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灵渠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大唐再起最新章节!
夏收之后,又需要进行播种,等待秋收,百姓们是一刻也闲适不下来。
但朝廷却不得闲,播种后,朝廷上下又开始大规模的进行兴修水利运动,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灵渠。
而灵渠,也被称作桂湘运河,中国古代重要的运河之一,入岭南的高速路,在桂州境内。
桂州下辖九县。
在岭西,也算是比较大的一个州了,因为灵渠的作用,沟通两地,外加土地肥沃,所以桂州一直繁华热闹。
灵渠全长34公里,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今有一千多年,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天下为三十六郡”,为平定南方,一统天下,于是派遣50万秦军兵分五路,向岭南进发,攻打百越。
因此“以卒凿渠,而通粮道”,派史禄主持灵渠工程。史禄率十万之劈山通道,经几载寒暑,终于在公元前214年凿渠成功。
由于灵渠连接湘、漓(漓江,珠江支流)二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两大水系,成为北接湖广、南连两粤的水运交通枢纽。
从洞庭出发南下,进入湘江,过长沙,经灵渠入漓江,接桂江入西江,在广东三水汇珠江。同时灵渠也起到了灌溉农田的作用,促进了岭南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二次修葺灵渠,则是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反叛朝廷,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南征,继续疏浚灵渠。
第三次,则是唐宝历元年(825年),渠道崩坏,舟不能通。桂管观察使李渤下令垒石建成犁铧形的拦河坝,即大、小天平,使河水分流进入南、北渠道。
第四次,唐咸通九年(868年)陡防尽坏,渠道淤浅。鱼孟威刺史将沿河40里用石块砌堤岸,用大坚木做成木桩植立为陡门,陡门增至18重,方通巨舟。用工5.3万,用钱530余万缗。
可以说,历朝历代,治岭南,第一个需要治理的,就是灵渠,它是沟通岭南的运兵要道。
如今,距离上一次大规模维修灵渠,差不多有百年了,需要大规模的进行修葺,尤其是两岸的堤坝,以及壅高水位,蓄水通航,具有船闸作用的陡门,也需要增建。
设于堤内的水涵,块石砌筑,用于放水灌溉,也需要增添,从而灌溉土地,增田富产。
而且,渠内碍舟礁石也有许多,不利于通行,所以也要进行清除。
工部这两年,在朝廷上的影响日趋淡化。
他们不像是吏部,被称作天官,掌管人事,存在感天然强大;户部掌管钱粮,大案小案连发,又分设转运使司,表现欲很强;礼部这两年,封王,禅让,登记,立后,太上皇葬礼,隔三差五就有事,忙的连环转。
随着战争的兴起,兵部也忙的很,连轴转;刑部也折腾,那么多贪官污吏,连审带罚,存在感极强。
“只有咱们工部,这些年只修了路,而且,还是厢军修的,咱们只是提供些工匠,常年待在京城,无有政绩怎能升官?”
工部尚书左伯山远眺灵渠,不由得感叹道:
“如今,这武事也停了,官也撂下不少,可笑的是,咱们工部这次一个也没撂下,我也不知是欢喜,还是难受。
朝廷上下终于开始重视咱们,勤修水利,方能利于农事,而岭南之河渠,首在灵渠,帆船艄公,往来便利,开闸放水,灌溉农田,真乃国之重也。”
“多亏了大司空(工部尚书古称大司空、冬官)的力争,才有我等的用武之地,不然,长久的待在京城,日日修缮宫殿,甚是无聊!”
工部左侍郎白石林叹了口气,脸上带着一丝欣慰之色。
进入工部的,基本上都是工匠出身,在六部中一向是地位最低,还未到明清那样,只顾着捞油水,士农工商,自然被士大夫们鄙视了,于是,只能沉浸在自己圈子里,以宅男居多。
“这也是我应该做的。”左伯山淡淡地说道。
身为一部尚书,位在宰相之下,工部并无地方官吏的孝敬,也无油水,只有开工,不仅能捞政绩,而且按照惯例还能吃上一笔,所以,他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整个工部。
当然,若是治渠有道,名声也是大涨,白麻宣下,也并非不可能的。
“修葺灵渠,户部只拨下一万五千贯,作为首批,其后若是不利,也就只能有那么多了,虎头蛇尾,万万是不行的!”
“所以,咱们这次,首阵必要得胜,石林,不知你可有头绪?”左尚书扭过头,问道。
他只是统管工部,也是翰林出身,哪里懂这些,所以必须要问专业人士才行。
“前唐修葺灵渠哪一回不是上百万贯?如今这一万五千贯,哪怕征召民夫,也不过万人,持续不到一个月,石板,一块尽要百钱,桩木一根超过五百钱,区区万贯,若桩木不过两三万根,还有民夫呢?这些钱,不及前唐百一,哪能奏效?”
白侍郎的话,令尚书瞬间脸色涨红,如此一算,果真是隔靴搔痒,没能有多大效用。
“大钱有大钱的用法,小钱有小钱的用法,慢慢来!”左尚书连忙说道。
“如此,司空您看,灵渠虽然不断地扩建,但渠中的暗礁不计其数,甚至还有些许明礁,致使不少船毁人亡之事,咱们可以请些许人毁去礁石,商贾自然得力,朝堂上也能知晓咱们的用处!”
“需要多少钱?”
“礁石粗略一算,约有六七十块,若用燎石法,须用工两千人,费两月有余,而且还得到枯水季,但如今,军械司有火药可用,只需民夫百人,钱百贯,即可!”
所谓的燎石法,就是把大量的木柴堆积在礁石上,引火焚烧,使礁石在高温中猛烈膨胀,再浇上醋和冷水,让烧热的礁石突然遇冷,骤然收缩而发生炸裂,再使用人工凿挖,藉以除去巨礁。
“真是天助我也!”左尚书看着络绎不绝的船只,大笑道:
“剩余的钱,咱们可以疏通增加水涵,若开十口,至少增添十万亩水田,朝廷必然欣喜!”
“之后的钱财,自然也会拨下!”
夏收之后,又需要进行播种,等待秋收,百姓们是一刻也闲适不下来。
但朝廷却不得闲,播种后,朝廷上下又开始大规模的进行兴修水利运动,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灵渠。
而灵渠,也被称作桂湘运河,中国古代重要的运河之一,入岭南的高速路,在桂州境内。
桂州下辖九县。
在岭西,也算是比较大的一个州了,因为灵渠的作用,沟通两地,外加土地肥沃,所以桂州一直繁华热闹。
灵渠全长34公里,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今有一千多年,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天下为三十六郡”,为平定南方,一统天下,于是派遣50万秦军兵分五路,向岭南进发,攻打百越。
因此“以卒凿渠,而通粮道”,派史禄主持灵渠工程。史禄率十万之劈山通道,经几载寒暑,终于在公元前214年凿渠成功。
由于灵渠连接湘、漓(漓江,珠江支流)二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两大水系,成为北接湖广、南连两粤的水运交通枢纽。
从洞庭出发南下,进入湘江,过长沙,经灵渠入漓江,接桂江入西江,在广东三水汇珠江。同时灵渠也起到了灌溉农田的作用,促进了岭南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二次修葺灵渠,则是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反叛朝廷,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南征,继续疏浚灵渠。
第三次,则是唐宝历元年(825年),渠道崩坏,舟不能通。桂管观察使李渤下令垒石建成犁铧形的拦河坝,即大、小天平,使河水分流进入南、北渠道。
第四次,唐咸通九年(868年)陡防尽坏,渠道淤浅。鱼孟威刺史将沿河40里用石块砌堤岸,用大坚木做成木桩植立为陡门,陡门增至18重,方通巨舟。用工5.3万,用钱530余万缗。
可以说,历朝历代,治岭南,第一个需要治理的,就是灵渠,它是沟通岭南的运兵要道。
如今,距离上一次大规模维修灵渠,差不多有百年了,需要大规模的进行修葺,尤其是两岸的堤坝,以及壅高水位,蓄水通航,具有船闸作用的陡门,也需要增建。
设于堤内的水涵,块石砌筑,用于放水灌溉,也需要增添,从而灌溉土地,增田富产。
而且,渠内碍舟礁石也有许多,不利于通行,所以也要进行清除。
工部这两年,在朝廷上的影响日趋淡化。
他们不像是吏部,被称作天官,掌管人事,存在感天然强大;户部掌管钱粮,大案小案连发,又分设转运使司,表现欲很强;礼部这两年,封王,禅让,登记,立后,太上皇葬礼,隔三差五就有事,忙的连环转。
随着战争的兴起,兵部也忙的很,连轴转;刑部也折腾,那么多贪官污吏,连审带罚,存在感极强。
“只有咱们工部,这些年只修了路,而且,还是厢军修的,咱们只是提供些工匠,常年待在京城,无有政绩怎能升官?”
工部尚书左伯山远眺灵渠,不由得感叹道:
“如今,这武事也停了,官也撂下不少,可笑的是,咱们工部这次一个也没撂下,我也不知是欢喜,还是难受。
朝廷上下终于开始重视咱们,勤修水利,方能利于农事,而岭南之河渠,首在灵渠,帆船艄公,往来便利,开闸放水,灌溉农田,真乃国之重也。”
“多亏了大司空(工部尚书古称大司空、冬官)的力争,才有我等的用武之地,不然,长久的待在京城,日日修缮宫殿,甚是无聊!”
工部左侍郎白石林叹了口气,脸上带着一丝欣慰之色。
进入工部的,基本上都是工匠出身,在六部中一向是地位最低,还未到明清那样,只顾着捞油水,士农工商,自然被士大夫们鄙视了,于是,只能沉浸在自己圈子里,以宅男居多。
“这也是我应该做的。”左伯山淡淡地说道。
身为一部尚书,位在宰相之下,工部并无地方官吏的孝敬,也无油水,只有开工,不仅能捞政绩,而且按照惯例还能吃上一笔,所以,他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整个工部。
当然,若是治渠有道,名声也是大涨,白麻宣下,也并非不可能的。
“修葺灵渠,户部只拨下一万五千贯,作为首批,其后若是不利,也就只能有那么多了,虎头蛇尾,万万是不行的!”
“所以,咱们这次,首阵必要得胜,石林,不知你可有头绪?”左尚书扭过头,问道。
他只是统管工部,也是翰林出身,哪里懂这些,所以必须要问专业人士才行。
“前唐修葺灵渠哪一回不是上百万贯?如今这一万五千贯,哪怕征召民夫,也不过万人,持续不到一个月,石板,一块尽要百钱,桩木一根超过五百钱,区区万贯,若桩木不过两三万根,还有民夫呢?这些钱,不及前唐百一,哪能奏效?”
白侍郎的话,令尚书瞬间脸色涨红,如此一算,果真是隔靴搔痒,没能有多大效用。
“大钱有大钱的用法,小钱有小钱的用法,慢慢来!”左尚书连忙说道。
“如此,司空您看,灵渠虽然不断地扩建,但渠中的暗礁不计其数,甚至还有些许明礁,致使不少船毁人亡之事,咱们可以请些许人毁去礁石,商贾自然得力,朝堂上也能知晓咱们的用处!”
“需要多少钱?”
“礁石粗略一算,约有六七十块,若用燎石法,须用工两千人,费两月有余,而且还得到枯水季,但如今,军械司有火药可用,只需民夫百人,钱百贯,即可!”
所谓的燎石法,就是把大量的木柴堆积在礁石上,引火焚烧,使礁石在高温中猛烈膨胀,再浇上醋和冷水,让烧热的礁石突然遇冷,骤然收缩而发生炸裂,再使用人工凿挖,藉以除去巨礁。
“真是天助我也!”左尚书看着络绎不绝的船只,大笑道:
“剩余的钱,咱们可以疏通增加水涵,若开十口,至少增添十万亩水田,朝廷必然欣喜!”
“之后的钱财,自然也会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