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二进益州城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一品寒士最新章节!
罗先生这才捋了捋胡子,从桌上拿起一本有些旧了的书,对七郎笑道:你既有志求学,今后无论寒暑、顺逆都不可辍之。这本《论语》就给你拿去看,这几日回家好好温习,到正式上学时,为师要考的。
七郎恭恭敬敬地接过书。
赵老汉望着书的目光充满崇敬,这是对知识的尊崇和敬畏。
确定了拜师的事,七郎先跟着老爹回家,他这几日要回家温习,可以不必来蹭课了。
赵老汉带着七郎回家,一路遇到村里的人,都告诉他们罗先生要收七郎为徒,还要免七郎的束脩
罗先生说收七郎做入室弟子!入室弟子是啥?我也不知道~~
七郎脆生生地说:入室弟子,就是以后我是先生的徒弟,像儿子一样了。
赵老汉笑道:那样好!那样好!你要好好孝顺先生。
虽然七郎说了,乡亲们还是不明白。
不都一样是去上学读书?但还是掩不住羡慕不收束脩,那就是省了一大笔钱啊!
前两日村里也有其他人家去纳粮税,赵七郎为家里省了不少粮食的事很多人都知道了,大家都羡慕赵老汉养了个好儿子。
现在罗先生不要束脩也要收七郎为徒,可不证明了七郎的聪慧吗?
这一回不仅是羡慕,更是酸了。
赵老汉昂首挺胸,听着乡亲们羡慕的话,为儿子骄傲!
等到傍晚,赵家人全部从地里回家得知这个消息时,更是沸腾了。
二嫂孙氏都叹了口气:能让先生免束脩,阿义就做不到,难怪要让七郎读书,真是羡慕不来。
赵二郎乐滋滋地说:你羡慕什么?要羡慕也是别人羡慕我们家!七郎是我们家的人!等以后七郎当官了,有了几百上千亩职田,他不能自己去管吧?我别的不会,种地是好手,到时候我给他管职田和庄子,也要和刘翁一样了。
孙氏跟着畅想了一下富户家主母的日子,看七郎的目光就只剩欢喜了。
周氏说:罗先生不收束脩,但既然要拜师,礼物还是要准备的。
赵老汉便琢磨着把藤椒拿去卖掉。
第二天,赵老汉要带上七郎进城买读书用的笔墨纸砚,还不是去临近的白马镇,而是去益州城!
七郎年纪小,开蒙用的笔墨纸砚不用买太好的。我去益州城,是顺道去牛马行那边看看,四郎不是要去做短工?我先认认地方。赵老汉解释。
其实这是借口,最重要的是带藤椒去卖
赵四郎不知道内情,感动得拉着赵老汉的衣袖:爹!你心里还有我这个儿子!
赵老汉有些心虚,拍了一下四郎的头:屁话!你不是我生的?我能不惦记你?
虽然儿子多了,大多数时候还真想不起这些中间的
赵老汉推着板车,上面放着一个大竹篓,里面装着满满的藤椒,只在上面铺了薄薄一层笋干做掩盖。
七郎也坐在板车上。
赵大郎兄弟以为老爹带些笋干去卖有些疑惑家里啥时候攒了那么多笋干?
想不明白还是别想了~~
时隔两天又一次进城,七郎很高兴,一路连蹦带跳,快乐得像小鸟。
赵老汉原本是不想带着小孩儿出远门的,但看他那么开心,也笑了起来。
七郎,我们卖了东西,爹带你去买书。
七郎掰着手指说,书是最贵的,可以先不用买,我借先生的抄;纸买最便宜的就行,寻常练字,我可以用水在石板上写。笔先买一支便宜的
阿仁和阿义都还没有上学呢,他虽不用束脩,其他花销也不小,还是要省着点。
赵老汉听着幺儿嫩生生的说着打算,心里暖呼呼的,觉得背篓都不那么重了。
七郎懂事又聪慧,还有神仙保佑,他们老赵家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一老一小走了小半日才到益州城,这座城还是一如既往的繁华。
赵老汉看着热闹的街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由得感慨:这哪来那么多闲人,日日进城都不用干活的吗?
七郎说:我们益州是西南重镇、天府之国,南来北往、东奔西去的客商都要经过这里,甚至还有往南诏、吐蕃去的,都要在益州停留呢!
正因为益州城繁华,天南地北的客商都有,七郎觉得他空间里的货虽多,只要谨慎些出手也不至于惹人注意。
旁边的人听到这祖孙说话的,都对七郎微微侧目。
这小郎君年纪小小,倒挺有见识。
赵老汉骄傲地说:我儿懂得真多!
这是他儿子,全村最聪明的人,懂的当然多!
现在赵老汉膨胀了,以前他只觉得七郎是全村最聪明的孩子,现在是连大人都比不上了~~
赵老汉是来过益州城的,知道卖杂货的集市在哪里,他带着七郎去了集市,寻到了七郎此前卖藤椒的那家杂货铺。
这做生不如做熟,先看看这家能出多少钱。
这家杂货铺的管事显然还认得七郎,见七郎进来,笑道:小老弟,你又来卖藤椒了?
他是开玩笑,藤椒虽然是本地产的,但毕竟是野生的,农户闲时去山上采,攒到五斤已经难得了。
七郎笑道:老哥你说对啦!我带着我爹来卖藤椒!
还真有?
管事很惊讶,七郎前天卖的藤椒,数量不多质量却好,颗粒大又均匀饱满,看着不像是野生的,倒像是精心种植的,才刚收进来,就被人买走了
赵老汉放下背篓,憨笑着请管事验货,忐忑地说:一下子带这么多来,贵店能买得下吗?
管事看到这批藤椒的质量竟和那五斤一样好,惊讶之余忙把掌柜的喊来。
这掌柜的穿着绸衣,就是这间大杂货铺的东家,检查完货,看着赵老汉笑道:质量是不错,我们店全要了!
说着,微微停顿:老丈,你们哪来那么多藤椒啊?
以他的眼光,自然认出赵老汉不是走商,多半是附近的农户哪来这么多优质的藤椒呢?
罗先生这才捋了捋胡子,从桌上拿起一本有些旧了的书,对七郎笑道:你既有志求学,今后无论寒暑、顺逆都不可辍之。这本《论语》就给你拿去看,这几日回家好好温习,到正式上学时,为师要考的。
七郎恭恭敬敬地接过书。
赵老汉望着书的目光充满崇敬,这是对知识的尊崇和敬畏。
确定了拜师的事,七郎先跟着老爹回家,他这几日要回家温习,可以不必来蹭课了。
赵老汉带着七郎回家,一路遇到村里的人,都告诉他们罗先生要收七郎为徒,还要免七郎的束脩
罗先生说收七郎做入室弟子!入室弟子是啥?我也不知道~~
七郎脆生生地说:入室弟子,就是以后我是先生的徒弟,像儿子一样了。
赵老汉笑道:那样好!那样好!你要好好孝顺先生。
虽然七郎说了,乡亲们还是不明白。
不都一样是去上学读书?但还是掩不住羡慕不收束脩,那就是省了一大笔钱啊!
前两日村里也有其他人家去纳粮税,赵七郎为家里省了不少粮食的事很多人都知道了,大家都羡慕赵老汉养了个好儿子。
现在罗先生不要束脩也要收七郎为徒,可不证明了七郎的聪慧吗?
这一回不仅是羡慕,更是酸了。
赵老汉昂首挺胸,听着乡亲们羡慕的话,为儿子骄傲!
等到傍晚,赵家人全部从地里回家得知这个消息时,更是沸腾了。
二嫂孙氏都叹了口气:能让先生免束脩,阿义就做不到,难怪要让七郎读书,真是羡慕不来。
赵二郎乐滋滋地说:你羡慕什么?要羡慕也是别人羡慕我们家!七郎是我们家的人!等以后七郎当官了,有了几百上千亩职田,他不能自己去管吧?我别的不会,种地是好手,到时候我给他管职田和庄子,也要和刘翁一样了。
孙氏跟着畅想了一下富户家主母的日子,看七郎的目光就只剩欢喜了。
周氏说:罗先生不收束脩,但既然要拜师,礼物还是要准备的。
赵老汉便琢磨着把藤椒拿去卖掉。
第二天,赵老汉要带上七郎进城买读书用的笔墨纸砚,还不是去临近的白马镇,而是去益州城!
七郎年纪小,开蒙用的笔墨纸砚不用买太好的。我去益州城,是顺道去牛马行那边看看,四郎不是要去做短工?我先认认地方。赵老汉解释。
其实这是借口,最重要的是带藤椒去卖
赵四郎不知道内情,感动得拉着赵老汉的衣袖:爹!你心里还有我这个儿子!
赵老汉有些心虚,拍了一下四郎的头:屁话!你不是我生的?我能不惦记你?
虽然儿子多了,大多数时候还真想不起这些中间的
赵老汉推着板车,上面放着一个大竹篓,里面装着满满的藤椒,只在上面铺了薄薄一层笋干做掩盖。
七郎也坐在板车上。
赵大郎兄弟以为老爹带些笋干去卖有些疑惑家里啥时候攒了那么多笋干?
想不明白还是别想了~~
时隔两天又一次进城,七郎很高兴,一路连蹦带跳,快乐得像小鸟。
赵老汉原本是不想带着小孩儿出远门的,但看他那么开心,也笑了起来。
七郎,我们卖了东西,爹带你去买书。
七郎掰着手指说,书是最贵的,可以先不用买,我借先生的抄;纸买最便宜的就行,寻常练字,我可以用水在石板上写。笔先买一支便宜的
阿仁和阿义都还没有上学呢,他虽不用束脩,其他花销也不小,还是要省着点。
赵老汉听着幺儿嫩生生的说着打算,心里暖呼呼的,觉得背篓都不那么重了。
七郎懂事又聪慧,还有神仙保佑,他们老赵家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一老一小走了小半日才到益州城,这座城还是一如既往的繁华。
赵老汉看着热闹的街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由得感慨:这哪来那么多闲人,日日进城都不用干活的吗?
七郎说:我们益州是西南重镇、天府之国,南来北往、东奔西去的客商都要经过这里,甚至还有往南诏、吐蕃去的,都要在益州停留呢!
正因为益州城繁华,天南地北的客商都有,七郎觉得他空间里的货虽多,只要谨慎些出手也不至于惹人注意。
旁边的人听到这祖孙说话的,都对七郎微微侧目。
这小郎君年纪小小,倒挺有见识。
赵老汉骄傲地说:我儿懂得真多!
这是他儿子,全村最聪明的人,懂的当然多!
现在赵老汉膨胀了,以前他只觉得七郎是全村最聪明的孩子,现在是连大人都比不上了~~
赵老汉是来过益州城的,知道卖杂货的集市在哪里,他带着七郎去了集市,寻到了七郎此前卖藤椒的那家杂货铺。
这做生不如做熟,先看看这家能出多少钱。
这家杂货铺的管事显然还认得七郎,见七郎进来,笑道:小老弟,你又来卖藤椒了?
他是开玩笑,藤椒虽然是本地产的,但毕竟是野生的,农户闲时去山上采,攒到五斤已经难得了。
七郎笑道:老哥你说对啦!我带着我爹来卖藤椒!
还真有?
管事很惊讶,七郎前天卖的藤椒,数量不多质量却好,颗粒大又均匀饱满,看着不像是野生的,倒像是精心种植的,才刚收进来,就被人买走了
赵老汉放下背篓,憨笑着请管事验货,忐忑地说:一下子带这么多来,贵店能买得下吗?
管事看到这批藤椒的质量竟和那五斤一样好,惊讶之余忙把掌柜的喊来。
这掌柜的穿着绸衣,就是这间大杂货铺的东家,检查完货,看着赵老汉笑道:质量是不错,我们店全要了!
说着,微微停顿:老丈,你们哪来那么多藤椒啊?
以他的眼光,自然认出赵老汉不是走商,多半是附近的农户哪来这么多优质的藤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