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大唐再起最新章节!
誊抄的时间被限制在三天,检验有一天,阅卷的时间也是三天,总数七天,作为大唐复国之后的第一场科举。
这是唐亡后的最大规模的一次科举考试,由于在虔州击败了南唐,所以来自于岭南之外的考生达到了一千多人,还有一些渤海、高丽、日本、占城都护府、交州都护府等考生,总数超过了五千人。
这是统治稳固的表现。
占城都护府与交州都护府需要大量的官吏,岭南各州也是如此,需要淘汰一些贪官污吏,从而净化官场。
对于复国后的第一场恩科,李嘉很重视,考场布置了千名禁军,为了预防作弊,甚至还提前三天,将主考官几人看管在皇宫中。
至于考卷,则由礼部与政事堂的几位宰相草拟,然后弄出三份,让皇帝选择,临考前的一天,加班加点的大规模印刷。
“圣人此番,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双手抄在身后,穿着官服,孙钊看着堂前偌大的孔圣人像,心思百转千回,感叹道。
此次科举,皇帝三天前才下旨,让他作为主考官,审核考生的行卷,可谓是信任有加,这一批考中的举子,日后为官,少不得要称呼一声老师,积累的人脉,广阔非常。
接旨后,他就想的很深远,陛下莫不是想让我为首相?应该如此!
“相公!”随后,四位同考官也出来,行了一礼。
他们都是翰林院的编修,年长的四十多岁,年轻的也有三十了,学问自是不差的,资历也够了,此次能够同考官,也算是为自己的未来画上浓厚的一笔,自然喜上眉梢。
况且,皇帝还与他们说了,若是此次科举不出现差错,就让他们外放为官,要么是判官,要么是县令,毕竟已经在各部学习过了,些许政事还是懂的,所需的只有磨练。
“本官受圣人派遣,担任主考官一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希望诸位秉公审查,勿要徇私,方能不辜负圣人的一番安排!”
孙钊虽说是排位最低的相公,但对于这些同考官而言,已然是庞然大物了,自然得小心恭维。
“我等知晓!”四位同考官低头应下。
瞧着这几人恭顺的态度,孙钊这才满意的点点头,从衣袖里拿出一份绸布,看了一眼,按图说道:
“此次科考,本官负责主考,诸位为同考,数千份考卷,必须三天之内审核完毕,若超过了时辰,诸位于我都难辞其咎,圣人那里也交代不过去,是本次审卷的章程!”
“第一天,诸位必须将那些考卷之中有错字的,沾污墨水的,犯了忌讳的,全部给挑出来,成为废卷!”
“剩下的考卷,将均分与我等,若是认可,就由朱笔画一个圈圈,随后,另外几个同考官进行审核,红圈两个以上的,才由我最后审核通过。”
“当然,若是你们四人中,有三人以上皆认为是佳卷,须应榜,我若不同意,也是可以通过的!”
“最后一天,必将所有通过的考卷进行排名次,进士科从高往低共有一百四十位,明算科与明法科,各有三十,废卷也要重新审核,以防遗漏!”
陈述完毕后,孙钊喝起了茶水,这才板着脸继续说道:
“此次科考,犹重策论,勿乱了分寸,诗赋不过是小道,考卷待会儿就会送了,按刚才的章程来,不要出错!”
宋朝之前的科举,基本上属于野草阶段,时间不定,考取的重点看皇帝的心思,唐玄宗喜欢诗赋,于是盛唐就出了一堆诗人……
今日碰到一个重策论的皇帝,众人虽说感觉有些异样,但还算适应,遵从上意,这是群相制度确立的中心。
很快,在禁军的看护下,一个个考卷就送了过来,足足堆满了整个院落,一个个吏员则拆送到同考官的跟前,有数十人之多。
他们负责检查校对考卷,当然,只限于第一场贴经。
孙钊端坐在位置上,作为主考官,他不动笔,同考官们就不会动,他一检阅考卷,其他人就跟从。
首先呈上来的,是贴经,无论是进士还是明法明算都需要填写,而且都是一样的,考验的是考生是否涉猎广泛,且记忆力,算是基础。
都是一些粗浅的题目,很是简单,他的学问不错,看了一遍答案后,就头也不抬地批阅起来,这个倒是简单,二十道题,错了八题,即为不合格,剩下的策论诗赋就不用审看了。
坐了一天,到了午时,他差不多审一千份卷子,其中通过的不过是一小半,只有三百多份。
其余的几个同考官也是如此,五千多份卷子,留下的两千份,这也看出岭南确实是文化荒漠。
第二天就不简单了,审核的是进士科的文章及诗赋,要求必须文理贯通,没有错字,需要动脑子了,而且还需各考官反复审查,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进士科非常重要,也是审核最长的,待进士科三场都审核完毕后,明法与明算才算开始。
明法科还是简单,依旧是贴经,不过填写的却是唐律,五十道,错了五道,就会成为废卷,这对于记忆力的审核。
明算科则考的是九章算术,举了一些其中的题目,让考生进行换算,倒也是简单。
第三天酉时,所有的考卷才堪堪结束,开始进行最后的排名。
“相公,您看,这首诗精彩至极,让人回味无穷!”“首重策论——”
“相公,这篇文章荡气回肠,理当上榜!”
“这篇策论有理有据,可行性极高,前十应该有位!”
…………
几位考官开始将自己属意的文章呈现到孙钊面前,争取的是进士科前十的位置,明法与明算就无所谓了,定的死死的,完全没有搬运的空间。
主考官主要权力,就是指定前十的位置,因为只有前十,才会呈到皇帝的面前,让他查阅,而且状元、榜眼、探花,基本上就在这十人中诞生。
“诸位才学渊博,举荐的想必也是栋梁之才,但这十人位置已满,为之奈何啊!”
“唉!”众考官也很难受。
不到一刻钟,孙钊就选出了十佳文章,都是进士科第二场的策论,最重第二场。
至于那些诗赋,则属于锦上添花,属于加分,无关紧要了。
科举由皇帝的态度决定,唐朝科举喜爱诗词,于是诗词好的人就容易考中上榜,而如今的皇帝却喜欢策论,所以出乎众考生的意料之外,第二场策论最为紧要。
所以,那些专攻诗词的考生们,就落榜了许多。
“陛下,考上们的卷子送到了!”
第二天早上,李嘉的御桌上就放了一些考卷。
“朕知道了!”
誊抄的时间被限制在三天,检验有一天,阅卷的时间也是三天,总数七天,作为大唐复国之后的第一场科举。
这是唐亡后的最大规模的一次科举考试,由于在虔州击败了南唐,所以来自于岭南之外的考生达到了一千多人,还有一些渤海、高丽、日本、占城都护府、交州都护府等考生,总数超过了五千人。
这是统治稳固的表现。
占城都护府与交州都护府需要大量的官吏,岭南各州也是如此,需要淘汰一些贪官污吏,从而净化官场。
对于复国后的第一场恩科,李嘉很重视,考场布置了千名禁军,为了预防作弊,甚至还提前三天,将主考官几人看管在皇宫中。
至于考卷,则由礼部与政事堂的几位宰相草拟,然后弄出三份,让皇帝选择,临考前的一天,加班加点的大规模印刷。
“圣人此番,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双手抄在身后,穿着官服,孙钊看着堂前偌大的孔圣人像,心思百转千回,感叹道。
此次科举,皇帝三天前才下旨,让他作为主考官,审核考生的行卷,可谓是信任有加,这一批考中的举子,日后为官,少不得要称呼一声老师,积累的人脉,广阔非常。
接旨后,他就想的很深远,陛下莫不是想让我为首相?应该如此!
“相公!”随后,四位同考官也出来,行了一礼。
他们都是翰林院的编修,年长的四十多岁,年轻的也有三十了,学问自是不差的,资历也够了,此次能够同考官,也算是为自己的未来画上浓厚的一笔,自然喜上眉梢。
况且,皇帝还与他们说了,若是此次科举不出现差错,就让他们外放为官,要么是判官,要么是县令,毕竟已经在各部学习过了,些许政事还是懂的,所需的只有磨练。
“本官受圣人派遣,担任主考官一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希望诸位秉公审查,勿要徇私,方能不辜负圣人的一番安排!”
孙钊虽说是排位最低的相公,但对于这些同考官而言,已然是庞然大物了,自然得小心恭维。
“我等知晓!”四位同考官低头应下。
瞧着这几人恭顺的态度,孙钊这才满意的点点头,从衣袖里拿出一份绸布,看了一眼,按图说道:
“此次科考,本官负责主考,诸位为同考,数千份考卷,必须三天之内审核完毕,若超过了时辰,诸位于我都难辞其咎,圣人那里也交代不过去,是本次审卷的章程!”
“第一天,诸位必须将那些考卷之中有错字的,沾污墨水的,犯了忌讳的,全部给挑出来,成为废卷!”
“剩下的考卷,将均分与我等,若是认可,就由朱笔画一个圈圈,随后,另外几个同考官进行审核,红圈两个以上的,才由我最后审核通过。”
“当然,若是你们四人中,有三人以上皆认为是佳卷,须应榜,我若不同意,也是可以通过的!”
“最后一天,必将所有通过的考卷进行排名次,进士科从高往低共有一百四十位,明算科与明法科,各有三十,废卷也要重新审核,以防遗漏!”
陈述完毕后,孙钊喝起了茶水,这才板着脸继续说道:
“此次科考,犹重策论,勿乱了分寸,诗赋不过是小道,考卷待会儿就会送了,按刚才的章程来,不要出错!”
宋朝之前的科举,基本上属于野草阶段,时间不定,考取的重点看皇帝的心思,唐玄宗喜欢诗赋,于是盛唐就出了一堆诗人……
今日碰到一个重策论的皇帝,众人虽说感觉有些异样,但还算适应,遵从上意,这是群相制度确立的中心。
很快,在禁军的看护下,一个个考卷就送了过来,足足堆满了整个院落,一个个吏员则拆送到同考官的跟前,有数十人之多。
他们负责检查校对考卷,当然,只限于第一场贴经。
孙钊端坐在位置上,作为主考官,他不动笔,同考官们就不会动,他一检阅考卷,其他人就跟从。
首先呈上来的,是贴经,无论是进士还是明法明算都需要填写,而且都是一样的,考验的是考生是否涉猎广泛,且记忆力,算是基础。
都是一些粗浅的题目,很是简单,他的学问不错,看了一遍答案后,就头也不抬地批阅起来,这个倒是简单,二十道题,错了八题,即为不合格,剩下的策论诗赋就不用审看了。
坐了一天,到了午时,他差不多审一千份卷子,其中通过的不过是一小半,只有三百多份。
其余的几个同考官也是如此,五千多份卷子,留下的两千份,这也看出岭南确实是文化荒漠。
第二天就不简单了,审核的是进士科的文章及诗赋,要求必须文理贯通,没有错字,需要动脑子了,而且还需各考官反复审查,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进士科非常重要,也是审核最长的,待进士科三场都审核完毕后,明法与明算才算开始。
明法科还是简单,依旧是贴经,不过填写的却是唐律,五十道,错了五道,就会成为废卷,这对于记忆力的审核。
明算科则考的是九章算术,举了一些其中的题目,让考生进行换算,倒也是简单。
第三天酉时,所有的考卷才堪堪结束,开始进行最后的排名。
“相公,您看,这首诗精彩至极,让人回味无穷!”“首重策论——”
“相公,这篇文章荡气回肠,理当上榜!”
“这篇策论有理有据,可行性极高,前十应该有位!”
…………
几位考官开始将自己属意的文章呈现到孙钊面前,争取的是进士科前十的位置,明法与明算就无所谓了,定的死死的,完全没有搬运的空间。
主考官主要权力,就是指定前十的位置,因为只有前十,才会呈到皇帝的面前,让他查阅,而且状元、榜眼、探花,基本上就在这十人中诞生。
“诸位才学渊博,举荐的想必也是栋梁之才,但这十人位置已满,为之奈何啊!”
“唉!”众考官也很难受。
不到一刻钟,孙钊就选出了十佳文章,都是进士科第二场的策论,最重第二场。
至于那些诗赋,则属于锦上添花,属于加分,无关紧要了。
科举由皇帝的态度决定,唐朝科举喜爱诗词,于是诗词好的人就容易考中上榜,而如今的皇帝却喜欢策论,所以出乎众考生的意料之外,第二场策论最为紧要。
所以,那些专攻诗词的考生们,就落榜了许多。
“陛下,考上们的卷子送到了!”
第二天早上,李嘉的御桌上就放了一些考卷。
“朕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