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功德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百度宅男当崇祯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table align=center><tr><td><table border=”0″ align=”left”><tr><td>
<td><table border=”0″ align=”left”
><tr><td>
第一百三十九章 功德
帝师孙承宗教授崇祯皇帝的不是什么圣人之言,也不是什么微言大义,也不是什么善良,高尚,仁慈,道德,而是讲解着如何“砍人”,如何更好的“砍人”。
杨改革和孙承宗相谈甚欢。
“呵呵,孙师傅果然说得有道理,朕也准备暗地里,派出新军作为后手,这不,一大早就来了。”
“陛下圣明。”
“朕招募的出海勇士,已经有一千多人了,朕准备让可以毕业了的舍人,给朕训练这批新军。”
“如此甚好,臣训练的舍人新军,已经有一百多可以毕业的,从中优选一些,因该是够了。”
杨改革想了一会,道:“那如此,就有劳孙师傅了。朕这时间不够,人手也不够啊!孙师傅请尽快的训练,务必严格,无比严厉,无比保证新军质量,下一批,恐怕又即将到来了啊!”
“陛下还有下一批?”孙承宗有点意外了。这新军刚开始就有定论,每次扩张,不能太快,最好不超过一扩十这个数字,如果太快,这新军的“质量”就没有保证了。
“嗯,朕准备让毛文龙将多余的一些勇壮,送到陆地上来,朕准备把这些人,训练成日后对抗东虏的主力,这些人和东虏有着血海深仇,放之不用,实在可惜了,可惜运力有限,每一批的人数,不会太多,但是也急需训练,所以,还请孙师傅抓紧时间,朕是分身乏术,时间不够啊!,有劳孙师傅了。”
“臣遵命。”孙承宗得知了皇帝的打算,答应下来,给皇帝训练新军,这个任务,确实相当的紧迫。
“还有,朕准备到各陕西,特别是陕北各州县,招募一批的新军,以缓解那边灾荒问题。仍可能需要训练一大批新兵,所以,孙师傅……”杨改革发现自己焦头烂额,这不光是朝政上的事,还有这新军的训练就有两三头,对付灾荒,防备毛文龙,反攻野猪皮,一些事都连在了一起,一环接一环,不能出了差错,否则,日后后患无穷,搞的晕头转向。
“陛下,这从陕西招募新军,陛下就不怕日后陕西那边流民造反,牵涉到这批新军吗?到时候,这批新军如何去平叛?”孙承宗想了想,还是把自己心中的担心给皇帝说了。这从陕西招募新兵,是可以缓解陕西的灾情,但是,一旦那个地方造反,这新兵里就会有牵扯,如果要这批兵去平叛,估计也不太可能了。说不准到时候就可以从叛军裹挟的民众中,找到新军的家人,到时候,是个麻烦事。
“唉!朕也顾不得了,这陕西那边的新军,朕会派到江南去的,不会让他们在陕西平叛的。这陕西平叛的,恐怕得从东江那边想办法了,所以,朕才这样焦急啊!早一日训练成军,朕才能早一日的安稳。”
杨改革的打算,就是陕西兵去江南砍盐耗子,东江兵去砍陕西的农民起义,统统用一些京畿地区的士兵混合,稀释,这样保证军队的来源不过于单一,抱团,保证战斗力,也可以避免孙承宗说的这种情况出现。叛军里裹挟一大堆的陕西新兵的家属,这个事陕西新兵就没法弄了。野猪皮的进关时间能够计算,到时候集合几边的兵力,一起去打野猪皮。只要把这时间控制好,应该没问题的。
“陛下,平叛,其实不需要过于精锐的军队,普通卫所也有能力平叛的,又不是直接和东虏野战对阵,陛下何不招天下还有战斗力的卫所军入京呢?一来这可以日后防御东虏,二来,万一这流民爆发叛乱,也可以迅速镇压。”
调天下还有战斗力的卫所军入京?镇压农民起义?这个,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个,貌似,应该可以,杨改革以前一直都是考虑和野猪皮打仗,所以,把这明朝的传统土著军队都弃置不用,怕他们坏事,如果他们在自己和野猪皮决战的时候来个转进如风,杨改革哭都来不及,要用,也只打算把他们当辅助力量使用,现在才想起来,其实自己要对付的敌人,还有很大一批,是农民起义,这个,貌似,历史上明朝的土著军队,镇压农民起义也很给力的,如果不是明末这些年的灾荒实在严重,或者说朝廷的救济不力,“抚剿”决策过于摇摆,说不准,农民起义,早就灭干净了。
“呵呵,孙师傅一语点醒了朕,朕忙糊涂了,几乎把这流民叛乱和东虏后金看成一个等级的了。失误,失误,多亏了孙师傅点醒,朕明白了,朕这就下圣旨,选调天下精锐兵马入朝。”杨改革一拍自己的额头,思路顿时开阔起来,自己本来就要调天下的兵马勤王的,到了明年,光靠自己的新军,是抗不住野猪皮的,还需要明朝精锐土著部队的辅助,计划里,就有天下兵马勤王这一路数,现在不过是提前招他们进京了,这样也好,可以安排他们较长时间在京训练,提高诸将对自己的忠诚度,还可以给他们来个军事大比武,军事大演习,增强这些兵马的战斗力,好事,好事啊!想通了的杨改革,恨不得大叫几声,这孙承宗,说到打仗,果然还是很清醒、很厉害的,比自己这个半桶水强多了。
呃!貌似,这样军费比较高啊!他们开拔、饷银什么就不说了,就光说自己给他们加强训练,搞军事比武,搞演习,这都要花无数的银子啊!想想一头头负责改善伙食的猪往那些土著精锐的兵营里跑,杨改革又心痛了,一下子,这人一多,花的银子,就如流水一般啊!自己怕是要支撑好几万,甚至十来万人马的吃喝马嚼,想必,每年得掏几百万两银子出去吧,想到这里,杨改革又是一阵心痛。到底要不要提前招他们入京啊?貌似,自己开了玻璃的金手指,也不见得能填得满这个窟窿啊!
杨改革正在纠结中。纠结要不要这样干,这样干,好处,显然多多,至少历史证明,明朝土著精锐部队镇压农民起义还是很给力的,坏处,自己的内帑立马就会空很多,刚进账的五百万两银子,恐怕哗啦啦没几下就要见底了。
饷帝!饷帝!看来,这个称号,真的要伴随自己一身了,杨改革想泪奔了。
“陛下,要不要,此事在朝议上议一下。”孙承宗见皇帝的脸,一会忧愁,一会欣喜,一会惨白,一会红彤彤,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搞的,人的脸怎么能变得如此的快?表情怎么能如此的丰富。于是,只好出言提醒一下。
“朝议?算了,这个不用了,朕用圣旨选调一批精锐就是,不用麻烦朝堂上的诸位。”说到朝议,杨改革就觉得没意思,尽是一些扯皮,泼脏水,斗口的,要说真本事,没几个有,全是一群“忽悠犯”。只知道忽悠皇帝。
呜呜呜!掏银子就掏银子吧,杨改革心中泪奔,起码这样干能很有把握的对付农民起义,能很有把握的对付野猪皮,能很利索的砍盐商,貌似这就够了,至于银子,自己就多弄几个金手指就是。实在不行,回百度查查那里有金矿,去挖金子去。
下了决心的杨改革,开始独断专行了,要干,就干个大的。唉!不知道这明末都有哪些比较精锐的土著部队?杨改革又寻思着,自己该回百度看看明末有哪些比较牛的军事人物了。该招他们进京了。
孙承宗:“”
有了新思路的杨改革说干就干,迅速告别了孙承宗,急匆匆的回紫禁城。回了紫禁城,才发现,这日头老高的,如何睡得着?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也睡不着。精神居然还是亢奋的。杨改革无法,只好坐起来。想着,找点别的事。
躺在床上翻滚了半天的杨改革,终于受不了,一下子坐了起来,道:“大伴,去叫内书堂管事来见朕,另外,传二喜子,小顺子来见朕。”
杨改革一屁股坐起来,想起来,自己这太监的培训班,也该开课了,那两个给自己收魏案银子的小太监,也该叫来安慰安慰,赏赐点什么了。这样别人才有动力给自己办事啊!跟着皇帝走有前途,这块牌子,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丢的啊!
“遵命,陛下。”王承恩急匆匆的进来,又听见皇帝如此的吩咐,立刻答应下来,然后急匆匆的出去找人去了。
杨改革本来想睡觉,回去百度一下明朝有哪些猛人可以利用,自己就招那些猛人入京,拱卫自己这个皇帝,用来和野猪皮战斗也许差了点,但是镇压农民起义,是没一点问题的啊!杨改革的想法很好,可惜,被这个想法弄得很亢奋,那是如论如何也睡不着。只好找点事,打发时间,到了晚上再说。
不一会,王承恩就回来了,禀报道:“启禀皇上,内书堂的管事到了。皇上可要见。”
已经穿戴整齐的杨改革道:“见,立刻。”
张得安是这司礼监内书堂的管事太监,今天,这心,可是提到嗓子哑了。得皇帝召见,这个在内廷,也算是件牛的事了,估计是好事。张得安如同演练的一般,跪到皇帝的前面,头也不抬的就磕头,高呼:“奴婢张得安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你叫张得安?嗯,很好。内书堂的管事?”杨改革疑惑的看着这个人,这个人,有点印象。
“回禀陛下,奴婢张得安,添为内书堂管事,给陛下办差。”
“给朕办差?嗯,朕问你,最近朝堂上,进士班的事你知道吗?”杨改革单刀直入,直接说了主题,杨改革准备改革这太监学堂的教学内容。
“回陛下,奴婢听说过。”张得安小心的回答着,进士班这件事,也是最近朝堂上的一件大事,京城里的人谁人不知?
“听说过就好,朕准备在太监学堂也推行这种实学的课程,你自己参考一下,将进士班的课程安排到太监学堂吧,朕过段时间,会去考察,根据学习的成绩,挑选一批太监,为朕办事。”对于自己的家奴,这太监,杨改革可就没有那样多的顾忌了,要怎么干就怎么干,大臣们还管得到太监的头上?司礼监会把他们的脸扇得啪啪作响。
张得安心中那个飘忽啊!这个!根据进士班的课程安排太监学堂的课程,张得安晕了。不明所以,不过这天下皇帝最大,既然皇帝发话了,那就按照皇帝说的去做吧。
“奴婢明白,奴婢遵旨。”张得安也机灵得很,一口就答应下来,至于懂不懂,日后在慢慢思考去。
见这个太监很懂事,杨改革心中轻松下来,如果这个太监不懂,问自己怎么改,那自己可就要换个人当内书堂的管事了,因为,怎么改,杨改革自己还没头绪呢,现在为这军事上的事,搞的头晕眼花,脑袋一塌糊涂,那里有精力弄内书堂的事。
轻松了的杨改革又怕这内书堂的管事敷衍自己,想想,又吩咐道:“张得安?这个,太监们不用考功名,也不用像进士们要搞学问,所以,尽可能的教授一些实学,懂吗?实学。比如,别教什么诗词歌赋,要教数学,懂吗?教会他们怎么算账,知道吗?”
杨改革头脑发晕了一回。只想着,这京城里,数万太监,少年太监,更是不计其数,可以用太监军团来形容,日后这帮子太监帮自己管理公司,帮自己收税什么的,至少也要懂个算账什么的。所以,也就说了算账,数学,其他的,忘记了。
张得安也听得迷糊,这数学不是早就有吗?这太监不学算账,难道还学举子们去考个进士啊?
张得安正糊涂着,皇帝又说话了。
“张得安,这内书堂里,有多少学生?”
“回陛下,内书堂里,从京城的内官职里优选了四五百的年少者,教授知识,将来好在各处当差。”
杨改革想起来,自己是要用太监做事的,既然这历史上太监里能出历史学家,航海家,发明家,甚至能打仗的太监,那自己为何就不能从自己这十万太监里培养出科学家,军事家,数学家,法律专家,关税贸易专家等等呢?
杨改革幻想者,自己将开创一个太监的时代,将来历史书上就介绍:在明饷帝的内书堂里,走出了位伟大的科学家,巨匠,人类文明的指引者;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位航海家;位历史学家,家;位现代法律先行者,现代税务先行者;位的思想家;位杰出的……这是一个太监盛行的时代,也是一个太监终结的时代。太监,在明饷帝时期,如昙花一般闪现,忽然出现无数天才班的人物,划过明饷帝的时空,照亮了整个人类的前途,又因为明饷帝禁止阉割,太监在历史上迅速的终结。所以,这一段时期,也称之为“太监盛世”。
杨改革幻想了半天,终于收起了自己的哈利子。说道:“张得安,你回去之后,尽可能的扩大内书堂的规模,尽可能多的把年纪小,未成年的太监们收拢到内书堂里,教授他们知识,特别是实学,天文地理,数学历史,物理化学,体育劳动一个都不能少,懂吗?朕将来有用,明白吗?”
“奴婢遵旨。”张得安晃晃悠悠的答应下来。不知道皇帝发什么疯,要培养“尽可能”多的少年太监,这个“尽可能”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还有那一长溜的课程。张得安觉得自己要疯了,这京城里可是有大几万太监,少年太监,也是好几万,都收入内书堂?
张得安走了。
王承恩又禀报道:“陛下,二喜子,小顺子已经恭候多时了,要传吗?”
“传。”杨改革收起自己的无限幻想。
“奴婢,二喜子(小顺子)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个小太监,很激动的给皇帝磕头。这一起给皇帝收银子的,这锦衣卫的方弘瓒都成了正牌子的指挥使了,那咱们什么时候也该升一升啊!见皇帝终于召见自己,兴奋得不得了,不知道什么好事要落到自己头上,能进司礼监,那就最好了。
看着这两个小太监,杨改革觉得,这太监,使着还挺顺手的,起码,他们不会给你叽叽歪歪的说上一大堆的大道理,不会引古论今,说上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圣言。看来自己大规模培养太监,是一条好路子,这条路子,不说前无古人,也能做到后无来者了吧。
“嗯,不错!起来吧,你们两个办差有功。朕准备奖赏你们。”杨改革内帑里新进的五百万两银子,就有他们两个的功劳,这又功劳,就得赏。这赏罚分明的牌子,万万丢不得。
“奴婢谢陛下恩赐,为陛下办事,乃奴婢们的福分,不敢奢求赏赐。”两个人倒是挺懂事,尽说些让人高兴的话。
“嗯,你们两个多大了?”杨改革准备重点培养这两个太监。准备开创一个“太监时代”“太监盛世”。
“回皇上,奴婢二喜子今年十八岁了。”
“回皇上,奴婢小顺子今年也十八岁了。”
两个才十八岁的小太监?杨改革觉得这,这确实有点残忍了,好好的阉割了干什么啊?真是作孽,这阉割的事,就在自己这里终结了吧。当然,前提是自己不在崇祯十七年翻坛,自己的这大明,还不改姓。
“大伴,记录一下,圣旨:即日起,禁止民间一切自行阉割,禁止宫中一切阉割,宫中再不进阉割者,就让这流传了千百年的陋习,在朕这里终止了吧,都是父母生养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朕乃天子,乃天下之首,为天下人父母,怎可做这残害子民的事,朕要积德,就这样吧。另外,史官记录一下,因为二喜子,小顺子办事有功,该赏,朕有感于大好年纪,却被阉割残害了身体,为之忧愁,为之伤怀,有所感悟,遂下令废除天下阉割,此功德,得益于二喜子,小顺子二人。”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table align=center><tr><td><table border=”0″ align=”left”><tr><td>
<td><table border=”0″ align=”left”
><tr><td>
第一百三十九章 功德
帝师孙承宗教授崇祯皇帝的不是什么圣人之言,也不是什么微言大义,也不是什么善良,高尚,仁慈,道德,而是讲解着如何“砍人”,如何更好的“砍人”。
杨改革和孙承宗相谈甚欢。
“呵呵,孙师傅果然说得有道理,朕也准备暗地里,派出新军作为后手,这不,一大早就来了。”
“陛下圣明。”
“朕招募的出海勇士,已经有一千多人了,朕准备让可以毕业了的舍人,给朕训练这批新军。”
“如此甚好,臣训练的舍人新军,已经有一百多可以毕业的,从中优选一些,因该是够了。”
杨改革想了一会,道:“那如此,就有劳孙师傅了。朕这时间不够,人手也不够啊!孙师傅请尽快的训练,务必严格,无比严厉,无比保证新军质量,下一批,恐怕又即将到来了啊!”
“陛下还有下一批?”孙承宗有点意外了。这新军刚开始就有定论,每次扩张,不能太快,最好不超过一扩十这个数字,如果太快,这新军的“质量”就没有保证了。
“嗯,朕准备让毛文龙将多余的一些勇壮,送到陆地上来,朕准备把这些人,训练成日后对抗东虏的主力,这些人和东虏有着血海深仇,放之不用,实在可惜了,可惜运力有限,每一批的人数,不会太多,但是也急需训练,所以,还请孙师傅抓紧时间,朕是分身乏术,时间不够啊!,有劳孙师傅了。”
“臣遵命。”孙承宗得知了皇帝的打算,答应下来,给皇帝训练新军,这个任务,确实相当的紧迫。
“还有,朕准备到各陕西,特别是陕北各州县,招募一批的新军,以缓解那边灾荒问题。仍可能需要训练一大批新兵,所以,孙师傅……”杨改革发现自己焦头烂额,这不光是朝政上的事,还有这新军的训练就有两三头,对付灾荒,防备毛文龙,反攻野猪皮,一些事都连在了一起,一环接一环,不能出了差错,否则,日后后患无穷,搞的晕头转向。
“陛下,这从陕西招募新军,陛下就不怕日后陕西那边流民造反,牵涉到这批新军吗?到时候,这批新军如何去平叛?”孙承宗想了想,还是把自己心中的担心给皇帝说了。这从陕西招募新兵,是可以缓解陕西的灾情,但是,一旦那个地方造反,这新兵里就会有牵扯,如果要这批兵去平叛,估计也不太可能了。说不准到时候就可以从叛军裹挟的民众中,找到新军的家人,到时候,是个麻烦事。
“唉!朕也顾不得了,这陕西那边的新军,朕会派到江南去的,不会让他们在陕西平叛的。这陕西平叛的,恐怕得从东江那边想办法了,所以,朕才这样焦急啊!早一日训练成军,朕才能早一日的安稳。”
杨改革的打算,就是陕西兵去江南砍盐耗子,东江兵去砍陕西的农民起义,统统用一些京畿地区的士兵混合,稀释,这样保证军队的来源不过于单一,抱团,保证战斗力,也可以避免孙承宗说的这种情况出现。叛军里裹挟一大堆的陕西新兵的家属,这个事陕西新兵就没法弄了。野猪皮的进关时间能够计算,到时候集合几边的兵力,一起去打野猪皮。只要把这时间控制好,应该没问题的。
“陛下,平叛,其实不需要过于精锐的军队,普通卫所也有能力平叛的,又不是直接和东虏野战对阵,陛下何不招天下还有战斗力的卫所军入京呢?一来这可以日后防御东虏,二来,万一这流民爆发叛乱,也可以迅速镇压。”
调天下还有战斗力的卫所军入京?镇压农民起义?这个,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个,貌似,应该可以,杨改革以前一直都是考虑和野猪皮打仗,所以,把这明朝的传统土著军队都弃置不用,怕他们坏事,如果他们在自己和野猪皮决战的时候来个转进如风,杨改革哭都来不及,要用,也只打算把他们当辅助力量使用,现在才想起来,其实自己要对付的敌人,还有很大一批,是农民起义,这个,貌似,历史上明朝的土著军队,镇压农民起义也很给力的,如果不是明末这些年的灾荒实在严重,或者说朝廷的救济不力,“抚剿”决策过于摇摆,说不准,农民起义,早就灭干净了。
“呵呵,孙师傅一语点醒了朕,朕忙糊涂了,几乎把这流民叛乱和东虏后金看成一个等级的了。失误,失误,多亏了孙师傅点醒,朕明白了,朕这就下圣旨,选调天下精锐兵马入朝。”杨改革一拍自己的额头,思路顿时开阔起来,自己本来就要调天下的兵马勤王的,到了明年,光靠自己的新军,是抗不住野猪皮的,还需要明朝精锐土著部队的辅助,计划里,就有天下兵马勤王这一路数,现在不过是提前招他们进京了,这样也好,可以安排他们较长时间在京训练,提高诸将对自己的忠诚度,还可以给他们来个军事大比武,军事大演习,增强这些兵马的战斗力,好事,好事啊!想通了的杨改革,恨不得大叫几声,这孙承宗,说到打仗,果然还是很清醒、很厉害的,比自己这个半桶水强多了。
呃!貌似,这样军费比较高啊!他们开拔、饷银什么就不说了,就光说自己给他们加强训练,搞军事比武,搞演习,这都要花无数的银子啊!想想一头头负责改善伙食的猪往那些土著精锐的兵营里跑,杨改革又心痛了,一下子,这人一多,花的银子,就如流水一般啊!自己怕是要支撑好几万,甚至十来万人马的吃喝马嚼,想必,每年得掏几百万两银子出去吧,想到这里,杨改革又是一阵心痛。到底要不要提前招他们入京啊?貌似,自己开了玻璃的金手指,也不见得能填得满这个窟窿啊!
杨改革正在纠结中。纠结要不要这样干,这样干,好处,显然多多,至少历史证明,明朝土著精锐部队镇压农民起义还是很给力的,坏处,自己的内帑立马就会空很多,刚进账的五百万两银子,恐怕哗啦啦没几下就要见底了。
饷帝!饷帝!看来,这个称号,真的要伴随自己一身了,杨改革想泪奔了。
“陛下,要不要,此事在朝议上议一下。”孙承宗见皇帝的脸,一会忧愁,一会欣喜,一会惨白,一会红彤彤,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搞的,人的脸怎么能变得如此的快?表情怎么能如此的丰富。于是,只好出言提醒一下。
“朝议?算了,这个不用了,朕用圣旨选调一批精锐就是,不用麻烦朝堂上的诸位。”说到朝议,杨改革就觉得没意思,尽是一些扯皮,泼脏水,斗口的,要说真本事,没几个有,全是一群“忽悠犯”。只知道忽悠皇帝。
呜呜呜!掏银子就掏银子吧,杨改革心中泪奔,起码这样干能很有把握的对付农民起义,能很有把握的对付野猪皮,能很利索的砍盐商,貌似这就够了,至于银子,自己就多弄几个金手指就是。实在不行,回百度查查那里有金矿,去挖金子去。
下了决心的杨改革,开始独断专行了,要干,就干个大的。唉!不知道这明末都有哪些比较精锐的土著部队?杨改革又寻思着,自己该回百度看看明末有哪些比较牛的军事人物了。该招他们进京了。
孙承宗:“”
有了新思路的杨改革说干就干,迅速告别了孙承宗,急匆匆的回紫禁城。回了紫禁城,才发现,这日头老高的,如何睡得着?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也睡不着。精神居然还是亢奋的。杨改革无法,只好坐起来。想着,找点别的事。
躺在床上翻滚了半天的杨改革,终于受不了,一下子坐了起来,道:“大伴,去叫内书堂管事来见朕,另外,传二喜子,小顺子来见朕。”
杨改革一屁股坐起来,想起来,自己这太监的培训班,也该开课了,那两个给自己收魏案银子的小太监,也该叫来安慰安慰,赏赐点什么了。这样别人才有动力给自己办事啊!跟着皇帝走有前途,这块牌子,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丢的啊!
“遵命,陛下。”王承恩急匆匆的进来,又听见皇帝如此的吩咐,立刻答应下来,然后急匆匆的出去找人去了。
杨改革本来想睡觉,回去百度一下明朝有哪些猛人可以利用,自己就招那些猛人入京,拱卫自己这个皇帝,用来和野猪皮战斗也许差了点,但是镇压农民起义,是没一点问题的啊!杨改革的想法很好,可惜,被这个想法弄得很亢奋,那是如论如何也睡不着。只好找点事,打发时间,到了晚上再说。
不一会,王承恩就回来了,禀报道:“启禀皇上,内书堂的管事到了。皇上可要见。”
已经穿戴整齐的杨改革道:“见,立刻。”
张得安是这司礼监内书堂的管事太监,今天,这心,可是提到嗓子哑了。得皇帝召见,这个在内廷,也算是件牛的事了,估计是好事。张得安如同演练的一般,跪到皇帝的前面,头也不抬的就磕头,高呼:“奴婢张得安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你叫张得安?嗯,很好。内书堂的管事?”杨改革疑惑的看着这个人,这个人,有点印象。
“回禀陛下,奴婢张得安,添为内书堂管事,给陛下办差。”
“给朕办差?嗯,朕问你,最近朝堂上,进士班的事你知道吗?”杨改革单刀直入,直接说了主题,杨改革准备改革这太监学堂的教学内容。
“回陛下,奴婢听说过。”张得安小心的回答着,进士班这件事,也是最近朝堂上的一件大事,京城里的人谁人不知?
“听说过就好,朕准备在太监学堂也推行这种实学的课程,你自己参考一下,将进士班的课程安排到太监学堂吧,朕过段时间,会去考察,根据学习的成绩,挑选一批太监,为朕办事。”对于自己的家奴,这太监,杨改革可就没有那样多的顾忌了,要怎么干就怎么干,大臣们还管得到太监的头上?司礼监会把他们的脸扇得啪啪作响。
张得安心中那个飘忽啊!这个!根据进士班的课程安排太监学堂的课程,张得安晕了。不明所以,不过这天下皇帝最大,既然皇帝发话了,那就按照皇帝说的去做吧。
“奴婢明白,奴婢遵旨。”张得安也机灵得很,一口就答应下来,至于懂不懂,日后在慢慢思考去。
见这个太监很懂事,杨改革心中轻松下来,如果这个太监不懂,问自己怎么改,那自己可就要换个人当内书堂的管事了,因为,怎么改,杨改革自己还没头绪呢,现在为这军事上的事,搞的头晕眼花,脑袋一塌糊涂,那里有精力弄内书堂的事。
轻松了的杨改革又怕这内书堂的管事敷衍自己,想想,又吩咐道:“张得安?这个,太监们不用考功名,也不用像进士们要搞学问,所以,尽可能的教授一些实学,懂吗?实学。比如,别教什么诗词歌赋,要教数学,懂吗?教会他们怎么算账,知道吗?”
杨改革头脑发晕了一回。只想着,这京城里,数万太监,少年太监,更是不计其数,可以用太监军团来形容,日后这帮子太监帮自己管理公司,帮自己收税什么的,至少也要懂个算账什么的。所以,也就说了算账,数学,其他的,忘记了。
张得安也听得迷糊,这数学不是早就有吗?这太监不学算账,难道还学举子们去考个进士啊?
张得安正糊涂着,皇帝又说话了。
“张得安,这内书堂里,有多少学生?”
“回陛下,内书堂里,从京城的内官职里优选了四五百的年少者,教授知识,将来好在各处当差。”
杨改革想起来,自己是要用太监做事的,既然这历史上太监里能出历史学家,航海家,发明家,甚至能打仗的太监,那自己为何就不能从自己这十万太监里培养出科学家,军事家,数学家,法律专家,关税贸易专家等等呢?
杨改革幻想者,自己将开创一个太监的时代,将来历史书上就介绍:在明饷帝的内书堂里,走出了位伟大的科学家,巨匠,人类文明的指引者;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位航海家;位历史学家,家;位现代法律先行者,现代税务先行者;位的思想家;位杰出的……这是一个太监盛行的时代,也是一个太监终结的时代。太监,在明饷帝时期,如昙花一般闪现,忽然出现无数天才班的人物,划过明饷帝的时空,照亮了整个人类的前途,又因为明饷帝禁止阉割,太监在历史上迅速的终结。所以,这一段时期,也称之为“太监盛世”。
杨改革幻想了半天,终于收起了自己的哈利子。说道:“张得安,你回去之后,尽可能的扩大内书堂的规模,尽可能多的把年纪小,未成年的太监们收拢到内书堂里,教授他们知识,特别是实学,天文地理,数学历史,物理化学,体育劳动一个都不能少,懂吗?朕将来有用,明白吗?”
“奴婢遵旨。”张得安晃晃悠悠的答应下来。不知道皇帝发什么疯,要培养“尽可能”多的少年太监,这个“尽可能”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还有那一长溜的课程。张得安觉得自己要疯了,这京城里可是有大几万太监,少年太监,也是好几万,都收入内书堂?
张得安走了。
王承恩又禀报道:“陛下,二喜子,小顺子已经恭候多时了,要传吗?”
“传。”杨改革收起自己的无限幻想。
“奴婢,二喜子(小顺子)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个小太监,很激动的给皇帝磕头。这一起给皇帝收银子的,这锦衣卫的方弘瓒都成了正牌子的指挥使了,那咱们什么时候也该升一升啊!见皇帝终于召见自己,兴奋得不得了,不知道什么好事要落到自己头上,能进司礼监,那就最好了。
看着这两个小太监,杨改革觉得,这太监,使着还挺顺手的,起码,他们不会给你叽叽歪歪的说上一大堆的大道理,不会引古论今,说上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圣言。看来自己大规模培养太监,是一条好路子,这条路子,不说前无古人,也能做到后无来者了吧。
“嗯,不错!起来吧,你们两个办差有功。朕准备奖赏你们。”杨改革内帑里新进的五百万两银子,就有他们两个的功劳,这又功劳,就得赏。这赏罚分明的牌子,万万丢不得。
“奴婢谢陛下恩赐,为陛下办事,乃奴婢们的福分,不敢奢求赏赐。”两个人倒是挺懂事,尽说些让人高兴的话。
“嗯,你们两个多大了?”杨改革准备重点培养这两个太监。准备开创一个“太监时代”“太监盛世”。
“回皇上,奴婢二喜子今年十八岁了。”
“回皇上,奴婢小顺子今年也十八岁了。”
两个才十八岁的小太监?杨改革觉得这,这确实有点残忍了,好好的阉割了干什么啊?真是作孽,这阉割的事,就在自己这里终结了吧。当然,前提是自己不在崇祯十七年翻坛,自己的这大明,还不改姓。
“大伴,记录一下,圣旨:即日起,禁止民间一切自行阉割,禁止宫中一切阉割,宫中再不进阉割者,就让这流传了千百年的陋习,在朕这里终止了吧,都是父母生养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朕乃天子,乃天下之首,为天下人父母,怎可做这残害子民的事,朕要积德,就这样吧。另外,史官记录一下,因为二喜子,小顺子办事有功,该赏,朕有感于大好年纪,却被阉割残害了身体,为之忧愁,为之伤怀,有所感悟,遂下令废除天下阉割,此功德,得益于二喜子,小顺子二人。”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