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章 太子被废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卿骄最新章节!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天子盛怒,手一挥,将一绢帛扔到了地上:“白纸黑字,这逆子胆大包天,写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还有什么话可说的?”
太子写了什么话?正当群臣面面相觑懵懂不解时,清河王将那份手书拾了起来,念道:“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又宜速自了。不了,吾当手了之。并谢氏与东宫舍人并发,事成,当立蒋为内主,道文为储君。勿疑勿疑!”
话落,被临时召集来的文武百官们皆骇然变色,此手书虽写得含糊不清,大致的意思却非常清楚:陛下应立刻退位,不退位,我便废掉你们,皇后应立刻自尽,不自尽,我便了结了你,之后当立蒋美人为皇后,其子道文为太子。
如此大逆不道的话竟是太子写出?
“朕姑念父子之情,不愿家丑外扬,太子分当赐死,诸卿以为如何?”天子满腔愤怒的说道。
东宫谋逆乃是大罪,汉武帝时,便有东宫谋反之事,而作为武帝最为宠爱的嫡长子刘据更是因巫蛊之乱被陷害,含冤被杀,更是冠上了戾太子的罪名。
汉武帝为一代明主,也能做出如此糊涂之事,当今天子更是愚昧,已完全为贾氏所惑,若此时有人出来为太子说话,恐怕也会落得与太子同样谋逆的下场。
是故满大殿的公卿大臣们竟无一人敢为太子言,纵然有与太子交情甚深的大臣,也因惧于贾后的威势不敢说一句话。
就在这时,张华再次挺身而出,痛声道:“老臣有话说,陛下可还记得臣曾跟陛下提过的汉武帝之太子刘据之事,武帝听信馋言,以谋反之罪名论处太子刘据致使刘据含冤自尽,后武帝得知真相,一生都在痛失爱子的悔恨中渡过。”
“太子是陛下唯一的儿子,况先帝在世时,便有说过,光我大晋者必沙门也,现在您要处死您唯一的儿子,可怜太子蒙此奇冤,百口莫辨,陛下若是冤杀太子,百年之后,复有何颜面见先帝于地下?”
“住口,那逆子现在早已醉得不醒人事,若非如此,此手书又怎会让宫中内侍捡到,他何冤之有?”
“陛下,老臣肯请示原书,比对太子字迹!”
张华位列三公,德隆望尊,武帝在世时便令其辅佐当今天子,太傅杨骏判乱,张华亦是功不可没,世人有言,在贾氏权倾朝野残暴肆虐的情况下,天下能有九年安定,皆在于张华之功。
张华原本得贾后与鲁国公提携方得今日之地位,此时竟能站出来为太子申辨,一时间,群臣中站在太子一方的大臣们得了勇气,皆站出来附议。
于是,太子手书传于阶下每一位大臣手中,令人惊异而绝望的是,比对之下,竟真的与太子字迹毫无差异。
众人顿时心凉,无言以对。
张华泪流满面,却仍然坚持谏言道:“陛下,自汉武帝以来,每每废黜正嫡,必会引至兵乱,何况我大晋拥有天下时间不长,还望陛下慎重考虑此事!”
这时,裴頠也站出来道:“臣有一言,陛下,太子从小聪慧过人,又怎么会这么愚蠢的将谋逆之言白纸黑字的写在纸上,还故意落入宫人手中,此事必是有人要陷害太子,还请陛下明察!”
此言一出,太子一党的大臣们又立刻站出来附议。
这时,鲁国公贾谧从殿外走了进来,肃声道:“东宫谋逆弑父,本是国之不幸,陛下召诸公至此,原就是为了商议此事,谋逆之事绝不会只牵扯到廖廖数人,各位若是忠君爱国,当竭力助天子遍查余党,以还国之安宁,诸公以为我所言有理么?”
说完,他还特意望向站在一旁惨白着脸不发一言的王衍,笑问道:“王尚书,你说呢?”
王衍不但是他鲁国公之岳父,还是太子妃之父,贾谧此问,便是逼他赶紧选择好自己的立场。
而王衍果然也是识相的,立刻脱了官帽跪下,砰砰砰的在地上磕了好几个响头,不发一言,众人的心顿时又凉了一大半,王衍为当朝大名士,满朝文臣皆以他与张华马首是瞻,然关键时刻,这个琅琊王氏的大名士却选择了回避逃脱一切责任。
就在这时,乐广从大殿之外匆匆赶了进来,也拿了手书作比对,然后立刻上疏道:“陛下,请容臣冒死一谏,此手书虽出太子之手无疑,然仔细对光而看,就会发现这其中有挖补修改的痕迹,臣斗胆猜测,这封手书必是太子喝醉时所写,后又经人修改过的,我大晋朝中也不乏临摹他人字迹之能人,还望陛下明察,还太子清白!”
贾谧看到乐彥辅时,皱了皱眉头,这时,满殿哗然,已有多位大臣站出来,附议道:“臣同意乐舍人所言,恳请陛下请一书法名家来细查,真相立时可见!”
太子舍人江统更是声色俱厉痛心疾首道:“臣跟随太子甚久,深知太子为人,绝不会做出如此弑君篡位之事,此事定是太子中了他人圈套,恳请陛下明察秋毫,绝不可冤杀了太子,以后悔恨莫及!”
一时间,大殿上两党对立,激烈争辩了起来,就在太子一党即将看到希望时,忽地,一个声音从帘后传了来,厉声道:“太子不光要以臣弑君,更要以子弑父,此事不仅关系到群臣,更是陛下之家事,名教以孝廉为本,光是以子弑父这一罪,太子所犯的便是死罪,诸公还有何理由为太子申辨?”
众人就见一个五短三粗的女人从帘后走了出来,虽个子不高,肤色不白,人也绝对称不上美,可是这个女人的眉目间却是透着一股骇人的凌厉。
当初武帝为太子选妃时,大家就很难以想象,这样一个丑陋的女人竟然会成为这未来的一国之母,然而这个丑陋的女人却更是一个令人敬畏害怕的存在,自当今天子登基以来,死在她手中的王公大臣不知凡几。
她这一出现,许多大臣便已瑟然低下了头,就听她道:“陛下,如此大事,妾为陛下深虑,故而来不及回避,还请陛下恕罪!臣妾以为,既是陛下家事,当由陛下自己决断,切莫听信了小人之言!”
天子亦是十分敬畏的看了她一眼,也唯喏的说道:“是,此为朕之家事,那皇后以为当如何?”
皇后眼也不眨,转身就看着殿中众臣,厉声道:“事宜速决,而君臣有所不同,以子弑父,分当赐死,若有不从诏者,宜以军法从事!”
意思便是,还是要杀太子,若还是有人不从诏,便与太子同罪论处!
此言便已是贾后淫威之下的威胁了!
众臣骇惧之下,不敢言语,张华仍高声道:“陛下,此事关系到国家储君之性命啊,怎么能算是陛下家事,既是家事,又为何要以军法处置,这是何道理?”
张华一再争辩,天子已有不悦,贾后更是脸黑了下来,满目的愤怒。
天子看皇后不高兴了,也将手一拍,怒道:“老匹夫,你一再顶撞朕,朕念你年事已高,于国有功,便不与你计较,此事朕意已决,以后就不要再提了,你若再敢多言,别怪朕以军法论处!”
“朕累了,退朝!”
天子袍袖一挥,就要起身离开,却在这时,门外有太监的声音禀报:“禀陛下,骁骑将军求见!”
听得这禀报,贾谧与皇后的脸色顿时齐刷刷的下沉。
太子谋反一事,并未让王济知道,而这些大臣们也是临时叫过来议事的,王济这时来干什么?
王济仍是一身戎装外披长袍,因身材高大,气宇轩昂,那种于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气势便将殿中许多人的气势都压了下去。
“骁骑将军也是来为太子求情的吗?”贾谧先发制人问道,“骁骑将军消息可真灵通啊!”
王济笑了一笑,转身面对天子,说道:“臣不敢妄议陛下家事,不过,臣有书信一封,恳请陛下过目!”
言罢,将一绢帛交于太监递呈了上去。
那书信在天子手中展开时,信中内容便尽落在了贾后的眼中,只见那上面正是王武子笔迹所写的一句话:太子之事为国之大事,诛杀储君必会导致国之祸乱,望陛下三思,明察以作决断。这句话原本也没什么,王济措辞也算委婉,可让贾后震惊的是,那封信的下角竟有着诸王的印章。
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淮南王司马允,长沙王司马乂,城都王司马颖,河涧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再顿拜首!
这便是贾后忌惮而驱赶出京的诸王,然这些王手中都手握重兵,亦不可小觑,王济竟能请来储王来为太子求情,贾后便不得不动摇了。
若是太子一死,而引起诸王纷乱,确实是件很不值得的事,看来此事还要从长计议。
于是廷议许久之后,太子死罪可免,却难当大任,贾后仍以以子弑父的不孝之罪废黜了太子,并押解出东宫,幽禁于金墉城。
同时,太子生母谢氏与皇太孙之母蒋氏同被赐死,谢蒋两家连诛。
真正的血雨腥风正式来临,八王之乱由此拉开序幕!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天子盛怒,手一挥,将一绢帛扔到了地上:“白纸黑字,这逆子胆大包天,写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还有什么话可说的?”
太子写了什么话?正当群臣面面相觑懵懂不解时,清河王将那份手书拾了起来,念道:“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又宜速自了。不了,吾当手了之。并谢氏与东宫舍人并发,事成,当立蒋为内主,道文为储君。勿疑勿疑!”
话落,被临时召集来的文武百官们皆骇然变色,此手书虽写得含糊不清,大致的意思却非常清楚:陛下应立刻退位,不退位,我便废掉你们,皇后应立刻自尽,不自尽,我便了结了你,之后当立蒋美人为皇后,其子道文为太子。
如此大逆不道的话竟是太子写出?
“朕姑念父子之情,不愿家丑外扬,太子分当赐死,诸卿以为如何?”天子满腔愤怒的说道。
东宫谋逆乃是大罪,汉武帝时,便有东宫谋反之事,而作为武帝最为宠爱的嫡长子刘据更是因巫蛊之乱被陷害,含冤被杀,更是冠上了戾太子的罪名。
汉武帝为一代明主,也能做出如此糊涂之事,当今天子更是愚昧,已完全为贾氏所惑,若此时有人出来为太子说话,恐怕也会落得与太子同样谋逆的下场。
是故满大殿的公卿大臣们竟无一人敢为太子言,纵然有与太子交情甚深的大臣,也因惧于贾后的威势不敢说一句话。
就在这时,张华再次挺身而出,痛声道:“老臣有话说,陛下可还记得臣曾跟陛下提过的汉武帝之太子刘据之事,武帝听信馋言,以谋反之罪名论处太子刘据致使刘据含冤自尽,后武帝得知真相,一生都在痛失爱子的悔恨中渡过。”
“太子是陛下唯一的儿子,况先帝在世时,便有说过,光我大晋者必沙门也,现在您要处死您唯一的儿子,可怜太子蒙此奇冤,百口莫辨,陛下若是冤杀太子,百年之后,复有何颜面见先帝于地下?”
“住口,那逆子现在早已醉得不醒人事,若非如此,此手书又怎会让宫中内侍捡到,他何冤之有?”
“陛下,老臣肯请示原书,比对太子字迹!”
张华位列三公,德隆望尊,武帝在世时便令其辅佐当今天子,太傅杨骏判乱,张华亦是功不可没,世人有言,在贾氏权倾朝野残暴肆虐的情况下,天下能有九年安定,皆在于张华之功。
张华原本得贾后与鲁国公提携方得今日之地位,此时竟能站出来为太子申辨,一时间,群臣中站在太子一方的大臣们得了勇气,皆站出来附议。
于是,太子手书传于阶下每一位大臣手中,令人惊异而绝望的是,比对之下,竟真的与太子字迹毫无差异。
众人顿时心凉,无言以对。
张华泪流满面,却仍然坚持谏言道:“陛下,自汉武帝以来,每每废黜正嫡,必会引至兵乱,何况我大晋拥有天下时间不长,还望陛下慎重考虑此事!”
这时,裴頠也站出来道:“臣有一言,陛下,太子从小聪慧过人,又怎么会这么愚蠢的将谋逆之言白纸黑字的写在纸上,还故意落入宫人手中,此事必是有人要陷害太子,还请陛下明察!”
此言一出,太子一党的大臣们又立刻站出来附议。
这时,鲁国公贾谧从殿外走了进来,肃声道:“东宫谋逆弑父,本是国之不幸,陛下召诸公至此,原就是为了商议此事,谋逆之事绝不会只牵扯到廖廖数人,各位若是忠君爱国,当竭力助天子遍查余党,以还国之安宁,诸公以为我所言有理么?”
说完,他还特意望向站在一旁惨白着脸不发一言的王衍,笑问道:“王尚书,你说呢?”
王衍不但是他鲁国公之岳父,还是太子妃之父,贾谧此问,便是逼他赶紧选择好自己的立场。
而王衍果然也是识相的,立刻脱了官帽跪下,砰砰砰的在地上磕了好几个响头,不发一言,众人的心顿时又凉了一大半,王衍为当朝大名士,满朝文臣皆以他与张华马首是瞻,然关键时刻,这个琅琊王氏的大名士却选择了回避逃脱一切责任。
就在这时,乐广从大殿之外匆匆赶了进来,也拿了手书作比对,然后立刻上疏道:“陛下,请容臣冒死一谏,此手书虽出太子之手无疑,然仔细对光而看,就会发现这其中有挖补修改的痕迹,臣斗胆猜测,这封手书必是太子喝醉时所写,后又经人修改过的,我大晋朝中也不乏临摹他人字迹之能人,还望陛下明察,还太子清白!”
贾谧看到乐彥辅时,皱了皱眉头,这时,满殿哗然,已有多位大臣站出来,附议道:“臣同意乐舍人所言,恳请陛下请一书法名家来细查,真相立时可见!”
太子舍人江统更是声色俱厉痛心疾首道:“臣跟随太子甚久,深知太子为人,绝不会做出如此弑君篡位之事,此事定是太子中了他人圈套,恳请陛下明察秋毫,绝不可冤杀了太子,以后悔恨莫及!”
一时间,大殿上两党对立,激烈争辩了起来,就在太子一党即将看到希望时,忽地,一个声音从帘后传了来,厉声道:“太子不光要以臣弑君,更要以子弑父,此事不仅关系到群臣,更是陛下之家事,名教以孝廉为本,光是以子弑父这一罪,太子所犯的便是死罪,诸公还有何理由为太子申辨?”
众人就见一个五短三粗的女人从帘后走了出来,虽个子不高,肤色不白,人也绝对称不上美,可是这个女人的眉目间却是透着一股骇人的凌厉。
当初武帝为太子选妃时,大家就很难以想象,这样一个丑陋的女人竟然会成为这未来的一国之母,然而这个丑陋的女人却更是一个令人敬畏害怕的存在,自当今天子登基以来,死在她手中的王公大臣不知凡几。
她这一出现,许多大臣便已瑟然低下了头,就听她道:“陛下,如此大事,妾为陛下深虑,故而来不及回避,还请陛下恕罪!臣妾以为,既是陛下家事,当由陛下自己决断,切莫听信了小人之言!”
天子亦是十分敬畏的看了她一眼,也唯喏的说道:“是,此为朕之家事,那皇后以为当如何?”
皇后眼也不眨,转身就看着殿中众臣,厉声道:“事宜速决,而君臣有所不同,以子弑父,分当赐死,若有不从诏者,宜以军法从事!”
意思便是,还是要杀太子,若还是有人不从诏,便与太子同罪论处!
此言便已是贾后淫威之下的威胁了!
众臣骇惧之下,不敢言语,张华仍高声道:“陛下,此事关系到国家储君之性命啊,怎么能算是陛下家事,既是家事,又为何要以军法处置,这是何道理?”
张华一再争辩,天子已有不悦,贾后更是脸黑了下来,满目的愤怒。
天子看皇后不高兴了,也将手一拍,怒道:“老匹夫,你一再顶撞朕,朕念你年事已高,于国有功,便不与你计较,此事朕意已决,以后就不要再提了,你若再敢多言,别怪朕以军法论处!”
“朕累了,退朝!”
天子袍袖一挥,就要起身离开,却在这时,门外有太监的声音禀报:“禀陛下,骁骑将军求见!”
听得这禀报,贾谧与皇后的脸色顿时齐刷刷的下沉。
太子谋反一事,并未让王济知道,而这些大臣们也是临时叫过来议事的,王济这时来干什么?
王济仍是一身戎装外披长袍,因身材高大,气宇轩昂,那种于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气势便将殿中许多人的气势都压了下去。
“骁骑将军也是来为太子求情的吗?”贾谧先发制人问道,“骁骑将军消息可真灵通啊!”
王济笑了一笑,转身面对天子,说道:“臣不敢妄议陛下家事,不过,臣有书信一封,恳请陛下过目!”
言罢,将一绢帛交于太监递呈了上去。
那书信在天子手中展开时,信中内容便尽落在了贾后的眼中,只见那上面正是王武子笔迹所写的一句话:太子之事为国之大事,诛杀储君必会导致国之祸乱,望陛下三思,明察以作决断。这句话原本也没什么,王济措辞也算委婉,可让贾后震惊的是,那封信的下角竟有着诸王的印章。
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淮南王司马允,长沙王司马乂,城都王司马颖,河涧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再顿拜首!
这便是贾后忌惮而驱赶出京的诸王,然这些王手中都手握重兵,亦不可小觑,王济竟能请来储王来为太子求情,贾后便不得不动摇了。
若是太子一死,而引起诸王纷乱,确实是件很不值得的事,看来此事还要从长计议。
于是廷议许久之后,太子死罪可免,却难当大任,贾后仍以以子弑父的不孝之罪废黜了太子,并押解出东宫,幽禁于金墉城。
同时,太子生母谢氏与皇太孙之母蒋氏同被赐死,谢蒋两家连诛。
真正的血雨腥风正式来临,八王之乱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