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6)第2章:混乱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三国凌云传最新章节!
乱了,全乱了……
断风寒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所熟知的三国历史,结果却不得不再次让他对当前形势的改变而感到吃惊。因为倘若按照历史的进程推算,青、冀两州黄巾复起的时间应该是发生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间的事情,而这一期间更经历了三国历史上中最著名的一次事件,也就是发生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的董卓乱政。
断风寒之所以这么积极发展巩固自身的实力,为的就是应付几年后的董卓之乱,无非就是希望借助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这一最佳时机来征服天下。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只不过刚刚建立起稳固的政权,青、冀两州的大爆乱却提前来到。他并不认为两州黄巾势力对自己有什么威胁,但他却绝对不能忽略一点,那便是任凭一个可怕的对手趁势崛起。
就在曹操奉旨讨剿青州黄巾的同时,大将军何进再次向皇帝进言,表奏中军校尉袁绍为冀州刺使,与曹操同样统领了一州的军政要权。可以说何进这一次确实很高明,虽然不久前何进凭借曹操与袁绍前时讨伐黄巾所立的军功,让二人得以在西园新军中各任一尉之职,但大权却仍掌握在宦官、上军校尉蹇硕的手中,这让何进很是恼火。故而借助这次青、冀二州再次暴乱之机,他便将二人调离京师,充任两州要职,这样一来,实际上何进在朝中的势力不但没有减弱,反倒又增加了手中的筹码。
他的这一想法完全和十尝侍当初扶植断风寒在兖州立足的目的没有任何区别,而这一次他不但做到了,更有效的在遏制了断风寒的发展,如同在他的两肋上钉入了两颗钉子。
“哼,你倒还真会算计啊……”分析出当前的形势,断风寒大感苦恼,他心里暗自讽刺道:“纵然你千算万算,却也没有料到你手下这两个人的野心吧,哼,你以为你把他们放出来,他们以后还会为你卖命么……”
没错,断风寒的想法十分正确,而历史亦已证明了一切。
不管是雄才伟略的曹操,还是志大才疏的袁绍,他们又怎会甘心为何进效力呢,二人如今有了各自的地盘,那还不是如鱼得水?!
不行,绝对不能任凭这两人就这么发展下去!断风寒如是想道。
念及至此,断风寒立时伏案急书起来,未过多时,他便拿着两封有着同样内容的亲笔密函交到一旁静候多时的叶三手中。
断风寒道:“这两封密函,你亲自跑一趟,分别交与文华与公达手中。”
见断风寒神色严谨,叶三当也知道内中之紧要,当即恭敬地接过密函,并诚言让断风寒宽心。
“还有!”断风寒当即又拦住欲图离去的叶三,复又叮嘱道:“加派一些人手,多安插于青、冀二州,所打探到的一应消息,要尽快报与本王知晓。”
叶三躬身应道:“主公请宽心,叶三定然会安排妥当。”
=================
济北郡。
郡守府中,荀攸神态颇为恭敬地与坐在自己对面的一名年轻文士攀谈着。
这文士虽然年纪不大,但一双深邃的眸子里却尽显智慧,其举手投足间亦展现出一般文士所没有的气质。
文士微微笑道:“此番彧前来之意,想必公达应猜到几分。”
荀攸面色不变,依旧恭顺地言道:“请恕攸愚钝,族叔还请明示。”
他对面前这文士称之为“叔”,此人身份不言而喻,正是有着王佐之才的荀彧。
“呵呵,公达何故装作不知呢?”对于荀攸的反应,荀彧只是微微一笑,随即却不在拐弯抹角,直接挑明了言道:“我家主公家世显赫,天下人无不向之,如今新临冀州,欲求各方名士相辅,公达何不前往投之,彧敢担保,以公达之才,我家主公必会拜以高席。”
不想,荀彧这次来访竟是做说客来的。
原来,他见曹操得何进推荐去了青州,知晓其中利害关系,遂也进言让袁绍如法炮制,故而这才随袁绍来了冀州。
荀攸闻言当即大笑,但却并未有任何言语。
荀彧亦不感到诧异,仍是微笑地询问道:“公达何故发笑?”
荀攸这时神色突然一肃,反问道:“敢问族叔,那袁本初比我家主公如何?”
“哈哈哈哈哈……”这次却轮到荀彧一阵长笑。
不待荀攸起齿,荀彧一收狂态,立时言道:“我家主公一门四世三公,乃当今大汉名门,又怎是一山野草民所能岂及,况那断兖州亦只不过是勾结宦官,嘲弄皇帝而得以荣封,实为天下人所不齿,公达怎可自甘堕落,跟随这等出身污秽之人。”
又是一个信奉正统论之人,也难怪他一早没有投奔曹操了,想来曹操的出身亦与官宦相染,跟断风寒没什么太大区别。
荀攸闻言,面上立现一副不忿之色,他言道:“英雄何嫌身卑,我大汉高祖亦是白身立世,更何况我家主公?”
荀彧闻言不禁大惊,立时不知该如何反驳,一时愣在那里。
其实他不是没有说辞去反驳荀攸,而是因为荀攸这番话乃是明目张胆地谋反言论,完全是摆明了告诉别人断风寒要做第二个刘邦,他哪能不惊之理,想想就连自己的主公袁绍也无非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来征召天下,况且按照自己的设想,往后自己还要在适当时候规劝主公从汉。
也难怪荀彧最后不得好死,他这种一相情愿的想法实在是愚不可及,若按断风寒的话来诠释荀彧这个人,完全就是宋江的三国版。
“唉,也罢……想来公达难以从我之言,今后我等便各为其主吧。”荀彧沉默了良久,但见荀攸没有一丝回转的余地,遂只得诚言作罢。
乱了,全乱了……
断风寒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所熟知的三国历史,结果却不得不再次让他对当前形势的改变而感到吃惊。因为倘若按照历史的进程推算,青、冀两州黄巾复起的时间应该是发生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间的事情,而这一期间更经历了三国历史上中最著名的一次事件,也就是发生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的董卓乱政。
断风寒之所以这么积极发展巩固自身的实力,为的就是应付几年后的董卓之乱,无非就是希望借助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这一最佳时机来征服天下。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只不过刚刚建立起稳固的政权,青、冀两州的大爆乱却提前来到。他并不认为两州黄巾势力对自己有什么威胁,但他却绝对不能忽略一点,那便是任凭一个可怕的对手趁势崛起。
就在曹操奉旨讨剿青州黄巾的同时,大将军何进再次向皇帝进言,表奏中军校尉袁绍为冀州刺使,与曹操同样统领了一州的军政要权。可以说何进这一次确实很高明,虽然不久前何进凭借曹操与袁绍前时讨伐黄巾所立的军功,让二人得以在西园新军中各任一尉之职,但大权却仍掌握在宦官、上军校尉蹇硕的手中,这让何进很是恼火。故而借助这次青、冀二州再次暴乱之机,他便将二人调离京师,充任两州要职,这样一来,实际上何进在朝中的势力不但没有减弱,反倒又增加了手中的筹码。
他的这一想法完全和十尝侍当初扶植断风寒在兖州立足的目的没有任何区别,而这一次他不但做到了,更有效的在遏制了断风寒的发展,如同在他的两肋上钉入了两颗钉子。
“哼,你倒还真会算计啊……”分析出当前的形势,断风寒大感苦恼,他心里暗自讽刺道:“纵然你千算万算,却也没有料到你手下这两个人的野心吧,哼,你以为你把他们放出来,他们以后还会为你卖命么……”
没错,断风寒的想法十分正确,而历史亦已证明了一切。
不管是雄才伟略的曹操,还是志大才疏的袁绍,他们又怎会甘心为何进效力呢,二人如今有了各自的地盘,那还不是如鱼得水?!
不行,绝对不能任凭这两人就这么发展下去!断风寒如是想道。
念及至此,断风寒立时伏案急书起来,未过多时,他便拿着两封有着同样内容的亲笔密函交到一旁静候多时的叶三手中。
断风寒道:“这两封密函,你亲自跑一趟,分别交与文华与公达手中。”
见断风寒神色严谨,叶三当也知道内中之紧要,当即恭敬地接过密函,并诚言让断风寒宽心。
“还有!”断风寒当即又拦住欲图离去的叶三,复又叮嘱道:“加派一些人手,多安插于青、冀二州,所打探到的一应消息,要尽快报与本王知晓。”
叶三躬身应道:“主公请宽心,叶三定然会安排妥当。”
=================
济北郡。
郡守府中,荀攸神态颇为恭敬地与坐在自己对面的一名年轻文士攀谈着。
这文士虽然年纪不大,但一双深邃的眸子里却尽显智慧,其举手投足间亦展现出一般文士所没有的气质。
文士微微笑道:“此番彧前来之意,想必公达应猜到几分。”
荀攸面色不变,依旧恭顺地言道:“请恕攸愚钝,族叔还请明示。”
他对面前这文士称之为“叔”,此人身份不言而喻,正是有着王佐之才的荀彧。
“呵呵,公达何故装作不知呢?”对于荀攸的反应,荀彧只是微微一笑,随即却不在拐弯抹角,直接挑明了言道:“我家主公家世显赫,天下人无不向之,如今新临冀州,欲求各方名士相辅,公达何不前往投之,彧敢担保,以公达之才,我家主公必会拜以高席。”
不想,荀彧这次来访竟是做说客来的。
原来,他见曹操得何进推荐去了青州,知晓其中利害关系,遂也进言让袁绍如法炮制,故而这才随袁绍来了冀州。
荀攸闻言当即大笑,但却并未有任何言语。
荀彧亦不感到诧异,仍是微笑地询问道:“公达何故发笑?”
荀攸这时神色突然一肃,反问道:“敢问族叔,那袁本初比我家主公如何?”
“哈哈哈哈哈……”这次却轮到荀彧一阵长笑。
不待荀攸起齿,荀彧一收狂态,立时言道:“我家主公一门四世三公,乃当今大汉名门,又怎是一山野草民所能岂及,况那断兖州亦只不过是勾结宦官,嘲弄皇帝而得以荣封,实为天下人所不齿,公达怎可自甘堕落,跟随这等出身污秽之人。”
又是一个信奉正统论之人,也难怪他一早没有投奔曹操了,想来曹操的出身亦与官宦相染,跟断风寒没什么太大区别。
荀攸闻言,面上立现一副不忿之色,他言道:“英雄何嫌身卑,我大汉高祖亦是白身立世,更何况我家主公?”
荀彧闻言不禁大惊,立时不知该如何反驳,一时愣在那里。
其实他不是没有说辞去反驳荀攸,而是因为荀攸这番话乃是明目张胆地谋反言论,完全是摆明了告诉别人断风寒要做第二个刘邦,他哪能不惊之理,想想就连自己的主公袁绍也无非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来征召天下,况且按照自己的设想,往后自己还要在适当时候规劝主公从汉。
也难怪荀彧最后不得好死,他这种一相情愿的想法实在是愚不可及,若按断风寒的话来诠释荀彧这个人,完全就是宋江的三国版。
“唉,也罢……想来公达难以从我之言,今后我等便各为其主吧。”荀彧沉默了良久,但见荀攸没有一丝回转的余地,遂只得诚言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