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办学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百度宅男当崇祯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table align=center><tr><td><table border=”0″ align=”left”><tr><td>
<td><table border=”0″ align=”left”
><tr><td>
第四百五十章 办学
扔出了办学计划这个钓饵,在朝内外掀起了风浪,杨改革已经在年底的这盘棋上,下出一颗重要的棋子。
这几日雪也停了,天气稍稍的回复了些。
杨改革起了个大早,精神很爽快,最近这办学计划的事,已经成功的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不管是为了权力也好,看重了银子也好,看重了名声也好,很多有名望的人一听说是这么一个发扬圣学,推广圣学的大事,屁颠颠的就进了林钎的那个“办学计划组”,以期望自己在这场文化的盛事上留名。
林钎瞬间成了朝野最耀眼的“明星”,办学计划,也成了朝野必谈的谈资。
“大伴,今日可有什么重要的事?”杨改革精神不错,在乾清宫里穿衣,准备去上朝,乘着空隙,预热一下今日早朝的内容。
“陛下,今日早朝除了商议北方战事的功绩,最主要的还是百官们上奏疏,言论关于办学的事,林大人如今,已经成了朝野议论的焦点了……这些奏疏,都是关于办学的,因为太多,奴婢特意挑了出来……”王承恩眯笑着说道,说完,还指了指边上一个大筐子,王承恩知道这事就是皇帝弄出来的烟雾,见如此之多的人“上当”,为之疯狂,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自然有另外一番感觉,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事,大概就是如此吧,这还仅仅是个开端……
杨改革顺着王承恩指的看去,这才注意到,一旁有一个很大的筐子,里面全部都堆的是奏疏,一本叠一本。
杨改革暗笑,看来,谁都脱不开一个名和利啊!如此留名百世的事,自然都要参乎一把,自己这一步是走对了。
“林钎那计划,做到如何了?”杨改革转了个身,继续让小太监们服侍着穿戴,问道。
“回陛下,林大人那里,如今,计划还仅仅起了个头,立了个总纲……”这种“震惊”朝野的事,自然得时时的关注,王承恩见皇帝问题,立刻将进度说了出来。
“呵呵呵……”杨改革笑了一阵,没说什么。
……
太和门。
这是自今年下雪以来,第一次早朝,朝臣也来的格外整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朝臣高呼的万岁,让精神很爽的杨改革感觉更爽,今天怎么这样多人?是多日没体验这种感觉,有点生疏了,还是来的人确实多了点?
“众卿家都平身吧。”杨改革喊了句。
“谢陛下隆恩。”众朝臣这才起来。
接下来的内容,按照“惯例”,该是唱歌时间了,小太监正要领唱。杨改革挥挥手,王承恩连忙制止那领唱的太监。
“今日,朕就不听诸位唱《正气歌》了,诸位卿家都是博学之人,圣人关于天下大同的话,想必诸位卿家都还记得,朕今日想听听《礼记.礼运》里,圣人说的关于世界大同的那段,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是谓大同这里为止……,今日,诸位就唱这个吧……”杨改革不紧不慢的声音立刻荡漾在这太和门里。
凡是能上奏疏的,都上了,说的什么事?都是办学的,能来的人,都来了,所以,人格外多,太和门外已经站满了大小官员,听了皇帝的话,都议论起来。
皇帝要听《礼记.礼运》里关于圣人言论天下大同的那一段,能上朝的官员,没有一个不是饱读了这些儒家经典的,肚子里都有货,自然知道皇帝说的是那段,为什么要听这一段,众臣心中也都明白,估计是和林钎那个办学有关,众臣再看看自己周围,心里都明白,大半都是为了那事来的,看来,皇帝也是应允了那件事了,那么,似乎也就没必要在要不要做这件事上去争了,那么剩下来的,就是如何、何人做这件事了,众官员的心思,立刻转动起来。
稍带朝臣们议论了一回,王承恩才示意小太监开始领唱。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小太监有些稚嫩的声调开始起头,尽量以高昂的声音唱起来,渐渐的,大臣们也跟着和唱起来,这太和门里,将圣人关于天下大同的话唱得比天响。
杨改革看得不住点头,这效果不错,都说要***,看有些大臣一边念唱,一边跟着节奏摇头晃脑,看来,这效果还是很好的,这一下子,就利用圣人的言论,将今日讨论的基调给定了下来,在中国古代的和平年代,反对谁都可以,就是别反对圣人,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这圣人,果然是块好招牌!
唱完了,整个太和门回复了平静!杨改革这才开始议事。
“今日早朝,可有事要奏?”杨改革问道。
“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施凤来第一个就站了出来。
“有何事?”杨改革道了句。
“启禀陛下,今年我朝于关外大胜东虏,臣按陛下吩咐,已经议定了相关人等的功绩,还请陛下钦准。”施凤来首先就把这事说了出来。
“给诸位卿家念念,看那些人都该受那些封赏。”杨改革说道,其实,这个事,已经早就商量好了的,在这里,也不过是走一个过场而已,虽然是个过场,却也相当的重要,有时候也许会爆出什么冷门也说不准。
“遵命!”施凤来答应了下来,然后扯开封赏簿念了起来。
“……太子太保,左都督,东江镇总官兵毛文龙升授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傅,授……”头一个就是毛文龙的,作为这次北方之战的首功,自然是毫无疑问的,升官是必须的,但是,毛文龙这个头衔,已经升到了几乎顶点了,已经是太子太保了,再上去就是少保这种“帝师”级别的头衔了,显然不行,帝师的封号那都是给死人的,给活人肯定是不行,就连现在皇帝的“帝师”,也仅仅是叫声师傅,并没真正的加少师,少保这些头衔,要不就是封爵,大臣们几乎一致认为不妥,东虏未灭,何以封侯?于是,将毛文龙的太子太保变成了太子太傅成了内阁一直同意的,太子太傅和太子太保官职是一样高的,仅仅是在排名上稍稍有点区别,于是,用来搪塞毛文龙,好歹也算是升官了。倒是赏银,还算大方,万两白银。
毛文龙以下的各级官员,都有恩赏,施凤来念了一些,就没念了,实在太多,就连未动一兵一卒的袁崇焕,也有赏赐。
这种早已商量好的事,早朝上,也没人说什么反对的话,一来早就商量好,有什么不妥也早已提出;二来,还有更重要的事要议论,如果老是纠结这件事,那后面的事咋办?于是,也没人出来挑刺。这封赏的名单,也就这样过去了。
“嗯,不错,有功于我大明的,是必须得到封赏的,这就着有司办理吧。”杨改革说了句,这件事,就算是告以段落。
“可还有事要奏?”杨改革又问道。
“启禀陛下,臣有事禀奏。”一个大臣立刻出来,高声说到。
“哦,何事?”杨改革问道。
“启禀陛下,近日,京里盛传,国子监祭酒林钎林大人正在拟定一份关乎我朝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计划,臣以为,林大人于此举,过擅越嫌疑,此事非同小可,绝不是区区一个国子监祭酒可以议论的,也不是一个国子监祭酒可以定论的……”一个大臣火力非常猛烈的就朝林钎开火了,直接跳过要不要办学,直接上如何办学了,看这早朝上的架势,要不要办学似乎是没必要讨论了,谁敢说个不字?还不给打出朝堂去?
杨改革笑了,这火力也太猛了吧,自己丢出去的这块肉,太肥了点,这家伙也不想想,林钎一个老实人,如果没人给他撑腰,他吃饱了撑了干这种天大的事?或许真的是名利迷人眼。
“诸位卿家,可有不同意见?”杨改革没有轻易下结论,这还远没到自己上场的地步呢。
帝党的人都没出声,皇帝对这件事的态度很暧昧,没说行,也没说不行,那就不说话呗,看情况。
于是,在稍稍的等待之后,有人接话茬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话不妥,国子监祭酒也是小九卿,为何就议论不得此事?何况,国子监乃是为朝廷培养人才的圣地,为何就议论不得教育上的事?此事,臣以为,林大人做得对,议论得妥当,林大人为天下百姓谋福利,为圣学谋发展,正是百官的楷模,我等该当竞相效仿林大人……”一个人立刻出来为林钎打抱不平。
“启禀陛下,臣以为林大人做得对,做得有道理……”
“启禀陛下,臣也以为,林大人此举,无疑是开创了百年,不,千年以来圣学的巅峰,如果真的能做到林丹人所言的那般,则圣人所言的天下大同,就会出现在我大明,此乃天下之大幸,我大明之大幸……”
杨改革笑而不语,看来,林钎那个计划果然是吸引了一批人,不然,这朝上,这样多给他说话的,这可就有意思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林大人的心是好的,为天下百姓计,为圣学计,这些都应该,可臣以为,此事过于重大,仅凭林大人来组织商议此事,已经不妥,陛下,臣以为,此事,应该交由阁臣或是朝臣合意为好,以示对此事的重视……”另外一个大臣也不 含糊,这种天大的功劳,就这样白白的送给一个四品的国子监祭酒,显然是不甘心的,于是,提议将商议这件事的权利交由内阁或者整个朝廷来讨论,这功劳,自然得抢过来。这可是堪比千万两赈灾之后的又一大肥差,而且比赈灾更加的“肥”,这差事,收获的可是名,巨大的名,名声传千年的“肥差”。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话有理,此事非同小可,仍由林大人一人领头起草此事,已经不适宜……”另外也有人帮腔。
杨改革仍是笑而不语,这可就怪了,事都还没眉目呢,八字还没一撇,就急着抢功劳?没自己点头,没自己支银子,这事他就不可能启动,谁要抢林钎的功劳,就是跟自己过不去,这可能么?看朝臣们争得如此激烈,看来,这块肥肉,这个钓饵,相当的成功。
杨改革听了一会大臣们的意见,见该说的也都说了,于是,扬扬手。太和门里立刻安静下来。
“……圣人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传播文化,朕是相当佩服的,于圣人的事业,朕也是支持的,朕以为,林钎发起议论这件事,很好,有利于我大明,有利于圣学,有利于天下百姓,这是件好事,朕以为,既然此事是林钎发起的,那就仍由林钎继续吧,朕相信,林钎能率先发起此事的讨论,心中必定装着百姓,必定装着国家,必定装着圣学,心中必定也有一套方略,不然,也不会发起讨论这千年以来从未有过的盛事,也不会发起商议我大明二百年来的盛事。……呵呵,何况,这事如今也才还有一个影子,仅仅还停留在讨论上,至于实行不实行,怎么实行,那还是以后的事呢……”杨改革笑道。
“陛下,臣恳请陛下发下内帑,支持此盛事,陛下,此事乃是千年所未有的盛事啊!”一个官员心直口快,立刻将这暗地里能说,明面上没法说的事说了出来。
杨改革一楞。众官员也是一楞,这也太心直口快了吧。皇帝有钱是不假,可那是皇帝的外快,可不是“正经”收入,这事,还得看皇帝乐意不乐意,还得求着皇帝,像这样逼迫皇帝拿银子,这事,铁定得砸啊!
“陛下,臣恳请陛下发下内帑,支持此盛事……”有官员见此事已经说破,就干脆要皇帝掏银子。
杨改革一楞,这可和自己设计的不符,没料到,这些官员的脸皮这般厚,直接就拿自己的内帑开刀了。
“行!就将户部每年解到朕内帑的那些金花银,全部拿出来支持此事吧。”杨改革也放恨了,干脆将皇帝的合法收入全部掏出来支持此事,看你们怎么办。不然,自己还落个不支持办学的名声。
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这事果然说得太急了些,皇帝发飙了,皇帝每年“合法合理”的收入,可就是那些金花银了,皇帝后妃,太监,京营就指望着那银子过日子了,皇帝一句话捐出去,那那些人都喝西北风去啊?非找人拼命不可,这天下,不,京城还不得大乱?
刚刚说话的那个官员,一时口快,将心里的实话说了出来,现在已近后悔了。朝堂之上,一时陷入沉静。
“启禀陛下,臣以为不妥,向来办学,州县府学,都是朝廷出钱,户部,各地官府拿银子,那里有问陛下要银子的道理?你等把金花银都要了,陛下吃什么,喝什么?你们这不是弃君父不顾吗?这还有没有做臣子的样子?”首辅施凤来立刻出来为皇帝解围。
“臣有罪,臣有罪,请陛下责罚。”刚刚那个心直口快的大臣,立刻请罪。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事全指望皇帝掏银子,可也要皇帝掏得心甘情愿啊!没有这样上来就逼皇帝掏银子的。
“呵呵呵……,户部可在?”杨改革没对这家伙说什么,直接问户部。
“臣在。”毕自严立刻出来答道。
“既然掏银子归户部,归各地官府,那朕问你,户部如今能拿得出多少银子办学?”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今年户部好不容易平息了往年的欠账,尚余几万两银子。”毕自严答道,当然没说完,这几万两银子还得做过节费发下去呢。
毕自严的一番话,犹如一盆冷水泼在众人头上,原来,户部就拿得出几万两银子啊,几万两银子也想做那个计划?开玩笑。
“……,不过,如果腾挪一些,明年或许能腾挪出一些银子,大概有四五十万两吧。”毕自严又答道。
众人被浇灭的火好歹还有那么一点点,四五十万两银子,也是一大笔银子了。不过,要实现林钎那个计划,这就是个零头。
“国子监祭酒林钎可在?”杨改革问道。
“臣在。”一直在看别人如何讨论自己的林钎立刻回答道,刚才,他一直在观察朝堂上的举动,看皇帝和大臣们玩“捉迷藏”,这事可是皇帝“指使”自己干的,可皇帝现在却装作不知道……
“林爱卿的计划到了那一步朕不清楚,但是朕想问,要实现林爱卿谋划的那个天下大同,让所有孩童都能读书识字,这得要多少银子?”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或许每年数千万两也未可知……”林钎老实的回答。
数千万两银子?朝臣虽然有心理准备,还是惊呼起来。
“呵呵,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银子啊!”杨改革感叹道。
“……回陛下,或许用不了那样多银子,臣算过,如果能得千万两银子,也能将此事做个七七八八了,虽然不是全功,可也是千年来未有之盛事了。”林钎又道。
“也就是说,最少也要千万两银子?这事才稍有点成效?”杨改革道。
“回陛下,是的,但此事乃是前所未有之事,实在庞大,一旦实施,还需分步骤,逐年的加强,否则,极容易出问题,所以,实际上,最初几年,有得数百万两银子,也就行了,待找到适合的办法之后,再逐年的推进,这时候,才需要更多的银子。”林钎又道。
最低也要几百万两银子,户部腾挪出的几十万两银子,真的就是个零头。不少大臣对这件事的热度,小了很多。又将目光对准皇帝。(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table align=center><tr><td><table border=”0″ align=”left”><tr><td>
<td><table border=”0″ align=”left”
><tr><td>
第四百五十章 办学
扔出了办学计划这个钓饵,在朝内外掀起了风浪,杨改革已经在年底的这盘棋上,下出一颗重要的棋子。
这几日雪也停了,天气稍稍的回复了些。
杨改革起了个大早,精神很爽快,最近这办学计划的事,已经成功的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不管是为了权力也好,看重了银子也好,看重了名声也好,很多有名望的人一听说是这么一个发扬圣学,推广圣学的大事,屁颠颠的就进了林钎的那个“办学计划组”,以期望自己在这场文化的盛事上留名。
林钎瞬间成了朝野最耀眼的“明星”,办学计划,也成了朝野必谈的谈资。
“大伴,今日可有什么重要的事?”杨改革精神不错,在乾清宫里穿衣,准备去上朝,乘着空隙,预热一下今日早朝的内容。
“陛下,今日早朝除了商议北方战事的功绩,最主要的还是百官们上奏疏,言论关于办学的事,林大人如今,已经成了朝野议论的焦点了……这些奏疏,都是关于办学的,因为太多,奴婢特意挑了出来……”王承恩眯笑着说道,说完,还指了指边上一个大筐子,王承恩知道这事就是皇帝弄出来的烟雾,见如此之多的人“上当”,为之疯狂,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自然有另外一番感觉,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事,大概就是如此吧,这还仅仅是个开端……
杨改革顺着王承恩指的看去,这才注意到,一旁有一个很大的筐子,里面全部都堆的是奏疏,一本叠一本。
杨改革暗笑,看来,谁都脱不开一个名和利啊!如此留名百世的事,自然都要参乎一把,自己这一步是走对了。
“林钎那计划,做到如何了?”杨改革转了个身,继续让小太监们服侍着穿戴,问道。
“回陛下,林大人那里,如今,计划还仅仅起了个头,立了个总纲……”这种“震惊”朝野的事,自然得时时的关注,王承恩见皇帝问题,立刻将进度说了出来。
“呵呵呵……”杨改革笑了一阵,没说什么。
……
太和门。
这是自今年下雪以来,第一次早朝,朝臣也来的格外整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朝臣高呼的万岁,让精神很爽的杨改革感觉更爽,今天怎么这样多人?是多日没体验这种感觉,有点生疏了,还是来的人确实多了点?
“众卿家都平身吧。”杨改革喊了句。
“谢陛下隆恩。”众朝臣这才起来。
接下来的内容,按照“惯例”,该是唱歌时间了,小太监正要领唱。杨改革挥挥手,王承恩连忙制止那领唱的太监。
“今日,朕就不听诸位唱《正气歌》了,诸位卿家都是博学之人,圣人关于天下大同的话,想必诸位卿家都还记得,朕今日想听听《礼记.礼运》里,圣人说的关于世界大同的那段,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是谓大同这里为止……,今日,诸位就唱这个吧……”杨改革不紧不慢的声音立刻荡漾在这太和门里。
凡是能上奏疏的,都上了,说的什么事?都是办学的,能来的人,都来了,所以,人格外多,太和门外已经站满了大小官员,听了皇帝的话,都议论起来。
皇帝要听《礼记.礼运》里关于圣人言论天下大同的那一段,能上朝的官员,没有一个不是饱读了这些儒家经典的,肚子里都有货,自然知道皇帝说的是那段,为什么要听这一段,众臣心中也都明白,估计是和林钎那个办学有关,众臣再看看自己周围,心里都明白,大半都是为了那事来的,看来,皇帝也是应允了那件事了,那么,似乎也就没必要在要不要做这件事上去争了,那么剩下来的,就是如何、何人做这件事了,众官员的心思,立刻转动起来。
稍带朝臣们议论了一回,王承恩才示意小太监开始领唱。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小太监有些稚嫩的声调开始起头,尽量以高昂的声音唱起来,渐渐的,大臣们也跟着和唱起来,这太和门里,将圣人关于天下大同的话唱得比天响。
杨改革看得不住点头,这效果不错,都说要***,看有些大臣一边念唱,一边跟着节奏摇头晃脑,看来,这效果还是很好的,这一下子,就利用圣人的言论,将今日讨论的基调给定了下来,在中国古代的和平年代,反对谁都可以,就是别反对圣人,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这圣人,果然是块好招牌!
唱完了,整个太和门回复了平静!杨改革这才开始议事。
“今日早朝,可有事要奏?”杨改革问道。
“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施凤来第一个就站了出来。
“有何事?”杨改革道了句。
“启禀陛下,今年我朝于关外大胜东虏,臣按陛下吩咐,已经议定了相关人等的功绩,还请陛下钦准。”施凤来首先就把这事说了出来。
“给诸位卿家念念,看那些人都该受那些封赏。”杨改革说道,其实,这个事,已经早就商量好了的,在这里,也不过是走一个过场而已,虽然是个过场,却也相当的重要,有时候也许会爆出什么冷门也说不准。
“遵命!”施凤来答应了下来,然后扯开封赏簿念了起来。
“……太子太保,左都督,东江镇总官兵毛文龙升授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傅,授……”头一个就是毛文龙的,作为这次北方之战的首功,自然是毫无疑问的,升官是必须的,但是,毛文龙这个头衔,已经升到了几乎顶点了,已经是太子太保了,再上去就是少保这种“帝师”级别的头衔了,显然不行,帝师的封号那都是给死人的,给活人肯定是不行,就连现在皇帝的“帝师”,也仅仅是叫声师傅,并没真正的加少师,少保这些头衔,要不就是封爵,大臣们几乎一致认为不妥,东虏未灭,何以封侯?于是,将毛文龙的太子太保变成了太子太傅成了内阁一直同意的,太子太傅和太子太保官职是一样高的,仅仅是在排名上稍稍有点区别,于是,用来搪塞毛文龙,好歹也算是升官了。倒是赏银,还算大方,万两白银。
毛文龙以下的各级官员,都有恩赏,施凤来念了一些,就没念了,实在太多,就连未动一兵一卒的袁崇焕,也有赏赐。
这种早已商量好的事,早朝上,也没人说什么反对的话,一来早就商量好,有什么不妥也早已提出;二来,还有更重要的事要议论,如果老是纠结这件事,那后面的事咋办?于是,也没人出来挑刺。这封赏的名单,也就这样过去了。
“嗯,不错,有功于我大明的,是必须得到封赏的,这就着有司办理吧。”杨改革说了句,这件事,就算是告以段落。
“可还有事要奏?”杨改革又问道。
“启禀陛下,臣有事禀奏。”一个大臣立刻出来,高声说到。
“哦,何事?”杨改革问道。
“启禀陛下,近日,京里盛传,国子监祭酒林钎林大人正在拟定一份关乎我朝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计划,臣以为,林大人于此举,过擅越嫌疑,此事非同小可,绝不是区区一个国子监祭酒可以议论的,也不是一个国子监祭酒可以定论的……”一个大臣火力非常猛烈的就朝林钎开火了,直接跳过要不要办学,直接上如何办学了,看这早朝上的架势,要不要办学似乎是没必要讨论了,谁敢说个不字?还不给打出朝堂去?
杨改革笑了,这火力也太猛了吧,自己丢出去的这块肉,太肥了点,这家伙也不想想,林钎一个老实人,如果没人给他撑腰,他吃饱了撑了干这种天大的事?或许真的是名利迷人眼。
“诸位卿家,可有不同意见?”杨改革没有轻易下结论,这还远没到自己上场的地步呢。
帝党的人都没出声,皇帝对这件事的态度很暧昧,没说行,也没说不行,那就不说话呗,看情况。
于是,在稍稍的等待之后,有人接话茬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话不妥,国子监祭酒也是小九卿,为何就议论不得此事?何况,国子监乃是为朝廷培养人才的圣地,为何就议论不得教育上的事?此事,臣以为,林大人做得对,议论得妥当,林大人为天下百姓谋福利,为圣学谋发展,正是百官的楷模,我等该当竞相效仿林大人……”一个人立刻出来为林钎打抱不平。
“启禀陛下,臣以为林大人做得对,做得有道理……”
“启禀陛下,臣也以为,林大人此举,无疑是开创了百年,不,千年以来圣学的巅峰,如果真的能做到林丹人所言的那般,则圣人所言的天下大同,就会出现在我大明,此乃天下之大幸,我大明之大幸……”
杨改革笑而不语,看来,林钎那个计划果然是吸引了一批人,不然,这朝上,这样多给他说话的,这可就有意思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林大人的心是好的,为天下百姓计,为圣学计,这些都应该,可臣以为,此事过于重大,仅凭林大人来组织商议此事,已经不妥,陛下,臣以为,此事,应该交由阁臣或是朝臣合意为好,以示对此事的重视……”另外一个大臣也不 含糊,这种天大的功劳,就这样白白的送给一个四品的国子监祭酒,显然是不甘心的,于是,提议将商议这件事的权利交由内阁或者整个朝廷来讨论,这功劳,自然得抢过来。这可是堪比千万两赈灾之后的又一大肥差,而且比赈灾更加的“肥”,这差事,收获的可是名,巨大的名,名声传千年的“肥差”。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话有理,此事非同小可,仍由林大人一人领头起草此事,已经不适宜……”另外也有人帮腔。
杨改革仍是笑而不语,这可就怪了,事都还没眉目呢,八字还没一撇,就急着抢功劳?没自己点头,没自己支银子,这事他就不可能启动,谁要抢林钎的功劳,就是跟自己过不去,这可能么?看朝臣们争得如此激烈,看来,这块肥肉,这个钓饵,相当的成功。
杨改革听了一会大臣们的意见,见该说的也都说了,于是,扬扬手。太和门里立刻安静下来。
“……圣人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传播文化,朕是相当佩服的,于圣人的事业,朕也是支持的,朕以为,林钎发起议论这件事,很好,有利于我大明,有利于圣学,有利于天下百姓,这是件好事,朕以为,既然此事是林钎发起的,那就仍由林钎继续吧,朕相信,林钎能率先发起此事的讨论,心中必定装着百姓,必定装着国家,必定装着圣学,心中必定也有一套方略,不然,也不会发起讨论这千年以来从未有过的盛事,也不会发起商议我大明二百年来的盛事。……呵呵,何况,这事如今也才还有一个影子,仅仅还停留在讨论上,至于实行不实行,怎么实行,那还是以后的事呢……”杨改革笑道。
“陛下,臣恳请陛下发下内帑,支持此盛事,陛下,此事乃是千年所未有的盛事啊!”一个官员心直口快,立刻将这暗地里能说,明面上没法说的事说了出来。
杨改革一楞。众官员也是一楞,这也太心直口快了吧。皇帝有钱是不假,可那是皇帝的外快,可不是“正经”收入,这事,还得看皇帝乐意不乐意,还得求着皇帝,像这样逼迫皇帝拿银子,这事,铁定得砸啊!
“陛下,臣恳请陛下发下内帑,支持此盛事……”有官员见此事已经说破,就干脆要皇帝掏银子。
杨改革一楞,这可和自己设计的不符,没料到,这些官员的脸皮这般厚,直接就拿自己的内帑开刀了。
“行!就将户部每年解到朕内帑的那些金花银,全部拿出来支持此事吧。”杨改革也放恨了,干脆将皇帝的合法收入全部掏出来支持此事,看你们怎么办。不然,自己还落个不支持办学的名声。
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这事果然说得太急了些,皇帝发飙了,皇帝每年“合法合理”的收入,可就是那些金花银了,皇帝后妃,太监,京营就指望着那银子过日子了,皇帝一句话捐出去,那那些人都喝西北风去啊?非找人拼命不可,这天下,不,京城还不得大乱?
刚刚说话的那个官员,一时口快,将心里的实话说了出来,现在已近后悔了。朝堂之上,一时陷入沉静。
“启禀陛下,臣以为不妥,向来办学,州县府学,都是朝廷出钱,户部,各地官府拿银子,那里有问陛下要银子的道理?你等把金花银都要了,陛下吃什么,喝什么?你们这不是弃君父不顾吗?这还有没有做臣子的样子?”首辅施凤来立刻出来为皇帝解围。
“臣有罪,臣有罪,请陛下责罚。”刚刚那个心直口快的大臣,立刻请罪。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事全指望皇帝掏银子,可也要皇帝掏得心甘情愿啊!没有这样上来就逼皇帝掏银子的。
“呵呵呵……,户部可在?”杨改革没对这家伙说什么,直接问户部。
“臣在。”毕自严立刻出来答道。
“既然掏银子归户部,归各地官府,那朕问你,户部如今能拿得出多少银子办学?”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今年户部好不容易平息了往年的欠账,尚余几万两银子。”毕自严答道,当然没说完,这几万两银子还得做过节费发下去呢。
毕自严的一番话,犹如一盆冷水泼在众人头上,原来,户部就拿得出几万两银子啊,几万两银子也想做那个计划?开玩笑。
“……,不过,如果腾挪一些,明年或许能腾挪出一些银子,大概有四五十万两吧。”毕自严又答道。
众人被浇灭的火好歹还有那么一点点,四五十万两银子,也是一大笔银子了。不过,要实现林钎那个计划,这就是个零头。
“国子监祭酒林钎可在?”杨改革问道。
“臣在。”一直在看别人如何讨论自己的林钎立刻回答道,刚才,他一直在观察朝堂上的举动,看皇帝和大臣们玩“捉迷藏”,这事可是皇帝“指使”自己干的,可皇帝现在却装作不知道……
“林爱卿的计划到了那一步朕不清楚,但是朕想问,要实现林爱卿谋划的那个天下大同,让所有孩童都能读书识字,这得要多少银子?”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或许每年数千万两也未可知……”林钎老实的回答。
数千万两银子?朝臣虽然有心理准备,还是惊呼起来。
“呵呵,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银子啊!”杨改革感叹道。
“……回陛下,或许用不了那样多银子,臣算过,如果能得千万两银子,也能将此事做个七七八八了,虽然不是全功,可也是千年来未有之盛事了。”林钎又道。
“也就是说,最少也要千万两银子?这事才稍有点成效?”杨改革道。
“回陛下,是的,但此事乃是前所未有之事,实在庞大,一旦实施,还需分步骤,逐年的加强,否则,极容易出问题,所以,实际上,最初几年,有得数百万两银子,也就行了,待找到适合的办法之后,再逐年的推进,这时候,才需要更多的银子。”林钎又道。
最低也要几百万两银子,户部腾挪出的几十万两银子,真的就是个零头。不少大臣对这件事的热度,小了很多。又将目光对准皇帝。(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