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洭水(1)
推荐阅读: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水经注最新章节!
洭水出桂阳县卢聚。
水出桂阳县西北上驿山卢溪,为卢溪水,东南流迳桂阳县故城,谓之洭水。
《地理志》曰:洭水出桂阳,南至四会是也。洭水又东南流,峤水注之,水出萌渚峤之溪,溪水下流,历峡南出,是峡谓之贞女峡。峡西岸高岩,名贞女山。
山下际有石,如人形,高七尺,状如女子,故名贞女峡。古来相传,有数女取螺于此,遇风雨书晦,忽化为石。斯诚巨异,难以闻信。但启生石中,执呱空桑,抑斯类矣。物之变化,宁以理求乎?溪水又合洭水。洭水又东南入阳山县,右合涟口,水源出县西北一百一十里石塘村,村之流水侧,有豫章木,本径可二丈,其株根犹存,伐之积载,而斧迹若新。羽族飞翔不息,其旁众枝,飞散远集,乡亦不测所如,惟见一枝,犹在含洭水矣。涟水东南流注于洭。洭水又东南流,而左与斟水合。水导源近出东岩下,穴口若井,一日之中,十溢十竭,信若潮流,而注洭水。洭水又南迳阳山县故城西,耆旧传曰,往昔县长临县,辄迁擢超级,太史迳观言地势使然。掘断连冈,流血成川,城因倾阤,遂即倾败。阁下大鼓,飞上临武,乃之桂阳,追号圣鼓,自阳山达乎桂阳之武步驿,所至循圣鼓道也。其道如堑,迄于鼓城矣。洭水又迳阳山县南,县故含洭县之桃乡,孙皓分立为县也。洭水又东南流也。
东南过含洭县。
应劭曰:洭水东北入沅。瓒注《汉书》沅在武陵,去洭远,又隔湘水,不得入沅。洭水东南,左合翁水。水出东北利山湖,湖水广圆五里,洁逾凡水,西南流注于洭,谓之翁水山。口已下,东岸有圣鼓杖,即阳山之鼓杖也。横在川侧,虽冲波所激,未尝移动。百鸟翔鸣,莫有萃者。船人上下,以篙撞者,辄有虐疾。洭水又东南,左合陶水,水东出尧山。山盘纡数百里,有赭嵒迭起,冠以青林,与云霞乱采。山上有白石英,山下有平陵,有大堂基,耆旧云,尧行宫所。陶水西迳县北,右注洭水。洭水又迳含洭县西。王歆之《始兴记》曰:县有白鹿城,城南有白鹿冈。咸康中,郡民张鲂为县,有善政,白鹿来游,故城及冈并即名焉。
南出洭浦关为桂水。
关在中宿县。洭水出关,左合溱水,谓之洭口。《山海经》谓之湟水。
徐广曰:湟水,一名洭水,出桂阳,通四会,亦曰漼水也。汉武帝元鼎五年,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征南越,出桂阳,下湟水,即此水矣。桂水其别名也。
深水
深水出桂阳卢聚。
吕忱曰:深水,一名邃水,导源卢溪,西入营水,乱流营波,同注湘津。许慎云:深水出桂阳南平县也。《经》书桂阳者,县本隶桂阳郡也。后割属始兴。
县有卢溪、卢聚山,在南平县之南,九疑山东也。
西北过零陵营道县南,又东北过营浦县南,又西北过泉陵县,西北七里至燕室丘,入于湘。
水上有燕室丘,亦因为聚名也。其下水深不测,号曰龙渊。
钟水
钟水出桂阳南平县都山,北过其县东,又东北过宋渚亭,又北过钟亭,与漼水合。
都山即都庞之峤也,五岭之第三岭也。钟水即峤水也。庾仲初曰:峤水南入始兴漼水,注于海。北入桂阳湘水注于江是也。漼水,即桂水也,漼、桂声相近,故字随读变,《经》仍其非矣。桂水出桂阳县北界山,山壁高耸,三面特峻,石泉悬注瀑布而下。北迳南平县,而东北流届钟亭,右会钟水,通为桂水也。故应劭曰:桂水出桂阳,东北入湘。
又北过魏宁县之东。
魏宁,故阳安也。晋太康元年改曰晋宁。县在桂阳郡东一百二十里。县南西二面,阻带清溪,桂水无出县东理,盖县邑流移,今古不同故也。
又东北入于湘。
耒水
耒水出桂阳郴县南山。
耒水发源出汝城县东乌龙白骑山,西北流迳其县北,西流三十里,中有十四濑,各数百步,濬流奔急,竹节相次,亦为行旅氵斥涉之艰难也。又西北迳晋宁县北,又西左合清溪水口,水出县东黄皮山,西南流历县南,又西北注于耒水。
汝城县在郡东三百馀里,山又在县东,耒水无出南山理也。
北过其县之西县有渌水,出县东侠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谓之程乡溪,郡置酒官,酝于山下,名曰程酒,献同酃也。耒水又西,黄水注之。水出县西黄岑山,山则骑田之峤,五岭之第二岭也。黄水东北流。按盛弘之云:众山水出注于大溪,号曰横流溪。溪水甚小,冬夏不乾,俗亦谓之为贪泉,饮者辄冒于财贿,同于广州石门贪流矣。廉介为二千石,则不饮之。昔吴隐之挹而不乱,贪岂谓能汙其真乎?盖亦恶其名也。刘澄之谓为一涯溪,通四会殊为孟浪而不悉也。庾仲初云:峤水南入始兴溱水,注海。即黄岑水入武溪者也。北水入桂阳湘水,注于大江,即是水也。左则千秋水注之。水出西南万岁山。山有石室,室中有钟乳。山上悉生灵寿木,溪下即千秋水也。水侧民居,号万岁村。其水下合黄水,黄水又东北迳其县东,右合除泉水。水出县南湘陂村,村有圆水。广圆可二百步,一边暖,一边冷。冷处极清绿,浅则见石,深则见底。暖处水白且浊,玄素既殊,凉暖亦异,厥名除泉,其犹江乘之半汤泉也。水盛则泻黄溪,水耗则津径辍流。郴,旧县也,桂阳郡治也,汉高帝二年分长沙置。《地理志》曰:桂水所出,因以名也。
王莽更名南平,县曰宣风。项羽迁义帝所筑也。县南有义帝冢,内有石虎,因呼为白彪郡。《东观汉记》曰:茨充,字子何,为桂阳太守,民惰懒,少粗履,足多剖裂。充教作履,今江南知织履,皆充之教也。黄溪东有马岭山,高六百馀丈,广圆四十许里。汉末,有郡民苏耽,栖游此山。《桂阳列仙传》云:耽,郴县人。
少孤,养母至孝。言语虚无,时人谓之痴。常与众儿共牧牛,更直为帅,录牛无散。每至耽为帅,牛辄徘徊左右,不逐自还。众儿曰:汝直,牛何道不走耶?耽曰:非汝曹所知。即面辞母云:受性应仙,当违供养。涕泗。又说:年将大疫,死者略半,穿一井饮水,可得无恙。如是有哭声甚哀。后见耽,乘白马,还此山中,百姓为立坛祠,民安岁登,民因名为马岭山。黄水又北流注于耒水,谓之郴口。耒水又西迳华山之阴,亦曰华石山,孤峰特耸。枕带双流。东则黄溪、耒水之交会也。耒水东流沿注,不得北过其县西也。两岸连山,石泉悬溜,行者辄徘留念,情不极已也。
又北过便县之西县故惠帝封长沙王子吴浅为侯国,王莽之便屏也。县界有温泉水,在郴县之西北,左右有田数十畮,资之以溉。常以十二月下种,明年三月谷熟,度此水冷,不能生苗。温水所溉,年可三登。其馀波散流入于耒水也。
又西北过耒阳县之东。
耒阳,旧县也,盖因水以制名。王莽更名南平亭。东傍耒水,水东肥南,有郡故城。县有溪水,东出侯计山,其水清澈,冬温夏冷。西流谓之肥川。川之北有卢塘。塘池八顷,其深不测,有大鱼,常至五月,辄一奋跃,水涌数丈,波襄四陆,细鱼奔迸,随水登岸,不可胜计。又云:大鱼将欲鼓作,诸鱼皆浮聚。水侧注。西北迳蔡洲,洲西即蔡伦故宅。傍有蔡子池。伦,汉黄门,顺帝之世,捣故鱼网为纸,用代简素,自其始也。
又北过酃县东。
县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民居,彼人资以给酿,酒甚醇美,谓之酃酒,岁常贡之。湖边尚有酃县故治,西北去临承县一十五里。从省隶。《十三州志》曰:大别水南出耒阳县太山,北至酃县入湖也。
北入于湘。
耒水西北至临承县,而左注湘水,谓之耒口也。
洣水
洣水出荼陵县上乡,西北过其县西。
水出江州安成郡广兴县太平山西北流,迳荼陵县之南。汉武帝元朔四年,封长沙定王子节侯诉之邑也。王莽更名声乡矣。洣水又屈而过其县,西北流注也。
《地理志》谓之泥水者也。
又西北过攸县南。
攸水出东南安成郡安复县封侯山,西北流迳攸县北,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也,汉武帝元朔四年,封长沙定王子则为攸舆侯,即《地理志》所谓攸县者也。攸水又西南流入荼陵县,入于洣水也。
又西北过阴山县南。
县本阳山县也,县东北犹有阳山故城,即长沙孝王子宗之邑也。言其势王,故堑山堙谷,改曰阴山县。县上有容水,自侯昙山下注洣水,谓之容口。水有大穴,容一百石,水出于此,因以名焉。洣水又西北迳其县东,又西迳历口。
县有历水,下注洣水。谓之历口。洣水又西北,与洋湖水会。水出县西北乐薮冈下洋湖,湖去冈七里,湖水下注洣,谓之洋湖口。洣水东北有峨山,县东北又有武阳、龙尾山,并仙者羽化之处。上有仙人及龙马迹,于其处得遗永,虽神栖白云,属想芳流,藉念泉乡,遗咏在兹。览其馀诵,依然息远,匪直邈想霞踪,爱其文咏可念,故端牍抽札,以诠其咏。其略曰:登武阳,观乐薮,峨岭千蕤洋湖口,命蜚螭,驾白驹,临天水,心踟蹰,千载后,不知如。盖胜赏神乡,秀情超拔矣。
又西北入于湘。
漉水
漉水出醴陵县东漉山,西过其县南。
醴陵县,高后四年,封长沙相侯越为国。县南临渌水,水东出安城萍乡翁陵山。余谓漉、渌声相近,后人藉便,以渌为称,虽翁陵名异,而即麓是同。屈从县西,西北流至漉浦,注入于湘。
浏水
浏水出临湘县东南浏阳县,西北过其县,东北与涝溪水合。
浏水出县东江州豫章县首裨山,导源西北流,迳其县南,县凭溪以即名也。
又西北注于临湘县也。西入于湘。
氵买水
氵买水出豫章艾县。
《春秋左氏传》曰:吴公子庆忌谏夫差,不纳,居于艾是也。王莽更名治翰。
西过长沙罗县西。
罗子自枝江徙此,世犹谓之为罗侯也。氵买水又西流,积而为陂,谓之町湖也。
又西至累石山,入于湘水。
累石山在北,亦谓之五木山,山方尖如五木状,故俗人藉以名之。山在罗口北。氵买水又在罗水南,流注于湘,谓之东町口者也。
赣水
赣水出豫章南野县西,北过赣县东。
《山海经》曰:赣水出聂都山,东北流注于江,入彭泽西也。班固称南野县,彭水所发,东入湖汉水。庾仲初谓大庾峤水,北入豫章,注于江者也。《地理志》曰:豫章水出赣县西南,而北入江。盖控引众流,总成一川,虽称谓有殊,言归一水矣。故《后汉?郡国志》曰:赣有豫章水。雷次宗云:似因此水为其地名。
洭水出桂阳县卢聚。
水出桂阳县西北上驿山卢溪,为卢溪水,东南流迳桂阳县故城,谓之洭水。
《地理志》曰:洭水出桂阳,南至四会是也。洭水又东南流,峤水注之,水出萌渚峤之溪,溪水下流,历峡南出,是峡谓之贞女峡。峡西岸高岩,名贞女山。
山下际有石,如人形,高七尺,状如女子,故名贞女峡。古来相传,有数女取螺于此,遇风雨书晦,忽化为石。斯诚巨异,难以闻信。但启生石中,执呱空桑,抑斯类矣。物之变化,宁以理求乎?溪水又合洭水。洭水又东南入阳山县,右合涟口,水源出县西北一百一十里石塘村,村之流水侧,有豫章木,本径可二丈,其株根犹存,伐之积载,而斧迹若新。羽族飞翔不息,其旁众枝,飞散远集,乡亦不测所如,惟见一枝,犹在含洭水矣。涟水东南流注于洭。洭水又东南流,而左与斟水合。水导源近出东岩下,穴口若井,一日之中,十溢十竭,信若潮流,而注洭水。洭水又南迳阳山县故城西,耆旧传曰,往昔县长临县,辄迁擢超级,太史迳观言地势使然。掘断连冈,流血成川,城因倾阤,遂即倾败。阁下大鼓,飞上临武,乃之桂阳,追号圣鼓,自阳山达乎桂阳之武步驿,所至循圣鼓道也。其道如堑,迄于鼓城矣。洭水又迳阳山县南,县故含洭县之桃乡,孙皓分立为县也。洭水又东南流也。
东南过含洭县。
应劭曰:洭水东北入沅。瓒注《汉书》沅在武陵,去洭远,又隔湘水,不得入沅。洭水东南,左合翁水。水出东北利山湖,湖水广圆五里,洁逾凡水,西南流注于洭,谓之翁水山。口已下,东岸有圣鼓杖,即阳山之鼓杖也。横在川侧,虽冲波所激,未尝移动。百鸟翔鸣,莫有萃者。船人上下,以篙撞者,辄有虐疾。洭水又东南,左合陶水,水东出尧山。山盘纡数百里,有赭嵒迭起,冠以青林,与云霞乱采。山上有白石英,山下有平陵,有大堂基,耆旧云,尧行宫所。陶水西迳县北,右注洭水。洭水又迳含洭县西。王歆之《始兴记》曰:县有白鹿城,城南有白鹿冈。咸康中,郡民张鲂为县,有善政,白鹿来游,故城及冈并即名焉。
南出洭浦关为桂水。
关在中宿县。洭水出关,左合溱水,谓之洭口。《山海经》谓之湟水。
徐广曰:湟水,一名洭水,出桂阳,通四会,亦曰漼水也。汉武帝元鼎五年,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征南越,出桂阳,下湟水,即此水矣。桂水其别名也。
深水
深水出桂阳卢聚。
吕忱曰:深水,一名邃水,导源卢溪,西入营水,乱流营波,同注湘津。许慎云:深水出桂阳南平县也。《经》书桂阳者,县本隶桂阳郡也。后割属始兴。
县有卢溪、卢聚山,在南平县之南,九疑山东也。
西北过零陵营道县南,又东北过营浦县南,又西北过泉陵县,西北七里至燕室丘,入于湘。
水上有燕室丘,亦因为聚名也。其下水深不测,号曰龙渊。
钟水
钟水出桂阳南平县都山,北过其县东,又东北过宋渚亭,又北过钟亭,与漼水合。
都山即都庞之峤也,五岭之第三岭也。钟水即峤水也。庾仲初曰:峤水南入始兴漼水,注于海。北入桂阳湘水注于江是也。漼水,即桂水也,漼、桂声相近,故字随读变,《经》仍其非矣。桂水出桂阳县北界山,山壁高耸,三面特峻,石泉悬注瀑布而下。北迳南平县,而东北流届钟亭,右会钟水,通为桂水也。故应劭曰:桂水出桂阳,东北入湘。
又北过魏宁县之东。
魏宁,故阳安也。晋太康元年改曰晋宁。县在桂阳郡东一百二十里。县南西二面,阻带清溪,桂水无出县东理,盖县邑流移,今古不同故也。
又东北入于湘。
耒水
耒水出桂阳郴县南山。
耒水发源出汝城县东乌龙白骑山,西北流迳其县北,西流三十里,中有十四濑,各数百步,濬流奔急,竹节相次,亦为行旅氵斥涉之艰难也。又西北迳晋宁县北,又西左合清溪水口,水出县东黄皮山,西南流历县南,又西北注于耒水。
汝城县在郡东三百馀里,山又在县东,耒水无出南山理也。
北过其县之西县有渌水,出县东侠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谓之程乡溪,郡置酒官,酝于山下,名曰程酒,献同酃也。耒水又西,黄水注之。水出县西黄岑山,山则骑田之峤,五岭之第二岭也。黄水东北流。按盛弘之云:众山水出注于大溪,号曰横流溪。溪水甚小,冬夏不乾,俗亦谓之为贪泉,饮者辄冒于财贿,同于广州石门贪流矣。廉介为二千石,则不饮之。昔吴隐之挹而不乱,贪岂谓能汙其真乎?盖亦恶其名也。刘澄之谓为一涯溪,通四会殊为孟浪而不悉也。庾仲初云:峤水南入始兴溱水,注海。即黄岑水入武溪者也。北水入桂阳湘水,注于大江,即是水也。左则千秋水注之。水出西南万岁山。山有石室,室中有钟乳。山上悉生灵寿木,溪下即千秋水也。水侧民居,号万岁村。其水下合黄水,黄水又东北迳其县东,右合除泉水。水出县南湘陂村,村有圆水。广圆可二百步,一边暖,一边冷。冷处极清绿,浅则见石,深则见底。暖处水白且浊,玄素既殊,凉暖亦异,厥名除泉,其犹江乘之半汤泉也。水盛则泻黄溪,水耗则津径辍流。郴,旧县也,桂阳郡治也,汉高帝二年分长沙置。《地理志》曰:桂水所出,因以名也。
王莽更名南平,县曰宣风。项羽迁义帝所筑也。县南有义帝冢,内有石虎,因呼为白彪郡。《东观汉记》曰:茨充,字子何,为桂阳太守,民惰懒,少粗履,足多剖裂。充教作履,今江南知织履,皆充之教也。黄溪东有马岭山,高六百馀丈,广圆四十许里。汉末,有郡民苏耽,栖游此山。《桂阳列仙传》云:耽,郴县人。
少孤,养母至孝。言语虚无,时人谓之痴。常与众儿共牧牛,更直为帅,录牛无散。每至耽为帅,牛辄徘徊左右,不逐自还。众儿曰:汝直,牛何道不走耶?耽曰:非汝曹所知。即面辞母云:受性应仙,当违供养。涕泗。又说:年将大疫,死者略半,穿一井饮水,可得无恙。如是有哭声甚哀。后见耽,乘白马,还此山中,百姓为立坛祠,民安岁登,民因名为马岭山。黄水又北流注于耒水,谓之郴口。耒水又西迳华山之阴,亦曰华石山,孤峰特耸。枕带双流。东则黄溪、耒水之交会也。耒水东流沿注,不得北过其县西也。两岸连山,石泉悬溜,行者辄徘留念,情不极已也。
又北过便县之西县故惠帝封长沙王子吴浅为侯国,王莽之便屏也。县界有温泉水,在郴县之西北,左右有田数十畮,资之以溉。常以十二月下种,明年三月谷熟,度此水冷,不能生苗。温水所溉,年可三登。其馀波散流入于耒水也。
又西北过耒阳县之东。
耒阳,旧县也,盖因水以制名。王莽更名南平亭。东傍耒水,水东肥南,有郡故城。县有溪水,东出侯计山,其水清澈,冬温夏冷。西流谓之肥川。川之北有卢塘。塘池八顷,其深不测,有大鱼,常至五月,辄一奋跃,水涌数丈,波襄四陆,细鱼奔迸,随水登岸,不可胜计。又云:大鱼将欲鼓作,诸鱼皆浮聚。水侧注。西北迳蔡洲,洲西即蔡伦故宅。傍有蔡子池。伦,汉黄门,顺帝之世,捣故鱼网为纸,用代简素,自其始也。
又北过酃县东。
县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民居,彼人资以给酿,酒甚醇美,谓之酃酒,岁常贡之。湖边尚有酃县故治,西北去临承县一十五里。从省隶。《十三州志》曰:大别水南出耒阳县太山,北至酃县入湖也。
北入于湘。
耒水西北至临承县,而左注湘水,谓之耒口也。
洣水
洣水出荼陵县上乡,西北过其县西。
水出江州安成郡广兴县太平山西北流,迳荼陵县之南。汉武帝元朔四年,封长沙定王子节侯诉之邑也。王莽更名声乡矣。洣水又屈而过其县,西北流注也。
《地理志》谓之泥水者也。
又西北过攸县南。
攸水出东南安成郡安复县封侯山,西北流迳攸县北,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也,汉武帝元朔四年,封长沙定王子则为攸舆侯,即《地理志》所谓攸县者也。攸水又西南流入荼陵县,入于洣水也。
又西北过阴山县南。
县本阳山县也,县东北犹有阳山故城,即长沙孝王子宗之邑也。言其势王,故堑山堙谷,改曰阴山县。县上有容水,自侯昙山下注洣水,谓之容口。水有大穴,容一百石,水出于此,因以名焉。洣水又西北迳其县东,又西迳历口。
县有历水,下注洣水。谓之历口。洣水又西北,与洋湖水会。水出县西北乐薮冈下洋湖,湖去冈七里,湖水下注洣,谓之洋湖口。洣水东北有峨山,县东北又有武阳、龙尾山,并仙者羽化之处。上有仙人及龙马迹,于其处得遗永,虽神栖白云,属想芳流,藉念泉乡,遗咏在兹。览其馀诵,依然息远,匪直邈想霞踪,爱其文咏可念,故端牍抽札,以诠其咏。其略曰:登武阳,观乐薮,峨岭千蕤洋湖口,命蜚螭,驾白驹,临天水,心踟蹰,千载后,不知如。盖胜赏神乡,秀情超拔矣。
又西北入于湘。
漉水
漉水出醴陵县东漉山,西过其县南。
醴陵县,高后四年,封长沙相侯越为国。县南临渌水,水东出安城萍乡翁陵山。余谓漉、渌声相近,后人藉便,以渌为称,虽翁陵名异,而即麓是同。屈从县西,西北流至漉浦,注入于湘。
浏水
浏水出临湘县东南浏阳县,西北过其县,东北与涝溪水合。
浏水出县东江州豫章县首裨山,导源西北流,迳其县南,县凭溪以即名也。
又西北注于临湘县也。西入于湘。
氵买水
氵买水出豫章艾县。
《春秋左氏传》曰:吴公子庆忌谏夫差,不纳,居于艾是也。王莽更名治翰。
西过长沙罗县西。
罗子自枝江徙此,世犹谓之为罗侯也。氵买水又西流,积而为陂,谓之町湖也。
又西至累石山,入于湘水。
累石山在北,亦谓之五木山,山方尖如五木状,故俗人藉以名之。山在罗口北。氵买水又在罗水南,流注于湘,谓之东町口者也。
赣水
赣水出豫章南野县西,北过赣县东。
《山海经》曰:赣水出聂都山,东北流注于江,入彭泽西也。班固称南野县,彭水所发,东入湖汉水。庾仲初谓大庾峤水,北入豫章,注于江者也。《地理志》曰:豫章水出赣县西南,而北入江。盖控引众流,总成一川,虽称谓有殊,言归一水矣。故《后汉?郡国志》曰:赣有豫章水。雷次宗云:似因此水为其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