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夫妻恩爱苦也甜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70年代婚恋日记最新章节!
1975年10月1日星期六天气晴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结婚一晃就过去五个月了。在这漫长的150多天里,我回家的次数有限,屈指算来也没回家十几次,因为食堂的杂乱事务太多,真的是像有些领导说的那句话,“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因为到了下班时间,天色太晚了,又累了一天,即便只有两三公里,我也不愿意再动弹了,躺在床上一会就进入没梦香,真的感觉筋疲力尽了。
我从十五岁开始,就离开老家小东庄,到十几公里之外的场部上学,直到六年前毕业被分配,当了农场的正式职工。所以,如今我在老家一无所有,要房无一间,要地无一垄,我就是光棍一条,毕业六年的全部财产,就是那张定期存单,就是那两百块钱,算是我的所有财富,如今,我每月的工资不到三十块钱。除去日常的吃喝消费,回家时再给他们买点吃的喝的,所剩就无几了。对这些,小芬她毫不在意,看她那样子,即使我贫穷的一无所有,她也会认可她已经很满足了。
她和我大嫂住在对门的屋里,农村的民房一间屋只有十几平米使用面积,泥土坯打成的大土炕,会占去了半间屋子,地下摆放的家具也没什么,就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大红色的实木板柜,还有老式的脱了漆皮的大唇凳,十几公分宽,二十公分高,与板柜一样长的木凳子,上面的漆皮几乎全部脱落,可见年代已经十分久远了。红白相间的板凳面上,裸露出一块块硬杂木的花纹。这样,板柜和长凳就占据了大半个房间,此时,我们的住室内,唯一一件时髦的现代物件,就是那台缝纫机,那台上海产“飞人牌”缝纫机,这是外地的父亲听说我要结婚了,瞒着继母花了120多元给我寄来的。缝纫机工工整整地摆放在西墙山的板柜与土炕之间,不大不小正合式。
这房子是在七八年前,大哥经手建造起来的,我们原先住的那个家叫小东庄,是在蓟运河的岸边上,距离河水只有一二十米远,河中船工号子声,打鱼的呐喊声听得清清楚楚。河水涨潮了,家家就到河中挑水做饭,落潮后,一伙十来岁的小伙伴们,就光着屁股到河对岸掏鸟蛋玩儿,小村子只有十几户人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60年代初期,因为津唐运河要加宽,这小村就被工程毁灭,按照政府的安排,集体搬迁了。搬到了两公里之外的高坨地上(据说这里以前是军营)。这个村几乎都是搬迁户,房子也是公社集体建造的,底下是一层条石,然后就用泥土压成的“剂子”垒墙。什么叫“剂子”呢,这大概是我们当地的建筑用特产。就是选择一片粘泥土的荒地,在地上撒上水晾干,然后呢,再用大石头磙子来回在地上轧,为的就是让泥土紧实成块,轧好了,再拿专用的平
板铁锨,一排排切成四四方方的泥土块,长方形的土块,一只大概有十斤左右,这就是所谓的“剂子”,这就是我们这里农村,垒墙时通用的廉价的建筑材料了。
把墙累好后,顶盖用木头檩条当框架,上面用高粱秫秸做成的房靶子铺顶,最后才上泥盖上红瓦,这就叫“穿鞋戴帽”式的新房,这在当时也算比较新兴的建筑了,其实,就是不折不扣的“泥土房”。
小芬住在这样的“泥土房”里,她还是很知足很满意的。尽管这产权还不属于自己的,说到底还是在免费租赁大哥大嫂的,她却毫无怨言。还不仅仅是泥土房,屋子里的地面还是“泥土地”呢,我们屋子的地下,既没有铺红砖,更没有打水泥,而是踩上去松松的软软的泥土地。不过这时的地面,已经是光光的硬硬的泥土地了。小芬住下后,每天不知给地上泼多少遍水,不知在泥土地上用笤帚扫上多少遍。她知道,这是自己的家,就要精心地去料理,虽然不是豪宅,也要保证它的整齐干净。同时她也知道,这个家其实不是属于自己的,自己不过是临时的借住而已,但她也要像自己的一样,只要住一天,就要对得起她一天,对得起房子也就对得起自己。房子住着舒心了,自己的日子才会舒心。
我们结婚时,几乎是全厂上下大动员,我既没有声张,更没有广告,但是工友们还是一传十,十传百地家喻户晓了。这大概也与我的职业有关,或者说与我在厂里的影响力有关吧。因为我的工作连接着几百名入伙职工,也关系着厂区的家家户户,所以我的一举一动,就会受到公众特殊的关注。
我结婚了,全厂几乎每个班组,每个车间都来送礼了,虽然是不起眼的份子钱,那也是大家的一点心意不是!很多单位都是集体组织送的礼品。大家都是凑份子,或五毛或一块,有的车间给被面,有的送炊具,暖壶呀,蒸锅呀,茶具呀等等,但是,送的最多的还是梳妆用的大镜子,澄明瓦亮的大镜子上,用红漆写着“恭贺新婚之喜”等字样。小芬我们俩忙活了一个晚上,几乎把土屋的四周都挂满了,还有几块找不到位置呢。我们的小屋中,虽然简陋,土气味十足,但是让小芬我们俩这样一拾辍,也有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味。我们的土屋虽然暗淡无光,让这些大镜子一装点修饰,也有了四壁生辉光彩照人的感觉。
这是个精典小屋,温馨的小屋,也是幸福的小屋,小芬并没有这样向我表达过,但这一切,却瞒不过我的眼睛,她的知足,她的幸福感完全都写在她的眼神中,都挂在她的笑脸上。
我经常不回家,但她一见我风尘仆仆地回来了,或披星戴月地回来了,她可就高高兴兴地忙开了。她就像招待贵宾一样的热情
周到,一样的笑容可掬。只见她又是给沏茶,又是给倒洗脚水,我明明已经吃过饭了,她还是要问我饿不饿。茶杯里放什么茶叶。说实话,我也喜欢这个家,我也愿意经常回来看看我的爱妻,我也爱闻小屋里的这个特殊味道,我更爱看小芬那高兴时的表情。还有那喜上眉梢的眼睛。
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现实却不允许我沉浸在安乐窝里,不允许我贪图自己的享受,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我在肩负着几百职工的吃喝拉撒,我的使命就是,要保证全厂职工生活得幸福无忧!
今天晚上,小芬悄悄地和我说:村里的妇女主任来找过她了,让她协助村干部把妇女工作搞好,把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搞上去。小芬说,也不知道他们咋知道的,我在娘家是搞计划生育的。小芬说:她没有答应村干部。她说:我已怀孕几个月了,孩子生下来以后,就打算到炼油厂工作,如果接管了村里的计划生育工作,那样岂不会半途而废,耽误了村里的工作开展吗。
今天晚上,小芬再次央求我,不断地重复着说:“咱们还是尽快搬出去住吧。我有些受不了”。她说:大嫂那态度,那脸色,动不动就给人冷暴力,动不动就又吼又闹,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我的大嫂我了解。她是个大老粗,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说话时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一贯不管不顾,信口开河,动不动就发脾气。我也知道,这样住长了的确也不是个事。就拿我的小妹妹来说,母亲去世时她只有15岁,跟着兄嫂一起生活了八九年,妹妹说,她不知道跟大嫂生了多少的闷气,流了多少眼泪呢。
其实,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小芬住在大哥家里,也没白吃饭。平时,她每天要到地里去帮着种庄稼,耪地呀浇水呀除草呀,样样农活她都能干,回来后,还要帮助大嫂洗衣服做饭什么的,还要帮着照顾两名幼小的侄女。一天到晚也是紧忙活,没有啥闲着的空了。
我虽然并不经常回家,但每次回来时很少空着手,不是买菜就是带肉,要不就是买些粮油,家里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比一般的农户生活水平强得多!偶尔,我还要给大哥一二十块钱零花,让他们填补家用,我能想到的都已经办到了。还能让我们怎么样呢!
有道是:亲戚远来香,隔壁高搭墙。我想,趁着小芬与大嫂的关系没有闹僵,还是把她们分开了好。我答应了小芬,我说:行!等我有时间了,看看小陈庄有没有合适的民房,尽快地把它租下来。
小芬听了,得意地不得了。她依偎在我的臂膀上,睡的很香很甜。她那红扑扑的脸蛋上,睡梦中都显露着幸福而甜蜜的笑容。
1975年10月1日星期六天气晴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结婚一晃就过去五个月了。在这漫长的150多天里,我回家的次数有限,屈指算来也没回家十几次,因为食堂的杂乱事务太多,真的是像有些领导说的那句话,“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因为到了下班时间,天色太晚了,又累了一天,即便只有两三公里,我也不愿意再动弹了,躺在床上一会就进入没梦香,真的感觉筋疲力尽了。
我从十五岁开始,就离开老家小东庄,到十几公里之外的场部上学,直到六年前毕业被分配,当了农场的正式职工。所以,如今我在老家一无所有,要房无一间,要地无一垄,我就是光棍一条,毕业六年的全部财产,就是那张定期存单,就是那两百块钱,算是我的所有财富,如今,我每月的工资不到三十块钱。除去日常的吃喝消费,回家时再给他们买点吃的喝的,所剩就无几了。对这些,小芬她毫不在意,看她那样子,即使我贫穷的一无所有,她也会认可她已经很满足了。
她和我大嫂住在对门的屋里,农村的民房一间屋只有十几平米使用面积,泥土坯打成的大土炕,会占去了半间屋子,地下摆放的家具也没什么,就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大红色的实木板柜,还有老式的脱了漆皮的大唇凳,十几公分宽,二十公分高,与板柜一样长的木凳子,上面的漆皮几乎全部脱落,可见年代已经十分久远了。红白相间的板凳面上,裸露出一块块硬杂木的花纹。这样,板柜和长凳就占据了大半个房间,此时,我们的住室内,唯一一件时髦的现代物件,就是那台缝纫机,那台上海产“飞人牌”缝纫机,这是外地的父亲听说我要结婚了,瞒着继母花了120多元给我寄来的。缝纫机工工整整地摆放在西墙山的板柜与土炕之间,不大不小正合式。
这房子是在七八年前,大哥经手建造起来的,我们原先住的那个家叫小东庄,是在蓟运河的岸边上,距离河水只有一二十米远,河中船工号子声,打鱼的呐喊声听得清清楚楚。河水涨潮了,家家就到河中挑水做饭,落潮后,一伙十来岁的小伙伴们,就光着屁股到河对岸掏鸟蛋玩儿,小村子只有十几户人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60年代初期,因为津唐运河要加宽,这小村就被工程毁灭,按照政府的安排,集体搬迁了。搬到了两公里之外的高坨地上(据说这里以前是军营)。这个村几乎都是搬迁户,房子也是公社集体建造的,底下是一层条石,然后就用泥土压成的“剂子”垒墙。什么叫“剂子”呢,这大概是我们当地的建筑用特产。就是选择一片粘泥土的荒地,在地上撒上水晾干,然后呢,再用大石头磙子来回在地上轧,为的就是让泥土紧实成块,轧好了,再拿专用的平
板铁锨,一排排切成四四方方的泥土块,长方形的土块,一只大概有十斤左右,这就是所谓的“剂子”,这就是我们这里农村,垒墙时通用的廉价的建筑材料了。
把墙累好后,顶盖用木头檩条当框架,上面用高粱秫秸做成的房靶子铺顶,最后才上泥盖上红瓦,这就叫“穿鞋戴帽”式的新房,这在当时也算比较新兴的建筑了,其实,就是不折不扣的“泥土房”。
小芬住在这样的“泥土房”里,她还是很知足很满意的。尽管这产权还不属于自己的,说到底还是在免费租赁大哥大嫂的,她却毫无怨言。还不仅仅是泥土房,屋子里的地面还是“泥土地”呢,我们屋子的地下,既没有铺红砖,更没有打水泥,而是踩上去松松的软软的泥土地。不过这时的地面,已经是光光的硬硬的泥土地了。小芬住下后,每天不知给地上泼多少遍水,不知在泥土地上用笤帚扫上多少遍。她知道,这是自己的家,就要精心地去料理,虽然不是豪宅,也要保证它的整齐干净。同时她也知道,这个家其实不是属于自己的,自己不过是临时的借住而已,但她也要像自己的一样,只要住一天,就要对得起她一天,对得起房子也就对得起自己。房子住着舒心了,自己的日子才会舒心。
我们结婚时,几乎是全厂上下大动员,我既没有声张,更没有广告,但是工友们还是一传十,十传百地家喻户晓了。这大概也与我的职业有关,或者说与我在厂里的影响力有关吧。因为我的工作连接着几百名入伙职工,也关系着厂区的家家户户,所以我的一举一动,就会受到公众特殊的关注。
我结婚了,全厂几乎每个班组,每个车间都来送礼了,虽然是不起眼的份子钱,那也是大家的一点心意不是!很多单位都是集体组织送的礼品。大家都是凑份子,或五毛或一块,有的车间给被面,有的送炊具,暖壶呀,蒸锅呀,茶具呀等等,但是,送的最多的还是梳妆用的大镜子,澄明瓦亮的大镜子上,用红漆写着“恭贺新婚之喜”等字样。小芬我们俩忙活了一个晚上,几乎把土屋的四周都挂满了,还有几块找不到位置呢。我们的小屋中,虽然简陋,土气味十足,但是让小芬我们俩这样一拾辍,也有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味。我们的土屋虽然暗淡无光,让这些大镜子一装点修饰,也有了四壁生辉光彩照人的感觉。
这是个精典小屋,温馨的小屋,也是幸福的小屋,小芬并没有这样向我表达过,但这一切,却瞒不过我的眼睛,她的知足,她的幸福感完全都写在她的眼神中,都挂在她的笑脸上。
我经常不回家,但她一见我风尘仆仆地回来了,或披星戴月地回来了,她可就高高兴兴地忙开了。她就像招待贵宾一样的热情
周到,一样的笑容可掬。只见她又是给沏茶,又是给倒洗脚水,我明明已经吃过饭了,她还是要问我饿不饿。茶杯里放什么茶叶。说实话,我也喜欢这个家,我也愿意经常回来看看我的爱妻,我也爱闻小屋里的这个特殊味道,我更爱看小芬那高兴时的表情。还有那喜上眉梢的眼睛。
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现实却不允许我沉浸在安乐窝里,不允许我贪图自己的享受,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我在肩负着几百职工的吃喝拉撒,我的使命就是,要保证全厂职工生活得幸福无忧!
今天晚上,小芬悄悄地和我说:村里的妇女主任来找过她了,让她协助村干部把妇女工作搞好,把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搞上去。小芬说,也不知道他们咋知道的,我在娘家是搞计划生育的。小芬说:她没有答应村干部。她说:我已怀孕几个月了,孩子生下来以后,就打算到炼油厂工作,如果接管了村里的计划生育工作,那样岂不会半途而废,耽误了村里的工作开展吗。
今天晚上,小芬再次央求我,不断地重复着说:“咱们还是尽快搬出去住吧。我有些受不了”。她说:大嫂那态度,那脸色,动不动就给人冷暴力,动不动就又吼又闹,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我的大嫂我了解。她是个大老粗,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说话时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一贯不管不顾,信口开河,动不动就发脾气。我也知道,这样住长了的确也不是个事。就拿我的小妹妹来说,母亲去世时她只有15岁,跟着兄嫂一起生活了八九年,妹妹说,她不知道跟大嫂生了多少的闷气,流了多少眼泪呢。
其实,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小芬住在大哥家里,也没白吃饭。平时,她每天要到地里去帮着种庄稼,耪地呀浇水呀除草呀,样样农活她都能干,回来后,还要帮助大嫂洗衣服做饭什么的,还要帮着照顾两名幼小的侄女。一天到晚也是紧忙活,没有啥闲着的空了。
我虽然并不经常回家,但每次回来时很少空着手,不是买菜就是带肉,要不就是买些粮油,家里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比一般的农户生活水平强得多!偶尔,我还要给大哥一二十块钱零花,让他们填补家用,我能想到的都已经办到了。还能让我们怎么样呢!
有道是:亲戚远来香,隔壁高搭墙。我想,趁着小芬与大嫂的关系没有闹僵,还是把她们分开了好。我答应了小芬,我说:行!等我有时间了,看看小陈庄有没有合适的民房,尽快地把它租下来。
小芬听了,得意地不得了。她依偎在我的臂膀上,睡的很香很甜。她那红扑扑的脸蛋上,睡梦中都显露着幸福而甜蜜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