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四十三章
推荐阅读: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帝师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弘治十八年六月戊申,趁弘治帝大行,举国哀悼之机,鞑靼首领小王子举兵万余,悍然叩边宣府。
与往昔不同,此番叩边,鞑靼有备而来,并不打算抢了就走,小王子用兵有道,沿牛心山、黑柳林一带布下营盘,长阔达二十余里。
营中人喧马嘶,弩-箭-齐备,刀光耀目,一副打持久战的势头。
得夜不收谍报,巡抚都御史李进、总兵官都督佥事张俊均知来者不善,情况危急,却在如何应战上发生争执。
李进主张坚固墙垣,闭境自守。待鞑靼三鼓气竭,兵困马乏,再偷营劫寨,出奇兵袭之,自可退敌。
张俊连连摇头。
石城汤池,固可以坚守,鞑靼骑兵又不是傻子,自可以绕路。若被破开隘口,沿途的边民可挡不住鞑靼的长刀铁蹄!
“坚城固守,方为不拔之策。”
“不可!此举无异陷边民于水火!”
“若为贼虏所趁,长驱直入-威-胁-京城,张总戎可担当得起?”
“分兵把守,守望相助,才是上上之策!固守城中做个缩头乌龟,任由百姓被鞑子-践-踏-掳-掠,你我都将是罪人!”
二人各执一词,闹得面红耳赤,仍是争执不下。争到最后,连“莽夫”和“书生不知兵”的话都砸了出来,眼瞅着就要上演一出全武行。
休要以为李御史是文官,动手便会吃亏。
论起单-挑-肉-搏,李御史绝对人中翘楚。经历过朝堂风雨,除两位都御使,打遍都察院六科无敌手。非是强悍到一定境界,也不会被派至边疆重地,巡抚重镇,和刀口染血的军汉叫板。
再者,文武有别。
真打起来,李进可以拼尽全力,拳打脚踢,上牙口都成。
张俊却不行。
身为总兵官都督佥事,无论挥刀砍人还是抡拳砸人,劲道自是一流。双方都在气头上,不小心把李御史打出个好歹,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
两人争得脸红脖子粗,互不想让,几要掀翻屋顶,委实苦了堂上将官。
副总兵白玉因犯法被押回神京,至今没人补缺。参将李稽和游击将军张雄想开口劝阻,几番话到嘴边,都被咽了回去。
李御史和张总戎吵得厉害,到底没动手。自己搀和进去,被凳子砸到,刀鞘拍飞,青个眼圈掉颗牙,有冤也没处伸。
眼见两人吵个没完,耽搁正事,宣府镇守太监刘清终于坐不住了。
军-情-紧急,这二位打算吵到什么时候?是不是要等鞑靼打到城门口?!
鞑靼骑兵在边军眼皮子底下扎营,打的是什么主意,不用细想就能明白。
鞑靼首领可延汗,别号“小王子”,却已是而立之年。从侄子手里夺取汗位之后,陆续兴兵讨伐漠南诸部,除亦思马因、火筛、亦卜剌等少数部落,几乎统一整个漠南蒙古。其后连续击败实力强盛的瓦剌和兀良哈,一跃成为草原上最大的势力。
正统年间,也先统治时的瓦剌称霸草原,曾将鞑靼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能伏低做小。
风水轮流转,小王子登上鞑靼汗位,鞑靼日益强盛,换成瓦剌被各种拳打脚踹,不得不退回漠北,非必要绝不涉足漠南。
兀良哈诸部同大明关系最铁,被鞑靼逼得没办法,全部退回朵颜三卫驻地。人多羊多,结果自然是草场不够。仗着兵强马壮,直接跑到女真的地界上跑马放牧。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大鱼吃小鱼,小鱼吞虾米。干不过鞑靼,欺负还没开化的野人女真,对兀良哈实是小菜一碟。
当然,于当下的朵颜三卫而言,也只能欺负一下女真,早不复太宗皇帝时的强悍风光。
女真部落没少冲破拦阻,跋山涉水向明廷哭诉。然哭诉得越多,就被打压得越厉害。日复一日,朝廷不烦,兀良哈都觉得烦。
自此,鞑靼骑兵横行漠南草原,耀武扬威,全无敌手。
在解决了草原的内部问题之后,小王子兵锋倒转,直接将矛头指向明朝。
放牧的日子不好过。
小王子本人也好,各部首领也罢,都是相当的“清贫”。遇上不好的年头,水草不丰,动不动就要饿几天肚子。别说元朝皇室,就是同明初的北元贵族相比,也是天上地下,地主贫农。
没钱没粮食,没有牛羊盐茶,要生存下去,只有一个办法:抢!
瓦剌被赶到漠北,过得比鞑靼还穷。举兵一回,抢来的东西还及不上行-军-损失。
兀良哈倒是富得流油,被邻居抢过几次,也学聪明了,坚守三卫驻地死活不出。宁可漫山遍野跑马,也不和鞑靼短兵相接。
留给鞑靼的选择,只有大明。
对鞑靼而言,明朝是个庞然大物,也是放在眼前的一块肥肉。每每下嘴,都能咬下满口油水。
但这块肥肉也不是总能轻易下口。万一遇上某个死硬的文官,知兵的边将,肉里必要夹着石块骨头,好不好就要磕掉几颗门牙。
弘治年间,天子任用贤臣能将,朝廷知人善用,边将敢拼死对敌。兵部尚书刘大夏联手都御使杨一清,将北疆重镇打造得铜墙铁壁一般。
纵然卫所驰废,亦有募兵填补缺额。
只要钱粮到位,不愁招募不到精兵,对抗不了鞑靼。
弘治帝不顾内阁劝阻,坚持大量发放盐引,虽有清理勋贵外戚的考量,最终目的仍是为筹备边军的粮饷。
可惜时不待人,天不容情。
盐引之事未全,弘治帝便已万年。
现今,多数盐引尚未下发,边军仍是缺衣少粮。对抗大举进犯的鞑靼,胜算只在五五开,还是从乐观考量。
李御史并非怯战,实是在做最稳妥的打算。
宣府距京城仅三百余里,堪为北直隶门户。一旦鞑靼骑兵突破宣府,长驱直入,兵指顺天,正统年间之事恐又要重演。
“必须固守!”
李进不敢冒险,也不能冒险。
宁可担负胆小的名声,也不能贸然行动,赌那不到五成的胜算。
张俊则不然。
镇守宣府多年,与鞑靼骑兵交战不下十次。张总戎深知可延汗的狡诈。
出兵尚可拖延时间,向朝廷飞送快报,请求京军增援。固守城池,躲在城垣之后,看似稳妥,实则已将弱点-暴-露-给对方,明摆着告诉鞑靼,己方兵力不足,士气不振,放心来打!
“贼虏不少知兵之人。虏首麾下六名万户,各个能征善战。更有国-朝-逆-贼-投奔,为其出谋划策。今番兴兵来犯,连营二十里,必不肯善罢甘休,轻易撤兵。”
“固守城垣实非万全之计,分兵镇守关隘,遣快马至大同等处报信,并埋伏奇兵,趁虏不备跃起伤敌,方为上选!”
张俊口才不及李进,军事素养实是高出一筹。
奈何说破嘴皮子,李御史仍是雷打不动。
派遣的夜不收接连回报,鞑靼开始拔营,正向新开口、新河口等处分兵。情况紧急,再耽搁不得,张俊咬牙,双拳紧握,恨得双眼赤红。
“两位,且听咱家一句。”
始终保持沉默的刘清终于开口,道:“咱家以为,李御史之言固然稳妥,然鞑靼狼戾不仁,凶残成性,所过之处必生灵涂炭。将兵躲入城垣,边疆百姓定将遭受大难。”
刘清袖着手,一身素色圆领衫,苍老的面容沟壑遍布,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历经风雨的磨练和智慧。
“咱家不敢言知兵,只知太宗皇帝迁都神京,以天子之尊为国守门,护万民平安。边军之责,理在守土卫民,拒敌于外。”
力战不敌,英魂可慰。
守城不出,眼睁睁看着百姓被铁蹄-蹂-躏,拍着胸口问一问,是否对得起埋骨草原的先烈英灵。
至此,刘清敛眉垂目,不再多言。
李进沉默了。
张俊用力握拳,扫李进一眼,再不同他争执,直接号令麾下边将布防,并向各卫所调兵,踞守险要处埋下伏兵。
参将游击抱拳领命,全身披挂,各自点兵出发。
待张俊离开,李进仍是眉头深锁。看向刘清,不禁道:“刘公公,此番实是冒险。一着不慎,必致贼虏长驱直入,危及神京!”
“李御史仍持议固守?”刘清眉毛也不抬,坐在椅上,愈发显得苍老。
李进摇头,话说到那个份上,继续坚持己见,无视边民危难,他成什么人了?
“以本官之见,不若速遣人至太原府,联系晋王,督天成、灵丘等卫增援。”
“太原?”
刘清咳嗽两声,面上闪过一丝冷笑。
“刘公公以为不妥?”
岂止不妥。
刘清仍是冷笑。
晋王那点心思,自以为藏得好,实际早被锦衣卫东厂查明。遣人至太原,远不如遣快马飞驰回京,乞朝廷增兵。
朝廷和藩王间的角力,出身御马监,曾为东厂颗领班的刘公公一清二楚。只不好同李进明言。
自圣祖高皇帝时起,晋王府便镇守太原。没有实据,纵然是他,也不敢透出半点消息。引来朝中言官口诛笔伐,难做的不只是厂公,恐怕还会殃及太子殿下。
内廷出来的都知道,管不住手不打紧,绝不能管不住嘴。
最终,在刘清的干预下,李进偃旗息鼓,采纳总兵官张俊之议,放弃坚城不出,同意分兵驻守各隘口,发民壮加固柴沟等堡,于隘口土堡前设置拒马,遣出大量夜不收,日夜-侦-查-敌-情。
大同副总兵黄镇得讯,亲自率兵增援,同宣府总兵官张俊合兵万全右卫,共计一万五千人,共同御敌。
六月己酉,鞑靼骑兵猛攻新开口。
大军压境,铁蹄隆隆,刀剑争鸣。
参将李稽-持-枪-上阵,拼死迎敌。黄镇、张雄各率所部相距于虞台岭,严防鞑靼突进。
日暮时分,残破的城垣被鲜血染红。
李稽身负重伤,麾下十不存一,趁-夜-退守一处边堡,被几倍的兵力围困,危在旦夕。
新开口一失,布防必将全线崩溃。
总兵官张俊亲率三千人增援,中途遇到鞑靼埋伏,张俊落马,挥刀砍死三名鞑靼骑兵,斩杀一个千户,没擦破一点皮。结果却自己扭伤脚脖子,走路一瘸一拐,上马都成问题。
面对麾下惊疑的目光,张总戎脑门鼓起青筋,直接-爆-粗:“看XXX的看!扶老子上马,追!”
追至中途,遇到都指挥曹泰的援军,双方合议,再次分兵。曹泰疾驰鹿角山,张俊继续驰援新开口。
两日激战,李稽重伤被救,曹泰却在鹿角山遇到鞑靼主力,陷入苦战。参将张雄率兵救援,一同被困在山涧,力竭战死。
快马飞报入京,边军已同鞑靼邀战数日,胜少败多。
自总兵官张俊以下,无论千户百户,总旗兵卒,几乎人人带伤,个个染血。左参将李稽的-长-枪-折断,不少边军的刀都卷了刃。
退至万全右卫城时,巡抚都御史李进和镇守太监刘清带人出城增援。
因大军多出城同鞑靼鏖战,两人聚起的多是民壮,并无多少战斗力。唯一能同鞑靼骑兵对抗的,只有锦衣卫镇抚使和东厂密探。
这样一支杂-牌-军,自然挡不住鞑靼铁蹄,却为张俊争取了时间,保存住边军主力。
战后清点,都指挥使曹泰、游击将军张雄战死,边军战死二千一百六十五人,战马损失六千五百余匹。伤者无算。
鞑靼乘胜劫掠,却发现边民多已躲入城中,除带不走的锅碗瓢盆,一粒谷子都没留下。
原来,张俊出兵时,李进和刘清都没闲着,遣人大量招募民壮,并告知边民,鞑靼将来,留在城外恐遭-兵-祸。
身处北疆,几乎每年都要遭一回鞑子。
无论耄耋老人还是垂髫孩童,都知晓事情厉害,见有边军同里长敲着铜锣召集,二话不说,扛起粮食,赶着牲畜,抬腿就走。
房子被烧可以再建,家什丢了可以再置办,即便是粮食被抢,朝廷也会赈济。若是人没了,一切都将成空。
于是乎,张俊在前方苦战,李进刘清在后方动员,里外配合之下,鞑靼打了胜仗,却是半点好处没得着。
恼怒之下,首领小王子下令,不走了!就地扎营,接着打!
事实上,他想走也不行,麾下的部落首领压根不会答应。
出发前说得天花乱坠,什么粮食金银任搬,女人牛羊任抢。结果怎么样?人死了不少,连条羊腿都没捞着!
总兵官张俊拼上老命,边军死伤惨重,鞑靼也不是铁打铜铸,自然被砍死砍伤不少,粗算也达到千数。
这么大的损失,不找补回来,可延汗的后-院都要起火。
鞑靼再次扎营,决意和边军死磕。
军-情-愈发危急,张俊、李进、刘清都急得呕血,连续向京城派遣快马,目的只有一个:撑不住了,求增援!
接到飞报,内阁兵部绷紧神经,一致同意派兵。面对外-敌-来犯,内阁六部向来没有腿软过。
皇帝被抓都能另立新帝,大明文武怕过谁!
然在派遣援军一事上,朝堂之上却出现争执。
从-军-情-考虑,兵部尚书刘大夏希望从太原、大同等地调用卫军。内阁却不同意,认为当派遣京军。
刘大夏也是火-爆-脾气,敢和内阁首辅刘健拍桌子的主,对方不给他一个合适的理由,坚决不肯让步。
刘健气得嘴皮子发青。
理由,什么理由?藩王有不臣之心,一朝手握兵权,恐将为祸社稷?
这能说吗?
说出去,不乱也会生出乱子!
就在刘尚书和刘大学士吹胡子瞪眼,随时可能撸袖子的时候,皇太子朱厚照突然横插一脚,放言道:“两位先生别争了,孤要效仿太宗皇帝亲征!”
刘健和刘大夏同时顿住,齐齐瞪眼,头转得快了些,差点扭到脖子。
“殿下?”
是他们年老耳聋,听错了吧?
半点不体谅老臣的担忧,朱厚照握拳,继续放出豪言:“孤要领兵十万,饮马草原,扫平鞑靼!”
刘健:“……”
刘大夏:“……”
满朝文武:“……”
无论支持刘尚书还是刘大学士,无论文官武将,此时此刻,仰视朱厚照,只想说一句话:殿下,求别闹!
杨瓒由七品升至从五品,勉强有了上朝的资格。听到朱厚照的话,也是半天没回过神来。
左右看看,心情很是微妙。
太子殿下上进,很好。有志向,更好。但志向太过远大,路没走稳就想跑,当真是愁人。
低下头,连撸三遍眼眶,愈发的头疼。
朱厚照虚岁十五,连京城都没出过,想领兵亲征草原,无异天方夜谭,内阁必不会答应。但要按下青葱少年的-叛-逆,也是件难事。
说轻了没用,说重了更不行。
稍有不慎,先时的努力就要白费。若是朱厚照和朝臣针锋相对,心气不顺,让刘瑾之流钻了空子,历史又将走回老路。
思及此,杨瓒顿觉一个头两个大。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弘治十八年六月戊申,趁弘治帝大行,举国哀悼之机,鞑靼首领小王子举兵万余,悍然叩边宣府。
与往昔不同,此番叩边,鞑靼有备而来,并不打算抢了就走,小王子用兵有道,沿牛心山、黑柳林一带布下营盘,长阔达二十余里。
营中人喧马嘶,弩-箭-齐备,刀光耀目,一副打持久战的势头。
得夜不收谍报,巡抚都御史李进、总兵官都督佥事张俊均知来者不善,情况危急,却在如何应战上发生争执。
李进主张坚固墙垣,闭境自守。待鞑靼三鼓气竭,兵困马乏,再偷营劫寨,出奇兵袭之,自可退敌。
张俊连连摇头。
石城汤池,固可以坚守,鞑靼骑兵又不是傻子,自可以绕路。若被破开隘口,沿途的边民可挡不住鞑靼的长刀铁蹄!
“坚城固守,方为不拔之策。”
“不可!此举无异陷边民于水火!”
“若为贼虏所趁,长驱直入-威-胁-京城,张总戎可担当得起?”
“分兵把守,守望相助,才是上上之策!固守城中做个缩头乌龟,任由百姓被鞑子-践-踏-掳-掠,你我都将是罪人!”
二人各执一词,闹得面红耳赤,仍是争执不下。争到最后,连“莽夫”和“书生不知兵”的话都砸了出来,眼瞅着就要上演一出全武行。
休要以为李御史是文官,动手便会吃亏。
论起单-挑-肉-搏,李御史绝对人中翘楚。经历过朝堂风雨,除两位都御使,打遍都察院六科无敌手。非是强悍到一定境界,也不会被派至边疆重地,巡抚重镇,和刀口染血的军汉叫板。
再者,文武有别。
真打起来,李进可以拼尽全力,拳打脚踢,上牙口都成。
张俊却不行。
身为总兵官都督佥事,无论挥刀砍人还是抡拳砸人,劲道自是一流。双方都在气头上,不小心把李御史打出个好歹,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
两人争得脸红脖子粗,互不想让,几要掀翻屋顶,委实苦了堂上将官。
副总兵白玉因犯法被押回神京,至今没人补缺。参将李稽和游击将军张雄想开口劝阻,几番话到嘴边,都被咽了回去。
李御史和张总戎吵得厉害,到底没动手。自己搀和进去,被凳子砸到,刀鞘拍飞,青个眼圈掉颗牙,有冤也没处伸。
眼见两人吵个没完,耽搁正事,宣府镇守太监刘清终于坐不住了。
军-情-紧急,这二位打算吵到什么时候?是不是要等鞑靼打到城门口?!
鞑靼骑兵在边军眼皮子底下扎营,打的是什么主意,不用细想就能明白。
鞑靼首领可延汗,别号“小王子”,却已是而立之年。从侄子手里夺取汗位之后,陆续兴兵讨伐漠南诸部,除亦思马因、火筛、亦卜剌等少数部落,几乎统一整个漠南蒙古。其后连续击败实力强盛的瓦剌和兀良哈,一跃成为草原上最大的势力。
正统年间,也先统治时的瓦剌称霸草原,曾将鞑靼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能伏低做小。
风水轮流转,小王子登上鞑靼汗位,鞑靼日益强盛,换成瓦剌被各种拳打脚踹,不得不退回漠北,非必要绝不涉足漠南。
兀良哈诸部同大明关系最铁,被鞑靼逼得没办法,全部退回朵颜三卫驻地。人多羊多,结果自然是草场不够。仗着兵强马壮,直接跑到女真的地界上跑马放牧。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大鱼吃小鱼,小鱼吞虾米。干不过鞑靼,欺负还没开化的野人女真,对兀良哈实是小菜一碟。
当然,于当下的朵颜三卫而言,也只能欺负一下女真,早不复太宗皇帝时的强悍风光。
女真部落没少冲破拦阻,跋山涉水向明廷哭诉。然哭诉得越多,就被打压得越厉害。日复一日,朝廷不烦,兀良哈都觉得烦。
自此,鞑靼骑兵横行漠南草原,耀武扬威,全无敌手。
在解决了草原的内部问题之后,小王子兵锋倒转,直接将矛头指向明朝。
放牧的日子不好过。
小王子本人也好,各部首领也罢,都是相当的“清贫”。遇上不好的年头,水草不丰,动不动就要饿几天肚子。别说元朝皇室,就是同明初的北元贵族相比,也是天上地下,地主贫农。
没钱没粮食,没有牛羊盐茶,要生存下去,只有一个办法:抢!
瓦剌被赶到漠北,过得比鞑靼还穷。举兵一回,抢来的东西还及不上行-军-损失。
兀良哈倒是富得流油,被邻居抢过几次,也学聪明了,坚守三卫驻地死活不出。宁可漫山遍野跑马,也不和鞑靼短兵相接。
留给鞑靼的选择,只有大明。
对鞑靼而言,明朝是个庞然大物,也是放在眼前的一块肥肉。每每下嘴,都能咬下满口油水。
但这块肥肉也不是总能轻易下口。万一遇上某个死硬的文官,知兵的边将,肉里必要夹着石块骨头,好不好就要磕掉几颗门牙。
弘治年间,天子任用贤臣能将,朝廷知人善用,边将敢拼死对敌。兵部尚书刘大夏联手都御使杨一清,将北疆重镇打造得铜墙铁壁一般。
纵然卫所驰废,亦有募兵填补缺额。
只要钱粮到位,不愁招募不到精兵,对抗不了鞑靼。
弘治帝不顾内阁劝阻,坚持大量发放盐引,虽有清理勋贵外戚的考量,最终目的仍是为筹备边军的粮饷。
可惜时不待人,天不容情。
盐引之事未全,弘治帝便已万年。
现今,多数盐引尚未下发,边军仍是缺衣少粮。对抗大举进犯的鞑靼,胜算只在五五开,还是从乐观考量。
李御史并非怯战,实是在做最稳妥的打算。
宣府距京城仅三百余里,堪为北直隶门户。一旦鞑靼骑兵突破宣府,长驱直入,兵指顺天,正统年间之事恐又要重演。
“必须固守!”
李进不敢冒险,也不能冒险。
宁可担负胆小的名声,也不能贸然行动,赌那不到五成的胜算。
张俊则不然。
镇守宣府多年,与鞑靼骑兵交战不下十次。张总戎深知可延汗的狡诈。
出兵尚可拖延时间,向朝廷飞送快报,请求京军增援。固守城池,躲在城垣之后,看似稳妥,实则已将弱点-暴-露-给对方,明摆着告诉鞑靼,己方兵力不足,士气不振,放心来打!
“贼虏不少知兵之人。虏首麾下六名万户,各个能征善战。更有国-朝-逆-贼-投奔,为其出谋划策。今番兴兵来犯,连营二十里,必不肯善罢甘休,轻易撤兵。”
“固守城垣实非万全之计,分兵镇守关隘,遣快马至大同等处报信,并埋伏奇兵,趁虏不备跃起伤敌,方为上选!”
张俊口才不及李进,军事素养实是高出一筹。
奈何说破嘴皮子,李御史仍是雷打不动。
派遣的夜不收接连回报,鞑靼开始拔营,正向新开口、新河口等处分兵。情况紧急,再耽搁不得,张俊咬牙,双拳紧握,恨得双眼赤红。
“两位,且听咱家一句。”
始终保持沉默的刘清终于开口,道:“咱家以为,李御史之言固然稳妥,然鞑靼狼戾不仁,凶残成性,所过之处必生灵涂炭。将兵躲入城垣,边疆百姓定将遭受大难。”
刘清袖着手,一身素色圆领衫,苍老的面容沟壑遍布,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历经风雨的磨练和智慧。
“咱家不敢言知兵,只知太宗皇帝迁都神京,以天子之尊为国守门,护万民平安。边军之责,理在守土卫民,拒敌于外。”
力战不敌,英魂可慰。
守城不出,眼睁睁看着百姓被铁蹄-蹂-躏,拍着胸口问一问,是否对得起埋骨草原的先烈英灵。
至此,刘清敛眉垂目,不再多言。
李进沉默了。
张俊用力握拳,扫李进一眼,再不同他争执,直接号令麾下边将布防,并向各卫所调兵,踞守险要处埋下伏兵。
参将游击抱拳领命,全身披挂,各自点兵出发。
待张俊离开,李进仍是眉头深锁。看向刘清,不禁道:“刘公公,此番实是冒险。一着不慎,必致贼虏长驱直入,危及神京!”
“李御史仍持议固守?”刘清眉毛也不抬,坐在椅上,愈发显得苍老。
李进摇头,话说到那个份上,继续坚持己见,无视边民危难,他成什么人了?
“以本官之见,不若速遣人至太原府,联系晋王,督天成、灵丘等卫增援。”
“太原?”
刘清咳嗽两声,面上闪过一丝冷笑。
“刘公公以为不妥?”
岂止不妥。
刘清仍是冷笑。
晋王那点心思,自以为藏得好,实际早被锦衣卫东厂查明。遣人至太原,远不如遣快马飞驰回京,乞朝廷增兵。
朝廷和藩王间的角力,出身御马监,曾为东厂颗领班的刘公公一清二楚。只不好同李进明言。
自圣祖高皇帝时起,晋王府便镇守太原。没有实据,纵然是他,也不敢透出半点消息。引来朝中言官口诛笔伐,难做的不只是厂公,恐怕还会殃及太子殿下。
内廷出来的都知道,管不住手不打紧,绝不能管不住嘴。
最终,在刘清的干预下,李进偃旗息鼓,采纳总兵官张俊之议,放弃坚城不出,同意分兵驻守各隘口,发民壮加固柴沟等堡,于隘口土堡前设置拒马,遣出大量夜不收,日夜-侦-查-敌-情。
大同副总兵黄镇得讯,亲自率兵增援,同宣府总兵官张俊合兵万全右卫,共计一万五千人,共同御敌。
六月己酉,鞑靼骑兵猛攻新开口。
大军压境,铁蹄隆隆,刀剑争鸣。
参将李稽-持-枪-上阵,拼死迎敌。黄镇、张雄各率所部相距于虞台岭,严防鞑靼突进。
日暮时分,残破的城垣被鲜血染红。
李稽身负重伤,麾下十不存一,趁-夜-退守一处边堡,被几倍的兵力围困,危在旦夕。
新开口一失,布防必将全线崩溃。
总兵官张俊亲率三千人增援,中途遇到鞑靼埋伏,张俊落马,挥刀砍死三名鞑靼骑兵,斩杀一个千户,没擦破一点皮。结果却自己扭伤脚脖子,走路一瘸一拐,上马都成问题。
面对麾下惊疑的目光,张总戎脑门鼓起青筋,直接-爆-粗:“看XXX的看!扶老子上马,追!”
追至中途,遇到都指挥曹泰的援军,双方合议,再次分兵。曹泰疾驰鹿角山,张俊继续驰援新开口。
两日激战,李稽重伤被救,曹泰却在鹿角山遇到鞑靼主力,陷入苦战。参将张雄率兵救援,一同被困在山涧,力竭战死。
快马飞报入京,边军已同鞑靼邀战数日,胜少败多。
自总兵官张俊以下,无论千户百户,总旗兵卒,几乎人人带伤,个个染血。左参将李稽的-长-枪-折断,不少边军的刀都卷了刃。
退至万全右卫城时,巡抚都御史李进和镇守太监刘清带人出城增援。
因大军多出城同鞑靼鏖战,两人聚起的多是民壮,并无多少战斗力。唯一能同鞑靼骑兵对抗的,只有锦衣卫镇抚使和东厂密探。
这样一支杂-牌-军,自然挡不住鞑靼铁蹄,却为张俊争取了时间,保存住边军主力。
战后清点,都指挥使曹泰、游击将军张雄战死,边军战死二千一百六十五人,战马损失六千五百余匹。伤者无算。
鞑靼乘胜劫掠,却发现边民多已躲入城中,除带不走的锅碗瓢盆,一粒谷子都没留下。
原来,张俊出兵时,李进和刘清都没闲着,遣人大量招募民壮,并告知边民,鞑靼将来,留在城外恐遭-兵-祸。
身处北疆,几乎每年都要遭一回鞑子。
无论耄耋老人还是垂髫孩童,都知晓事情厉害,见有边军同里长敲着铜锣召集,二话不说,扛起粮食,赶着牲畜,抬腿就走。
房子被烧可以再建,家什丢了可以再置办,即便是粮食被抢,朝廷也会赈济。若是人没了,一切都将成空。
于是乎,张俊在前方苦战,李进刘清在后方动员,里外配合之下,鞑靼打了胜仗,却是半点好处没得着。
恼怒之下,首领小王子下令,不走了!就地扎营,接着打!
事实上,他想走也不行,麾下的部落首领压根不会答应。
出发前说得天花乱坠,什么粮食金银任搬,女人牛羊任抢。结果怎么样?人死了不少,连条羊腿都没捞着!
总兵官张俊拼上老命,边军死伤惨重,鞑靼也不是铁打铜铸,自然被砍死砍伤不少,粗算也达到千数。
这么大的损失,不找补回来,可延汗的后-院都要起火。
鞑靼再次扎营,决意和边军死磕。
军-情-愈发危急,张俊、李进、刘清都急得呕血,连续向京城派遣快马,目的只有一个:撑不住了,求增援!
接到飞报,内阁兵部绷紧神经,一致同意派兵。面对外-敌-来犯,内阁六部向来没有腿软过。
皇帝被抓都能另立新帝,大明文武怕过谁!
然在派遣援军一事上,朝堂之上却出现争执。
从-军-情-考虑,兵部尚书刘大夏希望从太原、大同等地调用卫军。内阁却不同意,认为当派遣京军。
刘大夏也是火-爆-脾气,敢和内阁首辅刘健拍桌子的主,对方不给他一个合适的理由,坚决不肯让步。
刘健气得嘴皮子发青。
理由,什么理由?藩王有不臣之心,一朝手握兵权,恐将为祸社稷?
这能说吗?
说出去,不乱也会生出乱子!
就在刘尚书和刘大学士吹胡子瞪眼,随时可能撸袖子的时候,皇太子朱厚照突然横插一脚,放言道:“两位先生别争了,孤要效仿太宗皇帝亲征!”
刘健和刘大夏同时顿住,齐齐瞪眼,头转得快了些,差点扭到脖子。
“殿下?”
是他们年老耳聋,听错了吧?
半点不体谅老臣的担忧,朱厚照握拳,继续放出豪言:“孤要领兵十万,饮马草原,扫平鞑靼!”
刘健:“……”
刘大夏:“……”
满朝文武:“……”
无论支持刘尚书还是刘大学士,无论文官武将,此时此刻,仰视朱厚照,只想说一句话:殿下,求别闹!
杨瓒由七品升至从五品,勉强有了上朝的资格。听到朱厚照的话,也是半天没回过神来。
左右看看,心情很是微妙。
太子殿下上进,很好。有志向,更好。但志向太过远大,路没走稳就想跑,当真是愁人。
低下头,连撸三遍眼眶,愈发的头疼。
朱厚照虚岁十五,连京城都没出过,想领兵亲征草原,无异天方夜谭,内阁必不会答应。但要按下青葱少年的-叛-逆,也是件难事。
说轻了没用,说重了更不行。
稍有不慎,先时的努力就要白费。若是朱厚照和朝臣针锋相对,心气不顺,让刘瑾之流钻了空子,历史又将走回老路。
思及此,杨瓒顿觉一个头两个大。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