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脉络,接招,发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百度宅男当崇祯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table align=center><tr><td><table border=”0″ align=”left”><tr><td>
<td><table border=”0″ align=”left”
><tr><td>
第四百一十七章 脉络,接招,发牌
杨改革听了孙承宗的爆料,整个人都晕乎乎的,原本看不清,闹不明,看不懂,想不通的种种,如果和孙承宗的是说法互相印证,则整个明朝的历史就活了,变得能看懂,能想通。
杨改革琢磨了许久,终于把孙承宗的话法消化下来一些。
“也就是说,朝臣们为了限制朕,不让朕有太强、太大的权利,所以,故意拉朕的后腿,不让朕收税,不让朕加盐课等等,是吗?”杨改革抛开其他的,专心问起这个问题来,这个问题是整个明朝的核心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开了,那么,明朝这个隐藏在黑暗迷雾之中的种种,也都逐渐的解开了,一个脉络清晰的明朝就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自己做事也好,布局也好,都可以循着这个脉络去做,按俗话说,就是按方抓药。
“是也不是,不是针对陛下,应该说是朝臣针对帝王的,从太祖、成祖之后自发形成的不成文的规矩……,不让帝王有太多太强的权利,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牺牲一些东西……,如果不能从正面压制,也会从很多侧面进行压制,反正,出自这个目的,朝臣们会自发的给予一定的支持……”孙承宗把这些说出来之后,倒是一脸的轻松,不似刚才那般愁眉苦脸,那般的惆怅了。
“所以,从当年的烧郑和的航海图,阻止航海;到后来的纸钞变银子;到后来的文人领军;再到盐课越来越少,这些,总和这个有着有若有无的关系?”杨改革问道。
“……可以说是吧,……总之,只要是削弱皇权的,朝臣们总会自发的支持,只是多少的问题……”孙承宗说开了,也就无话不可说,这种绝对犯忌讳,绝对是不能说的事,也拿来说了。
杨改革算是搞明白了,为什么明朝会有这样多“自残”“自我阉割”的举动了,别的不说,光是烧郑和的航海资料就无法让人理解,如果是正常人的思维,就不会烧,即便是没钱搞航海了,难道就一定要烧航海的资料吗?保存文字、文献可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杨改革以前一直搞不明白,现在对照孙承宗的话,算是明白了,明朝的文人士大夫们为了不让皇帝的权利太强、太大,于是,连资料也给烧了,永绝了皇帝的念头,一切都是为了压制皇权,理解了这个,其他的也就好理解了。
还有那啥把纸钞改成银子的事,原本的明朝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头,但是给文官们给拉了回来,重新和西方一起走硬通货的道路,如果明朝在纸钞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历史或许会不一样的多。按照现在的说法,是当时的文明程度不够,经济不够发达,管理不善,纸钞无法在当时应用。其实,这个理解是错误的,明朝发行的纸钞和二十一世纪美国发行美元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绝对的武力背书,有这一点就够了,什么经济不够发达都是牵强附会的,有了绝对的武力背书,你敢说个不字么?即便是纸钞做得再烂,防伪再差,也跟二十一世界的美国一样,即便是满身是债,但是,只要有武力背书,你就得照样去买。
杨改革一直相信,明朝的经济玩不起纸钞,也如教科书上说的,纸钞忽悠了老百姓,老百姓不愿意使用纸钞,其实,如果把这件事和孙承宗说的话结合起来,这件事也就好理解了。
纸钞质量不高,难道不能用好一点的纸么?明朝没好纸?字迹模糊难道明朝印不出清晰的字么?是故意的还是没有条件和能力做好纸钞,管理好纸钞?明朝和美国不同的地方就是美国有一个相对较好的钞票管理系统,而明朝,除了皇帝,没人想把这个搞好,特别是实际执行的官僚们,因为搞得越好,自己受到的伤害可能越大,按俗话说,挖坑埋自己,所以,纸钞必须烂,银子虽然支付不方便,但是,皇帝想调集更多的资源就没那样容易。
纸钞是以一个国家的信誉背书的,归根结底,还是以国家的武力做依靠的,国家的武力在明朝那就是皇帝的禁脔,就是说,有多强的武力,纸钞就可以有多坚挺,有多坚挺的纸钞,皇帝就可以随时拿出多少钱,就有多大的能量,就有多大的权利,这对文官们绝对是不利的,皇帝的权利越大、越强,难免会再现当年太祖的事,所以,纸钞这种顺应历史潮流的先进的支付手段被文官们硬生生的搞黄了,迫使皇帝放弃使用发行纸钞,改而使用银子这种落后的支付手段。
想通了很多东西,杨改革如有所思。
“听孙师傅一席话,朕倒是明白了很多东西啊!”杨改革笑着说道:“今日,朕收获颇多,呵呵,不过,按照孙师傅的话,这些海商以及代表他们的官僚,应该限制朕才对啊!怎么会寻求朕的支持呢?难道不知道,朕一旦掌握了海权,他们的日子可就没这样好过了,朕可是会收税的,这一点,朕可就想不明白了。”杨改革想通了很多东西,但是,这一点上,又迷糊起来。
孙承宗整个人也开朗了许多,不似刚才那般惆怅,道:“难道陛下以为,他们现在就不交税么?难道陛下以为,他们现在的日子好过么?这几年,已经和夷人打了很多次仗了,海盗更是剿之不绝,这就足够说明问题了,……按理说,他们应该参与压制陛下的,不过,老臣也说过,这越到往后,就参杂了越多的私利,按理说,压制皇权就是压制皇权,不该拿国运开玩笑,边关该发的饷,就该发下去,不过,到了后来,就已经不是纯粹的限制皇权,而是谋私利了,许多人打着限制皇权的幌子,却把盐课,关税,其他税等等,都装进了自己的腰包,为了私利,这个规矩也就越来越淡薄了,所以,他们在早朝上跟陛下说起这事,也就不奇怪了……”孙承宗越说越轻松。
“……,能细说一些么?朕好像还不是很理解。”杨改革的脑子里一下灌入太多的东西,一时间无法理解这样多的东西了。
“……陛下,本来,处于限制皇权的考虑,朝臣们是不会让陛下太明白海上的事的,更不会跟陛下提起造船什么的,连漕运都得走内河,又怎么会撺掇陛下大造海船呢?……正如臣所说的那般,如今更看重的是利益,是银子,如今,那些海商在海上行走,是得给夷人交税的,否则就会被夷人抢劫,或是被海盗抢劫,所以,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需要一个安全的海面,所以,他们必须找一个可靠的靠山,夷人不行,官军又靠不住,本来指望一个海盗头子的,还被陛下招进了京,陛下如此之高规格的招抚这个海盗,还让郑芝龙写下关于夷人的种种,这些,让那些海商们觉得,海上的事,是蒙蔽不了陛下的,所以,以其蒙蔽不了,还不如主动的投靠陛下,以获得陛下的庇护,以其给夷人交银子还不如交给陛下,起码陛下的信誉更加的可靠……,只有海上安宁之后,他们才可以赚更多的银子,才可以有命用这些银子……”孙承宗越说越快。
“……再加上,陛下之前的大造战舰,招募环球的勇士,这些种种,更加让那些海商觉得无法蒙蔽陛下,既然蒙蔽不了陛下,那么,就转身投靠陛下,……以陛下在海上的实力,要清剿海盗和夷人易如反掌,以陛下的信誉,比夷人、海盗要可靠得多,所以,那些海商们走投无路,只好转而试探陛下……”
杨改革听了孙承宗的话,才发觉这里面的蹊跷,里面有n多的弯弯绕绕,转而想自己当初是怎么大造战舰的?是以什么名目让朝臣们同意的?想想,好像还是用了日本人这个借口,把日本人说得凶神恶煞,金子银子满地都是,一心想着进攻大明,以明朝人对日本人的印象,一是延绵几十年的倭寇;二是大打特打援朝之战,除了凶残,就是凶狠。有着几十万凶狠倭寇的威胁,这才让大臣们勉强同意了大造战舰,现在看来,当真是借口好,否则,绝无可能通过。
“呵呵……听了孙师傅的话,朕好像有些明白了,也就是说,今日在文华殿里,那家伙是代表了江南一批海商,想站在朕这一边?”
“回陛下,是的。”孙承宗答应道。
“如此说来,朝臣们的那个什么限制皇权的统一战线不是崩溃了?有了一个缺口?”杨改革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笑着说道。
“统一战线?……这……是的,陛下,是有了缺口,还不止一处,本来这限制皇权是自发起来的规矩,是朝臣们默认的,轻易不会坏的,但是,已经越来越多的人把私利参杂到里面去了,比如,本该供应边军饷银的盐课,被有些人揣进了自己的腰包,以至于边军日渐衰败,辽东酿成巨变,这是拿国运开玩笑,有些人早已对这些人不满,只是碍于这一层关系,没法明说罢了……,其他的就不说了,这限制皇权的规矩,早已破败不堪,所以,有人不守这个规矩,也是预料之中,更何况,陛下对海上的了解远超出这些人的预料,打造战舰,雇佣夷人舰队,招安有实力的海盗,了解夷人的情况,如此种种,所以,为了利益,这个本就破败的规矩,有些人自然是不肯守的,所以,也就有了向陛下要银子一事,……这就看陛下怎么想,怎么做了……”孙承宗把这里面的来龙去脉再次细细的分析一遍。
杨改革算是明白了,怪不得呢,原来这些海商是走投无路了,这才在早朝上跟自己“打招呼”,用的还是如此隐蔽的手法,是啊!为了利益,一切都是为了利益啊!为了利益,可以抛弃国家的利益,把边军的军饷掏空,为了利益,这个什么攻守同盟的统一战线自然是不会再遵守的。
“呵呵呵,有意思,也就是说,朝臣们,以及他们背后的势力,不是铁板一块?”杨改革很快的捕捉到一些什么。
“回陛下,正是如此,朝臣们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争斗,拆台,这就是家常便饭,甚至某一党 ,某一派内部也有不断的争斗,只不过是在限制皇权的时候又连成一气罢了……”孙承宗说着。
“有意思,也就是说,朕可以拉一派,打一派,朕想做的那件事,就会容易得多?”明晰了明朝的内幕,杨改革发觉,自己能利用的东西还是蛮多的,不是先前自己想的那般悲壮、悲观。
“……陛下,其实陛下身边,早就有一批人了,那些勋贵就不说了,朝中不少人,还是支持陛下的,别的不说,施首辅,老臣,徐子先等这些人是一定会支持陛下的;还有比如林钎这批职权不高,但是名声在外的人,他们也是看好陛下的;再比如,其实,还有很多人是买了陛下股票的,至少不会太反对陛下……,如今再加上这一股江南海商,站在陛下这边的人,就更多了……”孙承宗分析着。
“……”杨改革没料到,自己还有这样多的人支持自己,这样算起来,自己的胜算,其实,还是蛮高。
“这里面,比较可靠的是你们;勋贵那边是没问题,有银子赚,他们自然是跟着朕走;林钎那批人,算中间派,朕用图书馆这类的教育投资就可以绑住他们,至少不会反对朕;至于买了股票的这些人,就不好说了,或许一边跟着朕赚钱,一边骂朕呢,嘿嘿,不过,怕到时候朕意宣布以琉璃斋接管江南的某些商业,怕他们会恨自己买的股票不够多而骂朕,算了……,还是先把这批跟朕打招呼的海商先拉住再说……”杨改革笑着说道,理清了明朝的脉络,杨改革无比的清爽,心情相当的舒畅。
“陛下圣明,如果有这批江南海商以及背后的人加入,那么,江南无疑是打开了一个口子,日后行事的时候,自然方便许多。”孙承宗知道皇帝说的是什么事,日后无疑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如果有江南内部的人盯着,做起来,无疑更加的方便。
“那么,现在就是要怎么把这批人拉拢住了。”杨改革说道。
“全凭陛下决断……”孙承宗说道。
杨改革开始开动脑子想,该怎么把这批问自己要银子的海商用一个合理的借口拉拢住,既然别人跟自己“打招呼”“出牌”了,自己肯定得接招,并且还得出牌。
“孙师傅,这样,你看行不行。”杨改革想了半天,终于觉得有一个好办法接这批人递过来的招了。
“陛下,臣在。”
“朕是这样想的,既然那些家伙想朕给他们出钱造船,或是出一部分钱造船,那不如这样,干脆,朕给他来个发票,凡是有发票的,朕就给他出一成,乃至二成的银子造船……”杨改革左思右想,想出了这个办法。
孙承宗明显的一愣,道:“陛下,何谓发票?”
“嘿嘿,发票么,这个先不说,其实,要朕出钱帮他们造船,这没什么,朕其实挺欢迎这种事的,毕竟,船越多,需要的工人也越多,能容纳的移民也就越多,这对减轻天灾的影响都是有利的,凡是有利的,朕就愿意去做;再者,海商贸易越大,朕日后收关税,也收的越多不是?朕打算,按照造船的大小,分别给他们补贴银子,小船从一成起,船越大,朕补贴的就越多,即便是二成,朕也愿意……”杨改革陷入了深思,一边深思,一边阐述着自己的打算。
孙承宗已经听得迷糊了,皇帝真的是银子多的没处花,为了移民,也不至于这样花钱吧,江南那地方造船可不是北方能想象的,船大得吓人,如果皇帝真的肯出二成银子给他们造船,怕他们连宝船都敢造出来,按皇帝这个花钱的方法,南方那些人还不打破了脑子造新船?这每年怕没几十万两银子打不了住。
“陛下,这是不是太高了点?”孙承宗觉得皇帝花钱的方式与众不同,皇帝的想法,也与众不同。
“呃……,不高,不高呢。”杨改革笑着说道。
“可是,陛下,如此每造一艘船陛下就给二成,万一这船越造越大,岂不是?……,再说,陛下又如何知道是不是新造的船呢?如此承诺,是不是有点……”孙承宗没好直接跟皇帝提,您这口气未免太大了,按照官员们的贪污能力,您每年没上百万两银子,怕是没办法把这件事办下去了。
“呵呵,无妨,朕自由办法,船造得越大,朕越喜欢,绝不食言,至于骗朕的银子,朕刚才不是说了么?朕要搞发票,每造一艘船,造船场就根据船造的造价开出一份发票,然后拿着发票,到朕设在江南的税监那里去兑二成银子……”杨改革笑着说道,对付偷税,发票无疑是一个好办法,死打硬抗,甩都甩不掉。
“这……”孙承宗听着新鲜:“可是,陛下,这发票又归谁发?”
“呵呵呵,这发票,自然是在朕的税监那里交过税,登记过的船厂才会有,呵呵呵,如今,也就南京造船场一家在朕的税监里登记交税过,自然只有这一家能开出发票,以郑怀忠的能力,自然不虞坏事……”杨改革笑着解释道。
“妙计啊!妙计……,陛下,如此一来,堵了那些海商的嘴不说,还让那些海商看到陛下的手段,自然是心服口服。如此既造了船;又可以避免陛下被下面的人蒙骗;又可以让那些海商拿到银子;最绝的是,陛下,您这生意可又做到自己家里了……,”孙承宗惊讶的看着皇帝,为什么皇帝会想出这种异想天开的办法呢?
“不止,有发票才给补贴,那些造船的船厂,想造船的,必定想弄到发票,这自然得去税监登记交税,呵呵,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头,等日后交税形成了惯例,朕去收商税,也就不会有太大的阻碍……”杨改革笑着说道,这发票是个实打实的东西,在未来世界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非常适合中国的国情,更是一个门槛,不登记,不交税的固然是爽,但是开不了发票也注定做不强,做不大,要做大做强,始终过不了发票这一关。同理,在明朝,要想得自己的那二成补贴,不登记,不交税那是不可能的,等登记成了规模,交税成了习惯,收税自然水到渠成,您不愿意交税没人逼您,您开不出发票,自然享受不到很多待遇,自然无法做一些买卖。
“陛下高明,陛下高明啊……”孙承宗以惊异的目光看着皇帝,怪不得皇帝以前死活一定要推行这个什么税监,还说要自愿交税,绝不强迫,现在看来,皇帝早就有所图谋了,这谋略之深,当真是天才。
“呵呵,没什么,那些海商和他们背后的势力想投靠朕,到了那时候,朕总不能空口白话的把他们撇干净,呵呵,交过税,这可是个好借口。”杨改革笑道。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table align=center><tr><td><table border=”0″ align=”left”><tr><td>
<td><table border=”0″ align=”left”
><tr><td>
第四百一十七章 脉络,接招,发牌
杨改革听了孙承宗的爆料,整个人都晕乎乎的,原本看不清,闹不明,看不懂,想不通的种种,如果和孙承宗的是说法互相印证,则整个明朝的历史就活了,变得能看懂,能想通。
杨改革琢磨了许久,终于把孙承宗的话法消化下来一些。
“也就是说,朝臣们为了限制朕,不让朕有太强、太大的权利,所以,故意拉朕的后腿,不让朕收税,不让朕加盐课等等,是吗?”杨改革抛开其他的,专心问起这个问题来,这个问题是整个明朝的核心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开了,那么,明朝这个隐藏在黑暗迷雾之中的种种,也都逐渐的解开了,一个脉络清晰的明朝就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自己做事也好,布局也好,都可以循着这个脉络去做,按俗话说,就是按方抓药。
“是也不是,不是针对陛下,应该说是朝臣针对帝王的,从太祖、成祖之后自发形成的不成文的规矩……,不让帝王有太多太强的权利,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牺牲一些东西……,如果不能从正面压制,也会从很多侧面进行压制,反正,出自这个目的,朝臣们会自发的给予一定的支持……”孙承宗把这些说出来之后,倒是一脸的轻松,不似刚才那般愁眉苦脸,那般的惆怅了。
“所以,从当年的烧郑和的航海图,阻止航海;到后来的纸钞变银子;到后来的文人领军;再到盐课越来越少,这些,总和这个有着有若有无的关系?”杨改革问道。
“……可以说是吧,……总之,只要是削弱皇权的,朝臣们总会自发的支持,只是多少的问题……”孙承宗说开了,也就无话不可说,这种绝对犯忌讳,绝对是不能说的事,也拿来说了。
杨改革算是搞明白了,为什么明朝会有这样多“自残”“自我阉割”的举动了,别的不说,光是烧郑和的航海资料就无法让人理解,如果是正常人的思维,就不会烧,即便是没钱搞航海了,难道就一定要烧航海的资料吗?保存文字、文献可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杨改革以前一直搞不明白,现在对照孙承宗的话,算是明白了,明朝的文人士大夫们为了不让皇帝的权利太强、太大,于是,连资料也给烧了,永绝了皇帝的念头,一切都是为了压制皇权,理解了这个,其他的也就好理解了。
还有那啥把纸钞改成银子的事,原本的明朝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头,但是给文官们给拉了回来,重新和西方一起走硬通货的道路,如果明朝在纸钞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历史或许会不一样的多。按照现在的说法,是当时的文明程度不够,经济不够发达,管理不善,纸钞无法在当时应用。其实,这个理解是错误的,明朝发行的纸钞和二十一世纪美国发行美元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绝对的武力背书,有这一点就够了,什么经济不够发达都是牵强附会的,有了绝对的武力背书,你敢说个不字么?即便是纸钞做得再烂,防伪再差,也跟二十一世界的美国一样,即便是满身是债,但是,只要有武力背书,你就得照样去买。
杨改革一直相信,明朝的经济玩不起纸钞,也如教科书上说的,纸钞忽悠了老百姓,老百姓不愿意使用纸钞,其实,如果把这件事和孙承宗说的话结合起来,这件事也就好理解了。
纸钞质量不高,难道不能用好一点的纸么?明朝没好纸?字迹模糊难道明朝印不出清晰的字么?是故意的还是没有条件和能力做好纸钞,管理好纸钞?明朝和美国不同的地方就是美国有一个相对较好的钞票管理系统,而明朝,除了皇帝,没人想把这个搞好,特别是实际执行的官僚们,因为搞得越好,自己受到的伤害可能越大,按俗话说,挖坑埋自己,所以,纸钞必须烂,银子虽然支付不方便,但是,皇帝想调集更多的资源就没那样容易。
纸钞是以一个国家的信誉背书的,归根结底,还是以国家的武力做依靠的,国家的武力在明朝那就是皇帝的禁脔,就是说,有多强的武力,纸钞就可以有多坚挺,有多坚挺的纸钞,皇帝就可以随时拿出多少钱,就有多大的能量,就有多大的权利,这对文官们绝对是不利的,皇帝的权利越大、越强,难免会再现当年太祖的事,所以,纸钞这种顺应历史潮流的先进的支付手段被文官们硬生生的搞黄了,迫使皇帝放弃使用发行纸钞,改而使用银子这种落后的支付手段。
想通了很多东西,杨改革如有所思。
“听孙师傅一席话,朕倒是明白了很多东西啊!”杨改革笑着说道:“今日,朕收获颇多,呵呵,不过,按照孙师傅的话,这些海商以及代表他们的官僚,应该限制朕才对啊!怎么会寻求朕的支持呢?难道不知道,朕一旦掌握了海权,他们的日子可就没这样好过了,朕可是会收税的,这一点,朕可就想不明白了。”杨改革想通了很多东西,但是,这一点上,又迷糊起来。
孙承宗整个人也开朗了许多,不似刚才那般惆怅,道:“难道陛下以为,他们现在就不交税么?难道陛下以为,他们现在的日子好过么?这几年,已经和夷人打了很多次仗了,海盗更是剿之不绝,这就足够说明问题了,……按理说,他们应该参与压制陛下的,不过,老臣也说过,这越到往后,就参杂了越多的私利,按理说,压制皇权就是压制皇权,不该拿国运开玩笑,边关该发的饷,就该发下去,不过,到了后来,就已经不是纯粹的限制皇权,而是谋私利了,许多人打着限制皇权的幌子,却把盐课,关税,其他税等等,都装进了自己的腰包,为了私利,这个规矩也就越来越淡薄了,所以,他们在早朝上跟陛下说起这事,也就不奇怪了……”孙承宗越说越轻松。
“……,能细说一些么?朕好像还不是很理解。”杨改革的脑子里一下灌入太多的东西,一时间无法理解这样多的东西了。
“……陛下,本来,处于限制皇权的考虑,朝臣们是不会让陛下太明白海上的事的,更不会跟陛下提起造船什么的,连漕运都得走内河,又怎么会撺掇陛下大造海船呢?……正如臣所说的那般,如今更看重的是利益,是银子,如今,那些海商在海上行走,是得给夷人交税的,否则就会被夷人抢劫,或是被海盗抢劫,所以,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需要一个安全的海面,所以,他们必须找一个可靠的靠山,夷人不行,官军又靠不住,本来指望一个海盗头子的,还被陛下招进了京,陛下如此之高规格的招抚这个海盗,还让郑芝龙写下关于夷人的种种,这些,让那些海商们觉得,海上的事,是蒙蔽不了陛下的,所以,以其蒙蔽不了,还不如主动的投靠陛下,以获得陛下的庇护,以其给夷人交银子还不如交给陛下,起码陛下的信誉更加的可靠……,只有海上安宁之后,他们才可以赚更多的银子,才可以有命用这些银子……”孙承宗越说越快。
“……再加上,陛下之前的大造战舰,招募环球的勇士,这些种种,更加让那些海商觉得无法蒙蔽陛下,既然蒙蔽不了陛下,那么,就转身投靠陛下,……以陛下在海上的实力,要清剿海盗和夷人易如反掌,以陛下的信誉,比夷人、海盗要可靠得多,所以,那些海商们走投无路,只好转而试探陛下……”
杨改革听了孙承宗的话,才发觉这里面的蹊跷,里面有n多的弯弯绕绕,转而想自己当初是怎么大造战舰的?是以什么名目让朝臣们同意的?想想,好像还是用了日本人这个借口,把日本人说得凶神恶煞,金子银子满地都是,一心想着进攻大明,以明朝人对日本人的印象,一是延绵几十年的倭寇;二是大打特打援朝之战,除了凶残,就是凶狠。有着几十万凶狠倭寇的威胁,这才让大臣们勉强同意了大造战舰,现在看来,当真是借口好,否则,绝无可能通过。
“呵呵……听了孙师傅的话,朕好像有些明白了,也就是说,今日在文华殿里,那家伙是代表了江南一批海商,想站在朕这一边?”
“回陛下,是的。”孙承宗答应道。
“如此说来,朝臣们的那个什么限制皇权的统一战线不是崩溃了?有了一个缺口?”杨改革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笑着说道。
“统一战线?……这……是的,陛下,是有了缺口,还不止一处,本来这限制皇权是自发起来的规矩,是朝臣们默认的,轻易不会坏的,但是,已经越来越多的人把私利参杂到里面去了,比如,本该供应边军饷银的盐课,被有些人揣进了自己的腰包,以至于边军日渐衰败,辽东酿成巨变,这是拿国运开玩笑,有些人早已对这些人不满,只是碍于这一层关系,没法明说罢了……,其他的就不说了,这限制皇权的规矩,早已破败不堪,所以,有人不守这个规矩,也是预料之中,更何况,陛下对海上的了解远超出这些人的预料,打造战舰,雇佣夷人舰队,招安有实力的海盗,了解夷人的情况,如此种种,所以,为了利益,这个本就破败的规矩,有些人自然是不肯守的,所以,也就有了向陛下要银子一事,……这就看陛下怎么想,怎么做了……”孙承宗把这里面的来龙去脉再次细细的分析一遍。
杨改革算是明白了,怪不得呢,原来这些海商是走投无路了,这才在早朝上跟自己“打招呼”,用的还是如此隐蔽的手法,是啊!为了利益,一切都是为了利益啊!为了利益,可以抛弃国家的利益,把边军的军饷掏空,为了利益,这个什么攻守同盟的统一战线自然是不会再遵守的。
“呵呵呵,有意思,也就是说,朝臣们,以及他们背后的势力,不是铁板一块?”杨改革很快的捕捉到一些什么。
“回陛下,正是如此,朝臣们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争斗,拆台,这就是家常便饭,甚至某一党 ,某一派内部也有不断的争斗,只不过是在限制皇权的时候又连成一气罢了……”孙承宗说着。
“有意思,也就是说,朕可以拉一派,打一派,朕想做的那件事,就会容易得多?”明晰了明朝的内幕,杨改革发觉,自己能利用的东西还是蛮多的,不是先前自己想的那般悲壮、悲观。
“……陛下,其实陛下身边,早就有一批人了,那些勋贵就不说了,朝中不少人,还是支持陛下的,别的不说,施首辅,老臣,徐子先等这些人是一定会支持陛下的;还有比如林钎这批职权不高,但是名声在外的人,他们也是看好陛下的;再比如,其实,还有很多人是买了陛下股票的,至少不会太反对陛下……,如今再加上这一股江南海商,站在陛下这边的人,就更多了……”孙承宗分析着。
“……”杨改革没料到,自己还有这样多的人支持自己,这样算起来,自己的胜算,其实,还是蛮高。
“这里面,比较可靠的是你们;勋贵那边是没问题,有银子赚,他们自然是跟着朕走;林钎那批人,算中间派,朕用图书馆这类的教育投资就可以绑住他们,至少不会反对朕;至于买了股票的这些人,就不好说了,或许一边跟着朕赚钱,一边骂朕呢,嘿嘿,不过,怕到时候朕意宣布以琉璃斋接管江南的某些商业,怕他们会恨自己买的股票不够多而骂朕,算了……,还是先把这批跟朕打招呼的海商先拉住再说……”杨改革笑着说道,理清了明朝的脉络,杨改革无比的清爽,心情相当的舒畅。
“陛下圣明,如果有这批江南海商以及背后的人加入,那么,江南无疑是打开了一个口子,日后行事的时候,自然方便许多。”孙承宗知道皇帝说的是什么事,日后无疑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如果有江南内部的人盯着,做起来,无疑更加的方便。
“那么,现在就是要怎么把这批人拉拢住了。”杨改革说道。
“全凭陛下决断……”孙承宗说道。
杨改革开始开动脑子想,该怎么把这批问自己要银子的海商用一个合理的借口拉拢住,既然别人跟自己“打招呼”“出牌”了,自己肯定得接招,并且还得出牌。
“孙师傅,这样,你看行不行。”杨改革想了半天,终于觉得有一个好办法接这批人递过来的招了。
“陛下,臣在。”
“朕是这样想的,既然那些家伙想朕给他们出钱造船,或是出一部分钱造船,那不如这样,干脆,朕给他来个发票,凡是有发票的,朕就给他出一成,乃至二成的银子造船……”杨改革左思右想,想出了这个办法。
孙承宗明显的一愣,道:“陛下,何谓发票?”
“嘿嘿,发票么,这个先不说,其实,要朕出钱帮他们造船,这没什么,朕其实挺欢迎这种事的,毕竟,船越多,需要的工人也越多,能容纳的移民也就越多,这对减轻天灾的影响都是有利的,凡是有利的,朕就愿意去做;再者,海商贸易越大,朕日后收关税,也收的越多不是?朕打算,按照造船的大小,分别给他们补贴银子,小船从一成起,船越大,朕补贴的就越多,即便是二成,朕也愿意……”杨改革陷入了深思,一边深思,一边阐述着自己的打算。
孙承宗已经听得迷糊了,皇帝真的是银子多的没处花,为了移民,也不至于这样花钱吧,江南那地方造船可不是北方能想象的,船大得吓人,如果皇帝真的肯出二成银子给他们造船,怕他们连宝船都敢造出来,按皇帝这个花钱的方法,南方那些人还不打破了脑子造新船?这每年怕没几十万两银子打不了住。
“陛下,这是不是太高了点?”孙承宗觉得皇帝花钱的方式与众不同,皇帝的想法,也与众不同。
“呃……,不高,不高呢。”杨改革笑着说道。
“可是,陛下,如此每造一艘船陛下就给二成,万一这船越造越大,岂不是?……,再说,陛下又如何知道是不是新造的船呢?如此承诺,是不是有点……”孙承宗没好直接跟皇帝提,您这口气未免太大了,按照官员们的贪污能力,您每年没上百万两银子,怕是没办法把这件事办下去了。
“呵呵,无妨,朕自由办法,船造得越大,朕越喜欢,绝不食言,至于骗朕的银子,朕刚才不是说了么?朕要搞发票,每造一艘船,造船场就根据船造的造价开出一份发票,然后拿着发票,到朕设在江南的税监那里去兑二成银子……”杨改革笑着说道,对付偷税,发票无疑是一个好办法,死打硬抗,甩都甩不掉。
“这……”孙承宗听着新鲜:“可是,陛下,这发票又归谁发?”
“呵呵呵,这发票,自然是在朕的税监那里交过税,登记过的船厂才会有,呵呵呵,如今,也就南京造船场一家在朕的税监里登记交税过,自然只有这一家能开出发票,以郑怀忠的能力,自然不虞坏事……”杨改革笑着解释道。
“妙计啊!妙计……,陛下,如此一来,堵了那些海商的嘴不说,还让那些海商看到陛下的手段,自然是心服口服。如此既造了船;又可以避免陛下被下面的人蒙骗;又可以让那些海商拿到银子;最绝的是,陛下,您这生意可又做到自己家里了……,”孙承宗惊讶的看着皇帝,为什么皇帝会想出这种异想天开的办法呢?
“不止,有发票才给补贴,那些造船的船厂,想造船的,必定想弄到发票,这自然得去税监登记交税,呵呵,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头,等日后交税形成了惯例,朕去收商税,也就不会有太大的阻碍……”杨改革笑着说道,这发票是个实打实的东西,在未来世界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非常适合中国的国情,更是一个门槛,不登记,不交税的固然是爽,但是开不了发票也注定做不强,做不大,要做大做强,始终过不了发票这一关。同理,在明朝,要想得自己的那二成补贴,不登记,不交税那是不可能的,等登记成了规模,交税成了习惯,收税自然水到渠成,您不愿意交税没人逼您,您开不出发票,自然享受不到很多待遇,自然无法做一些买卖。
“陛下高明,陛下高明啊……”孙承宗以惊异的目光看着皇帝,怪不得皇帝以前死活一定要推行这个什么税监,还说要自愿交税,绝不强迫,现在看来,皇帝早就有所图谋了,这谋略之深,当真是天才。
“呵呵,没什么,那些海商和他们背后的势力想投靠朕,到了那时候,朕总不能空口白话的把他们撇干净,呵呵,交过税,这可是个好借口。”杨改革笑道。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