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欧洲新局势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帝国争霸系统最新章节!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奥斯曼帝国尝到组建雇佣军的好处,既能让他们奋勇作战,又省去了大笔的军费,为此,他们把从两河流域迁移走的库尔德人也一起送到巴尔干半岛,组建了2个酋长部落,当然,其中也掺杂着其他少数民族,在这两个部落中也要求分别组建30000人的雇佣军,也就是10个步兵团;高加索山脉南部的亚美尼亚人被一分为二,一部分迁移到巴尔干半岛,一部分继续留在原地,这样就变相的削弱了亚美尼亚人的实力,被迁移到巴尔干半岛的亚美尼亚人被组建了2个酋长部落,每个部落有20多万人,每个酋长部落被要求组建30000人的部队,也就是10个步兵团;留在原地的亚美尼亚人被要求组建10个步兵团,作为抵御俄罗斯帝国的第一道屏障。
经过这样运做,使得奥斯曼帝国的编外军队增加了20多万,大大的增强了奥斯曼帝国的实力。
为了便于对这些雇佣军的控制,奥斯曼帝国给他们装备的都是以前军队替换下来的步枪,大炮和重机枪等重武器配备的比较少,他们的作用就是配合奥斯曼帝国的主力军作战,比如守备地方,镇压起义,运输辎重等工作,暂时还不能让他们独当一面。
这些雇佣军见奥斯曼帝国没有拿他们做炮灰,内心还是很感激奥斯曼帝国的。
在巴尔干半岛,这7个部落被分开安置在阿尔巴尼亚、马其顿、色雷斯等地,每个部落被分配了一片土地,各自占据一方,要想拥有更多的土地,必须要获得更多的战功。
为了保护他们的土地,并为了将来能争取到更多的土地,这些部落分别都组建了上万人的部落军队,既要保护他们的土地,又作为雇佣军的官兵来源,在雇佣军有战损的时候可以直接从部落军队抽调官兵进行补充。
这些部落原来都是游牧民族,在部落战争中是全民皆兵,组建部队非常容易,只要选择合适年龄段的部民就可以,而部民也非常愿意参军。
年龄大的男性以及妇幼等可以从事耕作和放牧。
这些土著本来在部落相互攻伐中锻炼的非常彪悍,渴望战功的他们对奥斯曼帝国的这种安排非常满意。
要想获得土地,就必须有强大的军队,而且他们都是雇佣军,必须靠战功才能获得必要的物资才能让部族存活下去,在奥斯曼帝国派遣教官来训练他们的时候,他们训练的十分刻苦,他们已经失去过一次故土,不想继续过流浪的生活。
奥斯曼帝国对雇佣军的态度非常满意。
奥斯曼帝国拥有了强大的海军,又有夏帝国帮助训练的强大军队,现在又增加了20多万强悍的陆军,他们的野心也开始膨胀,首先利用雇佣军打击当地的独立势力,阻止他们独立的企图,另外要打击希腊、保加利亚等国对边境的不断骚扰。
7个大部落被安置在巴尔干半岛,使得英法俄非常恼火,这将增多半岛的冲突,会加剧半岛的不稳定性,为此,他们必须在该地区布置更多的兵力才能维持势力平衡。
奥匈帝国和德国对奥斯曼帝国的做法持欢迎态度,这样将会牵制英法俄大量的军队,减轻他们的压力。
这些部落的到来,不仅让当地民族感觉到了压力和危险,就是周边已经独立或者自治的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也感觉到了强大的军事压力;他们虽然已经独立或者自治,但仍有一部分土地和人民处于土耳其的统治下,为了这些土地,他们与奥斯曼帝国进行过多次战争。
面对强大的奥斯曼帝国,他们只能团结起来,很快四国相继签订同盟条约。
同盟条约规定,各方互相保证各自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如其中一方遭到他国侵犯时,其余各方应全力予以支援;他们还约定,当任何大国企图兼并巴尔干领土时,各方应以全部武装力量彼此援助。
四国同盟条约签订之后,以保加利亚为核心的巴尔干同盟遂告形成;这个同盟建立的目的是使巴尔干各国以及整个巴尔干半岛摆脱土耳其的统治,反对大国对巴尔干的兼并。
在巴尔干四国同盟的形成过程中,俄、英、法、德、奥匈帝国等国企图利用同盟达到自己的扩张目的;也是同盟国与协约国相互博弈的产物。
在巴尔干四国同盟形成之后,奥斯曼帝国也感觉到了压力,在夏帝国的帮助下加紧对其现有的军队进行改编,截止1910年年底,共建立了20个主力师,每个主力师的兵力达到2万人;另外组建了10个骑兵师,每个师兵力有1万人;还效仿夏帝国建立了二线部队,国防军,共组建了40个师的国防军,每个师为16000人;还建立了2个重型榴弹炮旅,装备的全部是155mm榴弹炮,每连4门,每营16门,每团64门,每旅256门;5个轻型榴弹炮旅,每旅装备256门105mm轻型榴弹炮。
如果把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整编完毕,整个奥斯曼帝国的正规军将超过120万人。
经过夏帝国对其军队进行改编、训练和更换装备,使得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实力大幅度提升,迅速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为了稳定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奥斯曼帝国最后把高加索山脉以南的亚美尼亚人组建了2个酋长部落;把奥斯曼帝国东部的库尔德人改编为3个酋长部落;这5个部落被迁移到阿尔巴尼亚的科索沃以及以北地区。
把约旦省、叙利亚省、贝鲁特省的部分土著和从半岛地区迁移来的阿拉伯人混编,组成了4个酋长部落,被安置在希腊北部边境地区。
至此,奥斯曼帝国共组建16个酋长部落,每个部落大约25万人到35万人,并参照夏帝国对雇佣军的管理办法,对所有部落的雇佣军进行了混编,混编能加强奥斯曼帝国对雇佣军的控制,每个旅有10000人,下辖3个步兵团,每个旅部直辖一个12门的75mm山炮营、一个有16挺重机枪的火力支援连和一个400人的骑兵营,总共48个旅,48万余人。
在巴尔干半岛地区有奥斯曼帝国5个主力师,20个国防师,1个重型榴弹炮旅和2个轻型榴弹炮旅,整个半岛地区驻扎有军队近百万;而且还有后继不断改编完成的军队陆续进驻巴尔干半岛。
为了养活这么的多的军队,奥斯曼帝国加紧了对其它民族的搜刮力度,更加残酷的对其它民族进行的剥削。
为了能与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进行对抗,希腊共和国也从夏帝国购进2艘夏级战列舰和1艘国王级战列舰,使得希腊海军在地中海东部成为仅次于奥斯曼帝国的海军,打破了地中海内各国的海军平衡。
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力量快速崛起,民族情绪高涨,呼吁帝国尽快赶走英法等国在埃及以及北非各省的外国势力;使得在非洲的英、法、意大利等国也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更不用说近在咫尺的世仇俄罗斯帝国了。
在这种局面下,德国和奥匈帝国积极游说奥斯曼帝国,希望奥斯曼帝国与他们结成同盟,共同应对英法俄的军事压力。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众多新民族迁移到巴尔干半岛地区,不仅使得巴尔干半岛的局势更加复杂,也使得欧洲诸国的矛盾更加尖锐,这正是夏帝国希望看到的。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奥斯曼帝国尝到组建雇佣军的好处,既能让他们奋勇作战,又省去了大笔的军费,为此,他们把从两河流域迁移走的库尔德人也一起送到巴尔干半岛,组建了2个酋长部落,当然,其中也掺杂着其他少数民族,在这两个部落中也要求分别组建30000人的雇佣军,也就是10个步兵团;高加索山脉南部的亚美尼亚人被一分为二,一部分迁移到巴尔干半岛,一部分继续留在原地,这样就变相的削弱了亚美尼亚人的实力,被迁移到巴尔干半岛的亚美尼亚人被组建了2个酋长部落,每个部落有20多万人,每个酋长部落被要求组建30000人的部队,也就是10个步兵团;留在原地的亚美尼亚人被要求组建10个步兵团,作为抵御俄罗斯帝国的第一道屏障。
经过这样运做,使得奥斯曼帝国的编外军队增加了20多万,大大的增强了奥斯曼帝国的实力。
为了便于对这些雇佣军的控制,奥斯曼帝国给他们装备的都是以前军队替换下来的步枪,大炮和重机枪等重武器配备的比较少,他们的作用就是配合奥斯曼帝国的主力军作战,比如守备地方,镇压起义,运输辎重等工作,暂时还不能让他们独当一面。
这些雇佣军见奥斯曼帝国没有拿他们做炮灰,内心还是很感激奥斯曼帝国的。
在巴尔干半岛,这7个部落被分开安置在阿尔巴尼亚、马其顿、色雷斯等地,每个部落被分配了一片土地,各自占据一方,要想拥有更多的土地,必须要获得更多的战功。
为了保护他们的土地,并为了将来能争取到更多的土地,这些部落分别都组建了上万人的部落军队,既要保护他们的土地,又作为雇佣军的官兵来源,在雇佣军有战损的时候可以直接从部落军队抽调官兵进行补充。
这些部落原来都是游牧民族,在部落战争中是全民皆兵,组建部队非常容易,只要选择合适年龄段的部民就可以,而部民也非常愿意参军。
年龄大的男性以及妇幼等可以从事耕作和放牧。
这些土著本来在部落相互攻伐中锻炼的非常彪悍,渴望战功的他们对奥斯曼帝国的这种安排非常满意。
要想获得土地,就必须有强大的军队,而且他们都是雇佣军,必须靠战功才能获得必要的物资才能让部族存活下去,在奥斯曼帝国派遣教官来训练他们的时候,他们训练的十分刻苦,他们已经失去过一次故土,不想继续过流浪的生活。
奥斯曼帝国对雇佣军的态度非常满意。
奥斯曼帝国拥有了强大的海军,又有夏帝国帮助训练的强大军队,现在又增加了20多万强悍的陆军,他们的野心也开始膨胀,首先利用雇佣军打击当地的独立势力,阻止他们独立的企图,另外要打击希腊、保加利亚等国对边境的不断骚扰。
7个大部落被安置在巴尔干半岛,使得英法俄非常恼火,这将增多半岛的冲突,会加剧半岛的不稳定性,为此,他们必须在该地区布置更多的兵力才能维持势力平衡。
奥匈帝国和德国对奥斯曼帝国的做法持欢迎态度,这样将会牵制英法俄大量的军队,减轻他们的压力。
这些部落的到来,不仅让当地民族感觉到了压力和危险,就是周边已经独立或者自治的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也感觉到了强大的军事压力;他们虽然已经独立或者自治,但仍有一部分土地和人民处于土耳其的统治下,为了这些土地,他们与奥斯曼帝国进行过多次战争。
面对强大的奥斯曼帝国,他们只能团结起来,很快四国相继签订同盟条约。
同盟条约规定,各方互相保证各自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如其中一方遭到他国侵犯时,其余各方应全力予以支援;他们还约定,当任何大国企图兼并巴尔干领土时,各方应以全部武装力量彼此援助。
四国同盟条约签订之后,以保加利亚为核心的巴尔干同盟遂告形成;这个同盟建立的目的是使巴尔干各国以及整个巴尔干半岛摆脱土耳其的统治,反对大国对巴尔干的兼并。
在巴尔干四国同盟的形成过程中,俄、英、法、德、奥匈帝国等国企图利用同盟达到自己的扩张目的;也是同盟国与协约国相互博弈的产物。
在巴尔干四国同盟形成之后,奥斯曼帝国也感觉到了压力,在夏帝国的帮助下加紧对其现有的军队进行改编,截止1910年年底,共建立了20个主力师,每个主力师的兵力达到2万人;另外组建了10个骑兵师,每个师兵力有1万人;还效仿夏帝国建立了二线部队,国防军,共组建了40个师的国防军,每个师为16000人;还建立了2个重型榴弹炮旅,装备的全部是155mm榴弹炮,每连4门,每营16门,每团64门,每旅256门;5个轻型榴弹炮旅,每旅装备256门105mm轻型榴弹炮。
如果把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整编完毕,整个奥斯曼帝国的正规军将超过120万人。
经过夏帝国对其军队进行改编、训练和更换装备,使得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实力大幅度提升,迅速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为了稳定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奥斯曼帝国最后把高加索山脉以南的亚美尼亚人组建了2个酋长部落;把奥斯曼帝国东部的库尔德人改编为3个酋长部落;这5个部落被迁移到阿尔巴尼亚的科索沃以及以北地区。
把约旦省、叙利亚省、贝鲁特省的部分土著和从半岛地区迁移来的阿拉伯人混编,组成了4个酋长部落,被安置在希腊北部边境地区。
至此,奥斯曼帝国共组建16个酋长部落,每个部落大约25万人到35万人,并参照夏帝国对雇佣军的管理办法,对所有部落的雇佣军进行了混编,混编能加强奥斯曼帝国对雇佣军的控制,每个旅有10000人,下辖3个步兵团,每个旅部直辖一个12门的75mm山炮营、一个有16挺重机枪的火力支援连和一个400人的骑兵营,总共48个旅,48万余人。
在巴尔干半岛地区有奥斯曼帝国5个主力师,20个国防师,1个重型榴弹炮旅和2个轻型榴弹炮旅,整个半岛地区驻扎有军队近百万;而且还有后继不断改编完成的军队陆续进驻巴尔干半岛。
为了养活这么的多的军队,奥斯曼帝国加紧了对其它民族的搜刮力度,更加残酷的对其它民族进行的剥削。
为了能与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进行对抗,希腊共和国也从夏帝国购进2艘夏级战列舰和1艘国王级战列舰,使得希腊海军在地中海东部成为仅次于奥斯曼帝国的海军,打破了地中海内各国的海军平衡。
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力量快速崛起,民族情绪高涨,呼吁帝国尽快赶走英法等国在埃及以及北非各省的外国势力;使得在非洲的英、法、意大利等国也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更不用说近在咫尺的世仇俄罗斯帝国了。
在这种局面下,德国和奥匈帝国积极游说奥斯曼帝国,希望奥斯曼帝国与他们结成同盟,共同应对英法俄的军事压力。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众多新民族迁移到巴尔干半岛地区,不仅使得巴尔干半岛的局势更加复杂,也使得欧洲诸国的矛盾更加尖锐,这正是夏帝国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