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内阁奏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日月当空照中华最新章节!
笔趣阁 【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div class="kongwei"></div><div class="ad250left"><script>ads_yuedu_txt();</script></div> 本来皇帝半个月没上朝,大臣们都有很多事情要当面请旨定夺,但看皇帝怒气冲冲的样子,可说可不说的也都知趣地选择了闭嘴不说,纷纷回到各部司的衙门里等下一次朝会再说。
罗元斌的突然袭击,让朱大明表面上很生气,甚至借题发挥定下一条规矩,而且快刀斩乱麻,不给反驳或者讨论的机会,但是心底里他对罗元斌对内阁几个阉党阁臣的攻击,还是很认同的。
现在的内阁,的确是尸位素餐,什么正事也不干,一味地试探皇帝对魏忠贤的态度,对他们的态度。
至于原因,当然是崇祯皇帝新立,即便没有阉党什么这档子事情,按照不成文的老规矩,他们这些前朝的阁臣,多数恐怕要动一动位置了,特别是内阁首辅,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从皇帝到大臣都知道这个道理。
刚刚回到乾清宫,脱下朝服,换上便装,曹化淳就来禀报,说是首辅黄立极带领内阁其他阁臣求见皇上。
朱大明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小朝会,每当大朝会结束,皇帝与内阁及相关部门的臣子,都要再碰下头,商议处理具体朝政,这才是真正具体办事的时候。
朱大明对曹化淳说:“请首辅及内阁诸臣文华殿等候。此外,给每位阁臣准备早饭点心。”
曹化淳立刻应诺而去。
朱大明就在乾清宫暖阁中匆匆吃过早膳,喝了点茶水漱漱口,然后就摆驾文华殿去了。
对宫中的繁琐规矩,朱大明现在还不能不遵守,毕竟即位未久,这些看起来非常繁琐累人的规矩、仪仗、随从等等,都是为了增加皇帝的权威而设的,目前的状况下他还是很需要这些东西的,于是只好忍着。
进了文华殿,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镨以及一干中书舍人们都在等着,见皇帝进来,都是匆忙站起,整理衣冠,然后在黄立极带领下跪地拜见。
朱大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说了声众卿平身,看大臣们纷纷站起来,又说:“给诸位阁臣赐座”。
一众小内侍在曹化淳指挥下快速搬来没有靠背扶手的软凳,放在每位阁臣的身后,刚刚起来的众人又要行礼,朱大明说:“免礼,坐下说。”
说完这话,朱大明又对曹化淳及殿中诸内侍说道:“今天朕再立一条规矩,今后阁臣上文华殿奏事,赐座赐茶,着为常例。”
中书舍人们赶紧记下,太监曹化淳一边答说“奴婢遵旨”,一边又赶紧给在座的阁臣们上茶。
大臣们看见这几个月来在他们面前日益嚣张的大太监,忙来忙去的给他们搬凳子倒茶水,深深感受到了眼前这位皇帝的不可测。
天启皇帝在位的时候,等闲他们根本就见不到皇帝的面,更没有他们落座喝茶的份儿。
但不同的是,天启皇帝好糊弄,只要糊弄住不识字的魏忠贤就好了,而眼前这位皇帝看来似乎是不好糊弄了,一天之内就给前朝后宫立下两条规矩,看起来可不是个善茬子。
黄立极带领阁臣谢过皇恩,然后说道:“陛下静养半月,内阁颇多事务堆积,牵涉天下大事,臣等不能擅断,还请陛下定夺。”
看皇帝点了点头,黄立极继续说道:“陛下恩准兵部尚书崔呈秀归乡守制,兵部尚书一职出缺,不知陛下属意何人?”
兵部尚书管理天下戎政,位置非常重要,历史上崔呈秀去职之后,上来的是王在晋,而王在晋实在平庸,与孙承宗不睦,后来在军事上多有掣肘,早就被朱大明打入了不能用的行列。
朱大明缓缓说道:“如今正值多事之秋,东北、西南用兵频繁,兵部尚书的位置至关重要。朕的意思是,应由熟知兵法、久历兵事的文臣接任。卿等可有人选?”说完看着众人。
黄立极是首辅,当然先说:“陛下所言极是,臣以为前蓟辽督师王在晋熟知兵事,对辽事颇有见地,天启六年罢归,如今原籍闲住,臣以为其人或可接任兵部。”
历史上崇祯估计就是听信了这个话才又启用王在晋的,但王在晋上任后并没有干出什么好事,反而在崇祯二年孙承宗起复后多方掣肘,给孙承宗整顿军事增加了无数障碍,最后搞得孙承宗又一次辞官而去。
施凤来、张瑞图听了首辅黄立极的说法,也相继表态说道:“王在晋曾任兵部,以知兵著称,天启间又曾在辽东任职,熟知虏情,是合适人选。臣附议。”
朱大明看李国鐠未附议,但欲言又止,似乎有话要说,于是问道:“李卿可有其他人选?”
李国鐠方面大耳美须髯,与其他几位面相阴柔的阁臣颇不同。历史上,他向崇祯皇帝推荐过韩爌和孙承宗。
韩爌这个人究竟如何,朱大明并不清楚,但是孙承宗他可是听说过,绝对是一位可以力挽狂澜的牛人,所以他特意问李国鐠的意见,就是希望他借这个机会把孙承宗推出来,毕竟他已经划出了范围,能进这个范围的人没多少,但孙承宗绝对算一个。
李国鐠这个人在历史上很复杂,他是魏忠贤一手提拔上来的,但是却并不领魏忠贤的情,魏忠贤提拔他会因为他跟魏是河间府的老乡,而他之所以要推荐孙承宗,也是因为他跟孙承宗是老乡,而且还是一个县的老乡,都是河北高阳县的进士。
皇帝点了名,李国鐠没办法再犹豫下去,拱手回道:“王在晋,臣知道,曾以知兵事而任蓟辽督师,并曾兼掌兵部,资历上本无问题,但在蓟辽督师任上颇多决策失当,屡遭朝臣弹劾,被先皇罢免。臣向陛下推荐前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
李国鐠终于说出了朱大明心目中的最佳人选,看来这个李国鐠还有几分公心,可以接着用。
李国鐠刚说完,施凤来马上就接过话头说道:“陛下,孙承宗督师蓟辽期间,指挥失当,损兵折将,进退失据,致使大凌河被毁,宁锦防线失地二百里,被群臣弹劾而罢官,臣以为以之接任兵部尚书,恐惹朝野非议。”说完与李国鐠等人一起看着皇帝。
朱大明看着李国鐠微微点头,然后看着施凤来,淡淡说道:“孙承宗当年所谓的兵败失地,不过是部将中计而已,与其本人关系不大。朕当时虽然年幼,但也听说过此事。施卿若以兵败为辞,那么王在晋又如何,王在晋被先皇罢免,就是因为丧师辱国啊!”
考虑到王在晋在历史上起复为兵部尚书之后的种种作为,朱大明干脆说道:“王在晋这个人,先帝既已将其罢归,今后就休要再提了!”
施鳯来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敢于再反驳皇帝。
这时黄立极又突然说道:“陛下,除了王在晋,臣还有一个人选,就是现任蓟辽总督阎鸣泰。阎鸣泰从辽东巡抚升任蓟辽总督数年,久任辽东,多有功勋,当是适合人选。”
说完这话,他看看皇帝,然后接着说道:“还有如今蓟辽督师王之臣,虽则督师蓟辽未久,但亦可作为人选。”
阎鸣泰本是孙承宗的左右手,他的辽东巡抚还是孙承宗推荐的,但孙承宗与阉党交恶,因而失势的时候,阎鸣泰投靠了阉党,得以更进一步,升任了蓟辽总督,但其能力也只是平平,和平时期或可用用,而如今天下即将大乱,这样的人不是朱大明的迫切需要的。
除了阎鸣泰这个蓟辽总督,天启七年这个特殊年份的辽东,除了有个巡抚毕自肃,还有一个蓟辽督师王之臣。
但是王之臣七月份刚刚任职,而且这些人也都不是朱大明心目中的人选,所以根本不予考虑。
想到这里,朱大明说道:“阎鸣泰倒是个一人选,包括蓟辽督师王之臣,只是兵部的职司固然重要,然而毕竟还是在京师,蓟辽则与东虏大军对峙,形势更为吃紧,阎鸣泰蓟辽总督之位目前暂不可擅动,王之臣也是如此。
“至于孙承宗,这个人的本事,朕在潜邸之时即已听闻,在辽事上虽有小挫,但毕竟功大于过,先皇临终前亦多次称其贤。朕意已决,就由孙承宗接任兵部尚书。此事无需再议。”
黄立极躬身领旨,施凤来、张瑞图也不再多言。
这之后,几个大臣又相继禀报了各种朝政大事,朱大明一一拍板决策,对陕北延绥的民乱,朱大明没有办法,只能是继续责成当时的延绥巡抚岳和声等人继续进剿。
至于西南的土司屠崇明的叛乱,朱大明对总督其事的人并不熟悉,但他知道这场叛乱不久之后就会被平定,所以乐得维持现状而不变。
另外,对于疏浚大运河,在魏忠贤倒台之前,暂时都没法展开,因为漕运总督也是魏忠贤一党的重要人物,所以只能暂时放一放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笔趣阁 【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div class="kongwei"></div><div class="ad250left"><script>ads_yuedu_txt();</script></div> 本来皇帝半个月没上朝,大臣们都有很多事情要当面请旨定夺,但看皇帝怒气冲冲的样子,可说可不说的也都知趣地选择了闭嘴不说,纷纷回到各部司的衙门里等下一次朝会再说。
罗元斌的突然袭击,让朱大明表面上很生气,甚至借题发挥定下一条规矩,而且快刀斩乱麻,不给反驳或者讨论的机会,但是心底里他对罗元斌对内阁几个阉党阁臣的攻击,还是很认同的。
现在的内阁,的确是尸位素餐,什么正事也不干,一味地试探皇帝对魏忠贤的态度,对他们的态度。
至于原因,当然是崇祯皇帝新立,即便没有阉党什么这档子事情,按照不成文的老规矩,他们这些前朝的阁臣,多数恐怕要动一动位置了,特别是内阁首辅,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从皇帝到大臣都知道这个道理。
刚刚回到乾清宫,脱下朝服,换上便装,曹化淳就来禀报,说是首辅黄立极带领内阁其他阁臣求见皇上。
朱大明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小朝会,每当大朝会结束,皇帝与内阁及相关部门的臣子,都要再碰下头,商议处理具体朝政,这才是真正具体办事的时候。
朱大明对曹化淳说:“请首辅及内阁诸臣文华殿等候。此外,给每位阁臣准备早饭点心。”
曹化淳立刻应诺而去。
朱大明就在乾清宫暖阁中匆匆吃过早膳,喝了点茶水漱漱口,然后就摆驾文华殿去了。
对宫中的繁琐规矩,朱大明现在还不能不遵守,毕竟即位未久,这些看起来非常繁琐累人的规矩、仪仗、随从等等,都是为了增加皇帝的权威而设的,目前的状况下他还是很需要这些东西的,于是只好忍着。
进了文华殿,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镨以及一干中书舍人们都在等着,见皇帝进来,都是匆忙站起,整理衣冠,然后在黄立极带领下跪地拜见。
朱大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说了声众卿平身,看大臣们纷纷站起来,又说:“给诸位阁臣赐座”。
一众小内侍在曹化淳指挥下快速搬来没有靠背扶手的软凳,放在每位阁臣的身后,刚刚起来的众人又要行礼,朱大明说:“免礼,坐下说。”
说完这话,朱大明又对曹化淳及殿中诸内侍说道:“今天朕再立一条规矩,今后阁臣上文华殿奏事,赐座赐茶,着为常例。”
中书舍人们赶紧记下,太监曹化淳一边答说“奴婢遵旨”,一边又赶紧给在座的阁臣们上茶。
大臣们看见这几个月来在他们面前日益嚣张的大太监,忙来忙去的给他们搬凳子倒茶水,深深感受到了眼前这位皇帝的不可测。
天启皇帝在位的时候,等闲他们根本就见不到皇帝的面,更没有他们落座喝茶的份儿。
但不同的是,天启皇帝好糊弄,只要糊弄住不识字的魏忠贤就好了,而眼前这位皇帝看来似乎是不好糊弄了,一天之内就给前朝后宫立下两条规矩,看起来可不是个善茬子。
黄立极带领阁臣谢过皇恩,然后说道:“陛下静养半月,内阁颇多事务堆积,牵涉天下大事,臣等不能擅断,还请陛下定夺。”
看皇帝点了点头,黄立极继续说道:“陛下恩准兵部尚书崔呈秀归乡守制,兵部尚书一职出缺,不知陛下属意何人?”
兵部尚书管理天下戎政,位置非常重要,历史上崔呈秀去职之后,上来的是王在晋,而王在晋实在平庸,与孙承宗不睦,后来在军事上多有掣肘,早就被朱大明打入了不能用的行列。
朱大明缓缓说道:“如今正值多事之秋,东北、西南用兵频繁,兵部尚书的位置至关重要。朕的意思是,应由熟知兵法、久历兵事的文臣接任。卿等可有人选?”说完看着众人。
黄立极是首辅,当然先说:“陛下所言极是,臣以为前蓟辽督师王在晋熟知兵事,对辽事颇有见地,天启六年罢归,如今原籍闲住,臣以为其人或可接任兵部。”
历史上崇祯估计就是听信了这个话才又启用王在晋的,但王在晋上任后并没有干出什么好事,反而在崇祯二年孙承宗起复后多方掣肘,给孙承宗整顿军事增加了无数障碍,最后搞得孙承宗又一次辞官而去。
施凤来、张瑞图听了首辅黄立极的说法,也相继表态说道:“王在晋曾任兵部,以知兵著称,天启间又曾在辽东任职,熟知虏情,是合适人选。臣附议。”
朱大明看李国鐠未附议,但欲言又止,似乎有话要说,于是问道:“李卿可有其他人选?”
李国鐠方面大耳美须髯,与其他几位面相阴柔的阁臣颇不同。历史上,他向崇祯皇帝推荐过韩爌和孙承宗。
韩爌这个人究竟如何,朱大明并不清楚,但是孙承宗他可是听说过,绝对是一位可以力挽狂澜的牛人,所以他特意问李国鐠的意见,就是希望他借这个机会把孙承宗推出来,毕竟他已经划出了范围,能进这个范围的人没多少,但孙承宗绝对算一个。
李国鐠这个人在历史上很复杂,他是魏忠贤一手提拔上来的,但是却并不领魏忠贤的情,魏忠贤提拔他会因为他跟魏是河间府的老乡,而他之所以要推荐孙承宗,也是因为他跟孙承宗是老乡,而且还是一个县的老乡,都是河北高阳县的进士。
皇帝点了名,李国鐠没办法再犹豫下去,拱手回道:“王在晋,臣知道,曾以知兵事而任蓟辽督师,并曾兼掌兵部,资历上本无问题,但在蓟辽督师任上颇多决策失当,屡遭朝臣弹劾,被先皇罢免。臣向陛下推荐前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
李国鐠终于说出了朱大明心目中的最佳人选,看来这个李国鐠还有几分公心,可以接着用。
李国鐠刚说完,施凤来马上就接过话头说道:“陛下,孙承宗督师蓟辽期间,指挥失当,损兵折将,进退失据,致使大凌河被毁,宁锦防线失地二百里,被群臣弹劾而罢官,臣以为以之接任兵部尚书,恐惹朝野非议。”说完与李国鐠等人一起看着皇帝。
朱大明看着李国鐠微微点头,然后看着施凤来,淡淡说道:“孙承宗当年所谓的兵败失地,不过是部将中计而已,与其本人关系不大。朕当时虽然年幼,但也听说过此事。施卿若以兵败为辞,那么王在晋又如何,王在晋被先皇罢免,就是因为丧师辱国啊!”
考虑到王在晋在历史上起复为兵部尚书之后的种种作为,朱大明干脆说道:“王在晋这个人,先帝既已将其罢归,今后就休要再提了!”
施鳯来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敢于再反驳皇帝。
这时黄立极又突然说道:“陛下,除了王在晋,臣还有一个人选,就是现任蓟辽总督阎鸣泰。阎鸣泰从辽东巡抚升任蓟辽总督数年,久任辽东,多有功勋,当是适合人选。”
说完这话,他看看皇帝,然后接着说道:“还有如今蓟辽督师王之臣,虽则督师蓟辽未久,但亦可作为人选。”
阎鸣泰本是孙承宗的左右手,他的辽东巡抚还是孙承宗推荐的,但孙承宗与阉党交恶,因而失势的时候,阎鸣泰投靠了阉党,得以更进一步,升任了蓟辽总督,但其能力也只是平平,和平时期或可用用,而如今天下即将大乱,这样的人不是朱大明的迫切需要的。
除了阎鸣泰这个蓟辽总督,天启七年这个特殊年份的辽东,除了有个巡抚毕自肃,还有一个蓟辽督师王之臣。
但是王之臣七月份刚刚任职,而且这些人也都不是朱大明心目中的人选,所以根本不予考虑。
想到这里,朱大明说道:“阎鸣泰倒是个一人选,包括蓟辽督师王之臣,只是兵部的职司固然重要,然而毕竟还是在京师,蓟辽则与东虏大军对峙,形势更为吃紧,阎鸣泰蓟辽总督之位目前暂不可擅动,王之臣也是如此。
“至于孙承宗,这个人的本事,朕在潜邸之时即已听闻,在辽事上虽有小挫,但毕竟功大于过,先皇临终前亦多次称其贤。朕意已决,就由孙承宗接任兵部尚书。此事无需再议。”
黄立极躬身领旨,施凤来、张瑞图也不再多言。
这之后,几个大臣又相继禀报了各种朝政大事,朱大明一一拍板决策,对陕北延绥的民乱,朱大明没有办法,只能是继续责成当时的延绥巡抚岳和声等人继续进剿。
至于西南的土司屠崇明的叛乱,朱大明对总督其事的人并不熟悉,但他知道这场叛乱不久之后就会被平定,所以乐得维持现状而不变。
另外,对于疏浚大运河,在魏忠贤倒台之前,暂时都没法展开,因为漕运总督也是魏忠贤一党的重要人物,所以只能暂时放一放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