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功成身退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三国之名门公子最新章节!
陈群连连摇头,反对道:“令君此言差矣,我世家利益因为有令君在,丞相才不敢大肆削弱,若是令君致仕的话,可谓群龙无首。”
钟繇也十分赞同陈群的观点,不过一边的荀粲心中却非常高兴,他觉得父亲致仕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荀彧的脸上带着一抹苦笑,他叹了口气道:“如今的丞相已不是当年的丞相了,北方已定,代表着北汉的根基已稳,只有西凉韩遂、马超等负隅顽抗,西蜀刘璋怕是要被大耳贼算计了,而后天下三分,统一天下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荀家势大,可谓锋芒毕露,去年过世的堂兄仲豫又被汉帝器重,为丞相所忌,此时我不归隐,更待何时?”
钟繇面色凝重道:“令君莫非放弃这汉家天下了吗?”
荀粲此时在心中大骂这个便宜老师,眼看父亲就决定归隐了,你还在这里捣什么乱啊。
荀彧此时脸上出现了轻松的笑容,仿佛如释重负,他淡淡道:“我岂不知元常在想什么,如今这里没有其他人,我想说的是,在我们大世家眼中,谁当皇帝不都是一样的事情,管他汉室天下还是曹氏天下,谁更在乎我们大世家的利益,我们就支持谁,不是这样吗?”
陈群与钟繇都惊讶的望着放下一切的荀令君,此时的荀彧身上在也没有那种刻意的伪装,卸下一切的他用最潇洒的姿态来面对人生,陈群叹服道:“想不到令君心中却是这样的想法,可怜那些腐儒都被令君庄严正直的模样给骗了,不知令君以后的安排是什么?”
陈群与荀彧关系很不错,所以他在荀彧面前说话非常随意,而荀彧显然也不在意陈群那近乎调侃的话语,反正他是执意要激流勇退了,还在乎这世间的名声干什么,于是荀彧淡淡道:“长文不必忧虑,在我之后公达可为尚书令,我欲自任颍川书院院长。”
陈群疑惑道:“院长?请令君赐教。”
荀彧的脸上挂着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微笑,放下一切的他,对许多东西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淡淡道:“既然唯才是举令已不可阻挡,那我们世家大族就应该全力鼓动丞相采取科举制。”
钟繇似乎恍然大悟,他赞叹道:“妙哉,唯才是举可以令丞相大肆随意启用寒门弟子,而科举制却是要通过考试才能启用,考的东西自然是学问,而这却是我们世家掌控的东西……令君虽退避庙堂,但日后怕是朝中全是令君弟子,不过此谋算可谓正大光明。”
陈群也道:“此时我才知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
荀彧只是慈祥的看着自己的幼子,此时在他的心中,什么功名利禄、士林名声,都比不上自己的儿子重要,他要培养出一个真正的智者,继承他谋略精髓的人。
建安十六年春正月,庚辰,天子报:减户五千,分所让三县万五千封三子,植为平原侯,据为范阳侯,豹为饶阳侯,食邑各五千户。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
同年初,侍中、守尚书令荀彧上表辞呈,言称年事已高,谋略不当,是以导致赤壁之败,曹操起初不许,后彧言辞恳切,终许之。
荀彧辞官这件事在庙堂之上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世家都认为这是曹操向世家动手的信号,并认为颍川荀家会就此一蹶不振,但曹操很快就让这些世家大跌眼镜,他不但厚赏了荀彧,而且继荀彧之后,荀攸便继任了尚书令,他可是一点也不反对曹操晋封魏公的,并且,陈群、钟繇等与荀家关系密切的人都有封赏。
荀彧辞官导致一大批终于汉帝的官员乱了阵脚,原本他们可是非常期待荀彧可以影响曹操的,如今荀彧激流勇退,便给曹操大肆清理朝堂扫去了最大的障碍,如今的曹操可以说真的是没有掣肘,所以在曹操心中,荀彧真的是最理解他的谋士,至于辞官的荀彧,在曹操眼里跟有官职在身的没什么区别,以曹操的厚脸皮,照样可以去找荀彧聊聊,相处起来反而没有隔阂,就像好朋友一样。
同时曹操在私下里,用承诺以后采取科举制笼络住了以陈家、钟家为首的世家的支持,在曹操看来,科举制比唯才是举令更规范,毕竟唯才是举根本没有一个特定的规定,很容易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而且科举制可以挑选出世家与寒门中都优秀的弟子,对于整个国家,都很有益处。
春三月,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曹操遣夏侯渊、徐晃围破之。张鲁据汉中,三月,遣锺繇讨之。公使渊等出河东与繇会。
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讨之。超等屯潼关,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
秋七月,公西征,与超等夹关而军,纳贾诩间计而破之。
冬十月,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
十二月,自安定还,留夏侯渊屯长安。
这一年对曹操来说注定是收获的一年,虽然西征马超时颇有波折,但拥有顶级谋士贾诩在,曹操终究击溃了马超、韩遂,有一些余孽只要派一大将徐徐图之就行了。
对荀彧来说,这绝对是最为清闲的一年,他年初辞官,并亲自担任了颍川书院院长,这颍川书院本就是荀家建立的,让致仕的前尚书令当院长也是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唐氏很支持夫君的这个决定,两人更加琴瑟相合。
而对荀粲来说,也是重生到这个似是而非的三国中最重要的一年,因为他成功影响了父亲荀彧,让父亲提前脱离了庙堂之上的是是非非,从而保证了荀家的稳定,同时,他认真揣摩钟繇这个书法大家的字帖,认真练字,既然自己长大后是那个写意风流的魏晋时代,如果没有一手好字的话,真是浪费了自己胸中的那些名句。
陈群连连摇头,反对道:“令君此言差矣,我世家利益因为有令君在,丞相才不敢大肆削弱,若是令君致仕的话,可谓群龙无首。”
钟繇也十分赞同陈群的观点,不过一边的荀粲心中却非常高兴,他觉得父亲致仕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荀彧的脸上带着一抹苦笑,他叹了口气道:“如今的丞相已不是当年的丞相了,北方已定,代表着北汉的根基已稳,只有西凉韩遂、马超等负隅顽抗,西蜀刘璋怕是要被大耳贼算计了,而后天下三分,统一天下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荀家势大,可谓锋芒毕露,去年过世的堂兄仲豫又被汉帝器重,为丞相所忌,此时我不归隐,更待何时?”
钟繇面色凝重道:“令君莫非放弃这汉家天下了吗?”
荀粲此时在心中大骂这个便宜老师,眼看父亲就决定归隐了,你还在这里捣什么乱啊。
荀彧此时脸上出现了轻松的笑容,仿佛如释重负,他淡淡道:“我岂不知元常在想什么,如今这里没有其他人,我想说的是,在我们大世家眼中,谁当皇帝不都是一样的事情,管他汉室天下还是曹氏天下,谁更在乎我们大世家的利益,我们就支持谁,不是这样吗?”
陈群与钟繇都惊讶的望着放下一切的荀令君,此时的荀彧身上在也没有那种刻意的伪装,卸下一切的他用最潇洒的姿态来面对人生,陈群叹服道:“想不到令君心中却是这样的想法,可怜那些腐儒都被令君庄严正直的模样给骗了,不知令君以后的安排是什么?”
陈群与荀彧关系很不错,所以他在荀彧面前说话非常随意,而荀彧显然也不在意陈群那近乎调侃的话语,反正他是执意要激流勇退了,还在乎这世间的名声干什么,于是荀彧淡淡道:“长文不必忧虑,在我之后公达可为尚书令,我欲自任颍川书院院长。”
陈群疑惑道:“院长?请令君赐教。”
荀彧的脸上挂着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微笑,放下一切的他,对许多东西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淡淡道:“既然唯才是举令已不可阻挡,那我们世家大族就应该全力鼓动丞相采取科举制。”
钟繇似乎恍然大悟,他赞叹道:“妙哉,唯才是举可以令丞相大肆随意启用寒门弟子,而科举制却是要通过考试才能启用,考的东西自然是学问,而这却是我们世家掌控的东西……令君虽退避庙堂,但日后怕是朝中全是令君弟子,不过此谋算可谓正大光明。”
陈群也道:“此时我才知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
荀彧只是慈祥的看着自己的幼子,此时在他的心中,什么功名利禄、士林名声,都比不上自己的儿子重要,他要培养出一个真正的智者,继承他谋略精髓的人。
建安十六年春正月,庚辰,天子报:减户五千,分所让三县万五千封三子,植为平原侯,据为范阳侯,豹为饶阳侯,食邑各五千户。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
同年初,侍中、守尚书令荀彧上表辞呈,言称年事已高,谋略不当,是以导致赤壁之败,曹操起初不许,后彧言辞恳切,终许之。
荀彧辞官这件事在庙堂之上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世家都认为这是曹操向世家动手的信号,并认为颍川荀家会就此一蹶不振,但曹操很快就让这些世家大跌眼镜,他不但厚赏了荀彧,而且继荀彧之后,荀攸便继任了尚书令,他可是一点也不反对曹操晋封魏公的,并且,陈群、钟繇等与荀家关系密切的人都有封赏。
荀彧辞官导致一大批终于汉帝的官员乱了阵脚,原本他们可是非常期待荀彧可以影响曹操的,如今荀彧激流勇退,便给曹操大肆清理朝堂扫去了最大的障碍,如今的曹操可以说真的是没有掣肘,所以在曹操心中,荀彧真的是最理解他的谋士,至于辞官的荀彧,在曹操眼里跟有官职在身的没什么区别,以曹操的厚脸皮,照样可以去找荀彧聊聊,相处起来反而没有隔阂,就像好朋友一样。
同时曹操在私下里,用承诺以后采取科举制笼络住了以陈家、钟家为首的世家的支持,在曹操看来,科举制比唯才是举令更规范,毕竟唯才是举根本没有一个特定的规定,很容易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而且科举制可以挑选出世家与寒门中都优秀的弟子,对于整个国家,都很有益处。
春三月,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曹操遣夏侯渊、徐晃围破之。张鲁据汉中,三月,遣锺繇讨之。公使渊等出河东与繇会。
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讨之。超等屯潼关,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
秋七月,公西征,与超等夹关而军,纳贾诩间计而破之。
冬十月,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
十二月,自安定还,留夏侯渊屯长安。
这一年对曹操来说注定是收获的一年,虽然西征马超时颇有波折,但拥有顶级谋士贾诩在,曹操终究击溃了马超、韩遂,有一些余孽只要派一大将徐徐图之就行了。
对荀彧来说,这绝对是最为清闲的一年,他年初辞官,并亲自担任了颍川书院院长,这颍川书院本就是荀家建立的,让致仕的前尚书令当院长也是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唐氏很支持夫君的这个决定,两人更加琴瑟相合。
而对荀粲来说,也是重生到这个似是而非的三国中最重要的一年,因为他成功影响了父亲荀彧,让父亲提前脱离了庙堂之上的是是非非,从而保证了荀家的稳定,同时,他认真揣摩钟繇这个书法大家的字帖,认真练字,既然自己长大后是那个写意风流的魏晋时代,如果没有一手好字的话,真是浪费了自己胸中的那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