雄,如何将自家学派发扬光大?
如果不是乱世,如何打破已有的门阀派系宰杀肥羊?
更何况,如果不让百姓吃苦受难,如何能够感受到儒家治世安邦的优秀?
人人都生活富足,夜不闭户了,还需要儒家的大同世界干什么?
即便是在儒家之中,也是派系林立,有的,更是如生死仇敌一般。
如果不推动王朝更迭,令时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何能够维持两方平衡。
一家独大,终不及百花齐放,这是孔圣人当年定下的规矩。
所以儒家需要的是平衡,而不是统一。
在这种情况下,推动王朝的轮回更替,来不断的平衡儒家内部的派系力量,同时趁着改朝换代的时机,攫取龙脉的力量,这就是王朝轮转的真像。”
公孙弘的话,印证了寇准心中想起的念头,也令寇准大惊失色。
寇准从来没想到,在自己心中用来治世安邦的儒家,竟然是令王朝更替流转,百姓流离失所的最大元凶。
但是结合今天的所见所闻,以及秦桧的所作所为,公孙弘的话不是无的放矢的,突然另一个可怕的想法在他心中闪过
“难道太宗当年…”
公孙弘听到寇准提出的问题,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
“平仲,你的进步很大啊,连这都能想到了。
没错,赵光义当年的行为背后确实有咱们儒家的影子。
要不是咱们儒家出手相助,赵光义能在赵匡胤的追杀下,安稳的跑到南边建立个南朝吗?
不过赵光义的行为完全出自他个人的意愿,最多咱们儒家只是在旁边敲了敲边鼓,助长了一下他的野心罢了。
毕竟赵匡胤实在是太强势了,而且他比当年的周世宗柴荣手腕更强。
表面上,一副重文轻武的模样,但是背地里,却依旧是道武并尊。
他也不想想,如果不是周世宗柴荣身死,他赵匡胤能有机会当上宋朝太祖?
拿了咱们儒家的好处,还想不认账,真是净想好事。
更何况,他赵匡胤如果真的一统宋洲,龙脉的力量与咱们儒家可就没有干系了。”
公孙弘的一席话,结实了无数,宋州有史以来的各种悬案。
寇准从来没想到,无论是周世宗柴荣身死之谜,还是灯烛斧影之变背后竟然都有着儒家的影子。
而且儒家在其中还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
这让心怀正义的寇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公孙弘看出了寇准心中的纠结,认为今天下的猛药已经足够了。
对于像寇准这样心怀天真的人,公孙弘有耐心,慢慢的将他调教出来。
因此,公孙弘拍了拍寇准的肩膀,没有再说什么,转身走入了营地之中。
寇准在营门口站了许久,脸上的神色阴晴不定,猛的一咬牙,转身走向了营帐内另一处帐篷。
寇准到了帐篷门口,也没有通报,掀开门帘就走了进来,对着帐篷中的人说道。
“你说对了,儒家背后果然有个阴谋。
我知道你们背地里一定有什么计划,而且这个计划还不能让陛下知道。
不过我不管,我要加入你们。
今天你让不让我加入,要么就杀了我。
否则,你只要敢拒绝我,我就把你们的计划捅出去。”(未完待续)
天波杨府最为北宋的精锐部队,从接到命令到全军开拔总共用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
杨家将的队伍中,金刀杨老令公面色严肃的骑着马走在最前面。
杨再兴骑着战马跟在杨老令公的左后方,表情愤愤不平,不时地用眼睛瞪着寇准。
寇准身为文官并没有随军出行,虽然他的职责就是监督杨家将执行命令,不过寇准到底还是那个清明果敢的寇老西儿。
从本心而言,寇准也并不是完全赞同赵祯对于南宋的做法,所以他并没有过分的逼迫杨继业等人。
不过无奈的是寇准出身儒家,儒家需要在这场宋洲的乱局中占据好处,就需要辅助一家王朝一统天下。
龙脉的争夺,涉及到儒家千百年来的大计划,更是孔圣人关注的重点,寇准的出身决定他不能违抗孔圣人的指令。
儒家在宋洲的势力,表面上看一家独大,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南北两宋,对于文人一直未尝尊重,重文轻武,文臣的地位一直非常高。
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尊崇,道家在两宋的地位才是最高的。
赵家的人历来尊崇道家,道家是两宋的国教。
当然了,道教历来风行的是出世主义,对于朝堂和权势并不是很看重,对于儒家的威胁也不是最大的。
儒家最危险的敌人来自内部,那就是法家,法家历来对朝堂的渗透能力都是非常强大的,从某种程度而言比儒家更加适合朝堂。
而且法家表面上还是儒家的体系之中的,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李斯和韩非子,韩非子和李斯的老师是荀子。
荀子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荀子的老师是宋子,宋子是墨家的人。
不过荀子在研习了墨家学派之后,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转而投入了儒家的道统。
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
在人性问题,荀子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
在天道观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荀子对礼很重视,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认为“水能载舟亦能复舟”。
从本质上而言,荀子与孟子的性善论完全不同,
也并不认同孔子的以春秋之礼治国,
甚至还主张限制王权,
因此荀子和孔圣人,半生孟子,以及董仲舒的关系都不好。
对于荀子的定位,在儒家也争论很大。
如果把儒家看作是孔孟之道的专利,那么荀学肯定不能属于儒家。
而如果把儒学本身看作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那么荀学就可以划归于儒家。
这是因为儒学至始至终有个一以贯之的思想,即仁义之道或礼义之道,
而这个思想又有内在与外在之分,分别对应着内圣之道与外王之道。
孔圣和孟子多发挥其内圣的层面,而荀学多发挥其外王的层面。
也正因为有了荀子的渊源,很多法家喜欢披着一层儒家的皮,
借助儒家复兴自己的理想,这就是所谓的外儒内法。
而宋洲的儒家,大多都是这种外儒内法的假儒,
比如北宋的代表人物开封府包拯包龙图,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宋洲的儒家,表面上看一家独大,但其实千疮百孔,
不光有着外儒内法的法家,甚至于还有不少墨家人,
也披上一层儒家的皮堂而皇之的在宋洲兴风作浪。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境地,寇准作为宋洲儒家的弟子,
即便心中不愿意,也只能为了儒家的利息,放弃心中的不甘。
“哎~”
寇准看着远去的杨继业,心知之前的举动一定让这位可敬老将军有些寒心了,
只是世间的无奈有许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寇准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
“平仲何故叹气?”
公孙弘走到寇准身边,看着寇准笑着问道
“师兄,我感觉陛下的这个决定是错误的,他这样做有些过于急功近利了,这会让杨老将军心寒的。”
公孙弘听了寇准的话,哈哈大笑起来
“平仲,你的气量还是过于狭隘了,只能拘泥于一国之地,根本没有从大势上看问题。
我问你,宋洲哪个国家中,咱们儒家的势力最强盛?”
寇准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自然是南朝,南朝宰相秦桧是董师的弟子,南朝朝堂文官大多是秦桧的门徒,
如果不是军方的中兴四将制衡,南朝绝对是儒家的天下。”
公孙弘听了寇准的话,赞同的点了点头,继续启发道
“既然南朝儒家根深蒂固,咱们为什么舍弃南朝而选择了北朝?
要知道,北朝是被无数人盯上的优质股,刚才若不是咱们棋高一着,绝对就让鲁妙子那个家伙得逞了。”
公孙弘得意洋洋的说道,鲁妙子连董仲舒都坑过,公孙弘能够赢他一招,自然得意非常。
寇准并没有在意公孙弘语气中的得意,而是低下头仔细思考了一阵,回答道
“我觉得之所以选择咱们大宋,而未选择南朝,大概是因为南朝国力虚弱,外强中干,若不是中兴四将竭力支撑,早就分崩离析了。
南朝统一天下的机会,不如北朝。”
公孙弘对于寇准的分析非常满意,继续引导着问
“那么南朝为何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的呢?”
“自然是赵构听信谗言,宠信奸臣秦桧…”
说到这,寇准感觉不对,停了下来。
公孙弘对于寇准的敏锐十分的赞赏,笑着开口道
“没错,南朝的衰弱是秦桧师弟的‘功劳’。
秦桧师弟是董师的弟子,安邦定国之能虽算不上惊世绝伦,但也绝非昏庸之辈。
作为一名儒家弟子,心中也未尝没有重塑寰宇,再造乾坤的雄心壮志。
此次计划若能顺利实施,未来宋州的庙堂之上,必有秦师弟的一席之地。
他难道就不担心,未来的朝堂上会被军方势力刁难吗?”
公孙弘的话引起了寇准的思考,秦桧的状况比赵桢的行为更恶劣。
如果说,杨继业对赵桢只是心寒的话,那么此次计划如果能够顺利实行,
那么无论是南宋军方,还是北宋军方对于秦桧,都是杀之而后快的决心了。
军人可以被打败,军人可以被杀死,但是军人无法忍受的是背叛。
秦桧可以为了儒家的复兴,出卖乃至于陷害岳飞,韩世忠等人。
那么将来,就可以为了别的目的将北宋天波杨府送上不归路。
军人只是忠诚,又不是傻子。
秦桧这种行为,在寇准看来无疑是自绝于天下,那么就像公孙弘所说的,为什么秦桧毫不担心呢?
公孙弘对于眼前的寇准非常的欣赏,寇准与秦桧一样都有着卓绝的天资,和优秀的才华。
只不过秦桧的天资与才华,更多的是体现在政治斗争之上。
政治斗争只是儒家为了保障权力和地位的手段,说到底有失于君子之道,只是小伎俩罢了。
而寇准的才华,更多的体现于他的施政治学之上,这才是儒家,最看重的地方。
而且最重要的是,寇准是根正苗红的春秋儒,而不是像包青天那样的法儒。
因此,面对儒家内忧外患的情况,公孙弘非常希望眼前的寇准早日成长起来。
眼见得寇准百思不得其解,公孙弘笑着解释道。
“平仲,你还是没有超脱于我之前跟你说的局限。
你要明白,当计划顺利施行之后,宋朝合二为一,成为整个宋洲唯一的发声者,那时候就不需要武将了。
连外地都没有的时候,需要那些武将干什么?
更何况自古以来,文武不两立。
你的格局依旧沉浸在北宋的范围内。
当一个统一的帝国出现的时候,需要的不是如何使他更加强盛。
而是应该考虑如何使它更加长久,更加平衡。
军权是破坏平衡的最关键因素,自古以来无数强盛的国家,大都衰亡于诸侯割据,很少有摔亡于外敌入侵的。
当王权不再需要军权保护的时候,军权就成了王权最大的危险。
所以到那时候,杨家将也好,岳家军也罢,都是王权的敌人。
因此,赵桢毫不在意,得罪杨家将,而秦桧更不会在意,与岳家军成为死仇。
杨继业之所以心寒,也不是因为赵桢之前对他的强制命令。
而是因为他已经从这次,强迫命令中预见了武将没落的未来。
这就叫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公孙弘一脸平静的说着残酷的话语,言语之间毫不掩饰对于武将的轻蔑。
寇准还是年纪尚浅,刚刚因为狸猫换太子案踏入庙堂的他,心中还怀有着将相和,共创美谈的美好想法。
但是工作服的话,却无情的揭露了,文武相轻的现实。
“可是,虽然好战必亡,但忘战必危呀!”
寇准不服气的反驳道。
公孙弘好笑的看着眼前,这个天真的家伙,继续打击道。
“王权没有永恒的,但儒家却可以亘古长存,你知道为什么吗?”
寇准沉默不语,心中冒出一个可怕的想法。
公孙弘不等后者回答,自顾自的说。
“你想的没错,很多时候国家所面临的危难,朝中的聪明人并不是没有发现。
但是发现了,为什么就一定要,解决它呢?
亘古长存的强大王朝,与诸子百家的利益都不相合。
乱世出英雄,若无乱是如何造就英雄,如何将自家学派发扬光大?
如果不是乱世,如何打破已有的门阀派系宰杀肥羊?
更何况,如果不让百姓吃苦受难,如何能够感受到儒家治世安邦的优秀?
人人都生活富足,夜不闭户了,还需要儒家的大同世界干什么?
即便是在儒家之中,也是派系林立,有的,更是如生死仇敌一般。
如果不推动王朝更迭,令时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何能够维持两方平衡。
一家独大,终不及百花齐放,这是孔圣人当年定下的规矩。
所以儒家需要的是平衡,而不是统一。
在这种情况下,推动王朝的轮回更替,来不断的平衡儒家内部的派系力量,同时趁着改朝换代的时机,攫取龙脉的力量,这就是王朝轮转的真像。”
公孙弘的话,印证了寇准心中想起的念头,也令寇准大惊失色。
寇准从来没想到,在自己心中用来治世安邦的儒家,竟然是令王朝更替流转,百姓流离失所的最大元凶。
但是结合今天的所见所闻,以及秦桧的所作所为,公孙弘的话不是无的放矢的,突然另一个可怕的想法在他心中闪过
“难道太宗当年…”
公孙弘听到寇准提出的问题,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
“平仲,你的进步很大啊,连这都能想到了。
没错,赵光义当年的行为背后确实有咱们儒家的影子。
要不是咱们儒家出手相助,赵光义能在赵匡胤的追杀下,安稳的跑到南边建立个南朝吗?
不过赵光义的行为完全出自他个人的意愿,最多咱们儒家只是在旁边敲了敲边鼓,助长了一下他的野心罢了。
毕竟赵匡胤实在是太强势了,而且他比当年的周世宗柴荣手腕更强。
表面上,一副重文轻武的模样,但是背地里,却依旧是道武并尊。
他也不想想,如果不是周世宗柴荣身死,他赵匡胤能有机会当上宋朝太祖?
拿了咱们儒家的好处,还想不认账,真是净想好事。
更何况,他赵匡胤如果真的一统宋洲,龙脉的力量与咱们儒家可就没有干系了。”
公孙弘的一席话,结实了无数,宋州有史以来的各种悬案。
寇准从来没想到,无论是周世宗柴荣身死之谜,还是灯烛斧影之变背后竟然都有着儒家的影子。
而且儒家在其中还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
这让心怀正义的寇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公孙弘看出了寇准心中的纠结,认为今天下的猛药已经足够了。
对于像寇准这样心怀天真的人,公孙弘有耐心,慢慢的将他调教出来。
因此,公孙弘拍了拍寇准的肩膀,没有再说什么,转身走入了营地之中。
寇准在营门口站了许久,脸上的神色阴晴不定,猛的一咬牙,转身走向了营帐内另一处帐篷。
寇准到了帐篷门口,也没有通报,掀开门帘就走了进来,对着帐篷中的人说道。
“你说对了,儒家背后果然有个阴谋。
我知道你们背地里一定有什么计划,而且这个计划还不能让陛下知道。
不过我不管,我要加入你们。
今天你让不让我加入,要么就杀了我。
否则,你只要敢拒绝我,我就把你们的计划捅出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