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幽州商会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大汉昭烈帝最新章节!
光和四年,秋末。
洛阳城内的大汉王朝高层,尤其是以皇帝刘宏,十常侍,以及各大世家为首的人们,似乎是从黄巾之乱带来的阴霾之中走了出来,重新开始了花天酒地的生活。
与此同时,由于大儒蔡邕在洛阳编书,各地士子仰慕他的才学,多有前来求学或是求结识的,一时之间,这座经历了二百余年风雨的东汉帝国首都,似乎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在这一次的经济和文化浪潮之中,大批有为青年涌现出来,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却不是汝南、颍川或是河东等传统世家的子弟,而是一位来自幽州涿郡的青年。
简雍,简宪和。
自从在炎炎夏日之中率领一支庞大商队来到洛阳,简雍就故意显露财力,他首次出手就买下了城外一处价值五百多万钱的豪宅,以幽州商会洛阳馆为名,随后大兴土木,弄出个宽阔无比的待客大厅。
据说大厅正中搭建了齐腰高的木台,上面放置了各种宝物,四周是一圈美轮美奂的小径,名曰“万宝路”。
这万宝路名字俗不可耐,又有自吹之嫌,城中士人闲谈起来无不嗤之以鼻,生怕自己被俗气沾染,失了名士的身份。
但私下里,他们又好奇得很,想要前去一探究竟,到底是怎样的一间房屋,怎样的一条小径,才能配得上“万宝”这个称呼。
他们没有等多久,机会就来了。
幽州商会宣称,第一个受邀见识这万宝路的,将是出身于弘农杨氏,先太尉杨赐之子,临晋侯杨彪杨文先。
消息一传出来,顿时引来无数嘲讽之声,弘农杨氏家世渊博,乃是天下士族之中的领军人物,从有关西孔子之称的杨震,到杨秉、杨赐,无不位列三公。
杨彪博学多闻,年轻时就与蔡邕卢植等人齐名,位列三公,将家世推到四世三公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这等人物,会去你臭不可闻的边地商贩家中?
但是,让所有人惊掉一地下巴的是,也不知是简雍使了什么手段,杨彪居然欣然应邀,携带着十二岁的儿子杨修,一起出现在了幽州商会那所谓的洛阳馆。
事后有许多人专程前往拜访杨彪,识图从他口中获取一些消息,然而杨彪面对种种询问,只是矜持地笑而不答,有好事者不甘心,又想方设法询问杨修。
杨修年纪尚幼,书却读得不少,然而他琢磨了半天,最终只给询问者留下了两个字来形容“煌煌”。
煌煌者,明亮辉煌、光彩夺目也。
其他人更加好奇了。
接下来,受到邀请的是大儒蔡邕蔡伯喈,他同样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带着两个女儿,昭姬和贞姬共同赴约。
只不过蔡邕去时两手空空,回家之时却另有一辆满载的马车跟随,貌似是得了不少好处。
面对好奇者的询问,向来孤傲的蔡邕一反常态,对简雍大加赞赏,认为此子有学识、善言辞、洒脱不羁,实在是一等一的年轻俊才。
至于万宝路,蔡邕摇头失笑,说出一番更加劲爆的话。
“老夫没听说这个名字,主人更是不曾提起,只不过,厅中确有万金不换之宝。”
这一下,洛阳文化圈沸腾了。
简雍的大名更是无人不晓,俨然成为大汉帝国首都上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士人们不再矜持,也不再纠结幽州边地人的粗鄙,纷纷派人送上拜帖,希望与这简宪和见上一面。
君子坐而论道,岂不美哉?
他们的热情没有白费,很快,幽州商会做出回应,每五日开门迎客,邀请六名才学出众,品行高洁之人,受邀上门之宾客须遵守一点:若无主人同意,不得泄露馆中信息。
消息一出,洛阳城内外之人,或是热情踊跃,期待自己能够被邀请前去;或是冷眼旁观,只希望有人去了之后,能够揭穿这故弄玄虚的边地把戏。
然而,每一位受邀之人回到家中,都只是摇头赞叹不已,有细心的人发现,那些去过洛阳馆的人,似乎隐隐结成了小团体,经常神神秘秘地相互聚会。
过了没多久,又有细心的人发现,幽州商会与许多豪门世家似乎也结成了紧密的关系,每天都有许多车马往来穿梭于各家的宅邸,以及洛阳馆之间,似乎在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反常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宫中,皇帝刘宏经历了黄巾之乱,对这种私下里的勾当尤为敏感,当即派出他最为宠信的宦官张让,前往洛阳馆一探究竟。
“草民简雍,久闻张公大名,今日得见,足偿夙愿。”虽说简雍如此造势,本就是为了惊动皇帝,但一见来的是张让,他顿时觉得,是不是把事情搞得太大了。
张让可是十常侍之中,最为位高权重的一个,灵帝刘宏对他极为信任,不仅封侯封官,多加赏赐,就连卖官鬻爵的生意也拉上张让一起发财,甚至多次说出“张常侍是我父”这样恬不知耻的话。
由此可见,张让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嗯,倒也相貌出众。”张让眼角瞥了一眼,觉得这个幽州来的小子倒也看得顺眼,来时路上的火气也小了些。
“老大人,请。”简雍不敢怠慢,引着张让一行来到大厅西侧,这个用木料隔成的厅中之厅,是他平日里招待贵客的地方,一般人是来不了的。
张让站在门口却不急着迈步,伸手去抚摸镂空雕刻的木门,入手之处细腻光滑,显然是出自能工巧匠之手,又用蜂蜡细细擦拭过的。
这间小厅的地面与别处不同,全部是青色瓷砖铺成,平整光洁,看不到一丝缝隙。
“这是北方瓷。”张让悠悠说道,他是识货之人,对东汉才得到长足发展的青瓷也颇有研究,南方青瓷发灰,釉质清澈,犹如冰玉一般;眼前所见之地面青中发黄,釉色厚重,且有细密的开片,正是北方青瓷。
能够做出这么多平整如一的青瓷砖块,说明幽州商会掌握了高超的技艺;能够用这么高水准的瓷器铺地,则是说明,幽州商会财大气粗到了一定的程度。
张让心中再无小觑之意,转而开始琢磨,是不是能够从这个年轻人手中得到些什么。
否则都对不起他张常侍“视财如命”的赫赫名头。
光和四年,秋末。
洛阳城内的大汉王朝高层,尤其是以皇帝刘宏,十常侍,以及各大世家为首的人们,似乎是从黄巾之乱带来的阴霾之中走了出来,重新开始了花天酒地的生活。
与此同时,由于大儒蔡邕在洛阳编书,各地士子仰慕他的才学,多有前来求学或是求结识的,一时之间,这座经历了二百余年风雨的东汉帝国首都,似乎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在这一次的经济和文化浪潮之中,大批有为青年涌现出来,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却不是汝南、颍川或是河东等传统世家的子弟,而是一位来自幽州涿郡的青年。
简雍,简宪和。
自从在炎炎夏日之中率领一支庞大商队来到洛阳,简雍就故意显露财力,他首次出手就买下了城外一处价值五百多万钱的豪宅,以幽州商会洛阳馆为名,随后大兴土木,弄出个宽阔无比的待客大厅。
据说大厅正中搭建了齐腰高的木台,上面放置了各种宝物,四周是一圈美轮美奂的小径,名曰“万宝路”。
这万宝路名字俗不可耐,又有自吹之嫌,城中士人闲谈起来无不嗤之以鼻,生怕自己被俗气沾染,失了名士的身份。
但私下里,他们又好奇得很,想要前去一探究竟,到底是怎样的一间房屋,怎样的一条小径,才能配得上“万宝”这个称呼。
他们没有等多久,机会就来了。
幽州商会宣称,第一个受邀见识这万宝路的,将是出身于弘农杨氏,先太尉杨赐之子,临晋侯杨彪杨文先。
消息一传出来,顿时引来无数嘲讽之声,弘农杨氏家世渊博,乃是天下士族之中的领军人物,从有关西孔子之称的杨震,到杨秉、杨赐,无不位列三公。
杨彪博学多闻,年轻时就与蔡邕卢植等人齐名,位列三公,将家世推到四世三公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这等人物,会去你臭不可闻的边地商贩家中?
但是,让所有人惊掉一地下巴的是,也不知是简雍使了什么手段,杨彪居然欣然应邀,携带着十二岁的儿子杨修,一起出现在了幽州商会那所谓的洛阳馆。
事后有许多人专程前往拜访杨彪,识图从他口中获取一些消息,然而杨彪面对种种询问,只是矜持地笑而不答,有好事者不甘心,又想方设法询问杨修。
杨修年纪尚幼,书却读得不少,然而他琢磨了半天,最终只给询问者留下了两个字来形容“煌煌”。
煌煌者,明亮辉煌、光彩夺目也。
其他人更加好奇了。
接下来,受到邀请的是大儒蔡邕蔡伯喈,他同样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带着两个女儿,昭姬和贞姬共同赴约。
只不过蔡邕去时两手空空,回家之时却另有一辆满载的马车跟随,貌似是得了不少好处。
面对好奇者的询问,向来孤傲的蔡邕一反常态,对简雍大加赞赏,认为此子有学识、善言辞、洒脱不羁,实在是一等一的年轻俊才。
至于万宝路,蔡邕摇头失笑,说出一番更加劲爆的话。
“老夫没听说这个名字,主人更是不曾提起,只不过,厅中确有万金不换之宝。”
这一下,洛阳文化圈沸腾了。
简雍的大名更是无人不晓,俨然成为大汉帝国首都上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士人们不再矜持,也不再纠结幽州边地人的粗鄙,纷纷派人送上拜帖,希望与这简宪和见上一面。
君子坐而论道,岂不美哉?
他们的热情没有白费,很快,幽州商会做出回应,每五日开门迎客,邀请六名才学出众,品行高洁之人,受邀上门之宾客须遵守一点:若无主人同意,不得泄露馆中信息。
消息一出,洛阳城内外之人,或是热情踊跃,期待自己能够被邀请前去;或是冷眼旁观,只希望有人去了之后,能够揭穿这故弄玄虚的边地把戏。
然而,每一位受邀之人回到家中,都只是摇头赞叹不已,有细心的人发现,那些去过洛阳馆的人,似乎隐隐结成了小团体,经常神神秘秘地相互聚会。
过了没多久,又有细心的人发现,幽州商会与许多豪门世家似乎也结成了紧密的关系,每天都有许多车马往来穿梭于各家的宅邸,以及洛阳馆之间,似乎在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反常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宫中,皇帝刘宏经历了黄巾之乱,对这种私下里的勾当尤为敏感,当即派出他最为宠信的宦官张让,前往洛阳馆一探究竟。
“草民简雍,久闻张公大名,今日得见,足偿夙愿。”虽说简雍如此造势,本就是为了惊动皇帝,但一见来的是张让,他顿时觉得,是不是把事情搞得太大了。
张让可是十常侍之中,最为位高权重的一个,灵帝刘宏对他极为信任,不仅封侯封官,多加赏赐,就连卖官鬻爵的生意也拉上张让一起发财,甚至多次说出“张常侍是我父”这样恬不知耻的话。
由此可见,张让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嗯,倒也相貌出众。”张让眼角瞥了一眼,觉得这个幽州来的小子倒也看得顺眼,来时路上的火气也小了些。
“老大人,请。”简雍不敢怠慢,引着张让一行来到大厅西侧,这个用木料隔成的厅中之厅,是他平日里招待贵客的地方,一般人是来不了的。
张让站在门口却不急着迈步,伸手去抚摸镂空雕刻的木门,入手之处细腻光滑,显然是出自能工巧匠之手,又用蜂蜡细细擦拭过的。
这间小厅的地面与别处不同,全部是青色瓷砖铺成,平整光洁,看不到一丝缝隙。
“这是北方瓷。”张让悠悠说道,他是识货之人,对东汉才得到长足发展的青瓷也颇有研究,南方青瓷发灰,釉质清澈,犹如冰玉一般;眼前所见之地面青中发黄,釉色厚重,且有细密的开片,正是北方青瓷。
能够做出这么多平整如一的青瓷砖块,说明幽州商会掌握了高超的技艺;能够用这么高水准的瓷器铺地,则是说明,幽州商会财大气粗到了一定的程度。
张让心中再无小觑之意,转而开始琢磨,是不是能够从这个年轻人手中得到些什么。
否则都对不起他张常侍“视财如命”的赫赫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