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谷粒 > 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 第二百一十五章:狗屁的浙东党【求月票,求打赏】
第二百一十五章:狗屁的浙东党【求月票,求打赏】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最新章节!
但刘伯温却立马打断了他的话,语重心长的说道:“皇上是用你做鞭子,鞭策李善长,并不是想打翻他。最起码现在不想。”
不得不说,这刘伯温虽然不在现场,可从如今透露出来的信息,却将朱元璋的心思给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然而,杨宪却不甘如此。
他原本只是翰林院一名籍籍无名的学士,后得到在扬州出任知府的机会,如今更是一举拿下了中书省平章政事的职位,如今的他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哪能愿意说偃旗息鼓就偃旗息鼓。
随即,便对着刘伯温说道:“恩师,学生或许不该说,可是京城内外早有流言了。说朝廷内有淮西党和浙东党,前者的首领是李相国,后者的核心是恩师你呀。”
但刘伯温对此却不屑一顾,道:“杨宪,流言止于智者,智者不信流言。朝廷上有无淮西党,这我不知道,但我肯定的是,朝廷上绝无浙东党。”
对于日后如何经营浙东派系,刘伯温心中早有定计。
那就是借助朱元璋的信任,不断的强大。
同时,孤立于淮西李善长与齐衡之外,坐视他们互相争斗,然后再取而代之。
所以,如今他想要获取朱元璋的信任,那这个浙东党的名头就绝对不能顶在他刘伯温的脑门上,最起码他不能这么做。
毕竟,朱元璋要的是什么?
是孤臣!
如今的他们势力微弱,自然不会被朱元璋所在乎。
可是一旦被朱元璋发现他们有了可以和李善长直面分庭抗礼的能力时,朱元璋就会明白,如今他们的势力已经不是往日可比。
所以,无论杨宪说什么,他刘伯温都绝不会改变自己的心意。
但杨宪却还是有些不甘心的劝说道:“不过,如果淮西党硬说您是浙东党,您避的开嘛?因为没有浙东党,又何来的淮西党。他们即使是为了自己存在的合理性,也要栽您一个浙东党啊!”
杨宪的话里话外,都在劝说刘伯温应下这个名头,然后与李善长在朝堂上分庭抗礼。
对此,刘伯温又怎么会不清楚,他只能是苦口婆心的说道:“杨宪啊,从古至今,结党弄权者最终只能是自取其祸,尤其是现在,我们的头顶上有一位明察秋毫的圣君呀。”
刘伯温虽然在劝说杨宪不要起争斗之心。
可对于自己的计划,却始终未曾提到一个字。
虽说他们之间是师徒关系,但说到底,还是要分一个师与徒的。
而刘伯温在说完后,杨宪便始终沉着脸。
显然并不甘愿如此。
见此,刘伯温不由的笑着打趣道:“杨宪,怎么,你不愿意做稻穗上的一粒谷粒了嘛?嫌谷粒小了嘛?”
杨宪为了让自己尽快的回归朝廷,甚至是升官。
所以便搞出了一副自己要做皇帝孤身嫡系死忠的样子。
可他这么做,就等于是在一定程度上背叛了他所在的浙东派。
毕竟,很多事情并不是刘伯温要他做的。
如今被刘伯温突然提起他在朱元璋面前说的这话,顿时不知该再说什么。
毕竟自己理亏。
可是,刘伯温又真的是为了当面讽刺他嘛?
刘伯温只是借着这话提点一下杨宪,至于他能不能明白,就看他自己的了。
至于他刘伯温,是决计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像对吕昶宋濂等人所讲那样,讲个清楚的。
毕竟,吕昶宋濂二人本身就不是做一党之首的材料。
这也是他们这些读书人,自诩文人的这些官员们的一个优点,同时也是缺点。
话不说尽,猜来猜去。
而杨宪见此,也知道无法再劝说刘伯温,只好暂时作罢。
但他心中想要争斗的心,却始终都没有熄灭。
第二天一早。
天色还未亮。
胡惟庸趁着上朝之前的这段时间,早早的便来到了李善长的府邸当中,与李善长在客厅当中喝着茶。
作为李善长的门徒,胡惟庸在杨宪返回京城之前,一直都是朱元璋所倚重的人才。
可是如今伴随着杨宪的返回,直接任命了中书省的平章政事,将他胡惟庸彻底的拉开了一大截。
这不由让护胡惟庸这位自诩为官场后辈官吏中拔尖的人,心中产生了浓郁的危机感。
就在二人喝着茶的时候,胡惟庸便对着身边的李善长说道:“相国,杨宪早就是刘伯温门生,一出宫便直奔刘府去了,天亮还没有出来。”
听到胡惟庸的话,李善长并不意外,直接应了一声便继续喝茶。
而胡惟庸则继续说道:“属下以为,皇上把杨宪安置在中书省,是让他来牵制相国的。”
闻言,李善长却淡淡说道:“恐怕还不止吧,惟庸啊,杨宪来之前,你是皇上最欣赏的俊才,现在他来了,你就得退居其后了。”
显然,胡惟庸的小心思李善长那也是看的清楚的。
李善长和刘伯温这两位派系的领头之人,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可听到这话的胡惟庸,却也是有些郁闷,嘴上道:“属下可不惧他,别看他杨宪在扬州城里交横跋扈,可这里是中书省,万务归总之阁,藏龙卧虎之地,依属下看,杨宪还是嫩。属下只要稍微刁难他一下,他就得栽!”
这两位后辈俊才,是谁也不服谁。
不过,李善长却说道:“先不要刁难人家,得先让人家施展一下凌云壮志嘛,等皇上的喜欢劲头过去了再说。皇子总是这样,先是喜欢我,继而是那刘伯温,再后来是你胡惟庸,现在轮到杨宪大受圣宠了。瞧吧,早晚都得过去,咱们呐,得有耐性。”
被朱元璋敲打了一番的李善长,实际上心里并不是那么的担忧。
朱元璋的心思虽然不是那么容易猜透,但他李善长毕竟跟随了朱元璋十多年了。
朱元璋要杨宪来中书省做什么,李善长心里清楚的很。
只不过,在他李善长将一切都打理好时,所有人都觉得这有什么难的。
认为换任何一个人来都可以。
可是,其中的艰难,博弈,只有身为右丞相的他了解。
而且,李善长并不认为一个区区杨宪就能比自己强。
所以,他干脆也不急。
他杨宪不是想要按照朱元璋的话来整顿吏治嘛?
好,就让你来整顿。
倒要看看你这位初入仕途,不过在扬州干了不到三年知府的娃娃到底有什么本事。
不仅如此。
他李善长的态度早就表明了。
不冒头。
他浙东一派想要冒头,好,给你冒。
这么多年来,只有他李善长一个人面对那朝堂上的齐衡,压力有多大他自己知道。
齐衡那手段神乎其技,让人根本摸不着头脑。
所有人都还以为好对付你。
那好,我不仅不反对你浙东派系的冒头,我还给你搭台子。
朱元璋要捧杨宪,那好,他李善长就在一旁配合着朱元璋演习。
朱元璋说什么,他绝不反驳。
而他自己呢,就老老实实的经营自己与淮西一派势力之间的关系。
当他和淮西一派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候。
到时候就算那些武将们,那些勋贵们心里向着齐衡。
也要好好的思考一下。
打他李善长,就是打他自己。
到时候,你是选择齐衡还是他李善长呢?
他李善长虽然一直都很警惕刘伯温对自己地位的影响,可是,他最在乎,最害怕,只是齐衡!
如今他就老老实实的潜到水下,将自己的优势牢牢地掌控在手中。
只要淮西一派能够坚定的站到自己的身边。
到时候他再面对齐衡时,也就不需要那么的惧怕了。
也不会像之前在朝堂上遭遇的那件讨论山东策令的事情一样,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总的来说,他李善长和刘伯温的战略都非常的相似。
当王八。
谁爱去冒头跟齐衡争,谁自己去。
反正我被打怕了。
同时,刘伯温经营浙东派系,想要拉拢的是皇帝朱元璋。
想要借着朱元璋的威势,彻底帮他们浙东派系得到大的发展。
而李善长不同。
他也很清楚自己如今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他之所以可以这么多年压着他刘伯温,跟爹打儿子一样,让对方毫无还手之力,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他身后的淮西一派。
在他看来,有这些人在,在如今的朝堂上基本可以横着走。
可是,齐衡的回归,让他意识到了危机感。
因为淮西党与齐衡的关系也非常的密切。
尤其是那徐达、常遇春以及汤和等等军中的巨擘。
加上其它那些部将也都对齐衡非常的服气,让原本独属于他李善长的优势,没了。
所以,如今的他彻底的变化了战略,开始深耕于自己与淮西党的关系。
这世上什么关系最牢固。
那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我李善长地位不保,你们一个个都要跟着吃瘪。
到时候,还怕他淮西一党的人不会支持自己吗?
当然,他李善长与刘伯温的心思也非常的像。
这些话,他也一样不会跟胡惟庸说。
还是那句话,虽是师徒,但谁是师,谁是徒,还得掂量好了。
要把自己看家的本事给牢牢的拿捏在手里。
相比于这两位老狐狸,胡惟庸和杨宪虽然自身的能力和心思都不凡,但终究在这大局观上要逊色许多。
只将现如今的权势官职看的太重。
却忘记了,不管什么官职权势,那都是暂时的。
当你没有在这个位置上存在的必要时,各方势力就会将你毫不留情的推倒。
而在听到李善长的话后,胡惟庸虽不一定讲对方话中的深意听的明白,但他这个人唯一的优点就是懂得听话。
相反,杨宪在这一点上就有些不如了。
胡惟庸恭敬的对李善长说道:“属下或许别的没有,但有的是耐性。”
见此,李善长满脸的欣慰,说道:“这个我信,这些年下来,百炼钢炼成了绕指柔。哦,对了,有个事你得当心,杨宪不过是一个青花脸,而刘伯温才是摇鹅毛扇的。”
胡惟庸笑着道:“相国明鉴。不过,属下也听到一些流言,说朝中已形成两党,一为淮西党,一为浙东党。”
听到这话的李善长,顿时嗤笑一声。
嘴里反复的嘀咕道:“浙东党,浙东党.....呵呵呵,抬举他们了。”
“哼,我了解皇上,他最倚重的,只能是淮西子弟。因为天下就是这帮弟兄们打下来的,归根结底,这些淮西子弟跟皇上是一家人。虽然有时候瞧着这满朝文武都是自家人觉得不是回事,但你放心,一家人终究是一家人。”
“而且,治国戍边,仍然离不开淮西臣将,别看皇上有时候斥责我几句,什么保守呀,什么碌碌无为了。但皇上不会真的防着我,就算没有任命我为左丞相,看似对我有提防,但要清楚,皇上提防的实际不是我,而是相权!”
“皇上是不会害怕我造反的,因为天下就是我们一起打下了的。如今到了坐天下享福的时候再造反,岂不是脑子有问题吗?皇上真正担忧的是,中书省左丞相这个位置如果权力太大,会将他这位皇帝的权柄给架空。”
“这件事当时我也没有想明白,可后来也就明白了。而相反的,皇上却始终都会提防着他刘伯温。”
听着李善长的话,胡惟庸也是忙笑着说道:“相国说的是,相国忠厚,皇上自然是信的过的。而那刘伯温孤傲,皇上不管如何恩宠于他,终究不如自家人亲切。”
随着胡惟庸说完后,李善长的脸色却越来越凝重,说道:“如果非要说在这朝堂之上有什么人能跟淮西一派争斗,绝不是什么浙东党,而是安丰新贵呀。”
李善长悠长的话音,也让胡惟庸听出了滋味。
不由的,那眉间也是凝重起来。
外人或许不知,可他胡惟庸是李善长身边的亲信,哪里会不明白这些日子里齐衡一个官报便将全国官场给掀了个天翻地覆。
这还是对方并没有真的去做什么争斗。
仅仅只是一个小小官报的成立,便让他们吃了个大亏。
若那靠山王真的有心参与朝事政务,只怕这手段来的就是雷霆霹雳了。
但刘伯温却立马打断了他的话,语重心长的说道:“皇上是用你做鞭子,鞭策李善长,并不是想打翻他。最起码现在不想。”
不得不说,这刘伯温虽然不在现场,可从如今透露出来的信息,却将朱元璋的心思给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然而,杨宪却不甘如此。
他原本只是翰林院一名籍籍无名的学士,后得到在扬州出任知府的机会,如今更是一举拿下了中书省平章政事的职位,如今的他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哪能愿意说偃旗息鼓就偃旗息鼓。
随即,便对着刘伯温说道:“恩师,学生或许不该说,可是京城内外早有流言了。说朝廷内有淮西党和浙东党,前者的首领是李相国,后者的核心是恩师你呀。”
但刘伯温对此却不屑一顾,道:“杨宪,流言止于智者,智者不信流言。朝廷上有无淮西党,这我不知道,但我肯定的是,朝廷上绝无浙东党。”
对于日后如何经营浙东派系,刘伯温心中早有定计。
那就是借助朱元璋的信任,不断的强大。
同时,孤立于淮西李善长与齐衡之外,坐视他们互相争斗,然后再取而代之。
所以,如今他想要获取朱元璋的信任,那这个浙东党的名头就绝对不能顶在他刘伯温的脑门上,最起码他不能这么做。
毕竟,朱元璋要的是什么?
是孤臣!
如今的他们势力微弱,自然不会被朱元璋所在乎。
可是一旦被朱元璋发现他们有了可以和李善长直面分庭抗礼的能力时,朱元璋就会明白,如今他们的势力已经不是往日可比。
所以,无论杨宪说什么,他刘伯温都绝不会改变自己的心意。
但杨宪却还是有些不甘心的劝说道:“不过,如果淮西党硬说您是浙东党,您避的开嘛?因为没有浙东党,又何来的淮西党。他们即使是为了自己存在的合理性,也要栽您一个浙东党啊!”
杨宪的话里话外,都在劝说刘伯温应下这个名头,然后与李善长在朝堂上分庭抗礼。
对此,刘伯温又怎么会不清楚,他只能是苦口婆心的说道:“杨宪啊,从古至今,结党弄权者最终只能是自取其祸,尤其是现在,我们的头顶上有一位明察秋毫的圣君呀。”
刘伯温虽然在劝说杨宪不要起争斗之心。
可对于自己的计划,却始终未曾提到一个字。
虽说他们之间是师徒关系,但说到底,还是要分一个师与徒的。
而刘伯温在说完后,杨宪便始终沉着脸。
显然并不甘愿如此。
见此,刘伯温不由的笑着打趣道:“杨宪,怎么,你不愿意做稻穗上的一粒谷粒了嘛?嫌谷粒小了嘛?”
杨宪为了让自己尽快的回归朝廷,甚至是升官。
所以便搞出了一副自己要做皇帝孤身嫡系死忠的样子。
可他这么做,就等于是在一定程度上背叛了他所在的浙东派。
毕竟,很多事情并不是刘伯温要他做的。
如今被刘伯温突然提起他在朱元璋面前说的这话,顿时不知该再说什么。
毕竟自己理亏。
可是,刘伯温又真的是为了当面讽刺他嘛?
刘伯温只是借着这话提点一下杨宪,至于他能不能明白,就看他自己的了。
至于他刘伯温,是决计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像对吕昶宋濂等人所讲那样,讲个清楚的。
毕竟,吕昶宋濂二人本身就不是做一党之首的材料。
这也是他们这些读书人,自诩文人的这些官员们的一个优点,同时也是缺点。
话不说尽,猜来猜去。
而杨宪见此,也知道无法再劝说刘伯温,只好暂时作罢。
但他心中想要争斗的心,却始终都没有熄灭。
第二天一早。
天色还未亮。
胡惟庸趁着上朝之前的这段时间,早早的便来到了李善长的府邸当中,与李善长在客厅当中喝着茶。
作为李善长的门徒,胡惟庸在杨宪返回京城之前,一直都是朱元璋所倚重的人才。
可是如今伴随着杨宪的返回,直接任命了中书省的平章政事,将他胡惟庸彻底的拉开了一大截。
这不由让护胡惟庸这位自诩为官场后辈官吏中拔尖的人,心中产生了浓郁的危机感。
就在二人喝着茶的时候,胡惟庸便对着身边的李善长说道:“相国,杨宪早就是刘伯温门生,一出宫便直奔刘府去了,天亮还没有出来。”
听到胡惟庸的话,李善长并不意外,直接应了一声便继续喝茶。
而胡惟庸则继续说道:“属下以为,皇上把杨宪安置在中书省,是让他来牵制相国的。”
闻言,李善长却淡淡说道:“恐怕还不止吧,惟庸啊,杨宪来之前,你是皇上最欣赏的俊才,现在他来了,你就得退居其后了。”
显然,胡惟庸的小心思李善长那也是看的清楚的。
李善长和刘伯温这两位派系的领头之人,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可听到这话的胡惟庸,却也是有些郁闷,嘴上道:“属下可不惧他,别看他杨宪在扬州城里交横跋扈,可这里是中书省,万务归总之阁,藏龙卧虎之地,依属下看,杨宪还是嫩。属下只要稍微刁难他一下,他就得栽!”
这两位后辈俊才,是谁也不服谁。
不过,李善长却说道:“先不要刁难人家,得先让人家施展一下凌云壮志嘛,等皇上的喜欢劲头过去了再说。皇子总是这样,先是喜欢我,继而是那刘伯温,再后来是你胡惟庸,现在轮到杨宪大受圣宠了。瞧吧,早晚都得过去,咱们呐,得有耐性。”
被朱元璋敲打了一番的李善长,实际上心里并不是那么的担忧。
朱元璋的心思虽然不是那么容易猜透,但他李善长毕竟跟随了朱元璋十多年了。
朱元璋要杨宪来中书省做什么,李善长心里清楚的很。
只不过,在他李善长将一切都打理好时,所有人都觉得这有什么难的。
认为换任何一个人来都可以。
可是,其中的艰难,博弈,只有身为右丞相的他了解。
而且,李善长并不认为一个区区杨宪就能比自己强。
所以,他干脆也不急。
他杨宪不是想要按照朱元璋的话来整顿吏治嘛?
好,就让你来整顿。
倒要看看你这位初入仕途,不过在扬州干了不到三年知府的娃娃到底有什么本事。
不仅如此。
他李善长的态度早就表明了。
不冒头。
他浙东一派想要冒头,好,给你冒。
这么多年来,只有他李善长一个人面对那朝堂上的齐衡,压力有多大他自己知道。
齐衡那手段神乎其技,让人根本摸不着头脑。
所有人都还以为好对付你。
那好,我不仅不反对你浙东派系的冒头,我还给你搭台子。
朱元璋要捧杨宪,那好,他李善长就在一旁配合着朱元璋演习。
朱元璋说什么,他绝不反驳。
而他自己呢,就老老实实的经营自己与淮西一派势力之间的关系。
当他和淮西一派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候。
到时候就算那些武将们,那些勋贵们心里向着齐衡。
也要好好的思考一下。
打他李善长,就是打他自己。
到时候,你是选择齐衡还是他李善长呢?
他李善长虽然一直都很警惕刘伯温对自己地位的影响,可是,他最在乎,最害怕,只是齐衡!
如今他就老老实实的潜到水下,将自己的优势牢牢地掌控在手中。
只要淮西一派能够坚定的站到自己的身边。
到时候他再面对齐衡时,也就不需要那么的惧怕了。
也不会像之前在朝堂上遭遇的那件讨论山东策令的事情一样,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总的来说,他李善长和刘伯温的战略都非常的相似。
当王八。
谁爱去冒头跟齐衡争,谁自己去。
反正我被打怕了。
同时,刘伯温经营浙东派系,想要拉拢的是皇帝朱元璋。
想要借着朱元璋的威势,彻底帮他们浙东派系得到大的发展。
而李善长不同。
他也很清楚自己如今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他之所以可以这么多年压着他刘伯温,跟爹打儿子一样,让对方毫无还手之力,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他身后的淮西一派。
在他看来,有这些人在,在如今的朝堂上基本可以横着走。
可是,齐衡的回归,让他意识到了危机感。
因为淮西党与齐衡的关系也非常的密切。
尤其是那徐达、常遇春以及汤和等等军中的巨擘。
加上其它那些部将也都对齐衡非常的服气,让原本独属于他李善长的优势,没了。
所以,如今的他彻底的变化了战略,开始深耕于自己与淮西党的关系。
这世上什么关系最牢固。
那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我李善长地位不保,你们一个个都要跟着吃瘪。
到时候,还怕他淮西一党的人不会支持自己吗?
当然,他李善长与刘伯温的心思也非常的像。
这些话,他也一样不会跟胡惟庸说。
还是那句话,虽是师徒,但谁是师,谁是徒,还得掂量好了。
要把自己看家的本事给牢牢的拿捏在手里。
相比于这两位老狐狸,胡惟庸和杨宪虽然自身的能力和心思都不凡,但终究在这大局观上要逊色许多。
只将现如今的权势官职看的太重。
却忘记了,不管什么官职权势,那都是暂时的。
当你没有在这个位置上存在的必要时,各方势力就会将你毫不留情的推倒。
而在听到李善长的话后,胡惟庸虽不一定讲对方话中的深意听的明白,但他这个人唯一的优点就是懂得听话。
相反,杨宪在这一点上就有些不如了。
胡惟庸恭敬的对李善长说道:“属下或许别的没有,但有的是耐性。”
见此,李善长满脸的欣慰,说道:“这个我信,这些年下来,百炼钢炼成了绕指柔。哦,对了,有个事你得当心,杨宪不过是一个青花脸,而刘伯温才是摇鹅毛扇的。”
胡惟庸笑着道:“相国明鉴。不过,属下也听到一些流言,说朝中已形成两党,一为淮西党,一为浙东党。”
听到这话的李善长,顿时嗤笑一声。
嘴里反复的嘀咕道:“浙东党,浙东党.....呵呵呵,抬举他们了。”
“哼,我了解皇上,他最倚重的,只能是淮西子弟。因为天下就是这帮弟兄们打下来的,归根结底,这些淮西子弟跟皇上是一家人。虽然有时候瞧着这满朝文武都是自家人觉得不是回事,但你放心,一家人终究是一家人。”
“而且,治国戍边,仍然离不开淮西臣将,别看皇上有时候斥责我几句,什么保守呀,什么碌碌无为了。但皇上不会真的防着我,就算没有任命我为左丞相,看似对我有提防,但要清楚,皇上提防的实际不是我,而是相权!”
“皇上是不会害怕我造反的,因为天下就是我们一起打下了的。如今到了坐天下享福的时候再造反,岂不是脑子有问题吗?皇上真正担忧的是,中书省左丞相这个位置如果权力太大,会将他这位皇帝的权柄给架空。”
“这件事当时我也没有想明白,可后来也就明白了。而相反的,皇上却始终都会提防着他刘伯温。”
听着李善长的话,胡惟庸也是忙笑着说道:“相国说的是,相国忠厚,皇上自然是信的过的。而那刘伯温孤傲,皇上不管如何恩宠于他,终究不如自家人亲切。”
随着胡惟庸说完后,李善长的脸色却越来越凝重,说道:“如果非要说在这朝堂之上有什么人能跟淮西一派争斗,绝不是什么浙东党,而是安丰新贵呀。”
李善长悠长的话音,也让胡惟庸听出了滋味。
不由的,那眉间也是凝重起来。
外人或许不知,可他胡惟庸是李善长身边的亲信,哪里会不明白这些日子里齐衡一个官报便将全国官场给掀了个天翻地覆。
这还是对方并没有真的去做什么争斗。
仅仅只是一个小小官报的成立,便让他们吃了个大亏。
若那靠山王真的有心参与朝事政务,只怕这手段来的就是雷霆霹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