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平民宴中劝学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贞观文宗系统最新章节!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和陈琦他们几个见过面,罗彦在庐州的熟人就算是见完了。
剩下的,就是安心在冯常家里住几天,然后就回去。罗彦的心里也很着急,回来的时候带的书不多,在路上虽然颠簸,但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不少。所以这些天下来,虽然做了很多事情,但是这读书的事儿没有放下,反而因为罗彦刻苦,手头能读的书不多了。
不过计划中也就那些书,所以罗彦也不打算再买一些去读。一方面自己确实需要好好放松一下,另一方面庐州的书店也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书供罗彦买,毕竟有些书目,价格实在是离谱,还不如回长安借孔颖达的书看。
很快冯常就搞了一次很大的热闹。
冯常家院子虽然不大,但是挤挤也能摆下好几张桌子,所以等罗彦休息了三两天,冯常就张罗着摆宴席。至于原因,冯常说是之前就已经答应了人家,所以不能当失信的小人。其实冯常就是想把罗彦拉出来,好显摆显摆。
当然了,这种显摆也是有代价的。
冯常预计了有二十桌。每桌十人,这还是冯常邀请了一遍街坊领居之后统计下来的数目。当然了,以防万一,冯常也预留了两桌。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准到时候会发生什么。宴席当天,这街坊领居的如约而来,大早上的冯常家里就满当当的全是人。要不是桌子早就摆在了院子里,恐怕这个时候如果要布置,还得往外撵人。
其实说白了这些人都是奔着吃来的,也就有个别几个读过书的,过来跟罗彦说上几句,或是有要考功名的,跟罗彦探讨下经义。
罗彦这些天一直在冯勤兄弟俩的屋子里边。这过来搭讪的人比较少,所以罗彦也有耐心跟那些前来探讨学问的人一直聊下去。毕竟,外边的那些街坊邻居其实罗彦八成都不认识。而认识的那两成,也大多是脸熟,所以罗彦压根没打算凑这一门子热闹。
说是宴席,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菜。蔬菜也就那几样,不过每桌上面有鸡有鱼,一些蔬菜也是掺着肉炒的。
这已经足够了,要知道,这年头每个月吃上一顿肉,那就算是不错了。虽说这条街上好些人在城里边都能够做点小买卖,不过也仅仅是有些富余,离顿顿大鱼大肉差距还远着呢。偶尔解解馋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
院子里的宴席很是热闹,好多人吃过之后还是不走,站在一边上,边看桌上的人吃东西,边笑话人家的吃相。
“吆,我说老王家的,再怎么说也是在外边,你那吃相能不能好看一些。”
“吆,是老孙家的啊,你自个儿刚才就差把嘴拉个口子吃东西了,还好意思说我。”
“唉,大李,你家今年过年办的年货也不差啊,怎么跟饿死鬼投胎似的。”
“你还说我,刚才你吃的时候也没见你不投胎啊。”
“陈老爷子,你慢点,没人跟你抢,一大把年纪了,给小辈做个榜样。”
“滚,连我你也调侃,小心我拿拐杖敲你。”
大家吃完喝完,等着正主出来说几句话。罗彦和一个二十出头的男子讨论《论语》。这位也是在家读书,还没有获得州府的推荐去考科举。不过罗彦和他谈论的过程中,发现这位确实是对于经义有很深的水平。
所以这种佩服之中罗彦就聊得久了一点,直到冯常进来叫罗彦,这才打断两人的谈论。而罗彦旁边的几个人,这会儿正用很愤怒的目光注视着冯常。
虽说这些人的老师平常也会仔细讲解经义,但是这会儿说的两个人来路可都不小。这位二十几岁的青年虽说没有入仕,但是庐州城里只要是多去打听一下,就知道这位虽然年龄小,但是学问绝对深。如果不是吃了乱世的亏,恐怕这位早就有大成就了。
之前不参加科举,也是在看时局。毕竟秀才科这位还没有把握,而进士科和明经科也只有罗彦这些初生牛犊在州府的推荐下才回去。其他诸科这位又看不上。
而罗彦是什么人?庐州城里可是早就传疯了,这位是大儒陆德明的弟子。陆德明又是什么人?在岑文本之前,江南文坛的代表性人物。从后陈的时候崭露头角,到现在多少年了,陆德明虽然一直都是以训诂家的身份出现在人面前,但正是这个身份,才更加让人感觉到陆德明的学识渊博。
算上后陈,陆德明已经是三朝职业教书了,每个朝代的国子学都少不了这位。无他,学识渊博,但是无心政治,不把这样的大神拉出来镇压国子学,放着岂不是浪费。
罗彦是这样一尊大神的关门弟子啊,这半年来学到的东西自然不少。这会儿大家正听得两个人说的津津有味着呢,结果就被冯常给进来搅和了,你说大家能不气么。
无奈,这外边的人也想见见这位进士,罗彦也不好不给面子。出去之后向在场的这些人问好之后,罗彦感觉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毕竟,自己跟这些人实在不熟。也不是他现在摆谱,就算是到长安,罗彦依然是这个性格,到现在为止,李世民手底下的一帮子文人罗彦都没有认全呢。要说起来,那些人比现在的这些人身家可显赫多了。
眼见着罗彦无话可说,刚才和他一起交谈的那个年轻文士张口了:“听说罗校书素来善诗,今日也算是衣锦还乡,虽说和四邻不太熟悉,但是这里头有些孩子,正是开始读书的年纪,不如就当一回长辈,作一首劝学诗,也好给孩子们一些鼓励。”
这个年轻文士的用心不可谓不良苦,思考的也不可谓不全面。
他看出来罗彦不是那种自来熟的人,这会儿要是就这么下去,虽然大家当面不说,但是后头肯定会嚼舌根子,说罗彦的不是。让罗彦作诗,自然给了罗彦用最简短的话表达心意的机会,同时还显得高大上,别人也无话可说了。
再一个,这一片地方,要是能罗彦能专门为后辈写一首劝学诗,那么以后这附近的人家送孩子读书也倍有面子。这算是有助教化。
反正不论怎么说,这事儿没有任何坏处。
罗彦明白了这位青年文士的意思,有些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当下也不推辞,说道:“承蒙诸位青眼相加,罗彦要是拒绝,那就显得太过矫情。也罢,容我思考一二,还请诸位稍带。”
听到罗彦要给自家念书的孩子们作诗,喧闹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了。能得到一位进士的劝学,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幸运,所以这些人自然不再多嘴。必须要把这位年轻的进士老爷念的诗给记下了,以后跟别人吹牛的时候,至少说出来能涨不少面子不是。
这会儿罗彦倒是有些作难。
自己这会儿面对的不是府学那些有着身后底子的学生,眼下罗彦能看到的,十之七八是不怎么识字的。说是作劝学诗,给罗彦的感觉比写篇骈文还要来的艰难。不论怎么说,要让这些人知道罗彦的诗说的是什么意思,这绝对是个有难度的事情。
想来想去,罗彦也只能拿出那首把读书说的就像是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的诗来。
似乎罗彦考虑的时间有些长,刚才还安静着的院子这会儿有开始了喧闹。罗彦见状,只能挥挥手,示意这些人安静下来。当然,这个安静的过程也花了不少时间。等院子里一片寂静的时候,罗彦开始念出想到的那首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下子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这些人可都听明白了罗彦说的是什么。虽说不会傻到以为书里边真有这样那样的好东西,但是也知道读书确实需要勤奋。
原本罗彦是准备念那首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这首诗绝对是平白易懂。但是念出来容易,要承受后果这很难。
罗彦可是没有忘记,这会儿距离魏晋也就是百十来年的事情,普天下的文人还崇尚着魏晋风骨。罗彦要是敢把这么俗的诗念出来,绝对能被天下文人给喷死。
罗彦可没有这个勇气在这时候背锅,这种高大上的诗,也就人家宋朝皇帝能玩得转。你敢说没有,好,你想要的我都敢送,你要不要?给罗彦这等文坛新秀,敢说大话直接能被弄得没有翻身的机会。
好在这首诗虽说不上对这些人有多大的吸引力,但是至少给小孩子们留下一个印象,就是读书必须要勤奋。这已经足够了,罗彦想说再多,也说不出来。
拉着先前的几位进了刚才的屋子,几个人继续开始讨论经义。罗彦可是记得,独学而无友这话是怎么警示读书人的。通过交谈,罗彦也得到了不少新的观点,这倒是让罗彦感觉此行大有收获。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和陈琦他们几个见过面,罗彦在庐州的熟人就算是见完了。
剩下的,就是安心在冯常家里住几天,然后就回去。罗彦的心里也很着急,回来的时候带的书不多,在路上虽然颠簸,但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不少。所以这些天下来,虽然做了很多事情,但是这读书的事儿没有放下,反而因为罗彦刻苦,手头能读的书不多了。
不过计划中也就那些书,所以罗彦也不打算再买一些去读。一方面自己确实需要好好放松一下,另一方面庐州的书店也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书供罗彦买,毕竟有些书目,价格实在是离谱,还不如回长安借孔颖达的书看。
很快冯常就搞了一次很大的热闹。
冯常家院子虽然不大,但是挤挤也能摆下好几张桌子,所以等罗彦休息了三两天,冯常就张罗着摆宴席。至于原因,冯常说是之前就已经答应了人家,所以不能当失信的小人。其实冯常就是想把罗彦拉出来,好显摆显摆。
当然了,这种显摆也是有代价的。
冯常预计了有二十桌。每桌十人,这还是冯常邀请了一遍街坊领居之后统计下来的数目。当然了,以防万一,冯常也预留了两桌。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准到时候会发生什么。宴席当天,这街坊领居的如约而来,大早上的冯常家里就满当当的全是人。要不是桌子早就摆在了院子里,恐怕这个时候如果要布置,还得往外撵人。
其实说白了这些人都是奔着吃来的,也就有个别几个读过书的,过来跟罗彦说上几句,或是有要考功名的,跟罗彦探讨下经义。
罗彦这些天一直在冯勤兄弟俩的屋子里边。这过来搭讪的人比较少,所以罗彦也有耐心跟那些前来探讨学问的人一直聊下去。毕竟,外边的那些街坊邻居其实罗彦八成都不认识。而认识的那两成,也大多是脸熟,所以罗彦压根没打算凑这一门子热闹。
说是宴席,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菜。蔬菜也就那几样,不过每桌上面有鸡有鱼,一些蔬菜也是掺着肉炒的。
这已经足够了,要知道,这年头每个月吃上一顿肉,那就算是不错了。虽说这条街上好些人在城里边都能够做点小买卖,不过也仅仅是有些富余,离顿顿大鱼大肉差距还远着呢。偶尔解解馋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
院子里的宴席很是热闹,好多人吃过之后还是不走,站在一边上,边看桌上的人吃东西,边笑话人家的吃相。
“吆,我说老王家的,再怎么说也是在外边,你那吃相能不能好看一些。”
“吆,是老孙家的啊,你自个儿刚才就差把嘴拉个口子吃东西了,还好意思说我。”
“唉,大李,你家今年过年办的年货也不差啊,怎么跟饿死鬼投胎似的。”
“你还说我,刚才你吃的时候也没见你不投胎啊。”
“陈老爷子,你慢点,没人跟你抢,一大把年纪了,给小辈做个榜样。”
“滚,连我你也调侃,小心我拿拐杖敲你。”
大家吃完喝完,等着正主出来说几句话。罗彦和一个二十出头的男子讨论《论语》。这位也是在家读书,还没有获得州府的推荐去考科举。不过罗彦和他谈论的过程中,发现这位确实是对于经义有很深的水平。
所以这种佩服之中罗彦就聊得久了一点,直到冯常进来叫罗彦,这才打断两人的谈论。而罗彦旁边的几个人,这会儿正用很愤怒的目光注视着冯常。
虽说这些人的老师平常也会仔细讲解经义,但是这会儿说的两个人来路可都不小。这位二十几岁的青年虽说没有入仕,但是庐州城里只要是多去打听一下,就知道这位虽然年龄小,但是学问绝对深。如果不是吃了乱世的亏,恐怕这位早就有大成就了。
之前不参加科举,也是在看时局。毕竟秀才科这位还没有把握,而进士科和明经科也只有罗彦这些初生牛犊在州府的推荐下才回去。其他诸科这位又看不上。
而罗彦是什么人?庐州城里可是早就传疯了,这位是大儒陆德明的弟子。陆德明又是什么人?在岑文本之前,江南文坛的代表性人物。从后陈的时候崭露头角,到现在多少年了,陆德明虽然一直都是以训诂家的身份出现在人面前,但正是这个身份,才更加让人感觉到陆德明的学识渊博。
算上后陈,陆德明已经是三朝职业教书了,每个朝代的国子学都少不了这位。无他,学识渊博,但是无心政治,不把这样的大神拉出来镇压国子学,放着岂不是浪费。
罗彦是这样一尊大神的关门弟子啊,这半年来学到的东西自然不少。这会儿大家正听得两个人说的津津有味着呢,结果就被冯常给进来搅和了,你说大家能不气么。
无奈,这外边的人也想见见这位进士,罗彦也不好不给面子。出去之后向在场的这些人问好之后,罗彦感觉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毕竟,自己跟这些人实在不熟。也不是他现在摆谱,就算是到长安,罗彦依然是这个性格,到现在为止,李世民手底下的一帮子文人罗彦都没有认全呢。要说起来,那些人比现在的这些人身家可显赫多了。
眼见着罗彦无话可说,刚才和他一起交谈的那个年轻文士张口了:“听说罗校书素来善诗,今日也算是衣锦还乡,虽说和四邻不太熟悉,但是这里头有些孩子,正是开始读书的年纪,不如就当一回长辈,作一首劝学诗,也好给孩子们一些鼓励。”
这个年轻文士的用心不可谓不良苦,思考的也不可谓不全面。
他看出来罗彦不是那种自来熟的人,这会儿要是就这么下去,虽然大家当面不说,但是后头肯定会嚼舌根子,说罗彦的不是。让罗彦作诗,自然给了罗彦用最简短的话表达心意的机会,同时还显得高大上,别人也无话可说了。
再一个,这一片地方,要是能罗彦能专门为后辈写一首劝学诗,那么以后这附近的人家送孩子读书也倍有面子。这算是有助教化。
反正不论怎么说,这事儿没有任何坏处。
罗彦明白了这位青年文士的意思,有些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当下也不推辞,说道:“承蒙诸位青眼相加,罗彦要是拒绝,那就显得太过矫情。也罢,容我思考一二,还请诸位稍带。”
听到罗彦要给自家念书的孩子们作诗,喧闹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了。能得到一位进士的劝学,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幸运,所以这些人自然不再多嘴。必须要把这位年轻的进士老爷念的诗给记下了,以后跟别人吹牛的时候,至少说出来能涨不少面子不是。
这会儿罗彦倒是有些作难。
自己这会儿面对的不是府学那些有着身后底子的学生,眼下罗彦能看到的,十之七八是不怎么识字的。说是作劝学诗,给罗彦的感觉比写篇骈文还要来的艰难。不论怎么说,要让这些人知道罗彦的诗说的是什么意思,这绝对是个有难度的事情。
想来想去,罗彦也只能拿出那首把读书说的就像是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的诗来。
似乎罗彦考虑的时间有些长,刚才还安静着的院子这会儿有开始了喧闹。罗彦见状,只能挥挥手,示意这些人安静下来。当然,这个安静的过程也花了不少时间。等院子里一片寂静的时候,罗彦开始念出想到的那首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下子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这些人可都听明白了罗彦说的是什么。虽说不会傻到以为书里边真有这样那样的好东西,但是也知道读书确实需要勤奋。
原本罗彦是准备念那首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这首诗绝对是平白易懂。但是念出来容易,要承受后果这很难。
罗彦可是没有忘记,这会儿距离魏晋也就是百十来年的事情,普天下的文人还崇尚着魏晋风骨。罗彦要是敢把这么俗的诗念出来,绝对能被天下文人给喷死。
罗彦可没有这个勇气在这时候背锅,这种高大上的诗,也就人家宋朝皇帝能玩得转。你敢说没有,好,你想要的我都敢送,你要不要?给罗彦这等文坛新秀,敢说大话直接能被弄得没有翻身的机会。
好在这首诗虽说不上对这些人有多大的吸引力,但是至少给小孩子们留下一个印象,就是读书必须要勤奋。这已经足够了,罗彦想说再多,也说不出来。
拉着先前的几位进了刚才的屋子,几个人继续开始讨论经义。罗彦可是记得,独学而无友这话是怎么警示读书人的。通过交谈,罗彦也得到了不少新的观点,这倒是让罗彦感觉此行大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