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三)余岚: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诱饵最新章节!
2005年1月18-21日
采访电话是余岚准备去上课的时候打到办公室的。对方听上去是个和她年龄差不多的女人,嗓音温柔,说话礼貌,自称是省台卫视一档读书栏目的编导。问过她是不是余岚,她确认后,对方说明来电意向:读书栏目正在进行一期聚焦省内民间写作的访谈节目,节目组的人翻到了那篇她投在文学杂志上的小说,看过她的简介后,跟编辑要来了她的联系方式,想请她聊聊对写作的看法,以及为什么而写作。
她不想接受这样的访谈,一来她的写作一开始就是半地下式的,她也不想主动将它呈到台面上广而告之,二来她自感对“为什么要写作”这样的宏大命题持谨慎态度,怕说不好:说小了,容易沦为私密性的个人感悟,说大了,不免又是一通浅薄的泛泛之谈。
“余老师,听起来您是个很谦虚的作者。但我觉得,您不必有太多顾虑,就说出您写作时的真实想法和状态就好。”电话那头委婉的劝说,“您知道,很多人都喜欢读书,但因为喜欢读书转而去创作、还能坚持下来的人就很少了。我们这样的读书节目,其实节目经费少得可怜,找到一个适合的访谈嘉宾不容易的。
而且,这到底是一个省级电视台的节目,您上我们的节目,也多少能提升您的知名度,对您之后的文学道路是有帮助的。”对方说话时,并无任何高傲的口气,反倒让她觉得自己刚才的婉拒有些傲慢了。
最终余岚答应下来,对方定下了要过来的时间。此时上课铃响,余岚赶忙去到教室里。
该不该让节目组来学校呢?学生做题目的时候,她靠在讲台一侧的窗户边,回想自己刚才答应对方是不是过于贸然行事了。采访地点虽定在了办公室,但巴掌大的小镇上,这种事情一旦被人看见,免不了要被说上一番,传到秦源那里更是早晚的事情。然而真的有必要顾虑这些吗?过去的两个月,她已经走了很远了。
周锐和她告别的那天,加速了她的转变。她也不知道为何这种转变来得如此剧烈。
她开始将更多的时间来投入写作,小镇周围,她所经历的人与事,都成了素材,经过变形和重塑的内在经验,悄无声息融进了她的写作中。写作也成了她对抗庸常生活的利器。她不想生活在这一潭死水里,写作成了拯救她的唯一途径。过去的几个月,她又有两篇小说成功发表在杂志上,其中一篇是第一次投稿的那家文学杂志,另外一篇则被另外一家人文杂志收录。
眼下,她又开始写新的短篇小说了,是那家人文杂志编辑的主动约稿,命题不限,随意发挥。这次,她不再叙述她家庭生活的无聊与苦闷。她想把和周锐——这个陌生来客——的几次对话,写成一篇小说,小说的名字她暂时称作《异类》。
完成后可能会有更好的名字,但也许就是这个名字了。她甚至想过这次的小说将只有两个人的对话,从一场场漫长的对话中,两个角色开始渐渐熟络彼此。最初,角色之一,一个身居小镇的女老师可能还对着自己的梦想遮遮掩掩,后来,在一个外来者的启发下,她越来越坦诚和认真地面对自己的想法,挑战小镇刻板的习俗生活。在他到来之前,她一个人孤身面对这里每一个劝她的人:你不要再写那些暴露家庭隐私的丑陋故事,你应该专心回到家里,准备相夫教子,乃至安胎备孕;你的生活要好过太多镇子上的女人了,老公没打过你,也没有生活压力,一切都那么完美,你没有理由不高兴和不幸福……如果她想听,每一个人都可以对她说出许多这样的陈词滥调。
尽管大多数时候,她都漠然视之。可感觉自己孤立无援的时候,她也难免滋生怀疑:即便她坚信自己的理念是对的,那又能如何呢。没有人安静坐好,请她上讲台对自己的理念详细阐释。在这里,根本不存在平等的对话,遑论两方就彼此的理念展开激辩了。她如果继续坚守自己的这一套,她会永远一个人孤军作战。他来了,在她受尽这种不平等的对待以后,他来,只是让她坚信自己的那一套没有错,起码是值得为之一过的生活,那种珍贵的精神性的生活。只是这里不容忍她的这套理念罢了。
那一场场美妙的对话,常常让她恨天色黑得太早,她必须得回家了(她的丈夫会四处询问她去了哪里,事无巨细)。谈话的最后,发生在火车站,其实她是要上课的,但对话中得知,为了能赶上他离开的火车,她特地请了假。她知道,送他离开后,她又要一个人了。但她还是假装很开心,只是最后,她走遍了之前几天内她们对话时经过的每一处地方,一路下来眼中泛着莹莹泪光,直到看到了自己的家,她用纸巾擦干了自己的眼泪,佯装一切从未发生。
这篇小说的写作速度极快,那些新鲜的回忆和敏锐的感受,像是早已经存放在她的记忆中,只等她小心翼翼提取出来。她将这篇稿件寄到了那家人文杂志社。这次她甚至不像第一次那样,期盼着编辑的来信。仿佛只是写出来就足够了。她不再有意识地对抗秦源,她希望他会认为,他在那个带她去市里的周末所做的一切都起了效果。
他所坚信写作毁了她,如果现在还没有完全毁了她,迟早,写作也会让她想入非非,神经衰弱,脾气古怪,动摇家庭关系,最重要的是,她自己将不能感受到任何幸福。好的,她开始在他面前呈现出一种他理想中的她:一个“正常人”该有的一面。
这个采访,会让现在她竭力维护的这一切被打破吗?下课的时候,她在廊道里遇上了杨羽钟。得知杨羽钟接下来也没课了,她邀他去校园走一走。
“余老师,你看起来脸色不太好。”两人在草坪前散步时,杨羽钟关切地问。
“我接到了一个采访,是省里的电视台。”
“这是好事啊,关于什么的,教育吗?”
“关于写作。”踌躇再三,余岚对他说了实话。杨羽钟瞪大眼睛,愣了片刻,真诚表达祝贺:“余老师,你可以啊,我就觉得你这人平常看起来虽然低调,但总觉得你身上藏着一股什么东西,有一股不甘心的样子,原来你一直都在写作,是写什么?”
“小说,短篇小说。”
“你现在写出了成果,电视台都来找你了,你有什么好担心的?”
“你不知道,其实是秦源,他不想让我写。去年,他无意间看过我在家写过的一篇小说,他觉得里面的很多内容是我在影射他,说这种东西要是发表了,会很丢人。所以一直到后来,我都在办公室里偷偷地写。但是前段时间,他发现了我的小说发表了。如今,我们的关系刚刚缓和,现在要是接受采访,恐怕会带来很多麻烦。”
“那你心里更在乎什么?”
“在乎什么?你说秦源和接受采访之间?”
“秦源和你的写作之间。余老师,下面我要说的,不是有意挑拨你的家庭关系,我是想告诉你,有些事情本来就轮不到别人指手画脚。”说完,杨羽钟突然苦笑起来。
“你怎么了?”
“我突然觉得自己这话高高在上的,我刚才劝你要争取,是那么坚定。但轮到我自己呢,我常常觉得自己很软弱,很没用,果然知易行难。不说我了,余老师,我希望你能去接受采访,你有什么忧虑,我都可以帮你。”
“我在电话里答应将采访地放在学校,学校人多口杂,难免出现问题。”
“主要还是担心被秦源看到吧。不如这样,采访的那天,你直接让节目组去我家,你也去我家,接受采访不就好了?”
“占用你的家,不太好吧,采访前前后后应该要花的时间挺长的。”
“只要能完成你的采访,我无所谓的。我是单身汉一个。如果你担心去我家有什么问题,你就随便带点教材过去,万一遇见人问起,也好有个说头。”
杨羽钟的周全让她放心,她决定给节目组打电话,变更采访地点。
两人回办公室的路上,她问杨羽钟收到过周锐的消息吗。杨羽钟说没有,打电话也打不通,接着他感叹还挺怀念和周锐一起看碟的日子,只是下次再有这个机会不知猴年马月了。
看来,周锐的秘密一直都只是告诉了余岚。杨羽钟对他哥做了什么,一无所知。
下课后,她有意骑着自行车绕了一段弯路,她突然有股冲动,像自己笔下的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将她和周锐曾经独处过的地方一一看遍。她在她的笔下活了起来,又从她的笔下出走介入到现实中去。
当她从芦苇荡走到停自行车的路边时,看到老姜骑着一辆二八大车正从后面往前赶来,朝她招招手。老姜看到是余岚,左脚踮地,停下车子,满头大汗。余岚问老姜要去干什么,老姜说化工厂出事了,镇上的老田正带着一大帮人要找秦源理论,还和化工厂的保安起了冲突。所以他现在要过去看看。她问因为什么,老姜说自己也是刚接到电话,还不清楚,听说把保安的眼睛都打出血来了。余岚让他赶紧过去帮忙,自己和他一起过去,老姜却劝她不要去,男人之间打架没轻重、不长眼,说不准会伤到她。她决定还是回到家。
最近这些天连续在家中做饭,她想起家中的色拉油和盐都没了。她先骑车去到镇上的超市,除了缺的,又买了一些蔬菜和调味品。她挑选白菜的时候,在一旁的肉类区,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翁红月,她买了很多东西:牛肉、排骨、猪头肉和猪耳朵,每样肉都有几斤重,看起来像是要待客。她叫翁红月的名字,翁红月把还没称重的肉放到柜台前,让收银员先称重,随后疾步走到余岚面前。
翁红月看起来心情很好。
“有几个朋友要来家里吃饭,怕不够,所以要多买点吃的。”还没等余岚问,翁红月率先开口解释。
“你原来可是和我一样,不喜欢做饭的。看来闲下来,的确是能改变一个人的。”
寒暄了几句,后面的人开始排起队来,收银员催促翁红月去结账。她和余岚再见。余岚只觉得几个月的时间,翁红月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可变得又无根无据,令人摸不着头脑。
骑车回家的路上,她听到有几个人议论着化工厂的事情。看起来三个女人都像是从化工厂的女工。他们不是清远镇的人,所以骑车和她擦肩而过时,并没有注意她。
“这厂里这几天是真不太平。先是翁红月找秦总索赔,接着办公室莫名其妙被人砸了,现在又闹出一个自己得了病讹上的,真替秦总觉得流年不利。”其中一个女人说。
“谁让他这么能干,还这么有钱啊。谁有钱,大家就眼红谁,就要给你找麻烦。”另一个女人决然地说,对自己的结论不容置疑。
她们的距离越来越远,她什么都听不到了。
2005年1月18-21日
采访电话是余岚准备去上课的时候打到办公室的。对方听上去是个和她年龄差不多的女人,嗓音温柔,说话礼貌,自称是省台卫视一档读书栏目的编导。问过她是不是余岚,她确认后,对方说明来电意向:读书栏目正在进行一期聚焦省内民间写作的访谈节目,节目组的人翻到了那篇她投在文学杂志上的小说,看过她的简介后,跟编辑要来了她的联系方式,想请她聊聊对写作的看法,以及为什么而写作。
她不想接受这样的访谈,一来她的写作一开始就是半地下式的,她也不想主动将它呈到台面上广而告之,二来她自感对“为什么要写作”这样的宏大命题持谨慎态度,怕说不好:说小了,容易沦为私密性的个人感悟,说大了,不免又是一通浅薄的泛泛之谈。
“余老师,听起来您是个很谦虚的作者。但我觉得,您不必有太多顾虑,就说出您写作时的真实想法和状态就好。”电话那头委婉的劝说,“您知道,很多人都喜欢读书,但因为喜欢读书转而去创作、还能坚持下来的人就很少了。我们这样的读书节目,其实节目经费少得可怜,找到一个适合的访谈嘉宾不容易的。
而且,这到底是一个省级电视台的节目,您上我们的节目,也多少能提升您的知名度,对您之后的文学道路是有帮助的。”对方说话时,并无任何高傲的口气,反倒让她觉得自己刚才的婉拒有些傲慢了。
最终余岚答应下来,对方定下了要过来的时间。此时上课铃响,余岚赶忙去到教室里。
该不该让节目组来学校呢?学生做题目的时候,她靠在讲台一侧的窗户边,回想自己刚才答应对方是不是过于贸然行事了。采访地点虽定在了办公室,但巴掌大的小镇上,这种事情一旦被人看见,免不了要被说上一番,传到秦源那里更是早晚的事情。然而真的有必要顾虑这些吗?过去的两个月,她已经走了很远了。
周锐和她告别的那天,加速了她的转变。她也不知道为何这种转变来得如此剧烈。
她开始将更多的时间来投入写作,小镇周围,她所经历的人与事,都成了素材,经过变形和重塑的内在经验,悄无声息融进了她的写作中。写作也成了她对抗庸常生活的利器。她不想生活在这一潭死水里,写作成了拯救她的唯一途径。过去的几个月,她又有两篇小说成功发表在杂志上,其中一篇是第一次投稿的那家文学杂志,另外一篇则被另外一家人文杂志收录。
眼下,她又开始写新的短篇小说了,是那家人文杂志编辑的主动约稿,命题不限,随意发挥。这次,她不再叙述她家庭生活的无聊与苦闷。她想把和周锐——这个陌生来客——的几次对话,写成一篇小说,小说的名字她暂时称作《异类》。
完成后可能会有更好的名字,但也许就是这个名字了。她甚至想过这次的小说将只有两个人的对话,从一场场漫长的对话中,两个角色开始渐渐熟络彼此。最初,角色之一,一个身居小镇的女老师可能还对着自己的梦想遮遮掩掩,后来,在一个外来者的启发下,她越来越坦诚和认真地面对自己的想法,挑战小镇刻板的习俗生活。在他到来之前,她一个人孤身面对这里每一个劝她的人:你不要再写那些暴露家庭隐私的丑陋故事,你应该专心回到家里,准备相夫教子,乃至安胎备孕;你的生活要好过太多镇子上的女人了,老公没打过你,也没有生活压力,一切都那么完美,你没有理由不高兴和不幸福……如果她想听,每一个人都可以对她说出许多这样的陈词滥调。
尽管大多数时候,她都漠然视之。可感觉自己孤立无援的时候,她也难免滋生怀疑:即便她坚信自己的理念是对的,那又能如何呢。没有人安静坐好,请她上讲台对自己的理念详细阐释。在这里,根本不存在平等的对话,遑论两方就彼此的理念展开激辩了。她如果继续坚守自己的这一套,她会永远一个人孤军作战。他来了,在她受尽这种不平等的对待以后,他来,只是让她坚信自己的那一套没有错,起码是值得为之一过的生活,那种珍贵的精神性的生活。只是这里不容忍她的这套理念罢了。
那一场场美妙的对话,常常让她恨天色黑得太早,她必须得回家了(她的丈夫会四处询问她去了哪里,事无巨细)。谈话的最后,发生在火车站,其实她是要上课的,但对话中得知,为了能赶上他离开的火车,她特地请了假。她知道,送他离开后,她又要一个人了。但她还是假装很开心,只是最后,她走遍了之前几天内她们对话时经过的每一处地方,一路下来眼中泛着莹莹泪光,直到看到了自己的家,她用纸巾擦干了自己的眼泪,佯装一切从未发生。
这篇小说的写作速度极快,那些新鲜的回忆和敏锐的感受,像是早已经存放在她的记忆中,只等她小心翼翼提取出来。她将这篇稿件寄到了那家人文杂志社。这次她甚至不像第一次那样,期盼着编辑的来信。仿佛只是写出来就足够了。她不再有意识地对抗秦源,她希望他会认为,他在那个带她去市里的周末所做的一切都起了效果。
他所坚信写作毁了她,如果现在还没有完全毁了她,迟早,写作也会让她想入非非,神经衰弱,脾气古怪,动摇家庭关系,最重要的是,她自己将不能感受到任何幸福。好的,她开始在他面前呈现出一种他理想中的她:一个“正常人”该有的一面。
这个采访,会让现在她竭力维护的这一切被打破吗?下课的时候,她在廊道里遇上了杨羽钟。得知杨羽钟接下来也没课了,她邀他去校园走一走。
“余老师,你看起来脸色不太好。”两人在草坪前散步时,杨羽钟关切地问。
“我接到了一个采访,是省里的电视台。”
“这是好事啊,关于什么的,教育吗?”
“关于写作。”踌躇再三,余岚对他说了实话。杨羽钟瞪大眼睛,愣了片刻,真诚表达祝贺:“余老师,你可以啊,我就觉得你这人平常看起来虽然低调,但总觉得你身上藏着一股什么东西,有一股不甘心的样子,原来你一直都在写作,是写什么?”
“小说,短篇小说。”
“你现在写出了成果,电视台都来找你了,你有什么好担心的?”
“你不知道,其实是秦源,他不想让我写。去年,他无意间看过我在家写过的一篇小说,他觉得里面的很多内容是我在影射他,说这种东西要是发表了,会很丢人。所以一直到后来,我都在办公室里偷偷地写。但是前段时间,他发现了我的小说发表了。如今,我们的关系刚刚缓和,现在要是接受采访,恐怕会带来很多麻烦。”
“那你心里更在乎什么?”
“在乎什么?你说秦源和接受采访之间?”
“秦源和你的写作之间。余老师,下面我要说的,不是有意挑拨你的家庭关系,我是想告诉你,有些事情本来就轮不到别人指手画脚。”说完,杨羽钟突然苦笑起来。
“你怎么了?”
“我突然觉得自己这话高高在上的,我刚才劝你要争取,是那么坚定。但轮到我自己呢,我常常觉得自己很软弱,很没用,果然知易行难。不说我了,余老师,我希望你能去接受采访,你有什么忧虑,我都可以帮你。”
“我在电话里答应将采访地放在学校,学校人多口杂,难免出现问题。”
“主要还是担心被秦源看到吧。不如这样,采访的那天,你直接让节目组去我家,你也去我家,接受采访不就好了?”
“占用你的家,不太好吧,采访前前后后应该要花的时间挺长的。”
“只要能完成你的采访,我无所谓的。我是单身汉一个。如果你担心去我家有什么问题,你就随便带点教材过去,万一遇见人问起,也好有个说头。”
杨羽钟的周全让她放心,她决定给节目组打电话,变更采访地点。
两人回办公室的路上,她问杨羽钟收到过周锐的消息吗。杨羽钟说没有,打电话也打不通,接着他感叹还挺怀念和周锐一起看碟的日子,只是下次再有这个机会不知猴年马月了。
看来,周锐的秘密一直都只是告诉了余岚。杨羽钟对他哥做了什么,一无所知。
下课后,她有意骑着自行车绕了一段弯路,她突然有股冲动,像自己笔下的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将她和周锐曾经独处过的地方一一看遍。她在她的笔下活了起来,又从她的笔下出走介入到现实中去。
当她从芦苇荡走到停自行车的路边时,看到老姜骑着一辆二八大车正从后面往前赶来,朝她招招手。老姜看到是余岚,左脚踮地,停下车子,满头大汗。余岚问老姜要去干什么,老姜说化工厂出事了,镇上的老田正带着一大帮人要找秦源理论,还和化工厂的保安起了冲突。所以他现在要过去看看。她问因为什么,老姜说自己也是刚接到电话,还不清楚,听说把保安的眼睛都打出血来了。余岚让他赶紧过去帮忙,自己和他一起过去,老姜却劝她不要去,男人之间打架没轻重、不长眼,说不准会伤到她。她决定还是回到家。
最近这些天连续在家中做饭,她想起家中的色拉油和盐都没了。她先骑车去到镇上的超市,除了缺的,又买了一些蔬菜和调味品。她挑选白菜的时候,在一旁的肉类区,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翁红月,她买了很多东西:牛肉、排骨、猪头肉和猪耳朵,每样肉都有几斤重,看起来像是要待客。她叫翁红月的名字,翁红月把还没称重的肉放到柜台前,让收银员先称重,随后疾步走到余岚面前。
翁红月看起来心情很好。
“有几个朋友要来家里吃饭,怕不够,所以要多买点吃的。”还没等余岚问,翁红月率先开口解释。
“你原来可是和我一样,不喜欢做饭的。看来闲下来,的确是能改变一个人的。”
寒暄了几句,后面的人开始排起队来,收银员催促翁红月去结账。她和余岚再见。余岚只觉得几个月的时间,翁红月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可变得又无根无据,令人摸不着头脑。
骑车回家的路上,她听到有几个人议论着化工厂的事情。看起来三个女人都像是从化工厂的女工。他们不是清远镇的人,所以骑车和她擦肩而过时,并没有注意她。
“这厂里这几天是真不太平。先是翁红月找秦总索赔,接着办公室莫名其妙被人砸了,现在又闹出一个自己得了病讹上的,真替秦总觉得流年不利。”其中一个女人说。
“谁让他这么能干,还这么有钱啊。谁有钱,大家就眼红谁,就要给你找麻烦。”另一个女人决然地说,对自己的结论不容置疑。
她们的距离越来越远,她什么都听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