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四 清丈土地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刑侦大明最新章节!
赵记大车行货运分行的对手,也被他给铲除了,甚至直接将其纳入了麾下,事业扩大到一个非常可怕的程度,在龙安府已经无人能与他们抗衡。他们的发展不会再受到什么人的阻拦,而有了董鸣长的照顾,想必他们以后的路会非常好走,也就不需要闻安臣再操心了。
于是闻安臣终于能把路线调回到他的初衷上面。
就是游山玩水,尽情愉快几天。
于是接下来得半个多月的时间里,闻安臣游山玩水,再不沾手这些事情,日子倒是过得非常愉快,又过了半个月,他回到了秦州。
回到秦州之后,闻安臣回到自家的院子里头,不由得深深地吸了口气。
离开秦州一月有余,离开家一月有余,还当真是挺想念的。
他四下环顾着自己的院子,其实他知道,自己在这儿应该也住不了多久了,最多也就是两三年的时间,肯定就要搬走,肯定也要离开秦州了。但是终归在这里呆了这么久,感情早就已经出来。
闻安臣想想,若真是要离开的话,那还当真是很舍不得。
不过那终归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还不用面对这个。
回到家中之后,谢韶韵比闻安臣还要兴奋,张罗着指挥大伙儿忙里忙外,把家又给收拾了一通。
他们这趟出去也没白出去,从四川采买了许多秦州都见不着的东西,多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或是这边不常见的丝绸,以及一些有特色的土产等等。反正他们随行的大车颇多,买再多的东西再多也都能放得下,也都拉得回来。
在家里稍稍安顿之后,闻安臣便是离开家前往州衙,去见黎澄。
他过去的时候,黎澄正在读书,抬眼瞧见他,嘴角露出一抹微笑,淡淡道:“哟,回来啦?”
“回来了。”闻安臣笑道。
“这趟出去,玩儿的可还算顺心吗?”黎澄笑问道。
闻安臣点点头,道:“托大人您的福气,这趟出去玩儿的不错,天府之国,美景佳肴,名不虚传。”
他并没有向黎澄说在龙安府发生那些事情。
龙安府发生的那些事儿,终归和秦州离得有点儿远,说出来也没什么意义,而且,董鸣长和黎澄并非是一路人。他俩大致各自算是闻安臣的一条路,闻安臣也不想把自己的那条路暴露给黎澄知道。
“你呀!”黎澄点了点他,笑道:“我还以为你舍不得回来了呢!”
闻安臣笑道:“大人您这话说的,学生根基终归还是在秦州,若是不回来,您还给学生发俸禄吗?”
黎澄笑道:“说的给你指着那点儿俸禄活着一样。”
闻安臣嘿然一笑,没再接话。两人说的这话里的意思,心照不宣就是,没必要说的太清楚。
“对了,看看这个吧!说不得,你现在又有活要做了!”
闻安臣诧异道:“什么活儿。”
黎澄将桌上的一纸公文递给他,笑道:“看看就知道了。说实话,本官觉得,这是个好差使。”
闻安臣可不认为黎澄口中的好差事一定就是好差事,自家这位大人,有的时候想法怪的很,别人避之不及的差使,他却觉得是好差事,别人觉得是美差,他却是觉得那是庸碌之人才会干的活儿。
闻安臣将信将疑地将那张公文拿在手中大略看了一遍,而后便是心中微微一震,脑海中似乎有一个声音响起:“来了,还是来了!”
大明朝万历年间,这一场大改革之中,影响最深远,波及最大,同时也是让张居正得罪人最多的这一项改革内容,终归还是来了!
原来这张公文上写的内容,大致是,遵照朝廷的命令,整个陕西布政使司境内所有州县,都要重新清丈土,地统计田亩数目,上报布政使司。而布政使司给的期限,是一年时间。
闻安臣熟知历史,对这段历史有很深的了结,自然对这项改革内容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其影响力,以及对明朝末年造成的影响都非常了解。而他更是了解,做这项改革到底要得罪多少人。
清丈土地,这一项,无疑是张居正改革的所有内容之中,最为核心,最为灵活,同时也是得罪人最多的一项。
根据明朝初年的统计,在洪武年间,全国土地有将近九百万顷,也就是九万万亩地。而到了万历年,到了张居正掌权的时候,全国土地只剩下四百多万顷。
大明朝初年的时候人口数量就有五千多万将近六千万了,而到了万历年间,根据官方统一,人口数目也是六千多万。
这其实是完全就是扯淡。
明朝建立之后,除了建文年间那四年的靖难之役是打仗之外,其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太平盛世。而太平盛世的时候,正是人**炸性增长的时候,经过二百多年的繁衍生息,人口怎么可能和刚建国的时候差不多呢?
其实根据后世人研究考据各种文献推断,在万历年,明朝的人口数量,起码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左右。
人口越来越多,只可能有越来越多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越来越多的湖泊河流被填成了田地,不可能有良田重新荒芜成荒地的道理。所以说,万历年间,大明朝的田亩数量,肯定是要比明朝初年要多得多的。
但为何在朝廷的统计中越来越少了呢?
原因很简单,那些土地都被权贵们,士绅们,官员们,给侵吞了。
许多被他们侵吞的土地,在朝廷的户籍册上、田亩册上,都消失了。
比如说某个县有一个大官人,有进士功名,也做过官,后来致仕,回了老家。在他当官儿期间和回老家之后,利用种种手段侵吞他人田产,有可能家中只有良田百亩,而到后来可能能到几千亩,甚至上万亩地。而他名下这些土地之中,只有极少一部分,比如说十分之一,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会出现在朝廷的田亩册上,到时候纳税的时候就按照这些田亩数交纳。剩下的那些,则都是被瞒报了。而那些田地之中的出产,自然也就不用纳税,那就纯粹算是自己得了。
这种例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大明朝所有州县,几乎都有这种情况。
别说罕见了,这甚至可说是常见的一种现象,甚至人们都习以为常,不以为意。
这样做,对那些侵吞田产的士绅官员权贵们,自然是有好处的,他们可以将田地中的产出,几乎都据为己有。而不用向朝廷纳税,可以聚敛丰厚的财富,供自己享乐淫逸。但对朝廷来说,却是一丁点儿的好处都没。
万历年间的大明朝,说白了,还是一个农业社会,再加上商税奇低无比,朝廷的赋税,朝廷的收入,几乎全部都来源于土地。而朝廷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赋税自然也就越来越少。
就拿征收的粮食税来说,洪武年间永乐年间,每年缴纳的粮税,大米和麦子小米等等加起来,差不多有三千多万石,巅峰时期,甚至能够将近四千万石!而到了万历年间,这个数量急速降低到两千多万石,甚至还有进一步向下降低的趋势。
士绅权贵们越来越富,而朝廷则是越来越穷。到了万历年间张居正掌权的时候,他看不下去了,他深知这些事情的弊端,也立志要改革,要将这种情况扫扫除。
说实话在张居正之前,说朝廷没有有识之士能够看到这一点吗?
那是扯淡!
根本不可能没有人看出来。大明朝的文官体系,已经是一个完善的金字塔形状的官僚体系,能够攀爬到这个官僚体系最巅峰的那些人,能力、智商、情商、眼力,就没有一个差的。他们不可能看不出,而之所以没有一个人做,就是因为,此事牵扯太大。
真要是改革这一块儿的话,得罪的人会太多。
因为那些侵吞田产的主力军,那些权贵们,那些士绅们,那些官员呢,几乎牵扯了全天下所有的文武官员。而若是要改革这个,那几乎就是相当于和全天下的官员为敌。
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浑身无力。
但张居正却有这个胆量,有这个胆识,也有这个魄力,也不怕得罪人。
就凭这一点,闻安臣就极为佩服他。
敢做别人未敢做之事,也有承担后果的勇气,张居正无愧于明朝第一宰相。
实际上,要进行这项改革,是张居正早在去年的十月份就已经提出来的,甚至去年的十一月份,朝廷就已经开始向天下发文,责令天下各州县清丈土地了。
只不过期间经历了张居正父亲去世,以及张居正‘夺情’这件事,所以这个改革,有点儿稍微耽搁了一下。
不过现下京中局势已经稳定了下来,上书弹劾张居正的那五个人就不用说了,流放的流放,革职的革职,而有一些虽然没有公然上书弹劾张居正,但曾经或明或暗的反对过张居正,以及那些甚至都没有公开说,但张居正心知肚明他是自己政敌的那些人,也都在这段时间内被张居正寻找各种由头,或是贬官或是外调,大部分都从中枢给驱逐了出去。
所以现下,张居正对于中枢的控制,甚至还要超过他父亲去世之前。利用他父亲去世这件事,他也摸清楚了许多原先他搞不清楚到底是依附还是反对自己的人的真面目,进行了一次大清洗。
现下中枢之中,已经无人敢于反对他,也无人能反对他。
所以这项改革,又以极快的速度被重新提了起来,并且快速推动。(未完待续)
赵记大车行货运分行的对手,也被他给铲除了,甚至直接将其纳入了麾下,事业扩大到一个非常可怕的程度,在龙安府已经无人能与他们抗衡。他们的发展不会再受到什么人的阻拦,而有了董鸣长的照顾,想必他们以后的路会非常好走,也就不需要闻安臣再操心了。
于是闻安臣终于能把路线调回到他的初衷上面。
就是游山玩水,尽情愉快几天。
于是接下来得半个多月的时间里,闻安臣游山玩水,再不沾手这些事情,日子倒是过得非常愉快,又过了半个月,他回到了秦州。
回到秦州之后,闻安臣回到自家的院子里头,不由得深深地吸了口气。
离开秦州一月有余,离开家一月有余,还当真是挺想念的。
他四下环顾着自己的院子,其实他知道,自己在这儿应该也住不了多久了,最多也就是两三年的时间,肯定就要搬走,肯定也要离开秦州了。但是终归在这里呆了这么久,感情早就已经出来。
闻安臣想想,若真是要离开的话,那还当真是很舍不得。
不过那终归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还不用面对这个。
回到家中之后,谢韶韵比闻安臣还要兴奋,张罗着指挥大伙儿忙里忙外,把家又给收拾了一通。
他们这趟出去也没白出去,从四川采买了许多秦州都见不着的东西,多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或是这边不常见的丝绸,以及一些有特色的土产等等。反正他们随行的大车颇多,买再多的东西再多也都能放得下,也都拉得回来。
在家里稍稍安顿之后,闻安臣便是离开家前往州衙,去见黎澄。
他过去的时候,黎澄正在读书,抬眼瞧见他,嘴角露出一抹微笑,淡淡道:“哟,回来啦?”
“回来了。”闻安臣笑道。
“这趟出去,玩儿的可还算顺心吗?”黎澄笑问道。
闻安臣点点头,道:“托大人您的福气,这趟出去玩儿的不错,天府之国,美景佳肴,名不虚传。”
他并没有向黎澄说在龙安府发生那些事情。
龙安府发生的那些事儿,终归和秦州离得有点儿远,说出来也没什么意义,而且,董鸣长和黎澄并非是一路人。他俩大致各自算是闻安臣的一条路,闻安臣也不想把自己的那条路暴露给黎澄知道。
“你呀!”黎澄点了点他,笑道:“我还以为你舍不得回来了呢!”
闻安臣笑道:“大人您这话说的,学生根基终归还是在秦州,若是不回来,您还给学生发俸禄吗?”
黎澄笑道:“说的给你指着那点儿俸禄活着一样。”
闻安臣嘿然一笑,没再接话。两人说的这话里的意思,心照不宣就是,没必要说的太清楚。
“对了,看看这个吧!说不得,你现在又有活要做了!”
闻安臣诧异道:“什么活儿。”
黎澄将桌上的一纸公文递给他,笑道:“看看就知道了。说实话,本官觉得,这是个好差使。”
闻安臣可不认为黎澄口中的好差事一定就是好差事,自家这位大人,有的时候想法怪的很,别人避之不及的差使,他却觉得是好差事,别人觉得是美差,他却是觉得那是庸碌之人才会干的活儿。
闻安臣将信将疑地将那张公文拿在手中大略看了一遍,而后便是心中微微一震,脑海中似乎有一个声音响起:“来了,还是来了!”
大明朝万历年间,这一场大改革之中,影响最深远,波及最大,同时也是让张居正得罪人最多的这一项改革内容,终归还是来了!
原来这张公文上写的内容,大致是,遵照朝廷的命令,整个陕西布政使司境内所有州县,都要重新清丈土,地统计田亩数目,上报布政使司。而布政使司给的期限,是一年时间。
闻安臣熟知历史,对这段历史有很深的了结,自然对这项改革内容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其影响力,以及对明朝末年造成的影响都非常了解。而他更是了解,做这项改革到底要得罪多少人。
清丈土地,这一项,无疑是张居正改革的所有内容之中,最为核心,最为灵活,同时也是得罪人最多的一项。
根据明朝初年的统计,在洪武年间,全国土地有将近九百万顷,也就是九万万亩地。而到了万历年,到了张居正掌权的时候,全国土地只剩下四百多万顷。
大明朝初年的时候人口数量就有五千多万将近六千万了,而到了万历年间,根据官方统一,人口数目也是六千多万。
这其实是完全就是扯淡。
明朝建立之后,除了建文年间那四年的靖难之役是打仗之外,其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太平盛世。而太平盛世的时候,正是人**炸性增长的时候,经过二百多年的繁衍生息,人口怎么可能和刚建国的时候差不多呢?
其实根据后世人研究考据各种文献推断,在万历年,明朝的人口数量,起码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左右。
人口越来越多,只可能有越来越多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越来越多的湖泊河流被填成了田地,不可能有良田重新荒芜成荒地的道理。所以说,万历年间,大明朝的田亩数量,肯定是要比明朝初年要多得多的。
但为何在朝廷的统计中越来越少了呢?
原因很简单,那些土地都被权贵们,士绅们,官员们,给侵吞了。
许多被他们侵吞的土地,在朝廷的户籍册上、田亩册上,都消失了。
比如说某个县有一个大官人,有进士功名,也做过官,后来致仕,回了老家。在他当官儿期间和回老家之后,利用种种手段侵吞他人田产,有可能家中只有良田百亩,而到后来可能能到几千亩,甚至上万亩地。而他名下这些土地之中,只有极少一部分,比如说十分之一,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会出现在朝廷的田亩册上,到时候纳税的时候就按照这些田亩数交纳。剩下的那些,则都是被瞒报了。而那些田地之中的出产,自然也就不用纳税,那就纯粹算是自己得了。
这种例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大明朝所有州县,几乎都有这种情况。
别说罕见了,这甚至可说是常见的一种现象,甚至人们都习以为常,不以为意。
这样做,对那些侵吞田产的士绅官员权贵们,自然是有好处的,他们可以将田地中的产出,几乎都据为己有。而不用向朝廷纳税,可以聚敛丰厚的财富,供自己享乐淫逸。但对朝廷来说,却是一丁点儿的好处都没。
万历年间的大明朝,说白了,还是一个农业社会,再加上商税奇低无比,朝廷的赋税,朝廷的收入,几乎全部都来源于土地。而朝廷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赋税自然也就越来越少。
就拿征收的粮食税来说,洪武年间永乐年间,每年缴纳的粮税,大米和麦子小米等等加起来,差不多有三千多万石,巅峰时期,甚至能够将近四千万石!而到了万历年间,这个数量急速降低到两千多万石,甚至还有进一步向下降低的趋势。
士绅权贵们越来越富,而朝廷则是越来越穷。到了万历年间张居正掌权的时候,他看不下去了,他深知这些事情的弊端,也立志要改革,要将这种情况扫扫除。
说实话在张居正之前,说朝廷没有有识之士能够看到这一点吗?
那是扯淡!
根本不可能没有人看出来。大明朝的文官体系,已经是一个完善的金字塔形状的官僚体系,能够攀爬到这个官僚体系最巅峰的那些人,能力、智商、情商、眼力,就没有一个差的。他们不可能看不出,而之所以没有一个人做,就是因为,此事牵扯太大。
真要是改革这一块儿的话,得罪的人会太多。
因为那些侵吞田产的主力军,那些权贵们,那些士绅们,那些官员呢,几乎牵扯了全天下所有的文武官员。而若是要改革这个,那几乎就是相当于和全天下的官员为敌。
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浑身无力。
但张居正却有这个胆量,有这个胆识,也有这个魄力,也不怕得罪人。
就凭这一点,闻安臣就极为佩服他。
敢做别人未敢做之事,也有承担后果的勇气,张居正无愧于明朝第一宰相。
实际上,要进行这项改革,是张居正早在去年的十月份就已经提出来的,甚至去年的十一月份,朝廷就已经开始向天下发文,责令天下各州县清丈土地了。
只不过期间经历了张居正父亲去世,以及张居正‘夺情’这件事,所以这个改革,有点儿稍微耽搁了一下。
不过现下京中局势已经稳定了下来,上书弹劾张居正的那五个人就不用说了,流放的流放,革职的革职,而有一些虽然没有公然上书弹劾张居正,但曾经或明或暗的反对过张居正,以及那些甚至都没有公开说,但张居正心知肚明他是自己政敌的那些人,也都在这段时间内被张居正寻找各种由头,或是贬官或是外调,大部分都从中枢给驱逐了出去。
所以现下,张居正对于中枢的控制,甚至还要超过他父亲去世之前。利用他父亲去世这件事,他也摸清楚了许多原先他搞不清楚到底是依附还是反对自己的人的真面目,进行了一次大清洗。
现下中枢之中,已经无人敢于反对他,也无人能反对他。
所以这项改革,又以极快的速度被重新提了起来,并且快速推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