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推荐阅读:覆雨翻云风流传、特种兵学校密事、那一汪肥水的流淌、我们夫凄这些年、我和30岁女王的故事、我的地下情人、曰本皇后被奷记、异地夫凄、香火、优衣库真相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六零重组家庭最新章节!
第93章
进孵化房挨个地调了种蛋的位置, 又烧了会儿炕,帮小战士调了下灶里的温度, 苏梅便跟着大胖等一众战士进了山, 明天军嫂们带着孩子就到了,前几餐饭肯定要在食堂吃,所以他们得多准备点菜。
农垦食堂二三月份撒种的蔬菜, 除了小青菜、小白菜、空心菜能吃, 大多还没长成。而这三样菜还都是叶子菜,淘洗了老大一筐往热锅里一丢, 瞬间缩小成了小小一盆, 还往往因为油放的少, 不爽不脆它还塞牙。
还不如山间地头随处生长的小笋子和野菌子呢。
前者虽然剥着费事了些, 但只许稍放一点荤油, 略略一炒, 吃着就清脆爽口。后者煮个骨头汤丢上些,不但鲜美还滋补,吃不完晒干储存也方便。
人多时间还算尚早, 他们一行就往山里多走了些。
苏梅认识的菌子不多, 一路上她采的最多的就是小笋子、木耳和地衣, 还有给家里老人孩子摘的山茶泡、山茶叶肉片、三月泡和野桑葚等零嘴。
大胖怕她累着, 往往都不等她把竹筐装满, 就把里面稍重的小笋子拿出来放到自个或小庄筐里,遂到最后下山回来, 她拎着小零嘴, 背了满满一竹筐木耳和地衣菜。
分的四亩红薯地就在他们住的山脚下, 苏梅拎着包零嘴和一捆小笋子从农垦食堂下工回来,苏老爹带着三哥正在田间忙碌。
山间土地湿润肥沃, 庄稼长得好的同时,杂草也极是茂盛。
一个下午,父子俩拔了一亩多地,杂草积了几大担。
苏梅挑了些嫩荠菜、婆婆丁,剩下的让下班回来的赵恪跟三哥一起挑去了后勤的牲口棚。
苏老爹下来时背了只竹筐,里面也放了几把给家里两只鸭子的嫩草,苏梅把手里的东西放进去,提起竹筐刚要背起,就被苏老爹接了过去。
昨天把话儿说开,老爷子心口的哀痛缓解了不少,苏梅扶着他往山上走时,都有心情欣赏满山的青绿和脚边姹紫嫣红的野花了。
“真是个好地方!”苏老爹笑道,“咱老家那儿一眼望过去,除了几片寥寥的庄稼地,大多是高低起伏的黄土坡。风一吹,黄土漫天,迷得人眼都睁不开。吃一口水,都要走上五六里地去个小沟沟里挑,一桶水挑到家放上一宿,黄泥沙能积二指厚。”
“一听要过来工作,你三哥开心的哟,”苏老爹失笑道,“一个下午就没合拢过嘴。都乐傻了!”
“爹,你呢,”苏梅问道,“你和娘也喜欢这里吧?”
“喜欢,”苏老爹望着她慈爱地笑道,“有你待的地方,爹都喜欢。”
“那你跟娘就别回去了,”苏梅道,“留在这里跟我一起生活吧。”
苏老爹笑着摇了摇头:“那可不成,你几个哥哥要被人戳脊梁骨哩,就是你那些侄子侄女长大也不好说人家。”
“有那么严重吗?”苏梅那个时代,独生女不要太多,给父母养老送终早就单单不是儿子的事了,不过同样的,闺女跟儿子一样有财产继承权。
苏老爹安抚地拍了拍她的手,笑道:“你几个哥哥如今都有工作了,一年给爹娘凑个来回的车票不是难事,趁着这几年身体硬朗,爹就多带你娘过来几趟,每次住长点好好陪陪你。”
“那你们这次能住多长?”苏梅道,“三个月还是两月。”
苏老爹一噎:“下月收麦,得提前走。”
“你和娘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要下地割麦子吗?”
“麻雀多,麦场里不得有人看着。”
“累不?”
“不累。”
说话间,两人到了家门前。
院里,几个孩子拿着乐器各玩各的,乱糟糟的一片嘈杂,苏梅下意识地揉了揉耳朵:“小黑蛋你都吹破音了,能小点声吗?”
“哈哈……让他吹,”苏老爹乐道,“学什么不都得多练练。”
这要是一个还好,一溜四个,吹口琴、吹哨子、吹唢呐、拉手风琴,各练各的,苏梅就进院洗手的这么一会儿,便被吵得头大。
也不知道厨房做饭的苏老娘和对面养胎的张宁咋受得了的。
“停!停!”苏梅拍了拍手,“咱能合练一支曲子不?”
赵瑾、林念营闻声便停了下来,小黑蛋跟小瑜儿不,人家还在鼓着腮帮子吹呢。小瑜儿捏着哨子吹得脸都涨红了,小黑蛋根根头发都被汗水打湿。
“念辉、小瑜儿,”苏梅拍了拍两人,“快停下。”
两人谁也不服谁地瞪了一眼,才轻喘着收了声。
苏梅拿毛巾给两人擦了擦汗:“吹的都是什么啊,都不在调上,还不是同一首曲子,你俩比谁声高啊?”
小黑蛋狠狠瞪了小瑜儿一眼,告状道:“我本来吹得好好的,他非得跑到我跟前打乱我的调。”
“姨姨,”小瑜儿扯了扯苏梅的裤腿,求赞道,“我高!”
“是高,”苏梅把毛巾往三角晒架上一搭,几下把两条辫子盘起,“就是不好听,吵得姨姨耳朵痛。来把哨子给我,看姨姨给你吹一首。”
小瑜儿乖巧地把哨子递上,握着小拳头冲她举了举:“油油!”
苏梅接过哨子看了一眼,上面都是口水,拧开水龙头冲了冲,甩干水分,吹了首《小燕子》。
这首儿歌节奏轻快,易于上口,苏梅吹了两遍,小黑蛋举着哨呐就模仿着跟了上来。
赵瑾和林念营在学校学过这首歌,两人对视一眼,一个吹响了手里的口琴,一个随着苏梅的旋律拉响了手风琴。
小瑜儿开心地为几人鼓了鼓掌。
苏老爹乐呵呵地听着进了厨房。
家里土豆多,苏老娘做了陕北有名的洋芋擦擦,土豆切丝,拌入野葱、姜丝,撒上盐,同面粉拌均上锅蒸。
蒸好倒进盆里,浇上蒜泥和着几滴香油一拌,既可当饭亦可当菜。
苏梅给王家和前面的蔡佳微各送了一碗。
蔡佳微是个闲不住的,她下午没课,一早就背着竹筐进了后山。
她野外知识丰富,再加上身手不错,带回了不少野菜野物。
苏梅过去,蔡佳微在搭的小厨房里做饭,孟子衡蹲在水池边正在给拔好毛的山鸡开膛破肚。院子里倒处堆着青砖青瓦、土坯、稻草,要建的厨房和杂物间已经盖起了半米多高。
“又来给我们家送吃食了,”孟子衡笑着起身,拿稻草绑了只宰好的山鸡给她,“拿回去给大爷大娘熬个汤补补身子。”
苏梅没客气,把碗递给蔡佳微,伸手接了:“我娘蒸的土豆菜,你们尝尝,要是觉得好吃了,可以隔三差五地照着蒸一锅,拌着吃腻了,炒着吃也不错。”
“行,我明天蒸点试试,”蔡佳微把碗腾给她,“我方才听你在教几个孩子音乐,歌谱要吗?”
“要。”苏梅点头,“我那点水平,能教出什么,你把歌谱拿来吧,小瑾和念营都学过五线谱,我拿回去让他们多练练,别跟下午一样,乱嘈嘈地吵得你们耳朵痛。”
“我们在战场上炮声都听惯了,他们那点声音算啥,”孟子衡笑道,“你啊,回去成让他们尽情地吹尽情地拉了,孩子嘛,兴趣都是这么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当家长的别太干涉。”
“张同志怀着孕呢!”蔡佳微拿了歌谱出来瞪了他一眼,递给苏梅道,“干涉太过是不好,不过也别让他们太吵了,要练习,说一声,你要是没时间,我带他们到山脚下练。”
“好。”苏梅接过歌谱,就着灯光翻了下,第一首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后面还有什么《送别》、《卖报歌》等,“暑假前,学校开办吗?”
“开一个多月,摸一下学生的底,再帮他们补补课,”蔡佳微略有些担心道,“这批来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或是小山村,基础只怕不会太好。”
苏梅:“明天去车站接人,你去吗?”
“嗯,”蔡佳微,“我得过去帮忙组织一下。”
“我们也该忙了,”苏梅道,“要准备大家的饭菜。”
两人又说了几句话,苏梅就拿着空碗,拎着山鸡回家了。
赵恪跟三哥也刚回来。
苏梅算了一下时间,去的得有一个小时,“你们把青草送过去不就成了吗,怎么去那么久?”
赵恪道:“路上遇到战士们往山上运家具,帮着搭了把手。”
“哦。”苏梅放下碗,把山鸡递给苏老娘,“娘,蔡嫂子给的,明天跟土豆一块儿炖了吃吧?”
苏老娘接过山鸡略有些不安道:“中午刚收了人家一碗兔肉,这又收了一只山鸡,会不会不好啊?”
“没事,”苏梅把歌谱递给过来拿筷子的林念营,洗了洗手道,“改天我去溪里叉些鱼,给他们家送点。”
“不用改天,”三哥擦了擦手,端起一碗饭道,“等会儿我用竹子编个鱼篓,往溪里一下,明个儿指定有鱼。”
“你当鱼篓好编啊,”苏老爹打击他道,“就你那手艺,没个一两天别想编成。”
三哥笑笑,没争辩,只加快了吃饭的速度。
洗漱后时间还早,一家人也不急着睡,聚在堂屋便各自忙活开了。
赵瑾、林念营伏在餐桌的一边教小黑蛋学五线谱。苏老爹让赵恪去王家借了打草鞋的耙,捶了下午泡的稻草,搓成草绳打草鞋。
三哥寻了苏梅早前做东西剩下的竹片编鱼篓。
赵恪搬出了家属院带回来的收音机修理。
苏梅洗了山上采的零嘴分给大家食用,随之抱着小瑜儿坐在小黑蛋三人对面画画,她准备画两张漂亮的简笔水彩,寄到画报试试。
苏老娘找出几个孩子的棉衣,拆了准备明天洗洗,趁着在这儿的时间,短的给接接。
“小梅,”苏老娘拆开棉衣,拿手丈量了一下,“几个孩子身高差距有些大,我看谁也别穿谁的旧衣了,都裁了布接接吧。”
“好。”
“那就得买棉花了。”苏梅衣柜里的布料,苏老娘看了,有不少,就是棉花没有一两。
“我明天看有没有谁去附近村子里买东西,”苏梅道,“让人家帮忙捎点回来。”
收音机也就外头的木箱子碎得厉害,打开稍一修整就能听了。
赵恪装上电池,按下开关,歌曲《我的祖国》就从里面传了出来,一家人都稀奇地围了过去,挨个儿地试着搜了下台。
……
夜里小黑蛋、小瑜儿睡熟了,赵恪再次将两人抱到了床里,伸手拥住了苏梅。
“哈哈……”苏梅被他一碰,痒得一个没崩住笑出了声。
赵恪讪讪地松开手,摸了摸鼻子:“昨天我抱你时,你也是醒着的吧?”
苏梅脸一热,止了笑。
“小梅,”赵恪侧身,就着窗外的月光看着她,轻声道,“我听爹说,你前世上了大学,那学的是什么专业?”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苏梅侧过身,跟他面对面道,“我自小就喜欢拆爸爸拍照用的无人机,上学后理科又特别好,长大后就往这方面发展了。”
赵恪霍然一惊,翻身坐了起来:“你说的无人机是41年珍珠·港事件中,M国用无线电遥控的靶机?”
“对!这之后他们又制造出了3种喷气式无人机。”苏梅跟着坐了起来,“我国要到66年,无人靶机才首次试飞成功。”
“还要8年啊!”赵恪轻叹
第93章
进孵化房挨个地调了种蛋的位置, 又烧了会儿炕,帮小战士调了下灶里的温度, 苏梅便跟着大胖等一众战士进了山, 明天军嫂们带着孩子就到了,前几餐饭肯定要在食堂吃,所以他们得多准备点菜。
农垦食堂二三月份撒种的蔬菜, 除了小青菜、小白菜、空心菜能吃, 大多还没长成。而这三样菜还都是叶子菜,淘洗了老大一筐往热锅里一丢, 瞬间缩小成了小小一盆, 还往往因为油放的少, 不爽不脆它还塞牙。
还不如山间地头随处生长的小笋子和野菌子呢。
前者虽然剥着费事了些, 但只许稍放一点荤油, 略略一炒, 吃着就清脆爽口。后者煮个骨头汤丢上些,不但鲜美还滋补,吃不完晒干储存也方便。
人多时间还算尚早, 他们一行就往山里多走了些。
苏梅认识的菌子不多, 一路上她采的最多的就是小笋子、木耳和地衣, 还有给家里老人孩子摘的山茶泡、山茶叶肉片、三月泡和野桑葚等零嘴。
大胖怕她累着, 往往都不等她把竹筐装满, 就把里面稍重的小笋子拿出来放到自个或小庄筐里,遂到最后下山回来, 她拎着小零嘴, 背了满满一竹筐木耳和地衣菜。
分的四亩红薯地就在他们住的山脚下, 苏梅拎着包零嘴和一捆小笋子从农垦食堂下工回来,苏老爹带着三哥正在田间忙碌。
山间土地湿润肥沃, 庄稼长得好的同时,杂草也极是茂盛。
一个下午,父子俩拔了一亩多地,杂草积了几大担。
苏梅挑了些嫩荠菜、婆婆丁,剩下的让下班回来的赵恪跟三哥一起挑去了后勤的牲口棚。
苏老爹下来时背了只竹筐,里面也放了几把给家里两只鸭子的嫩草,苏梅把手里的东西放进去,提起竹筐刚要背起,就被苏老爹接了过去。
昨天把话儿说开,老爷子心口的哀痛缓解了不少,苏梅扶着他往山上走时,都有心情欣赏满山的青绿和脚边姹紫嫣红的野花了。
“真是个好地方!”苏老爹笑道,“咱老家那儿一眼望过去,除了几片寥寥的庄稼地,大多是高低起伏的黄土坡。风一吹,黄土漫天,迷得人眼都睁不开。吃一口水,都要走上五六里地去个小沟沟里挑,一桶水挑到家放上一宿,黄泥沙能积二指厚。”
“一听要过来工作,你三哥开心的哟,”苏老爹失笑道,“一个下午就没合拢过嘴。都乐傻了!”
“爹,你呢,”苏梅问道,“你和娘也喜欢这里吧?”
“喜欢,”苏老爹望着她慈爱地笑道,“有你待的地方,爹都喜欢。”
“那你跟娘就别回去了,”苏梅道,“留在这里跟我一起生活吧。”
苏老爹笑着摇了摇头:“那可不成,你几个哥哥要被人戳脊梁骨哩,就是你那些侄子侄女长大也不好说人家。”
“有那么严重吗?”苏梅那个时代,独生女不要太多,给父母养老送终早就单单不是儿子的事了,不过同样的,闺女跟儿子一样有财产继承权。
苏老爹安抚地拍了拍她的手,笑道:“你几个哥哥如今都有工作了,一年给爹娘凑个来回的车票不是难事,趁着这几年身体硬朗,爹就多带你娘过来几趟,每次住长点好好陪陪你。”
“那你们这次能住多长?”苏梅道,“三个月还是两月。”
苏老爹一噎:“下月收麦,得提前走。”
“你和娘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要下地割麦子吗?”
“麻雀多,麦场里不得有人看着。”
“累不?”
“不累。”
说话间,两人到了家门前。
院里,几个孩子拿着乐器各玩各的,乱糟糟的一片嘈杂,苏梅下意识地揉了揉耳朵:“小黑蛋你都吹破音了,能小点声吗?”
“哈哈……让他吹,”苏老爹乐道,“学什么不都得多练练。”
这要是一个还好,一溜四个,吹口琴、吹哨子、吹唢呐、拉手风琴,各练各的,苏梅就进院洗手的这么一会儿,便被吵得头大。
也不知道厨房做饭的苏老娘和对面养胎的张宁咋受得了的。
“停!停!”苏梅拍了拍手,“咱能合练一支曲子不?”
赵瑾、林念营闻声便停了下来,小黑蛋跟小瑜儿不,人家还在鼓着腮帮子吹呢。小瑜儿捏着哨子吹得脸都涨红了,小黑蛋根根头发都被汗水打湿。
“念辉、小瑜儿,”苏梅拍了拍两人,“快停下。”
两人谁也不服谁地瞪了一眼,才轻喘着收了声。
苏梅拿毛巾给两人擦了擦汗:“吹的都是什么啊,都不在调上,还不是同一首曲子,你俩比谁声高啊?”
小黑蛋狠狠瞪了小瑜儿一眼,告状道:“我本来吹得好好的,他非得跑到我跟前打乱我的调。”
“姨姨,”小瑜儿扯了扯苏梅的裤腿,求赞道,“我高!”
“是高,”苏梅把毛巾往三角晒架上一搭,几下把两条辫子盘起,“就是不好听,吵得姨姨耳朵痛。来把哨子给我,看姨姨给你吹一首。”
小瑜儿乖巧地把哨子递上,握着小拳头冲她举了举:“油油!”
苏梅接过哨子看了一眼,上面都是口水,拧开水龙头冲了冲,甩干水分,吹了首《小燕子》。
这首儿歌节奏轻快,易于上口,苏梅吹了两遍,小黑蛋举着哨呐就模仿着跟了上来。
赵瑾和林念营在学校学过这首歌,两人对视一眼,一个吹响了手里的口琴,一个随着苏梅的旋律拉响了手风琴。
小瑜儿开心地为几人鼓了鼓掌。
苏老爹乐呵呵地听着进了厨房。
家里土豆多,苏老娘做了陕北有名的洋芋擦擦,土豆切丝,拌入野葱、姜丝,撒上盐,同面粉拌均上锅蒸。
蒸好倒进盆里,浇上蒜泥和着几滴香油一拌,既可当饭亦可当菜。
苏梅给王家和前面的蔡佳微各送了一碗。
蔡佳微是个闲不住的,她下午没课,一早就背着竹筐进了后山。
她野外知识丰富,再加上身手不错,带回了不少野菜野物。
苏梅过去,蔡佳微在搭的小厨房里做饭,孟子衡蹲在水池边正在给拔好毛的山鸡开膛破肚。院子里倒处堆着青砖青瓦、土坯、稻草,要建的厨房和杂物间已经盖起了半米多高。
“又来给我们家送吃食了,”孟子衡笑着起身,拿稻草绑了只宰好的山鸡给她,“拿回去给大爷大娘熬个汤补补身子。”
苏梅没客气,把碗递给蔡佳微,伸手接了:“我娘蒸的土豆菜,你们尝尝,要是觉得好吃了,可以隔三差五地照着蒸一锅,拌着吃腻了,炒着吃也不错。”
“行,我明天蒸点试试,”蔡佳微把碗腾给她,“我方才听你在教几个孩子音乐,歌谱要吗?”
“要。”苏梅点头,“我那点水平,能教出什么,你把歌谱拿来吧,小瑾和念营都学过五线谱,我拿回去让他们多练练,别跟下午一样,乱嘈嘈地吵得你们耳朵痛。”
“我们在战场上炮声都听惯了,他们那点声音算啥,”孟子衡笑道,“你啊,回去成让他们尽情地吹尽情地拉了,孩子嘛,兴趣都是这么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当家长的别太干涉。”
“张同志怀着孕呢!”蔡佳微拿了歌谱出来瞪了他一眼,递给苏梅道,“干涉太过是不好,不过也别让他们太吵了,要练习,说一声,你要是没时间,我带他们到山脚下练。”
“好。”苏梅接过歌谱,就着灯光翻了下,第一首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后面还有什么《送别》、《卖报歌》等,“暑假前,学校开办吗?”
“开一个多月,摸一下学生的底,再帮他们补补课,”蔡佳微略有些担心道,“这批来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或是小山村,基础只怕不会太好。”
苏梅:“明天去车站接人,你去吗?”
“嗯,”蔡佳微,“我得过去帮忙组织一下。”
“我们也该忙了,”苏梅道,“要准备大家的饭菜。”
两人又说了几句话,苏梅就拿着空碗,拎着山鸡回家了。
赵恪跟三哥也刚回来。
苏梅算了一下时间,去的得有一个小时,“你们把青草送过去不就成了吗,怎么去那么久?”
赵恪道:“路上遇到战士们往山上运家具,帮着搭了把手。”
“哦。”苏梅放下碗,把山鸡递给苏老娘,“娘,蔡嫂子给的,明天跟土豆一块儿炖了吃吧?”
苏老娘接过山鸡略有些不安道:“中午刚收了人家一碗兔肉,这又收了一只山鸡,会不会不好啊?”
“没事,”苏梅把歌谱递给过来拿筷子的林念营,洗了洗手道,“改天我去溪里叉些鱼,给他们家送点。”
“不用改天,”三哥擦了擦手,端起一碗饭道,“等会儿我用竹子编个鱼篓,往溪里一下,明个儿指定有鱼。”
“你当鱼篓好编啊,”苏老爹打击他道,“就你那手艺,没个一两天别想编成。”
三哥笑笑,没争辩,只加快了吃饭的速度。
洗漱后时间还早,一家人也不急着睡,聚在堂屋便各自忙活开了。
赵瑾、林念营伏在餐桌的一边教小黑蛋学五线谱。苏老爹让赵恪去王家借了打草鞋的耙,捶了下午泡的稻草,搓成草绳打草鞋。
三哥寻了苏梅早前做东西剩下的竹片编鱼篓。
赵恪搬出了家属院带回来的收音机修理。
苏梅洗了山上采的零嘴分给大家食用,随之抱着小瑜儿坐在小黑蛋三人对面画画,她准备画两张漂亮的简笔水彩,寄到画报试试。
苏老娘找出几个孩子的棉衣,拆了准备明天洗洗,趁着在这儿的时间,短的给接接。
“小梅,”苏老娘拆开棉衣,拿手丈量了一下,“几个孩子身高差距有些大,我看谁也别穿谁的旧衣了,都裁了布接接吧。”
“好。”
“那就得买棉花了。”苏梅衣柜里的布料,苏老娘看了,有不少,就是棉花没有一两。
“我明天看有没有谁去附近村子里买东西,”苏梅道,“让人家帮忙捎点回来。”
收音机也就外头的木箱子碎得厉害,打开稍一修整就能听了。
赵恪装上电池,按下开关,歌曲《我的祖国》就从里面传了出来,一家人都稀奇地围了过去,挨个儿地试着搜了下台。
……
夜里小黑蛋、小瑜儿睡熟了,赵恪再次将两人抱到了床里,伸手拥住了苏梅。
“哈哈……”苏梅被他一碰,痒得一个没崩住笑出了声。
赵恪讪讪地松开手,摸了摸鼻子:“昨天我抱你时,你也是醒着的吧?”
苏梅脸一热,止了笑。
“小梅,”赵恪侧身,就着窗外的月光看着她,轻声道,“我听爹说,你前世上了大学,那学的是什么专业?”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苏梅侧过身,跟他面对面道,“我自小就喜欢拆爸爸拍照用的无人机,上学后理科又特别好,长大后就往这方面发展了。”
赵恪霍然一惊,翻身坐了起来:“你说的无人机是41年珍珠·港事件中,M国用无线电遥控的靶机?”
“对!这之后他们又制造出了3种喷气式无人机。”苏梅跟着坐了起来,“我国要到66年,无人靶机才首次试飞成功。”
“还要8年啊!”赵恪轻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