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奖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新谷粒 www.xinguli.net,最快更新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露台上的文臣武将们本来就想问问张昭关于燧发枪的问题。如果造价低,可以量产,这真可谓国之利器啊!这时见弘治皇帝询问要什么赏赐,目光再热切几分。
李东阳捻须而笑。他倒并非为一种新式的火器出现而高兴。而是看到更深的东西。
从天子召见张昭时的话,以及今天的场景,可以推断两点。第一,天子对张昭比较信任。特别是在新军千户所的事务上,信任度非常的高。
张昭昨天递了个条陈上来,天子今天就让张昭在御前试射燧发枪,这还不够信任吗?
第二,天子对张昭印象不错。
火器制造、试射,这在工部、兵部都有相应的旧例。大概派个员外郎就当场验证完事。而天子却愿意亲自看看。
而且,今日天子身边都算是亲信的大臣。就算张昭在御前试射燧发枪失败,也不会有御史在朝堂中呱呱叫。
张昭很坦然的接受着弘治皇帝的“肯定”。他知道燧发枪必然能成功.
这不是说他在新军千户所中都试验过很多次,心里有把握。而是说燧发枪的前景会被弘治皇帝和武将们看到。
燧发枪比之火绳枪的先进之处,就在于点火的设计上。
那么,这个设计会导致什么呢?排枪战术的出现!火绳枪因为需要使用火绳点火,而士卒们身上又都带着瓶瓶罐罐的火药,明火是非常危险的。所以,火绳枪的队列有间距。
因而,在早期的战术中,火绳枪需要配备其他兵种来一起作战。
但是燧发枪没有这个限制啊。一排排的燧发枪兵并列在一起,就算燧发枪的精度不高,扇形面的火力覆盖对敌人可以造成强有力的打击,进而统治战场。
排枪战术,现在弘治君臣肯定是不知道的。这需要在军事实践中才会认识到。
所以,张昭为确保成功在燧发枪上做了改动。他的燧发枪并非是滑膛枪。而是直膛枪。
决定燧发枪的射程的因素,并非是点火方式。而是两个因素,第一是密封性。当然,点火方式的改进,令密封性有改进的可能。第二,膛线。而其中螺旋的膛线比直膛线的射程更远。
张昭的这些燧发枪并非制造的非常精密,而是普通铁器锻造出的大路货色。所以射程和弓箭相当。否则的话,直膛枪的射程是要优于弓箭的。
当然,这是他要求的。要大量生产燧发枪,就必须要求“通用性”。太精密的锻造会降低产量的。当然,后续在炼钢技术提升后,可以进一步提升燧发枪的各种性能。
一种可以和弓箭射程相当的轻便火器,自然会引起皇帝和大臣们的重视。这显然是可以增强明军的战斗力。
张昭躬身行礼,道:“臣的新军千户所只有二十名工匠,想要装备整个队伍需要大量的时间。臣希望陛下能将兵部和工部制作火器的工匠全部交由臣来管理。臣有办法提高工匠们的生产效率。
届时会定期向兵部的武库司上缴一定数量的燧发枪、火炮等火器。若臣逾期未上缴,臣甘愿受罚。”
想要什么,张昭早就想好。他要工匠啊!否则,新军千户所何时才能装备的上燧发枪?
再者,明朝的工匠管理水平是出了名的烂。为什么明朝的火器在军中应用发展的缓慢。就是因为工匠们在制造时偷工减料,不肯用心,良品率太低!
所以,前方的将士拿到火器之后,并不肯用。士兵们是靠武器吃饭的,生死都寄托在这上面,谁想拿一个不可靠的武器作战?
任何穿越者到明朝,废除掉工匠的“匠籍”是必定要做的。没有这一条措施,很难提升整个社会的制造水平,特别是兵器装备上的制造水平。
但是,张昭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不会冒然的在弘治皇帝面前提这些“改革”的事情。他在弘治皇帝面前的“份量”还不够。国家大事,岂能由一个秀才、千户随意的制定?
而且,提了未必通过。这倒不是弘治皇帝不纳谏,而是确实有难处。譬如,废除掉工匠们的“匠籍”,其子孙后代不用限制在这一门职业上。信不信,过几年朝廷会找不到足够的人手去锻造兵器?
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啊!
弘治皇帝倒没想到张昭会提出这么个要求来。竟然没有赏赐,而是想着做事!扭头看向英国公。
英国公张懋道:“张昭,把兵部的工匠全部调给你肯定不行。火器的制造关系到边事,涉及国本。不是你立军令状就能行的。不过,鉴于你制造出燧发枪的表现,可以调拨100名工匠在你的新军千户所听用。粮饷由你自筹。”
他知道张昭卖玻璃的事,利润非常高。
张昭拱手一礼,争取道:“公爷,这太少了。下官请调拨200名工匠。”
英国公张懋是一代名将张辅的长子。九岁袭爵,长时间的掌握着朝廷的兵权。受成化、弘治两代帝王看中。乃是如今勋贵中的第一人。位高权重!
但说句实话,张昭真的不尊敬他。
老子英雄儿好汉这种事在明代勋贵里基本没有。譬如平江伯那一系,当爹的在战场上挣回来爵位,陈锐上战场却避战蒙古人。结果搞的很狼狈!现在在家里闲住。
张懋根本不会打仗,只是仗着父辈的余荫得到高位。正所谓:生平无他艺能,遭逢承平之世。
当然,张昭对英国公张懋没什么意见。人家英国公并没有针对他。只是说“不尊敬”,就意味着他敢于在其面前争论。
张懋好笑的看着这个年轻人,胆子有点大啊,敢在御前和他争论。
这时,李东阳笑呵呵的道:“英国公,在下已经前查过兵部的数据,制造火器的工匠大约有数千人。既然是奖励,不如先调拨两三百人给张昭试试。若有短缺,兵部哪里也好补充。”
李阁老开口,英国公张懋当然要给面子。而且,他现在应下来,回头还是要和兵部尚书马文升沟通的。马文升才是明朝军队中的一哥。那个老头子可不好打交道。但有李阁老把话放在这里,问题就简单了。
“那便定在三百人吧。但新军千户所每个月要上交一百支燧发枪到兵部的武库。”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会同办理此事。”弘治皇帝点点头,兴致颇高的口头嘉奖道:“张昭,做的不错。”燧发枪的出现让弘治皇帝对抵抗北虏的信心有所恢复。
这时,长宁伯周彧忽而出声道:“陛下,张昭忠心为国,但是有些人却去谋夺他的家产啊。”
露台上的文臣武将们本来就想问问张昭关于燧发枪的问题。如果造价低,可以量产,这真可谓国之利器啊!这时见弘治皇帝询问要什么赏赐,目光再热切几分。
李东阳捻须而笑。他倒并非为一种新式的火器出现而高兴。而是看到更深的东西。
从天子召见张昭时的话,以及今天的场景,可以推断两点。第一,天子对张昭比较信任。特别是在新军千户所的事务上,信任度非常的高。
张昭昨天递了个条陈上来,天子今天就让张昭在御前试射燧发枪,这还不够信任吗?
第二,天子对张昭印象不错。
火器制造、试射,这在工部、兵部都有相应的旧例。大概派个员外郎就当场验证完事。而天子却愿意亲自看看。
而且,今日天子身边都算是亲信的大臣。就算张昭在御前试射燧发枪失败,也不会有御史在朝堂中呱呱叫。
张昭很坦然的接受着弘治皇帝的“肯定”。他知道燧发枪必然能成功.
这不是说他在新军千户所中都试验过很多次,心里有把握。而是说燧发枪的前景会被弘治皇帝和武将们看到。
燧发枪比之火绳枪的先进之处,就在于点火的设计上。
那么,这个设计会导致什么呢?排枪战术的出现!火绳枪因为需要使用火绳点火,而士卒们身上又都带着瓶瓶罐罐的火药,明火是非常危险的。所以,火绳枪的队列有间距。
因而,在早期的战术中,火绳枪需要配备其他兵种来一起作战。
但是燧发枪没有这个限制啊。一排排的燧发枪兵并列在一起,就算燧发枪的精度不高,扇形面的火力覆盖对敌人可以造成强有力的打击,进而统治战场。
排枪战术,现在弘治君臣肯定是不知道的。这需要在军事实践中才会认识到。
所以,张昭为确保成功在燧发枪上做了改动。他的燧发枪并非是滑膛枪。而是直膛枪。
决定燧发枪的射程的因素,并非是点火方式。而是两个因素,第一是密封性。当然,点火方式的改进,令密封性有改进的可能。第二,膛线。而其中螺旋的膛线比直膛线的射程更远。
张昭的这些燧发枪并非制造的非常精密,而是普通铁器锻造出的大路货色。所以射程和弓箭相当。否则的话,直膛枪的射程是要优于弓箭的。
当然,这是他要求的。要大量生产燧发枪,就必须要求“通用性”。太精密的锻造会降低产量的。当然,后续在炼钢技术提升后,可以进一步提升燧发枪的各种性能。
一种可以和弓箭射程相当的轻便火器,自然会引起皇帝和大臣们的重视。这显然是可以增强明军的战斗力。
张昭躬身行礼,道:“臣的新军千户所只有二十名工匠,想要装备整个队伍需要大量的时间。臣希望陛下能将兵部和工部制作火器的工匠全部交由臣来管理。臣有办法提高工匠们的生产效率。
届时会定期向兵部的武库司上缴一定数量的燧发枪、火炮等火器。若臣逾期未上缴,臣甘愿受罚。”
想要什么,张昭早就想好。他要工匠啊!否则,新军千户所何时才能装备的上燧发枪?
再者,明朝的工匠管理水平是出了名的烂。为什么明朝的火器在军中应用发展的缓慢。就是因为工匠们在制造时偷工减料,不肯用心,良品率太低!
所以,前方的将士拿到火器之后,并不肯用。士兵们是靠武器吃饭的,生死都寄托在这上面,谁想拿一个不可靠的武器作战?
任何穿越者到明朝,废除掉工匠的“匠籍”是必定要做的。没有这一条措施,很难提升整个社会的制造水平,特别是兵器装备上的制造水平。
但是,张昭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不会冒然的在弘治皇帝面前提这些“改革”的事情。他在弘治皇帝面前的“份量”还不够。国家大事,岂能由一个秀才、千户随意的制定?
而且,提了未必通过。这倒不是弘治皇帝不纳谏,而是确实有难处。譬如,废除掉工匠们的“匠籍”,其子孙后代不用限制在这一门职业上。信不信,过几年朝廷会找不到足够的人手去锻造兵器?
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啊!
弘治皇帝倒没想到张昭会提出这么个要求来。竟然没有赏赐,而是想着做事!扭头看向英国公。
英国公张懋道:“张昭,把兵部的工匠全部调给你肯定不行。火器的制造关系到边事,涉及国本。不是你立军令状就能行的。不过,鉴于你制造出燧发枪的表现,可以调拨100名工匠在你的新军千户所听用。粮饷由你自筹。”
他知道张昭卖玻璃的事,利润非常高。
张昭拱手一礼,争取道:“公爷,这太少了。下官请调拨200名工匠。”
英国公张懋是一代名将张辅的长子。九岁袭爵,长时间的掌握着朝廷的兵权。受成化、弘治两代帝王看中。乃是如今勋贵中的第一人。位高权重!
但说句实话,张昭真的不尊敬他。
老子英雄儿好汉这种事在明代勋贵里基本没有。譬如平江伯那一系,当爹的在战场上挣回来爵位,陈锐上战场却避战蒙古人。结果搞的很狼狈!现在在家里闲住。
张懋根本不会打仗,只是仗着父辈的余荫得到高位。正所谓:生平无他艺能,遭逢承平之世。
当然,张昭对英国公张懋没什么意见。人家英国公并没有针对他。只是说“不尊敬”,就意味着他敢于在其面前争论。
张懋好笑的看着这个年轻人,胆子有点大啊,敢在御前和他争论。
这时,李东阳笑呵呵的道:“英国公,在下已经前查过兵部的数据,制造火器的工匠大约有数千人。既然是奖励,不如先调拨两三百人给张昭试试。若有短缺,兵部哪里也好补充。”
李阁老开口,英国公张懋当然要给面子。而且,他现在应下来,回头还是要和兵部尚书马文升沟通的。马文升才是明朝军队中的一哥。那个老头子可不好打交道。但有李阁老把话放在这里,问题就简单了。
“那便定在三百人吧。但新军千户所每个月要上交一百支燧发枪到兵部的武库。”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会同办理此事。”弘治皇帝点点头,兴致颇高的口头嘉奖道:“张昭,做的不错。”燧发枪的出现让弘治皇帝对抵抗北虏的信心有所恢复。
这时,长宁伯周彧忽而出声道:“陛下,张昭忠心为国,但是有些人却去谋夺他的家产啊。”