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1独发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九龙章最新章节!
毓秀下朝的时候先回了金麟殿, 可陶菁已不在了, 她坐在床上发了一会呆,宫人们都以为她身子乏了, 就过来问她要不要换了朝服小睡一会。
毓秀胡乱用了午膳,躺在床上打盹,半梦半醒间,她似乎闻到了桃花糕的味道。
桌前有一个人,正坐在她早起时陶菁坐的位置。
毓秀揉眼看了看, 却只看到埋头批奏章的姜郁, 她心里一阵失落,禁不住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姜郁却听到了。
他放下手里正在看的折子, 笑着走到床边,弯腰对毓秀道,“皇上怎么会突然睡午觉?”
毓秀理顺心绪,回敬姜郁一个笑容, 拉着他的手坐起身, “也不是突然,自我从长睡中醒过来, 就一直觉得劳累不已。今日在朝上听他们你来我往, 也觉得满心烦躁。”
姜郁坐到毓秀身边, 看着她的侧脸轻声笑道, “皇上还在为工部的事烦心?”
毓秀笑着摇摇头, “工部的事就算了了, 今日在朝上, 尚书大人已拟定几个人,全权负责修改工部例则的具体事宜。”
姜郁起身拿了一封奏折给毓秀过目,“皇上觉得阮青梅定的几个人妥当吗?”
当然不妥当,阮青梅选的都是她的心腹,毓秀一个人也不会用。
话虽如此,她却并未对姜郁直言,而是随口笑道,“大体来说还是妥当的,至于中间是否要加减调换个别人,朕还要再斟酌。”
姜郁听到毓秀脱口而出的那个朕字,心里多少别扭了一下,面上却不动声色,“皇上既然不是为工部的事烦心,莫非是为初元令的事烦心?”
毓秀一声长叹,点头道,“原来伯良已猜到了,虽然这些日子朝臣们上的奏折极少与初元令有关,可朕却时有耳闻,说政令行使缓慢,中间也遇到了许多阻碍,当初左右相与几位尚书都对修改流民户籍的事不甚赞同,想必是底下的官员也心存怨意,做起事来自然不会竭尽全力。”
姜郁握住毓秀的手,安抚他道,“皇上多心了,正所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天子一言九鼎,就算朝臣觉得政令有偏差,也不会消极怠工。流民入籍的事事关重大,且牵扯良多,政策初变,官员为了防止有人滥竽充数,借机钻营,必定会详查外籍的身份背景,才好办差。”
毓秀闻言,舒展眉头对姜郁笑道,“伯良言之有理,看来是我多虑了。”
姜郁望着毓秀温和柔弱的面容,情不自禁地就伸手去摸她的脸颊,却被她不着痕迹地躲过了。
毓秀伸了个懒腰,穿鞋下床,走到桌前翻看奏章,“今日都有谁上了折子。”
姜郁也分不清毓秀拒绝他是不是故意的,他对她昨日亲自去宗人府接陶菁出来的事已心生不满,更让他介意的,是毓秀面对他时,竟半字不提陶菁,他原本准备好的解释也烂在肚里,无用武之地。
抱着试探的心思,姜郁就走到毓秀身边搂住她,“皇上是担心臣把折子批错了吗?”
毓秀身子僵了一瞬,又马上放软手脚任他亲近,“我要是不信你,就不会让你帮我批奏折了。可你批过的奏折,我多少还是要看一看,否则上了朝连他们说什么也不知道。”
姜郁笑道,“皇上不想看不看也罢,若有军机要事,臣会特别对你说。”
毓秀找到一个时机从姜郁怀里挣脱出来,转身对他笑道,“伯良干脆替我上朝算了。”
姜郁一惊,忙低头去看毓秀的表情,见她一脸调侃之色,才稍稍安下心来,猜她只是随口一说。
毓秀见姜郁微微变了脸色,忙拉他的手问一句,“我醒过来的时候闻到了香味,是不是有人送点心来了。”
姜郁指着桌上的桃花糕和普洱茶,“才刚你睡着的时候,下面的人送来的,糕已经凉了,茶还是热的,皇上要不要吃一点?”
毓秀坐到桌前,拿起一块桃花糕,轻轻一咬,霎时间,甜香的味道在她嘴里弥漫开来,她情不自禁地就想起陶菁身上的味道。
姜郁见毓秀笑的甜软,禁不住也笑起来,“难得见皇上笑的这么灿烂。”
毓秀目光一闪,“伯良是说,我从前笑的不灿烂。”
姜郁摇头道,“皇上明知我不是这个意思。”
他一边说,一边也从盘子里拿了一块桃花糕尝了一口,“桃花早就过季了,他们从哪里弄来的材料帮你做的点心?”
毓秀笑而不语,心中却多了莫名滋味。
二人对面饮了一杯茶,说了几句闲话,毓秀便传宫人进殿,帮她梳头换衣,姜郁自回桌前批奏章。
周赟帮毓秀穿外袍的时候悄声对她道,“画嫔在偏殿等皇上示下。”
毓秀猜华砚是不想与姜郁打照面,所以才特别等在偏殿不叫声张。她想的当然也是能瞒一时是一时,于是就特别吩咐侍子们守着姜郁。
毓秀悄无声息地出门,一进偏殿就看到已换好便装的华砚。
华砚轻装简行,背后的包袱十分严实,看起来倒真像一个逍遥剑客。
毓秀想起他们从前一起出行的那些时光,曾经见过的人,好坏办过的事,一时感慨万千。
华砚面上的笑容也别有深意,“皇上可有交代?”
毓秀摇摇头,轻声笑道,“惜墨见机行事就好。”
二人相视一笑,毓秀上前握了握华砚的手,在他耳边轻声道,“今年有一个茂才出身的外籍士子被我放出宫了,现在国子监读书,名叫步尧,今早我已对陶菁交代了,你见了那击鼓喊冤的人,再见一见步尧,切忌偏听偏信。”
华砚嗤笑出声,“皇上是怕我偏听小人之言,落入别人的圈套?”
毓秀笑道,“以惜墨看人的本事,我自然是不担心的,你早去早回,回来同我一起用晚膳。”
华砚温声应了,等毓秀出门,他就悄悄上车,一路出宫。
从善楼的幕后东主原是华砚之父,自从华笙从边关调回京城,百里枫就悄悄在闹事开了一间酒楼。
毓秀小时候很喜欢吃从善楼做的菜,华砚就经常偷偷拉着她出宫来耍玩。
当年那个因老父冤死,借赶考之机进京告御状的少年,拼死拦在刑部郎中的轿子前。那才上位的郎中,也不过二十二岁年纪,他对少年动了恻隐之心,就在少年受杖刑时塞给他一条白绢,上面是淡淡血迹写成的七个字,从善楼,皇储殿下。
自此以后,从善楼就多了一支尚方宝剑。
华砚赶到从善楼的时候,楼下的戏台已开嗓唱戏。他找了一处僻静之所听了戏,又在二楼叫了一间雅房,召唤一个歌女吹拉弹唱。
几支曲子听完,歌女领了赏钱走了,仆役才带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到华砚房中。
青年形容憔悴,一脸病容,原本瘦削的身子也摇摇欲坠。他一进房,就看到佩戴银色面具的华砚,仆役示意他行礼,他就跪下对华砚行了一个礼,“小民拜见钦差大人。”
华砚挥手叫仆役退下,温声叫青年起身,“你叫什么名字,籍贯哪里,在大理寺门外击登闻鼓,所求何事?”
青年躬身拜道,“小民名叫刘岩,籍贯林州,今年二十一岁,茂才出身,因小民的父母原是南瑜人,小民一出生就归了外籍,当年进学之后,未曾中举,就不再考试,专心在家务农。小民家境还算殷实,因为一直是外籍的缘故,租用田地比本籍贵了一半的价钱。皇上新登大宝,颁了初元令,小民想早些入籍,递送申诉之后,本县的户籍官却因小民未曾厚礼买通,硬是将小民入了贱籍,不仅除消了小民的功名,更以重税取走小民家的土地。西琳法令,一人贱民,子孙也是贱民。小民觉得冤枉,层层伸冤,郡县州府,却无人为小民做主。”
华砚耐着性子听他说完,点头问一句,“林州巡抚可是刚上任的贺枚贺大人?”
刘岩被问的一愣,半晌才答一句,“的确是贺大人。”
“那你告状可告到贺大人那里?”
刘岩忙低头回一句,“小民无权无势,无才无力,如何能见贺大人。各层官员敷衍搪塞,小民花钱疏通,也未曾得一个结果。”
华砚似笑非笑地看着刘岩,“就算你真有冤枉不得伸冤,万般不得已才想出击登闻鼓这么一个剑走偏锋的办法,却为何要不远万里来容京,在大理寺门外喊冤。大理寺的登闻鼓不同于州县衙门的登闻鼓,敲鼓之前要先滚万钉板;你若留在林州,寻个时机在巡抚大人轿前喊冤,只需受十棍杖。棍杖受了是皮外伤,在钉板上滚一滚,一不小心,恐怕连命都没了。你当初究竟做何打算,何不直言。”
毓秀下朝的时候先回了金麟殿, 可陶菁已不在了, 她坐在床上发了一会呆,宫人们都以为她身子乏了, 就过来问她要不要换了朝服小睡一会。
毓秀胡乱用了午膳,躺在床上打盹,半梦半醒间,她似乎闻到了桃花糕的味道。
桌前有一个人,正坐在她早起时陶菁坐的位置。
毓秀揉眼看了看, 却只看到埋头批奏章的姜郁, 她心里一阵失落,禁不住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姜郁却听到了。
他放下手里正在看的折子, 笑着走到床边,弯腰对毓秀道,“皇上怎么会突然睡午觉?”
毓秀理顺心绪,回敬姜郁一个笑容, 拉着他的手坐起身, “也不是突然,自我从长睡中醒过来, 就一直觉得劳累不已。今日在朝上听他们你来我往, 也觉得满心烦躁。”
姜郁坐到毓秀身边, 看着她的侧脸轻声笑道, “皇上还在为工部的事烦心?”
毓秀笑着摇摇头, “工部的事就算了了, 今日在朝上, 尚书大人已拟定几个人,全权负责修改工部例则的具体事宜。”
姜郁起身拿了一封奏折给毓秀过目,“皇上觉得阮青梅定的几个人妥当吗?”
当然不妥当,阮青梅选的都是她的心腹,毓秀一个人也不会用。
话虽如此,她却并未对姜郁直言,而是随口笑道,“大体来说还是妥当的,至于中间是否要加减调换个别人,朕还要再斟酌。”
姜郁听到毓秀脱口而出的那个朕字,心里多少别扭了一下,面上却不动声色,“皇上既然不是为工部的事烦心,莫非是为初元令的事烦心?”
毓秀一声长叹,点头道,“原来伯良已猜到了,虽然这些日子朝臣们上的奏折极少与初元令有关,可朕却时有耳闻,说政令行使缓慢,中间也遇到了许多阻碍,当初左右相与几位尚书都对修改流民户籍的事不甚赞同,想必是底下的官员也心存怨意,做起事来自然不会竭尽全力。”
姜郁握住毓秀的手,安抚他道,“皇上多心了,正所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天子一言九鼎,就算朝臣觉得政令有偏差,也不会消极怠工。流民入籍的事事关重大,且牵扯良多,政策初变,官员为了防止有人滥竽充数,借机钻营,必定会详查外籍的身份背景,才好办差。”
毓秀闻言,舒展眉头对姜郁笑道,“伯良言之有理,看来是我多虑了。”
姜郁望着毓秀温和柔弱的面容,情不自禁地就伸手去摸她的脸颊,却被她不着痕迹地躲过了。
毓秀伸了个懒腰,穿鞋下床,走到桌前翻看奏章,“今日都有谁上了折子。”
姜郁也分不清毓秀拒绝他是不是故意的,他对她昨日亲自去宗人府接陶菁出来的事已心生不满,更让他介意的,是毓秀面对他时,竟半字不提陶菁,他原本准备好的解释也烂在肚里,无用武之地。
抱着试探的心思,姜郁就走到毓秀身边搂住她,“皇上是担心臣把折子批错了吗?”
毓秀身子僵了一瞬,又马上放软手脚任他亲近,“我要是不信你,就不会让你帮我批奏折了。可你批过的奏折,我多少还是要看一看,否则上了朝连他们说什么也不知道。”
姜郁笑道,“皇上不想看不看也罢,若有军机要事,臣会特别对你说。”
毓秀找到一个时机从姜郁怀里挣脱出来,转身对他笑道,“伯良干脆替我上朝算了。”
姜郁一惊,忙低头去看毓秀的表情,见她一脸调侃之色,才稍稍安下心来,猜她只是随口一说。
毓秀见姜郁微微变了脸色,忙拉他的手问一句,“我醒过来的时候闻到了香味,是不是有人送点心来了。”
姜郁指着桌上的桃花糕和普洱茶,“才刚你睡着的时候,下面的人送来的,糕已经凉了,茶还是热的,皇上要不要吃一点?”
毓秀坐到桌前,拿起一块桃花糕,轻轻一咬,霎时间,甜香的味道在她嘴里弥漫开来,她情不自禁地就想起陶菁身上的味道。
姜郁见毓秀笑的甜软,禁不住也笑起来,“难得见皇上笑的这么灿烂。”
毓秀目光一闪,“伯良是说,我从前笑的不灿烂。”
姜郁摇头道,“皇上明知我不是这个意思。”
他一边说,一边也从盘子里拿了一块桃花糕尝了一口,“桃花早就过季了,他们从哪里弄来的材料帮你做的点心?”
毓秀笑而不语,心中却多了莫名滋味。
二人对面饮了一杯茶,说了几句闲话,毓秀便传宫人进殿,帮她梳头换衣,姜郁自回桌前批奏章。
周赟帮毓秀穿外袍的时候悄声对她道,“画嫔在偏殿等皇上示下。”
毓秀猜华砚是不想与姜郁打照面,所以才特别等在偏殿不叫声张。她想的当然也是能瞒一时是一时,于是就特别吩咐侍子们守着姜郁。
毓秀悄无声息地出门,一进偏殿就看到已换好便装的华砚。
华砚轻装简行,背后的包袱十分严实,看起来倒真像一个逍遥剑客。
毓秀想起他们从前一起出行的那些时光,曾经见过的人,好坏办过的事,一时感慨万千。
华砚面上的笑容也别有深意,“皇上可有交代?”
毓秀摇摇头,轻声笑道,“惜墨见机行事就好。”
二人相视一笑,毓秀上前握了握华砚的手,在他耳边轻声道,“今年有一个茂才出身的外籍士子被我放出宫了,现在国子监读书,名叫步尧,今早我已对陶菁交代了,你见了那击鼓喊冤的人,再见一见步尧,切忌偏听偏信。”
华砚嗤笑出声,“皇上是怕我偏听小人之言,落入别人的圈套?”
毓秀笑道,“以惜墨看人的本事,我自然是不担心的,你早去早回,回来同我一起用晚膳。”
华砚温声应了,等毓秀出门,他就悄悄上车,一路出宫。
从善楼的幕后东主原是华砚之父,自从华笙从边关调回京城,百里枫就悄悄在闹事开了一间酒楼。
毓秀小时候很喜欢吃从善楼做的菜,华砚就经常偷偷拉着她出宫来耍玩。
当年那个因老父冤死,借赶考之机进京告御状的少年,拼死拦在刑部郎中的轿子前。那才上位的郎中,也不过二十二岁年纪,他对少年动了恻隐之心,就在少年受杖刑时塞给他一条白绢,上面是淡淡血迹写成的七个字,从善楼,皇储殿下。
自此以后,从善楼就多了一支尚方宝剑。
华砚赶到从善楼的时候,楼下的戏台已开嗓唱戏。他找了一处僻静之所听了戏,又在二楼叫了一间雅房,召唤一个歌女吹拉弹唱。
几支曲子听完,歌女领了赏钱走了,仆役才带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到华砚房中。
青年形容憔悴,一脸病容,原本瘦削的身子也摇摇欲坠。他一进房,就看到佩戴银色面具的华砚,仆役示意他行礼,他就跪下对华砚行了一个礼,“小民拜见钦差大人。”
华砚挥手叫仆役退下,温声叫青年起身,“你叫什么名字,籍贯哪里,在大理寺门外击登闻鼓,所求何事?”
青年躬身拜道,“小民名叫刘岩,籍贯林州,今年二十一岁,茂才出身,因小民的父母原是南瑜人,小民一出生就归了外籍,当年进学之后,未曾中举,就不再考试,专心在家务农。小民家境还算殷实,因为一直是外籍的缘故,租用田地比本籍贵了一半的价钱。皇上新登大宝,颁了初元令,小民想早些入籍,递送申诉之后,本县的户籍官却因小民未曾厚礼买通,硬是将小民入了贱籍,不仅除消了小民的功名,更以重税取走小民家的土地。西琳法令,一人贱民,子孙也是贱民。小民觉得冤枉,层层伸冤,郡县州府,却无人为小民做主。”
华砚耐着性子听他说完,点头问一句,“林州巡抚可是刚上任的贺枚贺大人?”
刘岩被问的一愣,半晌才答一句,“的确是贺大人。”
“那你告状可告到贺大人那里?”
刘岩忙低头回一句,“小民无权无势,无才无力,如何能见贺大人。各层官员敷衍搪塞,小民花钱疏通,也未曾得一个结果。”
华砚似笑非笑地看着刘岩,“就算你真有冤枉不得伸冤,万般不得已才想出击登闻鼓这么一个剑走偏锋的办法,却为何要不远万里来容京,在大理寺门外喊冤。大理寺的登闻鼓不同于州县衙门的登闻鼓,敲鼓之前要先滚万钉板;你若留在林州,寻个时机在巡抚大人轿前喊冤,只需受十棍杖。棍杖受了是皮外伤,在钉板上滚一滚,一不小心,恐怕连命都没了。你当初究竟做何打算,何不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