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军魂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崛起崇祯最新章节!
可以说,大明初期实行的“开中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北方边境地区的开发建设尤为有效。
为此,朱元璋曾经特意制定律法规定:“凡监临官吏诡名及权势之人中纳钱粮、请买盐引勘合,有侵夺民利者,杖一百,徒三年,盐货入官……”
这一律法的出台,在当时极大的震慑了官僚权势阶级妄图染指盐引谋利的企图,对开中法的实行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自朱元璋死后,开中法在大明权贵及各方利益集团的眼中,已然成为了他们权力寻租的目标。
成化、弘治年间,由于私盐盛行,权贵等又随意向皇帝奏讨占窝、垄断开中。
造成盐引的派发量大大超出了盐业的产能允许范围,这迫使大量边地商人空有盐引,却无盐可领,只能在盐场等待新盐的产出。
有的人需要等待守支数十年的情况出现,这极大的打击了边商输粮支边的热情。
从而导致开中法的执行变得举步维艰,很难再像洪武、永乐年间那般良好运行。
明嘉靖十三年,户部给事中管怀里总结了开中法被破坏的危害。
大明弘治五年,时任孝宗皇帝户部尚书的叶淇提出了纳银领取盐引的办法,即“折色法”。
从此规定商人们以后不需再将军需运往边镇,只要向国库缴纳银两,就可获取盐引。
虽然,大明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年之内就为国库增加了百万两白银的收入。
但是,叶淇对盐政的改革,彻底的改变了大明初年开中法“盐政边政相结合”的国家军事战略方针,取而代之的是以食盐专卖为获取财政收入的直接手段。
这种短视的做法只看到了眼前的财政利益,却没有看到对国家战略层面的影响。
原先得益于开中法的边商,为获得更高的利润,直接建设边镇商屯,促进了边区军需供应充足。
但折色法的出台,直接将边镇经济发展的基础抽离。
边商逐步撤出,商屯荒废,边镇军需再度紧张,军费支出大幅提升,大明陷入了更加可怕的财政危机。
而现在,崇祯皇帝无疑是想借着晋商被清除的机会,从新恢复开中法。
“诸卿,朕择日将取消折色法,恢复开中法,尔等意下如何?”
“皇恩浩荡,我们没意见,一切听陛下的圣意。”
天下掉馅饼的好事,陛下还问意下如何?
真是太给大家面子了。
勇卫营众将谁敢有意见?
那不是给脸不要脸了,自绝于勇卫营。
也因此,在沉默片刻之后,最终周遇吉笑呵呵代替众将说出心里话。
“陛下,此乃利国利民的好事,勇卫营将士责无旁贷,臣为陛下贺!”
心思通透的陈奇瑜,已经完全领悟圣意,并深感叹服。
在他看来,陛下此举,可谓是一举三得。
首先,恢复开中法,取消折色法,有利于朝廷。
明初开中法的制定,可以说并不仅仅是一项经济制度,更多的可以看做是对国防有益的引导政策。
可惜再好的制度,也必须依靠人来执行。
现在陛下利用清除晋商的机会,用勇卫营将士眷属取而代之,其用意深远,却又顺理成章。
可以想象,今后要扩大至三十万人马的勇卫营,必然是大明最大的一股势力,没有之一。
有谁想从严格执行陛下开中法的勇卫营将士口里夺食,那可要三思而后行了。
毕竟,勇卫营将士不比商人,他们是玩刀玩命的一大群人。
若是惹怒了他们,纵使有陛下转圜调节,估计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再说了,陛下到时帮谁还不知道呢?
其次,通过利益分配,勇卫营将士将无限忠诚于陛下。
有了他们的支持,陛下就可大展拳脚,圣心独断,无惧于任何团体。
老实讲,京城部分皇亲勋贵和陛下离心离德,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了。
明眼人,有心人,都可以看出来。
他们有利益就抢着上,没有利益就支支吾吾,这种事情已经数不胜数了。
现在陛下利用新兴利益团体敲打旧勋贵,真可谓一招妙棋。
怪不得陛下无惧于公开宣称要用勇卫营取代京营,真是用心良苦啊!
这是明确告诉京城的皇亲勋贵,收敛点,朕已经对你们忍无可忍了,别以为离开你们,朕就无计可施。
最后,就是把晋商资源合理利用了。
此次总共查抄三十八家晋商,金银、粮食、物资就不说了。单是每家囤积的上好良田,少的几十万亩,多的几百万亩,合计有两三千万亩良田。
如此庞大的土地,分布在山西、河北、甘肃等边镇,需要大量的劳力来耕种。
而未来三十万勇卫营的眷属,却刚好足以弥补这个缺口。
至于还有其他的一些好处,那就不必一一细诉了。
总之,陈奇瑜对陛下的布置,唯有叹服二字。
“诸卿,都坐下,边吃边聊。”
崇祯皇帝不知道陈奇瑜在短短时间,已经帮他总结了一二三点,他招呼众将坐下,自己拿起桌上的碗筷,准备进食。
如今在宫外,倒也没那么多讲究了。
不过纵使如此,众将还是非常拘谨,低着头扒着碗里的饭,菜也不敢多夹,如坐针毡。
崇祯皇帝见此,无奈地摇摇头,毕竟有些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他们做得也没错。若是他们真的在朕面前侃侃而谈,旁若无人,那就是嚣张跋扈,恃宠生娇了。
故而,崇祯皇帝也没用勉强,一切顺其自然。
饭后,崇祯皇帝把勇卫营参将以上的将领,召集起来,布置接下来的行动任务。
时间来不及了,先复制原来写的短篇,以享诸卿。
连夜码字,明天改过来,请见谅!
徐达,大明初期最著名的军事家,朱元璋的亲家,永乐皇帝朱棣的岳父,为人正直爱抚士卒,军纪严明的好干部。
放牛娃出身却打下大半个中国的功勋级统帅,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万里长城。
战争年代显贵一时,和平年代却活得像乌龟,面对朱元璋的猜忌,后半辈子小心谨慎夹起尾巴做人。
天天斟酌着态度,老朱面前陪小心,胆战心惊的混了个善终,也有人说是被朱元璋赐蒸鹅毒死,虽说不知是否正确。
但徐达后期如履薄冰的窝囊样,却是不争的事实。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百年的岁月跌荡,傲立沙场的荣光是很容易凋零的。
倒是和平年代的唯唯诺诺,在坊间口耳相传。
特别是被后世戏说调侃的历史剧一拍,让人信以为真。
陈芝麻烂谷子的香气里,是动不动冲朱元璋叩头作揖口称死罪的徐达,是听见圣旨就吓得打哆嗦冒冷汗的徐达,是临终前对着那只子虚乌有的蒸鹅鼻涕眼泪哗啦啦流的徐达。
不再天下无敌,战无不胜,却只是一个担惊受怕,窝囊可怜的老头。
然而在历史的掩盖下,实情果真如此吗?
追随徐达征战半生的爱将张祖彦在“胡蓝”案里被牵连,扣了个“谋反”的大帽子,彼时朱元璋搞肃反杀红了眼,挨刀是跑不了。
张妻四处求告,奈何老战友们俱给杀怕,全躲了不管。
都不管徐达管,安慰张妻:别哭,老张的事就是我的事,老张要是救不过来,你就是我亲闺女。
可“管”也有“管”的办法,徐达一不冒死喊冤,二不绕弯子讲好话,只是请假在家,连续三天请神汉跳大神。
别人问缘由,答:老张冤枉,我超度他。
话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正一脸阴森森卷袖子杀人的老朱竟孩子似的扑哧乐了,乐完亲写公文,赦张祖彦无罪。
再就是天雄军里赫赫有名的“长索骑”,大约一千来人,是徐达专门招揽擅长杂耍的江湖能人异士组建。
主要军事技能是拿绳索套人,纵马疾驰间,只要是活物,绳索一飞逮啥套啥,比西部片的牛仔还牛仔。
世人皆称奇,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支部队的真正使命――救伤员。
无数次你死我活的战役里,这支部队冒死冲入敌阵,解救围困中的伤员战友。这大抵算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早的“战地救援队”。
救援队是徐达的宝,偏偏朱皇帝瞧上了他的宝贝,出征前要调几个人进宫给后妃们演杂技。
圣旨下,向来听指挥的徐帅磕头作揖,却是咬死了不接旨,口称“皇上调臣一人,沙场多无数冤魂”。
人到底是没调走,直把老朱气得跳脚骂脏话。
由此也成就了天雄军的另一威名:纵横数十年,无论绝境,无论胜败,无论前进撤退,从未抛下一名受伤的战友。
就连吃饭也有学问,战场生活风餐露宿不容易,在明朝当将军的大都有自己的小灶,唯独徐达没有。
不是没有过,而是嫌搞特殊,亲自砸了。
一日三餐,端只农村大海碗溜达着,跑到士兵的锅里一起抡马勺,蹲在一处边吃边和大家拉家常,热气腾腾其乐融融。
有次老朱来检查工作,目睹此景后心有不忍,特命御厨烧了几个小菜送来改善生活。
徐达谢恩,转头就跑到大锅边,把小菜全倒进去,招呼将士们一道来改善生活。嘴里还不停的高八度嚷:皇上赏大家的。
要说最不正常的却是婚姻生活,徐达一生沙场风流,情场却本分的像古董,别说讨小老婆,连二奶都不包。
二十四岁那年,在朱元璋的府第邂逅了名将谢再兴之女谢闻莺,一见钟情下互赠情物,订下终身。
而后明媒正娶,夫妇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蜜月还没度完,晴天霹雳硬生生砸下来。岳父谢再清火线投敌,当了老朱的叛徒。
火冒三丈的朱元璋撒网抓人,女儿女婿自然跑不了。
谢闻莺深明大义,为保丈夫安全,主动划清界限搬出徐府,每日素装淡饭,就等着大内侍卫进来抓人。
等来等去却等来了找上门求妻子回家的徐达,谢闻莺忍痛闭门不见。
徐达却倔的吓人,一不砸门二不喊情话,只是标准的站军姿立在谢家门口,不吃不喝整整三天三夜。
终于晨光熹微间,扇门轻推,肃立徐达面前,是妻子红肿的眼,芊芊玉手抚过丈夫憔悴的面颊,温暖的泪珠臻然而下。
界限当然是划不清,不几日,负责肃反的锦衣卫上门抓人。
耀武扬威的说半天,徐达一不争辩二不动气。
待对方说得口干舌燥,忽猛抽刀砍断大堂里的太师椅,然后轻笑,硬邦邦的扔一句话:谁抓我老婆,我就让他变这个。
无数次战场厮杀凝聚的杀气,把一众锦衣卫吓得脸色惨白,说完扔下手里的军刀扬长而去。
锦衣卫回去哭诉,朱元璋却也只是叹息一声:算了,由他去吧。
就这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太平日子过到了和平年代,大家都忙着三妻四妾风流快活,却唯独徐家夫妇情深意重,恩爱相守。
无奈天不开眼,五十岁那年谢闻莺仙逝,悲痛的徐达日日浇愁,终因纵酒过度身染毒疮。
每日发病起来巨痛锥心,摔盆砸碗癫狂不止。
每每此时,细心的老家仆总机灵的递上一物,只要此物在手,徐达立时气息喘匀,双目茫茫然静思,静思间泪满衣襟。
然后任由痛刺骨髓,却总能安然睡下。
此物不是灵丹妙药,却恰是三十年前,夫妻二人第一次邂逅时,谢闻莺含羞相赠的锦帕……
谢闻莺若在天有灵,此情此景她会笑么?一生遇人如此,夫复何求。
陷绝地,不抛弃希望。血雨腥风的肃反,不抛弃朋友。刀光血影的战场,不抛弃袍泽兄弟。相濡以沫的家庭,不抛弃结发妻子。
人生的每个脚印,或豪气千云,纵横捭阖,或唯唯诺诺,如履薄冰,却一样的连成了三个钢铸铁打的字――不抛弃。
这样的人,窝囊吗?
明洪武十四年,这颗心终于似一支燃尽的火炬般熄灭了下去,八月初六徐达病逝。
朱元璋闻讯痛哭彻夜,啼不能言,登位数十年所未见。发丧后,自登基起从未休息一天的老朱,罢朝一月以示哀悼。
大明九边城关尽挂白幡。追认中山王,表彰如此,隆重如此,悲痛如此,徐达当得起。
再看徐达的墓志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智勇之资,负柱石之任,忠志无疵,昭明乎日月。
壮怀激烈的文字,渗透了一个沉甸甸的词语:军魂。
活着是一颗心,死去是一个魂,活着的徐达是天雄军的心,死去的徐达是天雄军不灭的魂,魂灭了,才叫真窝囊。
华夏有将如此,真乃壮哉!
可以说,大明初期实行的“开中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北方边境地区的开发建设尤为有效。
为此,朱元璋曾经特意制定律法规定:“凡监临官吏诡名及权势之人中纳钱粮、请买盐引勘合,有侵夺民利者,杖一百,徒三年,盐货入官……”
这一律法的出台,在当时极大的震慑了官僚权势阶级妄图染指盐引谋利的企图,对开中法的实行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自朱元璋死后,开中法在大明权贵及各方利益集团的眼中,已然成为了他们权力寻租的目标。
成化、弘治年间,由于私盐盛行,权贵等又随意向皇帝奏讨占窝、垄断开中。
造成盐引的派发量大大超出了盐业的产能允许范围,这迫使大量边地商人空有盐引,却无盐可领,只能在盐场等待新盐的产出。
有的人需要等待守支数十年的情况出现,这极大的打击了边商输粮支边的热情。
从而导致开中法的执行变得举步维艰,很难再像洪武、永乐年间那般良好运行。
明嘉靖十三年,户部给事中管怀里总结了开中法被破坏的危害。
大明弘治五年,时任孝宗皇帝户部尚书的叶淇提出了纳银领取盐引的办法,即“折色法”。
从此规定商人们以后不需再将军需运往边镇,只要向国库缴纳银两,就可获取盐引。
虽然,大明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年之内就为国库增加了百万两白银的收入。
但是,叶淇对盐政的改革,彻底的改变了大明初年开中法“盐政边政相结合”的国家军事战略方针,取而代之的是以食盐专卖为获取财政收入的直接手段。
这种短视的做法只看到了眼前的财政利益,却没有看到对国家战略层面的影响。
原先得益于开中法的边商,为获得更高的利润,直接建设边镇商屯,促进了边区军需供应充足。
但折色法的出台,直接将边镇经济发展的基础抽离。
边商逐步撤出,商屯荒废,边镇军需再度紧张,军费支出大幅提升,大明陷入了更加可怕的财政危机。
而现在,崇祯皇帝无疑是想借着晋商被清除的机会,从新恢复开中法。
“诸卿,朕择日将取消折色法,恢复开中法,尔等意下如何?”
“皇恩浩荡,我们没意见,一切听陛下的圣意。”
天下掉馅饼的好事,陛下还问意下如何?
真是太给大家面子了。
勇卫营众将谁敢有意见?
那不是给脸不要脸了,自绝于勇卫营。
也因此,在沉默片刻之后,最终周遇吉笑呵呵代替众将说出心里话。
“陛下,此乃利国利民的好事,勇卫营将士责无旁贷,臣为陛下贺!”
心思通透的陈奇瑜,已经完全领悟圣意,并深感叹服。
在他看来,陛下此举,可谓是一举三得。
首先,恢复开中法,取消折色法,有利于朝廷。
明初开中法的制定,可以说并不仅仅是一项经济制度,更多的可以看做是对国防有益的引导政策。
可惜再好的制度,也必须依靠人来执行。
现在陛下利用清除晋商的机会,用勇卫营将士眷属取而代之,其用意深远,却又顺理成章。
可以想象,今后要扩大至三十万人马的勇卫营,必然是大明最大的一股势力,没有之一。
有谁想从严格执行陛下开中法的勇卫营将士口里夺食,那可要三思而后行了。
毕竟,勇卫营将士不比商人,他们是玩刀玩命的一大群人。
若是惹怒了他们,纵使有陛下转圜调节,估计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再说了,陛下到时帮谁还不知道呢?
其次,通过利益分配,勇卫营将士将无限忠诚于陛下。
有了他们的支持,陛下就可大展拳脚,圣心独断,无惧于任何团体。
老实讲,京城部分皇亲勋贵和陛下离心离德,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了。
明眼人,有心人,都可以看出来。
他们有利益就抢着上,没有利益就支支吾吾,这种事情已经数不胜数了。
现在陛下利用新兴利益团体敲打旧勋贵,真可谓一招妙棋。
怪不得陛下无惧于公开宣称要用勇卫营取代京营,真是用心良苦啊!
这是明确告诉京城的皇亲勋贵,收敛点,朕已经对你们忍无可忍了,别以为离开你们,朕就无计可施。
最后,就是把晋商资源合理利用了。
此次总共查抄三十八家晋商,金银、粮食、物资就不说了。单是每家囤积的上好良田,少的几十万亩,多的几百万亩,合计有两三千万亩良田。
如此庞大的土地,分布在山西、河北、甘肃等边镇,需要大量的劳力来耕种。
而未来三十万勇卫营的眷属,却刚好足以弥补这个缺口。
至于还有其他的一些好处,那就不必一一细诉了。
总之,陈奇瑜对陛下的布置,唯有叹服二字。
“诸卿,都坐下,边吃边聊。”
崇祯皇帝不知道陈奇瑜在短短时间,已经帮他总结了一二三点,他招呼众将坐下,自己拿起桌上的碗筷,准备进食。
如今在宫外,倒也没那么多讲究了。
不过纵使如此,众将还是非常拘谨,低着头扒着碗里的饭,菜也不敢多夹,如坐针毡。
崇祯皇帝见此,无奈地摇摇头,毕竟有些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他们做得也没错。若是他们真的在朕面前侃侃而谈,旁若无人,那就是嚣张跋扈,恃宠生娇了。
故而,崇祯皇帝也没用勉强,一切顺其自然。
饭后,崇祯皇帝把勇卫营参将以上的将领,召集起来,布置接下来的行动任务。
时间来不及了,先复制原来写的短篇,以享诸卿。
连夜码字,明天改过来,请见谅!
徐达,大明初期最著名的军事家,朱元璋的亲家,永乐皇帝朱棣的岳父,为人正直爱抚士卒,军纪严明的好干部。
放牛娃出身却打下大半个中国的功勋级统帅,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万里长城。
战争年代显贵一时,和平年代却活得像乌龟,面对朱元璋的猜忌,后半辈子小心谨慎夹起尾巴做人。
天天斟酌着态度,老朱面前陪小心,胆战心惊的混了个善终,也有人说是被朱元璋赐蒸鹅毒死,虽说不知是否正确。
但徐达后期如履薄冰的窝囊样,却是不争的事实。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百年的岁月跌荡,傲立沙场的荣光是很容易凋零的。
倒是和平年代的唯唯诺诺,在坊间口耳相传。
特别是被后世戏说调侃的历史剧一拍,让人信以为真。
陈芝麻烂谷子的香气里,是动不动冲朱元璋叩头作揖口称死罪的徐达,是听见圣旨就吓得打哆嗦冒冷汗的徐达,是临终前对着那只子虚乌有的蒸鹅鼻涕眼泪哗啦啦流的徐达。
不再天下无敌,战无不胜,却只是一个担惊受怕,窝囊可怜的老头。
然而在历史的掩盖下,实情果真如此吗?
追随徐达征战半生的爱将张祖彦在“胡蓝”案里被牵连,扣了个“谋反”的大帽子,彼时朱元璋搞肃反杀红了眼,挨刀是跑不了。
张妻四处求告,奈何老战友们俱给杀怕,全躲了不管。
都不管徐达管,安慰张妻:别哭,老张的事就是我的事,老张要是救不过来,你就是我亲闺女。
可“管”也有“管”的办法,徐达一不冒死喊冤,二不绕弯子讲好话,只是请假在家,连续三天请神汉跳大神。
别人问缘由,答:老张冤枉,我超度他。
话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正一脸阴森森卷袖子杀人的老朱竟孩子似的扑哧乐了,乐完亲写公文,赦张祖彦无罪。
再就是天雄军里赫赫有名的“长索骑”,大约一千来人,是徐达专门招揽擅长杂耍的江湖能人异士组建。
主要军事技能是拿绳索套人,纵马疾驰间,只要是活物,绳索一飞逮啥套啥,比西部片的牛仔还牛仔。
世人皆称奇,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支部队的真正使命――救伤员。
无数次你死我活的战役里,这支部队冒死冲入敌阵,解救围困中的伤员战友。这大抵算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早的“战地救援队”。
救援队是徐达的宝,偏偏朱皇帝瞧上了他的宝贝,出征前要调几个人进宫给后妃们演杂技。
圣旨下,向来听指挥的徐帅磕头作揖,却是咬死了不接旨,口称“皇上调臣一人,沙场多无数冤魂”。
人到底是没调走,直把老朱气得跳脚骂脏话。
由此也成就了天雄军的另一威名:纵横数十年,无论绝境,无论胜败,无论前进撤退,从未抛下一名受伤的战友。
就连吃饭也有学问,战场生活风餐露宿不容易,在明朝当将军的大都有自己的小灶,唯独徐达没有。
不是没有过,而是嫌搞特殊,亲自砸了。
一日三餐,端只农村大海碗溜达着,跑到士兵的锅里一起抡马勺,蹲在一处边吃边和大家拉家常,热气腾腾其乐融融。
有次老朱来检查工作,目睹此景后心有不忍,特命御厨烧了几个小菜送来改善生活。
徐达谢恩,转头就跑到大锅边,把小菜全倒进去,招呼将士们一道来改善生活。嘴里还不停的高八度嚷:皇上赏大家的。
要说最不正常的却是婚姻生活,徐达一生沙场风流,情场却本分的像古董,别说讨小老婆,连二奶都不包。
二十四岁那年,在朱元璋的府第邂逅了名将谢再兴之女谢闻莺,一见钟情下互赠情物,订下终身。
而后明媒正娶,夫妇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蜜月还没度完,晴天霹雳硬生生砸下来。岳父谢再清火线投敌,当了老朱的叛徒。
火冒三丈的朱元璋撒网抓人,女儿女婿自然跑不了。
谢闻莺深明大义,为保丈夫安全,主动划清界限搬出徐府,每日素装淡饭,就等着大内侍卫进来抓人。
等来等去却等来了找上门求妻子回家的徐达,谢闻莺忍痛闭门不见。
徐达却倔的吓人,一不砸门二不喊情话,只是标准的站军姿立在谢家门口,不吃不喝整整三天三夜。
终于晨光熹微间,扇门轻推,肃立徐达面前,是妻子红肿的眼,芊芊玉手抚过丈夫憔悴的面颊,温暖的泪珠臻然而下。
界限当然是划不清,不几日,负责肃反的锦衣卫上门抓人。
耀武扬威的说半天,徐达一不争辩二不动气。
待对方说得口干舌燥,忽猛抽刀砍断大堂里的太师椅,然后轻笑,硬邦邦的扔一句话:谁抓我老婆,我就让他变这个。
无数次战场厮杀凝聚的杀气,把一众锦衣卫吓得脸色惨白,说完扔下手里的军刀扬长而去。
锦衣卫回去哭诉,朱元璋却也只是叹息一声:算了,由他去吧。
就这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太平日子过到了和平年代,大家都忙着三妻四妾风流快活,却唯独徐家夫妇情深意重,恩爱相守。
无奈天不开眼,五十岁那年谢闻莺仙逝,悲痛的徐达日日浇愁,终因纵酒过度身染毒疮。
每日发病起来巨痛锥心,摔盆砸碗癫狂不止。
每每此时,细心的老家仆总机灵的递上一物,只要此物在手,徐达立时气息喘匀,双目茫茫然静思,静思间泪满衣襟。
然后任由痛刺骨髓,却总能安然睡下。
此物不是灵丹妙药,却恰是三十年前,夫妻二人第一次邂逅时,谢闻莺含羞相赠的锦帕……
谢闻莺若在天有灵,此情此景她会笑么?一生遇人如此,夫复何求。
陷绝地,不抛弃希望。血雨腥风的肃反,不抛弃朋友。刀光血影的战场,不抛弃袍泽兄弟。相濡以沫的家庭,不抛弃结发妻子。
人生的每个脚印,或豪气千云,纵横捭阖,或唯唯诺诺,如履薄冰,却一样的连成了三个钢铸铁打的字――不抛弃。
这样的人,窝囊吗?
明洪武十四年,这颗心终于似一支燃尽的火炬般熄灭了下去,八月初六徐达病逝。
朱元璋闻讯痛哭彻夜,啼不能言,登位数十年所未见。发丧后,自登基起从未休息一天的老朱,罢朝一月以示哀悼。
大明九边城关尽挂白幡。追认中山王,表彰如此,隆重如此,悲痛如此,徐达当得起。
再看徐达的墓志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智勇之资,负柱石之任,忠志无疵,昭明乎日月。
壮怀激烈的文字,渗透了一个沉甸甸的词语:军魂。
活着是一颗心,死去是一个魂,活着的徐达是天雄军的心,死去的徐达是天雄军不灭的魂,魂灭了,才叫真窝囊。
华夏有将如此,真乃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